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 in situ growth method for property control of LPCVD polysilicon film 被引量:1
1
作者 余洪斌 陈海清 +1 位作者 李俊 汪超 《Chinese Optics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2004年第8期489-492,共4页
Polysilicon films deposited by low-pressure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LPCVD) exhibit large residual stress and stress gradient, depending on the deposition condition. An in situ growth method based on multilayer conc... Polysilicon films deposited by low-pressure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LPCVD) exhibit large residual stress and stress gradient, depending on the deposition condition. An in situ growth method based on multilayer concept is presented to control the property for as-deposited polysilicon. A 3-μm thick polysilicon film with nine layers structure is demonstrated under the detailed analysis of multi-layer theory and material characteristic of polysilic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a 3-μm-thick polysilicon film with 8-MPa overall residual tensile stress and 2.125-MPa/μm stress gradient through the film thickness is fabricated successful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PCVD An in situ growth method for property control of LPCVD polysilicon film
原文传递
Stress and resistivity controls on in situ boron doped LPCVD polysilicon films for high-Q MEMS applications
2
作者 解婧 刘云飞 +2 位作者 杨晋玲 唐龙娟 杨富华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34-38,共5页
The simultaneous control of residual stress and resistivity of polysilicon thin films by adjusting the deposition parameters and annealing conditions is studied. In situ boron doped polysilicon thin films deposited at... The simultaneous control of residual stress and resistivity of polysilicon thin films by adjusting the deposition parameters and annealing conditions is studied. In situ boron doped polysilicon thin films deposited at 520 ℃ by low pressure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LPCVD) are amorphous with relatively large compressive residual stress and high resistivity. Annealing the amorphous films in a temperature range of 600-800 ℃ gives polysilicon films nearly zero-stress and relatively low resistivity. The low residual stress and low resistivity make the polysilicon films attractive for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micro-electro-mechanical-systems (MEMS) devices, especially in high resonance frequency (high-f) and high quality factor (high-Q) MEMS resonators. In addition, polysilicon thin films deposited at 570 ℃ and those without the post annealing process have low resistivities of 2-5 mΩ·cm. These reported approaches avoid the high temperature annealing process (〉 1000 ℃), and the promising properties of these films make them suitable for high-Q and high-f MEMS devi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 pressure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polysilicon residual stress film resistivity annealing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原文传递
不同宽长比的柔性LTPS TFT的电应力可靠性
3
作者 张之壤 朱慧 +3 位作者 刘行 张轶群 徐朝 郑文轩 《半导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89-595,共7页
为了研究不同宽长比的柔性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LTPS TFT)的电应力可靠性,测试了器件的I-V特性,以表征器件在强电场直流应力下由于自热效应和热载流子效应带来的电学性能退化。通过瞬态电流法表征了器件在强电场直流应力下的时间常数谱... 为了研究不同宽长比的柔性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LTPS TFT)的电应力可靠性,测试了器件的I-V特性,以表征器件在强电场直流应力下由于自热效应和热载流子效应带来的电学性能退化。通过瞬态电流法表征了器件在强电场直流应力下的时间常数谱,并对其产生的新陷阱进行定位,分析了产生陷阱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强电场直流应力下宽长比为3/2.5的器件,其电学参数变化最大,自热效应以及热载流子效应带来的影响也最大。自热效应导致器件性能退化的主要原因是较大的栅源电压导致Si/SiO2界面处和栅氧化层中的陷阱增多,而热载流子效应导致器件性能退化的主要原因则是由于较大的漏源电压使得漏极晶界陷阱态密度急剧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LTPS TFT) 自热效应 热载流子效应 瞬态电流 强电场直流应力
下载PDF
硅片预清洗处理对LPCVD多晶硅薄膜生长的影响分析
4
作者 郭国超 姜波 《集成电路应用》 2024年第4期48-49,共2页
阐述不同预清洗条件下,晶片表面化学键状态的变化对LPCVD多晶硅沉积速率和晶粒大小的影响,通过实验优化预清洗条件,实现颗粒数降低,同时保持多晶硅薄膜的晶粒大小和沉积速率的稳定。
关键词 集成电路制造 LPCVD 多晶硅薄膜 预清洗
下载PDF
MECHANICAL DEFLECTION OF POLYSILICON MICROCANTILEVER BEAMS USING NANOINDENTATION 被引量:1
5
作者 Ding Jianning Meng Yonggang Wen Shizhu (The National Tribology laboratory, Qinghua University)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51-257,共7页
The validity of a novel, direct and convenient method for micromechanical property measurements by beam bending using a nanoindenter is demonstrated. This method combines a very high load resolution with a nanometric ... The validity of a novel, direct and convenient method for micromechanical property measurements by beam bending using a nanoindenter is demonstrated. This method combines a very high load resolution with a nanometric precision in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microcantilever beam deflection. The method is described clearly. In the deflection of microbeams, the influence of the indenter tip pushing into the top of the microbeams and the curvature across its width must be considered. The measurements were made on single-layer, micro-thick, several kinds of width and length polysilicon beams that were fabricated using conventional integrated circuit (IC) fabrication techniques. The elastic of a polysilicon microcantilever beam will vary linearly with the force and the deformation is thought to be elastic. Furthermore, it suggests that Young modulus of the beam can be determined from the slope of this linear relation. From the load deflection data acquired during bending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thin films were determined. Measured Young modulus is 137 GPa with approximately a ±2.9%~±6.3% difference in Young modul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chanical properties Micromechanical devices Thin films polysilicon NANOINDENTATION
下载PDF
掺杂浓度对多晶硅纳米薄膜应变系数的影响 被引量:19
6
作者 揣荣岩 刘晓为 +3 位作者 霍明学 宋明浩 王喜莲 潘慧艳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230-1235,共6页
为有效利用多晶硅纳米薄膜研制MEMS压阻器件,本文对LPCVD多晶硅纳米薄膜应变系数与掺硼浓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利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实验分析了薄膜的结构特点.结果表明:在重掺杂情况下,纳米薄膜的应变系数明显大于相同掺杂浓度下... 为有效利用多晶硅纳米薄膜研制MEMS压阻器件,本文对LPCVD多晶硅纳米薄膜应变系数与掺硼浓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利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实验分析了薄膜的结构特点.结果表明:在重掺杂情况下,纳米薄膜的应变系数明显大于相同掺杂浓度下单晶硅的应变系数,而且掺杂浓度在2.5×1020cm-3左右时,应变系数具有随掺杂浓度升高而增大的趋势.对这种实验结果依据隧道效应原理进行了理论解释,提出了多晶硅压阻特性的修正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晶硅 纳米薄膜 压阻特性 隧道效应 应变系数
下载PDF
纳米晶粒多晶Si薄膜的低压化学气相沉积 被引量:5
7
作者 彭英才 马蕾 +2 位作者 康建波 范志东 简红彬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60-564,共5页
利用低压化学气相沉积(LPCVD)方法,以充Ar的S iH4作为反应气体源,在覆盖有热生长S iO2层的p-(100)S i衬底上制备了具有均匀分布的纳米晶粒多晶S i膜(nc-poly-S i)。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和拉曼谱等检测手段,测量... 利用低压化学气相沉积(LPCVD)方法,以充Ar的S iH4作为反应气体源,在覆盖有热生长S iO2层的p-(100)S i衬底上制备了具有均匀分布的纳米晶粒多晶S i膜(nc-poly-S i)。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和拉曼谱等检测手段,测量和分析了沉积膜层的表面形貌、晶粒尺寸与密度分布等结构特征。结果表明,nc-poly-S i膜中S i晶粒的尺寸大小和密度分布强烈依赖于衬底温度、S iH4浓度与反应气压等工艺参数。典型实验条件下生长的S i纳米晶粒形状为半球状,晶粒尺寸约为40nm,密度分布约为4.0×1010cm-2和膜层厚度约为200nm。膜层的沉积机理分析指出,衬底表面上S i原子基团的吸附、迁移、成核与融合等热力学过程支配着nc-poly-S i膜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PCVD 纳米晶粒 多晶Si膜 结晶成核 晶粒融合
下载PDF
多晶硅薄膜太阳电池的研究与进展 被引量:13
8
作者 胡芸菲 沈辉 +1 位作者 梁宗存 刘正义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0-206,共7页
从薄膜的沉积方式和沉积温度以及衬底材料等几方面综合分析了多晶硅薄膜制备工艺的特点及多晶硅薄膜太阳电池的最新研究进展。并以颗粒硅带(SSP)为衬底,采用快热化学气相沉积(RTCVD)法制备了多晶硅薄膜,随后制得的多晶硅薄膜太阳电池的... 从薄膜的沉积方式和沉积温度以及衬底材料等几方面综合分析了多晶硅薄膜制备工艺的特点及多晶硅薄膜太阳电池的最新研究进展。并以颗粒硅带(SSP)为衬底,采用快热化学气相沉积(RTCVD)法制备了多晶硅薄膜,随后制得的多晶硅薄膜太阳电池的效率达到6.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晶硅薄膜 颗粒硅带 化学气相沉积 区熔再结晶
下载PDF
a-Si:H薄膜的再结晶技术及Si膜的Raman光谱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冯团辉 张宇翔 +2 位作者 王海燕 靳瑞敏 卢景霄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62-465,共4页
论述了非晶硅薄膜的几种主要再结晶技术 ,着重指出了各种晶化技术已取得的研究成果、优缺点、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内容及其在多晶硅薄膜太阳电池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前景。另外 ,还讨论了通过Raman光谱求纳晶硅薄膜的晶粒尺寸和结晶度的方法。
关键词 非晶硅薄膜 再结晶技术 多晶硅薄膜太阳电池 RAMAN光谱 晶粒尺寸 结晶度
下载PDF
多晶硅纳米薄膜压阻式压力传感器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健 揣荣岩 +2 位作者 何晓宇 刘伟 张大为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8,共3页
多晶硅纳米薄膜具有优越的应变灵敏特性和稳定的温度特性。为了使这种良好的压阻特性得到实际应用,文中给出了多晶硅纳米薄膜压阻式压力传感器的设计方法。根据多晶硅纳米薄膜压阻特性和硅杯腐蚀技术条件确定弹性膜片结构,并采用有限元... 多晶硅纳米薄膜具有优越的应变灵敏特性和稳定的温度特性。为了使这种良好的压阻特性得到实际应用,文中给出了多晶硅纳米薄膜压阻式压力传感器的设计方法。根据多晶硅纳米薄膜压阻特性和硅杯腐蚀技术条件确定弹性膜片结构,并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弹性膜片尺寸以及应变电阻分布进行了优化。依据优化设计结果试制了压力传感器芯片。实验表明该传感器工艺简单、高温特性好、灵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传感器 有限元 多晶硅纳米薄膜
下载PDF
多晶硅微悬臂梁断裂失效强度的尺寸效应 被引量:9
11
作者 丁建宁 孟永钢 温诗铸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228-1231,共4页
为了了解构件尺寸的微型化给材料的强度和弹性模量带来的影响 ,利用纳米硬度计通过微悬臂梁的弯曲实验来测量其力学特性。该方法可精确测量微悬臂梁纳米级弯曲形变 ,但必须考虑压头在微悬臂梁上的压入及微悬臂沿宽度方向的挠曲。试验研... 为了了解构件尺寸的微型化给材料的强度和弹性模量带来的影响 ,利用纳米硬度计通过微悬臂梁的弯曲实验来测量其力学特性。该方法可精确测量微悬臂梁纳米级弯曲形变 ,但必须考虑压头在微悬臂梁上的压入及微悬臂沿宽度方向的挠曲。试验研究表明 ,多晶硅微悬臂梁的平均弹性模量为 1 5 6 GPa± (4.5 2~ 9.83 ) GPa,其失效断裂强度表现出对构件有效体积和表面积的尺寸效应。由实验测得的失效强度得到 KC=1 .6 2 MPa· m1/ 2 ,计算出的缺陷尺寸 a为 5 8~ 1 1 7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性质 微机械 薄膜 多晶硅 纳米硬度计 尺寸效应 失效强度
下载PDF
MILC超薄沟道多晶硅薄膜晶体管 被引量:13
12
作者 金仲和 王跃林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1068-1071,共4页
金属诱导横向结晶技术制备的多晶硅薄膜具有晶粒尺寸大且不随薄膜厚度而减小的特点 ,本文根据这一特点提出利用超薄沟道结构提高薄膜晶体管性能 .采用超薄结构后 ,成功地将金属诱导结晶薄膜晶体管的漏电降到10 -13 A/ μm以下 ;开关比... 金属诱导横向结晶技术制备的多晶硅薄膜具有晶粒尺寸大且不随薄膜厚度而减小的特点 ,本文根据这一特点提出利用超薄沟道结构提高薄膜晶体管性能 .采用超薄结构后 ,成功地将金属诱导结晶薄膜晶体管的漏电降到10 -13 A/ μm以下 ;开关比提高了近 10 0倍达到 3× 10 7以上 ;场效应迁移率从普通结构晶体管的 80cm2 /Vs(NMOS)与5 1cm2 /Vs(PMOS)分别提高到 110cm2 /Vs与 6 8cm2 /Vs;阈值及亚阈摆幅也有很大改善 .文中还将金属诱导结晶与传统固相结晶所得薄膜晶体管的性能进行了比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诱导结晶 多晶硅 薄膜晶体管 MILC
下载PDF
薄膜厚度和退火温度对纳米多晶硅薄膜特性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赵晓锋 温殿忠 +1 位作者 王天琦 丁玉洁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753-1756,共4页
以高纯SiH4为气源,采用低压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在p型〈100〉晶向单晶硅上620℃制备纳米多晶硅薄膜,对不同薄膜厚度纳米多晶硅薄膜分别在700、800、900℃进行高温真空退火,通过X射线衍射(XRD)、Raman光谱(Raman)、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以高纯SiH4为气源,采用低压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在p型〈100〉晶向单晶硅上620℃制备纳米多晶硅薄膜,对不同薄膜厚度纳米多晶硅薄膜分别在700、800、900℃进行高温真空退火,通过X射线衍射(XRD)、Raman光谱(Raman)、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薄膜厚度、退火温度对薄膜结晶取向、表面形貌等结构特性影响。结果表明,随薄膜厚度增加,薄膜取向显著且多晶特征明显,沉积薄膜多晶取向为〈111〉、〈220〉和〈311〉晶向,择优取向为〈111〉晶向,TO模强度减弱且加宽,晶粒大小增加;同一薄膜厚度,随真空退火温度升高,X射线衍射峰强度增强,TO模强度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多晶硅薄膜 结构特性 LPCVD 退火
下载PDF
纳米硬度计研究多晶硅微悬臂梁的弹性模量 被引量:8
14
作者 丁建宁 孟永钢 温诗铸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86-189,共4页
利用纳米硬度计通过微悬臂梁的弯曲试验来测量其力学特性是一种简便而有效的方法 ,具有很高的载荷分辨率 ,可精确测量微悬臂梁纳米级弯曲形变。运用该方法在研究微悬臂梁的弯曲形变过程中 ,必须考虑压头在微悬臂梁上的压入以及微悬臂沿... 利用纳米硬度计通过微悬臂梁的弯曲试验来测量其力学特性是一种简便而有效的方法 ,具有很高的载荷分辨率 ,可精确测量微悬臂梁纳米级弯曲形变。运用该方法在研究微悬臂梁的弯曲形变过程中 ,必须考虑压头在微悬臂梁上的压入以及微悬臂沿宽度方向的挠曲。微悬臂梁采用普通的集成电路工艺 (IC)制造。试验研究表明 ,多晶硅微悬臂梁的纯挠曲与载荷成很好的线性关系 ,呈现弹性变形 ,通过该线性关系可计算得到梁的弹性模量。测得的多晶硅微悬臂梁的弹性模量为 15 6± (2 9% -6 3% )G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机械 薄膜 多晶硅 弹性模量 纳米硬度计 微悬臂梁
下载PDF
颗粒硅带多晶硅薄膜太阳电池的研制 被引量:7
15
作者 梁宗存 许颖 +3 位作者 公延宁 沈辉 李仲明 李戬洪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5-48,共4页
以工业硅粉为原料制备出颗粒硅带 (SSP) ,对颗粒硅带表面形态进行分析。以SSP为衬底 ,采用快速热化学气相沉积 (RTCVD)法生长多晶硅薄膜 ,并以此制作出效率为 2 93%的颗粒硅带多晶硅薄膜太阳电池 ,这在国内属首先。并报道了对以SSP为... 以工业硅粉为原料制备出颗粒硅带 (SSP) ,对颗粒硅带表面形态进行分析。以SSP为衬底 ,采用快速热化学气相沉积 (RTCVD)法生长多晶硅薄膜 ,并以此制作出效率为 2 93%的颗粒硅带多晶硅薄膜太阳电池 ,这在国内属首先。并报道了对以SSP为衬底的多晶硅薄膜太阳电池的初步研究结果 ,同时讨论了该类电源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硅带 快速热化学气相沉积 RTCVD 多晶硅薄膜太阳电池 SSP 电源结构 工艺 改进措施
下载PDF
大气环境下多晶硅薄膜的疲劳性能 被引量:2
16
作者 吴昊 孟永钢 +2 位作者 苏才钧 郭占社 温诗铸 《机械强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19-922,共4页
为评估多晶硅薄膜材料的加载可靠性,发展一种新型多晶硅薄膜疲劳性能测试实验系统,利用片外测试方法研究多晶硅薄膜在大气环境下的拉伸疲劳特性。实验试件采用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工艺制造,具有相同的长度、厚度和... 为评估多晶硅薄膜材料的加载可靠性,发展一种新型多晶硅薄膜疲劳性能测试实验系统,利用片外测试方法研究多晶硅薄膜在大气环境下的拉伸疲劳特性。实验试件采用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工艺制造,具有相同的长度、厚度和不同的宽度。每个加载条件下重复10次实验,应用Weibull方法对疲劳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到0.35GPa~0.70GPa应力幅值范围内5个应力水平下多晶硅薄膜拉伸疲劳的S—N曲线。研究表明,多晶硅薄膜的疲劳寿命随着交变载荷幅值的减小而增大,二者呈对数线性关系。该结果可以直接用于多晶硅薄膜材料MEMS器件的可靠性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机电系统 多晶硅 薄膜 疲劳
下载PDF
多晶硅纳米薄膜牺牲层压力敏感结构设计 被引量:2
17
作者 揣荣岩 崔林 +3 位作者 王健 刘本伟 郑雁公 李新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12,21,共4页
为使多晶硅纳米薄膜良好的压阻特性在MEMS(微机电系统)压阻传感器中得到有效应用,在设计牺牲层结构压力传感器芯片中探索性地采用了多晶硅纳米薄膜作为应变电阻,并给出这种传感器的设计方法。分析了牺牲层结构弹性膜片的应力分布对... 为使多晶硅纳米薄膜良好的压阻特性在MEMS(微机电系统)压阻传感器中得到有效应用,在设计牺牲层结构压力传感器芯片中探索性地采用了多晶硅纳米薄膜作为应变电阻,并给出这种传感器的设计方法。分析了牺牲层结构弹性膜片的应力分布对传感器灵敏度的影响,优化设计了量程为0—0.2MPa多晶硅纳米膜压力传感器芯片的结构参数。有限元法仿真结果表明:在保证传感器灵敏度大于50mV/(MPa·V)的前提下,零点温漂系数可小于1×10^-3FS/℃;灵敏度温漂(无电路补偿)可小于1×10^-1FS/℃.为高灵敏、低温漂、低成本的高温压力传感器集成化发展提供了一条可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牺牲层 有限元 多晶硅纳米薄膜 密封腔
下载PDF
LPCVD多晶硅薄膜的晶体结构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晓为 郭青 +1 位作者 张国威 刘振茂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62-68,共7页
本文研究了用于制作压阻元件的LPCVD多晶硅薄晶体结构与淀积温度,膜厚及热处理温度的关系。多晶硅薄膜的织构和晶粒度不仅与淀积温度有关,而且与膜厚有着密切的关系,1000℃以上的高温热处理具有增大晶粒度和减小薄膜在淀积过程中形成的... 本文研究了用于制作压阻元件的LPCVD多晶硅薄晶体结构与淀积温度,膜厚及热处理温度的关系。多晶硅薄膜的织构和晶粒度不仅与淀积温度有关,而且与膜厚有着密切的关系,1000℃以上的高温热处理具有增大晶粒度和减小薄膜在淀积过程中形成的晶粒优先取向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 多晶硅 晶体结构 压阻元件
下载PDF
用Cat-CVD方法制备多晶硅薄膜及结构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玉 高博 +3 位作者 李世伟 付国柱 高文涛 荆海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68-673,共6页
以金属钨为催化热丝,采用热丝催化化学气相沉积,在300℃的玻璃衬底上沉积多晶硅薄膜。研究了H2稀释率、钨丝与衬底间的距离和反应室气体压力等沉积参数对制备多晶硅薄膜的影响,并通过XRD谱分析,确定了本实验系统的最佳多晶硅成膜条件:FR... 以金属钨为催化热丝,采用热丝催化化学气相沉积,在300℃的玻璃衬底上沉积多晶硅薄膜。研究了H2稀释率、钨丝与衬底间的距离和反应室气体压力等沉积参数对制备多晶硅薄膜的影响,并通过XRD谱分析,确定了本实验系统的最佳多晶硅成膜条件:FR(SiH4)=5mL/min,FR(H2)=70mL/min,P=50Pa,L衬底与钨丝=7.5cm,T=30min,t衬底=300℃,特征峰在(111)面上。在接触式膜厚仪测量的基础上,计算出薄膜生长速率为0.6nm/s。对最佳成膜条件下制备的多晶硅薄膜进行刻蚀,形成不同的厚度,以便进行逐层分析。采用XRD和SEM方法对不同厚度的薄膜测试发现,随着薄膜厚度的减小,(111)面的XRD特征峰强度逐渐下降,(111)面上的晶粒尺寸基本没有变化,都是50nm左右。根据测试结果分析了薄膜的生长机制,提出了薄膜生长是分步成核,成核后沿(111)面纵向生长的观点。认为反应基元首先随机吸附在衬底上,在H原子的作用下在一些位置上成核,而在其他位置形成非晶相。已形成的晶核逐渐长大并沿(111)面纵向生长;已形成的非晶相也在生长,但上面不断有晶核形成。当薄膜达到一定厚度,非晶相表面完全被晶核占据,整个薄膜表面成为多晶相,此后整个薄膜处于沿(111)面的纵向生长阶段,直至反应结束,完整的晶粒结构呈柱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晶硅薄膜 催化化学气相沉积 沉积参数 逐层分析 分步成核
下载PDF
在线检测多晶硅薄膜热导率测试结构的设计与模拟 被引量:6
20
作者 许高斌 黄庆安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30-435,共6页
提出了一种在线测试表面加工多晶硅薄膜热导率的结构 ,推导了热学模型 ,给出了测试方法 ,用 ANSYS验证了热学模型 .该方法避免了测试结构放置在真空中的缺点 ,有望在工艺线上得到应用 .
关键词 热导率 表面微机械技术 测试结构 多晶硅薄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