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4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TFE/Cu材料动态压缩特性
1
作者 汤雪志 王志军 +1 位作者 张雪朋 徐永杰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3-158,164,共7页
通过冷等静压和冷压烧结制备出六种不同密度的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ethylene,PTFE)/Cu复合材料,并采用霍普金森系统研究了密度和制备方法对PTFE/Cu动态力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冷压烧结试样在其烧结过程中发生纵向膨胀,导致密度降... 通过冷等静压和冷压烧结制备出六种不同密度的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ethylene,PTFE)/Cu复合材料,并采用霍普金森系统研究了密度和制备方法对PTFE/Cu动态力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冷压烧结试样在其烧结过程中发生纵向膨胀,导致密度降低,且试样表面生成一层金属膜;冷压烧结试样的动态压缩性能优于冷等静压试样;冷压烧结后的PTFE/Cu材料中PTFE晶体发育更好,对Cu颗粒包裹力更大,界面结合力更高,提升了冷压烧结PTFE/Cu材料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fe/Cu复合材料 冷等静压 冷压烧结 动态压缩性能
下载PDF
PTFE针刺毡滤料覆膜牢度研究
2
作者 郭颖赫 李冬辉 +2 位作者 孙志钜 柳静献 邱乾胜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081-3088,共8页
随着环保标准的不断提高,国家对工业烟气中微细颗粒物的排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工业除尘滤料中基于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ethylene, PTFE)膜的覆膜针刺毡滤料对微细颗粒物有较高的过滤效率。然而,PTFE膜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有脱... 随着环保标准的不断提高,国家对工业烟气中微细颗粒物的排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工业除尘滤料中基于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ethylene, PTFE)膜的覆膜针刺毡滤料对微细颗粒物有较高的过滤效率。然而,PTFE膜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有脱落的风险,进而影响除尘器的除尘效果。因此,PTFE膜与针刺毡滤料基底间的覆膜牢度至关重要。研究选取市场上常用的5种PTFE覆膜滤料,对其覆膜牢度进行系统评估,并分析覆膜牢度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同样以PTFE为基底的覆膜滤料的覆膜牢度最大,其值大于0.074 MPa;以芳纶、聚酰亚胺(Polyimide, P84)、聚苯硫醚(Polyphenylene Sulfide, PPS)针刺毡滤料为基底的覆膜滤料覆膜牢度为0.027~0.029 MPa。经分析,覆膜的处理温度对覆膜牢度有较大影响,而实际处理温度需根据针刺毡基底的材质选择;针刺毡基底表面的纤维面积占比也是影响覆膜牢度的因素之一。此外,研究对膜脱落后滤料的过滤性能变化进行评估发现,膜脱落对滤料过滤性能有较大影响,其中P84覆膜滤料的膜脱落后过滤性能变化幅度最大,对PM2.5的过滤效率由95.25%降低至78.66%。研究成果对覆膜滤料的选择以及增强覆膜滤料的覆膜牢度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卫生工程技术 工业除尘 覆膜滤料 聚四氟乙烯(ptfe) 过滤效率
下载PDF
微纳结构对混凝土PTFE超疏水涂层性能影响研究
3
作者 索智 巩梦洋 +2 位作者 胡佳恒 邓欣然 闫实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11-4120,共10页
为了探究微纳米粗糙结构对水泥混凝土基聚四氟乙烯(PTFE)超疏水涂层性能的影响。研究考虑了混凝土表面的粗糙结构及微米级金刚石、碳化硅、刚玉粉末与纳米级疏水二氧化硅粉末构筑的微纳米粗糙结构。利用接触角测量仪和扫描电子电镜(SEM... 为了探究微纳米粗糙结构对水泥混凝土基聚四氟乙烯(PTFE)超疏水涂层性能的影响。研究考虑了混凝土表面的粗糙结构及微米级金刚石、碳化硅、刚玉粉末与纳米级疏水二氧化硅粉末构筑的微纳米粗糙结构。利用接触角测量仪和扫描电子电镜(SEM)对各种粗糙结构下PTFE涂层的湿润性和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同时,还评价了涂层抗滑性和耐磨耗性。结果表明:两步法制备工艺,先构筑微纳米粗糙结构再修饰PTFE涂层,能获得最强超疏水性能。微米级与纳米级粉末复配使用效果最佳,且随用量增加而增强,推荐比例1∶1,粒径比控制在60~120倍间为宜。不同粗糙结构中,金刚石效果最佳,其次是碳化硅和刚玉,混凝土凿毛处理后其抗滑性均满足规范要求,采用湿轮磨耗仪在试件表面往复摩擦1 000次后也均可保持85%以上的疏水性。该研究深入揭示了微纳米粗糙结构对涂层性能的影响机制,可指导实用型高性能PTFE超疏水涂层的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疏水 微纳米粗糙结构 聚四氟乙烯 制备工艺 路用性能
下载PDF
高氯酸盐对Al/PTFE活性材料热反应行为的影响
4
作者 周丹 李如江 +1 位作者 周鹏 王梦飞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0-157,共8页
为了研究高氯酸盐对Al/PTFE二元活性材料热反应行为的影响,选用高氯酸钾(KClO_(4))和高氯酸钠(NaClO_(4))作为填充材料,采用湿混法分别制备了KClO_(4)/Al/PTFE和NaClO_(4)/Al/PTFE三元活性材料样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样品... 为了研究高氯酸盐对Al/PTFE二元活性材料热反应行为的影响,选用高氯酸钾(KClO_(4))和高氯酸钠(NaClO_(4))作为填充材料,采用湿混法分别制备了KClO_(4)/Al/PTFE和NaClO_(4)/Al/PTFE三元活性材料样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样品的微观形貌;采用同步热分析技术(TGA-DSC)、 X射线衍射技术(XRD)以及自建的燃烧测试装置,对高氯酸盐/Al/PTFE三元活性材料体系的热性能和燃烧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高氯酸盐粉末和Al粉均匀分布在PTFE基底上。通过TG-DSC同步热分析实验发现高氯酸盐/Al/PTFE活性材料体系分解反应的开始温度均低于Al/PTFE活性材料。其中,KClO_(4)/Al/PTFE三元活性材料的分解放热量略低于NaClO_(4)/Al/PTFE三元活性材料;KClO_(4)的分解温度在PTFE的催化作用下降低,且KClO_(4)/Al/PTFE三元活性材料的放热峰值温度也降低了29.1℃;而NaClO_(4)/Al/PTFE三元活性材料的放热峰值温度提高了7.5℃。相比NaClO_(4),KClO_(4)的加入有助于C的利用。在点火实验中,高氯酸盐的引入可有效增加Al/PTFE活性材料体系的燃烧持续时间、爆燃持续时间,并提高了最高压力,但也降低了体系的升压速率、增加了达到最大压力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氯酸盐/Al/ptfe 活性材料 TGA:DSC XRD 燃烧
下载PDF
PTFE基材铣切加工毛刺的改善研究
5
作者 胡建华 凌胜利 +1 位作者 吴六雄 袁锡志 《印制电路信息》 2024年第9期10-14,共5页
高频印制电路板(PCB)常用到聚四氟乙烯(PTFE)材料,这类基材外形铣切时容易产生毛刺。制定毛刺的企业内部标准,根据毛刺的产生机理将其分为4大类。以铣刀的铣削原理为基础,对PTFE材料4类毛刺的产生机理与改善方案展开研究,有效解决了PTF... 高频印制电路板(PCB)常用到聚四氟乙烯(PTFE)材料,这类基材外形铣切时容易产生毛刺。制定毛刺的企业内部标准,根据毛刺的产生机理将其分为4大类。以铣刀的铣削原理为基础,对PTFE材料4类毛刺的产生机理与改善方案展开研究,有效解决了PTFE板件外形加工过程中的毛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制电路板(PCB) 聚四氟乙烯(ptfe) 毛刺 铣削加工 铣削原理
下载PDF
PPS+PTFE混纺针刺滤袋在燃煤电厂的应用分析
6
作者 陈好 陈建文 +1 位作者 郑智宏 林蓝婷 《产业用纺织品》 2024年第6期48-53,共6页
针对某燃煤电厂使用聚苯硫醚(PPS)滤袋不足一年时间即发生大面积破损的问题,制备面层不同PPS和聚四氟乙烯(PTFE)纤维质量比的PPS+PTFE混纺针刺滤袋,对其进行挂袋试验,并从面密度、透气性、拉伸性能、粉尘渗透情况、材质变化及微观形貌... 针对某燃煤电厂使用聚苯硫醚(PPS)滤袋不足一年时间即发生大面积破损的问题,制备面层不同PPS和聚四氟乙烯(PTFE)纤维质量比的PPS+PTFE混纺针刺滤袋,对其进行挂袋试验,并从面密度、透气性、拉伸性能、粉尘渗透情况、材质变化及微观形貌等方面分析使用前后PPS+PTFE混纺针刺滤袋的性能。根据试验数据进行PPS+PTFE混纺针刺滤袋使用寿命的预估分析,推算其剩余使用寿命。研究结果显示,制备的PPS+PTFE混纺针刺滤袋满足粉尘排放质量浓度长期低于10 mg/m3的要求;面层PPS和PTFE纤维质量比为50∶50时,制备的PPS+PTFE混纺针刺滤袋的整体使用寿命可达74个月。研究为燃煤电厂滤袋除尘器的超低排放及滤袋选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硫醚(PPS) 聚四氟乙烯(ptfe) 混纺针刺滤袋 性能 寿命预估
下载PDF
PDMS/PTFE限制层材料软体机械手设计与性能试验 被引量:1
7
作者 朱银龙 杨梓康 +2 位作者 赵虎 王旭 刘英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41-449,共9页
为抑制软体驱动器弯曲过程中的不必要变形,提高软体机械手抓取能力,提出一种限制层材料为PDMS和PTFE混合制备的软体机械手。通过调整PDMS和PTFE之间的质量比来改变限制层刚度,进而改变软体机械手的弯曲角度。考虑到软体机械手工作时,应... 为抑制软体驱动器弯曲过程中的不必要变形,提高软体机械手抓取能力,提出一种限制层材料为PDMS和PTFE混合制备的软体机械手。通过调整PDMS和PTFE之间的质量比来改变限制层刚度,进而改变软体机械手的弯曲角度。考虑到软体机械手工作时,应变层变形远大于限制层,采用Yeoh和Neo-Hookean形式的应变能方程表述应变层和限制层材料力学行为。基于模型和力矩平衡原理建立软体驱动器弯曲角度数学模型,进而研究限制层材料和结构参数对软体机械手弯曲性能的影响。利用单轴拉伸试验获取不同质量比的PDMS和PTFE混合制备的限制层样品应力应变曲线,并拟合获取Yeoh模型材料参数,进而进行有限元仿真分析,确定限制层材料的最佳比例。对不同限制层材料制成的驱动器进行弯曲角度测试,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偏差在5%以内,验证了数学模型的准确性。同时,驱动器的末端力测试结果表明,限制层PDMS/PTFE质量比为8∶1的驱动器明显优于纯硅胶软体驱动器,最大末端力可达2.45 N。使用软体机械手对多种物品进行抓取试验,其最大抓取质量达420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体机械手 驱动器 有限元仿真 弯曲特性 限制层材料 PDMS/ptfe
下载PDF
射频等离子体改性PTFE表面液滴撞击接触起电对润湿性的影响
8
作者 李昱鹏 孟祥任 +4 位作者 刘玉霞 霍磊 雷明凯 STARINSKIY Sergey V TEREKHOV Vladimir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5-154,共10页
液滴撞击固体表面是自然界的常见现象,研究超疏水表面的液滴撞击对其润湿性的影响,对于超疏水性材料的潜在应用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采用3、10、20 min氧等离子体处理(OPT)和1 min八氟环丁烷等离子体聚合沉积(PPD)的等离子体方法改性聚... 液滴撞击固体表面是自然界的常见现象,研究超疏水表面的液滴撞击对其润湿性的影响,对于超疏水性材料的潜在应用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采用3、10、20 min氧等离子体处理(OPT)和1 min八氟环丁烷等离子体聚合沉积(PPD)的等离子体方法改性聚四氟乙烯(PTFE)表面,获得具有不同尺寸和间距的微/纳米锥的超疏水PTFE表面,研究射频等离子体改性PTFE表面的液滴静态接触角、滚动角及液滴撞击动力学行为,分析在不同个数液滴撞击后PTFE表面的润湿性和液滴撞击行为变化,确定PTFE表面液滴撞击起电效应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通过1~9个液滴撞击后,PTFE表面的静态接触角随撞击液滴数量增加而减小,导致静态接触角低于150°;液滴滚动角随撞击液滴数量增加而增大,造成液滴滚动角高于10°。撞击液滴的接触时间随撞击液滴数量增加而增大,回弹系数随撞击液滴数量增加而减小。随撞击液滴数量增加,回弹液滴的正电荷和PTFE表面的负电压增大,PTFE表面的负电荷对液滴产生强吸引作用,导致低粘附超疏水性被破坏。3 min OPT和1 min PPD改性PTFE表面的纳米锥间距小,密度大,表面负电荷量增加明显,造成PTFE表面的疏水性降低的程度最显著。研究结果可为改善超疏水稳定性的表面织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疏水性表面 液滴撞击 接触起电 聚四氟乙烯(ptfe) 接触角
下载PDF
有机材料改性PTFE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葛正浩 张卫敏 杨军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7-71,107,共6页
聚四氟乙烯(PTFE)由于具有优异的特性受到了广泛关注,但是其仍存在缺陷,需要通过对其进行改性,提升其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表明,加入有机材料能显著改善PTFE的性能。概述了采用有机材料表面改性、填充改性和共混改性3种方法改性聚四氟乙... 聚四氟乙烯(PTFE)由于具有优异的特性受到了广泛关注,但是其仍存在缺陷,需要通过对其进行改性,提升其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表明,加入有机材料能显著改善PTFE的性能。概述了采用有机材料表面改性、填充改性和共混改性3种方法改性聚四氟乙烯(PTFE)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即分别采用表面改性的钠-萘溶液方法、填充改性的聚苯酯(POB)、聚酰亚胺(PI)、聚苯烯腈(PAN)和聚酰胺(PA)以及共混改性的聚醚醚酮(PEEK)、聚苯硫醚(PPS)和聚甲醛(POM)改性PTFE的研究进展,重点解决了PTFE的高磨损问题,提升了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并且分析了其增强机理。最后,对利用有机材料改性PTFE复合材料的研究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四氟乙烯 有机材料 表面改性 填充改性 共混改性
下载PDF
PTFE对Mg与Al_(12)Mg_(17)微爆反应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谢晓 李海建 +3 位作者 张言 仪建华 许毅 赵凤起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33-740,I0003,共9页
为了探索聚四氟乙烯(PTFE)对镁和Al_(12)Mg_(17)反应特性的影响,采用TG-DSC对样品的高温氧化行为进行测试分析;利用自搭建的高速显微观测系统对其燃烧行为进行了精细地观测;使用XRD和SEM等对反应前后样品的结构和组成等进行了分析;使用... 为了探索聚四氟乙烯(PTFE)对镁和Al_(12)Mg_(17)反应特性的影响,采用TG-DSC对样品的高温氧化行为进行测试分析;利用自搭建的高速显微观测系统对其燃烧行为进行了精细地观测;使用XRD和SEM等对反应前后样品的结构和组成等进行了分析;使用光谱仪对样品燃烧过程中的光谱辐射特性进行记录。结果表明,当PTFE在空气中加热时,PTFE分别将Mg和Al_(12)Mg_(17)的起始反应温度提高了283.3℃和368.3℃;Mg与PTFE/Mg样品燃烧过程中,均在490~505nm间观察到了MgO的辐射峰,在517和518nm处观察到了镁的辐射峰;与镁原料相比,PTFE/Mg中观察到了更加明显的微爆燃烧。对于Al_(12)Mg_(17),PTFE的加入有助于其微爆燃烧的发生,样品燃烧过程中在417.486和512nm处观察到的AlO辐射峰说明PTFE的加入可以促进Al_(12)Mg_(17)中铝的燃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聚四氟乙烯 ptfe Al_(12)Mg_(17) 微爆反应
下载PDF
Al/PTFE与炸药组合装药的爆炸释能特性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凌峰 王辉 +2 位作者 韩秀凤 沈飞 周涛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9-75,共7页
为探究Al/PTFE活性材料与高能炸药组合装药的爆炸释能特性,制备了3种包含不同组分和质量的Al/PTFE活性材料的组合装药样品,并进行了爆炸试验,测量了不同距离处的自由场入射冲击波超压,拍摄了活性材料抛撒、反应、火球扩展等过程的图像,... 为探究Al/PTFE活性材料与高能炸药组合装药的爆炸释能特性,制备了3种包含不同组分和质量的Al/PTFE活性材料的组合装药样品,并进行了爆炸试验,测量了不同距离处的自由场入射冲击波超压,拍摄了活性材料抛撒、反应、火球扩展等过程的图像,通过与裸装药静爆试验进行对比,分析了活性材料的反应特性及对冲击波超压参量的增益机理。结果表明,活性材料抛撒过程中经历了自身反应、与爆轰产物的无氧反应以及铝粉等与空气的有氧反应,相比于裸装药,二次反应增大了爆炸火球半径并大幅延长了火光持续时间,在中远场范围内有效增强了冲击波,2.5 m测点处冲击波超压和比冲量最大分别达到了裸装药的1.8倍和1.5倍,且铝粉浓度越高,增益比例相对越强,但随着传播距离增大,铝粉稀释,差异逐渐缩小;通过选用合适组分比例和质量的Al/PTFE活性材料,有益于弥补近场材料破碎和抛撒造成的冲击波能量损失,同时后燃反应为中远场提供能量补充,有望实现爆炸释能整体增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Al/ptfe活性材料 组合装药 抛撒 二次反应 火球 冲击波
下载PDF
PTFE原位成纤对PP/MWCNTs/PTFE复合材料发泡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魏靖柠 贺建芸 +4 位作者 申增强 曹俊伟 代海洋 杜立强 付俊杰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0-36,共7页
采用共混造粒和微孔发泡注塑成型工艺,制备了聚四氟乙烯(PTFE)原位成纤增强的聚丙烯/多壁碳纳米管/聚四氟乙烯(PP/MWCNTs/PTFE)微孔复合材料,并对其结晶、流变、微孔发泡和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和表征。结果表明:与不加PTFE的PP/MWCNTs复... 采用共混造粒和微孔发泡注塑成型工艺,制备了聚四氟乙烯(PTFE)原位成纤增强的聚丙烯/多壁碳纳米管/聚四氟乙烯(PP/MWCNTs/PTFE)微孔复合材料,并对其结晶、流变、微孔发泡和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和表征。结果表明:与不加PTFE的PP/MWCNTs复合材料相比,PTFE的加入可以提高PP/MWCNTs/PTFE复合材料的结晶度,增大储能模量,降低损耗因子;PTFE的加入可以改善PP/MWCNTs/PTFE复合材料的泡孔结构,使泡孔密度增大,泡孔直径减小;相比PP/MWCNTs复合材料,当PFTE的加入量为1%(质量分数)时,PP/MWCNTs/PTFE复合材料的断裂伸长率提高了67.5%,抗拉强度提高了21.1%,杨氏模量提高了1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四氟乙烯 原位成纤 PP/MWCNTs/ptfe复合材料 微孔发泡 力学性能
下载PDF
雨水环境下PTFE/Kevlar编织材料摩擦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胡月 谭德强 +4 位作者 徐晨 杨晓强 贺强 高会英 张鹏飞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79-889,共11页
针对川西平原地区实际降雨环境,开展了PTFE/Kevlar航空器关节轴承衬垫材料往复磨损试验,通过分析摩擦系数、磨痕损伤形貌以及磨损表面化学成分的演变规律,探究了雨水环境下PTFE/Kevlar编织材料的摩擦磨损特性.结果表明:雨水环境下PTFE/K... 针对川西平原地区实际降雨环境,开展了PTFE/Kevlar航空器关节轴承衬垫材料往复磨损试验,通过分析摩擦系数、磨痕损伤形貌以及磨损表面化学成分的演变规律,探究了雨水环境下PTFE/Kevlar编织材料的摩擦磨损特性.结果表明:雨水环境下PTFE/Kevlar轴承衬垫材料磨损损伤行为表现为PTFE纤维变形、破碎、转移以及Kevlar纤维变形和疲劳断裂.雨水环境下PTFE/Kevlar轴承衬垫材料的磨损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前期(N<1000)、中期(1000≤N<5000)和后期(N≥5000),分别是PTFE逐渐转移阶段、PTFE转移膜形成阶段以及转移膜破坏阶段.从磨损前期到中期,摩擦系数减小,最大磨痕宽度和最大磨痕深度增加,磨痕区域F元素含量增加、C元素含量减少;从磨损中期到后期,摩擦系数增加并波动,最大磨痕宽度和最大磨痕深度持续增加,磨痕区域F元素含量减小、C元素含量增加.结果表明雨水环境会促使转移膜快速剥落和破坏,因此,应尽量避免自润滑PTFE/Kevlar衬垫型关节轴承长时间在阴雨天气下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fe/Kevlar复合材料 转移膜 雨水环境 磨损行为
下载PDF
Enhanced thermal- and impact-initiated reactions of PTFE/Al energetic materials through ultrasonic-assisted core-shell construction 被引量:1
14
作者 Zhou-yang Wu Jin-xu Liu +5 位作者 Song Zhang Xian-qing Liu Xiao Xu Wei-zhe Ma Shu-kui Li Chuan He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8期1362-1368,共7页
A facile and economical approach was developed for the large-scale production of powdered core-shell structured PTFE/Al (CS-PA) energetic materials through ultrasonic-assisted mixing. The low-cost micrometer-sized PTF... A facile and economical approach was developed for the large-scale production of powdered core-shell structured PTFE/Al (CS-PA) energetic materials through ultrasonic-assisted mixing. The low-cost micrometer-sized PTFE and Al particles were used as starting materials. Under high-power ultrasonic waves, the PTFE powder was dispersed into nano-to sub-micrometer-sized particles and then encapsulated the Al microparticles to form the core-shell structure. The heat of combustion, burning rate, and pressurization rate of the powdered CS-PA were measured. The thermal-initiated reaction behavior was further evaluated using thermogravimetry-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Subsequently, the bulk CS-PA with a uniform microstructure was obtained via cold isostatic pressing of the powdered CS-PA followed by vacuum sintering. For the bulk CS-PA, the quasi-static compression behavior was characterized, and the impact-initiated reaction processes were conducted using the 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 (SHPB) and evaluated by a high-speed camera. Compared to physically mixed PTFE/Al materials, the powdered and bulk CS-PA demonstrated enhanced thermal- and impact-initiated reaction characteristics respectively, 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our approach for constructing core-shell struc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fe/Al Core-shell structure Energetic materials Ultrasonic-assisted mixing
下载PDF
Fe颗粒增强Al/PTFE反应材料的力学性能、冲击反应特性及能量释放效应 被引量:1
15
作者 顼向春 张青春 +6 位作者 房洪杰 郭宝月 梁文 金波 彭汝芳 余琨 陈荣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3期683-700,共18页
铝/聚四氟乙烯(Al/PTFE)复合材料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反应结构材料。为了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反应性,将Fe颗粒加入Al/PTFE反应材料中。对Al/PTFE/Fe反应材料进行准静态和动态压缩试验,观察到明显的应变和应变率硬化现象,且当Fe含量为30%... 铝/聚四氟乙烯(Al/PTFE)复合材料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反应结构材料。为了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反应性,将Fe颗粒加入Al/PTFE反应材料中。对Al/PTFE/Fe反应材料进行准静态和动态压缩试验,观察到明显的应变和应变率硬化现象,且当Fe含量为30%(质量分数)时,在5000 s^(-1)的应变率下,抗压强度达191.8 MPa,较Al/PTFE提升了39%。定向的PTFE纳米纤维丝能有效地阻碍裂纹的扩展。通过高速摄影对霍普金森杆和落锤冲击下的能量释放进程进行观察,且通过新设计的装置对反应活性进行定量表征。结合TG-DSC和XRD,明确了Al/PTFE和Al/Fe之间的反应。通过霍普金森杆的实验数据建立Johnson-Cook本构模型,模型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在冲击状况下,材料的反应性是多重行为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材料 铝/聚四氟乙烯/铁(Al/ptfe/Fe) 力学性能 能量释放特征 冲击引发机理
下载PDF
Al/PTFE活性材料在炸药爆轰作用下的响应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凌峰 王辉 +1 位作者 韩秀凤 沈飞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4-179,共6页
为探究铝—聚四氟乙烯(Al/PTFE)活性材料在炸药爆轰作用下的响应特性,采用JO-8及DHL两种高爆速炸药对活性材料进行了端面及对碰爆轰加载试验。通过转镜式高速扫描相机记录了炸药爆轰波及活性材料激发的响应迹线,并结合理论分析获取了2... 为探究铝—聚四氟乙烯(Al/PTFE)活性材料在炸药爆轰作用下的响应特性,采用JO-8及DHL两种高爆速炸药对活性材料进行了端面及对碰爆轰加载试验。通过转镜式高速扫描相机记录了炸药爆轰波及活性材料激发的响应迹线,并结合理论分析获取了2种爆轰加载方式下活性材料内的冲击波压力值。结果表明:端面爆轰加载下,Al/PTFE活性材料在初始高压约为33.59 GPa的入射冲击波作用下发生剧烈反应,但随着冲击波压力衰减,反应速率迅速降低,表明该活性材料不能发生自持爆轰;对碰爆轰加载下,Al/PTFE活性材料受到持续高压作用,虽然由滑移爆轰加载产生的入射冲击波初始压力仅为15.76 GPa,但冲击波在活性材料的中心处发生汇聚叠加,形成高压集中区,在该区域内发生了“类爆轰”反应,反应速率达到4 mm/μs,但其反应过程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此外,研究还表明,同轴组合装药结构可使活性材料受到炸药爆轰产生的持续强冲击加载,不仅能够显著提升其反应速率,还可避免其反应无法自持的问题,可为相关战斗部装药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ptfe活性材料 爆轰加载 同轴组合装药 冲击波汇聚 波形 类爆轰反应
下载PDF
PTFE填充铜网复合材料损伤过程研究
17
作者 彭帅豪 刘建 +2 位作者 李佳伦 杜三明 张永振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7-104,共8页
为了研究聚四氟乙烯(PTFE)填充铜网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以及细观损伤机制,使用往复摩擦磨损试验机对其进行全寿命磨损测试,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光学显微镜和三维形貌仪对材料摩擦面及磨屑进行表征。结果表明:PTFE填充铜网复合材料... 为了研究聚四氟乙烯(PTFE)填充铜网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以及细观损伤机制,使用往复摩擦磨损试验机对其进行全寿命磨损测试,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光学显微镜和三维形貌仪对材料摩擦面及磨屑进行表征。结果表明:PTFE填充铜网复合材料全寿命(202 h)磨损过程主要分为磨合、稳定磨损和严重磨损3个阶段;在前20 h磨合阶段,摩擦因数逐渐升高,高载荷下大量的PTFE被挤出导致磨损率较大,同时转移膜生成,失效形式主要为机械剪切力下的剥落。在20~190 h稳定磨损阶段,摩擦因数先降低再升高且波动较大,磨损率趋于稳定,磨损机制主要为磨粒磨损,磨屑由层片状向粉末状转变,材料摩擦面粗糙度逐渐降低且磨损不均匀。通过微观表征,发现铜网编织结点与凸峰处磨损严重,通过受力仿真分析,发现铜网编织结点与凸峰处有应力集中现象,与试验中磨损严重的区域正好相对应,试验与数值模拟相关联。在190~202 h严重磨损阶段,摩擦因数和磨损量进一步升高,材料的耐磨性能与润滑性能急剧下降,最后材料被磨穿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fe复合材料 全寿命 损伤机制 自润滑材料
下载PDF
PTFE基复合材料在不同工况下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付建伟 蔡醇洋 +3 位作者 白鲸 罗于强 倪涛富 喻培浩 《有机氟工业》 CAS 2023年第2期53-56,共4页
介绍了近年来聚四氟乙烯(PTFE)基复合材料在不同工况下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进展,对不同温度、载荷、滑动速率以及润滑条件等工况下的摩擦学性能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并指出了未来需要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 ptfe 复合材料 不同工况 摩擦磨损
下载PDF
基于均匀设计的PTFE复合润滑剂制备及其摩擦磨损特性研究
19
作者 兰毅 龚红英 +4 位作者 崔智帏 徐培全 姚志鑫 张韬 陈浩川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363-367,共5页
制备新型复合润滑剂并研究其摩擦磨损特性.通过均匀设计方法优选润滑剂配方,利用SPSS软件和Matlab软件建立数学模型,并对其结果进行直观分析与回归分析.添加填充材料聚四氟乙烯制备新型复合润滑剂p2,对润滑剂的零件和模具接触面的接触... 制备新型复合润滑剂并研究其摩擦磨损特性.通过均匀设计方法优选润滑剂配方,利用SPSS软件和Matlab软件建立数学模型,并对其结果进行直观分析与回归分析.添加填充材料聚四氟乙烯制备新型复合润滑剂p2,对润滑剂的零件和模具接触面的接触摩擦状况进行分析,判断是否显著降低接触表面摩擦因数,对金属的各项性能进一步分析.研究表明,添加了聚四氟乙烯材料的润滑剂p2,相较于干摩擦与润滑剂p1,摩擦因数分别降低51.26%和29.81%;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磨痕的形貌发现,复合润滑剂在金属偶件表面形成均匀的摩擦膜,有效改善了润滑剂的性能,使成形过程中金属流动更均匀,降低了变形功及变形力,可有效避免多种成形缺陷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匀设计 聚四氟乙烯 润滑剂 摩擦磨损
下载PDF
聚酰亚胺纤维对PTFE基板介电和热膨胀性能的影响
20
作者 贾倩倩 冯春明 +2 位作者 张立欣 李强 王军山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4-38,共5页
采用不同平均长度和质量分数的聚酰亚胺(PI)纤维,用压延方法制备聚四氟乙烯(PTFE)基板,研究PI纤维对PTFE基板介电和热膨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PI纤维质量分数的提高,PTFE基板介电常数呈现升高的趋势,而介电常数随PI纤维平均长度的... 采用不同平均长度和质量分数的聚酰亚胺(PI)纤维,用压延方法制备聚四氟乙烯(PTFE)基板,研究PI纤维对PTFE基板介电和热膨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PI纤维质量分数的提高,PTFE基板介电常数呈现升高的趋势,而介电常数随PI纤维平均长度的变化并不明显。随PI纤维质量分数的提高,PTFE基板厚度方向(Z轴方向)的热膨胀系数(Z-CTE)呈现降低的趋势,当质量分数达到9%以上时,Z-CTE趋于稳定。随PI纤维平均长度的升高,Z-CTE呈下降趋势,PI纤维平均长度超过80μm时,Z-CTE反而上升。在介电常数2.20,Z-CTE越小越好的要求下,通过响应曲面设计,找到最佳理论配方。基于该配方,制备PI纤维质量分数为7.36%、平均长度为68μm的PTFE基板样品,测试介电常数和Z-CTE,结果分别为2.2015和234.5×10^(-6)K^(-1),与理论模型计算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纤维平均长度 纤维含量 聚四氟乙烯基板材料 介电常数 热膨胀系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