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Modified Polyvinylidene Fluoride (PVDF) Hollow Fibre Microfiltration Membrane 被引量:2
1
作者 Laizhou SONG Zunju ZHANG +1 位作者 Shizhe SONG Zhiming GAO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07年第1期55-60,共6页
A novel thermally induced graft polymerization technique was used to modify a polyvinylidene fluoride (PVDF) hollow fibre microfiltration membrane. A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 was applied to optimize the pr... A novel thermally induced graft polymerization technique was used to modify a polyvinylidene fluoride (PVDF) hollow fibre microfiltration membrane. A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 was applied to optimize the prepared condition of the membrane. The optimized dosing of acrylic acid (AA), acrylamide (AM), N, N'- methylenebisacrylamide (NMBA) and potassium persulphate (KSP) designed by ANN was that AA was 40.63 ml/L; AM acted as 6.25 g/L; NMBA was 1.72 g/L and KSP was 1.5 g/L, respectively. The thermal stability of the PVDF modified hollow fibre membrane (PVDF-PAA) was investigated by thermogravimetric (TG) and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 analysis. The polycrystallinity of the PVDF-PAA membrane was evaluated by X-ray diffraction (XRD) analysis. The complex formation of the modified membrane was ascertained b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The morphology of the PVDF-PAA membrane was studied by environmental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ESEM). The surface compositions of the membrane were analyzed by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of Cu^2+ ion on the PVDF-PAA hollow fibre membrane was also investig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filtration hollow fibre membrane graft polymerization modification Acrylic acid polyvinylidene fluoride Cu^2+ ion
下载PDF
聚丙烯酸-聚偏氟乙烯树脂对Cu(Ⅱ)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7
2
作者 宋来洲 董春艳 +1 位作者 张尊举 郑秋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22-326,共5页
采用溶液热诱导聚合和相转移共混新技术,制备了聚丙烯酸-聚偏氟乙烯(PAA-PVDF)微球树脂,研究了该树脂对水溶液中Cu2+的吸附性能,吸附热力学及吸附动力学.模型拟合结果表明,PAA-PVDF树脂对Cu2+具有优良的吸附性能,吸附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采用溶液热诱导聚合和相转移共混新技术,制备了聚丙烯酸-聚偏氟乙烯(PAA-PVDF)微球树脂,研究了该树脂对水溶液中Cu2+的吸附性能,吸附热力学及吸附动力学.模型拟合结果表明,PAA-PVDF树脂对Cu2+具有优良的吸附性能,吸附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热力学参数△G0<0、△H0>0、△S0>0,证实了该树脂对Cu2+的吸附为自发的吸热过程.PAA-PVDF树脂对Cu2+的等温吸附较好地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D-R等温吸附表明该吸附过程为离子交换反应.该吸附过程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PAA-PVDF树脂的吸附/脱附性能优良,经吸附/脱附4次循环后,其吸附量>5mg/g,脱附率仍超过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酸-聚偏氟乙烯共混树脂 热诱导聚合 相转移共混 CU^2+ 等温吸附 动力学方程
下载PDF
用于高浓度含油污水处理的亲水改性聚偏氟乙烯膜 被引量:4
3
作者 王镭 曹兵 +4 位作者 张盼 耿玉婷 罗婷 王丽芳 潘凯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9-113,共5页
高浓度含油污水处理困难,而利用亲水性膜有望实现高效处理。利用臭氧活化接枝丙烯酸侧链的PVDF材料通过非溶剂致相转化法制备了亲水性超滤膜,并用于高浓度含油污水处理。结果表明,分离过程分为破乳阶段和筛分阶段。在破乳阶段,孔径无明... 高浓度含油污水处理困难,而利用亲水性膜有望实现高效处理。利用臭氧活化接枝丙烯酸侧链的PVDF材料通过非溶剂致相转化法制备了亲水性超滤膜,并用于高浓度含油污水处理。结果表明,分离过程分为破乳阶段和筛分阶段。在破乳阶段,孔径无明显影响,亲水性强的膜具有较高的通量和截留率,并在进料侧产生较多的浮油,且进入筛分阶段较早。在筛分阶段,孔径越大的膜通量越高而截留率越低。这种亲水性超滤膜能将初始浓度为108 g/L的含油污水浓缩到390 g/L,截留85%的煤油,平均通量为114.5 L/(m^2·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 亲水改性 接枝聚合 丙烯酸 油水分离
下载PDF
紫外接枝和界面聚合法修饰的PVDF/PSA耐酸复合纳滤膜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4
4
作者 付维贵 翟高伟 +5 位作者 刘建超 刘耀威 付志远 杜润红 陈熙 陈莉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0,共10页
为解决传统分离膜耐酸性较差的问题,基于紫外接枝和界面聚合法制备了一种耐酸性复合聚偏氟乙烯(PVDF)纳滤膜。首先以自制PVDF超滤膜为基膜,通过紫外接枝聚合将丙烯酸(AA)单体接枝于膜表面,先后与水相单体聚乙烯亚胺(PEI)和油相单体1,3-... 为解决传统分离膜耐酸性较差的问题,基于紫外接枝和界面聚合法制备了一种耐酸性复合聚偏氟乙烯(PVDF)纳滤膜。首先以自制PVDF超滤膜为基膜,通过紫外接枝聚合将丙烯酸(AA)单体接枝于膜表面,先后与水相单体聚乙烯亚胺(PEI)和油相单体1,3-苯二磺酰氯(BDC)发生酰胺化反应和界面聚合反应,得到具有良好耐酸性的聚偏氟乙烯/聚磺酰胺(PVDF/PSA)复合纳滤膜;采用IR、XPS观察复合膜表面化学结构,采用扫描电镜(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膜表面形貌,分析不同接枝时间、单体浓度和反应时间等对复合膜性能的影响,并在酸性环境下进行分离测试,考察其耐酸性能。结果表明:PVDF/PSA复合纳滤膜的最佳制备条件为PEI和BDC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0%和0.2%,接枝时间15 min,反应时间30 s,所制备的复合膜纯水渗透率为20 L/(m^(2)·h·bar)(1 bar=0.1 MPa,下同),对典型二价无机盐MgSO4和Na_(2)SO_(4)的截留率分别为83.4%和85.6%,对染料活性红2的截留率接近100%;在HCl水溶液(pH=1)中浸泡35 d后,复合纳滤膜表面的接触角基本不变,酸性环境下(pH=1),对二价盐MgSO4和Na_(2)SO_(4)的截留率能保持在70%以上,对活性红2的截留率接近100%,染料分离性能未受到酸处理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接枝 界面聚合 聚偏氟乙烯 聚磺酰胺 耐酸性 纳滤膜
下载PDF
聚乙烯亚胺氨基化改性聚偏氟乙烯接枝丙烯酸纤维膜对活性艳红X-3B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常会 范文娟 《冶金分析》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6-24,共9页
以丙烯酸(AA)为接枝单体,通过溶液聚合法在聚偏氟乙烯(PVDF)上接枝AA,制备出PVDF-g-PAA共聚物,再使用聚乙烯亚胺(PEI)对PVDF-g-PAA进行氨基化改性,制备出PEI氨基化PVDF-g-PAA共聚物(PEI-PVDF-g-PAA),再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出PEI-PVDF-g-... 以丙烯酸(AA)为接枝单体,通过溶液聚合法在聚偏氟乙烯(PVDF)上接枝AA,制备出PVDF-g-PAA共聚物,再使用聚乙烯亚胺(PEI)对PVDF-g-PAA进行氨基化改性,制备出PEI氨基化PVDF-g-PAA共聚物(PEI-PVDF-g-PAA),再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出PEI-PVDF-g-PAA纤维膜。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PEI-PVDF-g-PAA纤维膜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结果显示纤维膜中纤维的直径为30~50 nm,表面有丰富的微孔。以PEI-PVDF-g-PAA纤维膜为吸附材料对模拟活性艳红X-3B染料废水进行吸附,并研究其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模型和吸附热力学,结果表明:PEI-PVDF-g-PAA纤维膜的吸附效果远远大于纯PVDF纤维膜和PVDF-g-PAA纤维膜。在活性艳红X-3B溶液的初始质量浓度为150 mg/L、pH=1、吸附材料用量为0.015 g时,吸附70 min后达到平衡,平衡吸附量为494.95 mg/g,PEI-PVDF-g-PAA纤维膜对活性艳红X-3B的吸附过程满足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说明PEI-PVDF-g-PAA纤维膜对活性艳红X-3B的吸附是以化学吸附为主的单分子层吸附,理论平衡吸附量和理论饱和吸附量分别为526.32 mg/g和500.00 mg/g。吸附热力学研究表明,PEI-PVDF-g-PAA纤维膜对活性艳红X-3B的吸附是自发进行的吸热反应,该吸附过程固-液界面的熵值会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I-PVDF-g-PAA纤维膜 活性艳红X-3B 吸附 静电纺丝
下载PDF
负载镍聚偏氟乙烯混合膜的制备及其活化过硫酸钠降解酸性紫FBL
6
作者 黄晓东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1-173,共3页
采用溶解-相转化法制备负载镍的聚偏氟乙烯混合膜,利用扫描电镜、热重和X射线衍射对膜进行表征。以酸性紫FBL为目标污染物,比较不同体系降解性能,研究了膜活化过硫酸钠降解酸性紫FBL的性能。考察了过硫酸钠氧化剂浓度和初始污染物浓度... 采用溶解-相转化法制备负载镍的聚偏氟乙烯混合膜,利用扫描电镜、热重和X射线衍射对膜进行表征。以酸性紫FBL为目标污染物,比较不同体系降解性能,研究了膜活化过硫酸钠降解酸性紫FBL的性能。考察了过硫酸钠氧化剂浓度和初始污染物浓度对酸性紫FBL降解的影响,并进行膜重复实验使用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氧化剂的浓度、初始污染物浓度均与降解效果有关;活化剂重复使用4次,降解150min,酸性紫FBL降解率仍达90.3%。同时用紫外光谱考察酸性紫FBL的降解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 过硫酸钠 酸性紫FBL
下载PDF
铜-聚偏氟乙烯膜的制备及其活化过硫酸钠降解酸性黑LD
7
作者 黄晓东 《闽江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113-117,共5页
采用溶解-相转化法制备负载铜的聚偏氟乙烯混合膜,利用扫描电镜(SEM)、热重(TG)和X射线衍射(XRD)对膜进行表征.并以酸性黑LD为目标污染物,研究了膜活化过硫酸钠降解酸性黑LD的性能.考察了膜的铜负载量、PVP用量对酸性黑LD降解的影响,并... 采用溶解-相转化法制备负载铜的聚偏氟乙烯混合膜,利用扫描电镜(SEM)、热重(TG)和X射线衍射(XRD)对膜进行表征.并以酸性黑LD为目标污染物,研究了膜活化过硫酸钠降解酸性黑LD的性能.考察了膜的铜负载量、PVP用量对酸性黑LD降解的影响,并进行膜重复实验使用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铜负载量为4%、PVP量为5%时,膜活化过硫酸钠降解效果最好,活化剂可重复使用5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 过硫酸钠 酸性黑LD
下载PDF
高性能钠离子电池黏合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朱子翼 黎永泰 +5 位作者 董鹏 曾晓苑 许斌 郝涛 李雪 张英杰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4693-4704,共12页
为了实现钠离子电池优异的电化学性能,除了从电极材料的搭配方面入手,作为维持电极结构稳定性的关键材料,黏合剂的选择也至关重要。本文对黏合剂的主要作用与性能要求进行了讨论,系统综述了近年来高性能钠离子电池黏合剂的研究进展,分... 为了实现钠离子电池优异的电化学性能,除了从电极材料的搭配方面入手,作为维持电极结构稳定性的关键材料,黏合剂的选择也至关重要。本文对黏合剂的主要作用与性能要求进行了讨论,系统综述了近年来高性能钠离子电池黏合剂的研究进展,分别阐述了聚偏氟乙烯、羧甲基纤维素、海藻酸钠、聚丙烯酸以及交联聚合物等5类黏合剂的特性:聚偏氟乙烯的化学稳定性良好,黏合效果较好,但存在溶胀率较大的问题;羧甲基纤维素具有良好的分散性,机械强度较大,由于脆性较大而需与丁苯橡胶搭配使用;海藻酸钠环保且廉价,保形性好,但稳定性较差;聚丙烯酸拥有较高的弹性模量和抗拉强度,但是力学性能较差;交联聚合物的机械强度大,弹性较好,可能存在网络缺陷。结合已有的研究报道,探讨了这些黏合剂在钠离子电池系统中的应用,展望了今后黏合剂在拓宽来源领域、匹配适合的电极材料以及消除水性黏合剂对电池性能的负面影响等方面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合剂 聚偏氟乙烯 羧甲基纤维素 海藻酸钠 聚丙烯酸 交联聚合物
下载PDF
凝胶浴温度对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制备GO/PVA/PAA/PVDF共混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房平 崔舒榕 +2 位作者 赵敏 徐自强 宋朝阳 《当代化工》 CAS 2022年第9期2089-2092,共4页
以聚偏氟乙烯(PVDF)为原料,以氧化石墨烯(GO)、聚乙烯醇(PVA)、聚丙烯酸(PAA)为添加剂,通过浸没沉淀相转化(NIPS)法制备GO/PVA/PAA/PVDF共混膜。使用计算机模拟研究凝胶浴温度对共混膜的结构、孔隙率、纯水通量、截留率的影响,并通过相... 以聚偏氟乙烯(PVDF)为原料,以氧化石墨烯(GO)、聚乙烯醇(PVA)、聚丙烯酸(PAA)为添加剂,通过浸没沉淀相转化(NIPS)法制备GO/PVA/PAA/PVDF共混膜。使用计算机模拟研究凝胶浴温度对共混膜的结构、孔隙率、纯水通量、截留率的影响,并通过相关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凝胶浴温度较低时,热力学过程倾向于固-液分相,成膜时间较长,容易生成致密膜;凝胶浴温度升高,加快了溶剂与非溶剂之间的传质速度,成膜时间变短,膜的皮层变厚,膜的孔径逐渐变大,水通量变大,截留率下降,凝固浴温度在40℃左右时,膜的性能达到最佳,凝固浴温度达到60℃时,膜体开始收缩,并出现裂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聚乙烯醇 聚丙烯酸 计算机模拟 凝胶浴温度
下载PDF
一锅法制备高亲水聚偏氟乙烯-g-聚丙烯酸钠超滤膜及其抗蛋白质污染性能
10
作者 陈嘉智 孟晓荣 +3 位作者 朱俊锋 田玉瑞 周文帅 王旭东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9-86,92,共9页
以丙烯酸(AA)为单体、碱化聚偏氟乙烯(HPVDF)为基材,通过自由基接枝共聚与碱诱导沉淀相转化连续进行的“一锅法”过程,制备了高亲水性聚偏氟乙烯-g-聚丙烯酸钠(PVDF-g-PAAS)超滤膜(FAS)。探讨了聚合反应及相转化条件对FAS理化性质、微... 以丙烯酸(AA)为单体、碱化聚偏氟乙烯(HPVDF)为基材,通过自由基接枝共聚与碱诱导沉淀相转化连续进行的“一锅法”过程,制备了高亲水性聚偏氟乙烯-g-聚丙烯酸钠(PVDF-g-PAAS)超滤膜(FAS)。探讨了聚合反应及相转化条件对FAS理化性质、微观形貌及蛋白质污染行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接枝体系料比(AA/HPVDF)和料液比(w(HPVDF))的增大,FAS表面由平整变为褶皱,断面由指状孔向海绵状过渡。FAS系列的初始水接触角均低于60°,在10s内完全润湿,牛血清白蛋白(BSA)截留率大于90%。料比为6/12时得到的FAS12-6的AA接枝率最高,纯水通量达565.83L/(m^(2)·h),清洗通量恢复率达94.62%,4次循环后稳态通量衰减低于8%,干后再润湿的纯水通量恢复率达8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接枝聚丙烯酸钠 一锅法 接枝共聚 高亲水 超滤膜 抗蛋白质污染
下载PDF
聚偏氟乙烯掺杂膜活化过硫酸钠降解酸性黑LD
11
作者 钱燕红 冯千红 黄晓东 《广州化工》 CAS 2016年第12期70-72,共3页
采用溶解-相转化法制备负载氧化铜的聚偏氟乙烯混合膜,利用扫描电镜(SEM)和热重(TG)对膜进行表征,并以酸性黑LD为目标污染物,研究了膜活化过硫酸钠降解酸性黑LD的性能。考察了氧化铜负载量、过硫酸钠氧化剂浓度、初始污染物浓度及温度... 采用溶解-相转化法制备负载氧化铜的聚偏氟乙烯混合膜,利用扫描电镜(SEM)和热重(TG)对膜进行表征,并以酸性黑LD为目标污染物,研究了膜活化过硫酸钠降解酸性黑LD的性能。考察了氧化铜负载量、过硫酸钠氧化剂浓度、初始污染物浓度及温度对酸性黑LD降解的影响,并进行膜重复实验使用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氧化剂的浓度、初始污染物浓度及温度均与降解效果有关;活化剂重复使用4次,降解3.0 h,酸性黑LD降解率仍达6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 氧化铜 过硫酸钠 酸性黑LD
下载PDF
A Method to Improve the Up-Conversion Fluorescence of Polymer Modified NaYF<sub>4</sub>:Yb,Er(Tm) Nanocomposites
12
作者 Weina Cui Siyu Ni +1 位作者 Shunan Shan Xingping Zhou 《World Journal of Nano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2年第2期41-46,共6页
The modification of NaYF4:Yb,Er(Tm) nanoparticles synthesized in the presence of an ionic surfactant is critical to their application in biological fields for better solubility and biocompatibility. In this work, NaYF... The modification of NaYF4:Yb,Er(Tm) nanoparticles synthesized in the presence of an ionic surfactant is critical to their application in biological fields for better solubility and biocompatibility. In this work, NaYF4:Yb,Er(Tm) was transformed from insoluble, inactive to hydrophilic, biocompatible via ligand exchange modification with polyacrylic acid (PAA). Ligand exchange was carried out at room temperature when a colloidal solution of NaYF4:Yb,Er(Tm) in tetrahydrofuran (THF) was treated with excess PAA. The PAA modified NaYF4:Yb,Er(Tm) nanoparticles got better surface properties but with declined inner up-conversion fluorescence. Generally, coating an analogous layer of material outside the core nanoparticles can improve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core. Accordingly, NaYF4:Yb,Er(Tm)/NaYF4 nanoparticles were synthesized before PAA modification to avoid the optical intensity decaying. The result of fluorescence test proved that the water soluble NaYF4:Yb,Er(Tm)/NaYF4/PAA nanocomposites had a sound up-conversion property compared with that of NaYF4:Yb,Er(Tm)/PAA. Furthermore, the up-conversion fluorescence property of the nanocomposite varied with the doping ratio of Er(Tm) to Yb and the possible mechanism for this change was also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ping Ratio FLUORESCENCE Ligand Exchange polyacrylic acid sodium YTTRIUM fluoride Surface Modification
下载PDF
预辐射接枝聚合制备新型质子交换膜
13
作者 柯茜 《化工设计通讯》 CAS 2022年第4期64-65,148,共3页
含氟聚合物薄膜因其优良的化学稳定性被广泛使用于离子交换膜领域,目前商品化程度最高的质子交换膜产品为全氟磺酸质子膜,但其合成工艺复杂且价格昂贵。以聚偏氟乙烯薄膜为基底,经高能电子束辐照活化薄膜,引发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 含氟聚合物薄膜因其优良的化学稳定性被广泛使用于离子交换膜领域,目前商品化程度最高的质子交换膜产品为全氟磺酸质子膜,但其合成工艺复杂且价格昂贵。以聚偏氟乙烯薄膜为基底,经高能电子束辐照活化薄膜,引发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和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的自由基接枝聚合,一步制得质子交换膜。该合成过程以水和N,N’-二甲基甲酰胺作为混合溶液,操作简单,对环境污染小,合成薄膜的质子电导率达120m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辐射接枝 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 甲基丙烯酸羟乙酯 聚偏氟乙烯
下载PDF
聚偏氟乙烯膜材料的表面改性及其膜的制备
14
作者 尹贞 谢苏峰 +2 位作者 方辉 韩颖 浦燕新 《江西化工》 2020年第1期49-53,共5页
在高温条件下,将丙烯酸接枝到聚偏氟乙烯上,制备出了有pH响应的开关膜,考察了不同温度、不同时间及不同单体量对接枝率的影响,并且对膜的pH敏感性能及亲水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热接枝聚合能合成pH敏感膜,但接枝率普遍不高。
关键词 热接枝聚合 pH敏感膜 聚偏氟乙烯 丙烯酸
下载PDF
改性聚偏氟乙烯接枝磺化聚(苯乙烯-co-丙烯酸)膜的研制 被引量:3
15
作者 郭贵宝 寇沙沙 安胜利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995-1002,共8页
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作引发剂,通过溶液接枝聚合法把苯乙烯/丙烯酸同时接枝到原硅酸钠改性的聚偏氟乙烯(PVDF)膜上,磺化后得到聚偏氟乙烯接枝磺化聚(苯乙烯-co-丙烯酸)膜(PVDF-g-P(SSA-co-AA)).研究了苯乙烯和丙烯酸的不同比例对膜的接... 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作引发剂,通过溶液接枝聚合法把苯乙烯/丙烯酸同时接枝到原硅酸钠改性的聚偏氟乙烯(PVDF)膜上,磺化后得到聚偏氟乙烯接枝磺化聚(苯乙烯-co-丙烯酸)膜(PVDF-g-P(SSA-co-AA)).研究了苯乙烯和丙烯酸的不同比例对膜的接枝反应及其相对湿度对膜电导率和含水量的影响.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检测原硅酸钠改性的PVDF膜经过接枝和磺化后所发生的结构变化,并用扫描电镜(SEM)观察PVDF膜接枝前后的形貌以及接枝磺化后产物PVDF-g-P(SSA-co-AA)膜的形貌及硫和硅分布.结果表明,原硅酸钠改性的PVDF膜与苯乙烯/丙烯酸同时发生接枝聚合反应,环境的相对湿度在20%~80%范围,对添加10wt%Na4SiO4的PVDF-g-P(SSA-co-AA)膜的电导率的影响基本不变,并达到0.0198S·cm-1.原硅酸钠改性的PVDF膜结构在接枝前后和磺化前后发生变化,确认磺化反应不只是在膜表面,同时渗入膜中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 苯乙烯 溶液接枝 磺酸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