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湿地组合系统除磷的净化空间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吴振斌 张晟 +2 位作者 张金莲 成水平 贺锋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77-80,共4页
通过小试试验研究了由塘系统、垂直流、推流床单元组成的人工湿地工艺系统组合在内部不同空间上除磷的净化效应。结果发现,在高水力负荷下运行一段时间后,各套组合工艺系统对磷的净化效率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下行池单元表层对... 通过小试试验研究了由塘系统、垂直流、推流床单元组成的人工湿地工艺系统组合在内部不同空间上除磷的净化效应。结果发现,在高水力负荷下运行一段时间后,各套组合工艺系统对磷的净化效率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下行池单元表层对磷的去除效率下降得最为显著;在各种组合中,塘单元对磷的净化效果并不理想。但是好氧塘单元与湿地的联用却可以有效地避免正磷酸盐释放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塘单元 净化空间
下载PDF
辽河保护区坑塘湿地恢复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段亮 宋永会 +3 位作者 张临绒 徐微雪 郅二铨 赵伟伟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24-28,共5页
辽河保护区在清河口-马虎山段100多km河道上的沙坑为建设坑塘湿地提供了,基本条件,阐述了辽河保护区坑塘湿地恢复方法、水系连通技术、生态系统恢复技术及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在铁岭段、沙宝台段和石佛寺段建设30个坑塘湿地,通过修建... 辽河保护区在清河口-马虎山段100多km河道上的沙坑为建设坑塘湿地提供了,基本条件,阐述了辽河保护区坑塘湿地恢复方法、水系连通技术、生态系统恢复技术及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在铁岭段、沙宝台段和石佛寺段建设30个坑塘湿地,通过修建宽2~3m的连通渠实现坑与坑及坑与河道之间的水系流动,可形成三大坑塘湿地群。通过湿地下垫面整治、植被恢复、生境恢复及水文调控与管理恢复坑塘湿地生态系统,通过河流湿地水网建设和水生植物群落重建工程进行坑塘湿地建设,能够实现对干流悬浮物、CODCr和氨氮的有效去除,增加蓄水量909万m3,有效改善辽河流域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保护区 坑塘湿地 湿地水网 生态恢复 治理技术
下载PDF
基于氮磷释放的水稻灌区塘堰湿地底泥净化能力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万玉文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97-801,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环境条件下塘堰湿地底泥氮磷的释放情况,为稻田排水过程中更好地发挥湿地作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湖北省漳河灌区两处理化性质较接近的典型塘堰湿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柱形管槽静态模拟不同水深处理下底泥氮磷释放对上覆... 【目的】研究不同环境条件下塘堰湿地底泥氮磷的释放情况,为稻田排水过程中更好地发挥湿地作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湖北省漳河灌区两处理化性质较接近的典型塘堰湿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柱形管槽静态模拟不同水深处理下底泥氮磷释放对上覆水水质的影响。【结果】水流扰动会加速底泥中磷的释放。不稳定的水—泥环境以及溶解氧含量会影响微生物生长及硝化/反硝化作用的进行,良好的好氧—厌氧根区环境对于保持湿地的净化能力非常重要。不同的水质指标的净化,其适宜的湿地水深是不同的,底泥在25、45cm水深条件下,分别对上覆水中总氮、总磷浓度具有较好的净化效果。【结论】应根据不同的湿地、水质以及净化需求,确定最优的水稻灌区塘堰湿地水深,当底泥中营养物质富集到一定程度时,有可能形成二次污染,周期性的疏浚对于保证湿地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灌区 塘堰湿地 底泥 水体净化 氮磷释放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传统农业洪潮适应开发模式与生态文明经验 被引量:8
4
作者 周晴 赵玲玲 +1 位作者 吴康敏 李苑君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01-710,共10页
通过梳理17世纪以来至20世纪50年代粤港澳大湾区适应洪涝环境的地域开发典型模式,发现该地区根据洪水和潮水不同作用特点形成3种模式:1)北部肇庆、高要、清远、三水一带的低塱地区,以洪水影响为主,利用西江洪水期旺发的鱼苗资源进行涡... 通过梳理17世纪以来至20世纪50年代粤港澳大湾区适应洪涝环境的地域开发典型模式,发现该地区根据洪水和潮水不同作用特点形成3种模式:1)北部肇庆、高要、清远、三水一带的低塱地区,以洪水影响为主,利用西江洪水期旺发的鱼苗资源进行涡塘养殖,发展种植耐涝的深水稻和经济水生植物;2)中部南海、顺德、高明洪潮叠加区普遍开发为连片桑基鱼塘,发展一套防洪抗涝与利用洪水期潮水排灌的技术体系;3)中山、番禺、东莞、新会一带的沿海口门区以潮水作用为主,当地通过沿岸浅滩大量投石修筑小型丁坝、种植水草等技术措施加速滩涂泥沙淤积,围、垦开发。滩涂开发过程中创造性地利用洪潮加速潮滩植物群落演替,以及排灌、改良培肥水稻土、选种适生作物。这3种开发模式是粤港澳大湾区在地域开发中变害为利的具体实践,总结其人水和谐的经验,可为粤港澳大湾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洪涝 低望 桑基鱼塘 滩涂 生态文明
下载PDF
辽河保护区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应用与展望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剑屏 吴俊奇 +2 位作者 向连城 宋永会 王思宇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116-120,共5页
分析辽河保护区分散性污水排放特点,探讨推广人工湿地、稳定塘、无动力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一体式污水处理装置等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的问题。对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解决对策,指出加强对分散式污水... 分析辽河保护区分散性污水排放特点,探讨推广人工湿地、稳定塘、无动力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一体式污水处理装置等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的问题。对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解决对策,指出加强对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的管理,使其与生态、节能、景观等相结合是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保护区 分散式污水处理 人工湿地 净化槽 稳定塘
下载PDF
水塘湿地地区公路包边土板岩路基施工方法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彭红益 万小龙 +1 位作者 傅国庆 刘运思 《建筑技术开发》 2021年第6期157-158,共2页
在星沙联络线道路K0+000~K0+945合同试验段板岩填筑路基中采用了换填、分层碾压、粘土包边技术,该项技术中:换填,具有增强地基强度有效控制地基沉降的作用;控制压实度,能有效地控制路基沉降;粘土包边,具有保护边坡、防止水体渗入路基导... 在星沙联络线道路K0+000~K0+945合同试验段板岩填筑路基中采用了换填、分层碾压、粘土包边技术,该项技术中:换填,具有增强地基强度有效控制地基沉降的作用;控制压实度,能有效地控制路基沉降;粘土包边,具有保护边坡、防止水体渗入路基导致板岩多次崩解而沉降过大的作用,该方法外形美观、施工工艺简单、质量可靠等优点,其社会效益尤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塘湿地地区 路基 板岩 换填 粘土包边
下载PDF
Leptospirosis distribution related to freshwater habitats in the Vojvodina region (Republic of Serbia)
7
作者 Zorica SVIREV Slobodan B. MARKOVI +8 位作者 Jovan VUKADINOV Sandra STEFAN-MIKI Maja RUZI Radoslava DODER Milotka FABRI Grozdana ANAK Vesna TURKULOV Dejan B. STOJANOVI Mirko DRAGANI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2009年第10期965-971,共7页
The retrospective study (2002-2007) for human leptospirosis in Vojvodina was undertaken in order to describe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disease in relation with some environmental factors. Regarding the presented results... The retrospective study (2002-2007) for human leptospirosis in Vojvodina was undertaken in order to describe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disease in relation with some environmental factors. Regarding the presented results, the major detected number of leptospirosis cases concurs with stagnant waters, wetlands, fish pond areas and protected regions, which comprised the basis for mapping of the region in three risk zones: very high risk (incidence rate higher than 5.0), high risk (2.5-5.0) and medium risk of leptospirosis infection (1.0-2.5). During the investigated period, 97 cases were registered with an average of 13.85 cases per year: 2002, 32 cases; 2003, 7; 2004, 22; 2005, 16; 2006, 4 and 2007, 16. Out of these 97 cases only 5 were women. Serovars from 11 presumptive serogroups caused infection, with a predominance of Icterohaemorrhagiae and Bratislava, accounting for 72.72% of cases together. Icterohaemorrhagiae was the commonest infecting serogroup mostly connected with fish ponds. Case fatality ratio was 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PTOSPIROSIS risk zones fish pondS protected areas wetlandS VOJVODINA Serbi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