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花鲈(Lateolabraxsp.)耳石形态的地理变异 被引量:43
1
作者 叶振江 孟晓梦 +2 位作者 高天翔 杨永桓 王英俊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56-360,共5页
以耳石宽/耳石长(W/H)、主叶斜长/耳石长(L/H)、侧叶斜长/耳石长(l/H)、核宽/耳石宽(ow/W)、主叶宽/耳石宽(w/W)、主叶长/耳石长(h/H)、侧叶宽/主叶宽(w'/w)、主叶宽/主叶长(w/h)、核宽/核长(ow/oh)、核长/第一年年轮直径(oh/D)为... 以耳石宽/耳石长(W/H)、主叶斜长/耳石长(L/H)、侧叶斜长/耳石长(l/H)、核宽/耳石宽(ow/W)、主叶宽/耳石宽(w/W)、主叶长/耳石长(h/H)、侧叶宽/主叶宽(w'/w)、主叶宽/主叶长(w/h)、核宽/核长(ow/oh)、核长/第一年年轮直径(oh/D)为具体形态学分析参数,比较了鲈鱼、花鲈的舟山、福州、厦门和广西近海群体耳石的形态学特征。结果表明,鲈鱼与花鲈耳石形态、耳石重-耳石长的关系差异显著;聚类分析显示鲈鱼与花鲈舟山、福州、厦门、广西群体间的欧氏距离分别为4.538、5.656、5.396、4.670,花鲈各群体间欧氏距离在2.108—4.566之间。认为中国近海不同海域的花鲈群体耳石形态具有显著的地理变异,谨慎提出前述中国近海的花鲈分为三个不同的地理种群,即舟山种群、福州-厦门种群和广西种群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鲈 耳石 形态特征 种群鉴别
下载PDF
基于形态法的西北太平洋柔鱼种群结构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思亮 陈新军 +3 位作者 刘必林 马金 曹杰 张广文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3-48,共6页
西北太平洋柔鱼是我国鱿钓渔业重要捕捞对象,种群结构是渔业生物学研究的基础内容。文中根据2007年7~10月40°N^45°N,151°E^158°E海域连续采集的1 342尾柔鱼样本,测定其胴长(ML)、腕长等12项形态指标,利用正态线性... 西北太平洋柔鱼是我国鱿钓渔业重要捕捞对象,种群结构是渔业生物学研究的基础内容。文中根据2007年7~10月40°N^45°N,151°E^158°E海域连续采集的1 342尾柔鱼样本,测定其胴长(ML)、腕长等12项形态指标,利用正态线性转化、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等方法研究雌雄个体的种群结构。结果表明,该海域雌、雄柔鱼均存在大小2个种群。均数差异显著性表明,雌性个体2个种群在MW/ML和FW/ML存在显著差异,雄性个体在MW/ML和AL3/ML存在显著差异,但其形态差异仍属于种内差异。主成分分析和逐步判别分析的判别准确率(雌性60.3%,雄性60.1%),说明所划分的种群在部分形态比指标上差异明显。研究认为,形态学指标可初步区分西北太平洋柔鱼种群,但需结合其他生态学指标和耳石等硬组织进一步划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鱼 种群结构 西北太平洋 形态差异
下载PDF
基于形态性状的松江鲈鱼(Trachidermus fasciatus)种群鉴别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金秋 梁鸿子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48-353,共6页
采用差异系数(C.D)和均数差异显著性这两种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对松江鲈鱼的鸭绿江、青龙河和富春江三个群体的表型性状,即85个样本的19项形态性状,其中包括10项可数性状和9项可量性状的差异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这三个群体彼此间的... 采用差异系数(C.D)和均数差异显著性这两种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对松江鲈鱼的鸭绿江、青龙河和富春江三个群体的表型性状,即85个样本的19项形态性状,其中包括10项可数性状和9项可量性状的差异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这三个群体彼此间的C.D值均小于亚种分化的判定标准1.28的水平,即各群体间的差异尚未达到亚种分化的水平,仍属同一种群。形态性状均数差异显著性的检验结果显示,松江鲈鱼青龙河与富春江两群体之间的差异较小,而鸭绿江群体与这两者的差异相对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江鲈鱼 种群鉴别 形态性状
下载PDF
中国西南地区6个少数民族面貌特征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綦雪峰 万立华 +1 位作者 兰玉文 陈文静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55-462,共8页
目的:通过观测分析中国西南地区6个少数民族(土家族、藏族、布依族、侗族、瑶族、哈尼族)人群面部五官图像信息和头面部X片,试图找出其成年男女五官形态特征的相似性及差异性所在,以反映出6个少数民族成年人不同性别间面部形态特征的异... 目的:通过观测分析中国西南地区6个少数民族(土家族、藏族、布依族、侗族、瑶族、哈尼族)人群面部五官图像信息和头面部X片,试图找出其成年男女五官形态特征的相似性及差异性所在,以反映出6个少数民族成年人不同性别间面部形态特征的异同,并验证骨性五官与颜面五官的相关性和一致性。方法:选取中国西南地区6个少数民族的健康成年男女共2009名,拍摄头面部正侧位同等条件下的照片和X片,该面部形态特征的评估采用人体测量手册之国际通用标准,统计计算出各民族19项面部特征类型的频率;并通过同等条件下头面部正侧位的照片和X片验证颜面五官与骨性五官的相关性和一致性。结果:中国西南地区6个少数民族人群面部五官形态既有共同点,也有各自的民族特征,反映出本民族成年人不同性别间面部五官特征的异同和人体颜面五官与骨性五官存在相关性和一致性。结论:中国西南地区6个少数民族面貌特征数据库的收集可为建立法医人类学相关数据库提供依据,并适用于法医人类学个体识别和信息重建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形态 个人识别 法医人类学人口数据
下载PDF
北京市朝鲜伊蚊的野外采集鉴定与系统发育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周小洁 李静 +4 位作者 戚广浩 王广文 王文龙 佟颖 张勇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23年第1期54-60,共7页
目的对北京市蚊虫调查过程中在房山区采集到的蚊虫进行种类鉴定,探讨其与其他蚊种种群分化与系统发生关系。方法于2022年7月采用幼虫吸管法在房山区南部山区进行蚊虫标本采集,在实验室饲养羽化后,进行形态学鉴定,采用条形码COI(Cytochro... 目的对北京市蚊虫调查过程中在房山区采集到的蚊虫进行种类鉴定,探讨其与其他蚊种种群分化与系统发生关系。方法于2022年7月采用幼虫吸管法在房山区南部山区进行蚊虫标本采集,在实验室饲养羽化后,进行形态学鉴定,采用条形码COI(Cytochrome Oxidase I)基因进行分子鉴定。结果在房山区地质公园的石洼积水中采集到蚊幼虫,对幼虫和成蚊进行形态与分子综合鉴定,结果为朝鲜伊蚊,采集地点的地理与气候条件符合蚊种特点,其成蚊形态特征与日本伊蚊非常相似,二者的中胸背片均有5条金黄色纵纹,不同之处在于二者的后足跗节与股节斑纹差异。基于COI基因系统发育分析,本研究采集的朝鲜伊蚊种群与其他地理种群相似性高达99%,朝鲜伊蚊与日本伊蚊COI基因相似性亦高达91.36%。结论在北京市房山区野外首次采集到朝鲜伊蚊,建议后续在更大范围加强对其监测与鉴定能力,评估其潜在媒介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伊蚊 形态鉴定 分子鉴定 条形码 种群演化
下载PDF
福建地区葡萄自然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的组成及差异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赖呈纯 赖恭梯 +5 位作者 车建美 黄贤贵 王琦 高慧颖 官雪芳 林斌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655-1664,共10页
【目的】对福建地区葡萄自然发酵酵母菌组成的差异进行分析,明确福建主要酵母菌种类,为酿制具有南方地域特色的葡萄酒提供优良菌株。【方法】采集夏黑、刺葡萄和玫瑰香葡萄自然发酵不同阶段[发酵前期(7 d)、中期(15 d)和后期(25 d)]的... 【目的】对福建地区葡萄自然发酵酵母菌组成的差异进行分析,明确福建主要酵母菌种类,为酿制具有南方地域特色的葡萄酒提供优良菌株。【方法】采集夏黑、刺葡萄和玫瑰香葡萄自然发酵不同阶段[发酵前期(7 d)、中期(15 d)和后期(25 d)]的发酵液进行酵母菌分离,采用WL培养基进行酵母菌表型性状鉴别,挑取代表性菌株进行DNA提取及26S rDNA D1/D2鉴定,分析不同发酵阶段酵母菌的组成差异。通过测定相同发酵条件下的酒精度、总糖、还原糖和总酸含量,对酿酒酵母的酿酒性能进行初步分析。【结果】不同品种葡萄自然发酵的发酵液中共分离获得114株菌株,根据其表型鉴定为18个不同的表型类群。进一步通过酵母菌的26S rDNA D1/D2区序列测序,可将114株酵母菌菌株划分为18种,包括拜耳接合酵母(Zygosaccharomyces bailii)、双孢接合酵母(Zygosaccharomyces bispo-rus)、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等。不同品种葡萄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种类和组成具有一定的差异,其中刺葡萄A有10种、刺葡萄B有11种、夏黑A和玫瑰香均为7种、夏黑B有8种。陆生伊萨酵母(Issatchenkia terricola)出现在刺葡萄A、玫瑰香和夏黑B发酵前期,且所占比例最高,分别达100.00%、50.00%和40.00%;盔形毕赤酵母(Pichia ga-leiformis)是夏黑A和刺葡萄B发酵前期的优势菌;在不同品种葡萄自然发酵中期均含有泽普林假丝酵母(Candida zemplinina)和盔形毕赤酵母;刺葡萄A、刺葡萄B和夏黑B发酵后期的优势菌为盔形毕赤酵母,所占比例分别为40.00%、55.56%和71.43%;酿酒酵母在夏黑A、玫瑰香和夏黑B发酵中期开始出现,直到发酵后期,均占有较大比例,分别为66.67%、42.86%和14.29%。初步葡萄酿酒发酵表明,酿酒酵母VMH-M042的酿酒性能(酒精度12.5%、总糖含量76.0 g/L、还原糖含量40.5 g/L、总酸含量5.6%)优良。【结论】福建地区不同品种葡萄分离得到的酵母菌资源丰富,区域性差异明显,特异性资源较多,其中酿酒酵母VMH-M042在葡萄酒发酵中表现出较优良的酿酒性能,可为南方葡萄酒酿制提供丰富的菌种资源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酵母菌 自然发酵 形态特征 分子鉴定 福建
下载PDF
鱼类耳石形态研究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何文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30期14760-14762,共3页
鱼类耳石形状具有高度的物种特异性,在种类及种群识别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综述了鱼类耳石形态的特征参数、耳石形态研究方法及其在鱼类种类及种群识别中的应用。
关键词 耳石 形态特征 种群识别
下载PDF
野生、池塘养殖及红树林生态养殖中华乌塘鳢成鱼的形态判别 被引量:8
8
作者 陆宇哲 潘红平 +3 位作者 王帅 杨明柳 刘文光 阎冰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906-1911,共6页
【目的】比较分析3种不同来源中华乌塘鳢群体是否存在形态差异,为辨别中华乌塘鳢产品来源提供快速便捷的形态学判别方法,也为创建中华乌塘鳢红树林生态养殖品牌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分别测量中华乌塘鳢野生群体、红树林地埋管道生态... 【目的】比较分析3种不同来源中华乌塘鳢群体是否存在形态差异,为辨别中华乌塘鳢产品来源提供快速便捷的形态学判别方法,也为创建中华乌塘鳢红树林生态养殖品牌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分别测量中华乌塘鳢野生群体、红树林地埋管道生态养殖群体和池塘养殖群体的6个可量性状和20个外形框架结构数据,并采用方差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进行多元分析。【结果】除头长/体长外,其他各项可量性状比值在各中华乌塘鳢群体间均存在明显差异。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对第一主成分影响较大的有L9(第二背鳍起点至其末端的距离)、L13(第二背鳍末端至臀鳍起点的距离)、L14(第二背鳍末端至尾鳍背侧起点的距离)、L17(第二背鳍末端至尾鳍腹侧起点的距离)、尾柄长/体长和尾柄高/尾柄长等尾端特征值,对第二主成分影响较大的有体高/体长、L2(第一背鳍起点至腹鳍起点的距离)、L5(第二背鳍起点至臀鳍起点的距离)、L6(腹鳍起点至臀鳍起点的距离)、L7(第一背鳍起点至臀鳍起点的距离)和L8(第二背鳍起点至腹鳍起点的距离)等躯干特征值,对第三主成分影响较大的有L11(臀鳍起点至其末端的距离)、L12(第二背鳍起点至臀鳍末端的距离)、L16(臀鳍末端至尾鳍腹侧起点的距离)和L18(臀鳍末端至尾鳍背侧起点的距离)等体后端特征值。野生、生态养殖和池塘养殖中华乌塘鳢群体可通过判别函数进行有效区分,其综合判别正确率为93.1%。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野生群体与生态养殖群体先聚为一支,再与池塘养殖群体相聚,即中华乌塘鳢生态养殖群体与野生群体的形态较相近。【结论】中华乌塘鳢野生群体、红树林地埋管道生态养殖群体和池塘养殖群体的形态存在明显差异,通过形态学多元分析可有效辨别。红树林地埋管道生态养殖群体的形态与野生群体更相近,食物保障和食物组成、环境理化条件等可能是引起中华乌塘鳢各群体形态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乌塘鳢 野生群体 生态养殖群体 池塘养殖群体 形态判别 多元分析
下载PDF
基于角质颚外部形态特征的曼氏无针乌贼2个地理群体判别 被引量:2
9
作者 徐晓萱 隋宥珍 +4 位作者 刘姝含 张添 刘连为 徐开达 周永东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7-133,共7页
【目的】对春季舟山和洞头海域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角质颚的形态学参数进行分析,为探讨2个群体基于角质颚的判别建立依据。【方法】根据2021年3-4月在舟山和洞头海域采集的曼氏无针乌贼样品,提取角质颚共602对,测量角质颚1... 【目的】对春季舟山和洞头海域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角质颚的形态学参数进行分析,为探讨2个群体基于角质颚的判别建立依据。【方法】根据2021年3-4月在舟山和洞头海域采集的曼氏无针乌贼样品,提取角质颚共602对,测量角质颚12个形态指标数据,将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对舟山群体和洞头群体的形态差异进行分析,并建立不同群体的判别函数。【结果】两个群体在胴长和体质量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舟山和洞头群体角质颚形态学参数雌性均大于雄性。均数差异性检验认为,同一群体不同性别角质颚上头盖长、上脊突长、上侧壁长、上喙长、下翼长、下喙长和下喙宽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同一性别不同群体角质颚上头盖长、上脊突长、上侧壁长、上喙长、下侧壁长、下翼长和下喙长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角质颚形态参数经主成分分析,认为上喙长、下喙宽和下脊突长最适合用来表征舟山群体角质颚的生长,上喙宽和下喙宽最适合用来表征洞头群体角质颚的生长。【结论】利用角质颚对两群体样本分性别建立了判别函数,总判别正确率均高于60%,所划分群体在部分形态指标上差异明显,具有一定可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氏无针乌贼 角质颚 形态差异 群体判别
下载PDF
雅鲁藏布江异齿裂腹鱼不同群体的形态差异 被引量:2
10
作者 魏源博 张桂蓉 +3 位作者 李雷 马波 马徐发 魏开建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38-247,共10页
为探讨雅鲁藏布江异齿裂腹鱼(Schizothorax o’connori)群体形态学差异,基于12个常规性状和20个框架性状的比例数据,运用多变量形态度量学方法对异齿裂腹鱼10个群体的形态差异进行研究。主成分分析提取了6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74.23%,... 为探讨雅鲁藏布江异齿裂腹鱼(Schizothorax o’connori)群体形态学差异,基于12个常规性状和20个框架性状的比例数据,运用多变量形态度量学方法对异齿裂腹鱼10个群体的形态差异进行研究。主成分分析提取了6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74.23%,其中第一主成分主要受全长/体长、吻长/体长、眼径/体长、D1-2/体长、D1-3/体长等14个鱼体水平轴向性状的影响,第二主成分主要受体高/体长、尾柄高/体长、体宽/体长、胸鳍起点间距/体长、腹鳍起点间距/体长等10个鱼体垂直轴向性状的影响。主成分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雅鲁藏布大峡谷下游支流帕隆藏布江通麦和卡达桥2个群体、大峡谷上游8个群体之间形态分化明显,分别聚为一支,而大峡谷上游8个群体聚为2个组群。建立了10个群体的判别函数,总判别准确率为88.60%,其中日喀则、拉孜、墨竹工卡和通麦群体的判别准确率为95.92%~100.00%。大峡谷上游、下游异齿裂腹鱼群体间的形态分化可能与地理隔离及适应特定栖息环境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齿裂腹鱼 形态度量分析 群体形态差异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种群资源 珍稀物种 群体识别 判别分析 雅鲁藏布江
下载PDF
基于头骨形态指标的新疆野兔年龄鉴定 被引量:4
11
作者 代慧英 单文娟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8-141,共4页
为了解新疆野兔的种群年龄结构,从头骨计量学方面探讨新疆野兔的年龄鉴定依据,试验用碱腐蚀法将采自新疆不同生境中的139例兔属样本的头骨制作成标本,测量6项头骨指标并进行性别差异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制作不同生境野兔的颅全长频数分布... 为了解新疆野兔的种群年龄结构,从头骨计量学方面探讨新疆野兔的年龄鉴定依据,试验用碱腐蚀法将采自新疆不同生境中的139例兔属样本的头骨制作成标本,测量6项头骨指标并进行性别差异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制作不同生境野兔的颅全长频数分布图,划分年龄组,分析分布形式。结果表明:6项头骨变量均无性别差异,颅全长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生长指标,不同生境野兔的颅全长频数分布图明显呈两头低、中间高的分布形式,根据颅全长频数分布图划分了幼年组、亚成年组、成年组、老年组,且亚成年组和成年组个体较多,而幼年组和老年组数量较少。说明以颅全长鉴定兔属动物年龄的方法是可行且可靠的。不同生境中野兔的颅全长存在一定差异,推测这可能与气候、海拔等自然因素有关。不同年龄组分布结构表明目前新疆野兔种群数量呈稳定增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骨形态 新疆野兔 年龄鉴定 颅全长 指标 种群年龄组成
下载PDF
长江、珠江、黑龙江鲢、鳙和草鱼原种种群形态差异 被引量:34
12
作者 李思发 周碧云 +1 位作者 倪重匡 陈臻祺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1989年第4期390-398,共9页
对长江、珠江、黑龙江的鲢、鳙、草鱼原种种群的十项形态特征,于高维空间上用统计方法进行判别分析,发现种群间具有显著差异,不同江河鲢、鳙的侧线鳞数也有明显不同。这些形态特征上的差异的大小与种群间的地理距离呈正相关。 根据上述... 对长江、珠江、黑龙江的鲢、鳙、草鱼原种种群的十项形态特征,于高维空间上用统计方法进行判别分析,发现种群间具有显著差异,不同江河鲢、鳙的侧线鳞数也有明显不同。这些形态特征上的差异的大小与种群间的地理距离呈正相关。 根据上述显著性差异的特征,用模式分类法推导得鉴别程序,可在IBM-PC-AT计算机上对鱼逐尾自动判别鉴定其种群,除长江鲢外,准确率在75%~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种群 形态学
下载PDF
我国近海不同地理群体龙头鱼耳石形态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郭泽豪 杨天燕 +3 位作者 王莹莹 钟家伟 邓强强 孙伟艺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80-388,共9页
为比较龙头鱼不同地理群体间耳石形态差异,对其矢耳石几何中心到基叶的距离(A_(1))、几何中心到腹侧的距离(A_(2))、几何中心到背侧的距离(A_(3))、几何中心到主间沟的距离(A_(4))和几何中心到次间沟的距离(A_(5))共5个测量指标进行配对... 为比较龙头鱼不同地理群体间耳石形态差异,对其矢耳石几何中心到基叶的距离(A_(1))、几何中心到腹侧的距离(A_(2))、几何中心到背侧的距离(A_(3))、几何中心到主间沟的距离(A_(4))和几何中心到次间沟的距离(A_(5))共5个测量指标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表明,龙头鱼左、右矢耳石的5个测量指标的显著性水平P>0.05,即不存在显著性差异。A_(1)~A_(5)、矢耳石长轴长(L)和短轴长(H)共7个测量指标均值的第1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93.114%,椭圆率(X_(1))和辐形比(X_(2))2个形态指标均值的第1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99.950%。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椭圆率可作为区别舟山群体与其他几个群体的主要特征。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东海南部和南海群体聚为一支,随后与三门和舟山群体聚类;海口群体位于聚类树的最外层,与其他群体关系较远。7个群体的平均综合判别正确率为80.63%,其中,舟山群体判别正确率最高(89.29%),宁德群体最低(71.43%)。上述结果说明,耳石形态指标的多元统计分析可作为龙头鱼群体鉴别的依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头鱼 矢耳石 形态特征 群体鉴别
下载PDF
基于几何形态测量学方法的大菱鲆不同群体形态变异分析
14
作者 刘莹 于超勇 +3 位作者 赵文溪 王英俊 侯富晟 邹琰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5年第1期66-75,共10页
为探讨不同引进群体和养殖群体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的外部形态特征,采用基于地标点的几何形态测量学方法,对来自冰岛、丹麦、法国、智利4个大菱鲆引进群体和日照、威海2个大菱鲆养殖群体的形态进行了比较分析,使用TPS系列软件... 为探讨不同引进群体和养殖群体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的外部形态特征,采用基于地标点的几何形态测量学方法,对来自冰岛、丹麦、法国、智利4个大菱鲆引进群体和日照、威海2个大菱鲆养殖群体的形态进行了比较分析,使用TPS系列软件及Morpho J软件完成了基于30个地标点的主成分分析、典型变量分析、判别分析及结果可视化。主成分分析显示,第1、2、3主成分分别解释了总变异的25.59%、16.98%和10.50%,三者累计贡献率为53.07%,不同群体重叠分布。典型变量分析显示,第1、2典型变量分别占总体变异的55.80%和19.20%,累计贡献率为75%,除2个养殖群体出现重叠外,其他群体之间形态均差异显著,此外,2个养殖群体之间的马氏距离和普氏距离均最短。由不同地标点在相对扭曲中的贡献率可知,Ⅰ型地标点9,Ⅱ型地标点12、8、4、5贡献率较大,合计贡献率达70.52%,结合网格变形图进行分析,发现大菱鲆群体的形态变异主要表现在颌部及鳃峡部。根据逐步判别分析和交互验证分析的结果,大菱鲆不同群体的总体判别准确率分别为94.40%和91.70%,几何形态学测量法能有效识别不同大菱鲆群体。研究结果表明,大菱鲆各引进群体之间、引进群体和养殖群体之间均存在显著的形态差异,并且养殖群体外部形态存在趋同现象,因此,建议将各引进群体隔离保存,并定期开展大菱鲆引进亲鱼的补充、更新及复壮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菱鲆 几何形态测量学 地标点法 形态差异 群体识别
下载PDF
辽宁地区药用植物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的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陈曦 孙晓东 +5 位作者 毕思远 张薇 杨红 吕国忠 辛鑫 孙晓燕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21-328,共8页
作者于2007和2008年的5-10月间在辽宁省的丹东、凤城、清原、桓仁等药材产区采集土壤样品200余份,通过采用稀释平板法和土壤颗粒平板法进行土壤真菌的分离和培养,共分离和鉴定出27属54种真菌,其中接合菌2属3种、子囊菌1属1种、无性型真... 作者于2007和2008年的5-10月间在辽宁省的丹东、凤城、清原、桓仁等药材产区采集土壤样品200余份,通过采用稀释平板法和土壤颗粒平板法进行土壤真菌的分离和培养,共分离和鉴定出27属54种真菌,其中接合菌2属3种、子囊菌1属1种、无性型真菌24属50种。分离到的部分真菌种类是重要的药用植物病原菌,如Cylindrocarpon destructans、Fusarium oxysporum和F.solani。研究发现,Penicillium paxilli、P.expansum、Trichoderma atroviride及T.viride的分离频率最高,是辽宁省4个调查地区药用植物根际土壤真菌的优势菌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无性型真菌 形态鉴定 种群
原文传递
山东省福寿螺种群调查及人群广州管圆线虫病患病风险初探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用斌 刘军 +8 位作者 韩海涛 王龙江 李曰进 马利君 张本光 孔祥礼 闫歌 郭云海 许艳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80-585,共6页
目的了解山东省入侵生物福寿螺种群分布及人群广州管圆线虫病患病风险,为相关疾病的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2021年7-12月,选择济宁市兖州区、泰安市宁阳县、东营市东营区为福寿螺种群监测点,调查福寿螺种群及分布范围,采集活体螺样本进... 目的了解山东省入侵生物福寿螺种群分布及人群广州管圆线虫病患病风险,为相关疾病的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2021年7-12月,选择济宁市兖州区、泰安市宁阳县、东营市东营区为福寿螺种群监测点,调查福寿螺种群及分布范围,采集活体螺样本进行形态学鉴定和基因鉴定,以肺检法检测福寿螺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幼虫情况。同时,在济宁市兖州区开展哨点医院病例监测,并采用问卷调查了解当地居民对广州管圆线虫病的知晓情况及个人健康行为情况。结果在山东省3处福寿螺孳生地,共采集312份活体螺样本,经形态学鉴定均为福寿螺,经基因测序发现有小管福寿螺和斑点福寿螺两个种群。肺检法未发现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幼虫阳性螺。哨点医院共收治以头痛为主要神经症状者126人,但无符合纳入标准的监测病例。48.38%(134/277)的被调查者听说过广州管圆线虫病,44.77%(124/277)知道吃螺蛳可能会患广州管圆线虫病,83.39%(231/277)无相关不健康饮食行为。结论山东省首次发现并报道入侵生物福寿螺,存在人群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管圆线虫 福寿螺 形态学鉴定 基因鉴定 种群调查 传播风险
原文传递
神经元形态重建进展及趋势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诗玮 全廷伟 +5 位作者 周航 李安安 付玲 龚辉 骆清铭 曾绍群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32-545,共14页
神经元形态重建是指从图像中挖掘表征神经纤维特征的量化数据.该技术在神经元类型识别、神经回路绘制、脑图谱构建等众多脑科学基础研究中发挥重要应用,也会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多项研究提供有益借鉴.近年来,分子标记和成像技术的系列进展... 神经元形态重建是指从图像中挖掘表征神经纤维特征的量化数据.该技术在神经元类型识别、神经回路绘制、脑图谱构建等众多脑科学基础研究中发挥重要应用,也会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多项研究提供有益借鉴.近年来,分子标记和成像技术的系列进展将全脑尺度神经元网络研究推向前所未有的尺度,但也对现有神经元形态重建方法提出若干挑战.在此背景下,本文简述国内外神经元形态重建研究现状和经典方法,论述单神经元重建到神经群落重建是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并对神经元形态重建的未来发展方向做出展望.上述内容有助于我国研究者迅速了解神经元形态重建领域的最新动向,发展与现有数据特点相匹配的神经元形态重建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形态 神经纤维追踪 单细胞分辨下的神经网络 神经群落重建 虚假连接识别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