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麻黄山地区中生界油气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分析
被引量:
7
1
作者
冯一波
丁晓琪
+1 位作者
谢世文
张发旺
《岩性油气藏》
CSCD
2009年第3期60-64,共5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麻黄山地区中生界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潜力。在对麻黄山地区构造、岩心和测井分析的前提下,探讨了不同构造带的油气分布规律、成藏过程以及油气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认为在构造稳定带主要发育岩性、岩性-构造油气藏,而在...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麻黄山地区中生界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潜力。在对麻黄山地区构造、岩心和测井分析的前提下,探讨了不同构造带的油气分布规律、成藏过程以及油气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认为在构造稳定带主要发育岩性、岩性-构造油气藏,而在断裂带主要发育断块、断鼻油气藏;油气分布纵向上跨度大,为上油下水,具有统一的油水界面,平面上主要分布在构造部位高、砂体发育的背斜或断背斜轴部;油气分布主要受沉积相、成岩作用和构造控制。纵向上胶结作用弱、溶蚀作用强的砂体为油气的主要富集场所,平面上处于构造高部位、水动力强的分流河道与河道砂体为油气的主要富集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成藏过程
油气藏类型
油气分布规律
控制因素
岩性油气藏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麻黄山地区中生界油气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分析
被引量:
7
1
作者
冯一波
丁晓琪
谢世文
张发旺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二采油厂
出处
《岩性油气藏》
CSCD
2009年第3期60-64,共5页
文摘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麻黄山地区中生界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潜力。在对麻黄山地区构造、岩心和测井分析的前提下,探讨了不同构造带的油气分布规律、成藏过程以及油气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认为在构造稳定带主要发育岩性、岩性-构造油气藏,而在断裂带主要发育断块、断鼻油气藏;油气分布纵向上跨度大,为上油下水,具有统一的油水界面,平面上主要分布在构造部位高、砂体发育的背斜或断背斜轴部;油气分布主要受沉积相、成岩作用和构造控制。纵向上胶结作用弱、溶蚀作用强的砂体为油气的主要富集场所,平面上处于构造高部位、水动力强的分流河道与河道砂体为油气的主要富集部位。
关键词
油气成藏过程
油气藏类型
油气分布规律
控制因素
岩性油气藏
鄂尔多斯盆地
Keywords
pool formingprocess
reservoir type
oil and gas distribution
controllingfactors
lithologic reservoirs
Ordos Basin
分类号
TE12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麻黄山地区中生界油气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分析
冯一波
丁晓琪
谢世文
张发旺
《岩性油气藏》
CSCD
2009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