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2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eady thermocapillary-buoyant convection in a shallow annular pool. Part 1:Single layer fluid 被引量:1
1
作者 You-Rong Li Shuang-Cheng Wang Chuan-Mei Wu 《Acta Mechanica Sinica》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3期360-370,共11页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steady thermocapillarybuoyant convection in a shallow annular pool subjected to a radial temperature gradient. A matched asymptotic theory is used to obtain the asymptotic solutions of the flow...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steady thermocapillarybuoyant convection in a shallow annular pool subjected to a radial temperature gradient. A matched asymptotic theory is used to obtain the asymptotic solutions of the flow and thermal fields in the case of small aspect ratios,which is defined as the ratio of the layer thickness to the gap width. The flow domain is divided into the core region away from the cylinder walls and two end regions near each cylinder wall. Asymptotic solutions are obtained in the core region by solving the core and end flows separately and then joining them through matched asymptotic expansions. For the system of silicon melt,the asymptotic solutions are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of numerical simulations. It is found that the two kinds of solutions have a good agreement in the core region for a small aspect ratio. With the increase of aspect ratio,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present asymptotic solutions decreases gradual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rmocapillary-buoyant flow. Annular shallow pool. Single layer fluid. Asymptotic solution
下载PDF
CHARACTERISTICS OF INTRASEASONAL VARIATIONS IN THE MIXED LAYER OF "WARM POOL" AREAS
2
作者 孙即霖 刘秦玉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1996年第4期367-372,共6页
Observational data obtained during the TOGA-COARE IOP in the "warm pool" area of the West-ern Tropical Pacific were used to analyze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raseasonal variations in the mixedlayer. The... Observational data obtained during the TOGA-COARE IOP in the "warm pool" area of the West-ern Tropical Pacific were used to analyze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raseasonal variations in the mixedlayer. The influence of westerly burst and rainfall on SST, salinity. and mixed layer depth are discussed.There are two pairs of counteracting processes in the "warm pool" mixed layer: (1) The increase of mixedlayer depth caused by local westerly bursts and the decrease of mixed layer depth caused by larger scaleeasterly relaxation;(2) the vertical mixing by local wind and the strong stratification due to rainfall in themixed layer. Some possible mechanisms through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intraseasonal time scale varia-tions of the oceanic mixed layer and atmospheric low frequency oscillations are reveal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RASEASONAL VARIATIONS mixed layer of "warm pool" interaction
下载PDF
Steady thermocapillary-buoyant convection in a shallow annular pool.Part 2:Two immiscible fluids 被引量:2
3
作者 You-Rong Li Shuang-Cheng Wang Chun-Mei Wu 《Acta Mechanica Sinica》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5期636-648,共13页
This work is devoted to the study of steady thermocapillary-buoyant convection in a system of two horizontal superimposed immiscible liquid layers filling a lateral heated thin annular pool.The governing equations are... This work is devoted to the study of steady thermocapillary-buoyant convection in a system of two horizontal superimposed immiscible liquid layers filling a lateral heated thin annular pool.The governing equations are solved using an asymptotic theory for the aspect ratios ε→ 0.Asymptotic solutions of the velocity and temperature fields are obtained in the core region away from the cylinder walls.In order to validate the asymptotic solutions,numerical simulations are also carried out and the results are compared to each other.It is found that the present asymptotic solutions are valid in most of the core region.And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obtained asymptotic solutions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aspect ratio and the thickness ratio of the two layers.For a system of gallium arsenide (lower layer) and boron oxide (upper layer),the buoyancy slightly weakens the thermocapillary convection in the upper layer and strengthens it in the lower lay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rmocapillary-buoyant flow Asymptotic solution Shallow annular pool Two-layer system
下载PDF
Seasonal variability in the thermohaline structure of the Western Pacific Warm Pool 被引量:4
4
作者 QIN Sisi ZHANG Qilong YIN Baoshu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7期44-53,共10页
Using the 28℃ isotherm to define the Western Pacific Warm Pool (WPWP),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seasonal variability of the WPWP thermohaline structure on the basis of the monthly-averaged sea temperature and salini... Using the 28℃ isotherm to define the Western Pacific Warm Pool (WPWP),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seasonal variability of the WPWP thermohaline structure on the basis of the monthly-averaged sea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data from 1950 to 2011, and the dynamic and thermodynamic mechanisms based on the monthly-averaged wind, precipitation, net heat fluxes and current velocity data. A△T=-0.4℃ is more suitable than other temperature criterion for determining the mixed layer (ML) and barrier layer (BL) over the WPWP using monthly-averaged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data. The WPWP has a particular thermohaline structure and can be vertically divided into three layers, i.e., the ML, BL, and deep layer (DL). The BL thickness (BLT) is the thickest, while the ML thickness (MLT) is the thinnest. The MLT has a similar seasonal variation to the DL thickness (DLT) and BLT. They are all thicker in spring and fall but thinner in summer. The temperatures of the ML and BL are both higher in spring and autumn but lower in winter and summer with an annual amplitude of 0.15℃, while the temperature of the DL is higher in May and lower in August. The averaged salinities at these three layers are all higher in March but lower in September, with annual ranges of 0.41-0.45. Zonal currents, i.e., the South Equatorial Current (SEC) and North Equatorial Counter Current (NECC), and winds may be the main dynamic factors driving the seasonal variability in the WPWP thermohaline structure, while precipitation and net heat fluxes are both important thermodynamic factors. Higher (lower) winds cause both the MLT and BLT to thicken (thin), a stronger (weaker) NECC induces MLT, BLT, and DLT to thin (thicken), and a stronger (weaker) SEC causes both the MLT and BLT to thicken (thin) and the DLT to thin (thicken). An increase (decrease) in the net heat fluxes causes the MLT and BLT to thicken (thin) but the DLT to thin (thicken), while a stronger (weaker) precipitation favors thinner (thicker) MLT but thicker (thinner) BLT and DLT. In addition, a stronger (weaker) NECC and SEC cause the temperature of the three layers to decrease (increase), while the seasonal variability in salinity at the ML, BL, and DL might be controlled by the subtropical cell (ST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stern Pacific Warm pool thermohaline structure barrier layer mixed layer seasonal variability
下载PDF
基于模糊聚类和改进Densenet网络的小样本轴承故障诊断 被引量:1
5
作者 魏文军 张轩铭 杨立本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4-163,共10页
针对实际中轴承的故障数据少难以满足深度学习数据大量训练模型的要求,利用卷积神经网络的微小特征提取优势和模糊聚类不需要训练即可完成分类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聚类和改进Densenet网络的小样本轴承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将预训练... 针对实际中轴承的故障数据少难以满足深度学习数据大量训练模型的要求,利用卷积神经网络的微小特征提取优势和模糊聚类不需要训练即可完成分类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聚类和改进Densenet网络的小样本轴承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将预训练微调的Densenet网络去掉分类只保留特征提取层,设计一个维度自适应全局均值池化层(GAP)代替全连接层(FC),其次利用模糊聚类代替Densenet网络的softmax分类层,不需要训练即可完成分类。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利用小样本数据训练网络中的GAP参数,模型需要的训练样本大大减少,诊断时将轴承时域图像输入到网络中,在GAP层输出1 920个特征数据,不同故障状态的特征数据构建特征向量矩阵,利用模糊聚类方法求得模糊相似矩阵和模糊等价矩阵,当置信因子从大到小变化时,由对应布尔矩阵得到动态聚类图,从而实现轴承故障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样本 全局均值池化层 迁移学习 模糊聚类 故障诊断
下载PDF
基于EMDPWVD时频图像和改进ViT网络的滚动轴承智能故障诊断
6
作者 樊红卫 马宁阁 +3 位作者 马嘉腾 陈步冉 曹现刚 张旭辉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46-254,共9页
滚动轴承是机械设备的关键零部件之一,其故障诊断对设备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针对滚动轴承振动信号的非平稳特点,提出经验模态分解联合伪魏格纳分布(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pseudo-Wigner-Ville distribution, EMDPWVD)时... 滚动轴承是机械设备的关键零部件之一,其故障诊断对设备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针对滚动轴承振动信号的非平稳特点,提出经验模态分解联合伪魏格纳分布(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pseudo-Wigner-Ville distribution, EMDPWVD)时频图像联合改进Vision Transformer(ViT)网络模型的智能故障诊断新方法。首先针对实际信号研究短时傅里叶变换(short-time Fourier transform, STFT)、连续小波变换(continuous wavelet transform, CWT)和EMDPWVD三种时频分析方法,考虑STFT和CWT无法同时获得高的时间分辨率和频率分辨率,优选EMDPWVD作为智能故障诊断网络的时频图像构造方法。其次,以经典ViT作为故障诊断基础模型,将时频图像按照预定尺寸分块并线性映射为输入序列,通过自注意力机制整合图像全局信息,借助堆叠Transformer编码器完成网络传输,进而实现故障诊断。为进一步提高故障诊断准确率,将池化层作为ViT的预处理网络,获得改进的Pooling ViT(PiT)模型,实现时频图像的空间特征延展,提升模型对输入图像敏感度。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对滚动轴承不同故障类型均有高的诊断准确率,PiT较ViT的准确率提高4.40%,证明对ViT加入池化层能够实现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效果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故障诊断 时频图像 Vision Transformer(ViT) 池化层
下载PDF
华北局地大暴雨过程中多个β中尺度对流系统发生发展对比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徐姝 易笑园 +2 位作者 熊明明 孙密娜 林晓萌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1-194,共14页
利用常规地面高空观测、多普勒雷达、风廓线、VDRAS(Variational Doppler Radar Analysis System)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8年8月5—6日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控制下华北一次局地大暴雨过程中多个β中尺度对流系统触发和发展机制进行... 利用常规地面高空观测、多普勒雷达、风廓线、VDRAS(Variational Doppler Radar Analysis System)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8年8月5—6日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控制下华北一次局地大暴雨过程中多个β中尺度对流系统触发和发展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大暴雨发生在副高控制下,处于高温、高湿气团中,大气层结极不稳定。暴雨由多个相继发展的中尺度对流系统造成,分别是太行山迎风坡上西南—东北向、华北平原地区保定一带南北向、保定至霸州附近西南—东北向和以雄安新区为中心东西向原地生消的准静止MCS-Ⅰ、MCS-Ⅱ、MCS-Ⅲ和MCS-Ⅳ,均属于β中尺度。在相似的环境中,不同中尺度对流系统触发机制有较大差异,太行山迎风坡上的MCS-Ⅰ是由近地层偏东暖湿气流在迎风坡与山风形成的辐合抬升触发;由辐射差异和前期强降水形成的局地冷池受MCS-Ⅰ影响再次加强后,其出流与环境风形成的两条地面辐合线分别触发了MCS-Ⅱ和MCS-Ⅲ,并组织对流沿辐合线呈带状发展;而超低空偏东风增强叠加冷池出流在地形抬升作用下促使沿山暖湿气团进一步抬升,使得原本消亡的MCS-Ⅰ再次重建。MCS-Ⅳ发展最旺盛、持续时间最长,是大暴雨中心的直接制造者,一方面MCS-Ⅱ与MCS-Ⅲ、MCS-Ⅰ与MCS-Ⅳ的两次合并过程,是MCS-Ⅳ增强、持久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边界层偏东风急流为MCS-Ⅳ的发展提供了水汽和不稳定能量等有利条件,同时推动其左前方中尺度涡旋的发展,导致MCS-Ⅳ所在地的气旋性涡度大大增加,加强了以急流轴为中心的垂直次级环流发展,造成MCS-Ⅳ的发展维持,形成华北平原地区以雄安新区为中心的东西向大暴雨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静止中尺度对流系统 对流单体合并 冷池 地面辐合线 中尺度边界层急流 中尺度涡旋
下载PDF
考虑流固耦合效应的核电储液结构晃动特性与隔震特性研究
8
作者 赵杰 王建山 黄杰华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7-97,共11页
泳池式反应堆是一种核能供热堆厂房结构,其中的堆水池是关键部位。在地震发生时,堆水池内的液体会与结构发生流固耦合效应,威胁到堆水池的完整性,因此需要进行抗震分析和隔震保护。首先,以某反应堆的堆水池为研究对象,在地面地震动水平... 泳池式反应堆是一种核能供热堆厂房结构,其中的堆水池是关键部位。在地震发生时,堆水池内的液体会与结构发生流固耦合效应,威胁到堆水池的完整性,因此需要进行抗震分析和隔震保护。首先,以某反应堆的堆水池为研究对象,在地面地震动水平双向输入条件下,对比分析了非隔震结构和隔震结构的动力响应;其次,使用位移、加速度、主应力、晃动波高和基底剪力指标分析隔震层对储液结构抗震性能的提升程度。研究结果表明:设置隔震层对加速度、位移、应力和基底剪力都有明显降幅,隔震效果明显,起到了良好的隔震效果;而对于晃动波高来说,隔震尚不能有效控制晃动波高,反而有一定的放大作用。研究成果可为核电储液结构的隔震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水池 流固耦合 隔震层 时程分析 地震响应
下载PDF
基于视觉注意VGGNet的中厚板低碳钢多层多道熔池分类模型
9
作者 周浩 陈善本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1-76,共6页
重大装备制造中厚板机器人多层多道焊(multi-layer and multi-pass welding,MLMPW)一直是热点和难点,而实现机器人MLMPW的核心是对其熔池的获取、监控并分类.为了提高MLMPW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有必要开发一个熔池图像在线分类系统.针对焊... 重大装备制造中厚板机器人多层多道焊(multi-layer and multi-pass welding,MLMPW)一直是热点和难点,而实现机器人MLMPW的核心是对其熔池的获取、监控并分类.为了提高MLMPW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有必要开发一个熔池图像在线分类系统.针对焊接过程中的熔池图像提出了一种新的MLMPW熔池分类方法——基于视觉注意的(SENet)VGGNet熔池分类方法.为了提高效率和精度,引入迁移学习中的预训练模型到网络训练过程中.因为针对中厚板多层多道熔池研究较少,导致熔池公开数据集较少,为了应对这一问题,需要对数据集进行增广.结果表明,提出的模型可快速有效的对七类MLMPW熔池进行准确分类,预测精度可达到98.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多道焊 熔池 VGG16 视觉注意 分类模型
下载PDF
基于轻量级残差网络的苹果叶病识别
10
作者 周罕觅 陈佳庚 +4 位作者 代智光 牛晓丽 秦龙 向友珍 赵龙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3-92,共10页
【目的】解决卷积神经网络在复杂环境下识别率低、模型参数多等问题,为苹果叶病智能识别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改进ResNet18的苹果叶病识别模型。首先,通过离线增强和在线增强两种方式解决数据不平衡和数据过拟合现象,... 【目的】解决卷积神经网络在复杂环境下识别率低、模型参数多等问题,为苹果叶病智能识别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改进ResNet18的苹果叶病识别模型。首先,通过离线增强和在线增强两种方式解决数据不平衡和数据过拟合现象,增强模型的泛化能力;其次,引入缩放因子调整通道参数以减少网络参数量,并在下采样残差结构的恒等映射中用最大池化层代替1×1卷积完成下采样,去除图片中的冗余特征,增大模型的感受野;将ResNet18模型的第一层7×7卷积层替换为多尺度特征提取模块,提高模型对细小病斑的提取能力;最后,在特征提取网络中插入DenseBlock模块,加强模型对浅层有效特征的重用。【结果】改进后的ResNet18模型准确率为97.94%,比原模型高出0.88个百分点;模型大小为3.97MB,比原模型减小90.77%。与ShuffleNetv2、MobileNetv3、EfficientNet等轻量化模型和Inceptionv2、DenseNet、ResNet等经典模型相比,该模型拥有更好的性能。【结论】改进后的模型在复杂环境下能够准确识别苹果叶病,并且具有较少的模型参数,方便移植到移动设备上,为苹果叶病的智能诊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sNet18模型 多尺度特征提取 最大池化层 DenseBlock模块
下载PDF
基于SVDD与VGG的纽扣表面缺陷检测
11
作者 樊鑫江 佟强 +2 位作者 杨大利 侯凌燕 梁旭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18-924,共7页
为解决纽扣表面缺陷检测中人工效率低下,且无需对纽扣表面瑕疵进行分类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DEEP SVDD与改进VGG16的纽扣表面缺陷检测模型。在VGG16中增加BN层加快网络收敛;为提升网络特征提取能力引入SE注意力模块;使用全局平局池化替... 为解决纽扣表面缺陷检测中人工效率低下,且无需对纽扣表面瑕疵进行分类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DEEP SVDD与改进VGG16的纽扣表面缺陷检测模型。在VGG16中增加BN层加快网络收敛;为提升网络特征提取能力引入SE注意力模块;使用全局平局池化替代全连接层,减少模型参数量,使模型更加健壮。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模型在DEEP SVDD中的两种方法软边界及一类方法的AUC值分别提升7.7%、5.9%,均高于96%,单张检测时间仅4.5 ms,模型性能满足实际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纽扣表面检测 深度支持向量数据描述 VGG16网络模型 注意力机制 全局平均池化层 批量归一化 深度学习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v7-tiny的道路病害检测算法
12
作者 谢国波 林松泽 +2 位作者 林志毅 吴陈锋 梁立辉 《图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87-997,共11页
针对目前道路病害检测方法参数量较大、小目标病害检测效果差且易出现误检、漏检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7-tiny的道路病害检测算法。引入深度可分离卷积(DSC)和无参注意力机制(SimAM)设计ELAN-SimAM-D结构,减少计算量和参数量以... 针对目前道路病害检测方法参数量较大、小目标病害检测效果差且易出现误检、漏检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7-tiny的道路病害检测算法。引入深度可分离卷积(DSC)和无参注意力机制(SimAM)设计ELAN-SimAM-D结构,减少计算量和参数量以实现轻量化,同时加强模型的特征提取和特征融合的能力;引入自适应指数加权池化和自适应融合设计SPPAda结构作为空间金字塔池化结构,增强道路病害信息的保留程度,降低病害的漏检;新增P2小目标网络层,加强对较小目标病害的检测能力,提高模型的检测精度;设计新的损失函数NWD-EIOU替换原CIOU损失函数,提高小目标定位的精度。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原始的YOLOv7-tiny算法,改进后的YOLOv7-tiny算法在自建实验数据集下mAP@0.5达到83.14%,提升了3.50%,召回率上提升了4.96%,模型的参数量降低了33.84%,能够满足道路病害检测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OLOv7-tiny 道路病害检测 自适应指数加权池化 SimAM注意力机制 SPPAda结构 P2小目标网络层
下载PDF
集改进图卷积和多层池化的点云分类模型
13
作者 周锐闯 田瑾 +1 位作者 闫丰亭 朱天晓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3-201,共9页
针对基于图卷积的点云分类模型在提取点云不同语义区域的特征信息以及高效利用聚合的高维特征方面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点云分类模型,该模型采用了动态自适应图卷积和多层池化相结合的方法。具体而言,本文采用了残差结构来构... 针对基于图卷积的点云分类模型在提取点云不同语义区域的特征信息以及高效利用聚合的高维特征方面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点云分类模型,该模型采用了动态自适应图卷积和多层池化相结合的方法。具体而言,本文采用了残差结构来构建更深层的卷积,以学习不同语义区域点对特征中不同层次的特征信息,从而生成动态自适应调整卷积核,针对不同的点对动态更新边的特征关系,从而提取更为精确的局部特征。同时,本文将聚合的高维特征输入到多层最大池化模块中,回收利用第一次最大池化后丢弃的特征信息进行多层最大池化,从而获取更为丰富的高维特征,提高分类模型的精度。实验结果表明,在ModelNet40数据集上,本文提出的分类模型的总体精度达到93.3%,平均精度为90.7%,明显优于目前主流的点云分类模型,并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图卷积神经网络 多层池化 点云分类
下载PDF
COPRA双层熔池湍流模型优选
14
作者 魏凡普 卢涛 罗彦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6-113,共8页
为了预测下封头内双层熔池的流动和传热过程,基于不同湍流模型,同时采用凝固熔化模型对堆芯熔池研究装置(corium pool research apparatus,COPRA)双层熔池实验进行计算流体力学(CFD)数值模拟,通过数值计算获得准稳态下熔池的温度、沿壁... 为了预测下封头内双层熔池的流动和传热过程,基于不同湍流模型,同时采用凝固熔化模型对堆芯熔池研究装置(corium pool research apparatus,COPRA)双层熔池实验进行计算流体力学(CFD)数值模拟,通过数值计算获得准稳态下熔池的温度、沿壁面的热流密度与内壁面壳层的分布,将模拟结果与实验值进行比较,评价不同湍流模型的适用性和准确性,并进行湍流模型优选。结果表明,壁面模化大涡模拟(WMLES)湍流模型对下封头内双层熔融池流动与传热模拟的准确性和适用性最好;基于WMLES湍流模型,氧化层温度随着熔池高度增大而增大,氧化层上部存在强烈的湍流,在熔池底部的壳层最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熔池 湍流模型 大涡模拟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全局跨层交互网络学习细粒度图像特征表示
15
作者 张高义 徐杨 +1 位作者 曹斌 石进 《计算机与现代化》 2024年第3期97-104,共8页
细粒度图像分类中的关键任务是提取极具鉴别性的特征。在以往的模型中,往往采用双线性池化技术及其变种来解决这个问题。然而,大多数双线性池化及其变体会忽略层内或层间特征交互,这种不充分的交互易导致鉴别信息丢失或使鉴别信息包含... 细粒度图像分类中的关键任务是提取极具鉴别性的特征。在以往的模型中,往往采用双线性池化技术及其变种来解决这个问题。然而,大多数双线性池化及其变体会忽略层内或层间特征交互,这种不充分的交互易导致鉴别信息丢失或使鉴别信息包含过多冗余信息。针对上述问题,设计一种新的学习细粒度图像特征及特征表示的方法——全局跨层交互(GCI)网络。提出的分层双三次池化方法具有平衡提取鉴别信息和过滤冗余信息能力,并能同时建模层内和层间的特征交互。进一步分析层间交互计算结构,发现易于将交互计算结构与现有的通道注意力机制结合形成交互注意力机制,以提升骨干网络的关键特征提取能力。最后,将交互注意力机制构成的特征提取网络与双三次池化方法融合得到GCI,用来提取鲁棒的细粒度图像特征表示。在3个细粒度基准数据集上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分层双三次池化实现了分层交互池化框架中最优效果,即在CUB-200-2011、Stanford-Cars、FGVC-Aircraft上分别达到了87.4%、93.2%和92.1%的分类精度,将交互注意力机制融入后分类精度进一步提升至88.5%、95.1%和9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度图像识别 全局跨层交互网络 分层双三次池化 层内层间特征交互 交互注意力机制
下载PDF
长期连作茭白增加水田深层土壤有机碳的积累
16
作者 张丽君 章明奎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5期88-95,共8页
为了解长期连作茭白后水稻土有机碳库及其组分的变化,选择了连续种植茭白时间分别为0(对照)、2~5、5~10、10~20、20~30、30~35 a等6组种植茭白前土壤类型相同的18块农田,通过挖掘标准土壤剖面采集0~20、20~40、40~60、60~80 cm分层土样... 为了解长期连作茭白后水稻土有机碳库及其组分的变化,选择了连续种植茭白时间分别为0(对照)、2~5、5~10、10~20、20~30、30~35 a等6组种植茭白前土壤类型相同的18块农田,通过挖掘标准土壤剖面采集0~20、20~40、40~60、60~80 cm分层土样,分析了土壤有机碳、不同稳定性有机碳组分和微生物生物量碳。结果表明:随着茭白种植时间的增加,土壤容重由上层至下逐渐下降;各土层中有机碳总量、高活性有机碳、中活性有机碳、低活性有机碳和惰性有机碳及微生物生物量碳均逐渐增加,增幅以20~40、40~60 cm等2个土层最为明显。同时,深层土壤中高活性有机碳比例呈现显著的增加,20~80 cm土层中有机碳总量及其各形态有机碳贮量占0~80 cm土层有机碳总量的比例逐渐增加,呈现有机碳向深层土壤积累的特点。分析认为,深耕、长期浸水及茭白生产过程田间人为频繁踩踏,导致土壤犁底层逐渐消失、软糊层形成是造成茭白田深层土壤有机碳快速积累、有机碳活性增加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茭白田 深层土壤 碳库 有机碳组分 积累 软糊层
下载PDF
多尺度渐近特征融合的遥感目标检测算法研究
17
作者 王海群 赵涛 王柄楠 《电光与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3-40,共8页
针对遥感图像目标尺度多样、小目标密集、背景环境复杂导致检测时出现的漏检及误检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YOLOv8n改进的多尺度渐近特征融合的遥感目标检测算法。首先,构建结合多尺度残差网络的Res2C2f模块,更有效地捕捉不同尺度的特征;其... 针对遥感图像目标尺度多样、小目标密集、背景环境复杂导致检测时出现的漏检及误检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YOLOv8n改进的多尺度渐近特征融合的遥感目标检测算法。首先,构建结合多尺度残差网络的Res2C2f模块,更有效地捕捉不同尺度的特征;其次,设计跨级连接金字塔池化模块来改善原金字塔池化模块特征提取能力不足的问题;然后,重构多尺度的渐近特征融合网络来实现多尺度信息的交换,充分利用不同层级的特征来增强特征融合效果;最后,增加160×160尺寸的小目标检测层,提升模型在密集场景下对小目标的检测效果。在DOTA数据集中,相比基线模型,改进算法的精确率、召回率、平均精度均值分别提升了4.8、4.0和3.7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OLOv8 遥感图像 渐近特征融合 多尺度残差网络 金字塔池化 小目标检测层
下载PDF
孟加拉湾南部冷池的极端事件及其机理初析
18
作者 冯建杰 潘爱军 +2 位作者 董昌明 林新宇 邱云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9,共8页
本研究利用多源卫星遥感数据对比分析了2018年和2015年孟加拉湾南部冷池的极端异常事件。孟加拉湾南部冷池早期出现在5月,8月和9月强度达到最大,10月开始减弱,随后逐渐消失。数据显示2018年和2015年冷池海表温度距平值分别为-0.55℃和0... 本研究利用多源卫星遥感数据对比分析了2018年和2015年孟加拉湾南部冷池的极端异常事件。孟加拉湾南部冷池早期出现在5月,8月和9月强度达到最大,10月开始减弱,随后逐渐消失。数据显示2018年和2015年冷池海表温度距平值分别为-0.55℃和0.43℃,是1993—2018年26年中冷池降温最强和最弱的年份。2018年孟加拉湾南部冷池风应力距平值为0.02 N/m2,而2015年距平值为-0.01 N/m2。2018年Ekman抽吸速度距平在冷池区域为正,2015年为负。经混合层热收支计算得到,造成冷池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平流效应,且2018年与2015年的夏季(6—8月)降温平流项分别占49.2%和80.7%。冷池极端事件主要发生在6月,2018年6月冷池降温是2015年的2.76倍,并且海表净热通量项和平流项的异常对冷池极端事件的产生起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水文学 冷池 西南季风流 混合层热收支 孟加拉湾
下载PDF
基于雷达资料四维变分同化技术对北京地区一次下山突发性增强风暴热动力机制的模拟分析 被引量:26
19
作者 肖现 王迎春 +1 位作者 陈明轩 高峰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97-816,共20页
利用三维数值云模式和雷达资料四维变分(4DVar)同化技术,通过对4部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探测资料进行快速更新同化和云尺度模拟,初步分析了2009年8月1日发生在北京地区的一次短生命史、突发性增强风暴的低层动力和热力影响机制。此次风... 利用三维数值云模式和雷达资料四维变分(4DVar)同化技术,通过对4部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探测资料进行快速更新同化和云尺度模拟,初步分析了2009年8月1日发生在北京地区的一次短生命史、突发性增强风暴的低层动力和热力影响机制。此次风暴过程处于弱天气尺度背景和弱层结背景下,冷池和低层环境风场相互作用是造成山上对流风暴增强传播下山的关键机制,而风暴的短生命史和平原地区上空弱风垂直切变环境有关:在对流风暴产生的初期,由于平原地区局地热力、动力场分布的差异,在平原地区西部近地面形成冷池结构,而冷池的"障碍物"作用进而阻碍环境风场的传播。在此机制下,导致在冷池东南边缘附近形成辐合中心、较强的低层水平风垂直切变和全螺旋度大值中心,有助于风暴传播下山。在风暴临近山边阶段,平原地区原有冷池的"绕流"等机制仍然有助于形成有利于主体风暴传播下山增强的近地面辐合中心、强低层水平风垂直切变和全螺旋度大值中心等环境。此外,随着山上风暴降水产生若干冷池,由于风暴形成的阵风锋抬升作用以及新生冷池与老冷池的逐渐发展并相互靠近,使冷池之间暖空气不断抬升,在冷池之间低层形成较强的辐合中心、全螺旋度大值中心。并且,由于冷池边缘的热力场分布不均匀,同样在冷池边缘形成较大扰动气压和扰动温度,增大了垂直加速度,在冷池之间中高层形成上升气流区,这些机制使北部风暴重新增强和新生风暴产生的同时,最终也导致这些风暴互相靠近,合并组织成带状回波。风暴在平原传播阶段,带状回波产生的冷池进一步增强,并明显扩展。低层风场指示冷池出流(阵风锋)更加强烈且存在明显的"前冲"特征,显现出部分飑线系统特征。但是,由于此时平原地区处于弱风垂直切变环境,此时冷池强于低层风垂直切变,即冷池产生的负涡度大于低层风垂直切变产生的正涡度,因此,冷池前沿的上升气流向后倾斜并导致阵风锋逐渐离开主体风暴,不利于沿着出流边界形成新的对流单体,从而不利于维持对流风暴系统的发展传播。随后,阵风锋和前方东南气流交汇,形成新的孤立单体。并且,基于模拟结果计算了与对流系统发展密切相关的全螺旋度、风垂直切变。结果显示,风垂直切变(尤其是0-3 km)和全螺旋度与风暴发生和传播位置及强度相关性较高,反映出模拟量对带状回波风暴过程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 冷池 低层风垂直切变 风暴增强 螺旋度
下载PDF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细胞识别 被引量:7
20
作者 陶源 王佳飞 +5 位作者 杜俊龙 关添 王健 曾沛英 胡洪义 朱汝妃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1期53-57,共5页
结合深度学习理论,将卷积神经网络算法运用到细胞识别上。相比传统的细胞识别算法,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细胞识别使流程变得简单,同时也使得细胞的识别率更高。与多层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及决策树等机器学习算法相比,卷积神经网络算法由... 结合深度学习理论,将卷积神经网络算法运用到细胞识别上。相比传统的细胞识别算法,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细胞识别使流程变得简单,同时也使得细胞的识别率更高。与多层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及决策树等机器学习算法相比,卷积神经网络算法由于本身网络的复杂度以及训练集的大样本量,其深度远大于传统的机器学习算法,能较这些手工提取特征的方法更好地表达特征和区分细胞,最终取得的分类效果也要优于前者。研究结果表明卷积神经网络算法能较好地用于细胞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识别 卷积神经网络 深度学习 池化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