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IS的宁夏六盘山区空间贫困特征模型分析 被引量:16
1
作者 赵莹 刘小鹏 郭永杰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4-99,共6页
空间贫困旨在通过研究特定区域地理资本构成,以此分析空间贫困陷阱,确定贫困空间分异机制,进一步判识减贫效果和制定反贫困策略。以2011年数据为基础,运用TOPSIS模型并结合熵值法,系统分析了宁夏六盘山区空间贫困特征,最后借助障碍度模... 空间贫困旨在通过研究特定区域地理资本构成,以此分析空间贫困陷阱,确定贫困空间分异机制,进一步判识减贫效果和制定反贫困策略。以2011年数据为基础,运用TOPSIS模型并结合熵值法,系统分析了宁夏六盘山区空间贫困特征,最后借助障碍度模型进行贫困与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根据各县(区)与最优目标的贴近度∏i可将研究对象分为三类地区:高贫困区包括西吉县(0.363 3)和泾源县(0.361 9);中贫困区包括海原县(0.258 0)、原州区(0.245 7)、隆德县(0.229 6)以及彭阳县(0.211 8);低贫困区只有同心县(0.191 7)。整体上,市场连通性差(经济维度)、农业生态系统稳定性低(环境维度)以及社会公共服务差距大(社会维度)等对研究区空间贫困的影响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贫困 TOPSIS模型 障碍度模型 GIS 宁夏六盘山区
下载PDF
大别山区六安特产的地理标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被引量:3
2
作者 熊晚珍 黄莉敏 +2 位作者 孙志国 王树婷 胡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3期7875-7878,共4页
介绍了六安特产资源的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并从地理标志申报、国家质量标准、专用标志使用、品牌培育、工农业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双重保护、旅游开发、产业扶贫开发等方面探讨其... 介绍了六安特产资源的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并从地理标志申报、国家质量标准、专用标志使用、品牌培育、工农业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双重保护、旅游开发、产业扶贫开发等方面探讨其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特产 地理标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扶贫开发 大别山区 连片特困地区 六安市
下载PDF
大别山区旅游扶贫生态绩效的实证分析——以豫南4个旅游扶贫村为例 被引量:24
3
作者 吴国琴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76-380,共5页
运用模糊综合分析法,利用旅游扶贫生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豫南大别山区的4个贫困村旅游扶贫生态绩效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豫南大别山区旅游扶贫总体生态绩效为"优秀";晏庄村和东岳村旅游扶贫的生态绩效为"优秀"... 运用模糊综合分析法,利用旅游扶贫生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豫南大别山区的4个贫困村旅游扶贫生态绩效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豫南大别山区旅游扶贫总体生态绩效为"优秀";晏庄村和东岳村旅游扶贫的生态绩效为"优秀",河铺村旅游扶贫的生态绩效为"良好",董湾村旅游扶贫的生态绩效为"中等".模糊综合分析法是评价旅游扶贫生态绩效的有效方法,也是发现贫困地区旅游扶贫绩效问题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山区 旅游扶贫 生态绩效 贫困村
下载PDF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发生率的空间特征——基于3D框架对武陵山片区的个案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周丽 匡远配 《西部论坛》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2-77,共6页
扶持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脱贫致富是中国新一轮减贫的重点,片区扶贫是把片区作为主战场,以片区的形式组织扶贫开发。选取武陵山片区有代表性的41个县为样本,采用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的相关数据,基于密度、距离和整合的3D框架分析县域... 扶持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脱贫致富是中国新一轮减贫的重点,片区扶贫是把片区作为主战场,以片区的形式组织扶贫开发。选取武陵山片区有代表性的41个县为样本,采用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的相关数据,基于密度、距离和整合的3D框架分析县域贫困发生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与经济中心距离越远、基于面积的经济密度越高、扶贫资金越多的县,贫困发生率越高,反映出经济发展与扶贫工作不同步、偏远地区经济增长动力不足以及扶贫资金使用效率和扶贫精准度有待提高等问题。因此,应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县域经济密度和减贫绩效"双赢";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缩小偏远地区与中心城市的经济距离;建立和完善精准扶贫、协作扶贫机制,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 片区扶贫 3D框架 贫困发生率 经济密度 经济距离 扶贫资金 武陵 山片区
下载PDF
豫南大别山区旅游一体化开发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吴国琴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54-58,共5页
豫南大别山区旅游资源丰富,但是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没有进行科学的整合,旅游竞争力不强。区域旅游一体化开发对于该区域旅游业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制定科学的一体化旅游发展规划,加快旅游空间布局一体化建设,培育旅游产业集聚区,塑造鲜明... 豫南大别山区旅游资源丰富,但是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没有进行科学的整合,旅游竞争力不强。区域旅游一体化开发对于该区域旅游业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制定科学的一体化旅游发展规划,加快旅游空间布局一体化建设,培育旅游产业集聚区,塑造鲜明的大别山区域旅游形象,是推进豫南大别山区旅游一体化进程的主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南 大别山区 旅游一体化 旅游合作
下载PDF
贫困山区旅游发展与区域贫困脱钩关系演变及影响因素--以大湘西地区为例 被引量:4
6
作者 杨友宝 易欢 +1 位作者 邓巧 谢爱良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1-116,158,共7页
通过构建旅游发展与区域贫困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Tapio脱钩模型和地理探测器方法,探究2005-2020年大湘西地区旅游发展与区域贫困综合水平及其脱钩关系演变特征,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区域贫困程度呈持续... 通过构建旅游发展与区域贫困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Tapio脱钩模型和地理探测器方法,探究2005-2020年大湘西地区旅游发展与区域贫困综合水平及其脱钩关系演变特征,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区域贫困程度呈持续下降态势,旅游发展水平呈“震荡起伏”式上升态势,二者呈“逆向”演变走势。(2)旅游发展与区域贫困脱钩关系存在强脱钩、弱脱钩、衰退脱钩、弱负脱钩、强负脱钩5种类型,区域和市(州)尺度出现频率最高的均为强脱钩类型,市(州)际间旅游与贫困脱钩关系存在显著的时空异质性。(3)影响旅游发展与区域贫困脱钩关系演变的主要因素为实际利用外商投资额、国内游客人次、水资源、社会销售品零售总额、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人口城镇化率、耕地面积占比、森林覆盖率,社会经济背景条件是影响旅游与贫困两大系统关系优化的主导变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脱贫时代 旅游发展 区域贫困 脱钩关系 贫困山区 大湘西
下载PDF
西部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模式构建--基于乌蒙山区云南片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证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罗锋 蔡丹 +1 位作者 夏文忠 刘建雄 《昭通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21-27,共7页
乌蒙山区云南片区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结合西部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发展实际,构建了以强调资源配置、政府推动和硬件建设为特征的具有西部贫困地区特点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模式。总结这一模式的特点和成功经验,可为片区和西部贫困地区推... 乌蒙山区云南片区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结合西部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发展实际,构建了以强调资源配置、政府推动和硬件建设为特征的具有西部贫困地区特点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模式。总结这一模式的特点和成功经验,可为片区和西部贫困地区推进义务教育发展实现基本均衡并向优质均衡转型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蒙山区 云南片区 西部贫困地区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模式
下载PDF
贫困山区中教师专业地域化发展研究
8
作者 谢小琴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第10期49-51,共3页
由于地理条件与生存文化的影响,贫困山区小学与城市同级教育的教学质量差距不断扩大。为了实现区域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本文从贫困山区地域文化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影响因素出发,提出结合地域文化促进贫困山区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建议,从而... 由于地理条件与生存文化的影响,贫困山区小学与城市同级教育的教学质量差距不断扩大。为了实现区域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本文从贫困山区地域文化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影响因素出发,提出结合地域文化促进贫困山区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建议,从而促进贫困山区教学质量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山区 地域文化 小学教师 专业成长 地域化
下载PDF
贫困村认定及扶持政策的减贫效应检验——来自安徽省W县全域280个行政村的经验证据
9
作者 王全忠 李雨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15-24,共10页
贫困村认定是中国扶贫重点开发县政策在县域空间尺度内部的更精准化瞄准。安徽省六安市W县(国家贫困县)280个行政村2016—2017年的扶贫数据表明,贫困村认定政策所裹挟的倾斜式财政资金投入对贫困村出列和贫困发生率逐年降低发挥了强有... 贫困村认定是中国扶贫重点开发县政策在县域空间尺度内部的更精准化瞄准。安徽省六安市W县(国家贫困县)280个行政村2016—2017年的扶贫数据表明,贫困村认定政策所裹挟的倾斜式财政资金投入对贫困村出列和贫困发生率逐年降低发挥了强有力的保障作用;贫困村认定政策具有显著的减贫效应;产业帮扶财政资金投入的减贫效应强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随着中国扶贫战略由“消除绝对贫困”到“减少相对贫困”演进,贫困村认定政策的制度设计仍可延续,未来应做好“认定—投入—验收”流程,以减少瞄准失偏和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村 减贫效应 政策演变 扶贫投资 大别山连片贫困区
下载PDF
大别山区乡村地域多功能时空演变及其耦合协调度
10
作者 程佳 方世明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6-506,共11页
中国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乡村转型受到广泛关注。探究其乡村地域多功能的作用关系和时空分异性,是实现乡村地域资源优化配置、解决乡村发展面临的困境、推动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中国大别山区,作为历史上重要的革命老区,其经济落... 中国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乡村转型受到广泛关注。探究其乡村地域多功能的作用关系和时空分异性,是实现乡村地域资源优化配置、解决乡村发展面临的困境、推动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中国大别山区,作为历史上重要的革命老区,其经济落后与自然资源丰富的双重特性,构成了研究乡村地域多功能演变的典型案例。本研究以大别山区县域乡村地域作为研究区,构建乡村地域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应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空间自相关模型,定量分析了2005—2020年大别山区31个县域乡村地域多功能时空演变特征及其耦合协调性变化。结果表明:(1)大别山区乡村地域生态功能保持稳定,生产、生活功能逐步提升。乡村地域生产功能空间集聚特征趋于分散,整体空间分布特征为“四周高、中部低”;生活功能由开始的分散式空间格局,经过发展形成较为均衡的乡村生活功能分布格局;生态功能空间集聚特征逐渐增强,整体表现出“中部高、四周低”的分布格局,呈现出“依山傍水、带状串联”的分布特征。(2)研究期间,大别山区乡村地域多功能耦合协调度稳步提高且整体处于中度协调阶段。中部山区可依托生态资源优势,补齐生产和生活功能短板;而生产和生活功能较为突出的县,则应继续维护其功能的高质量发展,同时保障生态功能的可持续性。本研究结果可以为大别山区以及其他类似地区乡村多功能的空间优化配置和发展方向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为促进乡村地区的顺利转型和城乡融合协调发展提供参考,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地域系统 乡村地域多功能 时空演变 耦合协调度 大别山区
原文传递
武陵山片区县域经济空间格局演化与优化对策 被引量:13
11
作者 王美霞 李民 +1 位作者 周国华 王永明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45-53,共9页
以我国新时期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先行先试区武陵山片区为例,构建综合指标,利用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分析该区域县域经济空间格局演化特征,归纳了其影响因素和形成机制。结果表明,武陵山片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在逐步提升,经济重心略偏北... 以我国新时期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先行先试区武陵山片区为例,构建综合指标,利用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分析该区域县域经济空间格局演化特征,归纳了其影响因素和形成机制。结果表明,武陵山片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在逐步提升,经济重心略偏北有弱集聚性,空间差距在缩小。不同水平和发展速度的区县等级数量分布由"纺缍型"变为"金字塔型";空间上优势县呈"斑块"状离散分布,劣势县呈"连片"状相对集中分布,空间相关性不显著,溢出效应不明显。空间格局的变化主要受自然地理条件、资源开发、交通区位、市场发育、政策等因素及其相互作用的影响。文章最后提出优化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中连片特困区 区域经济差异 空间格局 形成机制 武陵山片区
原文传递
山区乡村地域系统韧性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大别山区罗田县为例 被引量:20
12
作者 资明贵 周怡 +2 位作者 罗静 张春燕 高子翔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819-1832,共14页
韧性理论是可持续性科学的核心议题之一,微观尺度视域下乡村地域系统与韧性理论的结合是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回应与思考。论文构建山区乡村地域系统风险—韧性(R-PAT)模型,运用熵值法、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大别山区罗田县68个样本村的系统... 韧性理论是可持续性科学的核心议题之一,微观尺度视域下乡村地域系统与韧性理论的结合是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回应与思考。论文构建山区乡村地域系统风险—韧性(R-PAT)模型,运用熵值法、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大别山区罗田县68个样本村的系统韧性进行测度并分析其空间格局,识别村域单元R-PAT类型后,剖析山区乡村地域系统韧性水平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罗田县村域单元抵御能力、适应能力、转型能力及综合韧性指数差异显著,样本村综合韧性指数普遍不高但具有较大的提升潜力;(2)依据韧性指数与风险指数的变化,山区乡村地域系统分为高风险—低韧性、高风险—高韧性、低风险—高韧性和低风险—低韧性4种类型,罗田县以高风险—低韧性型与低风险—低韧性型为主;(3)罗田县乡村地域系统韧性受多个因子影响,乡村内生动力是山区乡村地域系统韧性水平空间分异的关键性因素,乡村自然与社会本底是其基础性因素,乡村发展潜力是系统潜能持续提升、能力逐渐强化的推动性力量。研究旨在将韧性理论聚焦山区乡村微观单元,为山区乡村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与山区振兴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指导与案例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 乡村地域系统 风险 韧性 大别山区罗田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