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西南山地民族传统赛马研究:回眸、困境与进路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江龙 龙宇晓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25-34,共10页
赛马运动是栖居西南山区的诸多少数民族中比较重要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内容。回眸以往的西南山地民族传统赛马研究,可以看到这一领域迄今已形成了一批作者群和研究热点,但又面临着多方面的学术困境。当下亟需大力拓展研究视域,设立一系... 赛马运动是栖居西南山区的诸多少数民族中比较重要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内容。回眸以往的西南山地民族传统赛马研究,可以看到这一领域迄今已形成了一批作者群和研究热点,但又面临着多方面的学术困境。当下亟需大力拓展研究视域,设立一系列新的研究议题,并引进多物种民族志、行动者网络理论、本体人类学等前沿理论和方法,以实现研究上的创新突破,从而为我国山地民族地区传统赛马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山地民族 传统赛马运动 多物种民族志 行动者网络 困境与进路
下载PDF
明清西南山区聚落分布的族群特点与水田开发——以云南顺宁县为例
2
作者 段荣平 《保山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23-30,共8页
明清是西南山区国家力量推进的重要时期,中央在山区一带改土归流、编排里甲,地方聚居族群逐渐成为了国家的“编户齐民”。同时,随着大规模移民的进入,山区族群分布呈现多样化,改变了聚落的族群特点。从对云南顺宁一带明清时期形成聚落... 明清是西南山区国家力量推进的重要时期,中央在山区一带改土归流、编排里甲,地方聚居族群逐渐成为了国家的“编户齐民”。同时,随着大规模移民的进入,山区族群分布呈现多样化,改变了聚落的族群特点。从对云南顺宁一带明清时期形成聚落空间分布来看,国家力量介入引发的族群特点变迁推动了聚落成型和山区水田开发。这一时期,与山区聚居族群生计相契合的梯田式水田开发出现了新的农作技艺,改良了族群的生计方式,适应了地方生态,促成了国家力量在边区山区的深入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西南山区 族群 水田 国家力量
下载PDF
云南太阳能资源及其在边远山区的开发利用 被引量:3
3
作者 陈二永 马若安 +1 位作者 施藩国 涂洁磊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年第1期47-53,共7页
本文论述了云南太阳能资源及其分布特点,分析了农村能源现状和太阳能发展历史,根据云南山区面积占94(,少数民族人口占1/3,并且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优势,率先提出把太阳能开发利用应用在扶贫事业上,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经... 本文论述了云南太阳能资源及其分布特点,分析了农村能源现状和太阳能发展历史,根据云南山区面积占94(,少数民族人口占1/3,并且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优势,率先提出把太阳能开发利用应用在扶贫事业上,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为解决边远山区的农村能源闯出一条新的路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资源 云南 开发 利用
下载PDF
基于游客感知视角下的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开发——广西那坡县黑衣壮民族村寨个案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毕燕 袁东超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65-71,共7页
加快边远少数民族贫困山区发展,是中国"十三五"时期扶贫攻坚的重要使命。加快边远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民族村寨的旅游开发对当地社会、经济和生态协调发展具有极大的带动作用。通过对广西那坡县旅游扶贫条件及对那坡县黑衣壮村... 加快边远少数民族贫困山区发展,是中国"十三五"时期扶贫攻坚的重要使命。加快边远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民族村寨的旅游开发对当地社会、经济和生态协调发展具有极大的带动作用。通过对广西那坡县旅游扶贫条件及对那坡县黑衣壮村寨来访游客的感知及满意程度的调查分析认为,边远少数民族贫困山区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开发必须:(1)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供旅游开发资金保障,加强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2)统筹规划,加强联合,打造具有"那文化"特色的民族旅游经济带;(3)加强"黑衣壮"特色文化的保护,提高旅游服务管理水平;(4)创新营销模式,拓宽旅游宣传渠道,加大旅游宣传促销的力度;(5)加强生态保护与旅游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客感知 边远少数民族贫困山区 民族村寨旅游 那坡县黑衣壮村寨
下载PDF
边远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研究——以贵州黔东南西江苗寨为例 被引量:10
5
作者 焦世泰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12年第10期941-944,共4页
以贵州省黔东南州西江苗寨为例,通过田野调查了解西江苗寨的旅游发展历程,在分析旅游开发对西江苗寨民族文化产生积极作用的基础之上,探析旅游快速发展背景下的西江苗寨民族文化旅游开发问题。针对西江苗寨旅游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 以贵州省黔东南州西江苗寨为例,通过田野调查了解西江苗寨的旅游发展历程,在分析旅游开发对西江苗寨民族文化产生积极作用的基础之上,探析旅游快速发展背景下的西江苗寨民族文化旅游开发问题。针对西江苗寨旅游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西江苗寨民族文化保护性旅游开发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远少数民族贫困地区 民族村寨 旅游开发 西江苗寨
下载PDF
边远民族地区基层文艺团体生存发展现状的调查——以必背镇“瑶家乐”演出队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赵勇 王剑兰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5期648-652,共5页
通过实地调查、收集资料,分析了广东省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必背镇基层文艺团体"瑶家乐"演出队的生存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措施与发展策略,以期打破现实僵局,拓展边远民族地区基层文艺团体的生存发展空... 通过实地调查、收集资料,分析了广东省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必背镇基层文艺团体"瑶家乐"演出队的生存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措施与发展策略,以期打破现实僵局,拓展边远民族地区基层文艺团体的生存发展空间,更好地服务于边远民族地区基层民众生活,促进边远民族地区基层文化持续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远民族地区 基层文艺团体 生存发展 必背镇 瑶家乐
下载PDF
云南民族贫困山区教育现状、症结及出路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孝川 《红河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117-119,共3页
云南民族贫困山区主要是少数民族的集居地。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极其落后。本文通过对云南民族贫困山区教育现状进行分析,以期探讨制约这些地区教育发展的症结所在,并找到相应的出路,从而加速这些地区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 教育现状 症结 出路 民族贫困山区
下载PDF
汉字在西南山地民族中的传播与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张颖慧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4年第2期80-83,共4页
在我国西南山地民族中,彝族、纳西族和西部方言的苗族都有其传统文字;其他民族虽无传统文字系统,却长期受汉字浸染,将外来的汉字文化元素内化到了本族文化体系中。壮、布依、侗等民族长期使用汉字记录宗教经典,形成了基于汉字形态的方... 在我国西南山地民族中,彝族、纳西族和西部方言的苗族都有其传统文字;其他民族虽无传统文字系统,却长期受汉字浸染,将外来的汉字文化元素内化到了本族文化体系中。壮、布依、侗等民族长期使用汉字记录宗教经典,形成了基于汉字形态的方块壮文和方块布依文,侗族虽未形成方块侗字体系,却形成了大量"汉字记侗音"文本。这些都体现出汉字在西南山地民族中的特殊影响,特别是反映了土著民族对外来文字的创造性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山地民族 汉字 文字传播
下载PDF
泰国北部山地民族的音乐形态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庆荣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7期87-91,共5页
多元的泰国北部山地民族,有着大量宝贵的民族音乐资源,这些音乐以不同的方式存在于民间,它真实地记录着各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然而,随着生产、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及外来因素的影响,这些音乐的存在及传承受到严峻的考验。对此,无论是从传... 多元的泰国北部山地民族,有着大量宝贵的民族音乐资源,这些音乐以不同的方式存在于民间,它真实地记录着各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然而,随着生产、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及外来因素的影响,这些音乐的存在及传承受到严峻的考验。对此,无论是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的角度,还是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角度,对泰国北部山地民族音乐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且加以研究都是非常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国音乐 山地民族文化 音乐形态
下载PDF
边远少数民族山村内生发展研究——以广西苍梧县山坪村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雷飞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40-44,共5页
推动边远少数民族山村发展是实现我国农村现代化的基础,但由于边远少数民族山村受地理位置的边缘性、分散性、封闭性与内部经济发展滞后性等方面的制约,导致乡村整体经济结构不稳定,经济发展受阻。文章通过对广西苍梧县山坪村的调查研... 推动边远少数民族山村发展是实现我国农村现代化的基础,但由于边远少数民族山村受地理位置的边缘性、分散性、封闭性与内部经济发展滞后性等方面的制约,导致乡村整体经济结构不稳定,经济发展受阻。文章通过对广西苍梧县山坪村的调查研究发现,边远少数民族山村通过增强内生发展活力即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继承民族文化、发挥村干部的引领作用、发展产业和解放群众思想等措施可激活乡村发展动力。研究有助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与落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远地区 少数民族山村 内生发展
下载PDF
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妇女公民意识提升对策探析
11
作者 李雪彦 《行政与法》 2015年第3期66-73,共8页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公民意识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妇女的公民意识相对欠缺。这不仅影响着妇女自身的发展,更制约着整个边远山区的社会进步。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分析了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妇女公民意识欠...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公民意识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妇女的公民意识相对欠缺。这不仅影响着妇女自身的发展,更制约着整个边远山区的社会进步。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分析了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妇女公民意识欠缺的原因,提出了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妇女公民意识提升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远山区 少数民族妇女 公民意识
下载PDF
对湘鄂渝黔边区部分偏远山区搬迁扶贫的思考
12
作者 杨素梅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经济论坛)》 2004年第4期58-59,共2页
湘鄂渝黔边区部分偏远山区搬迁扶贫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在搬迁扶贫中,应制定综合性的农村发展规划,缩小城乡就业机会之间的不平衡;搞好各方面的综合配套改革,为搬迁农户创造良好的生存发展环境,并注重对迁出地的开发。
关键词 湘鄂渝黔边区 偏远山区 搬迁扶贫战略 全面小康社会 区域经济 城乡统筹 生态环境
下载PDF
基于大数据融合的少数民族山区人口空间化研究——以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焦欢 肖禾 +1 位作者 李辉 高丽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16期193-198,共6页
针对人口统计数据无法精细直观反映人口真实的空间分布状况的问题,以彭水县2018年人口数据为基础,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研究区各乡镇平均人口密度与海拨高度、土地利用、主要道路和河流水系等因素的相关关系,并在乡镇尺度上对其以... 针对人口统计数据无法精细直观反映人口真实的空间分布状况的问题,以彭水县2018年人口数据为基础,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研究区各乡镇平均人口密度与海拨高度、土地利用、主要道路和河流水系等因素的相关关系,并在乡镇尺度上对其以30 m×30 m评价栅格单元空间化的结果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研究区人口分布不均匀,人口高值区主要集中在县城;农村居民点沿主要公路和河流水系居住,且随着海拨的升高人口分布密度越小;从土地利用类型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来看,耕地和建设用地和人口分布的相关性最大,对2018年彭水县人口数据的空间化,空间误差模型的回归拟合效果优于空间滞后模型;人口数据空间化结果精度比较高,在空间上能精细展现2018年彭水县的人口分布状况,通过大数据融合方法模拟的少数民族山区县域人口密度图与实际的人口分布基本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化 人口 GIS 山区 少数民族
下载PDF
中职教育扶贫:少数民族极贫困地区精准扶贫的一种探索——以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从江班”为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罗春寒 《凯里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113-116,共4页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扶贫攻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贵州的"两山"少数民族极贫困地区目前正处在扶贫攻坚决战决胜关键时期,做好精准扶贫工作,确保同...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扶贫攻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贵州的"两山"少数民族极贫困地区目前正处在扶贫攻坚决战决胜关键时期,做好精准扶贫工作,确保同步小康,当地政府责无旁贷。2016年,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与从江县政府密切合作,尝试开展对极贫困少数民族乡镇学生的中等职业教育扶贫,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反响良好,可以说职业教育扶贫是贯彻精准扶贫重要思想的一种有益探索,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等职业教育 少数民族极贫困地区从江班” 精准扶贫
下载PDF
贫困地区民族村寨旅游城市化特征及机制分析——以西江千户苗寨为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吴通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22期123-127,共5页
作为多元城市化模式之一的旅游城市化近年来已被证实是我国乡村城市化发展的重要路径。基于质性研究的方法,对边贫地区民族旅游村寨西江千户苗寨的旅游城市化特征及机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研究发现西江千户苗寨旅游城市化呈现如下特征:... 作为多元城市化模式之一的旅游城市化近年来已被证实是我国乡村城市化发展的重要路径。基于质性研究的方法,对边贫地区民族旅游村寨西江千户苗寨的旅游城市化特征及机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研究发现西江千户苗寨旅游城市化呈现如下特征:①寨内软硬基础设施及服务配套建设基本实现城市化;②农户生计由传统的农业经济转向旅游经济,生计方式完全实现旅游化;③村民消费结构和居住条件等生活方式已经呈现市民化;④村民的商业意识、教育观念等思想观念现代化转向十分明显。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禀赋、政府的强力推动、村民的积极参与、强劲的游客搬运等是诱发西江千户苗寨旅游城市化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地区 民族村寨 旅游城市化 西江千户苗寨
下载PDF
民族贫困地区发展山地旅游的探索与思考——以贵州省为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司可 《中国发展》 2017年第6期5-8,共4页
山地旅游是近年来贵州旅游的新特色。贵州山地旅游资源丰富,既有良好的自然禀赋,又有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但是山地旅游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生态与开发不易平衡,旅游品牌尚未建立,文化元素融入不足,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等问题。借助精准扶... 山地旅游是近年来贵州旅游的新特色。贵州山地旅游资源丰富,既有良好的自然禀赋,又有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但是山地旅游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生态与开发不易平衡,旅游品牌尚未建立,文化元素融入不足,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等问题。借助精准扶贫等国家政策的推动,结合贵州少数民族特征,以及国外先进的发展经验,该文提出加强少数民族群众参与度,突出人文生态体验,适度开发功能设施,加强互联网营销等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民族贫困地区 山地旅游 精准扶贫 贵州 发展路径
下载PDF
偏远民族地区企业主导型旅游扶贫模式研究——以湖南雪峰山为例 被引量:3
17
作者 谭乐霖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93-100,共8页
旅游扶贫是实现偏远民族地区摆脱贫困进而迈向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从旅游扶贫角度出发,以偏远民族地区湖南雪峰山为例,通过采集雪峰山旅游企业官方网站数据,借助Content Mining 6.0、Excel 2016软件对雪峰山旅游扶贫模式的内容与特点... 旅游扶贫是实现偏远民族地区摆脱贫困进而迈向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从旅游扶贫角度出发,以偏远民族地区湖南雪峰山为例,通过采集雪峰山旅游企业官方网站数据,借助Content Mining 6.0、Excel 2016软件对雪峰山旅游扶贫模式的内容与特点进行词频、情感、社会语义网络和长尾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雪峰山旅游扶贫模式主要由"民族民俗特色"、"旅游扶贫与脱贫"、"旅游企业行为"三部分组成,属典型的"企业主导型旅游扶贫模式";企业主导型旅游扶贫模式执行力强、精准程度高,应受到重视与关注;政府与贫困户参与度低是当前雪峰山旅游扶贫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雪峰山旅游扶贫模式的推广提出建议:防止盲目复制,因地实施企业主导型扶贫模式;协调企业、政府和贫困户关系,防止扶贫工作"一边倒";多种方式激发内生动力,防止贫困户"等靠要";开发保护并举,防止传统多元产业沦为单一旅游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远民族地区 旅游扶贫模式 网络文本分析 湖南雪峰山
下载PDF
凉山彝族饮食文化的典型视觉符号构建研究
18
作者 付小平 李貌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4-6,9,共4页
植根于凉山彝族深层文化意识"火崇拜"基础上的火把节,在其漫长的历史传承中,最终演化成为了凉山彝族文化的代表性文化元素,并通过火与酒这一典型视觉符号,及其构成这一视觉符号的形态元素(火镰纹、扁圆酒壶、鹰爪杯和牛角杯)... 植根于凉山彝族深层文化意识"火崇拜"基础上的火把节,在其漫长的历史传承中,最终演化成为了凉山彝族文化的代表性文化元素,并通过火与酒这一典型视觉符号,及其构成这一视觉符号的形态元素(火镰纹、扁圆酒壶、鹰爪杯和牛角杯)、色彩元素(黑、红、黄三色)、风格元素(原始韵味的古朴稚拙、天然粗犷、凝重壮美),成为了最能代表凉山彝族文化,最易被辨认、识记的文化视觉符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山彝族文化 视觉符号 火把节
下载PDF
跨越式发展中的山地民族社会文化变迁——汶川羌区灾后重建及其影响的人类学分析
19
作者 蒋楠楠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4年第2期84-87,共4页
"5·12"大地震给汶川羌区社会经济文化带来了重大创伤,而震后重建则给汶川羌区带来了举世瞩目的跨越式发展。灾后重建带来的跨越式发展不仅使汶川羌区社会经济发展发生了质的变化,而且引发了民族民俗文化的变迁。羌族民... "5·12"大地震给汶川羌区社会经济文化带来了重大创伤,而震后重建则给汶川羌区带来了举世瞩目的跨越式发展。灾后重建带来的跨越式发展不仅使汶川羌区社会经济发展发生了质的变化,而且引发了民族民俗文化的变迁。羌族民众不断创新发展模式与民族文化保护及传承机制,实质上是对羌区社会文化从传统到现代变迁的一种积极的调适和融合发展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民族 社会文化变迁 汶川羌族社区 灾后重建
下载PDF
民族贫困山区森林生态旅游扶贫初探——以龙胜各族自治县为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陆菊 《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 2019年第2期36-39,共4页
习总书记指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他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必须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为了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的指示精神,龙胜县委明确提出要以“生态立县,绿色... 习总书记指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他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必须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为了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的指示精神,龙胜县委明确提出要以“生态立县,绿色崛起”为发展战略,充分保护境内的绿水青山、文化古迹、民俗风情等,并依托境内生态优势和资源优势,将旅游业打造为核心支柱品牌产业,推动旅游兴县富民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胜县 民族贫困山区 森林生态旅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