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0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MUNITY ECOLOGY OF POPLAR-BIRCH FOREST IN CHINA
1
作者 王树力 宣立波 郭承亮 《Journal of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SCIE CAS CSCD 1996年第4期7-11,共5页
The community ecology of Poplar-Birch forest in China was studied. It includes the distribution, classification. structure. growth.regeneration, succession and forest management. Research direction of community ecolog... The community ecology of Poplar-Birch forest in China was studied. It includes the distribution, classification. structure. growth.regeneration, succession and forest management. Research direction of community ecology and forest management for PoplarBirch forest was pointed out. Further studies should be made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stand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structure and dynamics. nursery role to needle leave trees,target cultiv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 management of the second generation forest and the third generation fore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plar-Birch forest ECOLOGY forest community
下载PDF
Characteristics of Environment Factors in Secondary Poplar-Birch Forests after Mutual-Belt Selective Cutting
2
作者 陆兆华 叶万辉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1997年第3期152-155,共4页
The mutual-belt selective cutting was conducted in the secondary poplar-birch forests. The changes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after cutting were observed. The environmental factors of effect belts(cutting belts) of 15m ... The mutual-belt selective cutting was conducted in the secondary poplar-birch forests. The changes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after cutting were observed. The environmental factors of effect belts(cutting belts) of 15m in width had great changes. 10-m effect belts had unnoticed changes in environmental factors. The reserved belts with 10-m effect belts had a greater increase in DBH growth rate and volume growth rate. The reserved belts for 6-m and 8-m effect belts had lower increase in DBH and volume. The environmental factors of 6-m and 8-m effect belts did not change much. comparing with their reserved belts. Cluster analysis an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for environmental factors between each two belts were also made. and the results proved that 10-m cutting belt is the best way for management of the secondary poplar-birch fore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vironment factor BELT CUTTING Secondary poplar-birch forestS Effect-belt Reserved-belt
下载PDF
THE POSSIBILITY ANALYSIS OF NATURAL POPLAR-BIRCH FOREST RECOVERY TO BROAD-LEAF KOREAN PINE FOREST THROUGH THE METHOD OF LIFE TABLE IN THE XIOAXING'AN MOUNTAINS
3
作者 王树力 池玉杰 《Journal of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SCIE CAS CSCD 1995年第3期57-60,共4页
The basic principle of life table method is deseribed, and the method of tree height instead of tree age in static life table is suggested, and it is also discussed that the possibility of natural poplar -birch forest... The basic principle of life table method is deseribed, and the method of tree height instead of tree age in static life table is suggested, and it is also discussed that the possibility of natural poplar -birch forest recover to broad-leaf Korean pine forest on low pitches in the Xiaoxing'an Mountains by this method. If there is no particular situation, Korean pines after high than 5m under natural Poplar-birch forest will basically survive and make their way into dominant callopy accompanied by climax broad-leaf spec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fe table Natural poplar-birch forest Broad-leaf Korean pine forest
下载PDF
朔州市小叶杨防护林带间植被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分析
4
作者 薛荣泽 《林业科技情报》 2024年第1期33-35,共3页
以朔州市作为试验研究地点,分析小叶杨防护林带间植被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相关性。方法于小叶杨防护林划分3组不同带间距,分别为5 m、10 m和15 m带间距,测定其不同带间距植被多样性和其土壤理化性质,分析二者相关性。结果:①植被多样性... 以朔州市作为试验研究地点,分析小叶杨防护林带间植被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相关性。方法于小叶杨防护林划分3组不同带间距,分别为5 m、10 m和15 m带间距,测定其不同带间距植被多样性和其土壤理化性质,分析二者相关性。结果:①植被多样性:带间距大小对小叶杨防护林植被多样性有显著影响,植被天然状态下,植被多样性、群落稳定性表现为15 m带间距>10 m>5 m(P<0.05);②土壤理化性质:随着带间距的增加,土壤理化性质(有机碳、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表现为15 m>10 m>5 m(P<0.05),而土壤容重与其相反,表现为15 m<10 m<5 m(P<0.05);③相关性:植被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为相辅相成的关系,其中土壤容重与物种多样性指数呈显著负相关,有机碳、全氮、速效磷土壤理化性质与物种多样性指数呈显著正相关,速效磷相关性不显著。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小叶杨防护林中,适当增加防护林带间距有助于提升植被多样性,增强群落稳定性,改良土壤理化性质,以15 m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叶杨防护林 带间植被多样性 土壤理化性质
下载PDF
Stem taper equations for poplars growing on farmland in Sweden 被引量:1
5
作者 Birger Hjelm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1期15-22,共8页
We developed a simple polynomial taper equation for poplars growing on former farmland in Sweden and also evaluated the performance of some well-known taper equations. In Sweden there is an increasing interest in the ... We developed a simple polynomial taper equation for poplars growing on former farmland in Sweden and also evaluated the performance of some well-known taper equations. In Sweden there is an increasing interest in the use of poplar.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poplar plantations for high yield production would be facilitated by taper equations providing better predictions of stem volume than currently available equations. In the study a polynomial stem taper equation with five parameters was established for individual poplar trees growing on former farmland. The outputs of the polynomial taper equation were compared with five published equations. Data for fitting the equations were collected from 69 poplar trees growing at 37 stands in central and southern Sweden (lat. 55–60° N). The mean age of the stands was 21 years (range 14–43), the mean density 984 stems·ha?1 (198–3,493), and the mean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 (outside bark) 25 cm (range 12–40). To verify the tested equations, performance of accuracy and precision diameter predictions at seven points along the stem was closely analyzed. Statistics used for evaluation of the equations indicated that the variable exponent taper equation presented by Kozak (1988) performed best and can be recommended. The stem taper equation by Kozak (1988) recommended in the study is likely to be beneficial for optimising the efficiency and profitability of poplar plantation management. The constructed polynomial equation and the segmented equation presented by Max & Burkhart (1976) were second and third ranked. Due to the statistical complexity of Kozak’s equation, the constructed polynomial equation is alternatively recommended when a simple model is requested and larger bias is accep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plar variable exponent taper equation segmented model simple taper equation forest management
下载PDF
农田防护林杨树烂皮病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被引量:1
6
作者 刘义勇 《吉林林业科技》 2023年第6期47-48,共2页
随着农田防护林网修复完善工程项目的不断扩大,杨树栽植面积也不断扩大,杨树烂皮病不断发生,危害严重。本文从发病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以期为预防该病发生提供借鉴。
关键词 杨树烂皮病 农田防护林 发生原因 预防措施
下载PDF
甘肃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北退化林现状调查及修复探索 被引量:1
7
作者 马青荣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第9期285-287,共3页
通过实地调查,全面了解保护区辖区内三北退化林(杨树)的现状,科学研判、精准施策,为保护区三北工程高质量实施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退化林(杨树) 调查 修复
下载PDF
杨树病虫害防治的营林及生物措施 被引量:3
8
作者 赵彬 《温带林业研究》 2023年第1期73-75,共3页
杨树是我国常见的树种之一,在植树造林、加工生产等方面应用比较广泛,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杨树的优势在于环境适应性强,生长迅速,经济价值高等。近年来,随着我国生态保护战略实施的不断推进,扩大了对杨树的种植面积,以满足我国市场发... 杨树是我国常见的树种之一,在植树造林、加工生产等方面应用比较广泛,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杨树的优势在于环境适应性强,生长迅速,经济价值高等。近年来,随着我国生态保护战略实施的不断推进,扩大了对杨树的种植面积,以满足我国市场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但是在杨树实际种植过程中,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人员、技术以及环境等,容易导致杨树发生病虫害,不利于杨树的正常生长。对此应结合杨树病虫害的种类,采取相应的营林措施及生物措施,保证杨树病虫害防治效果,尽可能的减少病虫害发生的几率,进而为杨树种植提供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病虫害 营林防治 生物防治
下载PDF
不同营林措施对杨树林生长的影响
9
作者 王君 乔建军 《园艺与种苗》 CAS 2023年第12期44-46,共3页
[目的]探讨杨树人工林根蘖更新技术,筛选适用于张家口西部坝下地区较好的营林措施,提升杨树林质量,为“三北”防护林的杨树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生长势一般甚至稍差的杨树人工林林分,利用随机区组设计的方法,采用断... [目的]探讨杨树人工林根蘖更新技术,筛选适用于张家口西部坝下地区较好的营林措施,提升杨树林质量,为“三北”防护林的杨树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生长势一般甚至稍差的杨树人工林林分,利用随机区组设计的方法,采用断根、施肥(或猪粪上清液)、伐桩等营林措施,在张家口怀安县灵官庙林场开展营林措施对比试验。[结果]不同营林措施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杨树生长情况,杨树根蘖苗生长良好,其平均树高、胸径均超过了杨树速生丰产林,也优于杨树林人工造林技术,尤其是猪粪上清液的处理组合。其具体排序为:2年生杨树根蘖苗的数量表现为B>A>D>C>E,树高表现为B>D>A>C>E,胸径表现为B>D>A>C>E,而营林成本的顺序则是A>D>B>C>E。[结论 ]各个指标整体表现基本一致,说明断根或伐桩与施肥相结合的营林措施可以明显改善杨树公益林的现状和经营效果,具有在类似地区的普遍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家口灵官庙林场 杨树人工林 断根 伐桩 施肥
下载PDF
杨树短轮伐期萌芽更新造林与插干造林对比试验
10
作者 龚细娟 翁文源 +3 位作者 宋国宝 肖毅 张护战 彭立新 《湖北林业科技》 2023年第1期8-12,16,共6页
为了探索洞庭湖区杨树不同更新模式的可行性,对XL-90杨萌芽更新造林与插干造林的林分生长及经济效益进行对比研究。萌芽更新造林每个伐桩保留2个萌条,成林后实际密度1 170株·hm^(-2);插干造林株行距为4 m×3 m,平均株数840株&#... 为了探索洞庭湖区杨树不同更新模式的可行性,对XL-90杨萌芽更新造林与插干造林的林分生长及经济效益进行对比研究。萌芽更新造林每个伐桩保留2个萌条,成林后实际密度1 170株·hm^(-2);插干造林株行距为4 m×3 m,平均株数840株·hm^(-2)。结果表明,更新造林4 a,萌芽更新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和单位蓄积依次为17.47 cm、14.62 m、0.143 5 m^(3)和167.93 m^(3)·hm^(-2),分别比插干造林高6%、2%、14%和59%,单位面积利润高达26 890元·hm^(-2),是插干造林的3倍。综上所述,XL-90杨在洞庭湖区适宜短轮伐期萌芽更新造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短轮伐期 萌芽更新 插干造林
下载PDF
湖南岳阳地区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净碳交换季节动态研究 被引量:24
11
作者 魏远 张旭东 +5 位作者 江泽平 周金星 汤玉喜 吴立勋 黄玲玲 高升华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56-665,共10页
利用涡度相关法对长江流域杨树人工林CO2通量季节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O2通量的日变化特征与杨树所处生长阶段以及光合有效辐射(PAR)有关,夜间生态系统净碳交换(NEE)与5 cm土壤温度呈指数相关,全年的生态系统净碳交换(NEE... 利用涡度相关法对长江流域杨树人工林CO2通量季节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O2通量的日变化特征与杨树所处生长阶段以及光合有效辐射(PAR)有关,夜间生态系统净碳交换(NEE)与5 cm土壤温度呈指数相关,全年的生态系统净碳交换(NEE)数值波动在-2~2 mg.m-2.s-1之间。生长季NEE的变化特点为:早上7点开始生态系统整体表现为吸收CO2,到午时(11:00—13:00)NEE的值较为稳定,日落(18:30—19:00)开始生态系统呼吸作用占主导,而晚上NEE的值变化不大。CO2的最大吸收出现在早上10点左右。NEE同时表现为较为明显的季节变化,在生长季节(4-9月)NEE多为负值,生态系统整体表现为对CO2的吸收,而在非生长季表现为一定强度的碳释放,值得注意的是在2006年的6月碳固定能力弱于生长季的其他月份,原因是长期降雨导致土壤呼吸加剧和水淹的生理胁迫导致杨树呼吸作用加剧。2006年全年NEE为-579 g.m-2,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明显的碳汇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通量 涡度相关法 动态变化 生态系统净碳交换 杨树人工林
下载PDF
江汉平原杨树人工林连栽对林地土壤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3
12
作者 唐万鹏 李吉跃 +1 位作者 胡兴宜 崔鸿侠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50-755,共6页
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研究了连栽对江汉平原杨树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数量变化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第1代林相比,第2代林土壤物理结构退化,土壤容重增大0.71%,土壤总孔隙度和毛管持水量分别降低0.41%... 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研究了连栽对江汉平原杨树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数量变化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第1代林相比,第2代林土壤物理结构退化,土壤容重增大0.71%,土壤总孔隙度和毛管持水量分别降低0.41%和6.89%,土壤团聚体粒径分布的分形维数增大,土壤平均重量直径减小;土壤有机质、大量元素及微量元素等养分含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连栽导致大量元素下降2.88%~12.20%,其中对N影响最大,K次之,P最小;连栽导致微量元素下降2.27%~53.37%,其中对Zn影响最大,其后依次是Cu、Fe、Mn和S;连栽对土壤微生物数量也有影响,随着连栽代数增加,土壤真菌、放线菌、细菌的数量分别下降34.38%、14.38%、56.63%;第2代林地土壤磷酸酶、脲酶、蔗糖酶、蛋白酶和过氧化氢酶较第1代林分别下降20.00%、11.54%、29.39%、50.00%和1.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Populus spp.) 人工林 连栽 土壤质量 江汉平原
下载PDF
洞庭湖杨树林及原生湿地生态环境中鸟类的群落结构 被引量:17
13
作者 邓学建 米小其 +3 位作者 牛艳东 周毅 任巍 李剑志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8-111,共4页
本文利用路线调查法对栽培速生杨的沅江江渚头垸和保持原始湿地环境的汉寿青山垸进行了鸟类资源调查。调查发现栽培杨树林后鸟类群落结构发生了改变,湿地鸟类物种数量减少,森林鸟类比例增加(达62%)。鸟类密度和多样性指数均有不同程度... 本文利用路线调查法对栽培速生杨的沅江江渚头垸和保持原始湿地环境的汉寿青山垸进行了鸟类资源调查。调查发现栽培杨树林后鸟类群落结构发生了改变,湿地鸟类物种数量减少,森林鸟类比例增加(达62%)。鸟类密度和多样性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杨树林中鸟类群落结构单调,其中森林类型鸟类仅占洞庭湖区森林类型鸟类的2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林 湿地 鸟类 洞庭湖
下载PDF
山杨次生林枯枝落叶蓄积量及其水文作用 被引量:85
14
作者 吴钦孝 刘向东 +1 位作者 苏宁虎 赵鸿雁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71-76,共6页
通过对黄土丘陵区中龄山杨次生林的凋落物及其分解过程,以及蓄积量随时间变化的分析,研究了枯枝落叶层的持水和截留作用及其蓄水减沙效益。认为枯枝落叶层的水文作用,最终体现在其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效能上,为综合评价该地区广泛分布的... 通过对黄土丘陵区中龄山杨次生林的凋落物及其分解过程,以及蓄积量随时间变化的分析,研究了枯枝落叶层的持水和截留作用及其蓄水减沙效益。认为枯枝落叶层的水文作用,最终体现在其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效能上,为综合评价该地区广泛分布的山杨次生林生态功能,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枝落叶层 蓄积量 山杨 次生林
下载PDF
贵阳市4种森林类型土壤氮矿化的研究 被引量:17
15
作者 田红灯 田大伦 +2 位作者 闫文德 罗赵慧 徐露燕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0-104,共5页
2011年11月,采用树脂芯原位测定法,对贵阳市4种不同森林类型(马尾松林、杨树林、樟树林、刺槐和梓木林)土壤氮矿化进行了研究,系统分析了不同森林类型土壤氮素矿化水平。结果表明:4种森林类型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均随管筒培养时间延... 2011年11月,采用树脂芯原位测定法,对贵阳市4种不同森林类型(马尾松林、杨树林、樟树林、刺槐和梓木林)土壤氮矿化进行了研究,系统分析了不同森林类型土壤氮素矿化水平。结果表明:4种森林类型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均随管筒培养时间延长而递增,硝态氮含量大于铵态氮含量;几种森林类型管筒内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增加量、氮素矿化量差异较大,大小排序均为樟树林>马尾松林>杨树林>刺槐和梓木林;铵态氮和硝态氮增加量分别为11.65、8.79、7.18、6.33 mg.kg-1,29.29、21.27、19.55、12.86 mg.kg-1;不同林型树脂吸附中硝态氮含量差别较大,造成平均氮净矿化量差异较大,顺序是刺槐和梓木林>杨树林>马尾松林>樟树林,分别为71.47、37.42、35.02、26.75 mg.kg-1,平均氮净矿化速率分别是2.38、1.33、1.24、0.89 mg.kg-1d-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氮矿化 净氮矿化速率 马尾松林 杨树林 樟树 刺槐和梓木林
下载PDF
科尔沁沙地人工杨树林生态服务效能评价 被引量:14
16
作者 张华 李锋瑞 +2 位作者 张铜会 赵丽娅 Yasuhito Shirato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0期1591-1596,共6页
采用定位观测法,系统评价了杨树(脚Populus smonii)林的防风、抗蚀和滞尘等生态服务效能及其间接价值,同时定量探讨了风速减弱系数与实测林地叶面积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研究区主害风(西北风)天气下,林地迎风区6 H(H为平均树高)、3 H... 采用定位观测法,系统评价了杨树(脚Populus smonii)林的防风、抗蚀和滞尘等生态服务效能及其间接价值,同时定量探讨了风速减弱系数与实测林地叶面积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研究区主害风(西北风)天气下,林地迎风区6 H(H为平均树高)、3 H、林地中央、林地背风区林缘、6和8 H处2 m高度的日平均风速与对照点(流动沙丘)相比均有不同程度减弱,风速减弱系数在18.3%~66.2%之间.林地背风区6 H处0.25、0.5、1和2 m 4个高度的月平均风速减弱系数与林地叶面积指数呈显著非线性相关,其间存在良好的三次曲线关系(P<0.0001,R2=0.43~0.94,n=80).在主害风天气下,林地各观测点的地表日风蚀量与对照点相比大幅度降低,平均降幅85.2%~99.9%.在观测期内,林地中央的日平均降尘量为13.2 kg·hm-2,而林地迎风区6H处的日平均降尘量为9.9 kg·hm-2,林地的日滞尘能力约为3.3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沙杨树林 生态服务效能 风速减弱系数 地表风蚀量 滞尘能力
下载PDF
长白山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两个演替阶段乔木的种间联结性 被引量:22
17
作者 龚直文 亢新刚 +3 位作者 顾丽 高延 冯启祥 姚景春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8-33,共6页
基于2×2联列表和方差比率,通过χ2统计量检验和种间联结系数值计算,对杨桦次生林和云冷杉针阔混交林阶段林分总体种间联结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杨桦次生林群落内出现的12个乔木树种之间的总体关联性方差比率为0.932,接近1,表现... 基于2×2联列表和方差比率,通过χ2统计量检验和种间联结系数值计算,对杨桦次生林和云冷杉针阔混交林阶段林分总体种间联结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杨桦次生林群落内出现的12个乔木树种之间的总体关联性方差比率为0.932,接近1,表现为无相关性;在针阔混交林阶段,群落主要种间的总体关联性表现为正相关,说明该阶段的群落已处于和该地区环境条件相适应的稳定阶段,群落总体正关联性随着演替进程而加强。竞争的最后结果将导致杨桦退出先锋树种阶段,并被地带性顶级树种云冷杉代替。多树种间总体联结性反映了群落内各树种间相关性的总体趋势,树木种群的关联关系进一步说明该群落处于杨桦次生林向云冷杉针阔混交林过渡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间联结 联结系数 次生林演替 群落演替 杨桦林 云冷杉林
下载PDF
荒漠河岸胡杨林生态系统涡度相关通量数据处理与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马小红 苏永红 +1 位作者 鱼腾飞 李建国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26-635,共10页
涡度相关通量数据处理与质量控制是保证各观测台站数据质量、实现数据共享与综合集成的前提。然而,由于各个背景样地差异比较大,目前这一方面还没有统一、精确的方法可用。因此本文以黑河下游额济纳旗胡杨林生态系统8月份的涡度数据为例... 涡度相关通量数据处理与质量控制是保证各观测台站数据质量、实现数据共享与综合集成的前提。然而,由于各个背景样地差异比较大,目前这一方面还没有统一、精确的方法可用。因此本文以黑河下游额济纳旗胡杨林生态系统8月份的涡度数据为例,介绍了各处理方法对通量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其它各校正方法而言,野点值剔除及密度效应校正(WPL)对CO2通量的影响最大,其值分别降低了11%和42%;WPL校正对潜热通量的影响最大,其值增加了6.5%;超声虚温校正对感热通量的影响最大,其值降低了9.3%。就数据质量控制与评价的方法研究,发现该样地能量平衡闭合率为71%,分别有65%和72%的数据通过了湍流的平稳性检验和湍流发展的充分性检验,数据质量较好。通过该研究,以期为荒漠河岸林生态系统涡度相关数据的处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度相关法 数据处理 质量控制 胡杨林生态系统
下载PDF
不同林分杨树云斑天牛种群空间格局地统计学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李建庆 梅增霞 杨忠岐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3-90,共8页
【目的】研究不同林分杨树林地云斑天牛种群不同虫态的地统计学空间格局,为不同林分杨树林地云斑天牛的防治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通过调查公路林、片林、渠道林和村庄林4种林分类型的杨树林地,以刻槽、排粪孔和羽化孔为调查指标,确定... 【目的】研究不同林分杨树林地云斑天牛种群不同虫态的地统计学空间格局,为不同林分杨树林地云斑天牛的防治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通过调查公路林、片林、渠道林和村庄林4种林分类型的杨树林地,以刻槽、排粪孔和羽化孔为调查指标,确定云斑天牛卵、幼虫、成虫(蛹)的种群数量,利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不同林分不同虫态种群的空间格局。【结果】云斑天牛的刻槽、排粪孔和羽化孔在不同林分杨树林地的拟合模型分别为:公路林均为球形模型,片林均为指数模型,渠道林分别为指数模型、球形模型和高斯模型,村庄林分别为球形模型、指数模型和指数模型。不同林分类型云斑天牛各虫态的拟合半变异函数模型存在差异,但其指的定空间分布格局均为聚集分布。林分类型影响虫口的数量和分布,不同林分类型下各虫态的半变异函数模型和模型参数存在较大差异。云斑天牛危害片林时卵、幼虫和成虫(蛹)的变程a、块金值C_0、基台值C_0+C较其他3种林分类型的统计值明显偏小。【结论】危害杨树云斑天牛种群的卵、幼虫、成虫(蛹)在公路林、片林、渠道林和村庄林中均为聚集分布,即云斑天牛在不同林分杨树林地危害时各虫态的空间分布格局均表现为聚集分布。林分类型与云斑天牛聚集分布的习性关系不大,但影响相应虫态的半变异函数模型和模型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斑天牛 空间分布 地统计学 杨树林地
下载PDF
不同氮沉降水平下两种林型的主要土壤酶活性 被引量:39
20
作者 赵玉涛 李雪峰 +1 位作者 韩士杰 胡艳玲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769-2773,共5页
模拟研究了天然阔叶红松林和天然次生杨桦林不同氮沉降(0、25和50kgN.hm-2.a-1)水平下土壤酶活性(纤维素酶、多酚氧化酶和蔗糖酶)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氮沉降增加对土壤酶活性的作用与林分类型有关,短期施氮可以显著影响土壤酶的活性;... 模拟研究了天然阔叶红松林和天然次生杨桦林不同氮沉降(0、25和50kgN.hm-2.a-1)水平下土壤酶活性(纤维素酶、多酚氧化酶和蔗糖酶)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氮沉降增加对土壤酶活性的作用与林分类型有关,短期施氮可以显著影响土壤酶的活性;高氮沉降降低了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且随着多酚氧化酶活性的降低,两种林型土壤纤维素酶和蔗糖酶活性也有降低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叶红松林 次生杨桦林 土壤酶 氮沉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