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dentification and Control of Several Leaf Diseases of Poplar
1
作者 Weishuang TONG Jingwen HUANG Huashan GAO 《Plant Diseases and Pests》 CAS 2022年第4期14-16,共3页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identification characteristics,occurrence regularity and control methods of several leaf diseases of poplar,including poplar angular leaf spot,poplar large spot,poplar leaf blight and poplar ...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identification characteristics,occurrence regularity and control methods of several leaf diseases of poplar,including poplar angular leaf spot,poplar large spot,poplar leaf blight and poplar rust,in order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healthy growth of poplar and the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forestry indust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plar poplar angular leaf spot poplar large spot poplar leaf blight poplar rust Identification and control
下载PDF
杨叶枯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防治药剂筛选及杨树抗病性评价
2
作者 冯连荣 矫丽曼 +5 位作者 张妍 王乃锐 王诗琦 彭儒胜 宋立志 池玉杰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3-109,共7页
为防治杨树叶枯病,利用单因素试验,对中荷64杨(P.×euramericana cv.‘N3016’)上分离获得的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进行了生物学特性及室内防治药剂筛选研究,并开展了不同品种杨树抗叶枯病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链格孢菌菌... 为防治杨树叶枯病,利用单因素试验,对中荷64杨(P.×euramericana cv.‘N3016’)上分离获得的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进行了生物学特性及室内防治药剂筛选研究,并开展了不同品种杨树抗叶枯病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链格孢菌菌丝生长的适宜培养基为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适宜碳源为玉米粉,适宜氮源为酵母提取物,适宜培养温度范围为25~30℃,适宜pH为8,光照条件对菌丝生长影响不大,致死温度为52℃。采用生长速率法进行室内防治药剂筛选,结果显示,选用的5种生物制剂防治效果优于2种化学药剂,各药剂抑制作用排序从大到小依次为哈茨木霉(3亿菌落/g)、枯草芽孢杆菌(100亿芽孢/g)、质量分数为10%的多抗霉素、质量分数为3%的中生菌素、质量分数为2%的宁南霉素、质量分数为50%的多菌灵、质量分数为75%的百菌清,将哈茨木霉(3亿菌落/g)和枯草芽孢杆菌(100亿芽孢/g)作为防治链格孢菌的适宜药剂。选用7个黑杨派品种杨树,利用模糊数学隶属度函数法,开展了杨树抗叶枯病综合评价,确定中荷64杨为高感品种,中辽1号杨和欧美杨177为中感品种,渤丰1号杨、渤丰3号杨、辽育3号杨和欧美杨111为高抗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叶枯病 生物学特性 药剂筛选 抗病性评价
下载PDF
杨树糖代谢与褐斑病发生的关系 被引量:2
3
作者 万贤崇 汪安琳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1期37-40,共4页
结合杨树褐斑病发病过程,测定黑杨派六个无性系在生长季碳水化合物的变化动态。在病害浸染初期,抗病无性系(I-63杨、I-69杨、I-72杨)叶部还原糖和可溶性糖含量较感病无性系(I-214杨、P15A杨、加龙杨)低且呈... 结合杨树褐斑病发病过程,测定黑杨派六个无性系在生长季碳水化合物的变化动态。在病害浸染初期,抗病无性系(I-63杨、I-69杨、I-72杨)叶部还原糖和可溶性糖含量较感病无性系(I-214杨、P15A杨、加龙杨)低且呈下降趋势,感病无性系则呈上升趋势。侵染初期抗病无性系叶部总糖含量高于感病无性系。抗病无性系茎部输送的糖较感病无性系多。各无性系秋季运输的糖较夏季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杨派 杨树 褐斑病 碳水化合物 抗病性
下载PDF
3株木霉对杨树叶枯病病原菌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周秀华 崔磊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4572-4573,共2页
采用PDA综合培养基对3株木霉和杨树叶枯病病原菌进行对峙培养,考察木霉对病原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3株木霉对杨树叶枯病病原菌均具有拮抗作用,其中桔绿木霉2的抑菌效果最佳。
关键词 木霉 杨树叶枯病 拮抗作用
下载PDF
杨叶枯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孙仲平 马文海 王占斌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7,共4页
杨叶枯病Alternaria alternate(Fr.)Keissler是一种发生普遍且危害严重的杨树叶部病害。该菌的生长发育温度在5~35℃,菌丝和分生孢子的最适生长温度在20~30℃之间,孢子的致死温度为52℃,菌丝的致死温度为55℃。在pH3~10之间的... 杨叶枯病Alternaria alternate(Fr.)Keissler是一种发生普遍且危害严重的杨树叶部病害。该菌的生长发育温度在5~35℃,菌丝和分生孢子的最适生长温度在20~30℃之间,孢子的致死温度为52℃,菌丝的致死温度为55℃。在pH3~10之间的培养基上均可生长,以pH值6~8为最佳。有无光照处理对菌丝生长差异明显,以黑暗与日光灯交替处理病原菌生长较快。在PDA培养基黑暗条件下培养该菌生长良好,其次是胡萝卜汁培养基,但在琼脂加水培养基上产孢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叶枯病 链格孢菌 生物学特性 杨树
下载PDF
2种木霉菌对杨树叶枯病致病菌的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梁丹 沈威 +4 位作者 刘璐 杨子健 先文娟 殷娇 熊静 《防护林科技》 2017年第1期28-31,68,共5页
杨树叶枯病〔Alternaria alternata(Fr.)Keissl〕分布广泛,是杨树主要病害之一。目前针对杨树叶枯病主要是化学防治为主,大量使用杀菌剂污染环境,同时促使该地区抗性种群的形成。木霉菌是一种资源丰富的拮抗微生物,已作为生物制剂应用... 杨树叶枯病〔Alternaria alternata(Fr.)Keissl〕分布广泛,是杨树主要病害之一。目前针对杨树叶枯病主要是化学防治为主,大量使用杀菌剂污染环境,同时促使该地区抗性种群的形成。木霉菌是一种资源丰富的拮抗微生物,已作为生物制剂应用于一些树种的病害防治。文章以生防菌绿色木霉菌(Trichoderma viride)、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为试材,研究2种木霉菌株对杨树叶枯病病原菌株生长的拮抗作用,及其对杨树叶枯病菌株生长的抑制作用,以期为利用木霉菌有效防治杨树叶枯病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叶枯病 哈茨木霉 绿色木霉
下载PDF
杨树叶枯病原菌多基因鉴定及对不同杨树品种致病性 被引量:2
7
作者 冯连荣 赵大根 +2 位作者 矫丽曼 宋立志 彭儒胜 《分子植物育种》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6097-6103,共7页
对发生在中荷64号杨(Populus×euramericana cv‘N3016’)上的叶枯病进行了病原物的分离培养,经形态学观察结合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了ITS(核糖体DNA内部转录间区)、HIS(组蛋白)、ACT(肌动蛋白)、EF1-α(延伸因子)多基因联合鉴定及柯... 对发生在中荷64号杨(Populus×euramericana cv‘N3016’)上的叶枯病进行了病原物的分离培养,经形态学观察结合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了ITS(核糖体DNA内部转录间区)、HIS(组蛋白)、ACT(肌动蛋白)、EF1-α(延伸因子)多基因联合鉴定及柯赫氏法则验证,确定引起中荷64号杨叶枯病的病原菌为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利用离体叶片接种方法,开展了链格孢菌对山杨(P.davidiana)、欧洲黑杨(P.×nigra‘N1’)、小叶杨(P.simonii Carr.)、辽胡2号杨(P.simonii×P.euphratica‘Liaohu2’)的致病性研究,结果显示链格孢菌可以引起4种杨树不同程度发病,其中山杨、欧洲黑杨发病严重,辽胡2号杨、小叶杨发病较轻。本研究为杨树叶枯病的田间诊断、杨树抗病品种筛选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叶枯病 链格孢菌 致病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