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influences of biotic and abiotic factors on the occurrence and severity of poplar canker disease in Qingfeng County, China and the management implications 被引量:3
1
作者 Zhigang Ma Jingle Zhu +5 位作者 Zhiqiang Sun Jun Liang Zhaoxin Zhang Limin Zhang Lijuan Sun Wenjuan Li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4期1025-1034,共10页
Landscape pathology is a research approach that can provide validation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regional controls of forest disease at a landscape scale. In this paper,we analyzed the effects of stand features, managem... Landscape pathology is a research approach that can provide validation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regional controls of forest disease at a landscape scale. In this paper,we analyzed the effects of stand features, management approaches, and geographical locations on poplar canker disease incidence(DI) and disease severity index(DSI) of individual trees at a 10 km ×10 km mesoscale landscape in Qingfeng County, China. DI varied significantly with stand age, tree densities, and the degree of canopy closure.DI in stands younger than 4 years old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stands over 6 years old and reached the highest value at a stand age of 8–10 years. Overall, DI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stand age, stand density, and the degree of canopy closure. DI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agro-forest stand patches than in other three patch types,i.e. isolated patch, pure stand patch, and mixed stand patch.Poplar plantations distributed around and near to villages exhibited significantly higher DI mainly due to human activities and herbivores. Fragmentation or connectivity in this mesoscale landscape seemed not impact disease occurrence. DSI was not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stand density, but varied significantly with tree varieties and trees ages. DSI was highest in stands of 10–12 year trees for all poplar varieties we studied here. Plantation density and plantation age were thus critical factors in determining DI and DSI. A logistic predictive model of disease occurrence was developed for the study area, considering varieties,age, height, density, canopy cover, stand types, patch types,management status, and stand geographical locations. Our study here shows that adjustment of stand density by thinning at different plantation ages is an effective approach controlling the occurrence canker disease in short-rotation poplar plantations at the landscape sca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溃疡病 严重程度 非生物 管理 丰县 中国 发生率 景观尺度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杨树人工林林下植物群落特征
2
作者 胡尔查 王晓江 +6 位作者 王铮 李梓豪 洪光宇 李卓凡 杨海峰 高孝威 赵学军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89-197,共9页
[目的]研究人工林林下植物群落特征及其与林分因子的关系,对沙地植被恢复成效的评价和人工林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以毛乌素沙地杨树人工林群落为研究对象,调查研究林下植物群落特征,并重点探讨了林分郁闭度、密度等林分因子... [目的]研究人工林林下植物群落特征及其与林分因子的关系,对沙地植被恢复成效的评价和人工林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以毛乌素沙地杨树人工林群落为研究对象,调查研究林下植物群落特征,并重点探讨了林分郁闭度、密度等林分因子对林下植被的影响。[结果]研究区杨树人工林林下共发现植物32种,隶属于12科28属,其中豆科、禾本科、菊科植物最多,占总植物种的62.51%;林下草本植物生活型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占总物种的78.13%,植物水分生态类型以旱生、中旱生植物为主,占总物种数的75.00%,其次为旱中生和中生植物;林下草本层Margalef丰富度指数变化范围为1.20~3.17,Simpson优势度指数变化范围为0.48~0.88,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0.95~2.34,Pielou均匀度指数变化范围为0.16~0.48,林龄32年生时林下物种多样性最高;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林分郁闭度和密度与林下灌木层盖度之间存在负效应关系,人工林郁闭度较高时,林下无灌木层形成。林分郁闭度的增加有利于草本层的发育,而林分密度与草本层盖度、地上生物量、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之间存在负效应关系,灌木层对草本层的影响与乔木层相似。[结论]毛乌素沙地杨树人工林林下草本植物多样性较高,灌木种类较少,其大小受郁闭度和密度等林分因子的影响较明显。适当调控林分密度和结构,将有利于毛乌素沙地杨树人工林林下物种多样性的维持和近自然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人工林 林分因子 林下植被 物种多样性 毛乌素沙地
下载PDF
杨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
3
作者 徐亚明 《江苏林业科技》 2023年第5期1-7,共7页
在杨树人工林生长季的6,8,10月,对3种不同龄(幼龄、中龄、成熟)林开展野外模拟氮沉降试验。每种龄林设置20个样方,设定4个梯度,即N1,N2,N3,N4[N沉降依次分别为5,10,15,30 g/(m^(2)·a)]和对照N0(无N沉降),样地内采集3个深度(0—15,1... 在杨树人工林生长季的6,8,10月,对3种不同龄(幼龄、中龄、成熟)林开展野外模拟氮沉降试验。每种龄林设置20个样方,设定4个梯度,即N1,N2,N3,N4[N沉降依次分别为5,10,15,30 g/(m^(2)·a)]和对照N0(无N沉降),样地内采集3个深度(0—15,15—25,25—40 cm)的土样测定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以研究苏北沿海杨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对氮沉降的响应。结果表明:幼龄杨树人工林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最大值为607.75 mg/kg;一定量的氮处理可以增加中龄林和成熟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含量,过高则会抑制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含量;幼龄杨树人工林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随土层的加深而降低;3个龄级杨树人工林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都具有显著的时间动态,幼龄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的最大值出现在10月(607.75 mg/kg),中龄林出现在8月(1 444.43 mg/kg),成熟林则出现在6月(974.33 mg/kg)。研究结果显示,氮沉降对表层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最大;高含量氮的沉降抑制杨树人工林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林龄 杨树 人工林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
下载PDF
沙棘-杨树混交林生物量、林地土壤特性及其根系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50
4
作者 崔浪军 梁宗锁 +1 位作者 韩蕊莲 杨建伟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7,共7页
选择黄土高原的 2 6a杨树纯林作为对照 ,对沙棘 杨树混交林中的杨树生长、林地土壤特性及根系分布特征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 :混交林平均株高比杨树纯林的高 44 8% ,胸径平均大 3 2 7% ,林分生物量高 1 3 9 76% ;地上各部分生物量都... 选择黄土高原的 2 6a杨树纯林作为对照 ,对沙棘 杨树混交林中的杨树生长、林地土壤特性及根系分布特征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 :混交林平均株高比杨树纯林的高 44 8% ,胸径平均大 3 2 7% ,林分生物量高 1 3 9 76% ;地上各部分生物量都明显高于杨树纯林 ;混交林地与杨树纯林地相比 ,土壤表层各层容重减小 ,孔隙度增大 ,两林地土壤含水量除 8月份接近外 ,其他月份混交林地都要高 ;混交林土壤全N比杨树纯林地高 5 %~ 69 0 % ,土壤全P含量没有明显的差别 ,但速效P高出 2 2 4%~ 2 3 3 3 %。根系分布特征研究表明 :杨树纯林中根径 <3 5mm和 3 5~ 1 0mm的根系主要集中分布在表层 0~ 3 0cm ,而混交林主要分布在 0~ 1 0 5cm的范围内 ,相对更深、更均匀 ;杨树纯林中根径 >1 0mm的根系分布比混交林更深、更均匀。混交林的根径为 <3 5mm和 3 5~ 1 0mm的根系分布范围大体相同 ,根径 >1 0mm根系的分布范围要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 杨树 混交林 生物量 林地 土壤特性 根系 分布特征
下载PDF
我国杨树林的碳储量和碳密度 被引量:36
5
作者 贾黎明 刘诗琦 +2 位作者 祝令辉 胡建军 王小平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共7页
利用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使用材积源生物量法,测算我国杨树林碳储量及碳密度。结果表明:(1)我国杨树林总碳储量为261.84 Tg,碳密度为25.92 t/hm2,其中,人工林碳储量为179.22 Tg,碳密度为23.67t/hm2;天然林碳储量为82.62 Tg,碳... 利用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使用材积源生物量法,测算我国杨树林碳储量及碳密度。结果表明:(1)我国杨树林总碳储量为261.84 Tg,碳密度为25.92 t/hm2,其中,人工林碳储量为179.22 Tg,碳密度为23.67t/hm2;天然林碳储量为82.62 Tg,碳密度为32.65 t/hm2;杨树人工林碳储量占全国乔木人工林总碳储量的15.9%。(2)北方地区杨树人工林碳储量达172.94 Tg,占杨树人工林总碳储量的96.5%,为我国杨树人工林固碳增汇集中区域;内蒙古、河南及山东杨树人工林碳储量分别为35.45、24.51、22.42 Tg,占总碳储量的55.9%,为我国利用杨树人工林固碳增汇的大省。(3)杨树中幼人工林面积达547.68万hm2,占总面积的72.3%,其碳储量达117.95 Tg,占总碳储量的65.9%,是我国杨树人工林碳汇潜力所在。因此,杨树人工林,尤其是北方地区杨树人工林,为我国利用杨树固碳增汇主要森林,也是我国北方人工林重要的碳贮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人工林 林分蓄积量 碳储量和碳密度 固碳增汇
下载PDF
杨树林分结构及天牛危害的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邵崇斌 周嘉熹 +3 位作者 于新文 陈辉 王伟平 师维新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1995年第2期27-31,共5页
应用数量化理论I找出影响杨树林分受天牛危害的主要因子,并以此从林分结构及生长动态和天牛虫害的数量动态方面进行分析,克服了以往仅考虑虫害数量动态的缺点,比较客观地反映了生物群体之间的相互制约与相互影响的关系,合理地将危... 应用数量化理论I找出影响杨树林分受天牛危害的主要因子,并以此从林分结构及生长动态和天牛虫害的数量动态方面进行分析,克服了以往仅考虑虫害数量动态的缺点,比较客观地反映了生物群体之间的相互制约与相互影响的关系,合理地将危害状划分为五类,为综合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林分结构 杨树天牛 危害 动态 分类
下载PDF
不同林龄杨树人工林碳储量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邢玮 卜丹蓉 +2 位作者 葛之葳 郭钦东 季永华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4-160,共7页
基于盐城市东台林场杨树人工林的生物量调查和土壤碳测定,探讨了不同发育阶段杨树人工林碳储量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林龄的增加,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增加,群落总碳储量的空间分布序列是:土壤层(130.87 t·hm-2)>乔木... 基于盐城市东台林场杨树人工林的生物量调查和土壤碳测定,探讨了不同发育阶段杨树人工林碳储量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林龄的增加,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增加,群落总碳储量的空间分布序列是:土壤层(130.87 t·hm-2)>乔木层(56.32 t·hm-2)>枯落物层(1.2 t·hm-2)>林下植被层(0.37 t·hm-2);乔木层碳储量和林木各器官碳储量均随林龄的增加而总体呈上升趋势;林下植被层和枯枝落叶层碳储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土壤层碳储量先增加后下降,但其占杨树人工林总碳储量的比例逐渐降低。研究认为杨树人工林固碳潜力巨大,且不同发育阶段的杨树人工林碳储量差异主要是由乔木层碳储量差异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人工林 林龄 碳储量 器官
下载PDF
抚育对长白山西坡杨桦幼龄林土壤呼吸及碳储量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梁晶 王庆成 +1 位作者 许丽娟 吴文娟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0-116,共7页
在长白山林区杨桦幼龄林中实施3种不同强度的抚育间伐(对照T0,低强度T1,高强度T2),调查林分凋落物分解速率、土壤A、B层碳储量密度和土壤呼吸强度等指标,分析不同间伐强度对森林土壤碳汇的影响,探讨间伐对土壤碳积累影响机理。结果表明... 在长白山林区杨桦幼龄林中实施3种不同强度的抚育间伐(对照T0,低强度T1,高强度T2),调查林分凋落物分解速率、土壤A、B层碳储量密度和土壤呼吸强度等指标,分析不同间伐强度对森林土壤碳汇的影响,探讨间伐对土壤碳积累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抚育间伐有利于林分凋落物的分解,叶凋落物分解失重率平均值大小为T2>T0>T1,但T1强度间伐叶凋落物碳素释放量最大,是分解前总重量的34.73%,高于T0和T2处理,说明T1强度间伐促进叶凋落物碳素释放。不同间伐强度对土壤各层含碳率影响不显著,但是有增加林地土壤碳储量的趋势,T1间伐强度下土壤总碳储量最大,其A层碳储量占土壤总碳储量比例最大,达到了80.95%,远远高于T0和T2处理。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的回归关系不显著,但是间伐改变了土壤温度,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大,土壤呼吸速率有降低的趋势。不同间伐处理土壤呼吸速率对土壤温度变化的敏感程度不同,Q10值为T1<T2<T0。研究结果表明间伐加快了林地凋落物分解并且有降低土壤呼吸速率的趋势,适宜强度的抚育间伐有利于增加林分土壤碳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桦林 间伐强度 碳储量密度 凋落物分解 土壤呼吸
下载PDF
苏北不同代次和林龄杨树人工林土壤酶活性季节变化特征 被引量:14
9
作者 王艮梅 罗琳琳 郑聚锋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5-50,共6页
研究了苏北不同代次和林龄的杨树人工林土壤酶活性的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样地土壤酶活性存在季节性差异,土壤蔗糖酶活性的季节变化表现为春夏秋相对高,冬季低;土壤脲酶活性为春季最高,夏秋冬相对低。各季节土壤磷酸酶活性从大... 研究了苏北不同代次和林龄的杨树人工林土壤酶活性的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样地土壤酶活性存在季节性差异,土壤蔗糖酶活性的季节变化表现为春夏秋相对高,冬季低;土壤脲酶活性为春季最高,夏秋冬相对低。各季节土壤磷酸酶活性从大到小为秋、夏、春、冬,过氧化氢酶季节变化不明显;表层的土壤蔗糖酶、脲酶、磷酸酶活性均高于亚表层,而过氧化氢酶变化不明显。杨树种植代次与林龄的差异对土壤酶活性产生一定的影响:一代10年生林地土壤磷酸酶、脲酶、蔗糖酶均高于对应季节二代10年生林地,一代10年生林地土壤磷酸酶、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均高于对应季节一代15年生林地土壤酶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人工林 林龄和代次 土壤酶季节变化
下载PDF
杨树刺槐混交林及纯林枯落叶分解 被引量:39
10
作者 贾黎明 方陆明 胡延杰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5期463-467,共5页
研究了杨树(Populusspp.)、刺槐(Robiniapseudoacacia)纯林及混交林枯落叶一年中的分解及养分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杨树枯落叶分解速度较慢,刺槐较快,而混交林则较杨树有较大提高.在分解过程... 研究了杨树(Populusspp.)、刺槐(Robiniapseudoacacia)纯林及混交林枯落叶一年中的分解及养分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杨树枯落叶分解速度较慢,刺槐较快,而混交林则较杨树有较大提高.在分解过程中,杨树枯落叶N、P释放困难,需经过长达10个月的养分富积过程;刺槐枯落叶N、P元素释放较为容易;混交林枯落叶养分富积时间缩短、幅度下降,分解速度加快,说明杨树和刺槐混交有利于枯落叶分解和N、P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板 刺槐 混交林 枯落叶 分解 纯林
下载PDF
沙地杨树刺槐混交林细根动态 被引量:27
11
作者 翟明普 蒋三乃 贾黎明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9-44,共6页
应用固定样地调查生物量的方法 ,在北京市顺义县潮白河林场进行了加杨 (Populus×canadensis)刺槐 (Robiniapseudoacacia)混交林细根动态变化的研究 .结果表明 ,混交林的细根生物量大于刺槐纯林而小于杨树纯林 ,两树种混栽后杨树能... 应用固定样地调查生物量的方法 ,在北京市顺义县潮白河林场进行了加杨 (Populus×canadensis)刺槐 (Robiniapseudoacacia)混交林细根动态变化的研究 .结果表明 ,混交林的细根生物量大于刺槐纯林而小于杨树纯林 ,两树种混栽后杨树能促进刺槐的细根生长 ,提高了刺槐细根生物量在混交林中的比例 ;混交林细根在各土层中分布得比纯林更均匀、更合理 ,种间关系协调 ;混交林的细根周转率介于两种纯林之间 ;混交林中刺槐能促进杨树细根的更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地 极树 刺槐 混交林 生物量 养分协调
下载PDF
甘肃胡杨林分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李毅 孙雪新 康向阳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CD 1994年第3期88-95,共8页
本文采用典型调查方法,经研究分析,揭示了甘肃河西走廊胡杨林分结构和胡杨生长进程规律。结果表明,胡杨生长成熟龄为:胸径25-30年,树高15-20年,材积45-50年。观察林分中,成熟林占82.83%,幼林仅为17.1... 本文采用典型调查方法,经研究分析,揭示了甘肃河西走廊胡杨林分结构和胡杨生长进程规律。结果表明,胡杨生长成熟龄为:胸径25-30年,树高15-20年,材积45-50年。观察林分中,成熟林占82.83%,幼林仅为17.17%;林木以小径木占优,为80.2%;林分内天然更新不良。胡杨林呈现出衰退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杨 生长进程 林分结构 衰退 甘肃省
下载PDF
不同林分密度下杨树树冠结构与溃疡病的关系 被引量:6
13
作者 黄逢龙 焦一杰 +2 位作者 丁辉 樊军锋 梁军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9-82,共4页
针对不同林分密度对树冠结构的影响以及不同密度条件下杨树树冠结构与溃疡病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密度条件下的杨树一级分枝粗度和冠层密度存在极显著差异。病情指数与密度呈显著正相关(0.631),与冠形率呈显著负相关(-0.540... 针对不同林分密度对树冠结构的影响以及不同密度条件下杨树树冠结构与溃疡病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密度条件下的杨树一级分枝粗度和冠层密度存在极显著差异。病情指数与密度呈显著正相关(0.631),与冠形率呈显著负相关(-0.540)。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各树冠结构指标对病情指数的综合作用均为负,从大到小依次为:冠幅、单株总叶面积、冠长树高比、叶面积指数、枝下高、树冠表面积、冠层密度、一级分枝粗度、冠形率、一级分枝角度。其中以冠幅和单株总叶面积的综合负向作用最大。因此,杨树溃疡病密度调控的树冠结构指标选择应着眼于冠幅和单株总叶面积。在调查的5个林分中,株行距为2.0m×3.0m的林分密度最为合理,林中溃疡病病情最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密度 杨树 树冠结构 溃疡病 病情指数
下载PDF
安徽合肥地区杨树林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苏远达 丁玉洲 +3 位作者 丁贵银 许皖豫 顾玉霞 高乾奉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81-785,共5页
为分析杨树林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动态变化规律,在对安徽合肥杨树林系统调查的基础上,分别用通径分析、聚类分析和最优分割等方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群落中均匀度J与多样性H'关系密切,物种数S、优势集中性C和物种丰富度R是影响群落... 为分析杨树林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动态变化规律,在对安徽合肥杨树林系统调查的基础上,分别用通径分析、聚类分析和最优分割等方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群落中均匀度J与多样性H'关系密切,物种数S、优势集中性C和物种丰富度R是影响群落多样性的重要因素。全年13次调查结果可将群落聚为5类,D为1.474 1,反映出群落的变化状况,聚类交替现象则反映出群落在较长时间内的复杂性。将群落结构按1年中的时间顺序分割为4段(3~4月、5~8月、9~10月、11~12月),反映了群落结构的季节性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林 节肢动物群落 孝见律
下载PDF
山东省临沂地区杨树人工林林分密度管理图的编制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景芳 童书振 +3 位作者 郑世楷 李富恩 魏效德 卢永农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469-476,共8页
山东省临沂地区杨树人工林林分密度管理图,于1986年冬至1987年春在该地区设置69杨等临时标地356块资料基础上编制而成。密度为278—5952株/ha(其中500—1894株/ha者占89.1%);优势高为5.9—28.6m;平均胸径为3.8—28.6cm;蓄积量为3.9—33... 山东省临沂地区杨树人工林林分密度管理图,于1986年冬至1987年春在该地区设置69杨等临时标地356块资料基础上编制而成。密度为278—5952株/ha(其中500—1894株/ha者占89.1%);优势高为5.9—28.6m;平均胸径为3.8—28.6cm;蓄积量为3.9—339.7m^3/ha。管理图编制方法:等树高线选用M^(-1)=A_1+B_1N^(-1)式,等直径线选用D^(-1)=A_2+B_2N式;最大密度线采用M_(Rf)=K_2·N_(Rf)^(K_1^′)式;密度管理线采用M_(Ry)=K_3·N_(Ry)^(K_1^′)式。本密度管理图的精度,等树高线为97.6%;等直径线为98.9%,符合生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人工林 林分 密度 管理图
下载PDF
湖滨林草复合缓冲带对泥沙和氮磷的拦截效果 被引量:17
16
作者 卜晓莉 王利民 薛建辉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2-36,共5页
通过田间试验设置3种林分密度的杨树-草复合缓冲带,即杨树株行距分别为:2m×5m(T1)、4m×5m(T2)、6In×5m(T3),研究了不同林分密度杨树-草复合缓冲带在自然降雨条件下对地表径流中泥沙和氮磷的拦截效果。结果表明... 通过田间试验设置3种林分密度的杨树-草复合缓冲带,即杨树株行距分别为:2m×5m(T1)、4m×5m(T2)、6In×5m(T3),研究了不同林分密度杨树-草复合缓冲带在自然降雨条件下对地表径流中泥沙和氮磷的拦截效果。结果表明,杨树-草复合缓冲带能显著减少地表径流量以及泥沙和氮磷的径流流失通量,且流失通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减少;林冠截留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增大;缓冲带减少了47.1%~58.7%的地表径流量,拦截了径流中74.4%~86.3%的泥沙,54.5%~68.1%的总氮和62.3%~77.5%的总磷;缓冲带T1对径流中泥沙和颗粒态氮磷的截留效率明显高于缓冲带T2和T3,而对径流中NH4^+-N、NO3^--N和PO4^3--P的截留效率与缓冲带T2相比差异不显著;降雨强度对缓冲带截留效率的影响要比降雨量大。这表明缓冲带植被栽植密度对其截留效率的影响与污染物的类型和形态有关,即对泥沙和颗粒态氮磷的影响要大于对可溶态氮磷的影响,且林分密度对缓冲带截留效率的影响主要归因于林冠的截留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草复合缓冲带 林分密度 地表径流 泥沙 氮磷
下载PDF
林分密度对南方型杨树木材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4
17
作者 曹福亮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4年第2期41-46,共6页
就林分密度对南方型杨树材性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林分密度对各无性系木材的纤维素含量影响规律不明显;②随林分密度增大,纤维长度有所增长,各级纤维频率趋于均匀,林分密度对纤维宽度与长宽比影响不显著;③林分密度对... 就林分密度对南方型杨树材性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林分密度对各无性系木材的纤维素含量影响规律不明显;②随林分密度增大,纤维长度有所增长,各级纤维频率趋于均匀,林分密度对纤维宽度与长宽比影响不显著;③林分密度对S_2层微纤丝角有显著影响,S_2层微纤丝角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减少;④木材相对结晶度随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增大;⑤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木材的冲击韧性降低,而气干密度逐渐增大。在4m×4m、5m×5m和6m×6m株行距的林分中,随林分密度增加其抗弯强度和弹性模量增大。而对木材的抗压强度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型杨型 林分密度 木材性质
下载PDF
山东临沂地区杨树人工林密度及经济效益的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郑世锴 刘奉觉 +3 位作者 徐宏远 卢永农 杜佃桓 吴衍德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66-171,共6页
密度在人工林集约栽培中是一个重要问题,一旦确定在林分整个生长过程中都起作用,对采伐年龄和产量影响很大。合理的密度应保证林木群体结构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达到最高产量,同时还应注意到所培育木材的径级的价格。 本研究总结了短轮... 密度在人工林集约栽培中是一个重要问题,一旦确定在林分整个生长过程中都起作用,对采伐年龄和产量影响很大。合理的密度应保证林木群体结构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达到最高产量,同时还应注意到所培育木材的径级的价格。 本研究总结了短轮伐期集约栽培下各种密度杨树人工休的生长规律及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人工林 集约栽培 林分密度 间伐 生长规律 产量 经济效益
下载PDF
杨麦间作系统硝态氮淋失的原位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吴殿鸣 薛建辉 +1 位作者 罗英 侍昊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1-116,共6页
利用田间原位淋溶装置研究了杨麦间作系统中林分密度和施氮量对小麦田土壤60 cm深处硝态氮淋失浓度和淋失量及0~80 cm土层硝态氮分布特征的影响。施氮量设不施氮(N0,0 kg/hm2)、常规施氮(N140,140 kg/hm2)、减量施氮(N70,70 kg/hm2)、... 利用田间原位淋溶装置研究了杨麦间作系统中林分密度和施氮量对小麦田土壤60 cm深处硝态氮淋失浓度和淋失量及0~80 cm土层硝态氮分布特征的影响。施氮量设不施氮(N0,0 kg/hm2)、常规施氮(N140,140 kg/hm2)、减量施氮(N70,70 kg/hm2)、增量施氮(N210,210kg/hm2)4个处理。结果表明:对照地淋溶水量与降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杨麦间作系统能显著减少淋溶水量。土壤硝态氮淋溶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上升,对照地60 cm处N210处理下硝态氮淋溶量最大,为13.89 kg/hm2。杨麦间作系统L1(2 m×5 m)小区距树0.5 m处淋溶量比对照麦地减少了60.27%;相同处理距树1.5 m处比对照地减少了50.11%,不同林分硝态氮淋失量不同,但差异不明显。分析认为,杨麦间作系统能有效减少硝态氮在土壤中的淋溶和累积,且存在明显的空间变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麦间作系统 硝态氮淋溶 林分密度
下载PDF
杨桦中幼龄次生林结构与自然度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霍艳玲 金辉 +4 位作者 赵海玉 王志彬 刘丽颖 黄龙生 李永宁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91-95,共5页
杨桦次生林是冀北山地的典型森林类型,对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研究以冀北黑龙山的杨桦次生林为例,利用角尺度、混交度及大小比数以及参数熵权修正层次分析法,对中龄林与幼龄林的结构及森林自然度进行比较分析... 杨桦次生林是冀北山地的典型森林类型,对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研究以冀北黑龙山的杨桦次生林为例,利用角尺度、混交度及大小比数以及参数熵权修正层次分析法,对中龄林与幼龄林的结构及森林自然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幼龄林与中龄林的树种组成均较单一,中龄林的树种多样性指数较高,树种组成较好;中龄林的直径分布范围较大,林木个体分化程度明显;幼龄林与中龄林的树高结构均呈单峰型,幼龄林树高分布范围较小,林层分化不明显;幼龄林与中龄林的林分角尺度都呈聚集分布,但中龄林林木个体分布较趋于随机;中龄林与幼龄林均以零度混交比例为主,中龄林的林分整体混交度相对较好;幼龄林与中龄林林分大小比数分化差异不明显,林分不同大小比数分布频率较均匀。幼龄林森林自然度等级为4,属于乡土树种混交林状态,中龄林森林自然度等级为5,属于次生林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桦次生林 林分结构 角尺度 混交度 大小比数 森林自然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