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2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短视频作家批评的话语形态与言说机制
1
作者 郭芳丽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2-181,共10页
当前作家批评出现了“短视频段子”的新型文学批评话语形态。言说内容注重文学的生活化,主要包括生活化文艺问题的个性化展开、文学文化经典的生活化还原、文学对当代生活的洞见和启示。言说方式为以点带面、散点透视的段子言说:一是“... 当前作家批评出现了“短视频段子”的新型文学批评话语形态。言说内容注重文学的生活化,主要包括生活化文艺问题的个性化展开、文学文化经典的生活化还原、文学对当代生活的洞见和启示。言说方式为以点带面、散点透视的段子言说:一是“标准段子”言说,语词系统多由网络热词和日常口语构成,以切合读者现实生活的日常化表达或幽默化表达为主,注重铺陈和反转以达到“有趣”的效果;二是“反段子”言说,以书面化语词对读者现实生存困惑进行严肃探讨,以由情入理的渐近论述达到“有智”的效果。言说机制包含了文化、文学、艺术生产、媒介技术等多方面,其关键是当代社会各要素加速融合造成的作家“人-现实-文学”融合的“大文学”观以及“创作-批评”融合的“大创作”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家批评 短视频段子 话语形态 大众文化
下载PDF
越南汉喃中医古籍同形俗字考辨
2
作者 管金粮 邓章应 《红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5-18,共4页
域外中医古籍的整理,需要辨识同形俗字,从而沟通异体字与正体字的关系。指出越南汉喃中医古籍《新镌海上医宗心领全帙》中“幹”为“斡”的俗字;“■”为“晕”与“彙”的俗字;“羗”为“姜”的俗字;“咱”为“聽”的俗字;“壼”为“壺... 域外中医古籍的整理,需要辨识同形俗字,从而沟通异体字与正体字的关系。指出越南汉喃中医古籍《新镌海上医宗心领全帙》中“幹”为“斡”的俗字;“■”为“晕”与“彙”的俗字;“羗”为“姜”的俗字;“咱”为“聽”的俗字;“壼”为“壺”的俗字;“亗”为“之”的俗字;“炅”为“靈”与“热”的俗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域外汉籍 《新镌海上医宗心领全帙》 同形俗字
下载PDF
文艺复兴与中国气派:20世纪“民族形式”话语的源起与旨归
3
作者 朱军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3-93,160,共12页
近代以来,中国知识人一直有在救亡、启蒙与复兴的三重视野下言说中国问题的愿望。与胡适等人“中国文艺复兴”话语相对应,20世纪30年代后左翼文艺界以“新启蒙运动”“第三次文学革命”“无产阶级文艺复兴”“民族形式”等多重话语,重... 近代以来,中国知识人一直有在救亡、启蒙与复兴的三重视野下言说中国问题的愿望。与胡适等人“中国文艺复兴”话语相对应,20世纪30年代后左翼文艺界以“新启蒙运动”“第三次文学革命”“无产阶级文艺复兴”“民族形式”等多重话语,重估五四文学革命以及文艺大众化运动,构筑了现代中国民族文艺复兴的复线结构。作为“中国现代三次学术论战”之一,“民族形式”讨论提供了政治话语、大众话语与知识者话语共同发声、彼此交锋的空间。借助语言运动与民族形式创造的相互促进,“民族形式”讨论把大众思想解放运动与文化解放运动结合起来,在反思欧化文艺的基础上,吸纳多重传统形式源泉,促进了中国文化“转换性创造”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也开辟了文艺革命化与中国化有机结合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形式 中国气派 文艺大众化 文艺复兴
下载PDF
宋杂剧首服“诨裹”的形制与流行原因
4
作者 张彬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67,共7页
首服“诨裹”最早出现并流行于宋代,是一种经过杂剧艺人夸张、变形处理后,带有滑稽色彩的头巾,也是副末或副净表演时使用的一种首服,与宋杂剧滑稽调笑的表演形式和角色属性有关。本文从物质文化研究角度出发,通过文献与文物的相互印证,... 首服“诨裹”最早出现并流行于宋代,是一种经过杂剧艺人夸张、变形处理后,带有滑稽色彩的头巾,也是副末或副净表演时使用的一种首服,与宋杂剧滑稽调笑的表演形式和角色属性有关。本文从物质文化研究角度出发,通过文献与文物的相互印证,全面系统地对其进行了考察。研究表明:宋杂剧艺人首服“诨裹”的主要形制可以归纳为三种类型,并与宋代乐舞艺人首服缠头的形制不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流行原因与宋杂剧表演形式和角色扮演的需要密切相关;它是在宋人日常生活首服基础上加工创造出的“新首服”。宋杂剧艺人的“诨裹”样式,为后世元明杂剧首服的发展提供了借鉴与创新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杂剧 诨裹 形制 日常生活首服 流行
下载PDF
以图像为中心的“羲之巾”形制考析与流行探究
5
作者 胡绮文 牛犁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6-124,共9页
“羲之巾”这一巾式出现于众多王羲之画像与明代士人的画像、古籍、文物中。《汝水巾谱》中亦有其图绘与记载,但在明代首服的研究中,对于“羲之巾”形制、发展与演变的研究较少。文章基于图像,运用艺术考古法、文献法及归纳法等对“羲... “羲之巾”这一巾式出现于众多王羲之画像与明代士人的画像、古籍、文物中。《汝水巾谱》中亦有其图绘与记载,但在明代首服的研究中,对于“羲之巾”形制、发展与演变的研究较少。文章基于图像,运用艺术考古法、文献法及归纳法等对“羲之巾”形制特征进行分类与总结,并探究其背后的流行原因。研究表明:“羲之巾”的巾身造型为软巾包裹式与筒形贯头式,披幅造型为一体折叠瓦楞式与相叠层檐式,巾后垂系长至肩部的飘带。根据现有资料可知,“羲之巾”形象最早出现于南宋时期王羲之人物画像中,于明清时期广为士人佩戴而流行于世,其流行原因主要受明代中晚期“好古惟新”“文化偶像”的士人风尚对首服造物美学与流行表现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羲之巾 首服 服饰图像 形制特征 服饰流行 士人风尚 文化偶像
下载PDF
关于现代日语流行语的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谷肖梅 罗萃萃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15-119,共5页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现代日本社会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反映这种变化的流行语不断涌现。这些流行语有的被人们广泛使用 ,有些成为常用语还被当作固定词汇收录在词典中。由于流行语的形式不拘一格 ,又被年轻一代大量使用 ,甚至导...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现代日本社会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反映这种变化的流行语不断涌现。这些流行语有的被人们广泛使用 ,有些成为常用语还被当作固定词汇收录在词典中。由于流行语的形式不拘一格 ,又被年轻一代大量使用 ,甚至导致规范日语单词和语法变形、日语结构紊乱。研究现代流行语的产生、传播、形式和功能等各个方面 ,可以剖析现代流行语 ,从而达到研究日语变化趋势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流行语 形式 功能 现代日语语法
下载PDF
“群众体育”与“社会体育”——体育普及的两种不同形态 被引量:18
7
作者 冉学东 王广虎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2-36,共5页
"群众体育"与"社会体育"是社会主义不同历史阶段的产物,分别代表着社会转型和经济体制转轨前后两种不同的体育普及形态。系统地认识和比较了"群众体育"与"社会体育"的形态特征,以及两种体育形... "群众体育"与"社会体育"是社会主义不同历史阶段的产物,分别代表着社会转型和经济体制转轨前后两种不同的体育普及形态。系统地认识和比较了"群众体育"与"社会体育"的形态特征,以及两种体育形态更替转换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众体育” “社会体育” 经济体制 时代背景 体育普及形态
下载PDF
法谚:法律生活道理与经验的民间形态——汉语谚语的法文化分析 被引量:24
8
作者 霍存福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4-154,共11页
法谚是生成并通行于大众中的有关法律的民间用语形态,属于俗文化范畴。在文化或观念的传承上,法谚比同属俗语的歇后语、惯用语要深入或深刻,比雅语的成语要细微。法谚之民间形态的根基,是大众法律生活道理与经验的总结和传授的需要。法... 法谚是生成并通行于大众中的有关法律的民间用语形态,属于俗文化范畴。在文化或观念的传承上,法谚比同属俗语的歇后语、惯用语要深入或深刻,比雅语的成语要细微。法谚之民间形态的根基,是大众法律生活道理与经验的总结和传授的需要。法谚所反映的法律生活的范围是比较宽广而全面的,囊括了当时社会法律生活的基本领域和主要的法律现象。法谚与法律的关系密切。它们基本上渊源于法律的规定、原则和精神,至少是与其密切相关。法谚与其他谚语关联甚紧,后者对其起支撑、加固或强化作用;法谚有时也衍化为外围谚语,进一步表达一种日常生活道理或经验。从法学、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的学科交叉角度,对法谚进行研究是有重要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谚 法律生活 民间形态 汉语谚语 法文化
下载PDF
贵州契约文书俗字“(文艮)”考释 被引量:5
9
作者 卢庆全 黑维强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3期145-150,共6页
"(文艮)"起初当是"文"(即"纹")"艮"(即"银")二字的合文,从清乾隆十六年(1751)开始,这种用法便盛行于贵州契约文书中。至民国二年(1913)始见有"(文艮)"被借用作"银&qu... "(文艮)"起初当是"文"(即"纹")"艮"(即"银")二字的合文,从清乾隆十六年(1751)开始,这种用法便盛行于贵州契约文书中。至民国二年(1913)始见有"(文艮)"被借用作"银"字。在五种贵州契约文书中,总计有"(文艮)"1528例,除49例因时间不清、语境不明无法确释外,用作"纹银"者1 376例,用作"银"者103例。因此除去那些借用作"银"字的"(文艮)"例,将"(文艮)"释读作"纹银"应是妥当的。"纹银"是清代通行的一种标准银两,成色较高,以大条银或碎银制成,形似马蹄,表面有皱纹。"(文艮)"有"■"、"■"、"■"、"■"、"■"、"(又良)"、"■"、"■"、"艰"等异体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契约文书 俗字 (文艮) 合文 考释
下载PDF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20
10
作者 汪俊昌 唐晓燕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7,70,共7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精神实质在于充分发挥意识形态的辩护功能、价值导向功能、整合功能,努力在全社会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积极主动维护我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精神实质在于充分发挥意识形态的辩护功能、价值导向功能、整合功能,努力在全社会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积极主动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作为政治社会化的核心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拥有政治社会化的四大要素,是价值体系的传播和内化两大运动过程的辩证统一;其实现需要在形式要件、重点对象、方式方法、舆论引导、体制机制等层面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大众化 理论内涵 发生机制 实践路径
下载PDF
俗字在日本的传播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何华珍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1年第6期48-53,共6页
现行日本汉字,主要指2010年改定《常用汉字表》中的2136个汉字,也指2002年日本规格协会制定的10040个JIS汉字。从汉字变异角度看,其中包括大量的汉语俗字,如变体俗字、扩散性俗字、佚存俗字,也包括一部分和制异体字。考察日本俗字变迁史... 现行日本汉字,主要指2010年改定《常用汉字表》中的2136个汉字,也指2002年日本规格协会制定的10040个JIS汉字。从汉字变异角度看,其中包括大量的汉语俗字,如变体俗字、扩散性俗字、佚存俗字,也包括一部分和制异体字。考察日本俗字变迁史,揭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汉字选择与趋向,纠正现行辞书对日本俗字的不当判定,这对于近代汉字研究具有重要学术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归字 变体俗字 俗字扩散 佚存俗字 和制异体字 域外汉籍
下载PDF
我国中医药科普的发展现状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艾青青 兰志琼 +4 位作者 李倩 刘晓芬 连艳 蒋桂华 卢先明 《亚太传统医药》 2017年第23期3-7,共5页
中医药是我国优秀的文化资源,也是我国对外交流的特色领域。在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中,均明确指出了中医药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性。通过文献查阅,从中医药科普的内容以及形式了解我国中医药科普现状... 中医药是我国优秀的文化资源,也是我国对外交流的特色领域。在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中,均明确指出了中医药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性。通过文献查阅,从中医药科普的内容以及形式了解我国中医药科普现状,总结中医药科普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科学的解决方法,以更好地开展中医药科普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科普 科普内容 科普形式 问题及对策
下载PDF
江西省青少年节水科普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13
作者 成静清 牛娇 +1 位作者 徐珺恺 许新发 《中国水利》 2019年第3期59-61,共3页
对江西省青少年节约用水科学普及工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系统阐述了江西省青少年节约用水科学普及的创新模式,从载体建设、形式创新、人才队伍扩大和节水科普工作的成效等四个方面总结了江西省在青少年节水科普工作方面的探索... 对江西省青少年节约用水科学普及工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系统阐述了江西省青少年节约用水科学普及的创新模式,从载体建设、形式创新、人才队伍扩大和节水科普工作的成效等四个方面总结了江西省在青少年节水科普工作方面的探索与实践,提出未来江西省青少年节水科普工作的展望和建议,为丰水地区节水科普工作提供思路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省 青少年 节水科普 科普载体 科普形式
下载PDF
黏、粘二字形音考 被引量:4
14
作者 薛志霞 《语言科学》 2007年第4期107-110,共4页
"黏、粘"二字的字形、字音问题一向让使用者踌躇不定。文章首先考察了长期以来使用这两个字的歧异情况,然后通过考察历代字书、韵书,提出"粘"是"黏"的俗字,约产生于南北朝时期,最初两字同音同义,到元代俗... "黏、粘"二字的字形、字音问题一向让使用者踌躇不定。文章首先考察了长期以来使用这两个字的歧异情况,然后通过考察历代字书、韵书,提出"粘"是"黏"的俗字,约产生于南北朝时期,最初两字同音同义,到元代俗字"粘"又产生俗音,"黏、粘"二字自此走上字形与字音分化的道路。现代语言规范使两个字的字形、字音及词性得以确定,便于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字形 字音 俗字 俗音
下载PDF
《石仓契约》俗字释读疏漏补正 被引量:11
15
作者 唐智燕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3年第6期53-57,共5页
文章对《石仓契约》中俗字释读疏漏进行了考释与补正。"//"均当为"背"的俗字,而非"堦"或"嘴"字;""当为"此"的俗字,而非"尖"字;""当为"短"... 文章对《石仓契约》中俗字释读疏漏进行了考释与补正。"//"均当为"背"的俗字,而非"堦"或"嘴"字;""当为"此"的俗字,而非"尖"字;""当为"短"的俗字,而非"缺"字;""当为"尖"的俗字,而非"炎"字;"二小二勿"被误释为"二小二不小",实为"二丝二忽";"统纳"被误作"统纳",实为"充纳","搭"被误作"榀搭",实为"品搭",其中"充""品"分别受"纳""搭"类化而作"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仓契约》 俗字 考释 补正
下载PDF
《事林广记》俗字探微 被引量:2
16
作者 闫艳 祝昊冉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102-104,共3页
《事林广记》是最早编撰于南宋末年,经元明多次增补刊刻传播的民间类书,因其特殊的流传范围,书中收录的俗字类型代表了元明时期俗字的使用状况,反映了汉字系统发展的趋势,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书中改换意符、采用古体、简... 《事林广记》是最早编撰于南宋末年,经元明多次增补刊刻传播的民间类书,因其特殊的流传范围,书中收录的俗字类型代表了元明时期俗字的使用状况,反映了汉字系统发展的趋势,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书中改换意符、采用古体、简省、增繁、异音替代等5种俗字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俗字 《事林广记》 类型
下载PDF
论后现代主义思潮中的英美文学通俗性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龙海 张英雪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5-163,共9页
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兴起与发展是英美社会后现代性的产物,"精英文学边缘化"与"大众文学市场化"是其发展的基本走向。在这种不可逆转的文学发展潮流中,"高雅文学"与"通俗文学"之间的界线已被... 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兴起与发展是英美社会后现代性的产物,"精英文学边缘化"与"大众文学市场化"是其发展的基本走向。在这种不可逆转的文学发展潮流中,"高雅文学"与"通俗文学"之间的界线已被打破,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诺贝尔文学奖和英美文学大奖获奖作品的颁奖词以及作品可以看出,非主流意识叙事、小说体裁的通俗性、文学跨界现象、不确定性的故事叙事策略等特征颠覆了既有的文学传统,助推了当代英美文学的通俗化发展。从英美当代通俗文学这些后现代主义特征观之,其通俗性特征仅是文学作品的外部表征而已,深刻的思想内涵仍是其价值取向的核心,只不过其作品改换了文学反思的方式,把文本世界的完美性与现实生活中的非完美性连接起来,从而赋予了当代人理想的完美性以确定的应然性意义。因此,英美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虽然在形式上看似"通俗",但思想内涵上却并不"庸俗",其通俗性实质上是后现代主义文学对人类终极价值追求的另一种表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美文学 后现代主义思潮 通俗性 形式与内容
下载PDF
漫谈古籍整理的规范问题——以敦煌文献为中心 被引量:4
18
作者 黄征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0-77,共8页
古籍整理,特别是敦煌文献的整理,属于高难度的学术基础工作,目前各有各的方式和方法,也各有利弊。本文作者以自己从业三十年的切身体会,对敦煌文献整理中的规范问题提出了鲜明的观点,并作了深入浅出的论述,可供借鉴与探讨。
关键词 古籍整理 规范 古今字 俗字 借音字
下载PDF
试论太平天国文献俗字研究的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奔 王建军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88-192,共5页
研究太平天国文献的俗字有着重要意义:有助于界定太平天国文献的用字性质;更好地释读太平天国文献;更清楚地认识部分汉字形体演变和发展的规律;更好地认识广西俗字与广西方言之间的关系;部分俗字的形体构意揭示了粤西的民俗状况及社会... 研究太平天国文献的俗字有着重要意义:有助于界定太平天国文献的用字性质;更好地释读太平天国文献;更清楚地认识部分汉字形体演变和发展的规律;更好地认识广西俗字与广西方言之间的关系;部分俗字的形体构意揭示了粤西的民俗状况及社会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天国文献 俗字 广西
下载PDF
《石仓契约》俗字校读十则 被引量:9
20
作者 唐智燕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4年第5期7-11,共5页
文章考校《石仓契约》中"塴""■""冾"等俗字。即"塴塕"之"塴"当为"崩"的增旁俗字,而非"塴"字;"■"当为"舉"的俗字,而非"庠"字;&... 文章考校《石仓契约》中"塴""■""冾"等俗字。即"塴塕"之"塴"当为"崩"的增旁俗字,而非"塴"字;"■"当为"舉"的俗字,而非"庠"字;"冾湖"之"冾"当为"冷"的俗字,而非"冾"字;"■"当为"龍"的俗字,而非"尤"字;"芋"之"■"当为"卵"的俗字,而非"茆"字;"■"当为"壇"的俗字;"/仸"均为"天"的俗字;"直棬""横棬"之"棬"当为"巷"的俗字,而非"棬"字;"泣叔"之"泣"当为"血"字俗讹,"丧"之""当为"夂"字写讹,而非"夊"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仓契约》 俗字 校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