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南方高成熟泥页岩有机质微观特征研究
1
作者 焦淑静 梁萍萍 +1 位作者 郭伟 周晓峰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7-323,共7页
页岩有机质孔隙对页岩气勘探开发有着重要的指示作用,对页岩气生成及运移机理的认知有着重要意义,是研究人员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采用自然断面制样方法,利用扫描电镜对中国南方高成熟泥页岩进行观察研究发现,有机质主要以三种形态存在... 页岩有机质孔隙对页岩气勘探开发有着重要的指示作用,对页岩气生成及运移机理的认知有着重要意义,是研究人员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采用自然断面制样方法,利用扫描电镜对中国南方高成熟泥页岩进行观察研究发现,有机质主要以三种形态存在于页岩中,一种是细微的颗粒状,微粒尺寸约10~100 nm,与周围矿物界限不明显;一种是呈块状,尺寸多超过10μm,断口表面光滑;一种是部分保留生物形态的有机质,从数量而言以前两种为主。结合有机质成因及特征,作者对其进行分类:第一种为干酪根,第二种为沥青,第三种为生物碎屑。干酪根和沥青中都可能生成孔隙,干酪根内孔隙尺寸较小,形态不规则,沥青中的孔隙尺寸较大,呈气泡状,孔壁较圆滑。因为在泥页岩中干酪根占比比固体沥青多,而且高成熟度的页岩中干酪根中普遍发育孔隙,沥青中较少发育孔隙,所以干酪根孔隙是有机质孔隙的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成熟 页岩 有机质孔隙 有机质类型 干酪根 沥青 扫描电镜
下载PDF
岩石学方法区分页岩中有机质类型 被引量:20
2
作者 赵建华 金之钧 +3 位作者 金振奎 杜伟 温馨 耿一凯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14-520,527,共8页
有机质孔在富有机质泥/页岩中广泛发育,被认为是含气页岩孔隙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有机质孔不仅在干酪根中发育,在固体沥青内部同样发现了大量的有机质孔,不同类型的有机质内部有机孔的形态和发育程度有所差异。根据有机质的成因,可... 有机质孔在富有机质泥/页岩中广泛发育,被认为是含气页岩孔隙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有机质孔不仅在干酪根中发育,在固体沥青内部同样发现了大量的有机质孔,不同类型的有机质内部有机孔的形态和发育程度有所差异。根据有机质的成因,可将其分为沉积有机质和迁移有机质。沉积有机质为原始的有机质及其蚀变产物,这些有机质未发生过迁移,与陆源矿物紧密结合;迁移有机质存在于矿物孔隙中,由外地迁移过来的沥青或石油,随着热成熟度的增加,可演变成固体沥青或焦沥青,其周缘通常可见自生矿物。自生石英对页岩孔隙的影响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充填了孔隙空间,减少了页岩孔隙;另一方面自生石英起到了支撑孔隙的作用,抑制了页岩的压实,为迁移有机质的充填保留了一部分孔隙空间。沉积有机质和迁移有机质中均发育孔隙,迁移有机质充填三维空间相互连通的矿物孔隙,内部形成的有机质孔隙在三维空间上的连通性要比沉积有机质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由下至上呈网络状分布的迁移有机质逐渐减少,相互连通的有机质孔隙网络也相应减少,页岩储层质量逐渐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孔 干酪根 沉积有机质 迁移有机质 固体沥青 孔隙网络
下载PDF
抽提前/后成熟页岩对氮气、二氧化碳的吸附特征及其对孔隙研究的意义 被引量:16
3
作者 郭慧娟 王香增 +6 位作者 张丽霞 姜呈馥 贾望鲁 彭平安 雷裕红 罗晓容 程明 《地球化学》 CAS CSCD 2014年第4期408-414,共7页
选择了成熟度、有机质类型与矿物组成较为接近但有机碳含量(TOC)有明显差异的两个成熟页岩进行了氮气、二氧化碳气体等温吸附分析,并考察了抽提前/后吸附特征的变化,尝试说明影响成熟页岩孔隙发育的主要因素。初步的结果表明,页岩的比... 选择了成熟度、有机质类型与矿物组成较为接近但有机碳含量(TOC)有明显差异的两个成熟页岩进行了氮气、二氧化碳气体等温吸附分析,并考察了抽提前/后吸附特征的变化,尝试说明影响成熟页岩孔隙发育的主要因素。初步的结果表明,页岩的比表面积主要取决于微孔的发育程度,而孔体积则与大孔的发育程度关系密切;微孔发育程度与页岩的有机碳含量有密切的关系;页岩抽提后对两种气体的吸附量相对于抽提前均显著增加,抽提前/后样品在60°C及110°C干燥等不同前处理方式下获得的氮气等温吸附数据表明,残留沥青对孔隙发育具有明显的制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提 成熟页岩 气体吸附 沥青 孔隙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延长组下组合流体包裹体特征和油气充注期次 被引量:1
4
作者 王伟 王冠民 +3 位作者 胡津 张婕 王朝 石晓明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9-171,共13页
通过对储层成岩作用、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和孔隙沥青特征的分析,在烃包裹体期次划分的基础上,结合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特征、烃源岩热演化史、地层埋藏史和储层成岩史,确定了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延长组下组合油气充注期次。结果表明:鄂尔多斯... 通过对储层成岩作用、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和孔隙沥青特征的分析,在烃包裹体期次划分的基础上,结合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特征、烃源岩热演化史、地层埋藏史和储层成岩史,确定了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延长组下组合油气充注期次。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延长组长8段和长9段致密储层主要发育压实、胶结、交代和溶解4种成岩作用,自生矿物主要为绿泥石、石英胶结物、长石胶结物和方解石胶结物。根据包裹体宿主矿物形成序列,识别出3期烃包裹体。第一期烃包裹体分布在石英愈合缝、石英次生加大边和充填孔隙的石英胶结物中,少数低成熟的黄色荧光烃包裹体及黑色荧光沥青包裹体代表了烃源岩进入生烃门限后排出的少量烃类充注,多数成熟度较高的蓝色、蓝白色荧光烃包裹体代表了生烃高峰期大量烃类充注;第二期烃包裹体分布在长石胶结物中,数量较少,显示蓝色和蓝白色荧光,在溶蚀孔隙周围或沿解理分布,呈短柱状,边界平直;第三期烃包裹体分布在方解石胶结物中,呈孤立或零星分布,形状近六边形;后两期烃包裹体均是在烃类充注结束后捕获孔隙中烃类形成的。研究区延长组长8段和长9段经历了晚侏罗世末期至早白垩世末期的一期烃类持续充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充注期次 流体包裹体 孔隙沥青 致密储层 成岩演化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不同成熟度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有机孔特征 被引量:13
5
作者 仰云峰 鲍芳 +2 位作者 腾格尔 潘安阳 申宝剑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87-397,共11页
有机质孔隙是页岩气的主要储集空间,也是页岩天然渗流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选取四川盆地不同热成熟度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开展页岩不同显微组分有机质孔隙形成演化研究。笔石是龙马溪组页岩主要的结构有机质,含... 有机质孔隙是页岩气的主要储集空间,也是页岩天然渗流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选取四川盆地不同热成熟度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开展页岩不同显微组分有机质孔隙形成演化研究。笔石是龙马溪组页岩主要的结构有机质,含量较少,自身不发育有机质孔隙。成岩过程中由脂类原位聚合或外部地质聚合物交代使得笔石化石具有一定的生烃潜力,导致局部存在有机质孔隙。固体沥青是龙马溪组页岩最主要的显微组分,也是有机质孔隙发育的主要载体。考虑细粒沉积物成岩和有机质生烃演化,结合固体沥青赋存形态,可将固体沥青区分为前油沥青和后油沥青,且后油沥青含量占绝对优势。固体沥青有机质孔隙演化与热成熟度密切相关。总体上,随着热成熟度增加,固体沥青有机质孔隙越来越发育。成熟-高成熟早期(GR_o<2.3%),固体沥青孔隙不太发育,可能受到有机质生成的烃类物质掩盖。高成熟晚期-过成熟早期(2.3%4.5%),有机质炭化对页岩孔隙产生强烈破坏作用,导致页岩气勘探风险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孔隙 热成熟度 显微组分 固体沥青 页岩 龙马溪组 下志留统 四川盆地
下载PDF
渝东南地区海相页岩有机质孔隙发育特征 被引量:7
6
作者 王思远 李俊乾 +3 位作者 卢双舫 张鹏飞 张婕 李文镖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21-733,共13页
有机质孔隙是高-过成熟海相页岩主要的气体储集空间。基于四川盆地东南部(渝东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研究,将有机质划分为干酪根和沥青两种基本类型,其中,干酪根可进一步划分为无结构型干酪根和结构型干酪根两种类型,沥青可划分为... 有机质孔隙是高-过成熟海相页岩主要的气体储集空间。基于四川盆地东南部(渝东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研究,将有机质划分为干酪根和沥青两种基本类型,其中,干酪根可进一步划分为无结构型干酪根和结构型干酪根两种类型,沥青可划分为固体沥青和复合有机质;根据有机质孔隙的分布和发育特征,将其划分为干酪根内孔隙、海绵状孔隙和气泡状孔隙3种类型。通过扫描电镜实验和ImageJ软件提取有机质孔隙,结合圆度、凸性、伸长率、分形维数等孔隙形态参数分析不同类型有机质孔隙发育特征。结果表明:①随总有机碳的增加,有机质面孔率逐渐增加;②当总有机碳低于2%时,随总有机碳的增加,平均孔径、分形维数逐渐减小,有机质孔隙趋于均一;当总有机碳高于2%,随总有机碳的增加,平均孔径、分形维数逐渐增大,有机质孔隙趋于复杂;③无结构型干酪根有机质孔隙以微孔(孔径小于25 nm)和小孔(孔径为25~100 nm)为主,发育少量中孔(孔径为100~1000 nm);结构型干酪根有机质孔隙以微孔为主,小孔其次,中孔发育较少;沥青有机质孔隙以小孔为主,发育部分中孔和大孔(孔径大于1000 nm);④与沥青有机质孔隙相比,干酪根有机质孔隙圆度、凸性较大,伸长率较低;但由于干酪根有机质孔隙的平均孔径较小,小孔含量高,分形维数相较于沥青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孔隙 孔隙类型 发育特征 扫描电镜 干酪根 沥青 页岩 四川盆地
下载PDF
泥岩微观组构对有机质赋存形式和孔隙发育的影响研究:以白垩系Eagle Ford页岩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邵德勇 李艳芳 +5 位作者 张六六 罗欢 孟康 张瑜 宋辉 张同伟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1-164,共14页
以美国Texas州白垩系Eagle Ford页岩为研究对象,采用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技术,并结合X射线能谱分析,对位于生油窗的原始岩心样品和位于生气窗的柱状模拟样品开展镜下有机质赋存形式和孔隙发育、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Eagle Ford... 以美国Texas州白垩系Eagle Ford页岩为研究对象,采用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技术,并结合X射线能谱分析,对位于生油窗的原始岩心样品和位于生气窗的柱状模拟样品开展镜下有机质赋存形式和孔隙发育、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Eagle Ford页岩样品在镜下的不同微区可以划分出硅质黏土质条带、钙质有孔虫化石和富颗石藻透镜体3种典型组构类型,并且不同类型组构中有机质赋存形式和孔隙发育、演化特征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硅质黏土质条带中富集大量无定形干酪根和少量结构型干酪根,无定形干酪根在生油窗由于结构内部滞留了大量吸附油基本不发育孔隙,到了生气窗伴随吸附油裂解开始形成丰富的纳米级海绵状孔隙,而结构型干酪根由于异常低的生烃潜力,基本不发育孔隙;有孔虫化石腔室内部赋存的有机质代表早期充注的运移沥青,在生油窗发育大量气泡状孔隙和丰富的纳米级海绵状孔隙,但在生气窗纳米级孔隙发生相互融合,则开始以发育微米级孔隙为主;富颗石藻透镜体中赋存的有机质可能代表相对后期充注的运移沥青,在生油窗发育丰富的纳米级海绵状孔隙,并未见气泡状孔,且在生气窗由于异常高的有机质转化率,原矿物粒间孔重新暴露,有机质几乎被消耗殆尽。该研究结果不仅证实了泥岩中有机质孔隙的发育、演化特征受有机质类型和成熟度的双重控制,同时也为从泥岩微观组构、有机质赋存形式和有机孔发育非均质性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反演地下富有机质泥岩的生—排—滞留烃过程并揭示高过成熟阶段有机质孔隙的发育载体和保存机理提供了重要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岩组构 有机质赋存形式 运移沥青 有机质孔 成熟度 Eagle Ford页岩
下载PDF
How argillaceous reservoirs exhibit better quality than silty mudstones?Anomalous behavior of shale gas-bearing properties of continental fine-grained sediments in Southwest China and its possible forcing mechanisms 被引量:1
8
作者 Wei Yang Liang Xu +6 位作者 Dong-Xia Chen Zhen-Xue Jiang Zi-Ya Zhang Bin Hao Ru-Si Zuo Qian-You Wang Rong Chen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6期1589-1610,共22页
Achieving a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how primary sedimentary granularity drives considerable heterogeneity in internal reservoir attributes of terrigenous fine-grained deposit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We investigate... Achieving a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how primary sedimentary granularity drives considerable heterogeneity in internal reservoir attributes of terrigenous fine-grained deposit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We investigated the quantitative differentiation and its corresponding driving forces of physical reservoir properties and pore-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silty-mud sediments in the Upper Triassic Xujiahe Formation(SW China)using a multi-method approach.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icro-mesopore volume and surface area of mudstones/shales are appare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silty mudstones and a remarkable threefold rise in average permeability also presents.Extensively distributed bitumen pores occurring mostly along brittle mineral grains or forming clay-organic complexes make considerable contributions to shrinking microcracks.Furthermore,an evidently higher concentration of clay minerals in mudstone/shale reservoirs is primarily responsible for development of the two types of clay intercrystalline pores distributed along grain aggregates and between well-oriented platelets.These two major causes facilitate the formation of micro-bedding fractures/non-bedding micro fractures and connected fracture and pore-fracture networks,and also high-quality argillaceous reservoirs by strongly enhancing storage spaces and seepage capacities.Finally,a conceptual model is established for interpreting a differential reservoir-forming mechanism and corresponding two-sided effects on petrophysical and reservoir quality properties for continental silty-mud sedi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NULARITY Silty-mud sediments Reservoir quality bitumen pores Clay mineral Differential reservoir-forming
下载PDF
基于压机热模拟实验的页岩孔隙演化特征 被引量:8
9
作者 张毅 胡守志 +2 位作者 廖泽文 徐建兵 沈传波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83-992,共10页
富有机质页岩微观孔隙结构是影响页岩油气富集的重要因素,但热演化过程中的孔隙结构变化特征不甚清楚,是当前领域研究的难点.用新疆三塘湖盆地中二叠统芦草沟组低成熟油页岩样品开展高温高压半封闭体系热模拟实验,对各温度阶段的样品进... 富有机质页岩微观孔隙结构是影响页岩油气富集的重要因素,但热演化过程中的孔隙结构变化特征不甚清楚,是当前领域研究的难点.用新疆三塘湖盆地中二叠统芦草沟组低成熟油页岩样品开展高温高压半封闭体系热模拟实验,对各温度阶段的样品进行抽提,利用低温吸附技术定量表征未抽提和抽提样品的孔隙结构,揭示低熟到过成熟页岩样品的孔隙演化特征.结果表明:低熟-成熟阶段,中、大孔量随热模拟温度上升而降低,微孔量先降低再升高,高压及滞留油/沥青对所有孔隙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高-过成熟阶段,孔含量明显上升,残留沥青中会产生微孔及中、大孔.在热模拟实验中温度、压力条件对孔隙结构具有重要影响,有机质演化产物与孔隙演化趋势紧密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塘湖盆地 芦草沟组页岩 热模拟 孔隙演化 沥青 石油地质
原文传递
泥页岩中有机质:类型、热演化与有机孔隙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贝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641-4657,共17页
泥页岩中的有机质作为石油和天然气的来源,其有机岩石学分类方案仍不明确,传统的煤岩学分类方法并不完全适用于泥页岩中的分散有机质.页岩中有机孔隙是页岩孔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页岩的含气量和孔隙度,但其成因及... 泥页岩中的有机质作为石油和天然气的来源,其有机岩石学分类方案仍不明确,传统的煤岩学分类方法并不完全适用于泥页岩中的分散有机质.页岩中有机孔隙是页岩孔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页岩的含气量和孔隙度,但其成因及与有机质类型和热成熟度的关系仍存在争议.系统地总结了泥页岩中分散有机质的类型、不同类型有机质的热演化特征以及有机孔隙发育与保存的控制机理,并指出了存在问题及今后研究方向.泥页岩中的分散有机质包含5个显微组分组:镜质体、惰质体、类脂体、动物碎屑和次生有机质,每个显微组分组可再划分为多个显微组分.不同显微组分的成因和生烃潜力不同,有机孔隙发育程度也存在差异.页岩中有机孔隙包括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后者是主要的有机孔隙类型,其形成与生油型有机质生烃过程密切相关,主要赋存在固体沥青或焦沥青中.有机质类型和热成熟度决定了次生有机孔隙的发育程度,而热成熟度、有机质含量、矿物组成和孔隙压力控制了其保存程度.烃源岩评价中对有机质生烃潜力的研究应建立在对显微组分以及不同显微组分生烃能力充分了解的基础上.非常规油气储层表征中对有机孔隙的研究应充分考虑有机质数量、类型、热成熟度以及页岩矿物学组成,准确地评价有机孔隙对页岩孔隙系统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页岩 分散有机质 显微组分 热演化 固体沥青 有机孔隙 石油地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