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期水驱砂岩油藏储层参数变化机理研究 被引量:39
1
作者 吴素英 孙国 +1 位作者 程会明 赵嘉陵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4年第2期9-11,共3页
利用不同含水阶段检查井岩心分析资料、测井对子井分析、室内渗流物理模拟、数值模拟等技术手段,研究了砂岩油藏储层参数的变化规律,得出了储层参数随含水率变化的定量表达式,并着重从储层中地层微粒、粘土矿物、支撑方式及孔喉网络等... 利用不同含水阶段检查井岩心分析资料、测井对子井分析、室内渗流物理模拟、数值模拟等技术手段,研究了砂岩油藏储层参数的变化规律,得出了储层参数随含水率变化的定量表达式,并着重从储层中地层微粒、粘土矿物、支撑方式及孔喉网络等方面对储层参数的变化机理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由于长期水驱,砂岩储层的渗透率升高,含水率也升高,地层微粒被冲出,粘土矿物含量减少,颗粒支撑方式和孔喉网络连通性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 地层微粒 粘土矿物 支撑方式 岩心 含水率 渗透率 采收率 砂岩油藏
下载PDF
储层微观孔喉网络图形识别方法 被引量:8
2
作者 张婷 徐守余 王子敏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646-1650,共5页
通过对大量岩样铸体薄片的图形特征反复观察与实验,设计了一种储层微观孔喉网络图形识别方法。该方法的关键是将原图片由RGB彩色空间转换到受亮度影响很小的YUV空间下,使待识别岩样孔喉网络产生很好的类聚,然后采用形态学分水岭分割方... 通过对大量岩样铸体薄片的图形特征反复观察与实验,设计了一种储层微观孔喉网络图形识别方法。该方法的关键是将原图片由RGB彩色空间转换到受亮度影响很小的YUV空间下,使待识别岩样孔喉网络产生很好的类聚,然后采用形态学分水岭分割方法识别出岩样铸体薄片图片中的孔隙与喉道。将该方法识别出的孔喉网络与RGB空间下一般图像分割技术识别出的孔喉网络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识别出的孔喉网络比较完整与清晰;同时使用德国蔡司公司图像处理系统中的Axiovision4.0软件对待识别岩样薄片进行面孔率测算,结果表明该方法识别效果明显,相对误差降低了0.425%,大大提高了储层微观孔喉网络图形识别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喉网络 孔隙连通区域 形态学分水岭 图形识别 储层
下载PDF
造缝产烃还是改质造烃?——论含油气源岩层系的储集层属性和烃源岩属性 被引量:9
3
作者 杨智 邹才能 +4 位作者 吴松涛 潘松圻 李嘉蕊 蒋文琦 王小妮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3-194,共12页
源岩层系油气已成为世界油气工业体系中举足轻重的重点领域,未来发展潜力很大。本文通过深入解读含油气源岩层系的地质形成条件,发现储集层属性和烃源岩属性在根本上决定了源岩层系油气成功开发的技术路径。储集层属性是指储集层储存和... 源岩层系油气已成为世界油气工业体系中举足轻重的重点领域,未来发展潜力很大。本文通过深入解读含油气源岩层系的地质形成条件,发现储集层属性和烃源岩属性在根本上决定了源岩层系油气成功开发的技术路径。储集层属性是指储集层储存和渗滤油气的物理性质及其相互关系,地史时期微—纳米级孔-喉-缝系统充注和聚集了大面积连续型油气资源,人工压裂形成缝网系统突破了致密储层的连通属性短板,成功开发了规模油气资源,突破流动属性短板可能是另一个发展方向。烃源岩属性是指烃源岩滞留、转化和排出油气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相互关系,包括已转化的滞留油气和未转化的残留有机质,滞留及潜在烃类资源规模巨大,地下人工加热等方式理论上可突破烃源岩的有机质数量和成熟度属性短板,可能是实现成功开发的有效路径。储集层属性和烃源岩属性是实现源岩层系油气规模发展的内在潜质基础,公共属性参数是外部环境基础。造缝产烃还是改质造烃?前提是准确研判优选何种内在属性参数,基础是系统整合优化所有外在属性参数,推动实现源岩层系油气商业化可持续发展,未来中低熟富有机质页岩及油页岩、中高熟富气态烃页岩层系、低变质程度富油煤岩、深层可气化煤炭等是值得期待的战略发展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岩层系油气 储集层属性 烃源岩属性 微纳米孔喉系统 煤岩油 页岩油 页岩气
下载PDF
陆相断陷湖盆油藏微观流场演化规律及演变机理 被引量:6
4
作者 李阳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0-65,共6页
利用对比井在不同含水期岩心的分析化验和物理模拟试验,研究了陆相断陷湖盆内不同类型储层在不同含水期内微观参数的变化特征,并揭示了其演变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陆相断陷湖盆中发育的不同成因类型储层的微观流场参数随油田含水率的... 利用对比井在不同含水期岩心的分析化验和物理模拟试验,研究了陆相断陷湖盆内不同类型储层在不同含水期内微观参数的变化特征,并揭示了其演变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陆相断陷湖盆中发育的不同成因类型储层的微观流场参数随油田含水率的提高发生各自有规律的变化,微观骨架场中颗粒支撑方式由紧密变松散、粘土矿物和地层微粒含量逐渐减少和局部富集,微观孔喉网络场的非均质性增强,渗流场中控制流体流动能力的参数变好,储层岩石的亲油性减弱,而其变化机理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断陷湖盆 储层 微观骨架 孔喉网络 渗流场 演化规律 粘土矿物
下载PDF
应用恒速压汞实验数据计算相对渗透率曲线 被引量:36
5
作者 王金勋 杨普华 +1 位作者 刘庆杰 郭和坤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6-69,共4页
截取一段实际储层岩样 ,利用恒速压汞实验技术测定其孔喉频数分布 ,并拟合成连续分布函数 ,该函数符合伽马函数分布。对剩余岩样进行了油、水相对渗透率的测定。以所拟合的孔喉频数分布为主要输入参数 ,利用孔隙网络模型计算了油、水相... 截取一段实际储层岩样 ,利用恒速压汞实验技术测定其孔喉频数分布 ,并拟合成连续分布函数 ,该函数符合伽马函数分布。对剩余岩样进行了油、水相对渗透率的测定。以所拟合的孔喉频数分布为主要输入参数 ,利用孔隙网络模型计算了油、水相对渗透率。计算结果与利用JBN法处理的实测结果对比表明 ,恒速压汞实验是确定岩石微观孔喉分布的一种非常有效的实验手段 ,可直接为孔隙网络模型提供主要的输入参数 ,能够得到反映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的较合理的相对渗透率曲线 ,这对于用JBN法不满足或者处理结果不理想的实验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速压汞 实验数据 计算 相对渗透率曲线 喉道数分布 孔隙网络模型 油气层
下载PDF
水驱砂岩油藏孔喉结构变化的三维网络模拟 被引量:3
6
作者 徐晖 王长江 +1 位作者 潘校华 姜汉桥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2-86,共5页
以长期水驱实验为基础,建立了等效水驱砂岩储层孔喉结构变化的三维网络模拟模型,结合三维微粒运移机制和有限差分求解方法,得到了长期水驱砂岩油藏孔喉结构变化规律:(1)冲刷后喉道半径呈增加趋势,喉道半径变化范围变大,极小喉道半径呈... 以长期水驱实验为基础,建立了等效水驱砂岩储层孔喉结构变化的三维网络模拟模型,结合三维微粒运移机制和有限差分求解方法,得到了长期水驱砂岩油藏孔喉结构变化规律:(1)冲刷后喉道半径呈增加趋势,喉道半径变化范围变大,极小喉道半径呈微弱减小趋势;(2)孔隙网络模型中冲刷半径扩大的孔道分布形式与原始孔隙网络结构密切相关,并非所有的大孔道都串联起来贯穿岩芯孔隙网络的两个端面,但入口端和出口端部分大孔道相互连通,形成端面上的大孔道网络群。网络模拟注水结果结合采油井测试,可为注水剖面的调整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驱砂岩油藏 孔喉结构 水驱实验 网络模拟
下载PDF
基于网络模型的油藏优势通道形成微观机制 被引量:8
7
作者 肖康 穆龙新 姜汉桥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4-69,共6页
基于实际疏松砂岩油藏优势通道发育特征,建立了考虑微粒运移及附加压力损耗的动态孔隙网络模型,对控制优势通道形成的微观因素进行了研究,明确了不同孔喉结构及工作制度下优势通道形成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常规网络模型基础上,针对孔... 基于实际疏松砂岩油藏优势通道发育特征,建立了考虑微粒运移及附加压力损耗的动态孔隙网络模型,对控制优势通道形成的微观因素进行了研究,明确了不同孔喉结构及工作制度下优势通道形成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常规网络模型基础上,针对孔喉中微粒脱落、运移、堵塞等行为建立数学模型,并考虑由优势通道引起的附加压力损耗,最终建立可模拟优势通道微观发育的网络模型;通过对比所建网络模型与实际优势通道发育特征,验证了网络模型的正确性,初步明确了孔喉半径动态变化与优势通道规模的关系;具有孔喉半径较大、配位数较多、形状因子较大等初始孔喉特征的储层,更易形成优势通道,驱替压差对其也有较大影响,总之,微粒在孔喉中堵塞与疏通所形成的平衡关系对优势通道发育有重要控制作用。该研究可为此类油藏储层伤害研究及注水开发调整提供一定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松砂岩油藏 注水开发 优势通道 网络模型 孔喉结构
下载PDF
水泥稳定碎石材料孔隙特性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吕悦晶 刘标 +1 位作者 张蕾 汤文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76-183,共8页
为研究水泥稳定碎石材料细观孔隙特性以及探究荷载作用时孔隙空间结构的变化过程,通过建立孔隙三维模型量化断面孔隙和三维孔隙,并转换为孔隙三维网络结构,提取孔隙配位数、孔隙体积、喉道长度等相关参数,研究参数随逐级荷载的变化规律... 为研究水泥稳定碎石材料细观孔隙特性以及探究荷载作用时孔隙空间结构的变化过程,通过建立孔隙三维模型量化断面孔隙和三维孔隙,并转换为孔隙三维网络结构,提取孔隙配位数、孔隙体积、喉道长度等相关参数,研究参数随逐级荷载的变化规律,推演孔隙空间结构变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量化的断面孔隙率与三维孔隙率能表征材料孔隙变化规律;m、n区域的峰值从12.10%、10.29%分别扩展到13.89%、13.41%,n区峰值分布区域跨11个层位,m、n区域波形变化较剧烈,孔隙细观结构变化明显;配位数均值由小于0.45突变为0.505,孔隙体积中小孔隙占据孔隙空间结构的80%,但随荷载增加孔隙体积会改变,喉道在逐级加载过程中,最大喉道长度增加近2 mm,喉道先负向演变后转为正向演变,荷载作用致使孔隙空间结构改变.逐级荷载作用,孔隙细观结构和孔隙空间结构都发生剧烈变化,孔隙结构的剧烈变化导致材料内部结构改变,促使材料宏观破坏,因此材料宏观破坏与孔隙结构变化有着本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率 孔隙网络结构 配位数均值 孔隙体积 喉道
下载PDF
基于micro-CT扫描的孔裂隙结构表征及渗流模拟 被引量:4
9
作者 元永国 王瑞 范楠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5-20,共6页
以羊场湾不粘煤为研究对象,基于micro-CT扫描实验和Avizo处理软件,对煤中孔裂隙、矿物质以及煤基质进行精确提取与分割,并通过三维重构技术,得到了连通孔裂隙模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具有孔裂隙形态学拓扑结构的等效孔隙网络模型,... 以羊场湾不粘煤为研究对象,基于micro-CT扫描实验和Avizo处理软件,对煤中孔裂隙、矿物质以及煤基质进行精确提取与分割,并通过三维重构技术,得到了连通孔裂隙模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具有孔裂隙形态学拓扑结构的等效孔隙网络模型,统计分析了煤中孔喉结构参数,包括孔隙半径、孔隙体积、喉道半径、喉道长度以及配位数;基于孔隙尺度的渗流模拟,实现了孔裂隙空间单相水的可视化渗流过程,并计算了3个方向的绝对渗透率。研究结果表明:羊场湾不粘煤中以片状孔隙群和大尺度互相垂直的裂隙发育为主,平均孔隙半径和喉道半径分别为106、27.79μm,平均配位数为3.45;在单相水渗流过程中,孔裂隙空间内的渗流速度明显高于流入流出端,3个方向的渗透率表现出明显的各向异性,其中y方向的绝对渗透率数值最大,x方向的渗透率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结构 等效孔隙网络模型 孔隙尺度 孔喉结构参数 绝对渗透率 各向异性
下载PDF
用数字岩心确定低渗透砂岩水锁临界值 被引量:6
10
作者 朱洪林 刘向君 +4 位作者 姚光华 陈乔 谭彦虎 王莉莎 徐烽淋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1-47,共7页
探明水锁内在因素与损害程度之间的联系机制对水锁抑制措施的研发至关重要,但常规的水锁物理实验只能研究宏观水锁损害后的结果,而无法探讨其微观机理。为此,通过高分辨率微CT扫描构建了低渗透砂岩三维数字岩心,并建立了与之等价的孔隙... 探明水锁内在因素与损害程度之间的联系机制对水锁抑制措施的研发至关重要,但常规的水锁物理实验只能研究宏观水锁损害后的结果,而无法探讨其微观机理。为此,通过高分辨率微CT扫描构建了低渗透砂岩三维数字岩心,并建立了与之等价的孔隙网络模型,利用孔隙级流动模拟开展了由毛细管力控制的虚拟"自吸"实验,探讨了润湿性、含水饱和度、孔喉结构参数等微观内在因素与水锁损害程度的联系机制。结果表明:(1)润湿性从水湿依次过渡到气湿,水锁损害程度逐渐减轻,只要将强水湿毛细管环境转变为弱气湿,就能有效地减轻水锁损害,提高气井产能;(2)初始含水饱和度与束缚水饱和度之间差异越大,水锁损害越严重;(3)水锁损害程度与配位数呈负相关关系,而与孔喉比呈正相关关系;(4)在现有研究条件下,由中等尺寸喉道组成的地层更容易水锁。结论认为,存在一个临界喉道半径使得水锁最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砂岩 数字岩心 孔隙网络模型 水锁 润湿性 含水饱和度 吼喉结构参数 临界喉道半径
下载PDF
松科二井深层沙河子组泥岩三维显微CT成像及对深部油气预测的启示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瑨 侯贺晟 +4 位作者 符伟 国瑞 潘宗栋 张交东 张慧滔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006-1014,共9页
为深化认识松科二井深层页岩气垂向变化规律,选取沙河子组3500~5700 m层段开展了X射线三维计算机断层扫描(X-ray 3D Computed Tomography,简称CT)成像实验。对19块直径2 cm的柱状岩心进行X射线CT扫描,获取了无损岩心扫描数据,并将其转... 为深化认识松科二井深层页岩气垂向变化规律,选取沙河子组3500~5700 m层段开展了X射线三维计算机断层扫描(X-ray 3D Computed Tomography,简称CT)成像实验。对19块直径2 cm的柱状岩心进行X射线CT扫描,获取了无损岩心扫描数据,并将其转化为灰度值信息。灰度值信息反映了样品中不同的组分,灰度高值代表骨架和矿物,灰度低值代表孔隙和裂缝。在此基础上,建立分辨率高达15μm的岩心三维图像空间结构,对重建岩心孔隙模型的孔隙形态、空间展布和配位数进行了对比,对样品孔隙度和连通性在垂向上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等效孔隙直径大的区域孔隙度高,配位数大的区域连通性好,孔隙度和连通性的垂向分布规律与传统认识相符,与测录井信息可以相互印证。实验证明,基于三维CT成像的数字岩心技术具有数据分辨率高、信息丰富的优势,可作为今后深部油气预测与评价的重要辅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岩心 孔隙结构 CT 松科二井 孔喉网络模型 气测异常
下载PDF
渤中凹陷深层特低孔特低渗砂砾岩储层储集空间精细表征 被引量:11
12
作者 张铜耀 郝鹏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7-124,共8页
利用自动矿物定量识别系统(QEMSCAN)、二维大尺寸背散射图像拼接技术(MAPS)、多尺度微米CT、铸体薄片、恒速压汞等实验技术,对渤中凹陷深层孔店组特低孔特低渗砂砾岩储层的储集空间进行了二维、三维多尺度精细表征,并系统研究了砂砾岩... 利用自动矿物定量识别系统(QEMSCAN)、二维大尺寸背散射图像拼接技术(MAPS)、多尺度微米CT、铸体薄片、恒速压汞等实验技术,对渤中凹陷深层孔店组特低孔特低渗砂砾岩储层的储集空间进行了二维、三维多尺度精细表征,并系统研究了砂砾岩储层渗流能力影响因素。实验结果显示,研究区砂砾岩孔隙毫米-微米-纳米级多尺度连续分布,孔隙度相对大的储层,孔径分布范围较宽,储层粒间原生孔、粒间溶蚀孔等大孔隙占比较高,粒内溶蚀孔、晶间孔占比较低。基于三维孔喉网络模型,孔隙主要半径分布区间为1.5~60μm,喉道半径分布在0.5~8.0μm之间,孔喉连通性的分布形态有条带状、连片状、孤立状,储集性较好的储层孔喉在三维空间多为连片状,渗透率相对较差的储层孤立状的大孔较多。孔隙型储层的渗透率与孔喉形态、喉道半径、配位数等参数密切相关。裂缝明显改善了砂砾岩的物性,也为酸性流体对储层的溶蚀提供了有效通道,导致溶蚀孔隙相对发育。综合研究认为,渤中凹陷深层砂砾岩储层的渗流能力受裂缝发育程度、孔喉连通性双重控制,储层中黏土矿物和碳酸盐矿物胶结对孔隙结构、储层渗流能力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砾岩 孔隙结构 三维孔喉网络模型 数字岩心技术 渗流能力 特低孔特低渗储层 渤中凹陷
下载PDF
稠油油藏蒸汽驱过程中储集层微观变化——以辽河盆地西部凹陷欢曙上台阶齐40块为例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朋祥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127-135,共9页
在高温高压强碱性蒸汽的长期作用下,辽河油田莲花油层受到了较大的损伤,导致总体产量下降。以齐40块为例,从岩石骨架场、孔喉网络场和黏土矿物三个方面分析了储集层内部微观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蒸汽的注入孔隙形态向着利于油气... 在高温高压强碱性蒸汽的长期作用下,辽河油田莲花油层受到了较大的损伤,导致总体产量下降。以齐40块为例,从岩石骨架场、孔喉网络场和黏土矿物三个方面分析了储集层内部微观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蒸汽的注入孔隙形态向着利于油气驱出的方向发展;与蒸汽驱前相比,距注气井40 m范围内的储集层宏观物性变好,颗粒点-线接触关系减少;喉道半径增加,孔喉连通性变好,喉道分选程度提高。随着注采井距的增加,储集层孔渗性能逐渐变差。井距达到120 m时,储集层的物性明显差于汽驱前,颗粒点-线接触大面积增加,蒸汽对孔隙连通性和喉道半径呈破坏作用。黏土矿物形态变化情况为高岭石由汽驱前的蠕虫状转变为汽驱后的零乱片状并堵塞喉道,影响了油气的运移。根据储集层蒸汽驱前后的微观变化规律,提出了调整井位井网的布置,以减小储集层伤害的技术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盆地 齐40块 稠油油藏 蒸汽驱 孔喉网络场
下载PDF
润湿特性对多孔介质缓慢干燥过程影响的数值模拟
14
作者 程树 吴睿 +1 位作者 崔国民 李延铭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035-1043,共9页
采用二维孔隙网络模型,对不同孔隙结构下亲水多孔介质与憎水多孔介质的缓慢干燥过程进行模拟,考察润湿特性的改变对二维多孔介质干燥过程中液相分布、蒸发速率以及干燥总时间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忽略重力与黏性力影响时,多孔介质干燥... 采用二维孔隙网络模型,对不同孔隙结构下亲水多孔介质与憎水多孔介质的缓慢干燥过程进行模拟,考察润湿特性的改变对二维多孔介质干燥过程中液相分布、蒸发速率以及干燥总时间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忽略重力与黏性力影响时,多孔介质干燥过程只受毛细压力控制,亲水多孔介质蒸发端为无规则形状,而憎水多孔介质蒸发端则根据孔隙尺寸分布与喉孔比的不同呈现不同的特性;干燥总时间与润湿特性、蒸发速率、孔隙结构相关;当喉孔比相同时,紧凑多孔介质的干燥总时间小于非紧凑多孔介质;当喉孔比较小时,亲水多孔介质的干燥总时间小于憎水多孔介质;当喉孔比较大时,憎水与亲水多孔介质的干燥总时间可以近乎相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介质 干燥 孔隙网络模型 润湿特性 喉孔比
下载PDF
储层微观非均质性及其在致密油运移与聚集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严敏 《云南化工》 CAS 2020年第7期19-21,共3页
随着致密油研究进入开发阶段,以往宏观上的工作不能满足现生产与科研的需求。通过大量文献调研,从储层微观非均质性入手,总结致密油在此空间中运移与聚集过程中的机理与特点,然后总结了储层微观非均质性的研究手段,如:孔隙结构模型重建... 随着致密油研究进入开发阶段,以往宏观上的工作不能满足现生产与科研的需求。通过大量文献调研,从储层微观非均质性入手,总结致密油在此空间中运移与聚集过程中的机理与特点,然后总结了储层微观非均质性的研究手段,如:孔隙结构模型重建技术,流体特征可视化研究技术等。通过结合致密油成藏特征,分析其新兴技术对致密油运移与聚集的影响,同时也讨论了致密油运移与聚集在微观储层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的成藏研究奠定了理论与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运移与聚集 储层微观非均质性 微纳米级孔喉网络 流体可视化研究
下载PDF
基于最大球算法定量表征土体空间孔隙网络 被引量:9
16
作者 解朝阳 张巍 +2 位作者 姚东方 王坚 朱雨辰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0-68,共9页
孔隙网络控制着土体渗流、排水固结与基质吸力等重要工程性质。本文介绍了多孔介质孔隙网络最大球建模基本原理与算法。以显微CT扫描振捣干法生成的南京粉砂试样为例,采用最大球算法建立了试样三维重构模型表征单元体(REV)的空间孔隙网... 孔隙网络控制着土体渗流、排水固结与基质吸力等重要工程性质。本文介绍了多孔介质孔隙网络最大球建模基本原理与算法。以显微CT扫描振捣干法生成的南京粉砂试样为例,采用最大球算法建立了试样三维重构模型表征单元体(REV)的空间孔隙网络球棍模型,计算得到了样品REV尺度的孔隙网络参数,统计发现,孔隙半径、喉道半径、孔隙配位数、孔隙截面形状因子、喉道截面形状因子与喉道长度等孔隙参数均近似服从正态分布,孔隙体积近似服从衰减型指数分布。孔隙与喉道半径分别分布在100μm与65μm以内,两者数学期望分别为40. 0μm与18. 0μm;配位数分布在25以内,数学期望为5. 1;孔隙与喉道截面形状因子分别分布在0. 01~0. 04与0. 01~0. 05的区间内,两者数学期望分别为0. 019与0. 033;喉道长度分布在100~800μm以内,数学期望为292. 22μm。同时发现,样品中体积小于1. 5×10^7μm^3的小孔隙数量超过90%。本方法可应用于土体细观孔隙结构的定量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体 孔隙网络 多孔介质 最大球算法 孔径 喉道 配位数 形状因子
下载PDF
Petrophysical and capillary pressure properties of the upper Triassic Xujiahe Formation tight gas sandstones in western Sichuan,China 被引量:4
17
作者 Ye Sujuan Lu Zhengxiang Li Rong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1期34-42,共9页
The tight sandstones of the Upper Triassic Xujiahe Formation(T_3x) constitute important gas reservoirs in western Sichuan.The Xujiahe sandstones are characterized by low to very low porosity (av.5.22%and 3.62%) fo... The tight sandstones of the Upper Triassic Xujiahe Formation(T_3x) constitute important gas reservoirs in western Sichuan.The Xujiahe sandstones are characterized by low to very low porosity (av.5.22%and 3.62%) for the T_3x^4 and T_3x^2 sandstones,respectively),extremely low permeability(av. 0.060 mD and 0.058 mD for the T_3x^4 and T_3x^2 sandstones,respectively),strong heterogeneity,micronano pore throat,and poor pore throat sorting.As a result of complex pore structure and the occurrence of fractures,weak correlations exist between petrophysical properties and pore throat size,demonstrating that porosity or pore throat size alone does not serve as a good permeability predictor.Much improved correlations can be obtained between permeability and porosity when pore throat radii are incorporated. Correlations between porosity,permeability,and pore throat radii corresponding to different saturations of mercury were established,showing that the pore throat radius at 20%mercury saturation(R_(20)) is the best permeability predictor.Multivariate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 methods were used to establish permeability prediction models and the unique characteristics of neural networks enable them to be more successful in predicting permeability than the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model.In addition, four petrophysical rock types can be identified based on the distributions of R_(20),each exhibiting distinct petrophysical properties and corresponding to different flow uni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stern Sichuan upper Triassic Xujiahe Formation tight sandstones PERMEABILITY POROSITY pore throat radius regression analysis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下载PDF
基于岩土材料层析成像的孔隙网络构建算法
18
作者 任显卓 LINDEN Joost van der NARSILIO Guillermo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45-356,共12页
孔隙网络模型是研究多孔介质和其中颗粒的关键。现有的构建孔隙网络模型的算法有许多,但人们开始越来越多地研究基于图像的算法。将讨论一种基于中轴线的孔隙网络构建算法,并且对原有算法中孔隙中心表示方法不合理及缺少中轴线上各点坐... 孔隙网络模型是研究多孔介质和其中颗粒的关键。现有的构建孔隙网络模型的算法有许多,但人们开始越来越多地研究基于图像的算法。将讨论一种基于中轴线的孔隙网络构建算法,并且对原有算法中孔隙中心表示方法不合理及缺少中轴线上各点坐标的问题提出改进,改进后的算法提出了孔隙中心的另一种表示方法,并且中轴线上任一点的坐标都被标出。在构建孔隙网络模型后利用该模型计算孔隙体积和喉径,并且针对过度分割的问题提出基于欧氏距离及基于分水岭算法的两种融合算法对孔隙和孔喉进行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网络 孔喉 岩土材料 层析成像 图像处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