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rgency and Necessity on Adjustment of China’s Current Agricultural Structure Based on the Stability and Developmental Trend Analyses of Pork Yield in China
1
作者 Cangyu Jin Huilong Li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Chemistry and Environment》 2014年第3期16-23,共8页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meat graduall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hinese people’s dietary pattern. As the most direct reflection of agricultural system, food system has always been the main output of agricu...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meat graduall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hinese people’s dietary pattern. As the most direct reflection of agricultural system, food system has always been the main output of agricultural system, and pork has occupied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Chinese food system. We attempts to find the systematical disorder of current agricultural system by analyzing the meat output of the agricultural system. H-P Filter and Grey Prediction GM(1,1) Model was adopted to explore the inner rules between pork production and agricultural system in China.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pork consumption ratio in Chinese urban residents’ dietary pattern constantly kept about 6%, the growth potential of grain yield is limited while the growth potential of pork yield is increased in China. By Grey Prediction GM(1,1) Model, we predicted the pork yield would reach 59.07 Mt in 2020, 110.25 Mt in 2060, 205.78 Mt in 2100, the demand of feed would reach 177.22 Mt in 2020, 330.75 Mt in 2060, 617.34 Mt in 2100. In China, agricultural system is traditional “pork-grain” mode, feed has been one of the biggest section that consumed grain. The present “pork-grain” agricultural system cannot meet the huge demand of grain from feed, adjusting the agricultural structure is imperative. Reforming the current agricultural system into grassland agricultural system which takes the beef and mutton as predominates would be a good choice for China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rk yield H-P Filter GREY Prediction GM(1 1) Model GRASSLAND Agriculture Food Security China
下载PDF
我国猪肉产量波动与养殖户数量波动的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左宸 杭熙竣 《中国猪业》 2023年第2期27-33,共7页
以我国各规模生猪养殖场和猪肉产量为研究对象,基于2001—2020年间猪肉产量数据及不同规模生猪养殖场数量数据,利用H-P滤波法以及相关系数法对我国生猪产量波动与不同规模养殖场数量波动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除年出栏生猪50~9... 以我国各规模生猪养殖场和猪肉产量为研究对象,基于2001—2020年间猪肉产量数据及不同规模生猪养殖场数量数据,利用H-P滤波法以及相关系数法对我国生猪产量波动与不同规模养殖场数量波动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除年出栏生猪50~99头养殖户外,各规模养殖场数量波动均与猪肉产量波动呈正相关关系,其中年出栏10 000~49 999头养殖场数量波动对猪肉产量波动的影响最大,且在年出栏生猪500~49 999头的规模区间,规模越大,养殖场数量波动与猪肉产量波动的相关性越强。根据研究结论,本文提出积极引导生猪养殖户向适度规模化转变、加强生猪产业链条整合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肉产量 生猪养殖规模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菠萝蛋白酶限制性酶解大豆7S球蛋白产物在猪肉肠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段春红 韩晓红 +1 位作者 阎贺静 潘思轶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8-51,共4页
采用菠萝蛋白酶对大豆7S球蛋白进行限制性水解,将不同水解度的7S球蛋白酶解产物添加到猪肉肠中进行应用研究。以质构特性、肉肠得率为评价指标,比较了不同水解度和添加量的7S球蛋白酶解产物对猪肉肠品质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确定了猪... 采用菠萝蛋白酶对大豆7S球蛋白进行限制性水解,将不同水解度的7S球蛋白酶解产物添加到猪肉肠中进行应用研究。以质构特性、肉肠得率为评价指标,比较了不同水解度和添加量的7S球蛋白酶解产物对猪肉肠品质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确定了猪肉肠专用蛋白的最佳工艺参数:7S球蛋白水解度为6%,添加量为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7S球蛋白 猪肉肠 质构 得率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复合食品添加剂对猪肉蒸煮出品率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田亮 王修俊 +2 位作者 王文平 牛立群 马桂英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54-357,共4页
为了提高猪肉的保水性,以猪肉蒸煮出品率为评价指标,首先将三聚磷酸钠、焦磷酸钠、六偏磷酸钠按4∶3∶2比例复配成复合磷酸盐添加到猪肉中,猪肉的蒸煮出品率为85.47%。在单因素工艺实验的基础上,应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复合磷酸盐、谷氨酰... 为了提高猪肉的保水性,以猪肉蒸煮出品率为评价指标,首先将三聚磷酸钠、焦磷酸钠、六偏磷酸钠按4∶3∶2比例复配成复合磷酸盐添加到猪肉中,猪肉的蒸煮出品率为85.47%。在单因素工艺实验的基础上,应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复合磷酸盐、谷氨酰胺转氨酶、大豆分离蛋白、卡拉胶添加量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添加量为复合磷酸盐0.36%、TG酶0.60%、卡拉胶0.20%、大豆分离蛋白0.41%,在此条件下,猪肉蒸煮出品率可达到89.5311%。验证实验猪肉蒸煮出品率为89.1%±0.4%,表明实验结果与软件优化结果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磷酸盐 谷氨酰胺转胺酶 出品率 响应面分析法
下载PDF
11S球蛋白酶解产物对猪肉肠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段春红 孙婉 +2 位作者 王鲁峰 王臻 潘思轶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5-69,共5页
以中豆36为原料,提取11S粗蛋白,并采用碱性蛋白酶对其水解,将水解后的产物添加到猪肉肠中。以质构特性、凝胶强度、肉肠得率为评价指标,比较了添加不同水解度和不同添加量的11S酶解蛋白对猪肉肠品质的影响。采用二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 以中豆36为原料,提取11S粗蛋白,并采用碱性蛋白酶对其水解,将水解后的产物添加到猪肉肠中。以质构特性、凝胶强度、肉肠得率为评价指标,比较了添加不同水解度和不同添加量的11S酶解蛋白对猪肉肠品质的影响。采用二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确定了肉肠专用蛋白的最佳工艺参数:11S水解度为10%,添加量为1.5%。通过凝胶电泳分析得出:酶解产物主要是分子质量<20ku的多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1S球蛋白 猪肉肠 质构 得率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复合食品添加剂对猪肉蒸煮出品率工艺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田亮 王修俊 +2 位作者 王文平 牛立群 马桂英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97-205,共9页
为了提高猪肉的蒸煮出品率,首先将三聚磷酸钠∶焦磷酸钠∶六偏磷酸钠按4∶3∶2比例复配成复合磷酸盐添加剂。以猪肉蒸煮出品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工艺试验的基础上,应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复合磷酸盐、谷氨酰胺转胺酶、大豆分离蛋白、卡拉... 为了提高猪肉的蒸煮出品率,首先将三聚磷酸钠∶焦磷酸钠∶六偏磷酸钠按4∶3∶2比例复配成复合磷酸盐添加剂。以猪肉蒸煮出品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工艺试验的基础上,应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复合磷酸盐、谷氨酰胺转胺酶、大豆分离蛋白、卡拉胶添加量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添加量为复合磷酸盐0.36%、TG酶0.60%、卡拉胶0.20%、大豆分离蛋白0.41%,在此条件下,猪肉蒸煮出品率可达到89.5311%。验证试验猪肉蒸煮出品率为(89.1±0.4)%,表明实验结果与软件优化结果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磷酸盐 谷氨酰胺转胺酶 出品率 响应面分析法
下载PDF
猪网油萃取脱酸工艺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姚尧 李诚 +2 位作者 付刚 刘爱平 杨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35-238,共4页
采用萃取法脱除高酸价猪网油中的游离脂肪酸。以95%乙醇为萃取溶剂,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萃取时间、萃取温度、萃取次数和料液比对猪网油酸价和得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设计正交实验,对猪网油萃取脱酸工艺参数进行优化。正交实验结果表明... 采用萃取法脱除高酸价猪网油中的游离脂肪酸。以95%乙醇为萃取溶剂,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萃取时间、萃取温度、萃取次数和料液比对猪网油酸价和得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设计正交实验,对猪网油萃取脱酸工艺参数进行优化。正交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可以有效脱除猪网油中的游离脂肪酸,综合确定猪网油萃取脱酸的较优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45℃,萃取次数4次,料液比1∶1.5,萃取时间10min。采用上述脱酸条件,所得猪网油酸价为0.8560mg KOH·g-1,得率为81.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网油 萃取脱酸 酸价 得率 工艺
下载PDF
大豆7S与11S组分酶解物混合蛋白在猪肉肠中的应用研究
8
作者 段春红 李雪 +2 位作者 韩晓红 阎贺静 潘思轶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2期1003-1004,1008,共3页
[目的]研究适合猪肉肠加工的专用蛋白。[方法]以中豆36为原料,以质构特性、肉肠得率为评价指标,比较了添加不同比例和不同添加量的7S与11S组分酶解物混合蛋白对肉肠品质的影响。[结果]添加不同比例7S与11S酶解蛋白的肉肠质构特性优于仅... [目的]研究适合猪肉肠加工的专用蛋白。[方法]以中豆36为原料,以质构特性、肉肠得率为评价指标,比较了添加不同比例和不同添加量的7S与11S组分酶解物混合蛋白对肉肠品质的影响。[结果]添加不同比例7S与11S酶解蛋白的肉肠质构特性优于仅添加7S酶解蛋白或仅添加11S酶解蛋白的肉肠。当7S与11S酶解蛋白的添加比例为3∶1时,肉肠的质构特性最佳,且肉肠的得率最高。7S与11S酶解蛋白的添加比例不变,当混合蛋白的添加量为0.5%时,肉肠的质构特性最佳。混合蛋白的添加量为2.0%时,肉肠的得率最高;添加量为0.5%时,肉肠的得率次之。正交试验的结果表明,当7S与11S酶解蛋白的添加比例为3.5∶1,混合蛋白的添加量为0.5%时,肉肠的得率与质构特性均最佳。[结论]7S与11S复配酶解蛋白可以显著地改善肉肠的质构特性和得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S球蛋白 11S球蛋白 猪肉肠 质构 得率
下载PDF
冷藏时间对冷却猪肉糜凝胶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王春彦 王锐 +3 位作者 康壮丽 陆学军 马汉军 宋照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76-79,共4页
本文以托盘包装的冷却猪背最长肌为原料,在4℃条件下避光贮藏0、1、3、5和7 d后,分别加工成猪肉糜,分析猪肉糜pH、色差、蒸煮得率、质构和流变性的变化,研究不同冷藏时间对猪肉糜凝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猪肉糜的... 本文以托盘包装的冷却猪背最长肌为原料,在4℃条件下避光贮藏0、1、3、5和7 d后,分别加工成猪肉糜,分析猪肉糜pH、色差、蒸煮得率、质构和流变性的变化,研究不同冷藏时间对猪肉糜凝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猪肉糜的色差、蒸煮得率和质构呈下降趋势(p <0.05),说明猪肉糜凝胶性能变差。其中L*值和蒸煮得率在冷藏0、1和3 d时,差异不显著(p> 0.05)。流变结果表明,在72℃时,0、1 d和3 d的G'差异不显著,超过72℃后,G'在0和1 d时最大。综上,猪肉糜在冷藏3 d前进行加工,能够保持其良好的凝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肉糜 冷藏时间 蒸煮得率 流变特性 凝胶性能
下载PDF
不同温度处理的大豆分离蛋白乳化大豆油对猪肉糜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魏法山 高在上 +3 位作者 张涛 张影 赵圣明 康壮丽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8852-8856,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不同温度(20、60、98℃)处理的大豆分离蛋白乳化大豆油替代猪背膘生产低脂猪肉糜的可行性。方法利用色差计、物性仪、低场核磁共振仪测量猪肉糜的色泽、质构、保水性、水分分布和移动性。结果添加不同温度处理的大豆分离蛋... 目的探讨应用不同温度(20、60、98℃)处理的大豆分离蛋白乳化大豆油替代猪背膘生产低脂猪肉糜的可行性。方法利用色差计、物性仪、低场核磁共振仪测量猪肉糜的色泽、质构、保水性、水分分布和移动性。结果添加不同温度处理的大豆分离蛋白乳化大豆油显著提高(P<0.05)猪肉糜的L^(*)和b^(*)值、蒸煮得率、硬度、弹性、内聚性和咀嚼性,降低水分移动性。大豆分离蛋白处理温度显著影响猪肉糜的品质,添加98℃处理大豆分离蛋白乳化大豆油的猪肉糜有最高的(P<0.05) L^(*)和b^(*)值、蒸煮得率、质构特性和不易流动水的含量。结论添加98℃处理大豆分离蛋白乳化大豆油的猪肉糜品质最佳,应用不同温度处理的大豆分离蛋白乳化大豆油替代猪背膘生产低脂猪肉糜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猪肉糜 色差 蒸煮得率
下载PDF
基于最小二乘法的GM(1,1)模型在我国猪肉产量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洁 吴天魁 王波 《经济数学》 2016年第4期81-85,共5页
猪肉产量受诸多因素影响,因此数据波动性大,并且具有小样本性及贫信息等特点.本文采用基于最小二乘法的GM(1,1)模型对我国未来几年内猪肉产量进行了短期预测.首先,介绍了GM(1,1)模型;然后,通过最小二乘法的原理弱化波动较大的数据,减少... 猪肉产量受诸多因素影响,因此数据波动性大,并且具有小样本性及贫信息等特点.本文采用基于最小二乘法的GM(1,1)模型对我国未来几年内猪肉产量进行了短期预测.首先,介绍了GM(1,1)模型;然后,通过最小二乘法的原理弱化波动较大的数据,减少随机性,加强规律性,建立基于最小二乘法的GM(1,1)模型;其次,结合2008至2014年我国猪肉产量数据建立预测模型;最后,使用2014年数据对模型的可靠性进行验证,基于最小二乘法的GM(1,1)模型的预测结果更加接近实际值.预测结果显示未来3年中国猪肉产量将持续增加.该模型为其他相关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便于我国对未来猪肉产品市场进行宏观调控,维持猪肉市场平衡,避免猪肉价格波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测 猪肉产量 GM(1 1)模型 最小二乘法
下载PDF
湘西陈年腊肉微生物群落分析及高产脂肪酶细菌的筛选 被引量:19
12
作者 陈竞适 刘静 +1 位作者 任海姣 侯爱香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6,共6页
为筛选肉源高产脂肪酶菌株,本研究以湘西陈年腊肉为样品,采用稀释平板计数法分析湘西腊肉的微生物结构,利用产脂肪菌株在罗丹明B筛选平板上形成变色圈的方法进行初筛,采用对硝基苯酚棕榈酸酯比色法比较初筛菌株脂肪酶活力进行复筛,通过... 为筛选肉源高产脂肪酶菌株,本研究以湘西陈年腊肉为样品,采用稀释平板计数法分析湘西腊肉的微生物结构,利用产脂肪菌株在罗丹明B筛选平板上形成变色圈的方法进行初筛,采用对硝基苯酚棕榈酸酯比色法比较初筛菌株脂肪酶活力进行复筛,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鉴定复筛菌株。结果表明:湘西陈年腊肉有丰富的微生物群落,是产脂肪酶菌株的良好菌源,酵母菌、霉菌和微球菌是其主要微生物群落;腊肉中的微生物经罗丹明B平板初筛后得1号菌株,变色圈最大为2.6 cm,11、12号菌株次之,为2.4 cm;复筛得酶活力最高的菌株为1号菌株达13.8 U/mL,与初筛预测结果一致,经构建其16S rD NA区域系统发育树,鉴定1号目的菌株为寡养单胞菌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腊肉 微生物菌群 平板水解圈法 酶活力测定 高产脂肪酶细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