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orous SiC Prepared Using Fine α-Al2O3 and SiC Powders as Sintering Additives 被引量:2
1
作者 LIU Jiadong PENG Zhijian +2 位作者 LIU Qingzhu SUN Guangchao LIU Kaiqi 《China's Refractories》 CAS 2019年第2期31-36,共6页
A reaction bonding technique and a method of layer coating were developed to fabricate porous SiC.The green body was prepared using 250.0μm SiC particles as the raw material,fineα-Al2O3 and SiC powders with mass rat... A reaction bonding technique and a method of layer coating were developed to fabricate porous SiC.The green body was prepared using 250.0μm SiC particles as the raw material,fineα-Al2O3 and SiC powders with mass ratio of 2.5:1as sintering additives,65.2μm graphite as the pore-forming agent and polyvinyl alcohol(PVA)as the binder.The micro powders were coated on the surface of coarse SiC particles.After sintering,fine SiC particles were oxidized to silica(SiO2)then transforming into cristobalite,which finally reacted withα-Al2O3 to produce mullite(3Al2O3·2SiO2).The results show that SiC particles are bonded by the mullite and oxidation-derived SiO2.The apparent porosity of the specimens decreases from 31.3%to 20.5%with the amount of micro powders increasing from 5 mass%to 20 mass%.The bending strength increases at the first stage and then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fine powders,and the specimen with 10 mass%of fine powders shows relatively high bending strength of 23.5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rous silicon CARBIDE POWDERS reaction BONDING porosity bending strength
下载PDF
Effect of Nano-Al_2O_3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Microstructure of Si_3N_4 Ceramics
2
作者 WANG Huifang ZHANG Xijun BI Yubao 《China's Refractories》 CAS 2014年第2期18-22,共5页
Si3N4 ceramics were prepared by pressureless sintering at 1 650 ℃ in nitrogen atmosphere using Si3N4 powder as main starting material and adding nano Al203 powder (3%, 6%, 9%, 12%, and 15% in mass, the same hereinaf... Si3N4 ceramics were prepared by pressureless sintering at 1 650 ℃ in nitrogen atmosphere using Si3N4 powder as main starting material and adding nano Al203 powder (3%, 6%, 9%, 12%, and 15% in mass, the same hereinafter). The bending strength and fracture toughness (KIC) of the specimens were detected.The microstructure and phase compositions of the specimens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SigN4 ceramics can be prepared by pressureless sintering when adding 9% -12% nano-A1203 as active reactant, which dissolves in Si3N4, in-situ forming non-oxide SiAION. The obtained Si3N4 ceramics have the maximum bending strength of 710. 86 MPa and KIC of 8. 61 MPa · m1/2 The exceUent properties come from many interwoven structures distributed uniformly in the ceramics matrix, u,hich is composed of big and firm plate-like β-Si3N., hexagonal SiAION and sheet Si2N2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licon nitride ceramics pressureless sin-tering bending strength fracture toughness
下载PDF
烧结气压对氮化硅陶瓷力学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杨元清 周存龙 +3 位作者 王强 郝瑞杰 彭沧 王宇琨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2-538,共7页
在氮化硅陶瓷气压烧结制备过程中,除烧结加热制度外,氮气压力对其性能影响也很大,为了制备出性能更为优异的氮化硅陶瓷,本文采用气压烧结法在不同压力下制备氮化硅陶瓷材料,研究氮气压力对氮化硅陶瓷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氮... 在氮化硅陶瓷气压烧结制备过程中,除烧结加热制度外,氮气压力对其性能影响也很大,为了制备出性能更为优异的氮化硅陶瓷,本文采用气压烧结法在不同压力下制备氮化硅陶瓷材料,研究氮气压力对氮化硅陶瓷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氮气压力达到4 MPa左右时,获得的氮化硅陶瓷材料综合性能最佳,α相几乎全部转变为β相,β-Si_(3)N_(4)晶粒长径比约为5.5,相对密度约为97.9%,抗弯强度约为(671.83±30.00)MPa、维氏硬度(HV)约为1670.25±50.00、断裂韧性约为(7.83±0.3.0)MPa·m1/2;通过分析氮化硅陶瓷材料腐蚀面和压痕裂纹的微观结构,发现适当的氮气压力能促使裂纹在扩展路径上更易发生偏转、分叉等增韧机制,消耗裂纹扩散能量,从而提高氮化硅陶瓷材料的断裂韧性,本研究对氮化硅陶瓷材料的增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硅陶瓷 气压烧结 氮气压力 致密性 抗弯强度 维氏硬度 断裂韧性。
下载PDF
热固性硅树脂压注法制备多孔硅基陶瓷型芯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杨治刚 余建波 +4 位作者 李传军 玄伟东 张振强 邓康 任忠鸣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7-152,共6页
以石英玻璃粉为基体,热固性硅树脂为增塑剂,利用压注方法制备了多孔硅基陶瓷型芯,研究了烧结温度和保温时间对样品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反玻璃化进程加快,在烧结温度1250℃,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玻璃相发生了转... 以石英玻璃粉为基体,热固性硅树脂为增塑剂,利用压注方法制备了多孔硅基陶瓷型芯,研究了烧结温度和保温时间对样品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反玻璃化进程加快,在烧结温度1250℃,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玻璃相发生了转变,逐渐析出方石英,且含量不断增加;样品的线收缩率和失重随烧结温度的升高略微增加,但烧结时间的影响较小。样品的失重主要是由于硅树脂的分解引起的。在1250℃烧结10 h后,得到样品的收缩率为0.93%,显气孔率为32.8%,抗弯强度为9.08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 硅树脂 陶瓷型芯 线收缩率 抗弯强度 显气孔率
下载PDF
Si_3N_4/Si_3N_4陶瓷连接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周飞 陈静 +1 位作者 罗启富 李志章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1997年第2期41-46,共6页
本文综述了Si3N4/Si3N4陶瓷连接的研究现状,论述不同连接工艺对接头强度的影响。
关键词 弯曲强度 氮化硅陶瓷 陶瓷 粘接 工艺 接头
下载PDF
烧结助剂含量对多孔氮化硅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尉磊 汪长安 +2 位作者 董薇 孙加林 黄勇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9-112,共4页
以氮化硅为原料,以叔丁醇为溶剂,采用凝胶注模成型工艺和无压烧结工艺(1 750℃、保温1.5h、流动氮气气氛),制备出具有高强度和高气孔率的多孔氮化硅。在浆料中初始固相含量固定为15%体积分数的基础上,研究了烧结助剂含量对多孔氮化硅的... 以氮化硅为原料,以叔丁醇为溶剂,采用凝胶注模成型工艺和无压烧结工艺(1 750℃、保温1.5h、流动氮气气氛),制备出具有高强度和高气孔率的多孔氮化硅。在浆料中初始固相含量固定为15%体积分数的基础上,研究了烧结助剂含量对多孔氮化硅的气孔率、孔径尺寸分布、物相组成及显微结构的影响,分析了弯曲强度与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通过改变烧结助剂含量,所制备的多孔氮化硅的气孔率为52%-65%;气孔尺寸呈单峰分布,均匀性好,平均孔径为0.82-1.05μm;弯曲强度为64.4-193.5 MPa,且随烧结助剂含量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少,在烧结助剂含量为7.5%质量分数时达到最大值(193.5±10.1)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硅 多孔陶瓷 烧结助剂 弯曲强度 气孔率
下载PDF
氮化硅陶瓷的无压烧结工艺优化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欢 玄伟东 +5 位作者 杨治刚 马晨凯 赵登科 任忠鸣 王保军 王江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747-2752,共6页
以α-Si_3N_4为原料,Y_2O_3和MgO为复合烧结助剂,通过无压烧结制备出氮化硅陶瓷。为了优化实验配方和工艺参数,采用正交实验研究了成型压力、保压时间、保温时间、烧结温度、烧结助剂含量以及配比对氮化硅陶瓷气孔率和抗弯强度的影响规... 以α-Si_3N_4为原料,Y_2O_3和MgO为复合烧结助剂,通过无压烧结制备出氮化硅陶瓷。为了优化实验配方和工艺参数,采用正交实验研究了成型压力、保压时间、保温时间、烧结温度、烧结助剂含量以及配比对氮化硅陶瓷气孔率和抗弯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影响氮化硅陶瓷气孔率的主要因素是烧结助剂含量和配比,而影响其抗弯强度的主要因素是烧结助剂配比和烧结温度。经分析得出,最佳工艺参数为成型压力16 MPa,保压时间120 s,保温时间2 h,烧结温度1750℃,烧结助剂含量12wt%,烧结助剂配比1∶1;经最佳工艺烧结后的氮化硅陶瓷,相对密度为94.53%,气孔率为1.09%,抗弯强度为410.73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硅 正交实验 气孔率 抗弯强度
下载PDF
预烧结对反应烧结多孔氮化硅陶瓷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徐洁 罗发 +1 位作者 朱冬梅 周万城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8年第3期39-43,共5页
研究了预烧结对反应烧结多孔氮化硅陶瓷的介电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添加30wt%的成孔剂颗粒,制备出孔隙率在55%左右的具有宏观球形孔的多孔氮化硅陶瓷。反应烧结前,在低于硅熔点的温度下,对多孔硅坯体进行不同温度和不同时间的预... 研究了预烧结对反应烧结多孔氮化硅陶瓷的介电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添加30wt%的成孔剂颗粒,制备出孔隙率在55%左右的具有宏观球形孔的多孔氮化硅陶瓷。反应烧结前,在低于硅熔点的温度下,对多孔硅坯体进行不同温度和不同时间的预烧。结果表明,随着预烧结温度的增高和时间的加长,反应烧结后烧结体的强度明显提高,介电常数ε′和介电损耗tanδ都有小幅度的增加。在硅粉中添加5wt%Y2O3+5wt%Al2O3进行预烧,可以减小反应烧结后试样的ε′,并且随预烧结时间的增加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氮化硅陶瓷 预烧结 介电性能 抗弯强度
下载PDF
Si_3N_4/Si_3N_4陶瓷连接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袁颖 黄庆 +1 位作者 郭瑞松 袁启明 《陶瓷学报》 CAS 1999年第4期235-239,共5页
连接技术是Si3N4陶瓷实用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难题之一。本文综述了Si3N4 Si3N4陶瓷连接的研究现状以及不同连接工艺对连接强度的影响。
关键词 连接 弯曲强度 界面 氮化硅陶瓷
下载PDF
多孔氮化硅陶瓷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鹏举 吴玉萍 +1 位作者 应国兵 田宝娜 《材料导报(纳米与新材料专辑)》 EI 2014年第2期106-110,113,共6页
多孔氮化硅陶瓷由于其高孔隙、低介电及优异的力学性能而备受广大学者的关注,介绍了多孔氮化硅陶瓷的主要制备方法及其性能,简要综述了多孔氮化硅陶瓷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动态,最后展望了多孔氮化硅陶瓷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多孔氮化硅陶瓷 孔隙率 弯曲强度
下载PDF
不同制备工艺对多孔氮化硅陶瓷微观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晓霞 山玉波 +3 位作者 张伟儒 李伶 侯竟伟 张训虎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2006年第6期1038-1042,共5页
目的制备高气孔率、高强度的氮化硅陶瓷,分析复合助剂A、Al2O3、碳粉、烧结温度等因素对高气孔率、高强度的氮化硅陶瓷材料微观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部分烧结工艺和添加造孔剂工艺制备实验材料.利用阿基米德法、三点弯曲法测试了材料的... 目的制备高气孔率、高强度的氮化硅陶瓷,分析复合助剂A、Al2O3、碳粉、烧结温度等因素对高气孔率、高强度的氮化硅陶瓷材料微观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部分烧结工艺和添加造孔剂工艺制备实验材料.利用阿基米德法、三点弯曲法测试了材料的密度、显气孔率及弯曲强度;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进行微观结构分析.结果成功制备出结构比较均匀并且有高气孔率和较高强度的氮化硅陶瓷,当气孔率高达51.14%时,强度仍具有172 MPa.结论均匀气孔获得主要是由长柱状β-Si3N4晶粒在三维空间搭接构成的,烧结温度提高有助于长柱状β-Si3N4的转变与发育;柱状晶强度高、缺陷少是获得高强度的主要原因.在一定范围内,碳粉含量增加有助于气孔率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硅 微观结构 气孔率 弯曲强度
下载PDF
以氧化钇、氧化镧为添加剂的高性能氮化硅陶瓷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莉萍 徐友仁 +4 位作者 童一东 朱屏 陈源 董良金 符锡仁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1991年第10期10-13,共4页
研究了以氧化钇和氧化钢为添加剂的氮化硅陶瓷材料的烧结行为和高温性能。其抗折强度从室温至1300℃高温保持不降,达1050MPa。断裂韧性高达9.2MPam(1/2)。晶界宽度窄,热处理后的材料蠕变速率下降。指出了材料具有高耐火度的晶界波动相... 研究了以氧化钇和氧化钢为添加剂的氮化硅陶瓷材料的烧结行为和高温性能。其抗折强度从室温至1300℃高温保持不降,达1050MPa。断裂韧性高达9.2MPam(1/2)。晶界宽度窄,热处理后的材料蠕变速率下降。指出了材料具有高耐火度的晶界波动相和热处理后析出的高熔点晶体是材料高温性能改善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硅陶瓷 陶瓷 性能
下载PDF
硅基添加剂作粘结剂的多孔碳化硅陶瓷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常连 罗马亚 +3 位作者 宋成胜 季家友 黄志良 徐慢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12期49-55,共7页
以碳化硅、磷酸和二氧化硅为原料,采用常压烧结工艺,制备了系列硅基磷酸盐为粘结剂的多孔碳化硅陶瓷,并对烧结样品的密度、孔隙率、物相、显微结构及其力学性能和耐酸碱性能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烧结样品的密度随烧结温度和粘接... 以碳化硅、磷酸和二氧化硅为原料,采用常压烧结工艺,制备了系列硅基磷酸盐为粘结剂的多孔碳化硅陶瓷,并对烧结样品的密度、孔隙率、物相、显微结构及其力学性能和耐酸碱性能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烧结样品的密度随烧结温度和粘接剂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孔隙率的变化则相反,同时样品的抗折强度随之先增大再减小,并且其断裂方式为沿晶断裂,样品孔隙率均在23.1%~39.2%之间,在烧结温度为1 250℃、二氧化硅质量分数为1.78%时,抗折强度达到最大值39.158 MPa;样品的物相由碳化硅和二氧化硅以及少量的焦磷酸硅组成,二氧化硅的存在及磷酸盐的形成促进了碳化硅的烧结;所有样品耐酸性能较高,质量损失率为0.545 2%~1.777 2%,耐碱性能较弱,质量损失率约为100%,晶间二氧化硅和焦磷酸硅的存在及存在量是其主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碳化硅 焦磷酸硅 孔隙率 抗折强度
下载PDF
烧结温度和粒度分布对多孔氧化硅陶瓷型芯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6
14
作者 徐子烨 玄伟东 +6 位作者 张金垚 任忠鸣 王欢 马晨凯 杨帆 余建波 李传军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8-37,共10页
采用热压注法制备了纯氧化硅多孔陶瓷型芯材料样品,研究了烧结温度和陶瓷粉末粒度分布对陶瓷材料烧结后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样品的气孔率逐步降低,室温和高温抗弯强度均相应提高.当烧结温度为1 200?C时,烧... 采用热压注法制备了纯氧化硅多孔陶瓷型芯材料样品,研究了烧结温度和陶瓷粉末粒度分布对陶瓷材料烧结后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样品的气孔率逐步降低,室温和高温抗弯强度均相应提高.当烧结温度为1 200?C时,烧结收缩率为2.75%,气孔率为24.69%,室温抗弯强度达到25.3 MPa,高温抗弯强度达到44.23 MPa;当烧结温度超过1 200?C时,室温和高温抗弯强度均明显降低,而收缩率和气孔率变化不明显.通过样品断口形貌和相应物相分析发现,不同烧结温度下样品致密度和方石英含量的不同是造成陶瓷型芯室温和高温抗弯强度变化的主要原因,而粒度分布能够显著影响型芯材料的气孔率、收缩率和抗弯强度.在本实验中,具有如下粒度分布的型芯材料的综合性能最佳:10μm以下约为25.33%,10~30μm约为38.16%,30~50μm约为28.74%,50μm以上约为7.77%,最大粒径不超过95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硅陶瓷型芯 烧结温度 抗弯强度 气孔率 方石英
下载PDF
以β-Si_3N_4为晶种多孔氮化硅陶瓷的制备 被引量:7
15
作者 贾玲 谷景华 张跃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224-1227,共4页
以β-Si3N4为晶种、α-Si3N4为原料、MgO-Al2O3-SiO2体系为烧结助剂,制备了气孔率约为30%的多孔氮化硅陶瓷,研究了β-Si3N4晶种添加量对其物相、微观形貌和弯曲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β-Si3N4晶种能有效地促进α-Si3N4转化为β-Si3... 以β-Si3N4为晶种、α-Si3N4为原料、MgO-Al2O3-SiO2体系为烧结助剂,制备了气孔率约为30%的多孔氮化硅陶瓷,研究了β-Si3N4晶种添加量对其物相、微观形貌和弯曲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β-Si3N4晶种能有效地促进α-Si3N4转化为β-Si3N4,经1580℃烧结的氮化硅陶瓷中出现了明显的长柱状晶粒,随着晶种添加量的增加,柱状晶的长径比逐渐增大,且柱状晶的产生可提高材料的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硅 多孔陶瓷 强度
下载PDF
多孔氮化硅陶瓷的研究进展及构效关系中的矛盾平衡 被引量:7
16
作者 马茸茸 张电 +4 位作者 刘一军 刘静 杨晓凤 李延军 马爱琼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1-109,共9页
多孔氮化硅陶瓷(Si 3N 4-PC)在流体过滤器、催化剂载体、宽频透波材料、复合材料乃至组织工程等领域存在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Si 3N 4-PC的研究主要致力于发展多种方法以提高气孔率并优化孔形貌,从而改善渗透率和比表面积等重要参数... 多孔氮化硅陶瓷(Si 3N 4-PC)在流体过滤器、催化剂载体、宽频透波材料、复合材料乃至组织工程等领域存在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Si 3N 4-PC的研究主要致力于发展多种方法以提高气孔率并优化孔形貌,从而改善渗透率和比表面积等重要参数。通常,不完全烧结法制得的Si 3N 4-PC气孔率仅40%,而模板复制法和直接发泡法制得的Si 3N 4-PC气孔率高达70%以上,但其力学性能明显恶化,耐压强度仅为10 MPa。通过调控烧结工艺、原料和烧结剂,生成大量纤维状和柱状的微观组织,可使Si 3N 4-PC弯曲强度提高至100 MPa以上,然而,气孔率却降至55%以下。此外,一些研究将挤出成形法、牺牲模板法与不同烧结工艺相结合,试图形成耦合孔结构以兼顾气孔率和力学性能,但效果不佳。当前研究中,Si 3N 4-PC的制备方法、孔结构和性能数据及其规律性缺乏梳理和总结,提高Si 3N 4-PC的综合性能遭遇瓶颈。实质上,气孔率和孔形貌是渗透率等参数的主要影响因素,而孔壁则是承受载荷的中心,孔壁的显微结构是Si 3N 4-PC力学性能的决定因素,并对比表面积等核心指标产生显著影响,而原料种类和高温过程是孔壁结构形成的基础和控制机制。针对这些基本问题,本文分析了近年来Si 3N 4-PC的制备及应用等研究工作,将目前Si 3N 4-PC的制备方法归纳为两类,即通过烧结形成气孔法与通过成形引入气孔法。前者包括不完全烧结法、相变烧结法、反应烧结法和碳热还原氮化法,后者包括挤出成形法、直接发泡法、模板复制法和牺牲模板法等;分析了这些方法制备Si 3N 4-PC的特点和不足;通过文献数据汇总标明了当前Si 3N 4-PC的气孔率和强度等性能水平;揭示气孔率-强度及孔径-比表面积等构效关系中的矛盾平衡是制约其综合性能的瓶颈。基于颗粒原料及工艺,Si 3N 4-PC的综合性能难以突破,若采用Si 3N 4晶须和纤维等新原料并结合新工艺,则能从原料基础层面开始构建孔结构,显著提升Si 3N 4-PC的性能,使其在反辐射导弹雷达罩和膜材料等高价值领域获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氮化硅陶瓷 构效关系 矛盾平衡 气孔率-强度 孔径-比表面积
下载PDF
氮化硼/硅橡胶可瓷化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任劲文 宋九强 +2 位作者 傅华东 彭正伟 秦岩 《橡胶工业》 CAS 2020年第3期163-169,共7页
以硅橡胶为基体材料、氮化硼为成瓷填料、短切碳纤维为补强填料,制备出硅橡胶可瓷化复合材料,研究氮化硼用量对硅橡胶可瓷化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氮化硼用量的增大,硅橡胶可瓷化复合材料的物理性能提高,当氮化硼用量为20份... 以硅橡胶为基体材料、氮化硼为成瓷填料、短切碳纤维为补强填料,制备出硅橡胶可瓷化复合材料,研究氮化硼用量对硅橡胶可瓷化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氮化硼用量的增大,硅橡胶可瓷化复合材料的物理性能提高,当氮化硼用量为20份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拉断伸长率均达到最大值;复合材料高温热解产物的弯曲强度随着氮化硼用量的增大而逐渐增大;复合材料中氮化硼的X射线衍射峰强度随其用量的增大而逐渐增强;当氮化硼用量为40份时,高温热解产物表面形成了坚硬、致密的陶瓷层,能够有效地阻止热量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硼 硅橡胶 可瓷化复合材料 陶瓷化 弯曲强度 热稳定性能
下载PDF
Si_3N_4陶瓷的快速成型研究
18
作者 曹冲 沈景凤 +2 位作者 张培志 郭方全 祁海 《电子科技》 2017年第1期9-11,共3页
针对传统陶瓷成型方法成本高、周期长的问题,以氮化硅(Si_3N_4)和环氧树脂(EP)为材料,采用机械混合的方法制备Si_3N_4/EP复合粉末,通过选区激光烧结实验制备氮化硅零件素坯,再依次进行冷等静压、排胶、气压烧结等工艺处理后制得氮化硅... 针对传统陶瓷成型方法成本高、周期长的问题,以氮化硅(Si_3N_4)和环氧树脂(EP)为材料,采用机械混合的方法制备Si_3N_4/EP复合粉末,通过选区激光烧结实验制备氮化硅零件素坯,再依次进行冷等静压、排胶、气压烧结等工艺处理后制得氮化硅陶瓷零件。结果表明,上述工艺实现了氮化硅陶瓷零件的个性化定制及近净尺寸成形,增大了素坯的密度和强度。最终制得密度约在3.2 g/cm^3,硬度(HV10)在1 700 kgf/mm^3以上,断裂韧性在6.0 MPa·m^(1/2)以上,三点抗弯强度在900 MPa以上的高性能氮化硅陶瓷零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区激光烧结 机械混合 粘结剂 氮化硅陶瓷 硬度 断裂韧性 抗弯强度
下载PDF
无压烧结氮化硅陶瓷的物理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武振飞 王跃超 +1 位作者 陆丽芳 张弘毅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782-1787,共6页
以α-Si_(3)N_(4)粉末为原料,Y_(2)O_(3)和MgAl_(2)O_(4)体系为烧结助剂,采用无压烧结方式,研究了烧结温度、保温时间、烧结助剂含量以及各组分配比对氮化硅致密化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Y_(2)O_(3)和MgAl_(2)O_(4)为烧结助剂体... 以α-Si_(3)N_(4)粉末为原料,Y_(2)O_(3)和MgAl_(2)O_(4)体系为烧结助剂,采用无压烧结方式,研究了烧结温度、保温时间、烧结助剂含量以及各组分配比对氮化硅致密化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Y_(2)O_(3)和MgAl_(2)O_(4)为烧结助剂体系,氮化硅陶瓷在烧结温度为1600℃,保温时间为4 h,烧结助剂含量为12.5%(质量分数),Y_(2)O_(3)和MgAl_(2)O_(4)质量比为1∶1时,综合性能最好;氮化硅陶瓷显气孔率为0.21%,相对密度为98.10%,抗弯强度为598 MPa,维氏硬度为15.55 G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硅 无压烧结 显气孔率 相对密度 抗弯强度 维氏硬度
下载PDF
异丁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凝胶注模成型制备多孔氮化硅陶瓷
20
作者 孙宁 杨海玲 +4 位作者 王志 孙孟勇 史国普 冀珺 李庆刚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1-206,共6页
以不同粒径的氮化硅粉为原料,采用异丁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凝胶注模成型制备多孔氮化硅陶瓷,研究不同粒径氮化硅颗粒在异丁烯-马来酸酐共聚物水溶液中的分散性及氮化硅颗粒浆料的流变性能,对烧结样品的物相、微观形貌和结构以及介电性能... 以不同粒径的氮化硅粉为原料,采用异丁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凝胶注模成型制备多孔氮化硅陶瓷,研究不同粒径氮化硅颗粒在异丁烯-马来酸酐共聚物水溶液中的分散性及氮化硅颗粒浆料的流变性能,对烧结样品的物相、微观形貌和结构以及介电性能进行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粒径小于0.5μm的氮化硅颗粒在异丁烯-马来酸酐共聚物水溶液中更易团聚而沉降,氮化硅颗粒浆料的黏度、切应力比粒径为1~3μm的氮化硅颗粒浆料的大;不同粒径原料制备的氮化硅陶瓷的主晶相为α-氮化硅和β-氮化硅,样品的烧结收缩率、密度差异较小,孔隙率约为20%,抗弯强度均大于400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氮化硅陶瓷 凝胶注模成型 异丁烯-马来酸酐共聚物 抗弯强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