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卟啉-荧光素二元化合物体外清除活性氧自由基及抑制氧化损伤的作用 被引量:4
1
作者 陆家政 杜一凡 +1 位作者 韦国锋 李振中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5期508-511,共4页
目的研究卟啉-荧光素二元化合物体外清除活性氧自由基及抗氧化的作用。方法利用光照核黄素产生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和Fenton反应产生羟自由基.OH,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卟啉-荧光素二元化合物体外清除活性氧自由基的作用,用硫代巴比妥酸(TBA... 目的研究卟啉-荧光素二元化合物体外清除活性氧自由基及抗氧化的作用。方法利用光照核黄素产生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和Fenton反应产生羟自由基.OH,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卟啉-荧光素二元化合物体外清除活性氧自由基的作用,用硫代巴比妥酸(TBA)分光光度法研究卟啉-荧光素对.OH诱发卵磷脂脂质过氧化和DNA氧化损伤的抑制作用。结果卟啉-荧光素二元化合物能有效清除活性氧自由基,对卵磷脂脂质过氧化和DNA氧化损伤有显著抑制作用。结论卟啉-荧光素二元化合物是一种良好的体外抗氧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卟啉-荧光素 活性氧自由基 抗氧化 体外
下载PDF
卟啉-荧光素二元化合物与CT-DNA相互作用的光谱研究
2
作者 陆家政 郭海伟 +4 位作者 黄锦汪 吴彬 蒋京 臧林泉 刘云军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741-744,共4页
目的研究卟啉-荧光素二元化合物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相互作用。方法采用吸收光谱和稳态荧光光谱滴定及黏度法测定含自由羧基的卟啉-荧光素二元化合物与CT-DNA的相互作用。结果实验表明,荧光素-卟啉二元化合物能有效插入DNA碱基对之... 目的研究卟啉-荧光素二元化合物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相互作用。方法采用吸收光谱和稳态荧光光谱滴定及黏度法测定含自由羧基的卟啉-荧光素二元化合物与CT-DNA的相互作用。结果实验表明,荧光素-卟啉二元化合物能有效插入DNA碱基对之间,使DNA断裂。根据Stern-Volmer公式计算其结合常数K为2.01×105M-1。结论卟啉-荧光素二元化合物与CT-DNA的结合模式为插入结合,它是一种良好DNA插入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卟啉-荧光素 CT—DNA
下载PDF
荧光素-卟啉的合成及其清除活性氧自由基性质
3
作者 陆家政 郭海伟 +3 位作者 黄锦汪 蒋京 曾宪栋 臧林泉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828-831,共4页
目的合成一种与醚键相连含自由羧基的荧光素-卟啉二元化合物并研究其体外清除活性氧自由基。方法以元素分析、UV-Vis、IR、1H-NMR和ESI-MS对目标物质进行表征;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荧光素-卟啉化合物体外清除活性氧自由基的性质。结果合成... 目的合成一种与醚键相连含自由羧基的荧光素-卟啉二元化合物并研究其体外清除活性氧自由基。方法以元素分析、UV-Vis、IR、1H-NMR和ESI-MS对目标物质进行表征;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荧光素-卟啉化合物体外清除活性氧自由基的性质。结果合成产物为目标荧光素-卟啉二元化合物,该化合物可有效清除活性氧自由基。结论带活性官能团的荧光素-卟啉化合物可能是一种良好的自由基清除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素-卟啉 活性氧 自由基清除剂
下载PDF
咪唑基尾式卟啉铜(Ⅱ)配合物合成及其与锌卟啉—荧光素二元化合物超分子自组装
4
作者 吴仁涛 陆家政 +4 位作者 余汉城 刘杰 付波 黄锦汪 计亮年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13-116,共4页
以无水醋酸铜与咪唑基尾式卟啉5_对[4_(1_咪唑基)丁氧基]苯基_10,15,20_三苯基卟啉(p_ImBPTPP)在三氯甲烷 冰醋酸混合溶液中反应,合成了咪唑基尾式卟啉铜(Ⅱ)配合物CuⅡ(p_ImBPTPP)。以元素分析、ESI_MS、IR、1HNMR、UV_Vis光... 以无水醋酸铜与咪唑基尾式卟啉5_对[4_(1_咪唑基)丁氧基]苯基_10,15,20_三苯基卟啉(p_ImBPTPP)在三氯甲烷 冰醋酸混合溶液中反应,合成了咪唑基尾式卟啉铜(Ⅱ)配合物CuⅡ(p_ImBPTPP)。以元素分析、ESI_MS、IR、1HNMR、UV_Vis光谱进行了表征。以UV_Vis、ESI_MS和荧光光谱滴定研究了CuⅡ(p_ImBPTPP)与锌卟啉—荧光素二元化合物Zn(Fl_PPTPP)的超分子自组装行为,用荧光光谱滴定数据计算了超分子结合常数。研究表明,CuⅡ(p_ImBPTPP) Zn(Fl_PPTPP)体系是以CuⅡ(p_ImBPTPP)的尾端咪唑基与Zn(Fl_PPTPP)中的Zn(Ⅱ)之间的配位键组装成超分子的,超分子中电子给体锌卟啉与电子受体铜卟啉的结合方式对其光诱导电子转移性质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唑基尾式卟啉铜(Ⅱ) 锌卟啉—荧光素二元化合物 超分子自组装 合成
下载PDF
荧光素标记的庚型肝炎病毒基因探针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宁德刚 刘海燕 +3 位作者 雷时美 覃巍巍 项恩鸿 李天宪 《中国病毒学》 CSCD 1999年第2期147-151,共5页
参考国内外已完成测序的庚型肝炎病毒(GBVC/HGV)基因序列,选取毒株间系列较保守的基因片段,并合成与之互补的核苷酸序列(Antisense),用末端转移酶将荧光素N6ddATP标记该片段,制成庚肝病毒基因探... 参考国内外已完成测序的庚型肝炎病毒(GBVC/HGV)基因序列,选取毒株间系列较保守的基因片段,并合成与之互补的核苷酸序列(Antisense),用末端转移酶将荧光素N6ddATP标记该片段,制成庚肝病毒基因探针。在严格控制温度的条件下,与固定于硝酸纤维膜(NC膜)上血清斑点杂交,洗膜后与抗荧光素碱性磷酸酶(AP)结合,加底物后化学发光自显影判断结果。该方法检测与套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NestedRTPCR)检测结果的阳性符合率为88.2%,阴性符合率为100%;并且与其他相关病毒基因无交叉反应,具有较好的特异性与灵敏性。其检测结果比EIA法检测庚肝病毒抗体更具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庚型肝炎病毒 荧光素标记 基因探针 分子杂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