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德兴铜厂斑岩铜矿流体过程 被引量:32
1
作者 朱金初 金章东 +1 位作者 饶冰 李福春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18-434,共17页
从德兴斑岩铜矿床中蚀变矿物、包裹体记录及同位素组成的时空变化 ,示踪成矿热液流体来源、演化过程及迁移途径 .氧、锶同位素空间变化表明 ,虽然与铜厂斑岩铜矿成矿过程有关的热液流体至少有 3种 ,包括高温岩浆流体、来自深部围岩的非... 从德兴斑岩铜矿床中蚀变矿物、包裹体记录及同位素组成的时空变化 ,示踪成矿热液流体来源、演化过程及迁移途径 .氧、锶同位素空间变化表明 ,虽然与铜厂斑岩铜矿成矿过程有关的热液流体至少有 3种 ,包括高温岩浆流体、来自深部围岩的非岩浆流体和大气降水 ,但是起主导作用的是岩浆流体 .岩浆流体通过沸腾作用或不混溶作用而形成 ,它携带成矿物质从深部向上部及边部迁移、聚集 ,并在演化过程中引起围岩蚀变和金属矿化 .铜厂地区存在着两种不同成因的伊利石 ,热液成因的伊利石以 1M型、结晶度较差和含膨胀层为特征 ,而沉积浅变质成因的伊利石以 2M1 型、结晶度完好和不含膨胀层为特征 ,而且前者在空间上分布在离接触带不到2km的范围内 ,从而指示了热液流体活动的空间规模 .Nd、Sr同位素在空间上的变化则表明 ,在成矿流体作用过程中 ,Nd同位素相对稳定 ,斑岩的εNd变化在 - 0 76~ - 3 6 0范围内 ,表明岩浆系壳 -幔混合来源 .而Sr同位素初始比由斑岩体内部向围岩接触带则呈有规律升高(87Sr / 86Sr) i,0 70 5→ 0 .71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铜矿 热液流体 伊利石 同位素 包裹体 示踪
下载PDF
浙江建德铜矿成矿流体、成矿物质来源与矿床成因探讨 被引量:2
2
作者 陈辉 倪培 +5 位作者 陈仁义 叶天竺 吕志成 庞振山 耿林 贾儒雅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54-366,共13页
浙江建德铜矿位于钦杭结合带北东段,是浙江省最大的铜矿之一,该矿床的成因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在详细的野外调查基础上,对建德铜矿成矿期流体包裹体及氢、氧、硫同位素进行了系统测定。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建德铜矿主要发育三类包裹体:... 浙江建德铜矿位于钦杭结合带北东段,是浙江省最大的铜矿之一,该矿床的成因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在详细的野外调查基础上,对建德铜矿成矿期流体包裹体及氢、氧、硫同位素进行了系统测定。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建德铜矿主要发育三类包裹体:Ⅰ类富液相气液两相包裹体,Ⅱ类富气相气液两相包裹体,以及Ⅲ类含子晶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显示:Ⅰ类富液相包裹体加热后均一到液相,均一温度分布范围主要集中在280~340℃,流体包裹体盐度0.63%~8.00%NaCleqv;Ⅱ类富气相包裹体加热均一到气相,均一温度296~334℃,盐度1.22%~2.00%NaCleqv,属低盐度范围;Ⅲ类含子晶包裹体加热均一到液相,均一温度范围与Ⅱ类包裹体基本相同,分布范围为290~326℃,盐度很高,分布范围为31.87%~38.16%NaCleqv。Ⅱ类与视域内共存的Ⅲ型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相似,盐度相差很大,表明发生强烈的流体沸腾作用。流体的强烈沸腾作用是造成建德铜矿成矿物质沉淀富集的原因。氢氧同位素测试结果(δ^(18)O_(H_2O)值在8.1‰~10.6‰,δDH_2O变化范围从-78‰^-61‰)显示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流体。硫化物硫同位素研究显示,δ^(34)S值的总体变化范围是0.78‰~4.77‰,并且总体分布在零值附近呈塔式分布,这也暗示着建德铜矿硫化物的硫主要来自于岩浆。流体包裹体及氢、氧、硫同位素研究,并结合地质特征,表明建德铜矿是与晚侏罗世燕山期花岗闪长斑岩有关的,受石炭系灰岩、白云岩和泥盆系砂岩之间"硅钙面"控制的岩浆热液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氢氧硫同位素组成 硅钙面 岩浆热液矿床 建德铜矿 浙江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