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OSITIVE INVERSION STRUCTURE OF THE CENTRAL STRUCTURE BELT IN TURPAN-HAMI BASIN 被引量:2
1
作者 ZHU Wenbin , MA Ruishi, GUO Lingzhi, SUN Yan, XU Mingjie and HU Dezhao(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s,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JS 210093, China) 《Geotectonica et Metallogenia》 2003年第1期179-190,共12页
The central structure belt in Turpan-Hami basin is composed of the Huoyanshan structure and Qiketai structure formed in late Triassic-early Jurassic, and is characterized by extensional tectonics. The thickness of str... The central structure belt in Turpan-Hami basin is composed of the Huoyanshan structure and Qiketai structure formed in late Triassic-early Jurassic, and is characterized by extensional tectonics. The thickness of strata in the hanging wall of the growth fault is obviously larger than that in the footwall,and a deposition center was evolved in the Taibei sag where the hanging wall of the fault is located. In late Jurassic the collision between Lhasa block and Eurasia continent resulted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Turpan-Hami basin from an extensional structure into a compressional structure, and consequently in the tectonic inversion of the central structure belt of the Turpan-Hami basin from the extensional normal fault in the earlier stage to the compressive thrust fault in the later stage. The Tertiary collision between the Indian plate and the Eurasian plate occurred around 55Ma, and this Himalayan orogenic event has played a profound role in shaping the Tianshan area, only the effect of the collision to this area was delayed since it culminated here approximately in late Oligocene-early Miocene. The central structure belt was strongly deformed and thrusted above the ground as a result of this tectonic ev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rpan-Hami Basin central structure belt growth fault positive inversion structure
下载PDF
New Approach for the Inversion of Structured Matrices via Newton’s Iteration
2
作者 Mohammad M. Tabanjeh 《Advances in Linear Algebra & Matrix Theory》 2015年第1期1-15,共15页
Newton’s iteration is a fundamental tool for numerical solutions of systems of equations. The well-known iteration ?rapidly refines a crude initial approximation X0?to the inverse of a general nonsingular matrix. In ... Newton’s iteration is a fundamental tool for numerical solutions of systems of equations. The well-known iteration ?rapidly refines a crude initial approximation X0?to the inverse of a general nonsingular matrix. In this paper, we will extend and apply this method to n× n?structured matrices M?, in which matrix multiplication has a lower computational cost. These matrices can be represented by their short generators which allow faster computations based on the displacement operators tool. However, the length of the generators is tend to grow and the iterations do not preserve matrix structure. So, the main goal is to control the growth of the length of the short displacement generators so that we can operate with matrices of low rank and carry out the computations much faster. In order to achieve our goal, we will compress the computed approximations to the inverse to yield a superfast algorithm. We will describe two different compression techniques based on the SVD and substitution and we will analyze these approaches. Our main algorithm can be applied to more general classes of structured matri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WTON ITERATION structureD MATRICES Superfast Algorithm displacement OPERATORS Matrix Inverse.
下载PDF
一种航天器在轨环境下结构变形的反演方法
3
作者 孙维 王丁 +5 位作者 罗文波 阎军 田阔 赵文彦 任晗 张鹏 《航天器环境工程》 CSCD 2024年第3期290-295,共6页
为实现航天器在轨结构变形高效计算,提出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结构变形反演方法:借助有限元分析法获得结构在不同温度载荷作用下的变形分布特征,并利用获取的数据对输入和输出间神经网络进行训练,获取高精度的代理模型。利用该模型,可以... 为实现航天器在轨结构变形高效计算,提出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结构变形反演方法:借助有限元分析法获得结构在不同温度载荷作用下的变形分布特征,并利用获取的数据对输入和输出间神经网络进行训练,获取高精度的代理模型。利用该模型,可以在轨测量的温度作为输入,实现对航天器结构全场变形的快速反演;可通过引入合适参数的高斯噪声,增强神经网络对于输入误差的适应能力;可用改进的连接权值分析方法,给出确定传感器数量下,实现变形反演精度最高的结构温度测点的布局优化方案。综上,该反演方法具有精度高、实时性强、受输入误差影响小等优点,其应用对于提升遥感卫星的成像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器 结构变形 位移场反演 神经网络 代理模型
下载PDF
浅埋无中导洞连拱隧道先行洞衬砌承担围岩荷载确定方法
4
作者 汤华 姜成业 +2 位作者 邓琴 毕钛俊 秦雨樵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70-1180,共11页
不同于常规隧道衬砌结构,无中导洞连拱隧道先行洞衬砌施作稳定后还要受到邻近后行洞开挖的二次扰动,后行洞开挖对先行洞衬砌受力的影响不可忽视。依托杨家寨公路隧道工程,基于考虑了后行洞开挖影响的隧道围岩压力计算方法,结合现场监测... 不同于常规隧道衬砌结构,无中导洞连拱隧道先行洞衬砌施作稳定后还要受到邻近后行洞开挖的二次扰动,后行洞开挖对先行洞衬砌受力的影响不可忽视。依托杨家寨公路隧道工程,基于考虑了后行洞开挖影响的隧道围岩压力计算方法,结合现场监测位移数据采用荷载-结构法进行位移反分析,提出了一种确定浅埋无中导洞连拱隧道先行洞衬砌承担围岩荷载的方法,最后和衬砌背后围岩荷载现场监测值进行对比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后行洞开挖对先行洞衬砌承担围岩荷载的影响较为显著,监测点增长幅度均值高达142%;先行洞衬砌受力呈现“拱腰较小,拱顶及拱肩较大”的分布规律,且靠近后行洞一侧拱肩位置受力最大;通过现场监测位移反分析得到的先行洞衬砌受力结果和现场监测结果较为一致,论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和实用性,研究成果可为无中导洞连拱隧道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载结构法 无中导洞连拱隧道 位移反分析 衬砌受力
下载PDF
《诗经》“AA者B”句式新释
5
作者 李肇熙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24-128,共5页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我国古代文学的源头和典范。以《诗经》中的“AA者B”句式为研究对象,学界多认为该句式为偏正结构。依据古代训释材料及同时期文献分析,重新审视该句式应为形容词前置的主谓倒装句式,并就其成因进行相...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我国古代文学的源头和典范。以《诗经》中的“AA者B”句式为研究对象,学界多认为该句式为偏正结构。依据古代训释材料及同时期文献分析,重新审视该句式应为形容词前置的主谓倒装句式,并就其成因进行相关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倒装句 谓语前置 句式分析
下载PDF
龙门山前陆褶皱冲断带的平衡剖面分析 被引量:92
6
作者 陈竹新 贾东 +4 位作者 张惬 魏国齐 李本亮 魏东涛 沈扬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8-45,共8页
对龙门山前陆褶皱冲断带形成的正反转构造过程有过许多分析 ,但明显缺乏直接的证据和定量的分析。本文在地层资料分析的基础上 ,借助平衡剖面分析验证龙门山形成的正反转构造过程 :志留纪至中三叠世受多条倾向北西的同沉积断裂控制 ;晚... 对龙门山前陆褶皱冲断带形成的正反转构造过程有过许多分析 ,但明显缺乏直接的证据和定量的分析。本文在地层资料分析的基础上 ,借助平衡剖面分析验证龙门山形成的正反转构造过程 :志留纪至中三叠世受多条倾向北西的同沉积断裂控制 ;晚三叠世以来遭受北西—南东向挤压、抬升和剥蚀 ,形成逆冲推覆构造。在晚三叠世和新生代的两期板块碰撞的影响下 ,龙门山产生了两期褶皱冲断作用 ,但在南、北两段表现出显著不同的变形过程。龙门山北段表现为复杂的逆冲推覆构造 ,能明确划分出两期构造变形 ,晚三叠世的变形强烈 ,缩短率达 31.7% ;而新生代的变形较弱 ,缩短率仅为 10 .5 %。南段则表现出基底卷入的叠瓦状冲断的特点 ,主要体现新生代的构造变形 ,晚三叠世的构造变形基本上被改造 ,南段整体缩短率达 2 6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陆褶皱冲断带 龙门山 平衡剖面 构造变形 晚三叠世 新生代 逆冲推覆构造 中三叠世 志留纪 缺乏
下载PDF
正反转构造动力学成因探讨 被引量:20
7
作者 胡望水 李瑞升 +2 位作者 李涛 李宗贤 蔡少武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3-27,共5页
反转构造是指构造变形作用发生反向变化所产生的与前期构造性质相反的一种叠加构造,分为正反转构造和负反转构造两种类型。绝大多数正反转构造产生于张性盆地演化的反转期,即应力场转变为压应力场的时期。研究认为,张性盆地反转的动力... 反转构造是指构造变形作用发生反向变化所产生的与前期构造性质相反的一种叠加构造,分为正反转构造和负反转构造两种类型。绝大多数正反转构造产生于张性盆地演化的反转期,即应力场转变为压应力场的时期。研究认为,张性盆地反转的动力机制有主动反转作用和被动反转作用两种,因此,依据反转的动力机制,将正反转构造划分为主动正反转构造和被动正反转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叠加 反转构造 正反转构造 动力学成因 反转构造作用
下载PDF
吐哈盆地中央构造带正反转演化特征 被引量:17
8
作者 朱文斌 马瑞士 +4 位作者 郭令智 孙岩 徐鸣洁 胡德昭 王锋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5-131,共7页
吐哈盆地中央构造带由火焰山构造和七克台构造组成。中央构造带形成于三叠纪晚期至侏罗纪早期,表现为伸展构造特征,生长断层上盘地层厚度明显大于下盘,并于断层上盘所在的台北凹陷形成沉降中心。晚侏罗世,由于拉萨陆块与欧亚大陆的碰撞... 吐哈盆地中央构造带由火焰山构造和七克台构造组成。中央构造带形成于三叠纪晚期至侏罗纪早期,表现为伸展构造特征,生长断层上盘地层厚度明显大于下盘,并于断层上盘所在的台北凹陷形成沉降中心。晚侏罗世,由于拉萨陆块与欧亚大陆的碰撞作用导致吐哈盆地由伸展盆地转变为挤压盆地,中央构造带也于此时发生构造反转,由早期的伸展正断层转变为挤压逆断层。发生于55Ma的喜山构造事件对天山地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影响时间略有滞后,大致发生在晚渐新世至早中新世,中央构造带即在此次构造事件中强烈变形,逆冲出露于地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哈盆地 中央构造带 三叠纪 侏罗纪 伸展构造 碰撞作用 构造事件 断层 生长断层 正反转构造
下载PDF
正反转构造的类型和特点 被引量:13
9
作者 宋廷光 于百莲 +1 位作者 韩殿杰 王绍斌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71-275,共5页
正反转构造可以划分为断裂型、褶皱型和混合型3大类,其中断裂型包括下正上逆、上下均正和上下均逆3种地层组合形式;当反转期沿断层的逆冲位移小于早期正断层的最大正断位移而大于最小正断位移时表现为下正上逆;当后期逆冲位移小于... 正反转构造可以划分为断裂型、褶皱型和混合型3大类,其中断裂型包括下正上逆、上下均正和上下均逆3种地层组合形式;当反转期沿断层的逆冲位移小于早期正断层的最大正断位移而大于最小正断位移时表现为下正上逆;当后期逆冲位移小于早期的最小正断位移时表现为上下均正;当后期的逆冲位移大于早期的最大正断位移时表现为上下均逆.褶皱型包括上凸下凹和上下均凸两种形态。当反转期断裂活动和地层褶皱作用均很明显且作用于同一构造时,形成混合型反转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反转构造 构造反转 位移 油气油 地质构造
下载PDF
川西前陆盆地南段薄皮冲断构造之下隐伏裂谷盆地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17
10
作者 陈竹新 贾东 +3 位作者 魏国齐 李本亮 曾庆 杨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60-466,474,共8页
地震剖面构造解释发现,川西前陆盆地南段二叠纪之前发育伸展裂谷盆地,其中可能充填沉积了数千米厚的志留系—石炭系的古生代地层;晚期经历了新生代的构造挤压变形,最终在几何学上表现为一个双层构造,即浅层逆冲褶皱构造和深部裂谷构造... 地震剖面构造解释发现,川西前陆盆地南段二叠纪之前发育伸展裂谷盆地,其中可能充填沉积了数千米厚的志留系—石炭系的古生代地层;晚期经历了新生代的构造挤压变形,最终在几何学上表现为一个双层构造,即浅层逆冲褶皱构造和深部裂谷构造。浅层构造表现为一些断坪-断坡式逆冲断层以及与其伴生的褶皱变形,构造样式主要表现为断层转折褶皱,局部褶皱发育突破断层;而深部裂谷构造则发育地堑盆地和半地堑盆地,遭受挤压变形后发育局部正反转变形,并使得上覆的二叠系、中生界和新生界发生同步褶皱变形。深部裂谷构造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浅层冲断构造的发育形成。川西前陆盆地南段深部的古生界以及由于构造反转形成的古生界和中生界背斜中具有巨大的油气潜力,是川西地区油气勘探的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反转 裂谷盆地 前陆盆地 二叠纪 构造解析 油气勘探 四川盆地
下载PDF
探讨塔里木盆地巴楚断隆的正反转构造 被引量:33
11
作者 谢晓安 胡素云 卢华复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6,共6页
巴楚断隆位于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带西段,经历了古生代拉张断陷、中、新生代挤压隆升的正反转构造演化历史。早古生代,巴楚地区位于克拉通内坳陷的南翼;晚古生代,西段为一NW向的低隆,东段仍是阿瓦提凹陷的一部分;中生代形成断隆雏形;新... 巴楚断隆位于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带西段,经历了古生代拉张断陷、中、新生代挤压隆升的正反转构造演化历史。早古生代,巴楚地区位于克拉通内坳陷的南翼;晚古生代,西段为一NW向的低隆,东段仍是阿瓦提凹陷的一部分;中生代形成断隆雏形;新生代形成现今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前缘断块隆起,其主要构造反转期为第三纪。巴楚断隆的发育极大地受到南北两凹陷沉降的影响,其成因主要是由于板块碰撞和走滑断裂活动所形成的剪切挤压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巴楚断隆 正反转构造 剪切挤压
下载PDF
平衡剖面技术对东海西湖凹陷正反转构造及其成藏控制的研究 被引量:18
12
作者 胡望水 柴浩栋 +2 位作者 李瑞升 徐发 葛和平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10年第1期15-19,共5页
利用平衡剖面技术,对东海西湖凹陷第三系的正反转构造发育的期次、强弱进行了研究。把西湖凹陷划分为早、中、晚3期反转。其中,始新世末的早期反转主要发生在盆地的西斜坡带,且研究区由南向北反转强度增大;渐新世末的中期反转主要发生... 利用平衡剖面技术,对东海西湖凹陷第三系的正反转构造发育的期次、强弱进行了研究。把西湖凹陷划分为早、中、晚3期反转。其中,始新世末的早期反转主要发生在盆地的西斜坡带,且研究区由南向北反转强度增大;渐新世末的中期反转主要发生在盆地的东缘断裂带,且研究区由南向北反转强度减弱;中中新世末的晚期反转主要发生在盆地的中央隆起带,且研究区由南向北反转强度增大;总体反转作用由早到晚依次增强。反转作用形成多种类型的构造圈闭,具有面积较大、圈闭完整的特征,对油气的运移聚集十分有利,同时对油气的保存及储层物性有改造作用。根据目前的勘探,西湖凹陷的3个构造反转带是寻找油气最有利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剖面技术 东海西湖凹陷 正反转构造 构造演化 圈闭
下载PDF
非正交双转台五轴机床后置处理通用方法 被引量:19
13
作者 周续 张定华 +1 位作者 吴宝海 罗明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198-204,共7页
针对非正交结构的双转台型五轴机床,提出一种从工件坐标系变换到机床坐标系的逆运动学求解方法。该方法适用于正交及非正交情况下,双转台型、摆头+转台型和双摆头型五轴机床的后置处理问题。分析非正交双转台型五轴机床的结构特点,建立... 针对非正交结构的双转台型五轴机床,提出一种从工件坐标系变换到机床坐标系的逆运动学求解方法。该方法适用于正交及非正交情况下,双转台型、摆头+转台型和双摆头型五轴机床的后置处理问题。分析非正交双转台型五轴机床的结构特点,建立此类机床的通用结构形式。基于点绕空间任意轴的旋转变换公式,建立非正交五轴机床各运动坐标同刀位数据之间的映射关系,实现机床平动坐标和转动坐标的计算。针对机床C轴转动坐标的求解,分析出现奇异位置的情况,给出奇异值问题的处理方法。对整体叶轮流道及叶片加工刀位轨迹进行后置处理,并通过Vericut软件进行仿真试验,验证后置处理方法的可行性和高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正交结构 五轴加工后置处理 逆运动学 奇异位置
下载PDF
惠民凹陷南坡北北西向走滑断裂带的发育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刘冠德 夏斌 +2 位作者 于俊峰 陈根文 范立勇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8-173,共6页
通过对惠民南坡前中生代断裂的平面分布和三维地震剖面特征的分析,识别出了一组在平面上相互平行,在剖面上具有负花状构造的北北西向走滑断裂带。通过对负花状构造的形态及其卷入地层特征的分析,认为该组断裂带经历过两期不同性质的走... 通过对惠民南坡前中生代断裂的平面分布和三维地震剖面特征的分析,识别出了一组在平面上相互平行,在剖面上具有负花状构造的北北西向走滑断裂带。通过对负花状构造的形态及其卷入地层特征的分析,认为该组断裂带经历过两期不同性质的走滑运动,在中生代经历了较强的左行张性走滑,在新生代经历了较弱的右行压性走滑。其演化过程与鲁西地块上北北西向走滑断层的演化过程一致,均属于郯庐断裂区域性走滑作用所形成的帚状构造体系的一部分,郯庐断裂在中生代的左行走滑和新生代的右行走滑是控制其发展演化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断层 负花状构造 帚状构造体系 负反转作用 惠民南坡
下载PDF
2RRUR-2RSS并联机构结构特性与运动学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朱小蓉 宋月月 +2 位作者 孙晨 沈惠平 杨廷力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408-415,共8页
基于方位特征集设计理论和方法,设计了一种全由转动副组成的、动平台能实现空间三平移一转动的无过约束并联机器人机构,对其进行了拓扑结构特性分析;导出了机构位置逆解方程和雅可比矩阵,通过算例和Pro/E的仿真结果,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基于方位特征集设计理论和方法,设计了一种全由转动副组成的、动平台能实现空间三平移一转动的无过约束并联机器人机构,对其进行了拓扑结构特性分析;导出了机构位置逆解方程和雅可比矩阵,通过算例和Pro/E的仿真结果,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并进一步对该并联机构作业空间的几何性质、转动灵活性及奇异轨迹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该机构具有几何形状规则的作业空间及较好的运动灵活性,但在工作空间内具有发生位形奇异的可能,因此,在运动过程中应当避开特殊运动位置以避免奇异位形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构 结构特性 位置反解 工作空间 奇异轨迹 转动能力
下载PDF
多参数位移反分析优化设计与约束反演 被引量:6
16
作者 吴立军 刘迎曦 韩国城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13-418,共6页
针对岩土工程位移反分析 ,提出一般地应力场优化设计的数学形式 ,构造了岩层变形破坏的结构性计算模型 .应用以有限元和约束优化为基础的正定式化方法进行了多参数约束反演 ,并编制了计算程序 .通过地应力参数和岩层结构模量的数值反演... 针对岩土工程位移反分析 ,提出一般地应力场优化设计的数学形式 ,构造了岩层变形破坏的结构性计算模型 .应用以有限元和约束优化为基础的正定式化方法进行了多参数约束反演 ,并编制了计算程序 .通过地应力参数和岩层结构模量的数值反演算例 ,说明优化设计和约束反演能同时有效地识别多个参数 ,可提高反演可靠性和准确度 ,且能保障计算稳定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参数位移反分析 优化设计 约束反演 结构性模型 岩土工程 地应力场 岩层介质
下载PDF
松辽裂陷盆地反转期构造分析 被引量:19
17
作者 张文军 胡望水 +2 位作者 官大勇 毛治国 王筱楠 《中国海上油气(工程)》 2004年第4期230-234,共5页
在裂陷作用和伸展型拗陷作用停止的同时 ,松辽盆地基底发生了反转型差异拗陷作用 ,拗陷作用经历了弱—强—弱—停止的演化过程 ,在四方台组和明水组沉积期达到极点 ,形成了反转期构造层 ;第四系沉积差异隆升致反转作用停止 ,沉积了反转... 在裂陷作用和伸展型拗陷作用停止的同时 ,松辽盆地基底发生了反转型差异拗陷作用 ,拗陷作用经历了弱—强—弱—停止的演化过程 ,在四方台组和明水组沉积期达到极点 ,形成了反转期构造层 ;第四系沉积差异隆升致反转作用停止 ,沉积了反转期后构造层。松辽盆地正反转构造发育经历了 4个阶段 :裂陷、拗陷终止和缓慢反转 ;快速反转和快速差异拗陷 ;慢速反转和慢速差异拗陷 ;反转停止和拗陷终止。正反转构造发育演化的结果是在中下构造层 (即“下断中坳”)之上形成“上隆顶平”的盆地结构。这种四元结构的形成 ,起因于区域构造应力场转变成裂陷作用、拗陷作用和差异隆升反转作用的演化。利用生长构造分析、基底沉降史回剥、热沉降模拟和反转构造恢复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揭示 ,“上隆”部分沉积 6 9%的可容纳空间来源于下伏沉积物的压实 ,31%的可容纳空间来源于盆地基底的受压拗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容纳空间 隆升 构造层 基底 裂陷盆地 松辽盆地 第四系 停止 作用 差异
下载PDF
乍得Bongor盆地反转构造特征及形成机制:来自地震剖面及沙箱模拟实验的证据 被引量:4
18
作者 吴珍云 尹宏伟 +1 位作者 汪伟 杜业波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18-929,共12页
结合区域地震剖面解析和沙箱模拟实验,探讨分析了乍得Bongor盆地反转构造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1)Bongor盆地中发育三种典型的反转构造类型:挤压反转单斜构造、挤压反转向斜构造和挤压反转背斜构造。该类反转构造一部分具有反转... 结合区域地震剖面解析和沙箱模拟实验,探讨分析了乍得Bongor盆地反转构造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1)Bongor盆地中发育三种典型的反转构造类型:挤压反转单斜构造、挤压反转向斜构造和挤压反转背斜构造。该类反转构造一部分具有反转断层相关褶皱样式,主要沿高角度边界断层和基底地垒边界断面发育,形成演化与断裂活动息息相关,另一部分呈散花状背斜构造样式,属于地层纵弯上拱褶皱,主要发育于斜坡断阶带之间;(2)区域剥蚀作用对盆地反转构造演化具有重要的影响,其对盆地内深部地层反转褶皱发育具有促进作用,为深部构造圈闭形成提供条件,而对浅部地层的反转褶皱发育则表现出阻碍或破坏作用,不利于浅层构造圈闭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ngor盆地 反转构造 同构造剥蚀作用 反转断层相关褶皱 构造圈闭
下载PDF
冲断构造与正反转构造 物理模拟实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涤 何登发 高敏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1-94,共14页
冲断构造和正反转构造是我国西部叠合盆地中典型的构造样式,其构造物理模拟实验是研究和模拟自然界冲断构造(正反转构造)变形特征和动力学过程的一种有效的实验方法。在查阅大量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本文概述了物理模拟实验的发展历史,以... 冲断构造和正反转构造是我国西部叠合盆地中典型的构造样式,其构造物理模拟实验是研究和模拟自然界冲断构造(正反转构造)变形特征和动力学过程的一种有效的实验方法。在查阅大量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本文概述了物理模拟实验的发展历史,以及国内外在实验理论、实验技术和从二维到三维转变等方面的研究现状。目前,构造物理模拟实验已被广泛应用于构造地质学、石油构造地质学等众多研究领域,是油气勘探研究由定性描述跨入半定量一定量分析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分别阐述了冲断构造和正反转构造在近年来取得的进展:1)在冲断构造物理模拟实验方面,介绍了双指向冲断构造和推覆体、地表作用对冲断构造的影响以及冲断构造中地层缩短量和应变等3方面的进展;2)在正反转构造物理模拟实验方面主要讲述了基底对反转构造演化型式的制约以及反转临界条件的三维构造模拟取得的进展。同时,认为物理模拟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紧密结合数值模拟、高精度成像技术和数据采集技术等。作为研究构造变形机制的重要媒介,冲断构造物理模拟在塑性变形对冲断构造的影响、如何反映现代构造地质学成果以及模拟过程中如何加入化学物质迁移等问题方面仍存在不足。此外,高端实验室的建设和模拟技术也是构造物理模拟实验面临的一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断构造 反转构造 历史和现状 研究进展 存在问题 构造物理模拟实验
下载PDF
松辽盆地南部中央坳陷区正反转构造特征及演化机制 被引量:12
20
作者 王莉 杜旭东 +1 位作者 陆克政 漆家福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8年第6期21-25,共5页
松辽盆地南部中央坳陷区已发现了10多个油田及上百个油气藏,该区伴有大量的“下正上逆”的反转断层,且上盘发育有反转背斜。在分析大量地震资料的基础之上,结合区域构造演化特点,对中央坳陷区的正反转构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松辽盆地南部中央坳陷区已发现了10多个油田及上百个油气藏,该区伴有大量的“下正上逆”的反转断层,且上盘发育有反转背斜。在分析大量地震资料的基础之上,结合区域构造演化特点,对中央坳陷区的正反转构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松辽盆地南部中央坳陷区的正反转构造平面分布及延伸具有方向性及成带的特点。构造类型发育有穿透断展型、简单断展型、上盘褶皱型、下盘褶皱型和滑脱褶皱型,变型程度依次变弱。反转构造变形程度与油气藏有密切关系,反转构造变形越弱及构造类型越简单,油气保存条件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中央坳陷区 正反转构造 构造演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