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paration of layered Li(Ni_(1/3)Co_(1/3)Mn_(1/3))O_2 as positive material for lithium-ion secondary battery
1
作者 胡传跃 吴宏图 +2 位作者 郭军 汪形艳 易涛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会刊:英文版》 CSCD 2007年第A02期911-916,共6页
The uniform layered Li(Ni1/3Co1/3Mn1/3)O2 cathode material for lithium-ion secondary batteries were synthesized by using(Ni1/3Co1/3Mn1/3)(OH)2 synthesized by a liquid phase co-precipitated method as precursors and wit... The uniform layered Li(Ni1/3Co1/3Mn1/3)O2 cathode material for lithium-ion secondary batteries were synthesized by using(Ni1/3Co1/3Mn1/3)(OH)2 synthesized by a liquid phase co-precipitated method as precursors and with NiSO4,CoSO4,MnSO4 and NH3·H2O as raw materials. The influence of the preparation conditions such as precursors preparation,calcinations temperature and calcinations time on the structural and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Li(Ni1/3Co1/3Mn1/3)O2 were systematicelly studied. The result of XRD shows the I003/I104 value of the Li(Ni1/3Co1/3Mn1/3)O2 powder synthesized at 950 ℃ for 10 h is 1.26,which illustrates the well-ordered layer-structure. The average particle size of uniform Li(Ni1/3Co1/3Mn1/3)O2 powder is about 400 nm in diameter as observ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The first discharge capacity of Li(Ni1/3Co1/3Mn1/3)O2 electrode is 174.6 mA·h/g at 16 mA/g between 2.8 V and 4.5 V versus Li at room temperature,and the capacity retention is 95.2% of the initial discharge capacity after 50 cycles at 32 mA/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阳极材料 钴沉积法 制备
下载PDF
Mesoporous composite of LiFePO_4 and carbon microspheres as positive-electrode materials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被引量:2
2
作者 Qiangqiang Tan Cheng Lv +1 位作者 Yuxing Xu Jun Yang 《Particu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6期106-113,共8页
Mesoporous LiFePO4/C microspheres consisting of LiFePO4 nanoparticles are successfully fabricated by an eco-friendly hydrothermal approach combined with high-temperature calcinations using cost-effective LiOH and Fe3... Mesoporous LiFePO4/C microspheres consisting of LiFePO4 nanoparticles are successfully fabricated by an eco-friendly hydrothermal approach combined with high-temperature calcinations using cost-effective LiOH and Fe3+ salts as raw materials.In this strategy,pure mesoporous LiFePO4 microspheres,which are composed of LiFePO4 nanoparticles,were uniformly coated with carbon(1.5nm).Benefiting from this unique architecture,these mesoporous LiFePO4/C microspheres can be closely packed,having high tap density.The initial discharge capacity of LiFePO4/C microspheres as positive-electrode materials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could reach 165.3 mAh/g at 0.1 C rate,which is notably close to the theoretical capacity of LiFePO4 due to the large BET surface area,which provides for a large electrochemically available surface for the active material and electrolyte.The material also exhibits high rate capability(100 mAh/g at 8 C) and good cycling stability(capacity retention of 92.2%after 400 cycles at 8 C r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FEPO4 Composite Nanoparticle Hydrothermal approach positive-electrode material lithium-ion battery
原文传递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LiFePO_4/C composite used as lithium storage electrodes 被引量:1
3
作者 胡国荣 张新龙 +2 位作者 彭忠东 廖刚 禹筱元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会刊:英文版》 CSCD 2004年第2期237-240,共4页
LiFePO4/C composites with good rate capability and high energy density were prepared by adding sugar to the synthetic precursor.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electrode performance was achieved. The resulting carbon co... LiFePO4/C composites with good rate capability and high energy density were prepared by adding sugar to the synthetic precursor.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electrode performance was achieved. The resulting carbon contents in the sample 1 and sample 2 are 3.06% and 4.95%(mass fraction), respectively.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synthesis of LiFePO4 with sugar added before heating is a good method because the synthesized particles having uniform small size are covered by carb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athodes was evaluated using coin cells. The sampl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observation. The addition of carbon limits the particles size growth and enables high electron conductivity. The LiFePO4/C composites show very goo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delivering about 142 mAh/g specific capacity when being cycled at the C/10 rate. The capacity fade upon cycling is very sma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磷酸锂 LIFEPO4/C 复合材料 电极过程
下载PDF
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有价金属回收研究现状
4
作者 李峻 田阳 +3 位作者 杨斌 徐宝强 胡均贤 于昊松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86-1808,共23页
近年来,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等目标的提出,新能源电动汽车发展迅速,锂离子电池的需求量也随之剧增,而大量锂离子电池的使用也必将迎来锂离子电池爆发式退役,从而大量的废旧锂离子电池有待回收。锂电池大致可分为三元锂电池、磷... 近年来,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等目标的提出,新能源电动汽车发展迅速,锂离子电池的需求量也随之剧增,而大量锂离子电池的使用也必将迎来锂离子电池爆发式退役,从而大量的废旧锂离子电池有待回收。锂电池大致可分为三元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钴酸锂电池、锰酸锂电池四大类,目前主要的回收方法有火法冶金技术、湿法冶金技术。本文叙述了近年来上述四大类锂离子电池正极目标金属的回收研究现状,从流程的难易程度、目标金属的提取效率以及对环境是否产生污染性气体或废液等多个方面来分析各项工艺。最后,对不同冶金工艺的优缺点进行总结以及未来的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回收 正极材料 火法冶金 真空
下载PDF
氟化碳(CF_(x))材料在锂原电池中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5
作者 张洋 张雅婷 +2 位作者 张泽峰 王九洲 付甜甜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66-1474,共9页
CF_(x)作为一种重要的正极材料,在锂原电池中具有高能量密度、长贮存寿命和优异的安全性等优点。近年来,研究人员通过研究Li/CF_(x)的工作机理,揭示了CF_(x)材料目前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改性处理,如等离子体处理、... CF_(x)作为一种重要的正极材料,在锂原电池中具有高能量密度、长贮存寿命和优异的安全性等优点。近年来,研究人员通过研究Li/CF_(x)的工作机理,揭示了CF_(x)材料目前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改性处理,如等离子体处理、表面包覆、原子掺杂等。此外,研究人员还通过表面脱氟、纳米尺度工程等手段,改变表面结构从而提升导电性和锂离子传输速率,进一步提高了其能量密度。这些研究成果为CF_(x)在锂原电池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主要介绍了Li/CF_(x)电池的工作机理及CF_(x)材料目前存在的问题,针对CF_(x)材料的改性方法做了总结分析,并对Li/CF_(x)电池在航空航天、国防军事等领域的应用做了详细介绍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化碳 正极材料 锂氟化碳电池 改性方法
下载PDF
有关废旧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回收技术探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冰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80-82,共3页
锂电池在达到充放电循环极限后,其活性物质会逐渐失去活力,最终报废。当前,对锂电池的大规模需求和使用,必然面临未来报废电池巨量堆积的问题,同时锂电池的粗放生产与废旧处置不当还会引发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势必带来一系列恶性反应。... 锂电池在达到充放电循环极限后,其活性物质会逐渐失去活力,最终报废。当前,对锂电池的大规模需求和使用,必然面临未来报废电池巨量堆积的问题,同时锂电池的粗放生产与废旧处置不当还会引发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势必带来一系列恶性反应。锂电池以正极材料为主,含有Mn、Co、Ni、Li等金属元素,同时在整个电池构成中还掺和了Cu、Al、Fe等多种金属元素,因此锂电池及正极材料的回收既具有可观的经济价值又具有良好的环境保护价值。文章概述了锂电池的构成和工作原理,分析了废旧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回收价值并进行了回收技术的探讨,希望有助于促进锂电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锂电池 工作原理 正极材料 回收技术
下载PDF
金属离子掺杂LiFePO_(4)正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7
作者 王林玉 何志芳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177-7182,共6页
选择金属Ag为掺杂元素,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Ag掺杂的LiFePO_(4)正极材料,并以此组装了CR2032扣式电池,研究了金属Ag掺杂摩尔比对LiFePO_(4)的物相结构、微观形貌和对应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g掺杂的LiFePO_(4)具有橄榄石... 选择金属Ag为掺杂元素,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Ag掺杂的LiFePO_(4)正极材料,并以此组装了CR2032扣式电池,研究了金属Ag掺杂摩尔比对LiFePO_(4)的物相结构、微观形貌和对应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g掺杂的LiFePO_(4)具有橄榄石型结构,外观为棒状的小颗粒,颗粒尺寸的长度约为350~500 nm,宽度约为100 nm,颗粒之间有轻微的团聚。不同摩尔比Ag掺杂的LiFePO_(4)正极材料的充放电效率均超过95%,适量Ag摩尔比的掺杂改善了LiFePO_(4)的循环稳定性能、初始放电比容量和容量保持率。随着Ag掺杂摩尔比的增大,LiFePO_(4)的最大放电比容量先增大后降低,Ag摩尔比3%的LiFePO_(4)的放电比容量达到最大值为123.4 mAh/g,经过30次循环后放电比容量最大为70.4 mAh/g,容量保持率最大为57.05%,对应的电荷转移电阻为632.7Ω。可见,3%Ag-LiFePO_(4)的综合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FePO_(4) AG掺杂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镍钴锰三元前驱体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8
作者 尤大海 张朝宏 +3 位作者 李国栋 张晋 张立 彭兴华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8-182,共5页
研究了采用共沉淀法制备镍钴锰三元前驱体,考察了氨水浓度、体系pH、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所制备前驱体性能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氨水浓度1 mol/L,体系pH=12、反应温度55℃、反应温度28 h最佳试验条件下,所制备前驱体产品粒度分布良... 研究了采用共沉淀法制备镍钴锰三元前驱体,考察了氨水浓度、体系pH、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所制备前驱体性能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氨水浓度1 mol/L,体系pH=12、反应温度55℃、反应温度28 h最佳试验条件下,所制备前驱体产品粒度分布良好,呈均匀的类球形,结晶致密;混锂煅烧后的正极材料在2.8~4.4 V、0.2 C充放电制度下首次放电容量为169.14 mAh/g,首次效率为88.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沉淀法 三元前驱体 锂电池 正极材料 制备 性能 放电 振实密度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材料发展现状及展望
9
作者 张颖超 《化学工业》 CAS 2024年第1期35-45,共11页
以2022年数据为基础,分析了我国锂离子电池材料的行业发展现状;重点对锂离子电池正极、负极、电解液和隔膜等关键材料及相关配套化学品的市场供需格局、技术现状等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并提出行业发展建议。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负极材料 电解液 隔膜 市场 技术 展望
下载PDF
锰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进展综述
10
作者 吴才可 韦泽羽 +14 位作者 李良 金晶 詹海青 张丽云 司徒白雪 杨勇 江卫良 李致朋 韦庆锰 李玉婷 莫燕娇 甘永兰 杨雄强 詹锋 陈发明 《中国锰业》 2024年第4期10-13,共4页
通过对富锂锰基电池、锰酸锂电池、镍钴锰酸锂电池、磷酸锰铁锂电池对应的4种锰基正极材料进行综述,分别分析了富锂锰基、锰酸锂、镍钴锰、磷酸锰铁锂4种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并介绍了掺杂、包覆、煅烧温度调节、氧气空位调节等提高材料... 通过对富锂锰基电池、锰酸锂电池、镍钴锰酸锂电池、磷酸锰铁锂电池对应的4种锰基正极材料进行综述,分别分析了富锂锰基、锰酸锂、镍钴锰、磷酸锰铁锂4种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并介绍了掺杂、包覆、煅烧温度调节、氧气空位调节等提高材料性能的方法。为锰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发展提供了分析,尤其是在提高能量密度、循环稳定性和安全性方面的改性策略。希望通过对材料不断地创新和优化,为锰基锂离子电池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发挥更大作用提供相关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基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能量密度 循环稳定性
下载PDF
超循环稳定性和高倍率性能的三苯胺&吡咯共聚物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11
作者 苏畅 初艳芳 徐立环 《辽宁化工》 CAS 2024年第9期1323-1327,1337,共6页
通过原位化学氧化法,采用氯化铁为氧化剂,制备了一系列不同投料比例的吡咯与三苯胺复合的聚合物材料PTPA&PP_(y)-1∶1、PTPA&PP_(y)-3∶1、PTPA&PP_(y)-10∶1、PTPA&PP_(y)-20∶1,并以此共聚物为锂电池正极材料,研究其... 通过原位化学氧化法,采用氯化铁为氧化剂,制备了一系列不同投料比例的吡咯与三苯胺复合的聚合物材料PTPA&PP_(y)-1∶1、PTPA&PP_(y)-3∶1、PTPA&PP_(y)-10∶1、PTPA&PP_(y)-20∶1,并以此共聚物为锂电池正极材料,研究其电化学和电池性能。FTIR表明复合材料PTPAP&PP_(y)的成功制备,PTPAP&PP_(y)共聚物随着投料比例的变化展现不同的形貌,PTPA&PP_(y)-20∶1材料呈现出“镍网”状形貌。循环伏安测试中,吡咯单体的引入显著降低了氧化/还原峰的电势差,减小电极极化。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性能研究表明,吡咯引入三苯胺制备的共聚物电极材料,循环性能稳定。在不同的电流速率下进行电池性能测试时,PTPA&PP_(y)-1∶1、PTPA&PP_(y)-20∶1容量保持率分别为94%和96%,明显高于PTPA,特别是电流速率为800 mA·g^(-1)时,PTPA&PP_(y)-20∶1的比容量达到73.2 mA·h·g^(-1),高于PTPA的68.1 mA·h·g^(-1),倍率性能稳定,这是由于吡咯材料的引入和开放性的孔结构,改善了载流子的传输过程。阻抗测量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具有较低的电荷转移阻抗,这说明适量吡咯的加入改善了电子转移速率以及高充电/放电效率,可以为储能器件正极材料的开发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苯胺 吡咯 正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下载PDF
高比能锂离子电池用新型粘结剂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马伟俊 张东东 +1 位作者 郑轲 吴松彦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18期59-61,共3页
电动汽车、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的持续快速增长对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循环寿命的要求逐步提高。粘结剂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核心成分,在黏结电化学活性材料和导电剂、保持电极完整性、正/负极-电解质界面调控等方面具有实际意义,... 电动汽车、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的持续快速增长对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循环寿命的要求逐步提高。粘结剂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核心成分,在黏结电化学活性材料和导电剂、保持电极完整性、正/负极-电解质界面调控等方面具有实际意义,是提升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的有效方法。本文综述了新型粘结剂结构设计在不同能源存储材料中构筑高比能锂离子电池的最新研究进展,从人工智能(AI)技术角度展望了下一代锂离子电池用粘结剂的设计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粘结剂 分子设计 正极材料 负极材料
下载PDF
不同原料配比下制备新型锂电池正极材料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梁振鹏 《广州化工》 CAS 2024年第12期60-62,65,共4页
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重要的能量储存器,具备广泛的应用前景。正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中关键的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着电池的工作性能。本文研究了不同原料配比对锂电池正极材料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新型锂电池正极材料。实... 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重要的能量储存器,具备广泛的应用前景。正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中关键的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着电池的工作性能。本文研究了不同原料配比对锂电池正极材料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新型锂电池正极材料。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调整原料配比,可优化正极材料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和倍率性能。高能量密度配比方案提高了电池的能量密度,但循环寿命相对较短,而平衡性能配比方案在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和倍率性能之间达到了更好的平衡。同时,本文探讨优化设计新型锂电池正极材料的潜力和展望,包括提高能量密度、增强循环寿命和提高安全性等方面,通过材料设计与制备工艺的创新、跨界合作与技术集成以及强调可持续性和环保性,有望推动新型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发展,以满足电动汽车、移动设备等领域对高性能锂电池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原料配比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多金属氧酸盐功能化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制备、吸附催化性能及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
14
作者 郭思嘉 卢海斌 谢琳 《材料研究与应用》 CAS 2024年第3期455-462,共8页
锂硫电池因优异的理论比容量(1675 mAh∙g^(−1))和能量密度(2600 Wh∙kg^(−1)),以及活性物质硫储量丰富、环境友好和低成本等优点,有望成为下一代储能电池。然而,在锂硫电池充放电过程中,可溶性多硫化锂极易溶解于电解液,导致氧化还原反... 锂硫电池因优异的理论比容量(1675 mAh∙g^(−1))和能量密度(2600 Wh∙kg^(−1)),以及活性物质硫储量丰富、环境友好和低成本等优点,有望成为下一代储能电池。然而,在锂硫电池充放电过程中,可溶性多硫化锂极易溶解于电解液,导致氧化还原反应缓慢,且在溶度差作用下扩散到负极参与副反应,从而不可逆地降低了活性材料的含量,进而使锂硫电池出现放电容量低、容量衰减较快等问题。金属有机框架材料是一类以金属或金属团簇为中心、有机配体为连接单元,在共价键的作用下自组装形成的多孔晶体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高孔隙率和高度有序的孔结构及结构可调性等优点,且可被有效人为设计功能化特性。因此,设计了一种具有孔道缺陷的多金属氧酸盐功能化金属有机框架材料(Fe-NENU-5),用作高性能锂硫电池正极的硫载体。Fe-NENU-5的孔道缺陷,一方面可提供载硫与多硫化锂反应的空间,另一方面可使得缺陷孔道内的多金属氧酸盐能够有效吸附和催化转化多硫化锂,从而极大抑制了多硫化锂的穿梭效应,提高了活性物质的利用率。Fe-NENU-5/S正极所构建的锂硫电池在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方面远优于NENU-5/S的锂硫电池,在电流密度1 C下循环500次后的放电比容量仍有617 mAh∙g^(−1)。此外,在高载量4.7 mg·cm^(−2)下,锂硫电池放电容量可达3.1 mAh·cm^(−2)。本研究为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储能需求,解决锂硫电池放电容量差及循环寿命低的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多金属氧酸盐 锂硫电池 穿梭效应 催化 吸附 正极 高载量
下载PDF
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专利技术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姗姗 《广东化工》 CAS 2023年第12期95-97,共3页
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增加,传统的石化能源由于储量的限制和其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已经不能满足人类社会绿色、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作为重要的能量存储元件,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增加,传统的石化能源由于储量的限制和其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已经不能满足人类社会绿色、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作为重要的能量存储元件,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作为锂电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性能的正极材料的研究和开发已成为该领域发展的关键。层状结构的镍钴锰(NCM)三元正极材料因其高容量等优点,已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本文通过研究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领域的国内外专利申请文献,分析了该领域的专利申请趋势,归纳出在华申请授权专利的主要申请人,对国内的重点授权专利进行探讨,为相关产业及研究的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钴锰 三元正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专利分析 性能改进
下载PDF
废旧磷酸铁锂电池回收利用研究与产业化现状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笑天 徐璐 +3 位作者 黄斌 李维斯 冀成庆 杨耀辉 《矿产综合利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5-102,113,共9页
这是一篇材料工程领域的论文。随着近年来新能源行业的蓬勃发展,2030年我国退役磷酸铁锂动力电池规模或达153.1万t。出于保护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和减少环境污染的需要,研究开发出绿色、高效、可持续的废旧磷酸铁锂电池回收工艺已刻不容... 这是一篇材料工程领域的论文。随着近年来新能源行业的蓬勃发展,2030年我国退役磷酸铁锂动力电池规模或达153.1万t。出于保护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和减少环境污染的需要,研究开发出绿色、高效、可持续的废旧磷酸铁锂电池回收工艺已刻不容缓。本文以废旧磷酸铁锂电池的主要组成部分及一般回收流程为研究对象,介绍了预处理、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等多种回收工艺的原理、优缺点及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对废旧磷酸铁锂电池回收的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以期为我国废旧磷酸铁锂电池回收技术的产业化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工程 磷酸铁锂电池 正极 负极 电解液 预处理 回收
下载PDF
废旧三元锂电池正极材料的还原酸浸回收与再生 被引量:1
17
作者 徐子贤 潘波 +2 位作者 何玲 孙为民 董其铮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64-70,共7页
采用磷酸为浸出剂,葡萄糖为还原剂,回收三元锂电池正极材料,研究了酸浸过程中磷酸浓度、葡萄糖浓度、固液比、温度、时间对Li、Ni、Co、Mn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浸出工艺参数条件为:磷酸浓度4 mol/L、葡萄糖浓度0.5 mol/L、固液比... 采用磷酸为浸出剂,葡萄糖为还原剂,回收三元锂电池正极材料,研究了酸浸过程中磷酸浓度、葡萄糖浓度、固液比、温度、时间对Li、Ni、Co、Mn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浸出工艺参数条件为:磷酸浓度4 mol/L、葡萄糖浓度0.5 mol/L、固液比20 g/L、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60 min,在此条件下,Li、Ni、Co、Mn的浸出率可分别达到97.3%、96.54%、96.59%、95.31%。利用未反应收缩核模型拟合了酸浸过程的动力学数据,结果显示浸出过程由表面化学反应所控制。使用共沉淀—固相法再生正极材料,所得材料结晶性良好,元素分布均匀,实现了三元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锂离子电池 三元正极材料 葡萄糖 磷酸 再生
下载PDF
镍锰酸锂正极包覆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正午 张琦 +5 位作者 梁祯 黄忆雪 周忠仁 董鹏 张英杰 张雁南 《有色设备》 2023年第1期86-89,共4页
近年来,锂离子电池(LIB)成为了便携式电子产品和电动汽车(EV)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LiNi0.5 Mn1.5 O4(镍锰酸锂简称LNMO)作为正极材料,由于其能量密度可观(650 W·h·kg^(-1))、工作电压高(4.7 V)、原材料成本低和安全性能好受... 近年来,锂离子电池(LIB)成为了便携式电子产品和电动汽车(EV)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LiNi0.5 Mn1.5 O4(镍锰酸锂简称LNMO)作为正极材料,由于其能量密度可观(650 W·h·kg^(-1))、工作电压高(4.7 V)、原材料成本低和安全性能好受到广泛关注。然而,LNMO正极目前存在高温下循环性能差和容量下降的问题。表面包覆技术被认为是一种前景极佳的解决方案。本文从包覆材料以及包覆方法上总结了目前LNMO正极包覆领域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MO 正极材料 包覆 锂离子电池
下载PDF
基于生物质锂硫电池正极材料合成及性能研究
19
作者 王峥宇 吴宇 +2 位作者 李冰 周洋 邓超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85-90,共6页
锂硫电池自诞生以来因其极高的理论比容量(1675mAh/g)及较为低廉的制造成本走在电池领域前沿.但是其广泛应用受到库伦效率较低、循环稳定性较差等因素影响.因此,优化设计锂硫电池正极成为目前研究热点之一.研究了一种以生物质黑曲霉(Asp... 锂硫电池自诞生以来因其极高的理论比容量(1675mAh/g)及较为低廉的制造成本走在电池领域前沿.但是其广泛应用受到库伦效率较低、循环稳定性较差等因素影响.因此,优化设计锂硫电池正极成为目前研究热点之一.研究了一种以生物质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为碳源的锂硫电池复合正极材料.该材料不仅具有大量孔隙以及较高的比表面积,而且具有较高的导电性及活性物质利用率,另外由于生物质内自含的N、P杂原子使其能够有效抑制多硫化物的穿梭,从而提高锂硫电池的电化学性能.该复合材料在锂硫电池中,以0.1A/g电流密度下,历经100次循环仍能保持90%以上的库伦效率.另外,当不同倍率下充放电时,电池的容量保持率较高.不仅为锂硫电池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思路,而且也为其他电化学功能材料提供一种优质的生物质基体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硫电池 正极材料 生物质 容量保持率
下载PDF
氧化钨和磷钨酸对LiNi_(0.96)Co_(0.02)Mn_(0.02)O_(2)材料的表面包覆改性研究
20
作者 赵刚 龚正良 +1 位作者 李益孝 杨勇 《电化学(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9-36,共8页
随着电动汽车的高速发展,对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性能和成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已有的高镍材料LiNi_(0.8)Co_(0.1)Mn_(0.1)O_(2)(NCM811)能量密度可以达到760 Wh·kg^(-1),已成为锂离子正极材料发展的重要方向。超高镍三... 随着电动汽车的高速发展,对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性能和成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已有的高镍材料LiNi_(0.8)Co_(0.1)Mn_(0.1)O_(2)(NCM811)能量密度可以达到760 Wh·kg^(-1),已成为锂离子正极材料发展的重要方向。超高镍三元正极材料(LiNi_(x)Co_(y)Mn_(1-x-y)O_(2),x≥0.90)具有超过210 mAh·g^(–1)比容量,因而可实现更高的能量密度,但目前关于超高镍材料的研究工作仍然比较少。超高镍正极材料的研究极具实用意义,因此,本文选择LiNi_(0.96)Co_(0.02)Mn_(0.02)O_(2)(NCM96)这一超高镍材料进行研究。为了提升超高镍三元正极材料NCM96的电化学性能,本工作采用了氧化钨和磷钨酸来对其进行包覆改性,并系统研究了材料改性前后的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其中,氧化钨包覆能有效提升三元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但目前尚未有利用氧化钨对超高镍正极材料进行包覆改性的报道。此外,磷钨酸是一种可以同时实现氧化钨和磷酸盐双重包覆的物质,双重包覆有望实现比单一元素包覆更优的电化学性能。本工作通过NCM96前驱体与磷钨酸和氧化钨液相共混,烘干后混锂烧结实现氧化钨和磷钨酸包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表面改性方法对超高镍三元正极材料首圈放电比容量影响都较小,且能有效改善材料的长期循环性能。对比两种改性材料的高温电化学性能,发现经磷钨酸包覆改性后的材料其高温循环性能优于氧化钨包覆改性,说明磷钨酸的P/W双元素改性优于WO3的W单元素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超高镍低钴三元正极材料 表面包覆 氧化钨包覆 磷钨酸包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