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7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Concept of Digital Human Rights and Its Reshaping of Basic Rights
1
作者 张龑 江烁 QIAN Chuijun(译) 《The Journal of Human Rights》 2023年第5期973-993,共21页
Whether a new generation of human rights emerges in the digital age has sparked widespread debate.Academic understanding of digital technology remains confined to thinking about network technology and products,often o... Whether a new generation of human rights emerges in the digital age has sparked widespread debate.Academic understanding of digital technology remains confined to thinking about network technology and products,often overlooking the revolutionary nature of digital media.Digital media has the sweeping potential to unify all forms of media and reshape social life,giving rise to new demands for a new generation of human rights.The concept of digital human rights can be defined as the legitimate rights of human's infinitely extended personalities through digital media.Its core characteristic is its transcendency,where every person lives in a networked space that surpasses physical boundaries,nations,and individual personalities.Human rights are generally considered the foundation for basic constitutional rights,which,in turn,form the basis for legislative acts across various sectors.In recent years,China has enacted numerous laws in the digital domain to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but due to the lack of guidance on digital human rights,these laws tend to be fragmented and disjointed.It is urgent to unify digital legislation at all levels on the basis of reshaping basic constitutional rights.Thus,it is essential to reshape the basic rights based on the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digital human rights and streamline legislation at all levels under the unified guidance of basic rights.This can help establish a comprehensive digital human rights protection system that meets the demands of the modern e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gital human rights infinitely extended personalities personalities with transcendency reshaping the basic rights
下载PDF
智能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价值重塑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1
2
作者 朱平 雷世平 田禾 《继续教育研究》 2024年第1期83-87,共5页
“劳动”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最重要与最基本的方式,是提升国民经济的强大动能。纵观当前,以智能技术为主体的新型劳动形式,不仅给传统劳动带来挑战,也冲击了人们传统的劳动理念。大学生劳动教育应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充分借助和发挥智能设... “劳动”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最重要与最基本的方式,是提升国民经济的强大动能。纵观当前,以智能技术为主体的新型劳动形式,不仅给传统劳动带来挑战,也冲击了人们传统的劳动理念。大学生劳动教育应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充分借助和发挥智能设备、智能技术、智能手段,使劳动教育拥有全新的育人形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结合智能时代对人类劳动的影响,明确劳动教育价值重塑的内容,分析劳动教育的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劳动教育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时代 大学生 劳动教育 价值重塑 实践路径
下载PDF
智能时代教育场域的技术焦虑与认知误区——基于梅洛-庞蒂具身认知观的当下省察 被引量:2
3
作者 袁磊 刘沃奇 《现代远距离教育》 2024年第1期14-20,共7页
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改变了教育生态和教学秩序,由此也引发了教育场域下史无前例的“技术焦虑”。通过追根溯源对“技术焦虑”的成因加以解析,发现其中的大部分焦虑情绪都是由教育主体的认知误区导致的,而法国现象学家梅洛-庞蒂的... 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改变了教育生态和教学秩序,由此也引发了教育场域下史无前例的“技术焦虑”。通过追根溯源对“技术焦虑”的成因加以解析,发现其中的大部分焦虑情绪都是由教育主体的认知误区导致的,而法国现象学家梅洛-庞蒂的“具身认知观”为梳理这一认知误区提供了极好的理论依据。“具身认知观”在人类的自我认知上呈现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并对传统认知观的外在逻辑主义立场采取质疑态度,进而将人类教育的本质是什么以及人工智能和人类智能的本质区别一一呈现出来,从根本上对智能时代教育场域下的“技术焦虑”做出认知矫正,并依此寻求纾解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技术焦虑 具身认知观 认知误区 技术重塑教育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空间形态刍论 被引量:1
4
作者 赵光远 《科技智囊》 2024年第3期1-7,共7页
新质生产力的空间形态是影响“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理论问题。围绕这一问题,从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出发,对新质生产力的空间形态进行了探索,“新质生产力首先必然是国家生产力”的观点得以提出并对其论述,并指出... 新质生产力的空间形态是影响“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理论问题。围绕这一问题,从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出发,对新质生产力的空间形态进行了探索,“新质生产力首先必然是国家生产力”的观点得以提出并对其论述,并指出区域层面的新质生产力发展必须服从于这一观点,才能在新质生产力时代赢得新的发展机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兼顾新质生产力引领发展、统筹发展和重塑格局的综合功能,兼顾新质生产力的国家属性、人类属性和未来属性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中国式现代化 空间形态 国家生产力 重塑
下载PDF
论露天矿区近自然生态修复
5
作者 雷少刚 夏嘉南 +1 位作者 卞正富 程伟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21-2030,共10页
露天矿区生态修复面临着重建生态系统自维持力低、维持成本高,尤其是修复后“采矿痕迹”明显等问题,亟待协调好人工修复与自然恢复的关系,升级发展传统生态修复模式,促进露天矿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长期的理论方法研究和应用实践经验... 露天矿区生态修复面临着重建生态系统自维持力低、维持成本高,尤其是修复后“采矿痕迹”明显等问题,亟待协调好人工修复与自然恢复的关系,升级发展传统生态修复模式,促进露天矿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长期的理论方法研究和应用实践经验总结基础上,①提出了露天矿区近自然生态修复的必要性及其理论内涵与技术框架。近自然矿山生态修复是参照本地自然地貌、水文、土壤、植被、景观及其演变规律,使修复后的矿业斑块达到与周边自然生态系统近似的结构与功能状态,并与周边自然地貌、水系、景观相融合的修复模式,是对传统生态修复模式的升级,逼近“采矿无痕”是其追求的理想状态。②近自然生态修复是露天矿生态化设计的重要构成,其技术环节主要包括,参照生态系统学习、近自然地貌重塑、水文衔接与调控、矿山活土层重构、植被重建与多样性重组等。参照生态系统学习为后续各个修复环节提供修复目标与参数。近自然地貌重塑是近自然生态修复的核心与基础,包括内排土场全生命周期近自然地貌重塑、外排土场近自然地貌重塑、邻近自然问题地貌协同重塑等。水文衔接与调控要解决河道沟道的优化布局、矿区上下游水系的衔接、以蓄代排径流调控等。矿山活土层重构包括矿山土物理结构重组、微生物和养分循环过程重构等内容;植被重建与多样性重组包括近自然的植物群落与多样性配置,以及近自然的植株空间布局等。③实践分析表明,露天矿近自然生态修复有助于减少土壤侵蚀,提高地貌稳定性,增强重建生态系统的自维持能力,有利于实现露天矿区“采矿无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开采 矿山生态 生态化设计 自然修复 地貌重塑
下载PDF
双吸泵静腔室数值优化与试验分析
6
作者 施允洋 刘方方 +4 位作者 李俊杰 贾艳辉 张晨骏 王维一 邓江林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7期77-84,共8页
【目标】探究影响双吸离心泵效率的主要因素及关键参数,优化设计吸水室以提高水力性能。【方法】基于水力损失最小原则,对吸水室与蜗壳内部流道形状进行设计,研究过流断面面积演变规律。采用CFD数值计算方法对优化前后的泵内流特征及性... 【目标】探究影响双吸离心泵效率的主要因素及关键参数,优化设计吸水室以提高水力性能。【方法】基于水力损失最小原则,对吸水室与蜗壳内部流道形状进行设计,研究过流断面面积演变规律。采用CFD数值计算方法对优化前后的泵内流特征及性能特性进行对比分析,并利用实体模型试验验证优化方案的实际性能。【结果】改良设计的工况点效率比原型设计提升3.36%;在0.7QBEP(设计工况)至1.2QBEP范围内,整泵效率相较改进前模型均有所提高。其中,蜗壳水力损失降低明显,除1.3 QBEP损失下降6.18%以外,其余工况下蜗壳水力损失降低幅度均超过20%。对于吸水室,大于0.98 QBEP流量工况时,改进后模型吸水室损失低于改进前模型。【结论】吸水室、蜗壳内部流道的优化设计,明显改善了吸水室内部的不稳定流动,消除了叶轮出口附近的流动旋涡,显著降低水力损失,有效提升双吸泵的水力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吸泵 效率改进 流道形状重塑 计算流体动力学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驱动卫生系统重塑的当前表现与潜在挑战
7
作者 周雪 毛荟妍 +3 位作者 王雪梅 孙涛 李雪梅 张磊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21,共5页
新质生产力概念的提出是对传统生产力理论的拓展和深化,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刻洞察和前瞻引领,为理解和应对新时代机遇和挑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框架。新质生产力关注产业的高级化和现代化进程,是摆脱传统增长路径、符合高质... 新质生产力概念的提出是对传统生产力理论的拓展和深化,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刻洞察和前瞻引领,为理解和应对新时代机遇和挑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框架。新质生产力关注产业的高级化和现代化进程,是摆脱传统增长路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新型生产力,强调了科技创新、知识经济、信息化和数字化等新型生产要素和组合形态在生产力进化中的关键作用。新质生产力释放了驱动卫生系统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在指导卫生系统变革与重塑过程上具有时代意义。通过论述新质生产力驱动卫生系统重塑过程中的表现和挑战,旨在将新质生产力概念引入卫生政策与管理领域,以期引发学界探讨其在卫生领域的重塑潜力和阻碍,为政策制定者和卫生管理者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卫生系统 重塑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新零工”工作重塑及其前因和结果
8
作者 张博 王丽莉 《商业经济》 2024年第8期131-134,共4页
传统或标准的工作是在组织的监督下进行的,由没有结束期限的全职工作组成。“新零工”被定义为互联网时代员工完成雇主的短期工作或雇主的特别工作要求。“新零工”产生于互联网科技背景下,“新零工”工作重塑与传统工作重塑具有细微差... 传统或标准的工作是在组织的监督下进行的,由没有结束期限的全职工作组成。“新零工”被定义为互联网时代员工完成雇主的短期工作或雇主的特别工作要求。“新零工”产生于互联网科技背景下,“新零工”工作重塑与传统工作重塑具有细微差别,其工作重塑的前因变量和结果变量包括社交网络嵌入、情境因素、个性特质以及个体主观感受、个体工作绩效。“新零工”的工作重塑涉及两个方面——工作环境资源重塑和身体美学资源重塑,这一发现为下一步实证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零工” 工作重塑 前因 结果
下载PDF
基于电流重塑的并网逆变器控制策略研究
9
作者 冯兴田 王朋 《电力电子技术》 2024年第6期8-11,共4页
针对传统光伏并网逆变器通常需要多个传感器采集电压与电流信号作为控制量,而电网中存在的各种谐波信号及传感器产生的误差对逆变器输出电能质量造成影响,导致逆变器输出电流谐波含量较高的问题,此处提出一种基于逆变器逆变侧电流重塑... 针对传统光伏并网逆变器通常需要多个传感器采集电压与电流信号作为控制量,而电网中存在的各种谐波信号及传感器产生的误差对逆变器输出电能质量造成影响,导致逆变器输出电流谐波含量较高的问题,此处提出一种基于逆变器逆变侧电流重塑的控制策略,以逆变侧电流为系统控制信号,间接控制并网电流。首先对传统逆变器电压电流控制策略进行分析,得出逆变器控制信号之间的联系,然后利用并网电压对逆变侧电流信号进行重塑,将重塑后的电流作为逆变器控制信号,得到无电流传感器的控制方式,通过减少传感器数量降低逆变器控制信号中的谐波含量,改善输出电流的波形质量,并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最后通过仿真分析和实验验证电流重塑的正确性和所提控制策略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网逆变器 电能质量 电流重塑
下载PDF
跟网型变换器的小扰动同步稳定机理分析与致稳控制
10
作者 李红 梁军杨 +2 位作者 王振民 李国进 陈延明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802-3815,共14页
弱电网下,跟网型变换器易出现因阻尼不足导致的小扰动同步失稳问题。为此,该文借鉴复转矩分析理论,计及复杂控制耦合,建立跟网型变换器的复转矩模型。量化多环控制耦合、线路阻抗、控制参数等因素对系统阻尼转矩的影响,从阻尼的角度揭... 弱电网下,跟网型变换器易出现因阻尼不足导致的小扰动同步失稳问题。为此,该文借鉴复转矩分析理论,计及复杂控制耦合,建立跟网型变换器的复转矩模型。量化多环控制耦合、线路阻抗、控制参数等因素对系统阻尼转矩的影响,从阻尼的角度揭示跟网型变换器的小扰动同步失稳机理。根据理论分析,提出一种基于相位补偿的锁相环阻尼重塑控制策略,通过补偿多环控制耦合引入的负阻尼,增强变换器的小扰动同步稳定性。最后,开展相应的仿真与实验,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与改进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网型变换器 小扰动同步稳定 多环控制耦合 复转矩分析法 阻尼重塑
下载PDF
企业数字化如何影响创新风险?——来自中国制造业的经验证据
11
作者 任曙明 马橙 《当代经济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0-103,共14页
数字化赋予传统企业新的发展契机,同时重塑研发流程和重构研发组织带来的双重成本不确定性引发了企业创新风险的变动。基于2011—2020年中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结合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企业数字化对创新风险的影响及作用... 数字化赋予传统企业新的发展契机,同时重塑研发流程和重构研发组织带来的双重成本不确定性引发了企业创新风险的变动。基于2011—2020年中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结合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企业数字化对创新风险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企业数字化对创新风险存在显著的U型影响,即随着企业数字化水平的提高,其对创新风险会产生先抑制后促进的影响;(2)企业数字化对创新风险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在国有企业、大型企业、东部和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的企业样本中抑制作用更为明显;(3)成本不确定性是企业数字化作用于创新风险的主要机制。企业在数字化前应进行风险评估与规划,在数字化后要根据所处数字化阶段实施差异化的研发支持措施;政府部门应当实施针对性的数字化政策,以有效应对企业数字化引致的创新风险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数字化 创新风险 成本不确定性 流程重塑 组织重构
下载PDF
文化空间与身份重塑——亨利·詹姆斯《使节》中的空间探索
12
作者 闻莉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4年第6期21-27,共7页
《使节》是亨利·詹姆斯“国际题材”作品的核心之作。作品中的城市、建筑、街道等空间艺术形式不仅是小说情景依托的背景,还被赋予了深刻的空间隐喻,成为人物得以建立空间感知的载体。跨越疆界的旅者们在迥然不同的空间活动,不仅... 《使节》是亨利·詹姆斯“国际题材”作品的核心之作。作品中的城市、建筑、街道等空间艺术形式不仅是小说情景依托的背景,还被赋予了深刻的空间隐喻,成为人物得以建立空间感知的载体。跨越疆界的旅者们在迥然不同的空间活动,不仅是地理上的位移,还包含文化意识的震荡与消长,其间的冲突和磨合蕴含了空间的裂变和重构,再现了人物的主体性建构和身份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亨利·詹姆斯 《使节》 空间隐喻 空间重构 身份重塑
下载PDF
建构社区治理共同体的多重逻辑与实现路径——基于昆明C社区“五社联动”分析
13
作者 卢瑾 郭光玉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7-95,共9页
建构社区治理共同体是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路径,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命题。社区治理共同体强调多元主体的联系与互动,具有立体的组织结构、聚合的利益关系与协同的行动导向三大特征,共同构成社区治理共同体的基... 建构社区治理共同体是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路径,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命题。社区治理共同体强调多元主体的联系与互动,具有立体的组织结构、聚合的利益关系与协同的行动导向三大特征,共同构成社区治理共同体的基本载体、桥梁纽带和强大动力,呈现“组织-利益-行动”逻辑。组织重塑、利益聚合、行动协同三个层面建构社区治理共同体:组织层面,以纵横结合的方式重塑治理结构体系,打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方位治理体系;利益层面,建立利益联结与激励机制,寻找各方利益的最佳平衡点,实现多元主体间的利益聚合;行动层面,采取一致性集体行动,凝聚多元力量,实现整体合力的最大化,推动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的善治目标,提升社区治理效能与治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治理共同体 五社联动 组织重塑 利益聚合 行动协同
下载PDF
数智转型背景下教师主导作用的辩证思考
14
作者 刘树勇 柴凯 +2 位作者 梁平 杨晓悦 喻柳丁 《高教学刊》 2024年第12期42-45,共4页
数智化转型为教育发展赋能,也引发对教师主导作用的当代思考。准确理解、科学把握教师应发挥的主导作用或中介作用是顺应时代教育数智化转型的必要工作。基于中介思维和中介理论,该文从社会实践的宏观层面、政策支撑的中观层面和教师内... 数智化转型为教育发展赋能,也引发对教师主导作用的当代思考。准确理解、科学把握教师应发挥的主导作用或中介作用是顺应时代教育数智化转型的必要工作。基于中介思维和中介理论,该文从社会实践的宏观层面、政策支撑的中观层面和教师内驱力重塑的微观层面进行辩证思考,指出人类社会实践行为的根本变革是正确理解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条件,战略发展政策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必要支撑,教师充分利用条件发挥主导作用重塑教育是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转型 主导作用 辩证思考 中介理论 教育重塑
下载PDF
顶层设计与角色重塑:高校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的路径迭代
15
作者 叶庆娜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0-156,共7页
作为学术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质量的学术期刊是助推高校“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引擎。然而,“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面临困局。其中,国家“双一流”建设的顶层制度设计对高校学术期刊的高质量发展观照不足,高校... 作为学术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质量的学术期刊是助推高校“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引擎。然而,“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面临困局。其中,国家“双一流”建设的顶层制度设计对高校学术期刊的高质量发展观照不足,高校学术期刊的角色定位在曲折中发展,在资助政策下成长;主办高校对学术期刊支持不够,存在高校科研评估与期刊建设理性、主办高校对外“窗口”与学术公共“平台”、特色发展与集约规范管理等对立冲突,高校学术期刊的基层实践成效不佳。因此,应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促进高校学术期刊的高质量发展与“双一流”建设良性互动,积极构建有利于高校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圈层,重塑高校学术期刊的角色定位。在顶层设计上,指引学术期刊深度参与“双一流”建设的发展定位;在中层支持上,强化主办高校统筹“学术期刊和学科发展”互融互促学术共同体建设的主体责任;在基层创新上,提升高校学术期刊在助力“双一流”建设实践中的学科贡献力和学术引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建设 高校学术期刊 高质量发展 顶层设计 角色重塑
下载PDF
MMC型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中高频振荡无源阻尼抑制策略
16
作者 聂永辉 张德伟 +2 位作者 高磊 吴春迎 张瑞东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41-149,共9页
较长的控制链路延时会导致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的柔性直流输电系统阻抗在高频段出现负阻尼区间,易与交流系统分布电容相互作用引发高频振荡。现有有源阻尼抑制策略虽可有效抑制高频振荡,但会恶化... 较长的控制链路延时会导致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的柔性直流输电系统阻抗在高频段出现负阻尼区间,易与交流系统分布电容相互作用引发高频振荡。现有有源阻尼抑制策略虽可有效抑制高频振荡,但会恶化中频段阻抗特性,增加中频振荡发生的风险。为有效抑制中高频振荡,提出在MMC交流侧母线处并联无源阻抗重塑装置的无源阻尼抑制策略。首先,推导出MMC简化模型并验证其准确性。其次,根据奈奎斯特稳定判据与最小功率损耗约束设计阻抗重塑装置参数,实现MMC系统阻抗重塑。最后,应用阻抗法对比分析重塑前后MMC系统阻抗特性,分析阻抗重塑装置对MMC系统阻抗的修正效果。在PSCAD/EMTDC中搭建含无源阻抗重塑装置的MMC电磁暂态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抑制策略在中高频段均可有效抑制MMC系统的振荡现象,对系统稳态特性影响小,且基频功率损耗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直流输电 MMC简化模型 中高频振荡 阻抗稳定分析 无源阻抗重塑装置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驱动全社会物流成本降低的机制与路径
17
作者 汪旭晖 段怡杰 《中国流通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24,共10页
新质生产力作为新时代的新动能,能够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剖析新质生产力内涵和特征,探究新质生产力驱动全社会物流成本降低的机制与路径,具有重要意义。新质生产力强调技术创新、绿色可持续和智能化,符合高质量发展和数字经济时代... 新质生产力作为新时代的新动能,能够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剖析新质生产力内涵和特征,探究新质生产力驱动全社会物流成本降低的机制与路径,具有重要意义。新质生产力强调技术创新、绿色可持续和智能化,符合高质量发展和数字经济时代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可解构为企业层面的数字化重构力、产业层面的协同进化力、社会层面的创新策源力。在新质生产力驱动全社会物流成本降低的过程中,数字化重构力是核心、协同进化力是基础、创新策源力是动能。其中,数字化重构力通过智能升级企业层面的物流活动,重塑企业生产运营模式,赋予企业新型生产要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引领企业物流从业务价值创造向多维度价值创造转变,有效降低企业层面的物流成本。协同进化力通过优化产业层面的物流链路,形成产业间技术渗透融合新特征、产业内分工协作新格局、平台化产业新生态,加快产业数智化进程、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助力产业绿色转型,有效降低产业层面的物流成本。创新策源力通过社会层面的物流结构优化、物流体系升级,打造高质量物流生态系统、创新物流商业模式、优化物流资源配置,推动社会物流全面降本。为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应大力发展数字化重构力,鼓励企业加快数字物流建设。大力发展协同进化力,以物流业为核心推动现代产业协同发展。大力发展创新策源力,加快培育社会物流新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全社会物流成本 数字化重构力 协同进化力 创新策源力
下载PDF
公共托育服务政策体系的系统性重塑:挑战与路径
18
作者 黄清峰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5-62,共8页
公共托育服务政策关乎民生福祉,是破解托育难题,纾解群众带娃之忧的重大举措。从制度变迁的视角讨论我国公共托育服务政策演变的逻辑理路,分析我国公共托育服务政策存在的现实困境很有必要。研究表明,政策定位不清晰、协同机制不科学、... 公共托育服务政策关乎民生福祉,是破解托育难题,纾解群众带娃之忧的重大举措。从制度变迁的视角讨论我国公共托育服务政策演变的逻辑理路,分析我国公共托育服务政策存在的现实困境很有必要。研究表明,政策定位不清晰、协同机制不科学、政策体系不完善、配套措施不健全是我国公共托育服务政策体系面临的主要困境。在政策重塑过程中,要坚持以普惠优先为价值遵循、以政府主导为根本保障、以多元主体为发展方向、以制度创新为关键动力的基本原则。要明确托育服务的基本属性,优化管理体制机制;应探索多元模式,加大政策扶持;同时,落实监管责任,强化托育服务人才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托育服务 制度变迁 政策重塑
下载PDF
生成式大模型与新文科建设
19
作者 米加宁 吴佳正 《新文科教育研究》 2024年第2期72-92,143,共22页
新文科旨在通过技术手段拓宽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视野与方法论。生成式大模型在促进知识生成、创新学术方法论、重塑学科边界及界定学科身份等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揭示了新文科在促进学科融合、推动学术创新和响应社会变革中的独特价值... 新文科旨在通过技术手段拓宽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视野与方法论。生成式大模型在促进知识生成、创新学术方法论、重塑学科边界及界定学科身份等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揭示了新文科在促进学科融合、推动学术创新和响应社会变革中的独特价值。生成式大模型引领下的学术方法论变革,展示了传统知识生成范式如何被重塑,以及这些技术如何促进跨学科的知识融合与创新。深度分析学科边界的重塑与融合,阐述了新文科在整合技术创新与学术传统中的策略和实践,新文科教育体系的必要变革旨在培养能够跨学科工作并充分利用新技术的学者和研究者。新文科建设不仅要求学术界对传统学科进行深刻反思和创新性重构,更要求在技术革新的驱动下,探索和建立一种新的学术工作模式和生态系统,以实现知识的深度发展和社会实践的广泛应用。新文科的发展展现了学术传统与技术革新的融合可能,为理解和解决当代社会的复杂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工具,标志着一个全新学术研究时代的来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生成式大模型 方法论变革 学科边界重塑 技术与学术融合
下载PDF
长春市宽城区工业遗产地景观重塑研究——以天兴福第一制粉厂为例
20
作者 周研 《北方建筑》 2024年第1期64-67,共4页
本文通过调研天兴福第一制粉厂工业遗产地景观环境现状,针对天兴福第一制粉厂工业遗产地景观环境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因早期的城市建设对于某些区域没有系统的规划,天兴福第一制粉厂工业遗产地景观存在景观肌理不够清晰、慢行空间杂乱... 本文通过调研天兴福第一制粉厂工业遗产地景观环境现状,针对天兴福第一制粉厂工业遗产地景观环境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因早期的城市建设对于某些区域没有系统的规划,天兴福第一制粉厂工业遗产地景观存在景观肌理不够清晰、慢行空间杂乱、景观绿化较少、缺乏景观设施的问题。基于此,提出天兴福第一制粉厂工业遗产地景观重塑原则,包括整体性原则、生态修复原则、新旧结合原则,从而进一步凝炼出重塑景观肌理、打造慢行空间、植物合理布局、构筑物功能重塑的策略,使天兴福第一制粉厂工业遗产景观得以可持续发展。期望对城市工业遗产景观环境重塑提供实践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遗产地 景观重塑 可持续发展 天兴福第一制粉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