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entative Study on a New Way of Simultaneous Desulfuriz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被引量:8
1
作者 王爱杰 杜大仲 +2 位作者 任南琪 程翔 刘春爽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05年第3期422-425,共4页
Thiobacillus denitrificans, a kind of autotrophic facultative bacteria, can oxidize sulfide into elemental sulfur or sulfate when nitrate was adopted as its electron accepter and carbon dioxide as its carbon resource ... Thiobacillus denitrificans, a kind of autotrophic facultative bacteria, can oxidize sulfide into elemental sulfur or sulfate when nitrate was adopted as its electron accepter and carbon dioxide as its carbon resource under anoxic or anaerobic environment. In this way, nitrate is converted into nitrogen. In addition, ThiobaciWus denitrificans can accumulate sulfur extracellularly. In this study, in a process of simultaneous desulfuriz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a strain of Thiobacillus denitriificans is employed as sulfur-producer in the treatment of wastewater containing sulfide and nitrate. The key factors affecting this process are investigated through batch test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ulfide concentration and the ratio of sulfide to nitrate (S2-/NO3-) in the influent are the key factors, and their suitable values are suggested to be 5/3 and no more than 300mg·L-1, respectively, in order to achieve high conversion of sulfu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iobacillus denitrificans biological desulfurization SULFUR denitrification S2 /NO3- ratio
下载PDF
两级AO-臭氧催化氧化-后置反硝化-BAF工艺处理焦化废水工程实例 被引量:2
2
作者 徐娟娟 熊耀 +1 位作者 王立媛 韦凤密 《工业用水与废水》 CAS 2024年第3期96-100,共5页
焦化废水污染物成分复杂,难生物降解污染物占比大,某工程项目设计采用两级AO-臭氧催化氧化-后置反硝化-BAF工艺处理焦化废水,介绍了该工程的工艺流程及特点、设计参数和运行效果。运行结果表明,在系统来水COD质量浓度为5746~7283 mg/L,... 焦化废水污染物成分复杂,难生物降解污染物占比大,某工程项目设计采用两级AO-臭氧催化氧化-后置反硝化-BAF工艺处理焦化废水,介绍了该工程的工艺流程及特点、设计参数和运行效果。运行结果表明,在系统来水COD质量浓度为5746~7283 mg/L,氨氮质量浓度为91.4~130.1 mg/L时,处理出水COD质量浓度为40~55 mg/L,氨氮质量浓度小于2 mg/L,出水稳定达到设计目标,有利于后续膜回用系统的正常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化废水 两级AO 臭氧催化氧化 后置反硝化 BAF 废水处理
下载PDF
曝气生物滤池-后置反硝化处理农村低C/N污水 被引量:9
3
作者 于淼 马国胜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2-35,共4页
针对农村生活废水分散、低C/N的特性,提出研究了一种联合处理技术即联合曝气生物滤池(BAF)和好氧-缺氧后置反硝化序批式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BR)。结果表明,BAF挂膜完成后COD、NH4+-N和TN去除率可高达67.5%、72.5%和51.9%。当BAF和SB... 针对农村生活废水分散、低C/N的特性,提出研究了一种联合处理技术即联合曝气生物滤池(BAF)和好氧-缺氧后置反硝化序批式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BR)。结果表明,BAF挂膜完成后COD、NH4+-N和TN去除率可高达67.5%、72.5%和51.9%。当BAF和SBR联合后,COD、NH_4^+-N和TN去除率显著高于BAF或者SBR单独处理。COD的去除主要集中在SBR阶段用于反硝化脱氮,TN去除主要依赖BAF阶段特殊的生物分布。内聚物聚羟基烷酸酯(PHA)的最大合成质量摩尔浓度为5.9 mol/g并且在缺氧阶段迅速减少至4.2 mol/g;糖原质的最低质量摩尔浓度为4.8 mol/g,在随后的时间内逐渐升高至5.3 mol/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曝气生物滤池 后置反硝化 C/N 内聚物
下载PDF
W-SBA-15的制备及其吸附脱氮性能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唐磊 纪桂杰 沈健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6-80,共5页
分别以钨酸钠和钨酸铵为钨源、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分别采用直接合成法和后合成法制得W-SBA-15(x)和W/SBA-15(x)(x表示硅钨摩尔比),采用XRD,BET,NH3-TPD等分析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并考察不同制备方法、不同WO3负载量以及焙烧温度、焙烧... 分别以钨酸钠和钨酸铵为钨源、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分别采用直接合成法和后合成法制得W-SBA-15(x)和W/SBA-15(x)(x表示硅钨摩尔比),采用XRD,BET,NH3-TPD等分析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并考察不同制备方法、不同WO3负载量以及焙烧温度、焙烧时间对样品吸附脱氮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直接合成法制备的W-SBA-15(20)和后合成法制备的W/SBA-15(20)都能很好地保留SBA-15的介孔结构,而直接合成法制备的W-SBA-15(10)使分子筛的有序结晶度明显变差;W-SBA-15(20)相对于W/SBA-15(20)和W-SBA-15(10)具有更好的吸附能力;当焙烧温度为550℃、焙烧时间为6h时,所制W-SBA-15(20)吸附剂的吸附脱氮效果最好,在反应温度为140℃、反应时间为30min、剂油质量比为1∶30的条件下,对喹啉的十二烷溶液模拟油的脱氮率为66.32%,饱和吸附量为25.66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SBA-15 直接合成法 后合成法 吸附脱氮
下载PDF
Plasma Post Oxidation of Plasma Nitrocarburized SKD 61 Steel 被引量:2
5
作者 Insup Lee Kwang-Ho Jeong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36-138,共3页
Plasma nitrocarburizing and plasma oxidizing treatments were performed to improve the wear and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SKD 61 steel.Plasma nitrocarburizing was conducted for 12 h at 540℃in the nitrogen, hydrogen and ... Plasma nitrocarburizing and plasma oxidizing treatments were performed to improve the wear and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SKD 61 steel.Plasma nitrocarburizing was conducted for 12 h at 540℃in the nitrogen, hydrogen and methane atmosphere to produce theε-Fe-(2-3)(N,C) phase.The compound layer produced by plasma nitrocarburising was predominantly composed ofε-phase,with a small proportion ofγ′-Fe-4 (N,C) phase. The thickness of the compound layer and the diffusion layer are about 10μm and about 200μm,respectively. Plasma post oxidation was performed on the nitrocarburized samples with various oxygen/hydrogen ratio at constant temperature of 500℃for 1 h.The very thin magnetite (Fe-3O-4) layer of 1-2μm in thickness on top of the compound layer was obtained.Anodic polarization test revealed that plasma nitrocarburizing process contributed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of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SKD 61 steel.However,the corros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itrocarburized compound layer was deteriorated by oxidation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sma nitrocarburizing post oxidation ε-Fe2-3(N C) γ′-Fe4(N C) Fe3O4
下载PDF
Plasma post oxidation of nitrocarburized AISI 4140 steel
6
作者 LEE Insup 《Rare Metals》 SCIE EI CAS CSCD 2006年第z2期267-271,共5页
Plasma nitrocarburizing and plasma oxidizing treatments were performed to improve the wear and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AISI 4140 steel. Plasma nitrocarburizing was conducted for 3 h at 570 ℃ in the nitrogen, hydrogen... Plasma nitrocarburizing and plasma oxidizing treatments were performed to improve the wear and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AISI 4140 steel. Plasma nitrocarburizing was conducted for 3 h at 570 ℃ in the nitrogen, hydrogen and methane atmosphere to produce the ε-Fe2-3(N,C) phase. It was found that the compound layer produced by plasma nitrocarburising was predominantly composed of ε-phase, with a small proportion of γ′-Fe4(N,C) phase. The thickness of the compound layer was about 10 μm and the diffusion layer was about 300 μm in thickness, respectively. Plasma post oxidation was performed on the nitrocarburized samples with various oxygen/hydrogen ratio at a constant temperature of 500 ℃ for 1 h. The very thin magnetite (Fe3O4) layer 1-2 μm in thickness on top of the compound layer was obtained by plasma post oxidation. It was confirmed that the corros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itrocarburized compound layer can be further improved by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uperficial magnetite lay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sma nitrocarburizing post oxidation ε-Fe2-3(N C) γ′-Fe4(N C) Fe3O4
下载PDF
不同碳氮比下后置反硝化工艺中溶解性有机质的分子特征及其转化机理 被引量:1
7
作者 崔贤 程华仔 +3 位作者 韩成龙 丁丽丽 胡海冬 任洪强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658-2671,共14页
污水处理厂后置反硝化工艺中外加碳源的投加量会影响出水溶解性有机质(DOM)的特性,从而影响后置反硝化的处理效率和出水水质.本研究以实际污水中DOM为研究对象,利用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 ICR-MS)开展了不同碳氮比(C/N=3、4、5... 污水处理厂后置反硝化工艺中外加碳源的投加量会影响出水溶解性有机质(DOM)的特性,从而影响后置反硝化的处理效率和出水水质.本研究以实际污水中DOM为研究对象,利用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 ICR-MS)开展了不同碳氮比(C/N=3、4、5、6)下后置反硝化工艺中DOM的分子特征及其转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4种C/N下,C/N=5的反应器出水芳香性DOM分子(AImod>0.5)和不饱和程度高的分子(DBE≥4)占比最高,分别为24.72%和97.6%,说明C/N=5时,出水难生物降解程度较高.通过分子转化分析可知,C/N=5的反应器产生的DOM分子占比(58.35%)最高且不饱和程度较高,去除的分子占比(2.80%)低且不饱和程度较低,再次证实C/N=5的反应器出水相较于C/N=3、4、6的反应器出水DOM分子惰性高,排放至受纳水体环境风险较低.此外,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与DOM的关联分析可知,Proteobacteria在C/N=5的反应器中相对丰度最高,其主导后置反硝化工艺中DOM分子的产生,Planctomycetota、Nitrospirota、Chloroflexi和Gemmatimonadota对DOM分子的去除和产生也具有重要作用.综上所述,推荐C/N比为5作为后置反硝化工艺中外加碳源的适宜C/N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有机质 (DOM) 后置反硝化 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 (FT ICR-MS) 微生物群 污水处理.
下载PDF
磺胺甲恶唑对新型后置缺氧反硝化工艺处理低C/N废水的影响
8
作者 张翼满 韩旭 王英刚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9-123,共5页
磺胺甲恶唑(SMX)是废水内高频检出的新污染物,SMX的环境影响行为备受关注,然而SMX对新型后置反硝化工艺处理城镇低C/N废水的影响至今鲜有报道。本工作在中温条件下考察了SMX对新型后置缺氧反硝化工艺处理低C/N废水的影响,并通过分析SMX... 磺胺甲恶唑(SMX)是废水内高频检出的新污染物,SMX的环境影响行为备受关注,然而SMX对新型后置反硝化工艺处理城镇低C/N废水的影响至今鲜有报道。本工作在中温条件下考察了SMX对新型后置缺氧反硝化工艺处理低C/N废水的影响,并通过分析SMX暴露条件下新工艺胞内和胞外聚合物的变化规律揭示SMX对新工艺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低于0.5 mg/L SMX对新工艺内污染物去除影响不明显,而超过1.0 mg/L降低了新工艺脱氮除磷效率,4.0 mg/L SMX组别内,COD、总氮(TN)和磷酸盐(SOP)去除效率分别下降至71.3%~75.5%、59.6%~63.4%和71.3%~73.6%。机制分析表明高浓度SMX降低了胞内聚合物PHA的生物合成而刺激了糖原质代谢。SMX暴露浓度越高,PHA生物合成下降越显著,而糖原质代谢越强烈。研究结果为新型后置缺氧工艺处理含SMX废水提供了一定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胺甲恶唑 后置缺氧反硝化 低C/N废水 胞内聚合物 胞外聚合物
下载PDF
单级SBR厌氧/好氧/缺氧处理中期垃圾渗滤液深度脱氮 被引量:8
9
作者 李忠明 王淑莹 +4 位作者 苗蕾 曹天昊 张为堂 刘文龙 彭永臻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46-752,共7页
为了考察单级SBR处理实际中期垃圾渗滤液深度脱氮的可行性,采用单级SBR在"厌氧/好氧/缺氧"(AOA)运行方式下处理实际中期垃圾渗滤液。试验发现,厌氧/好氧/缺氧交替运行下驯化的微生物能在厌氧段消耗胞内糖原,并将水中部分溶解性有机... 为了考察单级SBR处理实际中期垃圾渗滤液深度脱氮的可行性,采用单级SBR在"厌氧/好氧/缺氧"(AOA)运行方式下处理实际中期垃圾渗滤液。试验发现,厌氧/好氧/缺氧交替运行下驯化的微生物能在厌氧段消耗胞内糖原,并将水中部分溶解性有机物以聚羟基脂肪酸酯(PHAs)形式储存;在好氧段微生物消耗胞内PHAs,转化为胞内糖原,氨氧化的同时也伴随着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好氧段氨氧化结束后贮存的碳源(PHAs和糖原)能为后置缺氧反硝化提供碳源。经长期试验研究,进水COD、NH+4-N、TN浓度分别为6430-9372 mg·L^-1、1025.6-1327 mg·L^-1、1345.7-1853.9 mg·L^-1,出水COD、NH4^+-N、TN浓度能达到525-943 mg·L^-1、1.2-4.2 mg·L^-1、18.9-38.9 mg·L^-1。在未投加外碳源的情况下,SBR法AOA运行方式下能够实现中期垃圾渗滤液的深度脱氮,出水TN〈40 mg·L^-1。其中,好氧段(DO〈1 mg·L^-1)通过同步硝化反硝化去除TN占总去除量的1/3左右;缺氧后置反硝化去除的TN占总去除量的2/3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渗滤液 SBR 聚糖菌 PHAS 糖原 同步硝化反硝化 后置反硝化
下载PDF
后置缺氧UCT分段进水工艺处理低C/N城市污水 被引量:14
10
作者 王慰 王淑莹 +3 位作者 张琼 邢立群 鲍方博 彭永臻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997-2005,共9页
为处理低碳源生活污水,以内碳源反硝化途径为出发点,开发了后置缺氧UCT分段进水工艺.该工艺仅在UCT分段进水最后一好氧段末端增加了后置缺氧环节,以强化微生物内碳源储存能力.在低C/N水平(平均进水C/N=3.1±1.5)的生活污水条件下,... 为处理低碳源生活污水,以内碳源反硝化途径为出发点,开发了后置缺氧UCT分段进水工艺.该工艺仅在UCT分段进水最后一好氧段末端增加了后置缺氧环节,以强化微生物内碳源储存能力.在低C/N水平(平均进水C/N=3.1±1.5)的生活污水条件下,后置缺氧UCT分段进水工艺实现了平均75.3%的TN去除率,运行61d后同步硝化反硝化去除的氮量高达31.5%;运行40d后污泥内碳源储存水平比原工艺污泥提高12.2%,9小时比内源反硝化速率由零提高至5.56mg N/(g VSS?d),系统可通过好氧段同步硝化内源反硝化(SNED)提高TN去除率.污泥沉降性能有明显改善:SVI值由350m L/g降至97m L/g,而原UCT分段进水工艺污泥仍然膨胀.该工艺仅在原工艺基础上增加了一后置缺氧段,无需外加碳源和额外硝化液回流设施,有利于水厂升级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CT 分段进水 后置缺氧 C/N 内碳源反硝化
下载PDF
后置/前置反硝化BAF处理生物絮凝出水对比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绍根 李贵敏 +1 位作者 夏娇 罗月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84-88,共5页
针对生物絮凝吸附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的局限性,实验采用后置与前置反硝化曝气生物滤池分别对生物絮凝吸附出水进行深度脱氮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后置反硝化工艺对COD、NH_4^+-N、TN的去除率分别为66.08%、95.39%、16.43%。前置反硝化工艺阶... 针对生物絮凝吸附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的局限性,实验采用后置与前置反硝化曝气生物滤池分别对生物絮凝吸附出水进行深度脱氮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后置反硝化工艺对COD、NH_4^+-N、TN的去除率分别为66.08%、95.39%、16.43%。前置反硝化工艺阶段,实验得出最佳工况:回流比为150%,气水比为4:1,水力负荷为3.01 m/h时,对COD、NH_4^+-N、TN的去除率分别为77.91%、94.69%、64.52%。对比发现改造后前置反硝化工艺较后置反硝化工艺对COD的去除率提高了11%,TN的去除率提高了48%,脱氮性能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曝气生物滤池 后置反硝化 前置反硝化 脱氮
下载PDF
进水氨氮浓度对静置/好氧/缺氧SBR脱氮除磷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许德超 陈洪波 +6 位作者 李小明 杨麒 罗冠 彭波 汪志龙 谢继慈 伍秀琼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984-1992,共9页
在4个序批式反应器(SBR)R1、R2、R3和R4中,以静置段代替传统厌氧段,采用后置缺氧,考察进水氨氮浓度分别为20,30,40,50mg/L对静置/好氧/缺氧SBR脱氮除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R1、R2、R3和R4长期运行中磷去除率分别为82.3%、92.8%、92.6%... 在4个序批式反应器(SBR)R1、R2、R3和R4中,以静置段代替传统厌氧段,采用后置缺氧,考察进水氨氮浓度分别为20,30,40,50mg/L对静置/好氧/缺氧SBR脱氮除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R1、R2、R3和R4长期运行中磷去除率分别为82.3%、92.8%、92.6%和89.1%,总氮(TN)去除率分别为97.2%、88.6%、84.5%和72.6%.静置段省却搅拌,但仍起厌氧段作用,仍可实现生物强化除磷.4个反应器好氧段均发生同步硝化-反硝化(SND),分别贡献14.7%、16.6%、17.8%和14.8%的进水后TN量,且后置缺氧段利用糖原驱动反硝化,脱氮效果较好,出水TN分别为0.57,4.43,6.61,13.70mg/L.研究表明,进水氨氮浓度可影响静置释磷、好氧摄磷、反硝化除磷.静置段代替厌氧段的后置缺氧工艺可取得较好脱氮除磷效果,且节约成本,简化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置段 生物脱氮除磷 同步硝化-反硝化 后置缺氧 糖原
下载PDF
曝气生物滤池升级改造中深度脱氮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林齐 李冬 +2 位作者 林阳 刘佳 张杰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47-52,共6页
某城市污水处理厂以曝气生物滤池(BAF)为主要处理工艺,现面临升级改造。设计处理水量2m3/d的中试装置,分别进行前置反硝化和以甲醇为碳源的后置反硝化试验研究,并优化各处理单元的运行参数。其中前置反硝化工艺回流比为125%,单池水力停... 某城市污水处理厂以曝气生物滤池(BAF)为主要处理工艺,现面临升级改造。设计处理水量2m3/d的中试装置,分别进行前置反硝化和以甲醇为碳源的后置反硝化试验研究,并优化各处理单元的运行参数。其中前置反硝化工艺回流比为125%,单池水力停留时间为20min,CN池和N池的气水比分别为4∶1和3∶1,后置反硝化工艺的水力停留时间为45min,CN池和N池的气水比分别为6∶1和5∶1,甲醇投加量为30mg/L。通过核算建设成本与运行费用,推荐了以前置反硝化为核心的升级改造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厂 曝气生物滤池 升级改造 前置反硝化 后置反硝化 运行成本
下载PDF
污泥浓度对双重后置反硝化工艺脱氮除磷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邓仁健 张金松 曲志军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97-803,共7页
利用城市实际污水考察了ρ(MLSS)在2 400、3 350、4 300和5 250 mg/L 4种工况下SBR反应器(厌氧/好氧/缺氧/再好氧/沉淀/排水/预缺氧运行模式)的脱氮除磷效果,并分析了反应器单个周期内有机物、氮和磷的转化过程及污泥产量.结果表明:ρ(M... 利用城市实际污水考察了ρ(MLSS)在2 400、3 350、4 300和5 250 mg/L 4种工况下SBR反应器(厌氧/好氧/缺氧/再好氧/沉淀/排水/预缺氧运行模式)的脱氮除磷效果,并分析了反应器单个周期内有机物、氮和磷的转化过程及污泥产量.结果表明:ρ(MLSS)由2 400 mg/L升至5 250 mg/L时,系统TN去除率由52.5%升至66.6%;后续缺氧及预缺氧工序的脱氮比例(该工序TN去除量占系统TN总去除量的比例)由12.7%增至23.1%;ρ(MLSS)为4 300 mg/L时系统TP去除率(75.6%)达到最大.后续缺氧及预缺氧工序中,ρ(MLSS)与内源反硝化速率呈正相关(R2=0.703 7);提高ρ(MLSS)可使PAOs(聚磷菌)在下一个周期内获得更多的碳源,使厌氧释磷量由1.62 mg/L升至9.10 mg/L,但PAOs吸磷动力会减弱,对除磷不利.在后置反硝化、污泥衰减、能量解偶联等减量机制共同作用下,ρ(MLSS)为4 300 mg/L时系统污泥减量可提高24.4%.从脱氮除磷及污泥减量效果综合考虑,ρ(MLSS)是双重后置反硝化工艺重要的控制参数,在该研究条件下控制在4 300 mg/L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置反硝化 脱氮除磷 污泥浓度 污泥减量
下载PDF
后置反硝化曝气生物滤池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微 傅金祥 +2 位作者 刘守勇 和娟娟 焦杨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45-47,共3页
采用后置反硝化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模拟生活污水,在保证出水COD达标排放的前提下,分别向二级缺氧滤柱中投加20 mg/L的甲醇和引入0.2Q(Q为试验中系统进水的流量)的原水作为外碳源,考察了投加外碳源对系统脱氮及去除COD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采用后置反硝化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模拟生活污水,在保证出水COD达标排放的前提下,分别向二级缺氧滤柱中投加20 mg/L的甲醇和引入0.2Q(Q为试验中系统进水的流量)的原水作为外碳源,考察了投加外碳源对系统脱氮及去除COD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二级缺氧滤柱中投加20 mg/L的甲醇作为外碳源时,系统出水的NH4+-N、TN、COD平均浓度分别为5.6、8、35.8 mg/L,其去除率分别为83.6%、81%、83.5%;在二级缺氧滤柱中引入0.2Q的原水作为外碳源时,系统出水的NH4+-N、TN、COD平均浓度分别为13.9、18.3、47.7 mg/L,去除率分别为59%、56.6%、78.1%。系统采用甲醇比引入原水作为外碳源的脱氮效果好且出水的COD浓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置反硝化曝气生物滤池 脱氮 外碳源 甲醇
下载PDF
天津市宁河区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设计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朦 王舜和 郭淑琴 《工业用水与废水》 CAS 2019年第6期71-74,77,共5页
为达到天津市地方标准DB 12/599-2015《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天津市宁河区污水处理厂对已建的一期、二期工程进行了升级改造,通过现状分析,查找存在问题,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改造方案,设计采用"改造现状生物反应池... 为达到天津市地方标准DB 12/599-2015《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天津市宁河区污水处理厂对已建的一期、二期工程进行了升级改造,通过现状分析,查找存在问题,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改造方案,设计采用"改造现状生物反应池+新增深度处理工艺+新增COD强化处理工序"的方式实现整体提标,给出了改造部分设计参数及改造后运行效果。运行结果表明,升级改造后出水稳定达到DB 12/599-2015中的A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厂 多级A/O 后置反硝化 臭氧氧化
下载PDF
生物转鼓反应器氧转移特性及运行效能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宁 苗志加 +3 位作者 李再兴 王忠东 秦学 黄娟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678-2685,共8页
采用一种研制的新型生物转鼓反应器(RDBC),内部装填MBBR悬浮填料,通过调节浸没深度和转速可实现厌氧、缺氧、好氧等工况条件下运行,其氧总体积传质系数KLa可达25.87 h-1,动力效率可达228.62g·(k W·h)-1。利用生物转鼓分段进... 采用一种研制的新型生物转鼓反应器(RDBC),内部装填MBBR悬浮填料,通过调节浸没深度和转速可实现厌氧、缺氧、好氧等工况条件下运行,其氧总体积传质系数KLa可达25.87 h-1,动力效率可达228.62g·(k W·h)-1。利用生物转鼓分段进水后置反硝化工艺处理模拟生活污水,结果表明:在进水流量6 L·h-1(HRT=18 h),好氧生物转鼓反应器浸没高度比2/3、转速8 r·min-1、DO 3.0 mg·L-1,缺氧生物转鼓反应器浸没高度比5/6、转速4 r·min-1、DO 1.0 mg·L-1,进水流量分配比3:1,进水COD、NH+4-N和TN浓度平均值分别为385.0、38.0和38.0 mg·L-1时,COD、NH+4-N和TN去除率分别达到90.4%、93.7%和80.9%,出水水质可满足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应器 废水 降解 生物转鼓反应器 氧转移特性 分段进水 后置反硝化
下载PDF
天津开发区第一污水厂升级改造工艺的选择与分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夏文辉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5-18,共4页
随着国家和地方对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逐年提高,已经建成的很多污水处理厂均面临升级改造,如何确定改造工艺是众多设计人员面临的严峻问题。以天津开发区第一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为例,在处理规模不能减量及用地受限等约... 随着国家和地方对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逐年提高,已经建成的很多污水处理厂均面临升级改造,如何确定改造工艺是众多设计人员面临的严峻问题。以天津开发区第一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为例,在处理规模不能减量及用地受限等约束条件下,分析探讨了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艺的选择要点。指出,对污水处理厂的升级改造需充分挖掘现有工艺的潜力,结合工程投资、运行成本、工程周期、处理效果等,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改造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级改造 DAT—IAT 后置反硝化滤池
下载PDF
新型后置缺氧工艺处理农村低C/N废水的影响探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于淼 谈思捷 +1 位作者 马国胜 朱文婷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3-97,共5页
本研究在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中探究了污泥停留时间(SRT)对新型后置反硝化工艺脱氮除磷的影响。结果表明SRT能影响新型后置反硝化工艺污泥特征,脱氮除磷效率及微生物种群相对丰度。当SRT为15 d时,挥发性悬浮固体/总悬浮固体为0.74,污... 本研究在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中探究了污泥停留时间(SRT)对新型后置反硝化工艺脱氮除磷的影响。结果表明SRT能影响新型后置反硝化工艺污泥特征,脱氮除磷效率及微生物种群相对丰度。当SRT为15 d时,挥发性悬浮固体/总悬浮固体为0.74,污泥体积指数为106.2 mL/g。营养盐去除分析表明当SRT为15 d,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溶解性磷酸盐(SOP)去除效率为91.2%、78.5%和91.2%,显著高于其他组别。SRT能影响胞内聚合物聚羟基脂肪酸酯(PHA)的合成,当SRT为15 d时,PHA合成量最大为1.68 mmol/g。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表明SRT为15 d时,Protebacteria及Bacteroidetes的相对丰度最大且分别为42.3%和1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置反硝化 SRT 脱氮除磷 微生物群落
下载PDF
膜生物反应器强化脱氮除磷工艺优化与控制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朝朝 李军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16,21,共6页
随着城镇污水排放标准对氮、磷等营养元素的进一步提高,对于传统污水处理工艺来讲是一种挑战。膜生物反应器工艺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备受关注,在强化脱氮除磷方面亦表现出优于传统工艺的特点。非传统脱氮除磷的观念的后置反硝化工艺(无... 随着城镇污水排放标准对氮、磷等营养元素的进一步提高,对于传统污水处理工艺来讲是一种挑战。膜生物反应器工艺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备受关注,在强化脱氮除磷方面亦表现出优于传统工艺的特点。非传统脱氮除磷的观念的后置反硝化工艺(无外加碳源)在膜生物反应器中得到了应用,并取得良好的去除营养物的效果。从现有的MBR脱氮除磷工艺着手,分析探讨了MBR脱氮除磷工艺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生物反应器 脱氮除磷 后置反硝化 工艺优化与控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