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现代语境与我国青年文化 被引量:1
1
作者 叶雷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11-13,共3页
后现代因素已渗入我国的文化发展之中,青年文化所受影响更甚,已呈现出某些后现代的特征,如时尚文化的低俗化、文化运作商业化、价值标准多元化、文化理性的缺失、行为方式的异化等。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反思,探索后现代语境下的青年文化... 后现代因素已渗入我国的文化发展之中,青年文化所受影响更甚,已呈现出某些后现代的特征,如时尚文化的低俗化、文化运作商业化、价值标准多元化、文化理性的缺失、行为方式的异化等。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反思,探索后现代语境下的青年文化建设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文化 后现代语境 生成 特征 策略
下载PDF
网络青年亚文化的思考 被引量:1
2
作者 程振红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74-78,共5页
青年文化包括正向青年文化和青年亚文化。正向青年文化是主流文化在青年群体中的投射,承担了传递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使命;青年亚文化相对主流文化而言具有异质性,主要作为青年情绪的出口。网络青年亚文化是青年亚文化在网络时代的呈现形态... 青年文化包括正向青年文化和青年亚文化。正向青年文化是主流文化在青年群体中的投射,承担了传递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使命;青年亚文化相对主流文化而言具有异质性,主要作为青年情绪的出口。网络青年亚文化是青年亚文化在网络时代的呈现形态,具有网络性、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网络时代的背景和相对包容的社会环境,是网络青年亚文化得以凸显的外在因素。在发挥正向青年文化的正面、积极作用的同时,也要看到青年亚文化在情绪宣泄方面的意义,以及其灵活多变的优势。将正向青年文化与青年亚文化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促进青年文化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亚文化 正向青年文化 情绪 网络性 现代性 后现代性
下载PDF
后现代主义视野下的消费文化 被引量:1
3
作者 文九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46-48,共3页
消费文化具有影像的无深度的仿真符号的特征以及使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功能、它促使新型文化媒介人诞生,所以消费文化是一种典型的后现代主义文化。在文化史上,消费文化无疑具有进步意义。
关键词 消费文化 后现代主义 日常生活审美化 新文化媒介人 仿真
下载PDF
论"'文革'地下诗歌"中的青年诗歌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治国 《平顶山师专学报》 2002年第6期39-42,共4页
 青年诗歌是"'文革'地下诗歌"的精华,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它不仅是"'文革'地下诗歌"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以其现代主义的美学追求为新时期新诗潮的涌现作了充分的艺术准备。本文详细论述了青年...  青年诗歌是"'文革'地下诗歌"的精华,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它不仅是"'文革'地下诗歌"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以其现代主义的美学追求为新时期新诗潮的涌现作了充分的艺术准备。本文详细论述了青年诗歌的成因、思想意蕴、艺术特质及其历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诗歌 白洋淀诗群 现代主义 中国 文化大革命时期
下载PDF
伤感的现代性与五四文学中的“新青年”形象
5
作者 郑坚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16-118,共3页
"五四"时代文学中的新青年形象,体现出一种伤感的现代性。随着西方现代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中国的现代知识青年得以产生。尽管他们的新观念、新情感无疑是现代的,然而却是无所依凭的。知识青年接受西方现代意识的启迪和激发的同... "五四"时代文学中的新青年形象,体现出一种伤感的现代性。随着西方现代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中国的现代知识青年得以产生。尽管他们的新观念、新情感无疑是现代的,然而却是无所依凭的。知识青年接受西方现代意识的启迪和激发的同时,更要从自身处境出发,探索新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青年 文化资本 现代性
下载PDF
新世纪海峡两岸新生代小说的都市书写
6
作者 王泉 《城市学刊》 2015年第2期90-94,共5页
新世纪以来,海峡两岸新生代小说在都市书写中揭示了都市物化、商品化的态势及其对人的价值观的影响。盛可以、张楚、蔡逸君、钟文音、骆以军等的小说,或书写都市底层人物的命运,或书写都市的"异化"空间,向人们展现了后现代都... 新世纪以来,海峡两岸新生代小说在都市书写中揭示了都市物化、商品化的态势及其对人的价值观的影响。盛可以、张楚、蔡逸君、钟文音、骆以军等的小说,或书写都市底层人物的命运,或书写都市的"异化"空间,向人们展现了后现代都市表象下潜隐的人性危机及都市文化理念观照下的无奈人生,表现出不尽相同的艺术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小说 都市 后现代文化 欲望 人性
下载PDF
浅析后现代主义设计形成的背景与原因
7
作者 李锐军 《南平师专学报》 2005年第1期113-115,共3页
“后现代主义”是50年代以来欧美各国(主要是美国)继现代主义之后出现的文化思潮的总称。它是对现代主义的一种超越,其概念最早在建筑设计领域出现,而后扩展到文学艺术的其他领域。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 理想主义 新青年文化
下载PDF
论青少年亚文化中的后现代特征 被引量:3
8
作者 严新苗 刘银巧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37-39,共3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日渐扩大,尤其是在青少年亚文化领域其影响更为明显,产生了以"否定"、"破坏"、"颠覆"现存的一切价值观念的激进的后现代主义思想观念。具体表现为:&... 20世纪90年代以来,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日渐扩大,尤其是在青少年亚文化领域其影响更为明显,产生了以"否定"、"破坏"、"颠覆"现存的一切价值观念的激进的后现代主义思想观念。具体表现为:"无厘头"式特征;网络恶搞;强烈的自我意识;偶像崇拜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文化 后现代主义 新新人类
下载PDF
后现代语境下的现代新儒学 被引量:1
9
作者 吉献忠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15-18,共4页
现代新儒学的产生不仅有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而且有着西方近代文化危机的深刻影响。面对后现代主义思潮对现代性负面效应的批判,现代新儒学表现出了与之有同有异的价值取向。在后现代主义语境下,现代新儒学的这种状况显然是被动适应... 现代新儒学的产生不仅有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而且有着西方近代文化危机的深刻影响。面对后现代主义思潮对现代性负面效应的批判,现代新儒学表现出了与之有同有异的价值取向。在后现代主义语境下,现代新儒学的这种状况显然是被动适应现代化的。辩证地看待现代新儒学的价值,并经过马克思主义来改造之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现代新儒学 中国传统文化 西方近代文化 价值取向 现代化
下载PDF
后现代语境下的桑塔格
10
作者 李霞 陈荣香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12期34-37,共4页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正是西方后现代主义酝酿之际,各种文艺思潮纷纷涌现。桑塔格在此时发表了《反对阐释》、《论风格》、《关于"坎普"的札记》等多篇文章,后结集出版命名为《反对阐释》。在这些文章当中,桑塔格提出了新的批评...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正是西方后现代主义酝酿之际,各种文艺思潮纷纷涌现。桑塔格在此时发表了《反对阐释》、《论风格》、《关于"坎普"的札记》等多篇文章,后结集出版命名为《反对阐释》。在这些文章当中,桑塔格提出了新的批评理论,在文坛上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同时,她为先锋文化摇旗助威,她也因此成为新型文化的代言人。桑塔格留学法国的学习经历和美国当时的文化背景这两个因素相互作用,促使桑塔格最终成为新型文化的代言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珊·桑塔格 后现代 语境 新型文化
下载PDF
基于新媒体平台的传统文化传播特征 被引量:4
11
作者 莫云 《武警学院学报》 2017年第11期39-43,共5页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发展深刻改变了信息传播方式,系统重塑了新的媒介生态和传播格局。传统文化在当代文化环境中的传播面临新的挑战。从传播媒介、内容、形式、受众、技术等方面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在新媒体平台的传播文化特征。
关键词 新媒体 传统文化 碎片化 后现代
下载PDF
技术哲学经验转向的后现代解读
12
作者 肖飒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43-47,共5页
技术哲学的经验转向发生在后现代的物质技术条件和文化背景之下,因此其思维方式、问题旨趣、理论建构等方面呈现出新的趋向与特征。从学科发展的角度自觉地把握这些趋向与特征,有利于整体上推进中国的技术哲学研究。
关键词 技术哲学 经验转向 新技术 后现代文化
下载PDF
学术谱系视域下文本概念的探究
13
作者 王蕾 苏长鸿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年第3期51-55,109-110,共5页
文本的开放性将意味着意义在语境中生成,同时也意味着文本本身的意义也会因为语境的不同而出现多义和歧义,文本不是毫无学术内涵的物理意义上的所指,它已经被广泛使用于语言学、文学、史学、文化学等领域,它既是一个学术意义上的分析工... 文本的开放性将意味着意义在语境中生成,同时也意味着文本本身的意义也会因为语境的不同而出现多义和歧义,文本不是毫无学术内涵的物理意义上的所指,它已经被广泛使用于语言学、文学、史学、文化学等领域,它既是一个学术意义上的分析工具、更是一个在交流实践中建构起来的学术概念,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对待文本在学术经验中的使用情况,在"文本间"(文本域)中寻找"文本"自我安身立命的话语逻辑,从而保证文本作为科学话语自足性的一面得以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境 后现代 文化研究 新史学
下载PDF
从多元文化的视角看待“新词汇”
14
作者 徐利勇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53-55,共3页
语言文字是人类用于交际和思维的最为重要的符号体系,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最为重要的文化载体。在全球化、信息化、现代化的浪潮中,人类在文化上正在趋同,而个人却越来越追求个性。由此而导致语言,这个原先相对稳定和有较清... 语言文字是人类用于交际和思维的最为重要的符号体系,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最为重要的文化载体。在全球化、信息化、现代化的浪潮中,人类在文化上正在趋同,而个人却越来越追求个性。由此而导致语言,这个原先相对稳定和有较清晰语法规范的系统开始开放、多元、复杂和多变起来。针对教育部和中国语委在2007年8月公布的"2006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社会各界人士议论纷纷,反映不一。如何科学看待和妥善处理这些新的语言现象,多元文化思潮也许可为我们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词汇 全球化 信息化 后现代 个性化 多元文化
下载PDF
悖议青年亚文化视角下土味文化的审丑狂欢
15
作者 高雨琪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第15期191-194,共4页
伴随互联网的普及以及短视频平台的兴起,土味文化以其原生态的表达方式、浓厚的乡土气息迅速进入了互联网文化生产的进程之中,并主动迎合网民们的审丑心理,以特殊的话语符号,非专业化的表演以及表层叙事方式彰显出浓烈的后现代气质;作... 伴随互联网的普及以及短视频平台的兴起,土味文化以其原生态的表达方式、浓厚的乡土气息迅速进入了互联网文化生产的进程之中,并主动迎合网民们的审丑心理,以特殊的话语符号,非专业化的表演以及表层叙事方式彰显出浓烈的后现代气质;作为青年亚文化的分支,土味文化缔造出底层青年的审丑狂欢,映射其对于主流文化的反抗,从而构筑起底层文化的社会认同;而另一方面,土味文化所呈现出的审丑异化容易使得欣赏者成为娱乐的附庸,因而在审视其价值内涵的同时也终究面临着被收编与改良的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味文化 审丑 青年亚文化 后现代
下载PDF
重新发现中国电影——论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中国电影创作的发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丁亚平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14,共7页
五四运动和中国电影的关系,从反帝/反封建、现代/传统的思想和题材上追溯其因袭来源,呈现出复杂性的一面。"五四"作为中国电影"元类型",充满对历史和集体记忆的检视与瞻望。本文透过百余年历史演进及中国电影持续... 五四运动和中国电影的关系,从反帝/反封建、现代/传统的思想和题材上追溯其因袭来源,呈现出复杂性的一面。"五四"作为中国电影"元类型",充满对历史和集体记忆的检视与瞻望。本文透过百余年历史演进及中国电影持续进行的不同主题的探索,论述五四新文化运动和中国电影创作之间的联系及其给当下电影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新文化运动 现代/传统 主题探索 青年话语 元类型
原文传递
《新青年》与民国文学新潮的兴起
17
作者 黄健 徐旭敏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5-42,共8页
《新青年》的创刊,既是中国文化转型发展的新标志,也是中国文学现代发展的新起点,是促成民国文学新潮兴起的一个重要因素,开启了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的历史航程。五四新文化将文学作为传播"新文化、新思想、新道德"的重要载体和... 《新青年》的创刊,既是中国文化转型发展的新标志,也是中国文学现代发展的新起点,是促成民国文学新潮兴起的一个重要因素,开启了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的历史航程。五四新文化将文学作为传播"新文化、新思想、新道德"的重要载体和途径,使之充当了文化转型的历史先锋。《新青年》主张废弃文言文,倡导白话文,不仅仅是单纯地着眼于语言置换的问题,而是谋求建立一整套与时代发展相一致的新的文学表意系统和话语方式,借以完成晚清以来"我手写我口"的夙愿,谱写中国文学现代发展的历史新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青年》 民国文学 五四新文化 现代转型
原文传递
新文化运动与近代以来的中国文化走向——纪念《新青年》创刊100周年
18
作者 郑大华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5-13,共9页
《新青年》的创刊既是中国近代文化走向的必然产物,同时又对中国近代文化走向产生过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概而言之,中国近代的文化走向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从封闭走向开放;二是从一元走向多元;三是从传统走向现代。从鸦片战争时... 《新青年》的创刊既是中国近代文化走向的必然产物,同时又对中国近代文化走向产生过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概而言之,中国近代的文化走向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从封闭走向开放;二是从一元走向多元;三是从传统走向现代。从鸦片战争时期非常有限度的开放,到洋务运动时期开放的扩大,再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放的进一步扩大,最后到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全面开放,这就是中国文化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全过程。没有中国文化自鸦片战争时期开始的从封闭走向开放,就不可能有《新青年》的创刊,而《新青年》的创刊,又对中国文化进一步走向开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青年 中国近代 文化走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