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Post-9/11 Environmental Changes
1
作者 Yang Mingjie Yang Mingjie is a Research Professor and Director at the Division for Arms Control and Security Studies, China Institute of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2003年第1期6-11,共6页
Security environment is both an objective reality and a subjective consciousness. Here so-called "objective reality" mainly refers to the inherent law of the changes in international security situation. To a... Security environment is both an objective reality and a subjective consciousness. Here so-called "objective reality" mainly refers to the inherent law of the changes in international security situation. To a great extent, the subjective consciousness of the objective reality depends on the position and strategic choices of a nat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 on of HAVE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post-9/11 Environmental Changes for that
下载PDF
Post-9/11 Security in South Asia
2
作者 Han Hua an Associate Professor of the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Peking Uni-versity.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2004年第10期34-38,共5页
关键词 SECURITY post-9/11 Security in South Asia
下载PDF
The Post-9/11 Writing of London in McEwan’s Saturday
3
作者 LIU Yufei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22年第2期56-59,共4页
Hailed as“the greatest living novelist in the British Isles”,McEwan’s novel Saturday,published in 2005,is set in the cosmopolitan city of London.The story takes place on February 15,2003,when Europe is still covere... Hailed as“the greatest living novelist in the British Isles”,McEwan’s novel Saturday,published in 2005,is set in the cosmopolitan city of London.The story takes place on February 15,2003,when Europe is still covered by the haze of September 11.The London described by McEwan is full of fear of terrorist attacks.The city is in chaos and disorder,and emptiness and alienation are filled in the hearts of London citizens.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post-9/11 London cityscape in this novel,and to analyze the social status quo of London under McEwan’s description,so as to further interpret the social deformity and spiritual wastage in the nov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an McEwan SATURDAY post-9/11 writing
下载PDF
暴力与安全:论洛丽·摩尔小说的后“911”家庭式书写 被引量:1
4
作者 周凌敏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9年第4期79-86,158-159,共9页
洛丽·摩尔是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家,她的后“911”作品《楼梯口的门》和短篇小说《离开》《丢失的文件》以新型的家庭式书写再现了美国后“911”普通民众的现实生活。摩尔在这三部作品中从后“911”家庭空间暴力、家庭生活暴力以及... 洛丽·摩尔是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家,她的后“911”作品《楼梯口的门》和短篇小说《离开》《丢失的文件》以新型的家庭式书写再现了美国后“911”普通民众的现实生活。摩尔在这三部作品中从后“911”家庭空间暴力、家庭生活暴力以及家庭安全威胁三个方面进行了“家庭式书写”,反映了“911”事件对家庭成员的暴力影响,表明家庭式书写没有坠入“私人化”和“家庭化”的陷阱,反而彰显了家庭、国家历史和政治之间的紧密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911”小说 家庭式书写 洛丽·摩尔 暴力 安全
下载PDF
后“9·11”美国小说创伤叙事的功能及政治指向 被引量:21
5
作者 曾艳钰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13,共9页
9·11后产生新的社会形态与个人及文化想象的互动,为9·11小说的创伤叙事文本注入了新的文化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认为,9·11小说创伤叙事对9·11事件作为跨国的"疾病的隐喻"给予了充分再现,是对美国集体创... 9·11后产生新的社会形态与个人及文化想象的互动,为9·11小说的创伤叙事文本注入了新的文化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认为,9·11小说创伤叙事对9·11事件作为跨国的"疾病的隐喻"给予了充分再现,是对美国集体创伤及集体记忆的构建,同时9·11小说自身就是具有治愈功能的叙事,通过文本叙事伦理自身所具有的治愈功能实现。此外,9·11小说还再现了政治事件对个人空间的介入及其影响,在构建文化创伤的过程中,9·11小说家既无意识地迎合了美国的主流政治意识形态,也对美国政治进行了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 11小说 创伤叙事 治愈 政治指向
原文传递
后9·11时代越战小说中的创伤与叙事——《七月,七月》评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柳晓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2-98,共7页
在梯姆·奥布莱恩的小说《七月,七月》中,源自于越战的创伤以一种不同于其前期作品的叙事模式呈现。这表明作者力图消除经历战争创伤和未经历战争创伤的人这二者的区分,也由此对经典创伤理论构成了挑战。奥布莱恩通过该作品探讨从... 在梯姆·奥布莱恩的小说《七月,七月》中,源自于越战的创伤以一种不同于其前期作品的叙事模式呈现。这表明作者力图消除经历战争创伤和未经历战争创伤的人这二者的区分,也由此对经典创伤理论构成了挑战。奥布莱恩通过该作品探讨从越战到9.11事件发生这一历史阶段,社会、历史和文化环境究竟会以何种方式影响人们对于创伤的体验和理解。与此同时,他的这一创作也说明文学叙事作品的创作实践与创伤理论之间的相互作用值得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姆·奥布莱恩 《七月 七月》 越战小说 9·11
原文传递
批判反恐话语——《未知的恐怖分子》对“后9·11”时代媒体角色的反思 被引量:1
7
作者 周小进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1-90,共10页
澳大利亚影响较大的反恐题材小说多聚焦于反恐的另一面,体现了强烈的批判意识和人文关怀,凸显了在反恐背景下个体、国家与世界之间的复杂关系,因而与美国本土后"9·11"小说的创伤叙事颇为不同。其中理查德·弗拉纳根... 澳大利亚影响较大的反恐题材小说多聚焦于反恐的另一面,体现了强烈的批判意识和人文关怀,凸显了在反恐背景下个体、国家与世界之间的复杂关系,因而与美国本土后"9·11"小说的创伤叙事颇为不同。其中理查德·弗拉纳根的《未知的恐怖分子》尤其值得关注。本文旨在探讨该小说中对"后9·11"时代媒体角色的反思与审视,联系澳洲当下语境分析小说中媒体与消费主义、媒体与国家层面反恐话语之间的关系,同时结合作家本人的左翼立场,讨论小说中公权话语下个体生命存在的困惑与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查德·弗拉纳根 《未知的恐怖分子》 9·11”小说 媒体 反恐话语
原文传递
美国小说的世界化(英文)
8
作者 布鲁斯·罗宾斯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CSSCI 2009年第2期369-388,共20页
2001年9月11日袭击世贸大厦事件将人们唤醒,这是否带来了美国小说的在处理美国社会同广大世界之间关系问题上的更加世界化、强调自我意识以及更富创造性?本论文以这个问题为出发点,对包括"来到美国"类型的小说、流放小说以及... 2001年9月11日袭击世贸大厦事件将人们唤醒,这是否带来了美国小说的在处理美国社会同广大世界之间关系问题上的更加世界化、强调自我意识以及更富创造性?本论文以这个问题为出发点,对包括"来到美国"类型的小说、流放小说以及国外"空想的社会改良家"的叙事在内的美国更深层次上的传统进行研究,不管怎么样,可以说正是这些传统使得美国吸引了本土之外世界的广泛目光。论文在结论中指出,像政治恐怖小说和科幻小说这样所谓的类型/通俗小说似乎也越来越多地关注起了当今世界。总之,虽然有人对美国小说世界化提出了疑义,但是对乔纳森·弗伦岑、诺曼·拉什、牙买加·金凯德以及唐·德里罗作品中的文体和结构实验手法还是赞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11 来到美国 空想的社会改良家 流放 类型/通俗小说
下载PDF
论新世纪美国小说的主题特征 被引量:35
9
作者 杨金才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12,共7页
当代美国小说通过绘制、窥测和再现等方式与世界对话,切入人物内心世界,大都在后现代语境下表达各自反思人性,希望从失意中获救的愿望,其愿景正是小说家追寻的一种救赎叙事空间,其中蕴涵着现代人试图走出文明困境的"荒野意识"... 当代美国小说通过绘制、窥测和再现等方式与世界对话,切入人物内心世界,大都在后现代语境下表达各自反思人性,希望从失意中获救的愿望,其愿景正是小说家追寻的一种救赎叙事空间,其中蕴涵着现代人试图走出文明困境的"荒野意识"。这种荒野意识在21世纪美国小说创作中一直扮演了可能性的追寻者与预示者,也是小说家笔下人物寻找自由、努力摆脱消费文化和商业文明羁绊而获得拯救的新象征。新世纪美国小说家们致力于某种再想象,重新思考和建构时间、叙事与主体性之间的关系,并在创作中不同程度地体现战争、灾难、文化冲突与交融的主题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小说:“9·11 反思战争与恐怖 人伦道德
原文传递
看与被看:《转吧,这伟大的世界》中的历史景观书写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薇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6-54,共9页
后"9·11"小说《转吧,这伟大的世界》是美国爱尔兰裔作家科伦·麦凯恩的代表作。通过对2001年"9·11"事件和1974年走钢丝事件两场历史景观的互文书写,小说体现出与媒体叙事、官方叙事的显著差异。本文... 后"9·11"小说《转吧,这伟大的世界》是美国爱尔兰裔作家科伦·麦凯恩的代表作。通过对2001年"9·11"事件和1974年走钢丝事件两场历史景观的互文书写,小说体现出与媒体叙事、官方叙事的显著差异。本文以历史景观书写为切入点,着重从成为"被看"的历史景观、观看历史景观的主体阐释以及历史景观反思书写三个方面加以分析,认为麦凯恩借助"看与被看"的多重互动,对后"9·11"历史景观进行想象性逆写,打破历史景观单一定型化的意义,实现了后"9·11"小说摆脱暴力与对抗、寻求平衡与救赎的反思书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伦·麦凯恩 《转吧 这伟大的世界》 后“9·11”小说 历史景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