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pistemic Analysis of Kantian Ethics of Duty Call vis-a-vis Paranormal in Nigerian Society Among Nigerian Clergymen
1
作者 Charles Paul Chikelo Obidike Raphael Olisa Maduabuchi Innocent Anthony Uke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23年第8期335-345,共11页
This work is geared to carry out epistemic analysis of Kantian ethics of duty call vis-à-vis paranormal in Nigerian society among clergymen.The recent changes in Nigerian and other African countries like colonial... This work is geared to carry out epistemic analysis of Kantian ethics of duty call vis-à-vis paranormal in Nigerian society among clergymen.The recent changes in Nigerian and other African countries like colonialism that brought Western education,globalization,urbanization,and new religion(Islam and Christianity)have made it that divination in traditional African religion is no longer in vogue in this contemporary period.Divination and fortune telling have taken a new dimension in form of faith healing and miracles by some prophets and so called men of God like pastors,priests,and imam.The quest for materialism among the ministers and clerics of Islamic,Christian and traditional religion has made them abuse their religious calling for their selfish interests.This work makes use of analytic and critical methods of data analysis.This work postulates that Immanuel Kant’s ethics of duty call serves to provide a guiding principle to Nigeria clergymen of different religions on the need for them to carry out their religious duties out of good will.On the other hand,twisting or distorting the teachings of their religion to serve their various selfish interests contravenes Immanuel Kant’s ethics of duty call.Finally,they have to contribute positively to nation building by propagating or fostering the positive ideology,theories,or doctrines that will promote love and national unity in a multicultural country like Niger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ntian ETHICS DUTY CALL paranormal clergymen CHRISTIANITY ISLAM traditional and religion
下载PDF
帕通的康德研究及其意义
2
作者 李科政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36,共10页
20世纪上半叶,苏格兰学者H.J.帕通对《纯粹理性批判》与《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的研究对当代康德学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青年时代的帕通是不列颠理念论的代表人物,深受格林、布拉德雷与凯尔德的影响,以其“善的一贯论”反对爱德华·... 20世纪上半叶,苏格兰学者H.J.帕通对《纯粹理性批判》与《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的研究对当代康德学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青年时代的帕通是不列颠理念论的代表人物,深受格林、布拉德雷与凯尔德的影响,以其“善的一贯论”反对爱德华·摩尔的直观主义元伦理学。后来,通过对康德哲学的深入研究,帕通自觉突破了原有的学派立场,转型为康德著作的释义者。他在《经验形而上学》中批评了以阿迪克斯、费英格与斯密为代表的拼凑论,为《纯粹理性批判》提出了融贯论的阐释,促进了康德哲学在英语世界的普及与接受。他在《定言命令式》中澄清了许多关于康德伦理学的传统误解,将意志立法公式视为定言命令式的最高原则,改变了传统上以普遍法则公式为核心的诠释范式,对当代康德伦理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催生了建构主义诠释与实在论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通 康德 康德哲学 经验形而上学 定言命令式
下载PDF
约翰·罗默团结合作观之建构:“社会团结”与“合作模式”
3
作者 陈家驹 《新经济》 2023年第12期142-152,共11页
约翰·罗默的社会主义观,与传统的、或者被实践过的社会主义观有很大不同,他将团结合作的行为风气作为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论证了团结合作在社会主义中的必要与可能。罗默分析了社会团结的运动规律,把人们的合作行为纳入到社会主义... 约翰·罗默的社会主义观,与传统的、或者被实践过的社会主义观有很大不同,他将团结合作的行为风气作为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论证了团结合作在社会主义中的必要与可能。罗默分析了社会团结的运动规律,把人们的合作行为纳入到社会主义运行过程的设计中,并提出基于康德均衡的合作机制,为人们理解社会主义提供了较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翰·罗默 社会主义观 团结合作 康德均衡
下载PDF
器官捐献的伦理反思与“自主”的重新阐释
4
作者 李亚明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26-33,共8页
自愿和无偿是有关器官移植与捐献的首要伦理原则,然而,这两个原则之间存在明显的矛盾。这个矛盾体现了当代生命伦理研究中的核心问题。能否恰当地回应这一矛盾取决于我们对自主的理解。生命伦理学领域中的自主原则主要地来自康德,但是... 自愿和无偿是有关器官移植与捐献的首要伦理原则,然而,这两个原则之间存在明显的矛盾。这个矛盾体现了当代生命伦理研究中的核心问题。能否恰当地回应这一矛盾取决于我们对自主的理解。生命伦理学领域中的自主原则主要地来自康德,但是长久以来,康德的自主概念并没有在生命伦理研究中得到恰当、充分的阐释。科学技术的发展导致自主原则的应用越发困难。当代康德式建构主义理论通过行动者的自我反思有力地促进了规范伦理学的复兴,推进了康德对于道德义务的论证,同时构建了一个逻辑上更加自洽,并且更加具有实践可操作性的自主概念,即将自主阐释为理解理由并与他人交换理由的能力。这一自主概念的应用不仅能够化解自愿和无偿原则在表面上的矛盾,也能为理解和应对当代各种生命伦理难题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推进道德哲学中对于普遍性道德义务的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捐献 生命伦理 自主 道德理由 康德式建构主义
下载PDF
Kant and Confucius:Moral Ethics Behind Western and Eastern Approaches to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5
作者 Ksenia Radchenkova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23年第10期436-448,共13页
International relations(IR)as a discipline is currently experiencing a crisis that may be viewed as a protest against the Euro-centric theories in humanities and the Western view on global politics,some of the most vo... International relations(IR)as a discipline is currently experiencing a crisis that may be viewed as a protest against the Euro-centric theories in humanities and the Western view on global politics,some of the most vocal opponents coming from Asia,with China at its core.This paper aims to compare the principles that depict moral ethics serving as a base for political idealism in the West and the East with Kant’s views as a foundation for Western idealism and Confucius’s ethical theory as a ground for an ideal society from the Asian perspective.The comparison is conducted along the following axes:the notions of autonomy,will,and freedom,initially developed to depict an ideal world order in the Kantian view.As a result of this comparison,the common feature between the two types of ethics,namely the strive for human dignity,becomes apparent.In conclusion,the paper suggests that researchers should concentrate on common features in the two philosophies instead of juxtaposing their apparent differences,which politically reflect the opposition of individualism and collectivism.Stress on human dignity shall become a unifying factor in modern international politics instea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arative philosophy moral ethics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kantian ethics Confucian ethics international politics
下载PDF
中国当代美学本体阐释的三种发生路径
6
作者 蓝国桥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36-43,共8页
中国当代美学依据不同的理论资源,在阐释中生成了三种本体伸展路径。传统西方美学遵循的主要是“形而上”的本体阐释路径。它既表现出“玄虚(模糊)—逻辑(清晰)”两重性结构,又展现为神话论、自然论、神学论、知识论四个演进阶段。其原... 中国当代美学依据不同的理论资源,在阐释中生成了三种本体伸展路径。传统西方美学遵循的主要是“形而上”的本体阐释路径。它既表现出“玄虚(模糊)—逻辑(清晰)”两重性结构,又展现为神话论、自然论、神学论、知识论四个演进阶段。其原因与重空间塑型、好数理渗透的西方艺术—生活相关。马克思及其以后的现代西方美学阐释,多是沿着实践—感性的“形而下”本体路径展开。技术、革命、道德三类实践在社会中的轻重缓急虽然不同,但都与审美密不可分。第三种则是融通了“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形而中”路径。它以有限即无限的诗性智慧为基点,超越了中西方的审美文化。康德与三种路径,均存在着或显或隐的牵连。它们都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当代美学的本体创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美学 本体阐释 发生路径 康德美学
下载PDF
关于康德哲学“自在之物”若干问题的广谱分析
7
作者 张玉祥 耿进昂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90-94,共5页
康德把统一的世界划分为“现象界”和“自在之物”的世界,并认为只有“现象”才可以被认识,而“现象”背后的“自在之物”不可以被认识。原因在于人在认识“现象”时,要通过某些“先天形式”或“先验范畴”(如因果范畴、时空范畴等),它... 康德把统一的世界划分为“现象界”和“自在之物”的世界,并认为只有“现象”才可以被认识,而“现象”背后的“自在之物”不可以被认识。原因在于人在认识“现象”时,要通过某些“先天形式”或“先验范畴”(如因果范畴、时空范畴等),它们或多或少地对认识对象的认识有所增加或改变。运用广谱哲学的理论和方法,特别是应用可映像公理和等价性公理,可以对康德的这些观点予以清晰的结构分析和广义量化分析,从而澄清围绕“自在之物”若干问题上的混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哲学 若干问题 广谱分析
下载PDF
康德美学的学科意义探讨
8
作者 谭文旗 《阿坝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22-128,共7页
美学作为一门学科,虽然是从鲍姆加登的感性学开始,但,是康德把美学学科真正地建立了起来。康德从先验的角度审视感性学,使之更具有普遍性、必然性;从知情意三分的角度确立“情感”的独立性,为情感学的建立提供了充分的理据;对“美者”... 美学作为一门学科,虽然是从鲍姆加登的感性学开始,但,是康德把美学学科真正地建立了起来。康德从先验的角度审视感性学,使之更具有普遍性、必然性;从知情意三分的角度确立“情感”的独立性,为情感学的建立提供了充分的理据;对“美者”进行四方面的深入分析,把感性学转化为了审美学。只有认识到康德美学的学科意义,才能真正把握美学学科的内涵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美学 美学学科 学科意义
下载PDF
构成要件的概念与构成要件的理论 被引量:25
9
作者 西原春夫 陈家林(翻译) 冯军(审校)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2-67,共6页
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来说明犯罪成立条件的作法并非社会主义国家特有的方法。事实上,从罗马法开始直到19世纪中叶各国刑法理论都是如此。而将犯罪视为符合构成要件的违法有责行为的德日犯罪论体系则起源于19世纪中后期,其中居核心地位... 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来说明犯罪成立条件的作法并非社会主义国家特有的方法。事实上,从罗马法开始直到19世纪中叶各国刑法理论都是如此。而将犯罪视为符合构成要件的违法有责行为的德日犯罪论体系则起源于19世纪中后期,其中居核心地位的构成要件理论经历了几次大的修正。促使德日构成要件理论发生重大转变的关键在于新康德主义哲学的影响。德日犯罪论体系在限制国家刑罚权方面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成要件 概念 理论 新康德主义
下载PDF
后库恩时代的科学实在论——超越结构主义和历史主义 被引量:4
10
作者 曹天予 张志林 《哲学分析》 CSSCI 2018年第1期126-145,198-199,共20页
在当代理论物理学发展及其相关解释和编史工作的激励下,我们提出了一种结构主义的且具有历史构成性和建构性的科学实在论研究进路(SHASR),以回应托马斯·库恩对科学实在论的挑战,并消除结构主义者在对付这些挑战时所提出的盛行一时... 在当代理论物理学发展及其相关解释和编史工作的激励下,我们提出了一种结构主义的且具有历史构成性和建构性的科学实在论研究进路(SHASR),以回应托马斯·库恩对科学实在论的挑战,并消除结构主义者在对付这些挑战时所提出的盛行一时却难令人满意的反应。SHASR充分发挥了库恩的历史主义及其批评者结构主义的洞见,同时又避免了落入这两种传统的陷阱。比较SHASR与迈克尔·弗里德曼等人提倡、捍卫并日益流行的新康德主义式后库恩科学哲学,可以展现一幅关于科学—世界关系的宏观图景,这幅图景源自SHASR框架内被概念化的涌现观念,它所牵涉的关乎现象—本体关系的康德式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恩 新康德主义的构成性框架 历史主义 结构主义 科学实在论
下载PDF
康德实践哲学中的自我问题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宝富 张瑞臣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5-31,共7页
文章以批判哲学中的自我认识问题为线索,运用历史的与系统的方法重构康德对自我的规定。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证明对自我的(单纯出自理性的)理论认识是不可能的,但同时揭示向另外的即实践的自我认识之可能性的过渡,这种自我认识通... 文章以批判哲学中的自我认识问题为线索,运用历史的与系统的方法重构康德对自我的规定。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证明对自我的(单纯出自理性的)理论认识是不可能的,但同时揭示向另外的即实践的自我认识之可能性的过渡,这种自我认识通过能够达到自我规定的那种实践的先天综合命题表达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实践哲学 自我规定 自我认识 自我学说
下载PDF
康德理论哲学中的自我意识问题与自我学说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宝富 张瑞臣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5-121,共7页
康德的自我意识理论在自我意识问题史上具有枢纽地位,本文通过探讨那些围绕自我意识展开的相关问题来论证,康德的理论哲学将自我区分为逻辑自我、现象自我和本体自我,但它们不是三个自我,而只是看待自我的三重观点;就其历史意义而言,这... 康德的自我意识理论在自我意识问题史上具有枢纽地位,本文通过探讨那些围绕自我意识展开的相关问题来论证,康德的理论哲学将自我区分为逻辑自我、现象自我和本体自我,但它们不是三个自我,而只是看待自我的三重观点;就其历史意义而言,这种三重化自我的学说,在近代哲学史关于自我问题的探讨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理论哲学 自我意识 自我学说
下载PDF
诺齐克的边际约束对功利主义的价值颠覆 被引量:4
13
作者 丁雪枫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8-44,共7页
功利主义不仅颠倒了正当与善的关系,而且难以尊重每一个人,违背了人人都是目的的康德式原则,因此成为诺齐克批判的靶子。作为权利理论基本道德原则的边际约束,充分反映了康德式原则,并为道德乌托邦的建构奠定了价值基础。深入探讨边际... 功利主义不仅颠倒了正当与善的关系,而且难以尊重每一个人,违背了人人都是目的的康德式原则,因此成为诺齐克批判的靶子。作为权利理论基本道德原则的边际约束,充分反映了康德式原则,并为道德乌托邦的建构奠定了价值基础。深入探讨边际约束对功利主义的价值颠覆,有利于推进权利道德观的深入研究,促进和谐社会道德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齐克 边际约束 功利主义 康德式原则
下载PDF
康德美学与诗性智慧——从“真”到“善”:中西两种慧识的比较与考察 被引量:3
14
作者 劳承万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6-72,共7页
中国现当代的美学建设、理论进展,大体上是在康德"三分结构"(真—美—善/知—情—意)的逻辑框架中运转。这局限于纯"逻辑方式",而缺乏"历史方式"的考察。其实康德在《宇宙发展史概论》中就从宇宙到人&qu... 中国现当代的美学建设、理论进展,大体上是在康德"三分结构"(真—美—善/知—情—意)的逻辑框架中运转。这局限于纯"逻辑方式",而缺乏"历史方式"的考察。其实康德在《宇宙发展史概论》中就从宇宙到人"生成"的高度和全局性,考察了人的理智和情感及其不可言说的关系。他把"理智"与"情感"和谐发展的能力定名为"判断力"(近似诗性智慧)。相对于康德对"真"(知)与"善"(意/道德)的研究,即宋儒倡明的"闻见之知"与"德性之知"问题,中国哲人对此问题的探索有独到的慧识与久远的传统。对"美"的追踪与诠释,最佳的途径是打通通向"诗性智慧"原点的途径。从"美"回到"诗性智慧",是哲学还原(回乡之路);从"诗性智慧"到三分结构中的"美",是历史走向逻辑(一种升华与内化)。美学(或审美能力)不应该再是"谜样的东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美学 诗性智慧 审美意识
下载PDF
超越康德伦理学的三条路径——黑格尔、叔本华和舍勒对康德伦理学的批判和超越 被引量:4
15
作者 舒远招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8-30,共13页
被康德本人称为"道德形而上学"的伦理学是一种理性主义伦理学,因为其基本道德原则被说成是由"纯粹实践理性"颁布的。这种伦理学自问世起,就遭到了形形色色的批判。在德国哲学界,黑格尔、叔本华和马克斯·舍勒... 被康德本人称为"道德形而上学"的伦理学是一种理性主义伦理学,因为其基本道德原则被说成是由"纯粹实践理性"颁布的。这种伦理学自问世起,就遭到了形形色色的批判。在德国哲学界,黑格尔、叔本华和马克斯·舍勒对康德伦理学的批判和超越,构成了三条各具特色的超越之路。从思维方式的角度看,黑格尔以其思辨理性取代了康德的抽象知性,由此沿着理性主义的方向超越了康德伦理学;叔本华把对他人不幸的同情即恻隐之心当作道德的基础,由此将康德的理性主义转换为一种非理性的情感主义;舍勒则试图立足于现象学的本质直观,建立起一种先天的、质料的价值伦理学,这就从根本上超越了康德本人及其拥护者和批判者的共同预设:只有纯粹形式才是先天的,任何质料都是后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伦理学 黑格尔 叔本华 舍勒 批判超越
下载PDF
从表象知识观到实践知识观——库恩哲学革命的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何兵 王青青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3期107-110,共4页
近年来,库恩与逻辑经验主义的关系受到重新评估,有人据此提出库恩并不是革命家而是保守派,这涉及到如何看待库恩哲学贡献的问题。文章认为库恩的哲学贡献在于促成了研究科学视角的转换,即从作为表象的科学知识转向实践中的科学活动,而... 近年来,库恩与逻辑经验主义的关系受到重新评估,有人据此提出库恩并不是革命家而是保守派,这涉及到如何看待库恩哲学贡献的问题。文章认为库恩的哲学贡献在于促成了研究科学视角的转换,即从作为表象的科学知识转向实践中的科学活动,而后库恩时代的科学研究者,包括科学知识建构论者和认知科学家,均比库恩本人更深刻地意识到了这一点,或许这正是库恩显得有些保守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象 实践知识观 后达尔文康德主义
下载PDF
康德法哲学视野下的“动物权利论”批判 被引量:6
17
作者 崔拴林 《时代法学》 CSSCI 2010年第4期33-39,共7页
当代动物权利运动的主将汤姆.雷根提出的动物权利论遮蔽了道德共同体成员的理性和道德义务这两个道德理论中的核心概念,忽视了理性、义务在构建道德共同体中的必要性,也不能在逻辑上全面地说明动物与人类之间以及动物之间的关系。康德... 当代动物权利运动的主将汤姆.雷根提出的动物权利论遮蔽了道德共同体成员的理性和道德义务这两个道德理论中的核心概念,忽视了理性、义务在构建道德共同体中的必要性,也不能在逻辑上全面地说明动物与人类之间以及动物之间的关系。康德主义的道德哲学则仅通过"实践理性"这一标准,即可合理说明人与动物在道德上的不同地位,也能更好地解释和指导人类利用和保护动物的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权利论 实践理性 道德义务 道德主体 康德主义
下载PDF
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关系及其与美学的体系性建构——从康德美学到环境美学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中原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27-133,159,共8页
该文考察了康德美学、后康德美学和环境美学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关系的处理,在此基础上揭示了自康德到环境美学的美学体系性建构与自然美和艺术美之关系的本质性关联。康德美学把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关系阐释为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同一,以黑格... 该文考察了康德美学、后康德美学和环境美学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关系的处理,在此基础上揭示了自康德到环境美学的美学体系性建构与自然美和艺术美之关系的本质性关联。康德美学把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关系阐释为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同一,以黑格尔美学为代表的后康德美学把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关系把握为艺术美对自然美的同化,环境美学则将二者的关系理解为自然美对艺术美的同化。美学的体系性建构必须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关系这个美学的基本问题进行解答,这个解答不仅关涉着美学体系的完整性,而且在一定的层面上决定着美学思想的真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美 艺术美 康德美学 黑格尔美学 环境美学
下载PDF
自由感——康德美学的经验之维 被引量:2
19
作者 胡友峰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55-64,共10页
在康德美学中,审美自由以自由感的形式出现。自由感为自然人向自由人的过渡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契机,为先验自由和实践自由在心理经验层面上的实在性提供了一个感性的基础。自由感作为审美情感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康德以前都有着很长时间的... 在康德美学中,审美自由以自由感的形式出现。自由感为自然人向自由人的过渡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契机,为先验自由和实践自由在心理经验层面上的实在性提供了一个感性的基础。自由感作为审美情感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康德以前都有着很长时间的发展历史,不过,是康德第一次提升了自由感的理论内涵。自由感是指人们在审美经验中体会到的自由愉悦,但又与感官的快感和道德感不同,是一种纯粹的情感,即与客体对象实际存在无关的无利害感。这种无利害的自由感在康德美学中有着自己特定的内涵:知性和想像力的自由游戏和天才的自由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感 审美自由 康德美学
下载PDF
“艺术”与“工艺”——关于艺术本质的对话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炎 王祖哲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2-97,共6页
如果我们将人类的艺术能力视为自然进化的结果,那么便可以对所谓"人的本质"乃至"劳动创造人"等命题得出不同于以往的理解和认识,并重新揭示"艺术"与"工艺"之间的深刻联系。艺术制度的确立,将... 如果我们将人类的艺术能力视为自然进化的结果,那么便可以对所谓"人的本质"乃至"劳动创造人"等命题得出不同于以往的理解和认识,并重新揭示"艺术"与"工艺"之间的深刻联系。艺术制度的确立,将原本一体的"艺术"与"工艺"区别开来,这虽然给人类的想象力提供了更加自由的创造空间,同时也造成了艺术创作与现实生活的疏远与脱节,从而给康德美学提供了土壤。康德虽然为人类的情感和想象活动开辟了独立的审美空间,有着巨大的理论意义,但同时也容易产生两种误导,一是将"美"和"艺术"等同起来,二是将"艺术"和"生活"割裂开来,其结果反而遮蔽了人们对艺术本质和文化本身的理解。在这种情况下,西方现代艺术逐渐丢失了人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使一场艺术的"革命"渐渐沦为美学的"骗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能力 艺术操作 艺术制度 艺术本质 现代艺术 康德美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