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dverse Respiratory Events Increase Post-anesthesia Care Unit Stay in China:A 2-year Retrospective Matched Cohort Study 被引量:7
1
作者 Shang-kun LIU Gang CHEN +2 位作者 Bi YAN Jiao HUANG Hui XU 《Current Medical Science》 SCIE CAS 2019年第2期325-329,共5页
Despite growing attention to patients,safety worldwide,no data were available on the impact of adverse respiratory events(AREs)on post-anesthesia care and post-operation care in China.This study evaluated the occurren... Despite growing attention to patients,safety worldwide,no data were available on the impact of adverse respiratory events(AREs)on post-anesthesia care and post-operation care in China.This study evaluated the occurrence of AREs,the impact of AREs on length of stay(LOS)in 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and postoperative time in hospital,and PACU cost and in patient healthcare costs.A retrospective,matched-cohort study was conducted by prospectively collecting the data of 159 AREs in PACU during 2016-2017 in an university hospital in China.Records were reviewed by pre-trained,qualified nurses and/or anesthesiologists.The incidence and the impact of AREs were analyzed.The LOS in PACU and postoperative time in hospital and the costs in PACU and inpatient healthcare costs were also obtained.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253 AREs involving 156 patients.Hypoxia(n=141,55.73%)and respiratory depression(n=70,27.67%)were the most common AREs.Measurement data including body mass index(BMI)(22.85±4.36 vs.22.32±3.83),duration of procedure(138.47±77.33 min vs.137.44±72.33 min),duration of anesthesia(176.35±82.66 min vs.174.61±78.08 min),LOS(16.53±10.65 days vs.16.57±9.56 days),inpatient healthcare costs($9465.57±9416.33 vs.$8166.51±5762.01),and postoperative LOS(11.26±8.77 days vs.11.9±8.30 days)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ARE and matched groups(P<0.05).Duration(81.65±54.79 min vs.38.89±26.09 min)and costs($31.99±17.80 vs.$18.72±8.39)in PACU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ARE group from those in matched group(P<0.001).Proportion of patients with prolonged stay in PACU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ARE group than in matched group(18.59%vs.1.28%),with an odds ratio(after matching)of 17.58(95%CI=4.11 to 75.10;P<0.001).The AREs that occurred during the immediate postoperative period in PACU increased the incidence rate of prolonged stay,delayed the PACU stay,and increased the costs in PACU,resulting in the need of higher levels of postoperative care than anticipated,but the postoperative LOS and inpatient healthcare costs were unchang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VERSE RESPIRATORY EVENTS post-anesthesia care unit POSTOPERATIVE coniplications
下载PDF
Inadvertent Postoperative Hypothermia at Post-Anesthesia Care Unit: Incidence, Predictors and Outcome 被引量:1
2
作者 Clara Luis Carlos Moreno +2 位作者 Acacio Silva Rosalia Pascoa Fernando Abelha 《Open Journal of Anesthesiology》 2012年第5期205-213,共9页
Background: Inadvertent postoperative hypothermia (IPH) is known to be associated with various adverse effect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incidence, predictors and outcome of core inadvertent hypotherm... Background: Inadvertent postoperative hypothermia (IPH) is known to be associated with various adverse effect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incidence, predictors and outcome of core inadvertent hypothermia on admission in the post-anesthesia care unit. Methods: Observational, prospective study in a Post-Anesthesia Care Unit. The study population consisted of adult patients after non-cardiac and non-neurologic surgery. Patients’ demographics, intra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data were collected. Descriptive analysis of variables was used to summarize data and the Mann-Whitney U test, Fisher’s exact test or Chi-square test was used.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analyses were done with logistic binary regression with calculation of an Odds Ratio (OR) and its 95% Confidence Interval.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IPH on admission was 32%. In univariate analysis: age, body mass index (BMI), high risk surgery, revised cardiac risk index (RCRI), type of anesthesia, use of forced-air warming, amount of intravenous crystalloids administrated, duration of anesthesia, duration of surgery and admission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for pain > 3 were considered predictors of hypothermia. In multipl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age (OR 1.7, P = 0.045, for age > 65 years), RCRI (OR 3.18, P = 0.041, for RCRI > 2), duration of anesthesia (OR 1.52, P < 0.001) and admission VAS for pain (OR 2.05, P = 0.007) were considered independent predictors of IPH. Patients with IPH at PACU admission stay longer in the PACU. Conclusions: IPH was associated with a longer stay in the PACU. Age, comorbidities duration of anesthesia and pain at PACU admission were considered independent predictors for IP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e Temperature Inadvertent Postoperative Hypothermia OUTCOME post-anesthesia care unit
下载PDF
改良Aldrete量表和DPART在全身麻醉术后复苏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3
作者 邵振莉 吴中义 +1 位作者 王宜庭 马千里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97-901,共5页
目的:探讨中文版DPART量表与改良Aldrete量表对全身麻醉病人术后复苏效果的评估效果。方法:以全身麻醉术后入麻醉复苏室(PACU)接受治疗的病人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日期先后顺序分为改良Aldrete组和DPART组。改良Aldrete组105例病人采用改良... 目的:探讨中文版DPART量表与改良Aldrete量表对全身麻醉病人术后复苏效果的评估效果。方法:以全身麻醉术后入麻醉复苏室(PACU)接受治疗的病人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日期先后顺序分为改良Aldrete组和DPART组。改良Aldrete组105例病人采用改良Aldrete作为出室评估工具,DPART组109例病人采用DPART作为出室评估工具,比较两组病人PACU停留时间、出室时疼痛评分、镇静躁动得分、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恶心呕吐评分和护士对于两种量表的可行性、实用性评价。结果:DPART组PACU停留时间长于改良Aldrete组(P<0.05),但出室时疼痛评分、恶心呕吐评分低于改良Aldrete组(P<0.05);两组出室时镇静躁动得分及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PART组量表的可行性评分低于改良Aldrete组(P<0.05),实用性评分高于改良Aldrete组(P<0.05)。结论:应用中文版DPART量表评估PACU病人,病人PACU停留时间较使用改良Aldrete量表评估延长,但病人出室时各项体征表现较好,更有利于保障全身麻醉术后病人安全转出PAC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复苏室 改良Aldrete量表 中文版Discerning Post Anesthesia Readiness for Transition Tool 全身麻醉 护理安全 并发症
下载PDF
PDCA循环管理在PACU低体温改善中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姜妤 刘燕菊 丁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2730-2733,共4页
目的通过PDCA循环管理改善患者出入PACU低体温发生率。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我院麻醉科PDCA循环干预前(2019年4-5月),第一轮PDCA循环管理干预后(2019年6-7月)和第二轮PDCA循环管理干预后(2019年8-9月)入室、出室低体温发生率等数... 目的通过PDCA循环管理改善患者出入PACU低体温发生率。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我院麻醉科PDCA循环干预前(2019年4-5月),第一轮PDCA循环管理干预后(2019年6-7月)和第二轮PDCA循环管理干预后(2019年8-9月)入室、出室低体温发生率等数据进行分析,评价PDCA循环管理效果。结果经过两轮PDCA循环管理干预后,PACU入室低体温、出室低体温分别由干预前12.88%、4.67%下降至2.14%、0.6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PDCA循环管理能有效降低PACU低体温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恢复室 pacu 麻醉护理 低体温
下载PDF
麻醉恢复室护士对全麻术后患者低体温管理知信行问卷的编制与信效度检验 被引量:6
5
作者 刘云访 兰星 +3 位作者 喻姣花 黄海燕 米元元 赵征华 《护士进修杂志》 2023年第1期12-17,共6页
目的编制麻醉恢复室(PACU)护士对全麻术后患者低体温管理知信行(KAP)问卷,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基于循证总结PACU全麻术后患者低体温管理最佳证据,以知信行理论为指导提取证据,构建问卷条目池,通过小组讨论、德尔菲专家函询、预调查修... 目的编制麻醉恢复室(PACU)护士对全麻术后患者低体温管理知信行(KAP)问卷,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基于循证总结PACU全麻术后患者低体温管理最佳证据,以知信行理论为指导提取证据,构建问卷条目池,通过小组讨论、德尔菲专家函询、预调查修订问卷条目。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全国110所医院465名PACU护士进行问卷调查,以检验问卷信效度。结果最终问卷含知识、态度和行为3个维度,共43个条目,其中知识维度含15条客观题,信念和行为维度分别含13和15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作答。信念维度和行为维度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989和0.926,总Cronbach′sα系数0.956;重测信度0.879;条目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I-CVI)为0.800~1.000,平均内容效度指数(S-CVI)0.985;探索性因子分析萃取3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4.22%。结论PACU护士对全麻术后患者低体温管理的KAP问卷信度和效度良好,适用于PACU护士对全麻术后患者低体温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的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复苏室 全身麻醉 低温 复温 知信行理论 问卷 信度 效度
下载PDF
麻醉后监测治疗室患者护理记录指标体系的构建
6
作者 梁钥 丁红 +4 位作者 张广清 王丽梅 肖伦华 陈寒霏 范子博 《护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6-41,共6页
目的构建科学系统的麻醉后监测治疗室患者护理记录指标体系,为麻醉恢复期的患者安全与护理行为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循证理念拟订麻醉后监测治疗室患者护理记录指标体系初稿,采用Delphi专家咨询法向17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并利用优序图法和... 目的构建科学系统的麻醉后监测治疗室患者护理记录指标体系,为麻醉恢复期的患者安全与护理行为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循证理念拟订麻醉后监测治疗室患者护理记录指标体系初稿,采用Delphi专家咨询法向17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并利用优序图法和百分权重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结果2轮专家函询问卷回收率分别为89%、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91,变异系数分别为0~0.225、0~0.244,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209、0.214(P<0.01)。最终形成的麻醉后监测治疗室患者护理记录指标体系包括3项一级指标,10项二级指标和62项三级指标。结论本研究构建的麻醉后监测治疗室患者护理记录指标体系具有良好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可为麻醉复苏室护士的临床护理行为与记录具有较好的指导与规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恢复期 麻醉后监测治疗室 pacu 护理记录 护理质量
下载PDF
三级甲等医院麻醉恢复室护士综合应急能力培训指标体系的构建
7
作者 王慧 李婉玲 +4 位作者 王学仁 郝鹏倩 刘俊钗 杨文曲 安源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3087-3093,共7页
目的:基于麻醉护士综合应急能力的培养,构建三级甲等医院麻醉恢复室护士综合应急能力培训指标体系。方法:基于文献分析法及专家会议法,初步形成麻醉恢复室护士综合应急能力培训指标,运用德尔菲法及层次分析法,确立麻醉恢复室护士综合应... 目的:基于麻醉护士综合应急能力的培养,构建三级甲等医院麻醉恢复室护士综合应急能力培训指标体系。方法:基于文献分析法及专家会议法,初步形成麻醉恢复室护士综合应急能力培训指标,运用德尔菲法及层次分析法,确立麻醉恢复室护士综合应急能力培训指标。结果:共纳入18名函询专家,2轮专家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100.00%和88.89%,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243~0.324和0.238~0.333(P<0.05),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8,0.94,最终构建的三级甲等医院麻醉恢复室护士综合应急能力培训指标包含5项一级指标、15项二级指标、75项三级指标。结论:构建的三级甲等医院麻醉恢复室护士综合应急能力培训指标体系可为麻醉恢复室护士的临床实践和综合应急能力的培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恢复室 综合应急能力 指标体系 德尔菲法
下载PDF
麻醉恢复室不同年龄组患者并发症的分析和护理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晓霞 李宝伟 时文珠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5年第5期409-409,共1页
目的分析麻醉恢复室(PACU)患者常见并发症在不同年龄组间的分布。方法回顾2004 年入PACU的患者2679例,根据年龄分为3组,观察不同年龄组并发症发生率的特点。结果PACU常见的并发症中,不同年龄段的患者恢复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 目的分析麻醉恢复室(PACU)患者常见并发症在不同年龄组间的分布。方法回顾2004 年入PACU的患者2679例,根据年龄分为3组,观察不同年龄组并发症发生率的特点。结果PACU常见的并发症中,不同年龄段的患者恢复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 .05);除肌颤在各组之间的发生率无差别(P=0 .896)外,其他各组之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 .05)。结论年龄不同,并发症分布不同,应根据年龄特点采取重点不同的护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恢复室 并发症 年龄 护理
下载PDF
基于圆形统计分析的麻醉恢复室护士梭形排班法的创建及应用 被引量:10
9
作者 丁红 肖伦华 +1 位作者 姜玉梅 何利君 《护理管理杂志》 2014年第2期151-152,共2页
使用圆形统计分析法,分析3 462例麻醉恢复室患者出入室时间分布特点呈梭形分布,根据此规律,麻醉恢复室护士实施梭形排班法,此方法能均衡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及实际床护比,保障患者安全。
关键词 麻醉恢复室 梭形排班法 圆形统计分析法 人力资源 护理管理 postanesthesia care unit (pacu)
下载PDF
创建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在麻醉后恢复室的应用 被引量:35
10
作者 朱海娟 吕娜 +1 位作者 黄丽华 马秀梅 《海南医学》 CAS 2016年第23期3950-3952,共3页
目的探讨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在麻醉后恢复室(PACU)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2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接受手术且实施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的58例患者作为干预组,另外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1月接受手术且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患... 目的探讨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在麻醉后恢复室(PACU)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2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接受手术且实施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的58例患者作为干预组,另外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1月接受手术且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出室和入室血压、呼吸、意识和活动力得分、两组平均交接时间、每月差错事件及护理满意评分,以及出室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入室时血压、呼吸、意识和活动力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室时,干预组患者的血压、呼吸、意识和活动力得分分别为(1.8±0.5)分、(1.7±0.6)分、(1.8±0.6)分和(1.7±0.4)分,对照组分别为(1.3±0.2)分、(1.3±0.3)分、(1.3±0.4)分和(1.1±0.4)分,两组比较,干预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平均交接时间、差错事件分别为(2.2±0.5)min、(4.5±0.4)次,低于对照组的(4.5±1.3)min、(12.5±3.6)次,而护理满意评分为(92.6±4.9)分,高于对照组的(79.5±4.3)分,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并发症率为5.2%(3/5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7%(12/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有利于PACU麻醉患者生理功能的恢复,且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升PACU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护理一体化 麻醉恢复室 护理 满意度
下载PDF
在麻醉恢复室设立加强监护室的实践效果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陈红 张野 +2 位作者 李锐 张淼 胡宪文 《麻醉安全与质控》 2017年第6期323-325,共3页
目的探讨在麻醉恢复室(PACU)设立加强监护单元对麻醉医疗质量的影响。方法通过从麻醉加强监护单元(AICU)建立的条件、管理方面探索实施的效果。其中AICU的建立条件包括设立的位置、仪器与设备、人员设置要求、收治对象及工作流程和患者... 目的探讨在麻醉恢复室(PACU)设立加强监护单元对麻醉医疗质量的影响。方法通过从麻醉加强监护单元(AICU)建立的条件、管理方面探索实施的效果。其中AICU的建立条件包括设立的位置、仪器与设备、人员设置要求、收治对象及工作流程和患者转出标准等方面;AICU的管理主要从制度化管理、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实行轮岗制及加强人员培训方面进行。结果 AICU自2013年设立4年来收治各类患者4830例,除10例患者因持续低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低及外科并发症等因素转入ICU继续治疗外,其余患者均安全返回普通病房,在AICU平均驻留时间(6.57±1.48)h。结论建立AICU能明显改善麻醉后对患者的安全监护,有效降低了围术期麻醉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恢复室 加强监护单元
下载PDF
口腔颌面外科患者术后的麻醉管理 被引量:4
12
作者 吴志 陶谦 +1 位作者 林筱菊 潘永英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探讨麻醉恢复室在口腔专科医院颌面外科术后的应用。方法:收集本院麻醉恢复室成立前后各10个月收治气管插管麻醉手术患者,比较围术期的各种并发症以及患者回病房后神志清醒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差别。结果:收入麻醉恢复室患者... 目的:探讨麻醉恢复室在口腔专科医院颌面外科术后的应用。方法:收集本院麻醉恢复室成立前后各10个月收治气管插管麻醉手术患者,比较围术期的各种并发症以及患者回病房后神志清醒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差别。结果:收入麻醉恢复室患者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延长(P<0.05)。拔管时及拔管后不良反应减少(P<0.01)。回病房后神志清醒病例达100%,回病房后不吸氧SpO2升高(P<0.01)。结论:口腔专科医院成立麻醉恢复室十分重要,应尽早成立并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恢复室 口腔医院 气管插管
下载PDF
麻醉恢复室内病人术后谵妄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贾鹏云 陈佳 +3 位作者 张伟业 王利利 郭锦丽 原大江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3066-3070,共5页
目的:探讨麻醉恢复室(PACU)内病人发生术后谵妄(POD)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分别于病人进入PACU即刻(T1)和病人转出PACU时刻(T2)使用谵妄筛查量表(NU-DESC)进行评估,同时在T1、T2时点记录病人的镇静(RASS)评分,NU-DESC评分≥2分,同时R... 目的:探讨麻醉恢复室(PACU)内病人发生术后谵妄(POD)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分别于病人进入PACU即刻(T1)和病人转出PACU时刻(T2)使用谵妄筛查量表(NU-DESC)进行评估,同时在T1、T2时点记录病人的镇静(RASS)评分,NU-DESC评分≥2分,同时RASS评分在2~2分者判定为排除镇静因素的POD状态,进一步分析POD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5215例病人中,T1时刻POD发生率为0.52%,T2时刻POD发生率为0.04%。ASA分级(2级:OR=6.503;3级及以上:OR=7.754)及PACU停留时长(OR=2.206)是术后POD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PACU内POD发生率较低且多数为迅速可逆,ASA分级及PACU停留时长是PACU内发生POD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谵妄 麻醉恢复室 影响因素 镇静 调查研究
下载PDF
持续质量改进在麻醉恢复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许菊霞 周春莲 陈春玲 《医院管理论坛》 2012年第11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麻醉后恢复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方法查找麻醉后恢复室感染控制持续质量改进需解决的问题并确立改进目标,寻求且落实PACU院内感染控制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建立科级管理小组,健全管理制度,科学合理地制定医疗物品...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麻醉后恢复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方法查找麻醉后恢复室感染控制持续质量改进需解决的问题并确立改进目标,寻求且落实PACU院内感染控制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建立科级管理小组,健全管理制度,科学合理地制定医疗物品的消毒管理、污染物品的处置监控及不定时的细菌学监测等。结果每月进行的空气及物体表面的细菌培养,均符合院内感染控制要求,医务人员院内感染预防控制意识明显提高,理念不断更新,习惯逐步改变。结论对麻醉恢复室感染控制工作通过持续质量改进,不断发现问题、分析、监控,并对存在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控制措施,使麻醉恢复室各环节的管理更加科学化与合理化,最大限度地控制了麻醉恢复室的医源性感染,保障了工作人员和手术病人的医疗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质量改进 麻醉恢复室 院内感染控制 应用
下载PDF
用精益管理方法提高麻醉复苏室运转效率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红波 许少玲 邱带妹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5年第2期307-308,共2页
目的:应用精益管理方法提升麻醉复苏室的运转效率。方法:按照精益管理的方法评估、分析、改进复苏室工作,对改进前2012年和改进后2013年的工作量,护士加班超时及复苏室满意度等情况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改进后复苏例数增长了98.4%,复苏... 目的:应用精益管理方法提升麻醉复苏室的运转效率。方法:按照精益管理的方法评估、分析、改进复苏室工作,对改进前2012年和改进后2013年的工作量,护士加班超时及复苏室满意度等情况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改进后复苏例数增长了98.4%,复苏室护士超时数下降了63.1%,病人在复苏室的逗留时间下降了14.8%,手术室麻醉科人员对复苏室工作的满意度均有明显的提高。结论:应用精益管理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复苏室的运转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益管理 复苏室 效率
下载PDF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构建在麻醉后监护室低体温改善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文倩 陈华 皇甫娜 《临床护理杂志》 2021年第5期47-50,共4页
目的探究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构建在麻醉后监护室(PACU)低体温改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12月本院PACU接受治疗的手术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PACU护理,研究组在对... 目的探究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构建在麻醉后监护室(PACU)低体温改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12月本院PACU接受治疗的手术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PACU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构建并应用PACU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监测。比较两组重点监测指标落实情况、麻醉苏醒期间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3项重点监测指标落实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麻醉苏醒期间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ACU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可显著提升PACU低体温改善效果,能指导护理人员对患者体温进行全程、优质的监测与管理,可有效降低麻醉苏醒期间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后监护室 手术后低体温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
下载PDF
专科化SBAR沟通模式在麻醉恢复室病情汇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翠云 沈媛 《全科护理》 2022年第30期4254-4257,共4页
目的:评价专科化SBAR沟通模式在麻醉恢复室(PACU)病情汇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PACU护士为研究对象,2021年1月—2021年5月采取常规沟通模式进行病情汇报模式,2021年8月—2021年12月采取专科化SBAR沟通模式进行病情汇报。比较专科化S... 目的:评价专科化SBAR沟通模式在麻醉恢复室(PACU)病情汇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PACU护士为研究对象,2021年1月—2021年5月采取常规沟通模式进行病情汇报模式,2021年8月—2021年12月采取专科化SBAR沟通模式进行病情汇报。比较专科化SBAR沟通模式实施前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PACU护士自身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分、临床沟通能力评分、专科知识水平以及麻醉医生对PACU护士汇报病情满意度。结果:专科化SBAR沟通模式实施后PACU护士自身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分、临床沟通能力评分、专科知识水平均高于实施前(P<0.05);麻醉医生对PACU护士汇报病情满意率高于实施前(P<0.05);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例数减少,但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54,P=0.419)。结论:专科化SBAR沟通模式应用于麻醉恢复室病情汇报可提升PACU护士评判性思维与沟通能力、专科知识水平,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升麻醉医生对PACU护士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AR沟通模式 麻醉恢复室 病情汇报 麻醉护理
下载PDF
麻醉复苏室转出准备度评估指标的构建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凯 熊娟 +5 位作者 聂辉 龚虎 何阳 刘敏 刘莉 余光容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2956-2959,共4页
[目的]探讨和构建麻醉复苏室转出准备度的评估指标,用于制定病人转出标准化评估策略,为麻醉复苏室护理工作指南提供依据。[方法]基于文献分析和课题组的讨论,制定麻醉复苏室转出准备度的评价初稿,采用德尔菲法进行2轮专家咨询,确定麻醉... [目的]探讨和构建麻醉复苏室转出准备度的评估指标,用于制定病人转出标准化评估策略,为麻醉复苏室护理工作指南提供依据。[方法]基于文献分析和课题组的讨论,制定麻醉复苏室转出准备度的评价初稿,采用德尔菲法进行2轮专家咨询,确定麻醉复苏室转出准备度的评价指标。[结果]2轮专家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81.48%和86.36%;通过2轮专家咨询,形成了包括3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和与之对应的评估要点的评估指标体系;2轮专家权威系数为0.87和0.89;第2轮专家函询中,一级指标重要性和可操作性Kendall.W协调系数分别为0.57和0.32,二级指标重要性和可操作性Kendall.W协调系数分别为0.61和0.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麻醉复苏室转出准备度的评估指标可作为麻醉恢复期病人转出的评估体系,有利于提升围术期的护理质量和安全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复苏室 转出护理 评估指标 准备度
下载PDF
麻醉恢复室规范化护理管理模式的探讨 被引量:38
19
作者 黎彩玲 钟爱玲 +1 位作者 詹翠萍 王慕华 《护理学报》 2009年第3期40-42,共3页
目的保障麻醉恢复期患者的安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便于连台手术的衔接。方法某院2002年建立了拥有6张监护床位的麻醉恢复室,参照美国麻醉恢复室的先进护理管理模式,同时结合该院恢复室的运作特点,自行制定了一套规范化的管理模式;加强... 目的保障麻醉恢复期患者的安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便于连台手术的衔接。方法某院2002年建立了拥有6张监护床位的麻醉恢复室,参照美国麻醉恢复室的先进护理管理模式,同时结合该院恢复室的运作特点,自行制定了一套规范化的管理模式;加强对护理人员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知识培训和考核;要求熟练掌握麻醉恢复期的各种急救技术及监护仪器设备的操作使用;充分合理利用麻醉复苏护士的人力资源;配备完善的监护设备及急救物品。结果2002年5月—2008年5月,通过对24408例患者麻醉恢复期的监护,及时发现和处理麻醉后并发症,除102例因病情需要转ICU继续监测治疗外,其余患者平稳度过麻醉恢复期,苏醒后转回原病房。结论麻醉恢复室的设立,减少了患者在手术室的逗留时间,加快了外科手术的进度,提高了手术室的利用率和工作效率。其科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管理模式,能有效保障麻醉恢复期患者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恢复室 规范化管理 麻醉复苏护士
下载PDF
前馈控制在麻醉恢复室全身麻醉患者躁动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瞿碧霞 邵喜娜 《临床护理杂志》 2021年第5期50-53,共4页
目的探究前馈控制在麻醉恢复室(PACU)全身麻醉患者躁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在我院采取全身麻醉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按照患者基础资料具有匹配性的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40例。常规组实施常规复苏期干预,... 目的探究前馈控制在麻醉恢复室(PACU)全身麻醉患者躁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在我院采取全身麻醉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按照患者基础资料具有匹配性的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40例。常规组实施常规复苏期干预,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前馈控制干预。比较两组复苏期疼痛程度、躁动发生率、不良情况发生率及护理质量。结果研究组复苏期间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躁动及因躁动导致的不良情况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全身麻醉患者实施前馈控制有助于降低患者复苏期间疼痛程度及躁动发生率,同时对护理质量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馈控制 麻醉恢复室 全身麻醉 恢复期躁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