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主动遗忘能力与童年创伤和抑郁症状的关系
1
作者 汤煜尧 袁佳琦 +3 位作者 曾凡洲 胡兰 刘芳 景璐石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13-519,共7页
目的:比较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与正常青少年在主动遗忘能力上的差异,并探讨该能力与童年创伤和抑郁症状的关系。方法: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抑郁症诊断标准的141例青少年患者和42例正常对照组参与研究。采用定向遗忘(DF)... 目的:比较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与正常青少年在主动遗忘能力上的差异,并探讨该能力与童年创伤和抑郁症状的关系。方法: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抑郁症诊断标准的141例青少年患者和42例正常对照组参与研究。采用定向遗忘(DF)任务,以情绪图片为记忆材料,比较两组在再认成绩上的差异。DF效应指“记住”条件再认成绩高于“忘记”条件。并采用儿童期创伤问卷(CTQ-SF)和贝克抑郁量表(BDI-II)评估被试的童年创伤程度和抑郁症状。结果:与正常对照组不同,抑郁症组仅在正性材料中出现DF效应(P<0.001)。在抑郁症组中,负性材料DF效应值在CTQ-SF得分与BDI-II得分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效应值=0.10,95%可信区间为0.05~0.17,占总效应21.3%)。结论: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主动遗忘能力部分受损,他们对负性记忆的主动遗忘能力在童年创伤与抑郁症状间有部分中介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遗忘 定向遗忘任务 童年创伤 抑郁症状 青少年
下载PDF
创伤后心理复原的生理机制 被引量:14
2
作者 雷鸣 张庆林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16-622,共7页
心理复原是个体在经历对生命具有威胁的事件或严重的创伤后仍然能回复到良好适应状况的现象。对心理复原生理机制的研究存在两种研究取向:或从个人能力的角度,或从发展结果的角度。创伤记忆的抑制、大脑的可塑性、神经生物的调节以及基... 心理复原是个体在经历对生命具有威胁的事件或严重的创伤后仍然能回复到良好适应状况的现象。对心理复原生理机制的研究存在两种研究取向:或从个人能力的角度,或从发展结果的角度。创伤记忆的抑制、大脑的可塑性、神经生物的调节以及基因、气质、情绪调节、认知过程、早期经验等保护因子的影响机制是研究的主要内容。文章最后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复原力 创伤 创伤后应激障碍 生理机制 研究范式
下载PDF
文学创伤理论:研究对象、范式与方法 被引量:2
3
作者 赵雪梅 《文化研究》 2021年第1期5-24,共20页
自20世纪90年代初诞生以来,文学创伤理论在经历了近30年的发展后已成为当前文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但迄今为止,文学创伤研究界明确围绕"文学创伤理论"这一概念展开的研究却不多见。这意味着,如何透过文学创伤纷繁复杂... 自20世纪90年代初诞生以来,文学创伤理论在经历了近30年的发展后已成为当前文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但迄今为止,文学创伤研究界明确围绕"文学创伤理论"这一概念展开的研究却不多见。这意味着,如何透过文学创伤纷繁复杂的研究现状来系统把握文学创伤理论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就研究对象来看,文学创伤理论主要研究的是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中的创伤及其相关问题;就研究范式来看,当前的文学创伤理论可以分为两类,精神分析学范式与后殖民创伤范式;就研究方法来看,当前的文学创伤理论主要基于两大研究方法,新弗洛伊德-后拉康式研究方法与基于政治-经济-媒介的文化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理论 文学创伤理论 精神分析学范式 后殖民创作范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