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ptimal estimation of zonal velocity and transport through Luzon Strait using variational data assimilation technique 被引量:7
1
作者 兰健 鲍献文 高郭平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35-339,共5页
A P-vector method was optimized using variational data assimilation technique, with which the vertical structures and seasonal variations of zonal velocities and transports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 A P-vector method was optimized using variational data assimilation technique, with which the vertical structures and seasonal variations of zonal velocities and transports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estward and eastward flowes occur in the Luzon Strait in the same period in a year. However the net volume transport is westward. In the upper level (0m -500m),the westward flow exits in the middle and south of the Luzon Strait, and the eastward flow exits in the north. There are two centers of westward flow and one center of eastward flow. In the middle of the Luzon Strait, westward and eastward flowes appear alternately in vertical direction. The westward flow strengthens in winter and weakens in summer. The net volume transport is strong in winter (5.53 Sv) but weak in summer (0.29 Sv). Except in summer, the volume transport in the upper level accounts for more than half of the total volume transport (0m bottom). In summer, the net volume transport in the upper level is eastward (1.01 Sv), but westward undernea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th China Sea Luzon Strait zonal velocity and transport variational data assimilation technique
下载PDF
Physics-constrained deep learning for data assimilation of subsurface transport 被引量:2
2
作者 Haiyi Wu Rui Qiao 《Energy and AI》 2021年第1期104-114,共11页
Data assimilation of subsurface transport is important in many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applications,but its solution is typically challenging.In this work,we build physics-constrained deep learning models to predict ... Data assimilation of subsurface transport is important in many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applications,but its solution is typically challenging.In this work,we build physics-constrained deep learning models to predict the full-scale hydraulic conductivity,hydraulic head,and concentration fields in porous media from sparse measure-ment of these observables.The model is developed based on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with the encoding-decoding process.The model is trained by minimizing a loss function that incorporates residuals of governing equations of subsurface transport instead of using labeled data.Once trained,the model predicts the unknown conductivity,hydraulic head,and concentration fields with an average relative error<10%when the data of these observables is available at 12.2%of the grid points in the porous media.The model has a robust predictive performance for porous media with different conductivities and transport under different Péclet number(0.5<Pe<500).We also quantify the predictive uncertainty of the model and evaluate the reliability of its prediction by incorporating a variational parameter into the 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ysics-constrained deep learning Data assimilation Subsurface transport Convolutional encoder-decoder
原文传递
Variational data assimilation in the transport of sediment in river
3
作者 杨俊清 F.X.LeDimet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1998年第5期473-485,共13页
The variational method of data assimilation is used to solve an inverse problem in the transport of sediment in river,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hange of natural environment. The cost function is defined t... The variational method of data assimilation is used to solve an inverse problem in the transport of sediment in river,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hange of natural environment. The cost function is defined to measure the error between model predictions and field observations. The adjoint model of IAP river sedimentation model is created to obtain the gradient of the cost function with respect to control variables. The initial conditions are taken as the control variables; their optimal values can be retrieved by minimizing the cost function with limited memory quasi Newton method (LMQ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djoint method approach can successfully make the model prediction well fit the simulated observations. And it is expected to use this method to solve other inverse problems of river sedimentation. But some numerical problems need to be discussed before applying to real river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ta assimilation transport of SEDIMENT VARIATIONAL method.
原文传递
嵌套网格空气质量预报模式系统的发展与应用 被引量:212
4
作者 王自发 谢付莹 +2 位作者 王喜全 安俊岭 朱江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78-790,共13页
主要综述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自主开发的嵌套网格空气质量预报模式系统(NAQPMS,NestedAir Quality Prediction Modeling System)的历史发展与应用情况。模式发展伊始为欧拉污染物输送实用模型,利用其研究东亚硫氧化物的跨国输送问... 主要综述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自主开发的嵌套网格空气质量预报模式系统(NAQPMS,NestedAir Quality Prediction Modeling System)的历史发展与应用情况。模式发展伊始为欧拉污染物输送实用模型,利用其研究东亚硫氧化物的跨国输送问题,得出中国对于周边国家的输送量不大的结论;在系统中嵌入适合东亚的起沙机制模块,用来模拟沙尘发生、输送及沉降等过程,估算亚洲大陆沙尘气溶胶对海洋地区的输送与沉降通量,为研究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提供基础数据;利用该系统研究沙尘及其土壤粒子对酸雨的中和作用,发现沙尘输送对东亚酸雨的分布影响很大;发展城市尺度高分辨率气象和空气质量预报技术,使模式水平分辨率达到500 m,并应用于台北高浓度臭氧和PM10的模拟;研究和集成区域及城市尺度大气污染预报理论和模拟技术,研制成目前的嵌套网格空气质量预报模式系统,以探讨不同尺度各种污染(如沙尘暴、城市光化学烟雾、酸雨、高浓度悬浮颗粒物等)的变化规律。在模式系统中初步建立资料同化模块,开展大气化学成分及沙尘输送模拟的资料同化研究。系统已经在北京、上海、深圳、郑州等城市环境监测中心实施空气质量的实时预报。未来,系统将集成到全球环境大气输送模式(GEATM),以实现从城市群到全球具有双向耦合功能的模式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质量模式 嵌套网格 大气环境 资料同化 输送
下载PDF
花后干旱和渍水对冬小麦光合特性和物质运转的影响 被引量:152
5
作者 姜东 谢祝捷 +2 位作者 曹卫星 戴廷波 荆奇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5-182,共8页
在温室盆栽条件下 ,以黑小麦 76、皖麦 38、扬麦 10号、扬麦 9号 4个蛋白质含量不同的冬小麦 (TriticumaestivumL .)基因型为材料 ,研究了花后土壤干旱 (Soilrelativewatercontent,SRWC =4 5 %~ 5 0 % )、渍水和适宜水分条件 (SRWC =7... 在温室盆栽条件下 ,以黑小麦 76、皖麦 38、扬麦 10号、扬麦 9号 4个蛋白质含量不同的冬小麦 (TriticumaestivumL .)基因型为材料 ,研究了花后土壤干旱 (Soilrelativewatercontent,SRWC =4 5 %~ 5 0 % )、渍水和适宜水分条件 (SRWC =75 %~ 80 % )下 ,小麦旗叶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的动态变化 ,营养器官花前贮藏同化物再运转 ,花后同化物输入籽粒量 ,以及成熟期籽粒蛋白质与淀粉产量和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 ,干旱和渍水均缩短了各品种花后旗叶的光合速率高值持续期 (PAD)和叶绿素含量缓降期 (RSP) ,水分处理间的PAD和RSP变化趋势为对照 >渍水 >干旱。各品种处理间叶、茎鞘、颖壳等营养器官花前贮藏同化物的运转率均为对照 >干旱 >渍水。而花后同化物输入籽粒量变化趋势为对照 >渍水 >干旱 ,花后同化氮素输入籽粒量为对照 >干旱 >渍水。各品种蛋白质产量为对照最高 ,渍水最低 ,不同水分处理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干旱处理显著提高了各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 ,而渍水与对照间的差异均不显著。干旱和渍水均显著降低了淀粉产量 ,不同水分处理对淀粉含量的影响因品种不同有所差异。以上结果表明 ,干旱处理明显降低小麦花后同化物输入籽粒量 ,而渍水处理则明显降低花前贮藏氮素再运转和花后同化氮素输入籽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花后期 干旱 渍水 冬小麦 光合特性 物质运转
下载PDF
植物体内硫的运输与同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6
作者 孟赐福 姜培坤 +2 位作者 曹志洪 徐秋芳 周国模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27-432,共6页
硫作为继氮、磷、钾之后的第4个重要营养元素,是植物生长和生理功能的必须元素。硫在植物体内的吸收运输和同化代谢对植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耐逆性和抗病虫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综述了近年来植物体内硫的运输与同化以及硫酸盐吸... 硫作为继氮、磷、钾之后的第4个重要营养元素,是植物生长和生理功能的必须元素。硫在植物体内的吸收运输和同化代谢对植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耐逆性和抗病虫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综述了近年来植物体内硫的运输与同化以及硫酸盐吸收和同化通道的调节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就今后的研究方向和重点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运输 同化
下载PDF
不同产量水平甘薯品种光合产物分配差异及其原因 被引量:16
7
作者 柳洪鹃 史春余 柴沙沙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40-447,共8页
选取我国北方薯区主栽的食用型甘薯品种龙薯9号、红香蕉、泰中6号、苏薯8号、遗字138和北京553,于2011—2012年2个生长季在山东农业大学农学试验站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不同产量水平甘薯品种光合产物的分配差异及其原因。在甘薯主要生长时... 选取我国北方薯区主栽的食用型甘薯品种龙薯9号、红香蕉、泰中6号、苏薯8号、遗字138和北京553,于2011—2012年2个生长季在山东农业大学农学试验站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不同产量水平甘薯品种光合产物的分配差异及其原因。在甘薯主要生长时期测定茎蔓各部位蔗糖含量和基部茎粗、在块根膨大过程中对功能叶进行13C标记,探索不同品种13C同化物分配特点,同时研究上述项目与收获指数和块根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高产品种龙薯9号、红香蕉、泰中6号和苏薯8号产块根均在60 t hm–2左右,而中、低产品种遗字138和北京553产块根在50 t hm–2以下。高产品种的收获指数显著高于中、低产品种。在块根膨大前期高产品种的块根成为光合产物的分配中心,而中、低产品种的块根则在块根膨大后期成为分配中心;在块根膨大前、中期,高产品种13C同化物在块根中的分配比例显著高于中、低产品种,即高产品种光合产物由功能叶向块根的转运能力强于中、低产品种。供试品种茎蔓基部的蔗糖含量均高于顶部,且中、低产品种的蔗糖浓度差大于高产品种;随着甘薯生长发育,中、低产品种茎蔓基部增粗速率高于高产品种。相关分析表明,块根产量与收获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r=0.98**,2011;r=0.93**,2012);块根13C分配率与块根产量和收获指数均呈显著正相关(0.87*和0.91**,2011;0.92**和0.99**,2012);生长中后期,基部茎粗与块根产量和收获指数均呈显著负相关(–0.78*和–0.83*;–0.88**和–0.95**)。块根成为光合产物分配中心的时间早、光合产物由功能叶向块根的转运能力强是高产品种收获指数显著提高的主要原因,而中、低产品种光合产物由叶片向块根转运能力差的主要原因是块根中光合产物卸载不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产量水平 光合产物分配 光合产物运转能力
下载PDF
土壤重金属铜、镉胁迫对冬小麦碳氮运转的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夏来坤 郭天财 +2 位作者 朱云集 康国章 王晨阳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7-120,共4页
在盆栽试验条件下,选用铜、镉两种金属元素各设置3个浓度水平,即Cu1(100 m g/kg),Cu2(200 m g/kg),Cu3(300 m g/kg)和Cd1(10 m g/kg),Cd2(50 m g/kg),Cd3(100 m g/kg)共6个处理,以不施金属元素处理为对照,研究了Cu,Cd胁迫对冬小麦碳氮... 在盆栽试验条件下,选用铜、镉两种金属元素各设置3个浓度水平,即Cu1(100 m g/kg),Cu2(200 m g/kg),Cu3(300 m g/kg)和Cd1(10 m g/kg),Cd2(50 m g/kg),Cd3(100 m g/kg)共6个处理,以不施金属元素处理为对照,研究了Cu,Cd胁迫对冬小麦碳氮运转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铜、镉处理降低了小麦叶片、茎鞘、颖壳等营养器官花前贮藏物质再运转量和再运转率以及花前营养器官总运转量和运转率,降低了粒重。其中以Cu2,Cd2处理对叶片影响最大,Cu3,Cd2处理对茎鞘、颖壳穗轴和总运转量影响最大。小麦叶片、茎鞘、颖壳等营养器官花前贮藏氮素再运转量和总运转量随铜、镉施用浓度的增加而降低,籽粒氮素积累量也随之降低,而各营养器官花前贮藏氮素再运转率和总运转率的变化较为复杂。Cu,Cd对籽粒产量、淀粉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均表现为随施用浓度增加而降低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胁迫 物质运转
下载PDF
重穗型杂种稻光合和光合产物运转特性研究 被引量:64
9
作者 严进明 张荣铣 +2 位作者 焦德茂 陈炳松 张红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61-266,共6页
利用 14 C-同位素示踪技术 ,研究重穗型杂种稻的光合能力和光合产物运转分配特性。结果表明 ,两优培九、 优 16 2、特优 12 4等新近育成的 3个重穗型杂种稻品种光合能力强且光合功能的高值持续期长 ,具备有超高产的潜力。同时 ,两优培... 利用 14 C-同位素示踪技术 ,研究重穗型杂种稻的光合能力和光合产物运转分配特性。结果表明 ,两优培九、 优 16 2、特优 12 4等新近育成的 3个重穗型杂种稻品种光合能力强且光合功能的高值持续期长 ,具备有超高产的潜力。同时 ,两优培九和 优 16 2有较强的耐光抑制能力 ,特优 12 4有一定的耐低光强的能力。但与对照品种汕优 6 3相比较 ,这三个重穗型杂种稻品种光合产物的运转效率差 ,光合稳定性不强。本文提出了进一步增强现有重穗型杂种稻同化物的运转效率和对外界变化光强的光合适应能力是实现水稻超高产育种的可能的生理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穗型杂种稻 光合能力 光合产物运转 超高产育种
下载PDF
施氮时期对夏玉米碳氮运转及氮肥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5
10
作者 夏来坤 陶洪斌 +2 位作者 朱金城 徐杰 王璞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08-211,共4页
以提高夏玉米氮肥利用率、减少氮肥污染为着眼点,研究了不同施氮时期(三叶期施氮、大喇叭口期施氮、三叶期施氮结合大喇叭口期展追氮)对夏玉米植株碳氮运转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氮相比,施氮降低了茎鞘、叶片等营养器官... 以提高夏玉米氮肥利用率、减少氮肥污染为着眼点,研究了不同施氮时期(三叶期施氮、大喇叭口期施氮、三叶期施氮结合大喇叭口期展追氮)对夏玉米植株碳氮运转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氮相比,施氮降低了茎鞘、叶片等营养器官花前贮藏物质运转量和运转率以及总运转量和运转率,减弱了玉米各营养器官花前贮藏物质向籽粒的再运转能力。施氮降低了植株花前贮藏氮素总运转量和运转率,提高了籽粒全氮含量。三叶期施氮结合大喇叭口期追氮处理下夏玉米的氮肥利用率最高,较三叶期施氮和大喇叭口期施氮分别提高了21.8个百分点和22.8个百分点,较好的提高了夏玉米当季氮肥利用率,能够有效地降低因氮素损失而造成的农田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施氮时期 物质运转 氮肥利用率
下载PDF
限水灌溉下追氮水平对冬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及物质运转的影响 被引量:18
11
作者 蒿宝珍 张英华 +4 位作者 姜丽娜 方保停 张菡 李春喜 王志敏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63-869,共7页
为给华北地区冬小麦节水栽培条件下氮肥合理运筹提供理论依据,以高产小麦品种周麦18为供试材料,在大田限水灌溉条件下,设置六个不同氮肥处理[各处理底施和追施氮量(底氮+追氮)分别为:0+0、120+0、120+60、120+120、120+1801、20+240 kg.... 为给华北地区冬小麦节水栽培条件下氮肥合理运筹提供理论依据,以高产小麦品种周麦18为供试材料,在大田限水灌溉条件下,设置六个不同氮肥处理[各处理底施和追施氮量(底氮+追氮)分别为:0+0、120+0、120+60、120+120、120+1801、20+240 kg.hm-2],研究了限水灌溉条件下追氮水平对冬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及物质运转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120+60 kg.hm-2时,小麦产量最高,达到8 749 kg.hm-2。限水灌溉条件下追氮水平对冬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及物质运转有较明显的调控效应,总体表现为,在0~120 kg.hm-2范围内,随着追氮量的增加,旗叶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叶绿素含量增大,胞间CO2浓度降低,延缓了旗叶的衰老进程,延长了光合功能期,有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而过高的追氮量(180~240 kg.hm-2)并没有在更大程度上提高旗叶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以及降低胞间CO2浓度;适当追氮(60 kg.hm-2)虽然增加了花前贮藏物质和氮素的运转量,但运转率下降;过多的追施氮肥(120~240 kg.hm-2)会导致花前贮藏物质和氮素运转量、运转率及对籽粒的贡献率显著降低。在本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追氮水平 限水灌溉 光合特性 物质运转
下载PDF
番茄不同部位中糖含量和相关酶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62
12
作者 齐红岩 李天来 +1 位作者 刘海涛 张洁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39-243,共5页
试验将番茄光合产物运转途径上叶片(源)、运输系统以及果实(库)区分开,分别测定其糖的组成和含量以及糖代谢相关酶的活性。结果表明:番茄光合产物运转途径上从“源”到“库”各部位糖的组成和含量不同。叶肉中果糖的含量最高,蔗糖的含... 试验将番茄光合产物运转途径上叶片(源)、运输系统以及果实(库)区分开,分别测定其糖的组成和含量以及糖代谢相关酶的活性。结果表明:番茄光合产物运转途径上从“源”到“库”各部位糖的组成和含量不同。叶肉中果糖的含量最高,蔗糖的含量最低;中筋中以果糖和葡萄糖为主;叶柄维管束中葡萄糖含量最高,蔗糖含量次之,果糖含量最低。节间和果柄维管束中主要含有蔗糖。果实维管束以及果实内各部位中则主要含有葡萄糖和果糖,且两者含量无显著差异,蔗糖含量很低。萼片中葡萄糖含量最高,蔗糖含量最低;果蒂中3种糖含量均较高且无显著差异。番茄叶肉及光合产物运转组织中转化酶活性很低,而在库器官的非维管组织中转化酶活性较高。果蒂中的蔗糖合成酶(SS)活性最高,其次是叶肉和运转组织,果实内各部位中SS活性较低。在合成蔗糖的器官—叶肉中,有较高的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运转组织中的SPS活性较叶肉中降低,但果柄维管束和果实维管束中则表现出较高SPS活性,果肉、果胶质胎座及心室隔壁中的SPS活性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光合产物运转途径 蔗糖代谢相关酶
下载PDF
留桩高度对再生稻源库性状与物质运转的影响 被引量:52
13
作者 易镇邪 周文新 屠乃美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09-516,共8页
以8个水稻品种(组合)为材料,研究了留桩高度对再生稻源库流特性的影响。根据不同留桩高度下再生稻产量,将供试品种分为3种再生类型:高桩再生型、低桩再生型和中高桩再生型。留桩高度降低,再生稻有效穗数减少而每穗粒数增加,而低桩再生... 以8个水稻品种(组合)为材料,研究了留桩高度对再生稻源库流特性的影响。根据不同留桩高度下再生稻产量,将供试品种分为3种再生类型:高桩再生型、低桩再生型和中高桩再生型。留桩高度降低,再生稻有效穗数减少而每穗粒数增加,而低桩再生型品种每穗粒数增幅更大;高桩与中高桩再生型品种再生稻叶面积指数以高桩处理最大,而低桩再生型品种随留桩高度下降而增大;高桩再生型品种灌浆期光合速率以中、高桩处理较大,中高桩与低桩再生型品种齐穗期以高桩处理最大,齐穗后10 d和20 d以中低桩处理较大;高桩再生型品种再生稻作物生长率以高桩处理最高,而中高桩、低桩再生型品种以低桩或中桩处理最高;中高桩与低桩再生型品种再生稻枝梗过氧化氢酶活性随留桩高度下降而增强,而高桩再生型品种表现相反;高桩再生型品种茎鞘碳水化合物转运率以高桩处理较高,而低桩再生型品种以中、低桩处理较高。可见,留桩高度对再生稻源库流特性的影响与品种的再生类型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留桩高度 源库特性 物质运转 再生类型
下载PDF
花后干旱和渍水条件下生长调节物质对冬小麦光合特性和物质运转的影响 被引量:39
14
作者 谢祝捷 姜东 +2 位作者 曹卫星 戴廷波 荆奇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047-1052,共6页
以温室盆栽的皖麦 38(高蛋白 )、扬麦 9号 (低蛋白 )两个冬小麦 (TriticumaestivumL )品种为材料 ,在花后土壤干旱 (土壤相对含水量 =4 5 %~ 5 0 % )和渍水状况下 ,分别施用 6 BA(0 0 5mmol/L)和NaHSO3 (2mmol/L) ,分析了两种生长调... 以温室盆栽的皖麦 38(高蛋白 )、扬麦 9号 (低蛋白 )两个冬小麦 (TriticumaestivumL )品种为材料 ,在花后土壤干旱 (土壤相对含水量 =4 5 %~ 5 0 % )和渍水状况下 ,分别施用 6 BA(0 0 5mmol/L)和NaHSO3 (2mmol/L) ,分析了两种生长调节物质对小麦光合特性、不同器官中物质运转和籽粒蛋白质及淀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两种生长调节物质均减轻了花后水分逆境引起的小麦旗叶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的快速下降 ,以及花后同化物和同化氮素输入籽粒量的显著下降 ,提高了花后同化物对籽粒重以及花后同化氮素对籽粒总氮的贡献率 ,促进了水分逆境下小麦籽粒蛋白质和淀粉的积累。其中NaHSO3 和 6 BA分别在干旱和渍水条件下的作用较为显著 ,可考虑作为水分逆境状况下改善籽粒蛋白质和淀粉合成的生长调节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干旱 渍水 生长调节物质 光合特性 物质运转
下载PDF
大豆豆荚光合物质转运与分配对籽粒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刘洪梅 李英 +4 位作者 卜贵军 吕薇 崔琳 苍晶 王学东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19-523,共5页
运用透射电镜放射自显影技术、液体闪烁计数仪和相关生理指标测定研究了大豆生长过程中不同时期豆荚光合产物对籽粒发育的影响。结果如下:在鼓粒初期、鼓粒中期、鼓粒后期豆荚都向籽粒转运光合产物;豆荚和叶片在鼓粒中期14C-同化物的转... 运用透射电镜放射自显影技术、液体闪烁计数仪和相关生理指标测定研究了大豆生长过程中不同时期豆荚光合产物对籽粒发育的影响。结果如下:在鼓粒初期、鼓粒中期、鼓粒后期豆荚都向籽粒转运光合产物;豆荚和叶片在鼓粒中期14C-同化物的转运量达到最大;叶绿素、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也达到最高。鼓粒中期豆荚的转运量可达叶片转运量的35.6%;鼓粒后期豆荚、叶片的转运量都有所下降,但叶片下降幅度大于豆荚,此时期豆荚对籽粒的转运量达到叶片的59.6%。可见在鼓粒后期,当叶片光合功能开始衰退时,豆荚的光合产物对籽粒的贡献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豆荚 籽粒 转运与分配 14C-同化产物
下载PDF
茉莉酸甲酯对水稻光合速率及其同化产物运输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陈汝民 李娘辉 +1 位作者 潘瑞炽 刘振声 《Acta Botan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3年第8期600-605,共6页
一定浓度的茉莉酸甲酯(JA-Me)处理水稻(Oryza.sativa)植株能明显提高光合速率,延缓叶绿素的降解,促进植株对N、P等元素的吸收,同时,在水稻生长中、后期,喷施适当浓度的JA-Me能提高叶片淀粉水解酶的活力,加速茎叶同化产物向穗运输,使稻... 一定浓度的茉莉酸甲酯(JA-Me)处理水稻(Oryza.sativa)植株能明显提高光合速率,延缓叶绿素的降解,促进植株对N、P等元素的吸收,同时,在水稻生长中、后期,喷施适当浓度的JA-Me能提高叶片淀粉水解酶的活力,加速茎叶同化产物向穗运输,使稻穗的同化物积累量比对照平均增加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茉莉酸甲酯 水稻 光合速率 同化物
下载PDF
花后干旱条件下冬小麦顺序和非顺序衰老同化物积累及转运特性 被引量:4
17
作者 黄蓉 马亚琴 +3 位作者 李毅博 刘党校 王长发 苗芳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13,共7页
以小麦顺序衰老(正置茎)和非顺序衰老(倒置茎)茎为材料,比较研究了自然天气和干旱条件下小麦正置茎和倒置茎叶片绿叶面积、光合速率、蔗糖磷酸转运酶活性以及地上器官同化物积累和转运特性,旨为进一步研究小麦叶片非顺序衰老的生理生化... 以小麦顺序衰老(正置茎)和非顺序衰老(倒置茎)茎为材料,比较研究了自然天气和干旱条件下小麦正置茎和倒置茎叶片绿叶面积、光合速率、蔗糖磷酸转运酶活性以及地上器官同化物积累和转运特性,旨为进一步研究小麦叶片非顺序衰老的生理生化机制提供思路和理论指导。试验表明:无论是自然天气条件还是干旱条件,温麦19、豫麦19和兰考矮早8倒置茎倒二叶的绿叶面积、光合速率和叶片干重均明显高于旗叶,表现出旗叶早于倒二叶衰老的特征;倒置茎花后同化物转运量、转运率和对籽粒的贡献率、穗重以及叶片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均明显高于正置茎。表明小麦叶片的非顺序衰老与花后同化物的快速转运有关,这种衰老方式对小麦籽粒的后期充实是有利的,并且对干旱条件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顺序衰老 非顺序衰老 同化物积累 同化物转运
下载PDF
利用^(14)C-葡萄糖研究水稻个体间同化物的运转与分配 被引量:5
18
作者 蒋彭炎 洪晓富 +4 位作者 冯来定 马跃芳 徐志福 倪竹如 刘智宏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4年第2期65-70,共6页
选取早籼、早杂、晚粳和晚杂的代表品种各一个,用14C-葡萄糖作为同化物的供给源,分别通过直播和移栽两种方式,研究群体条件下,水稻各种类型个体(主茎与分蘖、秧田分蘖与本田分蘖、一次分蘖与二次分蘖)之间同化物的运转与分配... 选取早籼、早杂、晚粳和晚杂的代表品种各一个,用14C-葡萄糖作为同化物的供给源,分别通过直播和移栽两种方式,研究群体条件下,水稻各种类型个体(主茎与分蘖、秧田分蘖与本田分蘖、一次分蘖与二次分蘖)之间同化物的运转与分配。结果表明,同化物从一个标记个体向另外非标记个体运转时,皆遵循近距优先、上位优先和强活性优先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C-葡萄糖 水稻 运转 同化物 分配
下载PDF
2种生态条件下冬小麦非顺序衰老过程中同化物积累及转运特性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邦杰 石华荣 +3 位作者 李毅博 刘党校 苗芳 王长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3-99 113,共8页
【目的】研究正常天气和遮阴2种生态条件下,小麦正置茎和倒置茎地上器官同化物的积累及转运特性,为进一步研究小麦叶片非顺序衰老的生理生化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正常天气和遮阴处理条件下,以3种小麦品种温麦19、豫麦19和兰考矮... 【目的】研究正常天气和遮阴2种生态条件下,小麦正置茎和倒置茎地上器官同化物的积累及转运特性,为进一步研究小麦叶片非顺序衰老的生理生化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正常天气和遮阴处理条件下,以3种小麦品种温麦19、豫麦19和兰考矮早8顺序衰老(正置)和非顺序衰老(倒置)茎为材料,在小麦叶片非顺序衰老发生开始时和发生后第5天,采用系数法和称质量法测定小麦正置茎和倒置茎顶三叶的绿叶面积和地上器官的干物质积累量。【结果】无论是正常天气条件还是遮阴条件下,温麦19、豫麦19和兰考矮早8正置茎顶三叶绿叶面积大小次序为旗叶>倒二叶>倒三叶,而倒置茎表现为倒二叶>旗叶>倒三叶,遮阴条件下小麦顶三叶的绿叶面积较正常天气条件下大。小麦正置茎旗叶和倒二叶干物质积累量无明显差异,而倒置茎倒二叶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旗叶。正置茎和倒置茎旗叶、倒二叶、倒三叶叶鞘干物质积累大小次序一致,均为旗叶鞘>倒二叶鞘>倒三叶鞘。倒置茎茎秆和剩余叶(除旗叶、倒二叶和倒三叶外)、颖稃片和穗轴以及籽粒的干物质质量均明显高于正置茎。正置茎花前地上器官同化物转运量、转运率及对籽粒的贡献率均明显大于倒置茎,而花后则相反。在成熟期,倒置茎千粒质量和穗粒数均大于正置茎。遮阴条件引起小麦地上营养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减少和籽粒千粒质量降低,但对穗粒数影响不大。【结论】无论在正常天气条件还是遮阴条件下,小麦灌浆结实后期叶片的非顺序衰老有利于小麦籽粒的充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遮阴 顺序衰老 非顺序衰老 同化物积累 同化物转运
下载PDF
不同穗型小麦花后物质运转及产量对氮肥的响应 被引量:7
20
作者 邹兵 董召荣 +5 位作者 王竞绍 张健 谭娟 徐晓光 刘亚 李小伟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63-67,共5页
在大田条件下,以多穗型小麦‘烟农19’和大穗型小麦‘兰考矮早8’两个不同穗型的冬小麦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及氮肥基追比例对小麦营养器官花前贮藏同化物再运转,花后同化物输入籽粒量,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水平... 在大田条件下,以多穗型小麦‘烟农19’和大穗型小麦‘兰考矮早8’两个不同穗型的冬小麦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及氮肥基追比例对小麦营养器官花前贮藏同化物再运转,花后同化物输入籽粒量,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水平在225~300kg/hm2范围内,多穗型小麦‘烟农19’和大穗型小麦‘兰考矮早8’籽粒产量的形成均以花后绿色器官光合同化为主,其次才是花前积累干物质的再动员分配。大穗型品种‘兰考矮早8’籽粒产量的形成较多穗型品种‘烟农19’更依赖于花后绿色器官同化,积累干物质再运转分配只占籽粒产量的15%左右。两种穗型品种小麦花前贮存物质再动员分配对籽粒产量的贡献都随着氮肥后移而降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运转物质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呈降低趋势。综合物质运转和产量表现‘,烟农19’施氮量300kg/hm2,基追比例5:5时较适宜‘;兰考矮早8’施氮量262.5kg/hm2,氮肥基追比例7:3时较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不同穗型 氮肥运筹 物质运转 产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