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ostpartum pubic symphysis diastasis-conservative and surgical treatment methods,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Two case reports and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被引量:6
1
作者 Kristina Norvilaite Monika Kezeviciute +3 位作者 Diana Ramasauskaite Audrone Arlauskiene Daiva Bartkeviciene Valentinas Uvarovas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0年第1期110-119,共10页
BACKGROUND Widening of the pubic joint of more than 10 mm is diagnostic and defined as pubic symphysis diastasis and is considered a complication of vaginal childbirth or pregnancy.As it is a rare pathology(ranging fr... BACKGROUND Widening of the pubic joint of more than 10 mm is diagnostic and defined as pubic symphysis diastasis and is considered a complication of vaginal childbirth or pregnancy.As it is a rare pathology(ranging from 1 in 300 to 1 in 30000 pregnancies),no gold standard treatment has been defined.CASE SUMMARY This study examines two cases,a 27-year-old woman(gravida 1,para 1)and a 32-year-old woman(gravida 2,para 2),who presented to the clinic after uneventful vaginal deliveries.A normal pregnancy with no complications was observed in both patients.Severe pain in the pubic region occurred after labour and was accompanied by complicated locomotion.Pubic symphysis diastasis was confirmed radiologically and bed rest with lateral decubitus positioning was recommended.Oral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were administered to relieve pain exacerbations.The symptoms decreased after treatment.Posttreatmen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in the first case showed a reduction in symphyseal separation with no signs of osteitis.Three years later the symptoms recurred;MRI examination showed no further symphyseal widening or signs of osteitis.A relapse of symphyseal separation was diagnosed and conservative treatment was re-administered resulting in successful recovery.In the second case,pain recurred when the patient conceived for the second time.This time no benefit following conservative treatment was observed.Persistent pain and complicated locomotion led to scoliotic deformation of the lumbar part of the spine and leg length discrepancy,thus surgical treatment was chosen and internal pubic synthesis was performed.CONCLUSION Overall,surgical treatment resulting from insufficient conservative treatment showed a high risk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following the treatment of postpartum pubic symphysis diasta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bic symphysis diastasis Conservative treatment Internal pubic synthesis PREGNANCY Vaginal delivery Case report
下载PDF
Severe Pubic Symphysis Diastasis Managed Conservatively: 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2
作者 Vijay Palvia Susan Kim +1 位作者 Holli Warholic James Anasti 《Case Reports in Clinical Medicine》 2017年第4期120-126,共7页
Background: Pubic symphysis diastasis (PSD) is an uncommon complication of labor and delivery. Common risk factors of PSD include precipitous labor, rapid second stage of labor, intense uterine contractions, prior pel... Background: Pubic symphysis diastasis (PSD) is an uncommon complication of labor and delivery. Common risk factors of PSD include precipitous labor, rapid second stage of labor, intense uterine contractions, prior pelvic pathology, multiparity and macrosomia. Diagnosis is made clinically and confirmed by imaging. Management of PSD depends on the severity of symptoms and degree of symphysis separation. Standard therapy is conservative, but surgery may be needed in severe cases. Case Report: A 25-year-old female at term pregnancy presented in active labor and had a rapid second stage of labor without intravenous oxytocin or an epidural. She was subsequently diagnosed with severe PSD with a 5.5 cm separation. Her management included a pelvic binder, pain management, physical therapy, and serial imaging to monitor improvement. Discussion: In severe cases, surgery can be avoided in favor of conservative measur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PSD. Multidisciplinary involvement with orthopedic surgery, radiology, physical therapy, and anesthesiology can play a vital role in optimal management. PSD may recur in future deliveries, but this does not preclude vaginal bir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bic symphysis diastasis
下载PDF
经会阴三维超声对初产妇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的预测价值
3
作者 王琛玭 李凡 陈玲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0期20-23,共4页
目的 探讨经会阴三维超声对初产妇产后耻骨联合分离(PSD)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7月在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分娩并确诊为产后PSD的105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分娩的健康单胎足月初产妇105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 目的 探讨经会阴三维超声对初产妇产后耻骨联合分离(PSD)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7月在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分娩并确诊为产后PSD的105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分娩的健康单胎足月初产妇105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在孕晚期及产后进行耻骨联合经会阴三维超声检查,比较两组骨联合分离间距、左右错合度等超声指标,并分析超声指标对PSD的诊断效能。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PSD最宽处、PSD最窄处及左右错合度升高,产后42 d视觉模拟评分升高(P<0.05)。PSD最宽处、PSD最窄处、左右错合度联合检测PSD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大于各指标单独检测(P<0.05)。结论 妊娠期经会阴三维超声对初产妇产后PSD有较高的预测价值,耻骨联合间距联合左右错合度可较为准确地预测产后PSD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超声 耻骨联合分离 初产妇 诊断
下载PDF
孕期功能运动联合引导式教育对分娩结局及产后腹直肌、耻骨联合分离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杨芳 陈艳梅 +2 位作者 杨恒 包金莲 刘晓明 《黑龙江医学》 2023年第16期1928-1930,1934,共4页
目的:探究孕期功能运动联合引导式教育对分娩结局及产后腹直肌分离(Diastasis Recti Abdominis,DRA)、耻骨联合分离(Pubic Symphysis Diastasis,PSD)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3月罗湖医院集团罗湖区妇幼保健院... 目的:探究孕期功能运动联合引导式教育对分娩结局及产后腹直肌分离(Diastasis Recti Abdominis,DRA)、耻骨联合分离(Pubic Symphysis Diastasis,PSD)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3月罗湖医院集团罗湖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200例单胎妊娠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产妇分为两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孕期常规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孕期功能运动联合引导式教育进行管理,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分娩结局、产后DRA与PSD情况、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总产程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50,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会阴侧切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10、6.082,P<0.05)。观察组产后腹白线平脐、脐上2 cm、脐上5 cm、脐下2 cm的腹直肌间距(inter-rectidistance,IRD)与耻骨联合间距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52、4.881、2.479、2.290、17.623,P<0.05)。观察组产后24 h、48 h、72 h的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65、6.247、3.788,P<0.05)。结论:采用孕期功能运动联合引导式教育较孕期常规管理可显著缩短产程、提高顺产率、降低会阴侧切率、减少DRA与PSD发生情况与产后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期功能运动 引导式教育 腹直肌分离 耻骨联合分离
下载PDF
妊娠相关的骨盆环疾病及治疗 被引量:18
5
作者 王轶 吴新宝 +3 位作者 杨明辉 姜钰 赵刚 张子安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68-372,共5页
妊娠是每一位健康女性要面临的过程,期间充满了幸福与期待,但这个过程中也不得不面对一些摆脱不掉的痛苦,孕妇围产期耻骨联合及骶髂关节疼痛是常见的并发症,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及不同部位的疼痛和行走困难,严重影响孕妇健康。我们... 妊娠是每一位健康女性要面临的过程,期间充满了幸福与期待,但这个过程中也不得不面对一些摆脱不掉的痛苦,孕妇围产期耻骨联合及骶髂关节疼痛是常见的并发症,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及不同部位的疼痛和行走困难,严重影响孕妇健康。我们对目前有关妊娠骨盆环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研究的现状进行总结,希望提高骨科及妇产科医生对妊娠有关骨盆环疾病的认识,对于临床治疗有所帮助,为临床研究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并发症 耻骨联合分离 骶髂关节
下载PDF
耻骨联合分离程度与骨盆容量变化相关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潘进社 张英泽 +3 位作者 张奉琪 李亚洲 彭阿钦 王珺琛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5期1176-1178,共3页
[目的]探讨不稳定的骨盆骨折耻骨联合分离程度与骨盆容量变化之间的关系,预测骨盆出血量。[方法]防腐尸体骨盆8具;去除盆腔脏器,保留盆壁筋膜;骨刀凿断耻骨联合,切断双侧骶棘,骶结节韧带和骶髂前韧带,制成开放性骨盆骨折,使耻骨联合分离... [目的]探讨不稳定的骨盆骨折耻骨联合分离程度与骨盆容量变化之间的关系,预测骨盆出血量。[方法]防腐尸体骨盆8具;去除盆腔脏器,保留盆壁筋膜;骨刀凿断耻骨联合,切断双侧骶棘,骶结节韧带和骶髂前韧带,制成开放性骨盆骨折,使耻骨联合分离至1、3、5、7 cm时,用螺旋CT扫描,用标准CAD测量软件计算盆腔容量。[结果]在开放性骨盆骨折中随着耻骨联合分离距离加大,骨盆腔容量逐渐增大。耻骨联合完整时,盆腔容量平均值为(915±121)m l,耻骨联合分离1、3、5、7 cm时,盆腔容量平均值分别为(969±114)、(1 074±112)、(1 247±120)、(1 406±103)m l。其相关性r=0.77,P<0.01,其回归方程为:骨盆容量(m l)=918+50*耻骨联合分离距离(cm)。[结论]不稳定骨盆骨折时,随着耻骨联合的分离程度增加,骨盆容量明显增加,根据耻骨联合分离距离可预测骨盆内出血量,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耻骨联合 分离 骨盆容量
下载PDF
超声在正骨手法治疗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晨 张丁丁 +5 位作者 郭玲 安娜 赵小琪 高景华 王尚全 朱永涛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2年第9期859-862,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应用于正骨手法治疗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7年6月至2021年1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门诊诊断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30例患者(病例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年龄21~43(33.0±3.5)岁,主要临床表现为翻... 目的:探讨超声应用于正骨手法治疗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7年6月至2021年1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门诊诊断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30例患者(病例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年龄21~43(33.0±3.5)岁,主要临床表现为翻身、行走等活动障碍,所有患者采用正骨手法治疗,且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法及超声检查分别对疼痛和耻骨联合分离程度进行评定。正常组选取欲取子宫内节育器且行常规骨盆正位X线片检测的绝经期妇女30例,年龄49~59(54.0±2.9)岁,行超声及X线测量耻骨联合间隙的宽度。结果:正常组中超声测量妇女的耻骨联合宽度(5.2±1.7)mm,X线测量耻骨联合宽度(5.0±2.1)mm,超声与X线测量耻骨联合宽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手法治疗前超声测量耻骨联合宽度(9.5±1.8)mm,VAS 6.05(5.27,6.80)分,手法治疗后耻骨联合宽度(5.8±1.3)mm,VAS 0(0,0)分,手法治疗前后耻骨联合宽度及VA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安全无放射性、易重复多次检查,能清晰显示耻骨联合周围软骨、韧带及骨质结构,更适合做为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的影像学诊断方法,为临床正骨手法治疗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的疗效评定提供定量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正骨手法 耻骨联合分离 产后期
下载PDF
耻骨联合分离程度对髋臼与股骨头之间应力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潘进社 张英泽 +3 位作者 郑占乐 陈伟 王涛 鲁洋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11期1299-1302,共4页
目的评价耻骨联合分离程度对髋臼与股骨头之间应力的影响。方法 8具完整骨盆及近侧1/3股骨标本,用夹具将其固定于双足站立骨盆中立位,在LDS-500试验机上加载至体质量的5/6,维持2min。用压敏片依次测量正常骨盆、耻骨联合分离1.0、2.0、... 目的评价耻骨联合分离程度对髋臼与股骨头之间应力的影响。方法 8具完整骨盆及近侧1/3股骨标本,用夹具将其固定于双足站立骨盆中立位,在LDS-500试验机上加载至体质量的5/6,维持2min。用压敏片依次测量正常骨盆、耻骨联合分离1.0、2.0、2.5、3.0cm时髋臼前壁、后壁和负重顶区的应力和应力分布变化。结果耻骨联合完整时负重顶区应力为(0.71±0.21)MPa,分离2.0cm时为(1.14±0.24)MPa,分离2.5cm时为(1.25±0.28)MPa,分离3.0cm时为(1.31±0.23)MPa,耻骨联合分离≥2.0cm时负重顶区平均应力显著增加(P<0.05)。耻骨联合完整时髋臼前壁应力为(1.03±0.30)MPa,分离2.0cm时为(0.78±0.12)MPa,分离2.5cm时为(0.74±0.15)MPa,分离3.0cm时为(0.72±0.13)MPa,耻骨联合分离≥2.0cm时,前壁的平均应力显著减少(P<0.05),变化最明显的部位是髋臼后壁,耻骨联合完整时应力为(0.81±0.11)MPa,分离2.0cm时为(1.16±0.23)MPa,分离2.5cm时为(1.30±0.31)MPa,分离3.0cm时为(1.48±0.25)MPa,耻骨联合分离≥2.0cm时使后壁的平均应力显著增加(P<0.05)。结论耻骨联合分离≥2.0cm时显著改变了髋臼与股骨头之间的应力和应力分布;变化最显著的部位是髋臼后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耻骨联合分离 髋臼 生物力学
下载PDF
创伤性耻骨联合分离合并骶髂复合体损伤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
9
作者 胡勇 谢辉 +1 位作者 徐荣明 薛波 《中国骨伤》 CAS 2007年第4期241-244,共4页
目的:探讨创伤性耻骨联合分离合并骶髂复合体损伤适应证、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2002年3月-2004年6月,对20例创伤性耻骨联合分离合并骶髂复合体损伤患者,采用前路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耻骨联合分离和后路在CT引导下经皮空心拉力... 目的:探讨创伤性耻骨联合分离合并骶髂复合体损伤适应证、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2002年3月-2004年6月,对20例创伤性耻骨联合分离合并骶髂复合体损伤患者,采用前路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耻骨联合分离和后路在CT引导下经皮空心拉力螺钉固定治疗骶髂复合体损伤。男12例,女8例;年龄18~65岁,平均42.6岁。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20例患者有34侧骨盆骶髂复合体损伤。按照AO骨盆环损伤方法分型:B型8例,其中B2型5例,B3型3例;C型12例,其中C1型4例,C2型5例,C3型3例。结果:20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21个月,平均14.2个月。平均入院后第8天手术。前路手术时间平均150min,后路手术时间平均60min。前路术中平均失血200ml,后路术中平均失血30ml。20例共置入骶髂螺钉34枚。术后3周患者可扶双拐下地行走,3~4个月可完全负重行走,并逐渐恢复体力劳动。未发生神经损伤及螺钉断裂现象。耻骨联合分离患者术后影像学显示解剖学形态完全恢复,耻骨联合间隙<2cm。结论:前环耻骨联合分离时要考虑可能有后环骶髂复合体损伤存在。耻骨联合分离与骶髂关节损伤应分别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固定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耻骨联合分离 骶髂关节损伤 内固定
下载PDF
经皮空心螺钉固定与重建钢板固定治疗耻骨联合分离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牟遐平 楚宇鹏 +3 位作者 王金华 廖维 郭晓山 孔建中 《中医正骨》 2011年第10期21-23,共3页
目的:比较分析经皮空心螺钉固定与重建钢板固定治疗耻骨联合分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8年6月,简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4例耻骨联合分离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24例采用经皮空心螺钉固定(A组),20例采用重建钢板固定(B组... 目的:比较分析经皮空心螺钉固定与重建钢板固定治疗耻骨联合分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8年6月,简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4例耻骨联合分离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24例采用经皮空心螺钉固定(A组),20例采用重建钢板固定(B组)。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X线暴露次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根据Majeed功能评定标准评定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①A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切口长度小于B组(t=22.213,P=0.000;t=16.201,P=0.000),手术时间和X线暴露次数多于B组(t=5.427,P=0.000;t=9.155,P=0.000)。②2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17,P=0.751)。③A组有1例发生耻骨联合再分离3,例出现耻骨联合处疼痛;B组2例耻骨联合后区有轻微疼痛,2例出现螺钉松动。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经皮空心螺钉与重建钢板固定治疗耻骨联合分离疗效相当,安全性方面也无差异;前者手术耗时长、X线暴露次数多,但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术者应根据自身操作技能水平、熟练程度和医院条件等综合考虑,选择适宜的内固定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耻骨联合分离 内固定器 治疗 临床研究性
下载PDF
归挤拍打正骨手法治疗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于栋 王尚全 +3 位作者 孙树椿 时宗庭 刘思婷 葉宜颖 《中国骨伤》 CAS 2018年第5期431-435,共5页
目的:观察归挤拍打正骨手法治疗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6月至2017年3月纳入产后耻骨联合分离患者8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生育年龄26~40(30.61±5.94)岁,新生儿体重3.20~4.52(3.59±0.13)kg... 目的:观察归挤拍打正骨手法治疗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6月至2017年3月纳入产后耻骨联合分离患者8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生育年龄26~40(30.61±5.94)岁,新生儿体重3.20~4.52(3.59±0.13)kg;对照组生育年龄22~37(27.51±4.57)岁,新生儿体重3.0~5.8(3.81±0.63)kg。治疗组采用归挤拍打正骨手法,每周手法治疗1次,3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骨盆绑带制动治疗,每天骨盆固定绑带制动不少于8 h,3周为1个疗程。在病例筛选入组的当天以及治疗后1、2、3周和1个月进行临床观察,对两组VAS疼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耻骨联合分离距离进行评价。结果 :耻骨联合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1周开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对照组治疗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治疗组治疗后均小于对照组(P<0.05)。OD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1周开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对照组治疗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治疗组治疗后均小于治疗前(P<0.05)。耻骨联合距离值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明显减小(P<0.05),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第1周(P=0.042)、第3周(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归挤拍打正骨手法能快速恢复耻骨联合分离距离,减轻局部疼痛和改善腰骶部功能,优于骨盆绑带固定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耻骨联合分离 产后期 正骨手法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骨盆环整体理论指导下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琰 李勇强 +3 位作者 高伟鹏 米慧 刘风 郑遵成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346-1350,共5页
目的观察在骨盆环整体理论指导下,产后耻骨联合分离患者进行悬吊下骨盆三维调整后骨盆带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本院产科分娩后耻骨联合分离的产妇30例,行骨盆环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悬吊后三维调整骶髂关节和耻骨联... 目的观察在骨盆环整体理论指导下,产后耻骨联合分离患者进行悬吊下骨盆三维调整后骨盆带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本院产科分娩后耻骨联合分离的产妇30例,行骨盆环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悬吊后三维调整骶髂关节和耻骨联合解剖复位,骨盆带固定6~8周。彩超监测复位后耻骨联合愈合,摘除骨盆带2周后复查骨盆X线;治疗前、摘除骨盆带时、摘除骨盆带2周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摘除骨盆带2周后,患者VAS和MBI评分,以及耻骨联合分离距离、耻骨联合上缘差、髂骨翼宽度差、闭孔横径差及纵径差均较治疗前改善(t>2.509,P<0.05);其中VAS评分和MBI评分还较摘除骨盆带时改善(|t|>2.854,P<0.05),耻骨联合分离距离较摘除骨盆带时稍有增宽(t=2.319,P<0.05),但仍在正常值范围内。结论在骨盆环整体理论指导下治疗产后耻骨联合分离,能基本恢复骨盆解剖结构,避免出现代偿运动模式,提高后期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耻骨联合分离 骨盆环 骨盆三维调整
下载PDF
严重产伤性耻骨联合分离致会阴裂伤一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乌兰图雅 赵莉萍 宫晓玲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594-596,共3页
耻骨联合分离是产后少见的并发症,严重产伤性耻骨联合分离更为少见。回顾分析1例经阴道分娩后发生耻骨联合分离致会阴裂伤的病例,患者会阴部严重裂伤及撕脱伤,深达右侧穹窿,上达耻骨联合及前盆壁,耻骨联合下方空虚,耻骨联合分离78.37 mm... 耻骨联合分离是产后少见的并发症,严重产伤性耻骨联合分离更为少见。回顾分析1例经阴道分娩后发生耻骨联合分离致会阴裂伤的病例,患者会阴部严重裂伤及撕脱伤,深达右侧穹窿,上达耻骨联合及前盆壁,耻骨联合下方空虚,耻骨联合分离78.37 mm,患者不能改变体位,考虑严重产伤性耻骨联合分离致会阴裂伤,行全身麻醉下耻骨联合复位内固定术+阴道检查+会阴裂伤修补术+膀胱镜检查术,患者产后6周可搀扶下床活动。严重产伤性耻骨联合分离行复位内固定手术可快速回复骨盆解剖结构,促进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耻骨联合分离 产后期 分娩并发症 会阴 综合预防 病例报告
下载PDF
仿生物电技术在顺产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4
作者 张斌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2期185-188,共4页
目的观察仿生物电技术应用于顺产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顺产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A组(常规护理组)、B组(骨盆外固定组)和C组(仿生物电技术治疗组),分别于产后第5天、产后6周进行评估,评估内容... 目的观察仿生物电技术应用于顺产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顺产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A组(常规护理组)、B组(骨盆外固定组)和C组(仿生物电技术治疗组),分别于产后第5天、产后6周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患者骨盆处局部疼痛情况及耻骨联合的宽度。结果 3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呈逐渐降低的趋势,C组优于B组,B组优于A组,其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耻骨联合宽度随时间的延长而缩短,C组优于B组,B组优于A组,其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仿生物电技术是一项有效的治疗顺产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的方法,安全、无创,患者易于接受,可以短期内缓解疼痛,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耻骨联合分离 仿生物电技术治疗 顺产产后
下载PDF
耻骨联合分离为主要表现骨盆Tile B1型损伤两种内固定方式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葛建华 陈歌 +2 位作者 卓乃强 唐炼 项舟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18年第4期349-355,共7页
目的:选择不同的内固定方式治疗以耻骨联合分离为主要表现的骨盆Tile B1型损伤,分析其临床疗效及特点。方法:2010年5月至2015年2月共收治13例耻骨联合分离为主要表现的Tile B1型骨盆损伤,男8例,女5例。受伤原因:交通伤8例,高处坠落伤2例... 目的:选择不同的内固定方式治疗以耻骨联合分离为主要表现的骨盆Tile B1型损伤,分析其临床疗效及特点。方法:2010年5月至2015年2月共收治13例耻骨联合分离为主要表现的Tile B1型骨盆损伤,男8例,女5例。受伤原因:交通伤8例,高处坠落伤2例,挤压伤3例。入院X线片:耻骨联合分离18~55 mm,平均33.77 mm。受伤至手术时间:3~13 d,平均7d。其中5例选择钢板内固定,8例选择空心螺钉固定。结果:1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12~33月,平均(18.5±1.6)月。所有患者术后X片显示内固定均准确植入;切口均I期愈合,无感染及内固定失效发生,无神经、血管及其他脏器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空心螺钉组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均比钢板组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钢板组和空心螺钉组术后12月的Majeed评分高于术后6个月,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钢板组和空心螺钉组术后12月Matta评分与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和12个月,钢板组和空心螺钉组之间Majeed评分和Matt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Majeed和Matta等级评定,钢板组和空心螺钉组间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以耻骨联合分离为主要表现的骨盆Tile B1型损伤,钢板与空心螺钉所提供的稳定强度及患者术后的功能康复没有明显差异,但空心螺钉因操作时间短、出血少,更具微创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耻骨联合分离 骨盆 骨折 内固定
下载PDF
开书型骨盆骨折外固定支架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贾志刚 《现代医药卫生》 2008年第19期2855-2856,共2页
目的:探讨治疗开书型骨盆骨折常见的外固定支架固定的方向进行生物力学比较,为临床选择最佳的固定方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5具开书型骨盆骨折模型,不同方向外固定架固定后,进行生物力学测定。结果:外固定支架固定方向与骨盆入口平面... 目的:探讨治疗开书型骨盆骨折常见的外固定支架固定的方向进行生物力学比较,为临床选择最佳的固定方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5具开书型骨盆骨折模型,不同方向外固定架固定后,进行生物力学测定。结果:外固定支架固定方向与骨盆入口平面平行时,骨盆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最好,与其他方向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骨盆外固定支架固定开书型骨折时,外固定支架固定的方向与骨盆入口平面近似平行时固定效果最好,骨盆的生物力学最为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耻骨联合分离 生物力学 外固定
下载PDF
开书型骨盆骨折不同外固定支架固定方向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贾志刚 《现代医药卫生》 2008年第15期2227-2229,共3页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固定开书型骨盆骨折不同方向固定疗效。方法:通过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采用不同的外固定方向固定骨盆骨折,进行临床比较,探索其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通过6~14月随访,骨折均愈合,外固定支架固定的方向与骨盆...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固定开书型骨盆骨折不同方向固定疗效。方法:通过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采用不同的外固定方向固定骨盆骨折,进行临床比较,探索其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通过6~14月随访,骨折均愈合,外固定支架固定的方向与骨盆入口平面平行时固定疗效好。结论:与骨盆入口平面平行时外固定支架固定开书型骨盆骨折,固定可靠、并发症少、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耻骨联合分离 外固定 临床分析
下载PDF
分娩过程中超声测量耻骨联合间距的价值
18
作者 吴桂花 邹大中 +4 位作者 张卿 蔡海云 刘亚军 杨诗怡 吴城炜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21-626,共6页
目的探讨分娩过程中超声测量耻骨联合间距对预测耻骨联合分离(PSD)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2年7月在苏州市吴中人民医院及南通大学附属江阴医院分娩的孕妇260例,根据产后随访,按照是否确诊PSD将其划分为PSD组26例、正... 目的探讨分娩过程中超声测量耻骨联合间距对预测耻骨联合分离(PSD)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2年7月在苏州市吴中人民医院及南通大学附属江阴医院分娩的孕妇260例,根据产后随访,按照是否确诊PSD将其划分为PSD组26例、正常孕妇组(对照组)234例。收集两组相关数据,包括分娩前7 d内胎儿的双顶径、股骨长,宫口未开时孕妇耻骨联合间距,分娩过程中第一产程宫口开至5 cm时耻骨联合间距,产后耻骨联合间距,孕妇的年龄、孕周、妊娠次数、胎儿出生体重。比较两组间以上参数的差异。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各项参数与产后PSD发生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各参数对产后PSD发生的预测价值。采用ROC曲线分析各参数预测PSD的诊断效能。结果PSD组胎儿出生体重,孕妇产次、临产前宫口未开时耻骨联合间距、第一产程耻骨联合间距、产后耻骨联合间距高于或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孕妇年龄与产后PSD的发生呈负相关(r_(s)=-0.152,P=0.014),胎儿出生体重,孕妇产次、临产前宫口未开时耻骨联合间距、第一产程耻骨联合间距测量与产后PSD的发生呈正相关(r_(s)=0.160、0.166、0.678、0.581,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临产前耻骨联合间距增加将增加产后患PSD的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506.028,95%CI=14.293~439402.630,P=0.003);第一产程时耻骨联合间距增加将增加产后患PSD的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0704.027,95%CI=33.830~3386803.429,P=0.002)。ROC曲线分析显示,临产前宫口未开时耻骨联合间距、第一产程耻骨联合间距对PSD诊断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6、0.917,敏感性分别为0.731、0.885,特异性分别为0.940、0.829,对应的临界值分别为0.87 cm、1.06 cm。两参数联合对PSD诊断的曲线下面积为0.930,敏感性为0.885,特异性为0.876。结论分娩过程中超声测量耻骨联合间距能预测孕妇产后患PSD的发生,可以为产妇PSD的发生和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耻骨联合分离 孕妇 测量
原文传递
耻骨联合分离经皮螺钉内固定术中交叉导针置入相关应用解剖学研究
19
作者 杨德猛 董曼 +8 位作者 弋润欣 韩佳易 田振 钱佳蕾 贾豫昕 仵振基 张钧奎 马建军 陈志国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3年第10期640-645,共6页
目的探讨经皮通道螺钉内固定治疗耻骨联合分离时交叉螺钉导针置入情况及骨性进针点与盆腔周围重要结构的距离关系。方法选取10%甲醛固定的成人尸体标本13具,按照性别分为2组,男性组9具,年龄48~70岁(57.2±7.8);女性组4具,年龄51~63(... 目的探讨经皮通道螺钉内固定治疗耻骨联合分离时交叉螺钉导针置入情况及骨性进针点与盆腔周围重要结构的距离关系。方法选取10%甲醛固定的成人尸体标本13具,按照性别分为2组,男性组9具,年龄48~70岁(57.2±7.8);女性组4具,年龄51~63(58.0±5.3)岁。在骨盆两侧分别采用斜行骨性进针点和水平骨性进针点模拟经皮通道空心螺钉内固定手术操作。解剖暴露男性尸体标本的解剖结构精索、海绵体、阴茎根部中点、两侧耻骨结节、耻骨联合顶部中点、髂腹股沟神经、生殖股神经生殖支、阴茎背神经、两侧股动静脉和女性解剖标志点子宫圆韧带、两侧耻骨结节、耻骨联合顶部中点、髂腹股沟神经、生殖股神经生殖支、阴蒂背神经、两侧股动静脉。观察项目:(1)测量并比较不同性别间两侧水平导针、斜行导针的进针长度,水平导针与斜行导针之间的夹角,以及斜行针与3个解剖平面(矢状面、冠状面、水平面)的夹角。(2)分别测量两侧水平导针、斜行导针的骨性进针点与男性解剖标志点和女性解剖标志点的最短距离。对比男性与女性间水平导针、斜行导针的骨性进针点与两侧耻骨结节、耻骨联合顶部中点、髂腹股沟神经、生殖股神经生殖支,以及同侧股动静脉最短距离的差异。结果(1)女性水平和斜行导针进针长度分别为(69.46±4.52)和(59.48±7.60)mm、均大于男性的(57.70±7.70)和(50.76±10.19)mm,水平导针与斜行导针的夹角为30.69°±6.15°、小于男性的40.63°±10.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02、2.16、2.52,P值均<0.05)。女性斜行导针与矢状面的夹角为79.08°±7.50°、大于男性的58.07°±18.33°,与水平面的夹角为29.76°±6.08°、小于男性的38.27°±1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0、2.21,P值均<0.05);而不同性别间斜行导针与冠状面的夹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男性水平导针与斜行导针骨性进针点与男性精索距离最近,其次为同侧耻骨结节、髂腹股沟神经、生殖股神经生殖支,与对侧耻骨结节距离最短最远;女性水平导针与斜行导针骨性进针点与女性髂腹股沟神经距离最近,其次为同侧耻骨结节,与对侧耻骨结节距离最短最远。女性水平、斜行导针骨性进针点与对侧耻骨结节最短距离均大于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2、2.33,P值均<0.05);男性与女性间水平导针、斜行导针的骨性进针点与同侧耻骨结节、耻骨联合顶部中点、髂腹股沟神经、生殖股神经生殖支,以及同侧股动静脉的最短距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经皮通道螺钉交叉内固定治疗耻骨联合分离时,不同性别患者的水平导针进针长度及斜行针与矢状面、冠状面的角度不同,需注意避免导针损伤男性的精索、女性的髂腹股沟神经等重要组织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耻骨联合分离 骨折固定术 克氏针 应用解剖
原文传递
耻骨联合分离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陈志广 李强 +3 位作者 刘瑞 郭浩 唐佩福 陈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541-1547,共7页
目的对耻骨联合分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骨科医师诊治耻骨联合分离提供有效参考。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耻骨联合分离的相关研究文献,就解剖、损伤机制、治疗方式等方面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耻骨联合分离是因外力导致耻骨联合周围的韧... 目的对耻骨联合分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骨科医师诊治耻骨联合分离提供有效参考。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耻骨联合分离的相关研究文献,就解剖、损伤机制、治疗方式等方面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耻骨联合分离是因外力导致耻骨联合周围的韧带及纤维软骨盘损伤进而产生的移位,其发生率在骨盆骨折中占比较高。治疗方案应根据骨盆稳定性、患者需求等个性化选择,旨在恢复骨盆稳定性及完整性,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结论目前对耻骨联合分离的研究仍需完善,未来高质量、多中心、大样本研究对耻骨联合分离患者治疗方式的选择及疗效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耻骨联合分离 损伤分型 骨盆骨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