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7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linical Study of Acupotomy Trinity Lysis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for Spastic Paralysis after Stroke
1
作者 Fajin Wang Jianyong Gao +4 位作者 Lifeng Ma Yali Hu Yumin Yan Shan Gao Yuxiang Jiao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Nursing Research》 2021年第3期77-82,共6页
Objective: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acupotomy trinity lysis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in the treatment of spastic paralysis after stroke,and to provide guidance for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bjective: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acupotomy trinity lysis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in the treatment of spastic paralysis after stroke,and to provide guidance for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Methods:From July 2019 to November 2020,119 patients with post-stroke spastic paralysis who we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s encephalopathy department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and 61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group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by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58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group as the control group.After 21 days of treatment,they passed the modified Ashworth Spasm Scale(MAS)grading scale score,Clinical Spasm Index(clinical spasm index,CSI)assessment,Fugl,Meyer exercise function scale(FMA)Score,Modified Barthel Index Score,and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fter treatment.Results:After treatment,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95.08%)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86.21%),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Before treatment,the contrast difference of MAS,FMA,CSI scores and modified Barthel index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i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After treatment,the MAS scores and CSI scores of the elbow and knee joint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1.52±0.81)(1.46±0.83)(5.87±2.12)]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2.17±0.68)(2.03±0.79)(8.36±2.41)];FMA upper limb and lower limb scores and modified Barthel index[(51.87±4.41)(30.21±5.05)(72.41±5.81)]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44.26±4.78)(28.45±4.23)(68.65±6.09)],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Acupotomy trinity lysis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is effective in treating patients with post-stroke spastic paralysis.It provides a safe,reliable and clinically effective new program,which is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potomy trinity lysis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post-stroke spastic paralysis
下载PDF
参芪桃花四物汤合复遂汤联合针刺对气虚血瘀证缺血性脑梗死恢复期痉挛性瘫痪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琨 任静 +2 位作者 于文琪 徐大伟 孙慧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67-1872,共6页
目的探讨参芪桃花四物汤合复遂汤联合针刺对气虚血瘀证缺血性脑梗死恢复期痉挛性瘫痪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9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2组采用常规治疗,同时对照组给予针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芪桃花四物汤合复遂... 目的探讨参芪桃花四物汤合复遂汤联合针刺对气虚血瘀证缺血性脑梗死恢复期痉挛性瘫痪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9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2组采用常规治疗,同时对照组给予针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芪桃花四物汤合复遂汤,疗程4周。检测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血清学指标(Glu、GABA、Glu/GABA、Gly、HCY、ASP)、神经功能指标(BDNF、NGF、NT-3)、NIHSS评分、FMA评分、MAS评分、Barthel评分、表面肌电信号(Hmax、Mmax、Hmax/Mmax)、不良反应发生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GABA、Gly、神经功能指标、FMA评分、Barthel评分升高(P<0.05),中医证候评分、Glu、Glu/GABA、HCY、ASP、NIHSS评分、MAS评分、表面肌电信号降低(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芪桃花四物汤合复遂汤联合针刺可安全有效地改善气虚血瘀证缺血性脑梗死恢复期痉挛性瘫痪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生活质量,降低中医证候评分、痉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芪桃花四物汤 复遂汤 针刺 常规治疗 痉挛性瘫痪 缺血性脑梗死 恢复期 气虚血瘀
下载PDF
芒针透刺联合针康法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疗效及对血清GABA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张金朋 赵彬 +5 位作者 陈慧杰 李季 关莹 朱路文 李保龙 王亚楠 《针灸临床杂志》 2024年第1期17-21,共5页
目的:观察芒针透刺联合针康法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疗效。方法:76例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脱落1例)和对照组(38例,脱落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针康法治疗,治疗组采用针康法联合芒针... 目的:观察芒针透刺联合针康法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疗效。方法:76例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脱落1例)和对照组(38例,脱落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针康法治疗,治疗组采用针康法联合芒针透刺治疗,1次/d,疗程均为4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上肢简式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与脑卒中专门化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变化情况,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中γ-氨基丁酸(GABA)的含量,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评分及GAB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FMA评分、MBI评分、SS-QOL评分及GABA含量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治疗组对各项评分及血清学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愈显率为75.68%(28/37)、总有效率为97.30%(36/37),明显优于对照组愈显率45.95%(17/37)及总有效率86.49%(32/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芒针透刺联合针康法能有效降低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肌张力,改善上肢运动功能,提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有效调节神经递质水平,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针 针康法 中风 痉挛性瘫痪 肌张力
下载PDF
针刺“手十四针”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偏瘫手的临床疗效观察
4
作者 张淼 肖文迅 +10 位作者 刘璐 陈鹏 王少松 付渊博 游伟 吕天丽 魏嘉 李斗 孙敬青 李彬 刘慧林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1期65-69,共5页
目的观察“手十四针”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偏瘫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病房及门诊就诊的60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手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方法... 目的观察“手十四针”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偏瘫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病房及门诊就诊的60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手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针刺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患手背侧五指掌指关节、近侧指间关节、远端指间关节的伸肌远端肌腱附近进行针刺,7 d为1个疗程,比较治疗4个疗程后两组患者改良Ashworth评分、Brunnstrom运动功能评分、改良Fugl-meyer评分及手关节活动度变化。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83.33%)显著高于对照组(60.00%)(P<0.05);两组Ashworth痉挛评定等级在治疗后均有降低(P<0.01),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级数据在治疗后均有增加(P<0.01),且研究组分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均有提升(P<0.01),且研究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手关节活动度TAM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1),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针刺加用“手十四针”可更有效改善中风后手的运动功能,缓解手痉挛性瘫的状态,恢复手精细运动协调能力,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是一种安全并且有效的局部针刺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脑卒中 手痉挛性瘫 针灸
下载PDF
黄启辉辨治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障碍经验介绍
5
作者 朱敏 潘爱珍 +2 位作者 叶佳希 黄艳霞 黄启辉(指导)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20期216-220,共5页
介绍黄启辉教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障碍的临床经验。黄启辉教授认为,临床上根据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障碍的特点可分为硬瘫型、软瘫型。硬瘫型病机多为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内风旋动,气滞血瘀,治以滋补肝肾、平肝熄风、活血化瘀,常用天... 介绍黄启辉教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障碍的临床经验。黄启辉教授认为,临床上根据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障碍的特点可分为硬瘫型、软瘫型。硬瘫型病机多为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内风旋动,气滞血瘀,治以滋补肝肾、平肝熄风、活血化瘀,常用天麻钩藤饮、六味地黄丸合桃红四物汤加减;软瘫型病机多为脾肾虚损,阳气失动,气滞血瘀,治以温肾助阳、益气健脾、活血通脉,以小续命汤加减。另外需重视药对的使用,根据临床辨证加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运动障碍 硬瘫 软瘫 黄启辉
下载PDF
醒神调气通络针刺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下肢痉挛性瘫痪临床效果
6
作者 董恒 玄丽娜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2期158-161,共4页
目的观察醒神调气通络针刺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下肢痉挛性瘫痪临床效果。方法将2021年11月至2023年1月泰安市中医医院康复科收治的72例脑卒中下肢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醒神调气通络针刺法)与对照组(传统阳明经穴针刺法),... 目的观察醒神调气通络针刺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下肢痉挛性瘫痪临床效果。方法将2021年11月至2023年1月泰安市中医医院康复科收治的72例脑卒中下肢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醒神调气通络针刺法)与对照组(传统阳明经穴针刺法),每组各3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量表(MAS)分级、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脑卒中患者MAS分级、CS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AS分级优于对照组,观察组CS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脑卒中患者的FMA、MBI评分较治疗前均得到明显提高,且观察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神调气通络针刺法联合康复训练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下肢肌张力、痉挛程度、运动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临床效果优于传统针刺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神调气通络针刺法 康复训练 脑卒中 下肢痉挛性瘫痪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形神共调”针刺法治疗老年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性瘫痪疗效观察
7
作者 司丽丽 徐翠香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第7期141-142,143,共3页
目的探讨“形神共调”针刺法对老年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许昌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性瘫痪患者共76例,以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 目的探讨“形神共调”针刺法对老年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许昌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性瘫痪患者共76例,以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传统阳明经穴针刺法,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形神共调”针刺法。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对比两组扩展Barthel指数(EBI指数)、痉挛指数(CSI指数)以及肌电图。结果经过4周治疗,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EBI指数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CSI指数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CSI低于对照组(P<0.05);肌电图结果显示,两组胫骨前肌、腓肠肌、股四头肌的肌电值(iEMG)和均方根(RMS)均较治疗前增加,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形神共调”针刺法治疗老年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提高患者的下肢肌力,改善患者的生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神共调 针灸 老年 脑卒中 下肢痉挛性瘫痪
下载PDF
基于罗伊适应理论下护理措施对中枢性肢体痉挛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8
作者 王青玉 曹建华 +1 位作者 杨勇 李文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3期125-127,131,共4页
目的 探讨基于罗伊适应理论下护理措施对中枢性肢体痉挛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82例中枢性肢体痉挛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就诊患者作为对照组(41例),2022年4月至2023年... 目的 探讨基于罗伊适应理论下护理措施对中枢性肢体痉挛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82例中枢性肢体痉挛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就诊患者作为对照组(41例),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就诊患者作为研究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基于罗伊适应理论下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改良Ashworth量表(MAS)、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医学研究委员会(MRC)肌力评分及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结果 整体分析发现:两组MAS、FMA、MRC、SS-QOL评分组间、时间点比较及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组内比较:对照组干预后8周MAS评分低于干预前,研究组干预后2、4、8周MA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对照组干预后4、8周FMA评分均高于干预前,研究组干预后2、4、8周FMA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两组干预后2、4、8周MRC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研究组干预后2、4、8周SS-QOL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组间比较:研究组干预后2、4、8周M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FMA、MRC、SS-QO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枢性肢体痉挛瘫患者采用基于罗伊适应理论下护理措施可显著改善患者静息状态肌张力、上肢运动功能及肌力,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伊适应理论 护理措施 中枢性痉挛瘫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温针灸联合腹针对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性瘫痪患者功能恢复及血清血管活性物质水平的影响
9
作者 朱苏生 虞美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9-182,共4页
目的研究温针灸联合腹针对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性瘫痪患者的功能恢复及血清血管活性物质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期间接诊的120例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性瘫痪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 目的研究温针灸联合腹针对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性瘫痪患者的功能恢复及血清血管活性物质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期间接诊的120例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性瘫痪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研究组采用温针灸联合腹针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5周,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痉挛指数评分、10 m步行时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紧张素-1(Ang-1)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MA评分、MBI评分、BB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MA评分、MBI评分、BBS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痉挛指数评分、10 m步行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痉挛指数评分、10m步行时间均降低/缩短,且研究组低/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EGF、Ang-1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EGF、Ang-1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腹针能有效地促进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性瘫痪患者的功能恢复,这可能与血清血管活性物质水平的升高有关,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下肢痉挛性瘫痪 温针灸 腹针 功能恢复 血清血管活性物质
下载PDF
刘氏毫火针改善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效果及机制
10
作者 谢淦全 梁智跃 +5 位作者 付晴 廖仲波 周锐钧 张振钊 胡斌彬 周光辉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期79-83,共5页
目的:探讨刘氏毫火针改善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效果及相关机制。方法:选择2021年4月—2022年10月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及神经内科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0)、观察组(n=50)。对... 目的:探讨刘氏毫火针改善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效果及相关机制。方法:选择2021年4月—2022年10月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及神经内科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0)、观察组(n=50)。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刘氏毫火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第2、4、8周临床效果及治疗前、治疗第2、4、8周FuglMeyer上肢运动量表(FMA-UE)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C/HDL-C)、载脂蛋白B(ApoB)水平。结果:治疗第2、4、8周,观察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2、4、8周,观察组FMA-UE评分、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2、4、8周,观察组NHI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2、4、8周,两组血清TC/HDL-C、ApoB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刘氏毫火针可缓解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上肢痉挛状态,提高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并能有效修复神经缺损,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TC/HDL-C、ApoB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氏毫火针 脑卒中 上肢痉挛性瘫痪 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载脂蛋白B
下载PDF
针刺与隔药灸经筋结点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临床观察
11
作者 吕小新 李超玉 翁燕琴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1期113-115,共3页
目的探讨针刺与隔药灸经筋结点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兴国县中医院收治的62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20年1月—2020年9月收治的患者为参照组(31例),实施传统针刺治疗;2... 目的探讨针刺与隔药灸经筋结点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兴国县中医院收治的62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20年1月—2020年9月收治的患者为参照组(31例),实施传统针刺治疗;2020年10月—2021年6月收治的患者为研究组(31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隔药灸经筋结点法治疗。对比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肌张力、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参照组(P<0.05);两组肌张力评分降低,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增加,且研究组肌张力评分低于参照组,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积极实施针刺与隔药灸经筋结点法治疗,效果确切,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抑制肌张力增高、恢复上肢运动功能、提升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筋病 脑卒中 上肢痉挛性瘫痪 针刺疗法 隔药灸经筋结点法
下载PDF
温针灸联合推拿及康复疗法用于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临床观察
12
作者 张慧珍 张益林 于柏清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5期119-121,共3页
目的探讨温针灸联合推拿及康复疗法在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SPA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4月—2022年5月收治的92例SPA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实施康复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 目的探讨温针灸联合推拿及康复疗法在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SPA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4月—2022年5月收治的92例SPA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实施康复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温针灸与推拿治疗,均持续干预3个月。对比两组肢体痉挛状态[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AS)]、运动功能[Fugl-Meyer肢体功能评估量表(FMA)]、神经功能[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功能独立性评测(FIM)量表]。结果干预后,观察组MAS评分低于对照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CSS评分低于对照组,FIM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推拿及康复疗法能够改善SPAS患者的肢体痉挛状态、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升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筋病 脑卒中 痉挛性偏瘫 温针灸疗法 推拿疗法 中医外治法
下载PDF
补土针灸法联合热敏灸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性瘫痪临床研究
13
作者 李佩佩 庄晟坚 盛俊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4期112-118,共7页
目的:观察补土针灸法联合热敏灸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4例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性瘫痪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及针灸联合治疗组各62例。常规治疗组给予西药联合康复训练治疗,针灸联合治疗组在常规... 目的:观察补土针灸法联合热敏灸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4例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性瘫痪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及针灸联合治疗组各62例。常规治疗组给予西药联合康复训练治疗,针灸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给予补土针灸法联合热敏灸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分、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脑卒中患者姿势评定量表(PASS)评分、肌电图指标[患侧胫骨前肌和腓肠肌屈伸最大等长收缩时表面肌电图积分肌电值(iEMG)、患肢M波最大波幅(Mmax)和H波最大波幅(Hmax)]、三维步态参数(步频、步速、支撑相、摆动相)及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 (Keap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Nrf2)/抗氧化反应元件(ARE)信号通路。结果:治疗后,针灸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6.77%,高于常规治疗组82.26%(P<0.05)。2组CSI、M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针灸联合治疗组CSI、MAS评分均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2组胫骨前肌、腓肠肌iEMG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针灸联合治疗组胫骨前肌、腓肠肌i EMG均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2组Mmax、Hmax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针灸联合治疗组Mmax、Hmax均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2组步频、步速、支撑相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针灸联合治疗组步频、步速、支撑相均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2组摆动相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针灸联合治疗组摆动相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2组FMA、PAS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针灸联合治疗组FMA、PASS评分均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2组Nrf2、ARE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针灸联合治疗组Nrf2、ARE水平均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2组Keap1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针灸联合治疗组Keap1水平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补土针灸法联合热敏灸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性瘫痪,可调节Keap1/Nrf2/ARE信号通路,抑制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改善肌张力、痉挛状态及三维步态参数,进而提升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性瘫痪 补土针灸法 热敏灸 肌电图 三维步态参数 Keap1/Nrf2/ARE信号通路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痉挛性面瘫的临床价值
14
作者 李梅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4期116-118,共3页
目的:分析痉挛性面瘫患者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水城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痉挛性面瘫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行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 目的:分析痉挛性面瘫患者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水城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痉挛性面瘫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行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面部功能、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治疗前,两组面部神经功能量表(H-B)、面部残疾指数量表(FDI)、临床面部评价量表(FaC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B、FDI社会功能评分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FDI躯体功能、FaCE评分高于治疗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痉挛性面瘫患者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面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痉挛性面瘫 面部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胸_(1)脊神经根切断治疗手痉挛性瘫痪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辰 李文军 +3 位作者 李峰 栗鹏程 薛云皓 王树锋 《中国医刊》 CAS 2023年第1期59-62,共4页
目的探讨胸_(1)脊神经根切断治疗手痉挛性瘫痪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至2021年7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接受胸_(1)脊神经根切断术治疗的7例手痉挛性瘫痪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3例;脑外伤5例,脑瘫2例;从脑外伤或脑瘫发... 目的探讨胸_(1)脊神经根切断治疗手痉挛性瘫痪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至2021年7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接受胸_(1)脊神经根切断术治疗的7例手痉挛性瘫痪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3例;脑外伤5例,脑瘫2例;从脑外伤或脑瘫发病到手术的时间为1~18年,平均(6.7±5.9)年。所有患者均为单侧肢体受累,屈指肌肌张力3级6例、2级1例,屈指肌肌力4级4例、3级3例。观察术后患者屈指肌肌张力和肌力的恢复情况,以及手功能改良House上肢功能分级(House Functional Classification,HFC)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5.4±10.3)个月。7例患者末次随访时屈指肌肌张力均较术前降低2个等级且肌力无减弱,疗效评定均为优。术后早期屈指肌肌力均有明显降低,至末次随访时均恢复到术前水平。3例患者末次随访时手功能改良HFC分级由术前的2级增至5级或以上,恢复了手的主动抓握及日常使用功能。7例患者最终的手功能改良HFC分级由术前的(1.6±0.8)级提高到末次随访时的(4.0±1.7)级。术后第1天7例患者均有小指及前臂内侧感觉麻木,至末次随访时均恢复正常。结论胸_(1)脊神经根切断术治疗手屈指痉挛性瘫痪效果满意,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神经元损伤 手痉挛性瘫痪 屈曲挛缩 胸1脊神经根切断
下载PDF
Acupoint stimulation for post-stroke spasticity:a systematic review protocol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晟 郭盛楠 +3 位作者 Federico Marmori 南一楠 王军 赵吉平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CSCD 2017年第1期53-58,共6页
This systematic review is aim to comprehensively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acupoint stimulation in managing of post-stroke spasticity. The eligible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s (RCTs) and quasi-randomized co... This systematic review is aim to comprehensively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acupoint stimulation in managing of post-stroke spasticity. The eligible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s (RCTs) and quasi-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s (quasi-RCTs) will be searched from the following databases: the 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 (CENTRAL), MEDLINE, EMBASE,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CNKI), Chinese Scientific Journal Database (VIP), Wanfang Database, Chinese BioMedical Literature Database (CBM). The Cochrane risk of bias tool will be used to assess the trials. No patients or their family will be bothered in this systematic review, so there is no need for the permission of institutional review board (IRB). The completed systematic review will be published in a peer-reviewed journ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INT acupoint post-stroke spasticITY systematic review
原文传递
中西医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性瘫痪概述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梦佳 徐西元 《河南中医》 2023年第6期948-956,共9页
中医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性瘫痪的方法主要包括中药治疗、针刺治疗、推拿治疗等;西医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中医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存在以下问题:①缺少统一的辨证分型与临床治疗方案,可复制性差;②缺少大样本的临床... 中医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性瘫痪的方法主要包括中药治疗、针刺治疗、推拿治疗等;西医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中医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存在以下问题:①缺少统一的辨证分型与临床治疗方案,可复制性差;②缺少大样本的临床研究数据支持;③评定标准不统一(如疾病判断不够确切,疗效评价标准不够客观等);④缺乏对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性瘫痪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缺少统一的病因病机阐述标准等。其西医治疗存在以下问题:①药物不良反应较多,如头晕乏力、感觉异常、胃肠道功能紊乱、焦虑抑郁等使一些患者对药物治疗耐受度低;②一些康复治疗项目(如机器人康复治疗等)缺乏大样本的临床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有效防治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性瘫痪,降低药物毒副作用,提高患者心理依从性,改善肢体运动功能,但也存在以下问题:①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性瘫痪的文献研究相对较少;②目前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多是在常规西医内科(西药口服)治疗的基础上服用中药汤剂,或施加针刺、推拿、艾灸等中医治疗项目,缺乏在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性瘫痪主要发病机制或病理核心指导下的规范化治疗,因此,临床中西医结合治疗常受限于患者病情差异、耐受程度差异等因素影响,难以形成统一规范的治疗方案。今后,应加强对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性瘫痪的具体发病机制、治则治法及临床各种中医药治疗及康复技术的研究,并结合现代神经网络理论以及电磁神经调控技术、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机器人调控技术等,深层次发展中西医结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 中药 针刺 推拿 艾灸 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益气活血复遂汤联合针刺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痉挛性瘫痪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振垚 房位昊 +1 位作者 张虎 毛燕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9期2250-2256,共7页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复遂汤联合针刺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痉挛性瘫痪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手足十二针”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复遂汤联合针刺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痉挛性瘫痪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手足十二针”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益气活血复遂汤治疗,共治疗4周。治疗4周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以及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的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以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量表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48%(38/42),对照组为57.14%(24/42)。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气虚血瘀中医证候积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MAS评分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MAS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2组患者FMA评分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FMA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后,2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复遂汤联合针刺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痉挛性瘫痪,能有效改善患者肢体痉挛的临床症状,提高日常活动能力,有利于提升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活血复遂汤 手足十二针 脑梗死 气虚血瘀证 痉挛性瘫痪
下载PDF
Fire-needle acupuncture for upper limb spastic paralysis after stroke:Study protocol for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被引量:10
19
作者 Xin-yu Yue Zhuo-qi Feng +3 位作者 Xi-yi Yu Jia-min Hu Xiao-Jing He Shi Shu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3期167-172,共6页
Background: Fire-needle acupuncture, an important kind of acupuncture therapy, has been clinically used to treat upper limb spastic paralysis(ULSP) after stroke. Clinical experience has indicated that fire-needle acup... Background: Fire-needle acupuncture, an important kind of acupuncture therapy, has been clinically used to treat upper limb spastic paralysis(ULSP) after stroke. Clinical experience has indicated that fire-needle acupuncture treatment takes less time, requires fewer visits, and has more rapid results and fewer side effects compared to chemical medicine alternatives. This study will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fire-needle acupuncture for ULSP in the context of standardized clinical research and provide high-quality data to inform clinical procedures and future study design.Methods/Desig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will be carried out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fire-needle acupuncture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ULSP from stroke. ULSP patients(n = 120) will be recruited at Changhai Hospital in Shanghai, China. Patients will b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including fire-needle acupuncture group(FAG), filiform-needle acupuncture group(FFAG) and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group(RTG). During the 3-week treatment, the FAG will be treated every two days, while FFAG and RTG will be treated 5 d in a row and then rest for 2 d. The Simplified Fugl-Meyer Motor Function Scale and Modified Ashworth Scale will be used as the primary outcome measures. Statistical analysis will be conducted by an independent statistician.Discussion: Through this study, the utility of fire-needle acupuncture in treating ULSP after stroke will be tested, and some specific claims of fire-needle acupuncture therapy will be evaluated, such as relieving spasm and muscular tension, improving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rapidity of response and less frequency of treatment compared with other treat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re-needle ACUPUNCTURE Upper limb spastic paralysis STROK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Study protocol
原文传递
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2
20
作者 娄安华 刘懿欣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6期1075-1078,共4页
目的探析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的效果。方法以2018年11月至2020年9月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治疗的125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为研究对象,按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分为研究组(65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接... 目的探析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的效果。方法以2018年11月至2020年9月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治疗的125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为研究对象,按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分为研究组(65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联合康复训练,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接受针刺治疗。采用Fugl-Meyer上肢功能评估量表(FMA)以及上肢功能障碍量表(DASH)评估其治疗前后上肢功能恢复情况,以改良Ashworth上肢功能分级(MAS)评估患者肌张力改善情况,并采用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及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评估其治疗前后的上肢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DASH评分低于对照组,其治疗后MAS分级1~2级患者占比[75.38%(49/65)]高于对照组[60.00%(36/60)],3~4级患者占比[24.62%(16/65)]低于对照组[40.00%(24/60)],其治疗后FCA、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基础上增加针刺治疗,可进一步改善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上肢功能,在促进其肌张力恢复同时也可显著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上肢痉挛性瘫痪 针刺治疗 康复训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