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nanticipated Bond Failure over Supporting Band Beams in Grouted Post-Tensioned Slab Tendons with Little or No Initial Prestress
1
作者 Raymond Ian Gilbert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2013年第11期1343-1352,共10页
关键词 预应力楼板 初始预应力 多波段 后张法 灌浆 波束 债券 大型购物中心
下载PDF
An evaluation of force-based design vs.direct displacement-based design of jointed precast post-tensioned wall systems 被引量:10
2
作者 M. Ataur Rahman Sri Sritharan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CIE EI CSCD 2006年第2期285-296,共12页
The unique features of jointed post-tensioned wall systems, which include minimum structural damage and re-centering capability when subjected to earthquake lateral loads, are the result of using unbonded post-tension... The unique features of jointed post-tensioned wall systems, which include minimum structural damage and re-centering capability when subjected to earthquake lateral loads, are the result of using unbonded post-tensioning to attach the walls to the foundation, along with employing energy dissipating shear connectors between the walls. Using acceptance criteria defined in terms of inter-story drift, residual drift, and floor acceleration, this study presents a multiplelevel performance-based seismic evaluation of two five-story unbonded post-tensioned jointed precast wall systems. The design and analysis of these two wall systems, established as the direct displacement-based and force-based solutions for a prototype building used in the PREcast Seismic Structural Systems (PRESSS) program, were performed at 60% scale so that the analysis model could be validated using the PRESSS test data. Both buildings satisfied the performance criteria at four levels of earthquake motions although the design base shear of the direct displacement-based jointed wall system was 50% of that demanded by the force-based design method. The study also investigated the feasibility of controlling the maximum transient inter-story drift in a jointed wall system by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energy dissipating shear connectors between the walls but without significantly affecting its re-centering cap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CRETE PRECAST unbonded post-tensioning WALL building code performance-based evaluation force-baseddesign direct-displacement based design
下载PDF
Ultimate stress increase in unbonded tendons in prestressed concrete beams 被引量:2
3
作者 Wen-zhong ZHENG Xiao-dong WANG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0年第12期998-1014,共17页
Since the assumption of plane sections cannot be applied to the strain of unbonded tendons in prestressed concrete beams subjected to loadings,a moment-curvature nonlinear analysis method is used to develop analytical... Since the assumption of plane sections cannot be applied to the strain of unbonded tendons in prestressed concrete beams subjected to loadings,a moment-curvature nonlinear analysis method is used to develop analytical programs from stress increases in unbonded tendons at the ultimate limit state.Based on the results of model testing and simulation analysis,equations are proposed to predict the stress increase in tendons at the ultimate state in simple or continuous beams of partially prestressed concrete,considering the loading type,non-prestressed reinforcement index βp,prestressing reinforcement index βs,and span-depth ratio L/h as the basic parameters.Results of 380 beams studied here and test results for 35 simple beams obtained by the China Academy of Building Research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from prediction equations given in codes and other previous studies.The comparison reveals that the values predicted by the proposed equations agree well with experimental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timate stress increase unbonded tendons Loading type Non-prestressed reinforcement index Prestressed reinforcement index Span-depth ratio
原文传递
无黏结预应力装配式框架内节点抗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68
4
作者 董挺峰 李振宝 +1 位作者 周锡元 冯立峰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4-148,154,共6页
通过5个框架内节点试件在低周反复荷载下的加载试验,对无黏结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的破坏形态、滞回特性、变形恢复能力、位移延性、能量耗散等性能进行了研究.为建立该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法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无黏结预应力装配... 通过5个框架内节点试件在低周反复荷载下的加载试验,对无黏结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的破坏形态、滞回特性、变形恢复能力、位移延性、能量耗散等性能进行了研究.为建立该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法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无黏结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在延性和变形恢复能力上比现浇框架节点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 框架 节点 抗震性能 试验研究 无黏结预应力
下载PDF
基于挠度的体外与体内无粘结预应力筋应力增量 被引量:26
5
作者 王景全 刘钊 吕志涛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15-919,共5页
研究了体外预应力以及体内无粘结预应力梁力筋变形与跨中挠度的关系,提出了一种基于挠度的预应力筋应力增量计算的新方法.首先建立了体外预应力梁和体内无粘结预应力梁的变形相容方程,推导了用跨中挠度表达的力筋应力增量计算公式,提出... 研究了体外预应力以及体内无粘结预应力梁力筋变形与跨中挠度的关系,提出了一种基于挠度的预应力筋应力增量计算的新方法.首先建立了体外预应力梁和体内无粘结预应力梁的变形相容方程,推导了用跨中挠度表达的力筋应力增量计算公式,提出了适用于体内外预应力筋应力增量的统一计算公式,能够计算正常使用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预应力筋的应力.最后运用该公式计算了国内外大量试验梁(包括6根体外预应力梁和22根体内无粘结预应力梁),计算出应力增量与试验结果之比的均值在0.99~1.02之间,标准差为0.1左右.表明该式计算值与试验实测吻合良好,公式形式简单,能够反映结构的受力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粘结预应力 体外预应力 应力增量 挠度
下载PDF
基于挠度的体外预应力梁应力增量统一算法 被引量:27
6
作者 贺志启 刘钊 王景全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90-96,共7页
体外预应力筋应力增量的计算,是体外预应力结构在两种极限状态设计中的关键问题之一。由结构变形前后的几何关系,推导弹性阶段体外预应力筋应力增量的计算公式,并以此建立力筋应力增量与梁体跨中挠度的关系,进一步延伸到承载力极限状态... 体外预应力筋应力增量的计算,是体外预应力结构在两种极限状态设计中的关键问题之一。由结构变形前后的几何关系,推导弹性阶段体外预应力筋应力增量的计算公式,并以此建立力筋应力增量与梁体跨中挠度的关系,进一步延伸到承载力极限状态力筋应力增量的计算,使体内、体外无黏结预应力筋在两种极限状态下应力增量的计算得到统一。公式考虑组合荷载作用的情况,并反映二次效应的影响。在以上推导的基础上,建立极限状态下应力增量计算的实用方法,方便工程应用;对美国学者Naaman所提出的黏结折减系数法进行改进,从理论上推导极限状态下的黏结折减系数;从减小二次效应的角度,对转向块的布置位置进行优化。最后,应用该方法与国内外3批试验进行对比,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预应力筋 无黏结预应力筋 应力增量 二次效应 黏结折减系数 统一算法
下载PDF
东海大桥预应力混凝土桥墩抗震性能分析 被引量:38
7
作者 王志强 葛继平 魏红一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462-1466,1500,共6页
建立了可以在循环荷载作用下考虑有、无粘结预应力筋影响的纤维模型分析方法并进行了验证.采用该方法建立了东海大桥引桥桥墩的分析模型.发现东海大桥引桥桥墩中采用的有粘结预应力筋对初始侧向抗弯刚度有影响,对侧向承载能力几乎没有影... 建立了可以在循环荷载作用下考虑有、无粘结预应力筋影响的纤维模型分析方法并进行了验证.采用该方法建立了东海大桥引桥桥墩的分析模型.发现东海大桥引桥桥墩中采用的有粘结预应力筋对初始侧向抗弯刚度有影响,对侧向承载能力几乎没有影响,并且该种类型桥墩残余位移较大.为了改善桥墩震后残余位移,针对桥墩特点比较了几种预应力筋布置方式,证明在箱形墩的截面中心布置无粘结预应力钢铰线既可以满足正常使用阶段性能,又能提高桥墩的抗震性能.但是预应力的施加水平、预应力筋含量等关键参数的取值,需要进一步研究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箱型桥墩 抗震性能 有粘结预应力筋 无粘结预应力筋 纤维单元法 滞回性能
下载PDF
预应力混凝土两跨连续梁中无粘结筋极限应力算法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郑文忠 郑弦 王英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67-71,共5页
合理考虑两跨连续梁在加载过程中受力模式的变化和无粘结筋的应力增量对支座控制截面正截面抗弯承载力的贡献,选择合理的结构“失效”标志,就可应用相关设计规程所给刚度计算公式按等刚度法计算结构的变形,求得无粘结筋在外载下的伸长,... 合理考虑两跨连续梁在加载过程中受力模式的变化和无粘结筋的应力增量对支座控制截面正截面抗弯承载力的贡献,选择合理的结构“失效”标志,就可应用相关设计规程所给刚度计算公式按等刚度法计算结构的变形,求得无粘结筋在外载下的伸长,从而确定无粘结筋极限应力。据此,通过计算机模拟分析,探讨了在不同荷载作用下两跨适筋连续梁中无粘结筋极限应力增量随普通钢筋配筋指标βs和预应力筋配筋指标βp的变化规律,建立了与现有试验结果相吻合的两跨连续梁中无粘结筋极限应力的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混凝土 两跨连续梁 无粘结筋 极限应力算法 抗弯承载力
下载PDF
一种CFRP筋在预应力混凝土梁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戴绍斌 朱健 张鹏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97-201,共5页
碳纤维增强塑料筋(CFRP筋)是一种强度高、密度小、耐腐蚀性能良好的非金属材料,可以替代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的普通预应力钢筋,有较大的发展前景.本文对一种国产CFRP筋应用于预应力混凝土梁中的相关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在混... 碳纤维增强塑料筋(CFRP筋)是一种强度高、密度小、耐腐蚀性能良好的非金属材料,可以替代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的普通预应力钢筋,有较大的发展前景.本文对一种国产CFRP筋应用于预应力混凝土梁中的相关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在混凝土中的粘结性能、张拉阶段的预应力损失以及梁试件的受力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该筋及其配套锚具适用于后张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中,相应张拉阶段的预应力损失以及梁试件在加载阶段的受力情况与普通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相似,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RP筋 粘结性能 无粘结 预应力损失
下载PDF
无粘结预应力筏板基础地基反力测试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冷伍明 魏丽敏 华祖焜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56-460,共5页
通过现场较大规模的测试研究和整理分析 ,首次获得了无粘结预应力筏板基础地基反力的第一手资料 ,揭示了这种基础地基反力的一些分布规律和无粘结预应力对地基反力分布的影响和作用 ,这些成果校验了该大楼基础的设计 ,亦可供同类基础设... 通过现场较大规模的测试研究和整理分析 ,首次获得了无粘结预应力筏板基础地基反力的第一手资料 ,揭示了这种基础地基反力的一些分布规律和无粘结预应力对地基反力分布的影响和作用 ,这些成果校验了该大楼基础的设计 ,亦可供同类基础设计时参考。同时在基底反力测试研究中 ,探讨了大直径土压力盒室内和现场相结合的综合标定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筏板基础 无粘结预应力 地基反力 现场测试
下载PDF
无黏结预应力带耗能钢筋预制节段拼装桥墩抗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30
11
作者 布占宇 唐光武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3-40,共8页
运用美国太平洋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开发的OPENSEES程序,采用纤维梁柱单元建立无黏结预应力带耗能钢筋预制节段拼装桥墩模型,进行拟静力加载过程分析,研究预应力度、轴压比、普通钢筋和预应力筋配筋率等参数对墩柱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运用美国太平洋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开发的OPENSEES程序,采用纤维梁柱单元建立无黏结预应力带耗能钢筋预制节段拼装桥墩模型,进行拟静力加载过程分析,研究预应力度、轴压比、普通钢筋和预应力筋配筋率等参数对墩柱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预应力度的提高,桥墩屈服力提高,但对水平承载力影响较小;预应力和上部结构恒载总的轴压比为20%~30%时,桥墩具有较高的水平承载力和等效阻尼比;预应力筋配筋率为0.20%~0.50%时,桥墩具有较稳定的水平承载力和耗能能力,增大预应力筋配筋率,桥墩等效阻尼比降低;提高普通钢筋配筋率时,桥墩的屈服力、水平承载力、能量耗散和等效阻尼比均有显著提高,但残余位移增大。地震响应分析结果表明,增设耗能钢筋能提高节段拼装桥墩水平承载力;地震作用下桥墩破坏时,墩底剪力约为拟静力试验水平承载力的70%~90%,墩顶位移约为拟静力试验破坏位移的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墩 预制节段 拼装 无黏结预应力筋 耗能钢筋 抗震
下载PDF
体外及体内无黏结预应力梁的有限元模拟 被引量:4
12
作者 楼铁炯 秦从律 郭乙木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378-1382,共5页
为简化无黏结预应力梁的分析过程,利用通用有限元程序建立了体外及体内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分析模型.该模型由两类主单元组成。即混凝土梁单元和体外/体内无黏结预应力筋桁架单元这两类主单元的端部节点用多点约束(MPC)连接.在体外... 为简化无黏结预应力梁的分析过程,利用通用有限元程序建立了体外及体内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分析模型.该模型由两类主单元组成。即混凝土梁单元和体外/体内无黏结预应力筋桁架单元这两类主单元的端部节点用多点约束(MPC)连接.在体外预应力梁的转向块处,或沿体内无黏结预应力梁全跨并以比较小的间隔处,设置刚度足够大的弹簧单元利用修正的Riks算法跟踪结构的非线性全过程响应.分析结果表明,二次效应会对体外预应力梁的弯曲刚度和极限承载力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无黏结预应力筋的极限应力增量随着非预应力筋配筋率的增加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预应力筋 体内无黏结预应力筋 预应力混凝土梁 有限元
下载PDF
火灾下无粘结预应力筋应力-应变全过程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胡琼 许名鑫 郑文忠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91-897,共7页
火灾下预应力筋的膨胀应变、高温蠕变较大,对其受力的影响也较大。提出了通过对火灾下各时间段、各微段无粘结筋膨胀应变、高温蠕变以及无粘结筋总伸长量的分析来得到无粘结筋应力以及应力引起的应变,从而完成无粘结筋应力-应变全过程... 火灾下预应力筋的膨胀应变、高温蠕变较大,对其受力的影响也较大。提出了通过对火灾下各时间段、各微段无粘结筋膨胀应变、高温蠕变以及无粘结筋总伸长量的分析来得到无粘结筋应力以及应力引起的应变,从而完成无粘结筋应力-应变全过程分析的方法。计算借助编程完成,将火灾下无粘结筋应力变化的计算值与相关的试验数据进行比较,吻合程度较好。分析表明,跨中截面的受拉非预应力筋在火灾下的应力变化趋势与无粘结筋的相似,也是在受火初期增大、一定时间后减小。对火灾下无粘结筋应力-应变全过程的分析有助于了解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火性能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灾 无粘结预应力筋 应力-应变全过程 分析
下载PDF
无粘结筋极限应力增量计算公式对比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郑文忠 王晓东 王英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13,共7页
为客观认识各公式的合理性,对380根简支梁板和连续梁板进行了仿真试验,同时搜集整理了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所做的35根简支梁的试验结果,将国内外预应力混凝土梁板中无粘结筋极限应力增量公式计算值与这415根试验梁板的实测结果进行对比分... 为客观认识各公式的合理性,对380根简支梁板和连续梁板进行了仿真试验,同时搜集整理了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所做的35根简支梁的试验结果,将国内外预应力混凝土梁板中无粘结筋极限应力增量公式计算值与这415根试验梁板的实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公式更具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混凝土 梁板 无粘结筋 极限应力 增量
下载PDF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双重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举兵 陈彦江 +1 位作者 王永平 傅金科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961-1964,共4页
为研究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荷载-变形特性,用平面应力大变形问题的UL列式法,建立直线配索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T形截面简支梁的有限元模型,混凝土和钢筋分别采用了Ottosen四参数屈服准则和Von-Mises屈服准则的弹性-完全塑性本构... 为研究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荷载-变形特性,用平面应力大变形问题的UL列式法,建立直线配索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T形截面简支梁的有限元模型,混凝土和钢筋分别采用了Ottosen四参数屈服准则和Von-Mises屈服准则的弹性-完全塑性本构关系;由于相对滑移,无粘结预应力钢束简化为随加载过程不断更新的外力边界条件;用弥散式裂缝模型模拟了混凝土的开裂并用Euler-Newton迭代法求解非线性有限元方程组.用2集中力3分点加载的简支梁试验对有限元模型进行验证,计算和试验所得荷载-挠度曲线及预应力钢束应力增量与荷载关系曲线均具有三折线形特征,且较为吻合,表明所建立的非线性有限元模型是合理和实用的;与不考虑几何非线性因素时的计算结果相比,考虑几何非线性计算所得的荷载-挠度曲线比不考虑几何非线性时更接近实测结果,表明在计算中考虑几何非线性很有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粘结预应力筋 混凝土 双重非线性 大变形
下载PDF
寒冷地区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抗弯与疲劳强度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丽荣 杨光 王永平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9-133,共5页
针对我国行业标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以下简称《规程》)中,对无粘结预应力筋的极限应力设计取值规定的不足,根据大量的试验数据,推导出了适用于桥梁工程的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上部结构多种截面形式的无粘结筋极限应力... 针对我国行业标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以下简称《规程》)中,对无粘结预应力筋的极限应力设计取值规定的不足,根据大量的试验数据,推导出了适用于桥梁工程的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上部结构多种截面形式的无粘结筋极限应力增量实用简化计算方法。同时根据试验结果得出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性能是可靠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弯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 极限应力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受弯构件 无粘结预应力筋 寒冷地区 上部结构 桥梁工程 反复荷载作用
下载PDF
新型铁路桥墩的抗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夏修身 陈兴冲 艾宗良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17,共6页
针对铁路桥梁摇摆隔震桥墩整体侧向刚度较低的问题,提出在桥墩与承台分离处设置无粘结预应力筋,形成新型桥墩。以某单线铁路桥为例,针对其18号墩提出新型桥墩设计方案,考虑预应力钢筋及其初始预加力损失,基于OpenSees平台建立有限元模... 针对铁路桥梁摇摆隔震桥墩整体侧向刚度较低的问题,提出在桥墩与承台分离处设置无粘结预应力筋,形成新型桥墩。以某单线铁路桥为例,针对其18号墩提出新型桥墩设计方案,考虑预应力钢筋及其初始预加力损失,基于OpenSees平台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地震反应分析,研究其抗震性能。结果表明:罕遇地震作用下,墩顶水平位移、竖向提离位移、墩底弯矩、摇摆反应及预加力损失明显大于设计地震作用下的相应值,但墩底弯矩的增幅小于墩顶水平位移的增幅;输入地震动强度及频谱特性对墩顶位移与墩底提离位移的影响较大,对墩底弯矩的影响相对较小;新型桥墩容易实现罕遇地震作用下不坏的抗震设防要求,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桥 桥墩 抗震性能 桥墩承台分离 无粘结预应力钢筋 预加力 有限元法
下载PDF
无粘结预应力筋—锚具组装件在低温下的疲劳锚固性能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晚成 李丽芬 王厚天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6-77,81,共3页
介绍无粘结筋—锚具组装件在低温下疲劳锚固性能试验的有关情况。试验结论可以消除人们对在寒冷地区修建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所存的疑虑 。
关键词 组装件 无粘结预应力筋 锚具 低温 疲劳 锚固性能试验 桥梁 后张法 安装
下载PDF
无黏结预应力RC桥墩抗震性能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司炳君 陈灿 +1 位作者 孙治国 王东升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8-76,共9页
配置竖向无黏结预应力筋,利用其弹性恢复力减小钢筋混凝土桥墩在大震下的残余位移和裂缝宽度,是实现桥墩地震损伤控制的有效手段。本文在完成的拟静力试验基础上,基于OpenSees分析平台建立了无黏结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桥墩抗震数值分析模型... 配置竖向无黏结预应力筋,利用其弹性恢复力减小钢筋混凝土桥墩在大震下的残余位移和裂缝宽度,是实现桥墩地震损伤控制的有效手段。本文在完成的拟静力试验基础上,基于OpenSees分析平台建立了无黏结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桥墩抗震数值分析模型,采用非线性纤维梁柱单元模拟桥墩的弯曲变形,采用修正的压力场理论计算试件剪切变形并通过剪切弹簧模拟,通过零长度转动弹簧模拟纵筋拔出变形,三者共同考虑试件在地震下的弯-剪-轴力耦合作用。将模拟得到的试件滞回曲线、残余位移、预应力筋应力等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同时将模拟得到的墩顶弯曲变形、纵筋拔出变形和剪切变形进行了分离。结果表明:模拟得到的试件滞回曲线、残余位移、预应力筋应力等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该模型可对竖向配置无黏结预应力筋钢筋混凝土桥墩的抗震性能进行准确的模拟分析。纵筋拔出变形可占墩顶总变形的30%~50%,在数值模型中不可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桥墩 无黏结预应力筋 数值分析 OPENSEES 纵筋拔出变形 剪切变形
下载PDF
无黏结曲线锚索式预应力衬砌结构数值建模方法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曹瑞琅 王玉杰 +2 位作者 赵宇飞 皮进 姚文博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71-477,共7页
无黏结曲线锚索式预应力衬砌结构是有压水工隧洞采用的一种新型衬砌型式,因结构体系受力机理较复杂,造成结构设计存在困难。为此,本文首先根据无黏结曲线锚索式预应力衬砌结构受力特征分析其数值建模的关键点;然后,提出相应的建模方法:... 无黏结曲线锚索式预应力衬砌结构是有压水工隧洞采用的一种新型衬砌型式,因结构体系受力机理较复杂,造成结构设计存在困难。为此,本文首先根据无黏结曲线锚索式预应力衬砌结构受力特征分析其数值建模的关键点;然后,提出相应的建模方法:通过设置接触关系实现模拟围岩对衬砌不同的约束作用,利用等效荷载和实体模型相叠加的方法模拟锚索变化的预应力状态,采用梯度荷载分段施加方式模拟预应力损失的非线性分布;最后,基于有限差分软件FLAC3D,以小浪底有压排沙洞为工程案例建模分析,选取衬砌变形、衬砌局部和整体预应力效果、受力最不利位置和衬砌薄弱环节潜在破坏特征等最能反映预应力衬砌结构力学特性的四个方面,将数值计算结果与监测数据对比分析,验证了本文建模方法的正确性。研究表明,本文提出的建模方法原理明确、建模快捷、结果可靠,对工程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工结构 预应力衬砌 无黏结曲线锚索 数值建模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