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7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inciples and Techniques of Post-Traumatic Rhinoplasty: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1
作者 Maroua Berrezouk Fiqhi Mohammed Kamal +2 位作者 Samir Maidam Mohamed Lakouichmi Abdeljalil Abouchadi 《Modern Plastic Surgery》 2024年第4期74-86,共13页
Post-traumatic rhinoplasty is the surgical treatment of the complex functional and aesthetic sequelae of nasal trauma. Correcting a post-traumatic nose is a challenging task, requiring the surgeon to employ a range of... Post-traumatic rhinoplasty is the surgical treatment of the complex functional and aesthetic sequelae of nasal trauma. Correcting a post-traumatic nose is a challenging task, requiring the surgeon to employ a range of techniques and grafts to adequately address the deformities observed. The results of our research show that restoring pre-traumatic form and function remains complex, although many guidelines have been established to refine and optimize the management of the after-effects of nasal trauma. But it is achievable with the right techniques. The objective of our review is to highlight the various post-traumatic nasal sequelae, describe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in the field of post-traumatic rhinoplasty and provide the surgeon with the various existing surgical techniques and strategies so that he or she can make an appropriate choice for the pati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sal Trauma SEQUELAE post-traumatic Rhinoplasty Deviation Saddle Nose
下载PDF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versus 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for the treatment of delayed post-traumatic vertebral body collapse(Kümmell’s disease) in Chinese pati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被引量:1
2
作者 Peng-Fei Han Cheng-Long Chen +4 位作者 Tao-Yu Chen Zhi-Liang Zhang Xiao-Dong Li Peng-Cui Li Xiao-Chun Wei 《Frontiers of Nursing》 CAS 2019年第4期273-283,共11页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 and 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 in the treatment of Kümmell's disease in Chinese patients.Methods: The studies using rand...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 and 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 in the treatment of Kümmell's disease in Chinese patients.Methods: The studies using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to compare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PVP and PKP in the treatment of Kümmell's disease in Chinese patients were retrieved from Embase, Pubmed, Central, Cinahl, PQDT, CNKI, CQVIP, Wanfang Data, and CBM(from September 2008 to September 2018). Keywords for both Chinese and English search were: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 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PKP, and Kümmell's disease. A total of 132 articles were retrieved based on the search strategy through online database searching and manual searching. Finally, one foreign report and seven Chinese reports were included. After extracting the data, statistical software Review Manager 5.3 was used for data analysis.Results: Through comparison, Cobb angle(95% CI [0.54, 4.42), P = 0.01] and Oswestry Dysfunction Index(ODI)(95% CI [0.21, 2.15], P= 0.02) of PKP group was smaller than that of PVP group. Postoperative anterior vertebral body height of the PKP group was better than PVP group(95% CI [-1.27,-0.66], P < 0.001]. However, the PVP group had shorter operation time than PKP group(95% CI [-13.48,-7.43), P = 0.001]. In the other outcome measures, including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score(95% CI [-0.04, 0.27), P = 0.15), cement volume(95% CI [-0.82, 0.32], P = 0.39) and cement leakage(95% CI [0.90, 2.76], P = 0.11),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procedures.Conclusions: At this stage, there is sufficient evidence to support that PKP is better than PVP in the treatment of Kümmell's disease in Chinese patients. Although PVP surgery requires much less operation time, PKP has better postoperative radiological results and lower ODI. Moreover, both of them had similar clinical results(e.g., analgesic effects, cement dosage, and leakage rate). Further evidence is dependent on the emergence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with higher quality and larger sample sizes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ümmell’s disease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post-trauma vertebral body collapse META-ANALYSIS systematic review
下载PDF
Double-blind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 of the efficacy, safety and tolerability of eszopiclone vs placebo for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and insomnia 被引量:1
3
作者 Sheila M Dowd Alyson K Zalta +3 位作者 Helen J Burgess Elizabeth C Adkins Zerbrina Valdespino-Hayden Mark H Pollack 《World Journal of Psychiatry》 2020年第3期21-28,共8页
BACKGROUND Sleep disturbance is a core feature of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Give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leep disturbance and PTSD,there has been a relative paucity of studies examining the potential the... BACKGROUND Sleep disturbance is a core feature of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Give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leep disturbance and PTSD,there has been a relative paucity of studies examining the potential therapeutic impact of using pharmacotherapy to target sleep disturbance in patients with PTSD.Eszopiclone(ESZ)is a non-benzodiazepine y-aminobutyric acid-A receptor agonist indicated for the treatment of sleep and may affect sleep in patients with PTSD.AIM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ESZ vs placebo(PBO)for patients with PTSD and insomnia.METHODS The study was a 12-wk,double blind,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with 3 mg of ESZ(n=13)or PBO(n=12).RESULTS Patients in both arms experience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PTSD symptoms as assessed by the Clinician-Administered PTSD Scale for DSM-IV(CAPS):ESZ(t11=-3.12,P=0.005)and PBO(t11=-3.5,P=0.002)and by self-report with the Short PTSD Rating Interview(ESZ t11=-3.38,P=0.003 and PBO t11=-4.48,P=0.0005).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reatments on the CAPS(t22=-0.13,P=0.70)or the Short PTSD Rating Interview(t22=-0.58,P=0.56).Similarly,both treated groups improved on sleep measures as assessed by the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with PTSD Addendum(PSQI)and on total sleep time(TST)and sleep latency assessed by actigraphy with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groups(PSQI t22=-0.24,P=0.81;total sleep time t10=0.13,P=0.90 and sleep latency t10=0.68,P=0.50).There wa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improvement in sleep and overall improvement in PTSD as measured by change scores on the PSQI and CAPS,r(8)=0.79,P=0.01 for ESZ treated subjects,but not for those treated with PBO r(9)=0.16,P=0.69.Adverse events of ESZ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known profile of the medication including dysgeusia(30%,mild),sedation(20%,mild)and headache(20%,moderate to severe).CONCLUSION Results do not support the hypothesis of a specific positive effect of ESZ compared to PBO for measures of PTSD and associated sleep disturb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UMA Sleep disturbance HYPNOTIC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下载PDF
积极心理干预对中学生创伤后成长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白玉萍 王爱芬 孙睿妍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46-51,共6页
对经历过重大校园危机事件的中学生开展积极心理干预团体辅导干预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实施积极心理干预能够提高中学生创伤后成长水平,传统心理干预中蕴含着积极趋向与积极价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中学生创伤后成长水平。为提高中学... 对经历过重大校园危机事件的中学生开展积极心理干预团体辅导干预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实施积极心理干预能够提高中学生创伤后成长水平,传统心理干预中蕴含着积极趋向与积极价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中学生创伤后成长水平。为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学校要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坚持积极心理干预与传统心理干预相结合,并推广以班级为单位的积极心理干预团体辅导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生创伤后成长 积极心理干预 心理健康教育 团体心理辅导 传统心理干预
下载PDF
中青年意外创伤病人创伤后成长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苏鑫 高玉芳 +3 位作者 赵倩 曹华华 刘盾 杨靖 《循证护理》 2024年第6期1031-1036,共6页
从创伤后成长的定义、测量工具、影响因素和干预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中青年 意外创伤 创伤后成长 测量工具 影响因素 综述
下载PDF
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中长期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研究
6
作者 张国锋 李志媚 +5 位作者 徐琳 肖炜平 欧斯奇 齐铁伟 梁丰 石磊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30-436,共7页
目的探究栓塞手术能否改善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的生活质量、焦虑和抑郁的中长期结果。方法前瞻性纳入诊断30 d内的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按处理方式分为栓塞组和保守组。在入组时、3个月时、5年时等时间点使用健康调查简单表36项(medic... 目的探究栓塞手术能否改善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的生活质量、焦虑和抑郁的中长期结果。方法前瞻性纳入诊断30 d内的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按处理方式分为栓塞组和保守组。在入组时、3个月时、5年时等时间点使用健康调查简单表36项(medical outcome study short form-36,SF-36)、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分别对生活质量、抑郁和焦虑进行评估。栓塞组患者在术后3个月时和5年时使用事件影响量表修订版(impact of event scale-revised,IES-R)分别评估患者的心理创伤水平。结果共纳入113例患者,其中栓塞组76例,保守组37例。栓塞组在3个月时SF-36的生理机能(80.3±16.4 vs.86.1±12.8,P=0.046)和生理职能(47.37±43.32 vs.67.57±34.29,P=0.015)评分比保守组低,但精神健康评分较高(68.16±18.80 vs.61.62±14.62,P=0.048)。5年时,SF-36的各维度评分均较入组时改善(P<0.05)。栓塞组的SDS和SAS评分在3个月时和5年时均较入组时下降(均P<0.05),评分增量比较,栓塞组的SDS(-2.8±10.6 vs.0.5±6.5)和SAS(-2.7±11.8 vs.1.2±5.4)评分3个月时变化值大于保守组(均P<0.05)。亚组分析中,栓塞组中在入组时存在抑郁或焦虑的患者,在3个月时和5年时的SDS和SAS评分较入组时下降(均P<0.05)。此外,栓塞组3个月时IES-R评分(37.5±13.8)分,高于临界值(P=0.005),但在5年时下降为(33.8±13.3)分。结论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栓塞手术后患者中长期生活质量较术前改善,栓塞手术有助于缓解患者的抑郁和焦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栓塞治疗 生活质量 抑郁 焦虑 心理创伤 创伤后应激障碍
下载PDF
早年创伤经历对高原军官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的影响:亲子疏离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郝维红 代宗佩 +4 位作者 谭洁滢 金晓敏 金晨璇 谢菲 戴琴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640-1646,共7页
目的了解高原军官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症状的现状,探讨早年创伤经历对高原军官PTSD症状的影响以及亲子疏离的作用。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方案。于2021年10月采用整群抽样法,使用童年期创伤问卷... 目的了解高原军官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症状的现状,探讨早年创伤经历对高原军官PTSD症状的影响以及亲子疏离的作用。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方案。于2021年10月采用整群抽样法,使用童年期创伤问卷(childhood trauma question,CTQ)、亲子疏离感问卷(inventory of alienation toward parents,IAP)、PTSD自评量表(the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checklist-civilian version,PCL-C)对238名男性高原军官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亲子疏离在早年创伤经历与PTSD症状间的中介效应。结果①高原军官PTSD症状阳性检出率为8.5%。②有早年创伤经历组的军官PTSD症状阳性检出率为15.6%,显著高于无早年创伤经历组(5.1%,χ^(2)=7.27,P<0.01)。③PTSD症状、早年创伤经历和亲子疏离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35~0.76,P<0.01)。④早年躯体虐待经历(β=1.05,P<0.001)和亲子疏离(β=0.39,P<0.01)都正向预测高原军官PTSD症状的严重程度。⑤亲子疏离在早年躯体虐待经历与PTSD症状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β=1.16,95%CI:0.54~1.75)。结论有早年创伤经历的高原军官PTSD症状阳性检出率更高、症状更重。早年躯体虐待经历不仅对PTSD症状有直接影响,还会通过亲子疏离间接影响其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早年创伤 亲子疏离 军官 高原
下载PDF
严重创伤患者发生重症监护后综合征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8
作者 孙翠玲 陈春丽 +3 位作者 孙云云 潘小娜 朱鹏程 秦文娇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23期186-191,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严重创伤患者发重症监护后综合征(PICS)的危险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Web of Science、Cochrane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关于严重创伤患者发生PICS危险... 目的系统评价严重创伤患者发重症监护后综合征(PICS)的危险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Web of Science、Cochrane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关于严重创伤患者发生PICS危险因素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限定为2010年1月至2024年4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的筛选与数据提取,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对纳入的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横断面研究则参照美国卫生保健和质量机构(AHRQ)的标准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4和Stata18.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其中7篇为横断面研究,4篇为病例对照研究,文献质量均为中高等。meta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OR=1.66,95%CI:1.43~1.91,P<0.001)、吸烟(OR=5.45,95%CI:1.61~18.47,P=0.006)、饮酒(OR=6.90,95%CI:2.14~22.26,P=0.001)、入住ICU时长≥7 d(OR=2.45,95%CI:1.18~5.11,P=0.020)、机械通气治疗(OR=1.96,95%CI:1.04~3.68,P=0.040)、睡眠障碍(OR=2.78,95%CI:1.35~5.73,P=0.005)、镇静药物使用(OR=2.88,95%CI:1.34~6.22,P=0.007)是严重创伤患者发生PICS的独立危险因素。敏感性和发表偏倚分析结果显示,除年龄≥60岁和入住ICU时长≥7 d因素外,其他因素均提示分析结果可靠,存在发表偏倚可能较小。结论严重创伤患者发生ICU后综合征的危险因素众多,临床实践中医护人员应重点关注其高危人群,并对这些风险因素进行及时的评估和干预,以降低重症创伤患者ICU后综合征的发生率,更好地促进患者健康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危重症 重症监护后综合征 危险因素 META分析
下载PDF
儿童期创伤对大学新生压力后成长的影响:领悟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
9
作者 赵文寅 麻超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32-38,共7页
目的:探讨大学新生儿童期创伤、领悟社会支持以及压力后成长之间的关系并考察领悟社会支持在儿童期创伤和压力后成长中的调节作用。方式:便利选取某院校大学新生1339名,采用儿童期创伤问卷、大学生压力后成长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问卷对1... 目的:探讨大学新生儿童期创伤、领悟社会支持以及压力后成长之间的关系并考察领悟社会支持在儿童期创伤和压力后成长中的调节作用。方式:便利选取某院校大学新生1339名,采用儿童期创伤问卷、大学生压力后成长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问卷对1339名大学新生进行调查。结果:(1)儿童期创伤与大学新生压力后成长显著负相关(r=-0.281,p<0.01),和领悟社会支持间呈显著负相关(r=-0.488,p<0.01),压力后成长与领悟社会支持显著正相关(r=0.497,p<0.01)。(2)儿童期创伤和压力后成长的关系受到领悟社会支持水平的调节。结论:减少儿童期创伤,提高领悟社会支持水平,可培养大学新生压力后成长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期创伤 压力后成长 领悟社会支持 大学新生
下载PDF
睡眠质量低下与创伤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相关
10
作者 袁萍 胡秀莉 +4 位作者 漆国佳 代秀 褚相远 陈卫航 石修权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66-1172,共7页
目的 阐明创伤患者睡眠质量及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临床流行病学特征,系统分析睡眠质量对创伤住院患者PTSD发生的作用,为PTSD患者的临床早期识别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56例于2021年10月~2022年11月在遵义市4所综合医院招募创伤住院患者,... 目的 阐明创伤患者睡眠质量及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临床流行病学特征,系统分析睡眠质量对创伤住院患者PTSD发生的作用,为PTSD患者的临床早期识别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56例于2021年10月~2022年11月在遵义市4所综合医院招募创伤住院患者,226例完成PTSD调查评估。采用PSQI量表结合智能手环睡眠监测评估患者创伤前后睡眠质量;采用PCL-C量表随访测评PTSD发生情况。结果 创伤患者1个月后PTSD检出率为19.47%,3个月后PTSD检出率为17.61%。在睡眠质量方面,PTSD患者创伤前PSQI量表评分显著增高(P<0.001),其中患者PTSD发生前睡眠异常检出率为72.73%。在创伤后(入院7 d内)睡眠质量监测方面,PTSD患者评分降低,夜间清醒次数增多(P<0.05)。在创伤1个月与3个月后睡眠质量方面,PTSD患者PSQI量表评分均高于非PTSD人群(P<0.05)。结论 创伤患者中创伤前睡眠质量差者更容易发生PTS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创伤后应激障碍 睡眠障碍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产妇分娩创伤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丁路 王晓丽 +4 位作者 王培红 程湘玮 张纹 王焕焕 胡霞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112-115,共4页
对国内外分娩创伤评估工具的内容、特点及应用情况进行综述,以期促进我国分娩创伤研究,为准确评估分娩创伤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 分娩创伤 评估工具 心理健康 创伤后应激障碍 心理创伤 妇产科护理 文献综述
下载PDF
反刍性沉思在意外创伤患者创伤后成长与领悟社会支持之间的中介效应
12
作者 刘改梅 赖海静 姚静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22期76-79,133,共5页
目的分析反刍性沉思在意外创伤患者创伤后成长(PTG)与领悟社会支持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TGI)、事件相关反刍性沉思问卷(ERRI)与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对西安市3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骨... 目的分析反刍性沉思在意外创伤患者创伤后成长(PTG)与领悟社会支持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TGI)、事件相关反刍性沉思问卷(ERRI)与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对西安市3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骨科住院的208例意外创伤住院患者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PTG与反刍性沉思、领悟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结果意外创伤患者的PTGI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PSSS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呈正相关(P<0.01);PTGI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ERRI总分及目的性反刍性沉思维度得分均呈正相关(P<0.01),与侵入性反刍性沉思维度得分呈负相关(P<0.05)。反刍性沉思在意外创伤患者的领悟社会支持与PTG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比为89.55%。结论反刍性沉思在意外创伤患者的领悟社会支持与PTG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医护人员应关注和引导患者的反刍性沉思顺利过渡,从而促使患者伤后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外创伤 创伤后成长 反刍性沉思 领悟社会支持 中介效应
下载PDF
严重创伤患者并发创伤后应激障碍相关因素调查及其防治对策分析
13
作者 王林林 郑倩倩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19期2392-2395,共4页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患者并发创伤后应激障碍相关因素及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2023年4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5例严重创伤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TSD-SS)评价创伤后应激障碍水平,根据评分...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患者并发创伤后应激障碍相关因素及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2023年4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5例严重创伤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TSD-SS)评价创伤后应激障碍水平,根据评分将其分为两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F II)评分、社会支持、就医时间(≥4 h、<4 h)等。对一般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95例患者中,有38例患者发生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率为4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家庭月收入水平、创伤类型、是否有脓毒症、是否遗留残疾、心理弹性、APACHF II评分、社会支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581、12.789、5.247、11.053、18.581、8.118、8.143,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月收入水平<5 000元、开放性创伤、有脓毒症、遗留残疾、心理弹性欠佳、APACHF II评分≥20分、社会支持欠佳是影响严重创伤患者并发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OR=7.207、4.800、5.398、5.195、7.207、3.459、3.897)。结论:家庭月收入水平<5 000元、开放性创伤、有脓毒症、遗留残疾、心理弹性欠佳、APACHF II评分≥20分、社会支持欠佳是导致严重创伤患者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主要原因,临床应加以重视,制定针对性防治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创伤 创伤后应激障碍 影响因素 防治措施 心理弹性 社会支持
下载PDF
团体干预对地震灾区初中生创伤后应激和抑郁症状的作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汪智艳 杨凡 +3 位作者 王雨吟 高隽 邓晶 钱铭怡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84-288,共5页
目的:探索团体干预是否有助于缓解地震灾区初中生的创伤后应激症状和抑郁症状。方法:在汶川地震发生后6个月,以方便取样的原则选取四川彭州地区某学校初二的2个班级,1个班为对照组(n=38),另1个班为干预组(n=47),对干预组实施以提高社会... 目的:探索团体干预是否有助于缓解地震灾区初中生的创伤后应激症状和抑郁症状。方法:在汶川地震发生后6个月,以方便取样的原则选取四川彭州地区某学校初二的2个班级,1个班为对照组(n=38),另1个班为干预组(n=47),对干预组实施以提高社会支持为目标的班级团体干预方案(共2周,每周2次)。用儿童事件影响量表(Children's Revised Impact of Event Scale,CRIES)和儿童抑郁量表(Children's Depression Inventory,CDI)进行测量,比较两组在干预前(前测)、干预2周后(后测)及干预结束4个月后(追踪)CRIES和CDI得分的变化。结果:在CRIES得分上,组别和测量时间交互作用显著,前测时两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周后,两组的CRIES得分均降低,但干预结束4个月后,干预组得分持续降低,而对照组升高;在CDI得分上,组别和测量时间交互作用不显著。在3个时间点上,干预组得分始终低于对照组,并且两组CDI得分均持续降低,干预组下降程度要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团体干预能够在短期内降低初中生的创伤后应激症状和抑郁水平。在干预结束后较长时间内,干预的作用持续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生 创伤后应激症状 社会支持 团体干预
下载PDF
手术创伤对大肠癌病人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谭建美 林红 +2 位作者 黄祥成 吴承堂 耿协强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03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 :探讨手术创伤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2 0例大肠癌患者 ,均接受手术治疗 ;用选择性培养基平板对术前及术后第 1次粪便进行细菌培养。结果 :与手术前相比 ,手术后肠杆菌和肠球菌分别增加了 5倍 ,P <0 0 1和 3倍P <0 0 5 ... 目的 :探讨手术创伤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2 0例大肠癌患者 ,均接受手术治疗 ;用选择性培养基平板对术前及术后第 1次粪便进行细菌培养。结果 :与手术前相比 ,手术后肠杆菌和肠球菌分别增加了 5倍 ,P <0 0 1和 3倍P <0 0 5 ;而双歧杆菌和真杆菌则分别下降了 75 0 % ,P <0 0 1和 6 7 6 % ,P <0 0 5 ;双歧杆菌 /大肠杆菌的比值 (B/E)倒置更为明显 ,P <0 0 0 1;肠道菌群失调由 35 %增加到 6 5 % ,P <0 0 5。结论 :手术创伤可引起肠道菌群失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肿瘤 应激障碍 创伤后 肠道菌群
下载PDF
“5·12”大地震茂县灾民急性应激反应的统计调查 被引量:17
16
作者 刘伟志 严进 +3 位作者 沈兴华 邓光辉 唐云翔 刘涛生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8年第12期1-2,共2页
目的统计调查"5·1 2"大地震茂县169名心理咨询群众的急性应激反应(acute stress reaction,ASR)情况。方法通过面对面心理咨询和灾民自我报告,依据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进行分类。结果(1)102人... 目的统计调查"5·1 2"大地震茂县169名心理咨询群众的急性应激反应(acute stress reaction,ASR)情况。方法通过面对面心理咨询和灾民自我报告,依据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进行分类。结果(1)102人存在急性应激反应,占60.4%;(2)除正常组外,其他各组均为女性多于男性;(3)儿童急性应激反应比例明显多于成人。结论大地震后灾民急性应激反应比例明显增高,同时存在性别差异和年龄差异,女性高于男性,儿童高于成人;通过专业心理咨询,症状可以得到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急性应激反应 创伤后 心理干预
下载PDF
脑外伤后综合征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初步探讨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晓明 龙存国 +3 位作者 林正蓉 付红梅 李秋茹 郑霞清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1998年第1期14-15,共2页
本文对32例脑外伤后综合征(PTBS)患者和30例正常人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查,结果显示PTBS组患者BAEP异常22例,阳性率6875%,主要异常是Ⅰ~Ⅴ峰间期及Ⅲ~Ⅴ峰间期延长(均P<005)。
关键词 脑外伤综合征 脑干 听觉诱发电位 颅脑损伤
下载PDF
中药干预对创伤性应激障碍大鼠海马区移植间充质干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富文俊 敖海清 +1 位作者 曾蕾 徐志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期137-141,共5页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修复损伤海马具有较高的研究潜力,但是目前移植后干细胞的成活率较低这一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目的:综述中药干预对创伤性应激障碍大鼠海马区移植间充质干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2000年1月至2...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修复损伤海马具有较高的研究潜力,但是目前移植后干细胞的成活率较低这一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目的:综述中药干预对创伤性应激障碍大鼠海马区移植间充质干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2000年1月至2012年1月PubMed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为"mesenchymal stem cells,transplantation,survival,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hippocampus",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2000年1月至2012年1月CNKI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为"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存活率,创伤后应激障碍,海马",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共检索文献109篇。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23篇。结果与结论:创伤后应激障碍作为一种由生物、心理、社会等多种因素作用的复杂疾病,治疗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医药在此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创伤后应激障碍所造成的海马损伤可以通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进行修复,运用调肝方药逍遥散干预,预期可有效提高移植干细胞的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干细胞综述 创伤后应激障碍 间充质干细胞 移植 海马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灾难给我们的心理留下了什么?——创伤心理的根源及创伤后应激反应的脑机制 被引量:20
19
作者 伍泽莲 何媛媛 李红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39-644,共6页
创伤是指灾难性或创伤性事件给个体带来的伤害,不仅指身体受伤害,还包括心理伤害。创伤因素引发的强烈的情感反应和心理阴影会形成创伤心理,处理不当会进一步发展成创伤后应激障碍。本文主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探讨了创伤性事件引起的创... 创伤是指灾难性或创伤性事件给个体带来的伤害,不仅指身体受伤害,还包括心理伤害。创伤因素引发的强烈的情感反应和心理阴影会形成创伤心理,处理不当会进一步发展成创伤后应激障碍。本文主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探讨了创伤性事件引起的创伤心理及其形成的根源和创伤后应激反应的脑机制,最后根据心理学最新的相关研究结果提出干预建议,为有关部门的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心理 创伤后应激反应 PTSD 情绪记忆 有意遗忘
下载PDF
创伤后应激障碍与焦虑症共病的认知行为治疗与药物治疗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路保慧 汪丛敏 +2 位作者 陈会然 张春长 刘梦慧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9年第11期1292-1293,共2页
目的比较认知行为治疗、抗焦虑药及二者联合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与焦虑症共病的临床疗效、社会功能、生活满意度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方法创伤后应激障碍与焦虑症共病患者92例按随机区组法分为认知行为组、抗焦虑药物组、二者联合治疗组... 目的比较认知行为治疗、抗焦虑药及二者联合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与焦虑症共病的临床疗效、社会功能、生活满意度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方法创伤后应激障碍与焦虑症共病患者92例按随机区组法分为认知行为组、抗焦虑药物组、二者联合治疗组,疗程12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时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临床疗效,功能大体评定量表(GAF)、生活满意度量表(LSR)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定患者的社会功能、生活满意度、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治疗后,3组HAMA总分显著低于治疗前,社会功能、生活满意度和生活质量总分显著高于治疗前。认知行为组的不良反应显著低于药物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结论认知行为治疗,抗焦虑药物和二者联合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与焦虑症共病均有显著疗效,安全性好,联合治疗显出一定优势。3种治疗方法对患者的社会功能、生活满意度、生活质量均有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焦虑症 社会功能 生活满意度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