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60° fusion for realignment of high grade cervical kyphosis by one step surgery: Case report 被引量:5
1
作者 Alessandro Landi Nicola Marotta +3 位作者 Cristina Mancarella Demo Eugenio Dugoni Roberto Tarantino Roberto Delfini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14年第7期289-292,共4页
Surgical treatment for cervical kyphotic deformity is still controversial. Circumferential approach has been well described in the literature but long terms outcomes are not well reported. Important to decide the corr... Surgical treatment for cervical kyphotic deformity is still controversial. Circumferential approach has been well described in the literature but long terms outcomes are not well reported. Important to decide the correct treatment option is the preoperative radiological exams to value the type of deformity(flexible or fixed). We report the case of a 67-year-old woman affected by a severe cervical kyphotic deformity who underwent combined anterior/posterior surgical approach, getting a good reduction of the deformity and an optimal stability in a long term follow u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VICAL deformity High grade kyphosis Circumferential FUSION Surgical technique DEGENERATIVE CERVICAL spine
下载PDF
Three-dimensional printing technology for patient-matched instrument in treatment of cubitus varus deformity:A case report 被引量:1
2
作者 Nithid Sri-utenchai Nachapan Pengrung +3 位作者 Korakod Srikong Chedtha Puncreobutr Boonrat Lohwongwatana Paphon Sa-ngasoongsong 《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21年第5期338-345,共8页
BACKGROUND Recently,medical three-dimensional printing technology(3DPT)has demonstrated potential benefits for the treatment of cubitus varus deformity(CVD)by improving accuracy of the osteotomy through the use of an ... BACKGROUND Recently,medical three-dimensional printing technology(3DPT)has demonstrated potential benefits for the treatment of cubitus varus deformity(CVD)by improving accuracy of the osteotomy through the use of an osteotomy guide,with or without a patient-mated plate.Here,we present an interesting CVD case,involving a patient who was treated with corrective biplanar chevron osteotomy using an innovative customized osteotomy guide and a newly designed patient-matched monoblock crosslink plate created with 3DPT.CASE SUMMARY A 32-year-old female presented with a significant CVD from childhood injury.A computer simulation was processed using images from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scans of both upper extremities.The biplanar chevron osteotomy was designed to create identical anatomy between the mirror image of the contralateral distal humerus and the osteotomized distal humerus.Next,the customized osteotomy guide and patient-matched monoblock crosslink plate were designed and printed.A simulation osteotomy was created for the real-sized bone model,and the operation was performed using the posterior paratricipital approach with k-wire positioning from the customized osteotomy guide as a predrilled hole for screw fixation to achieve immediate control of the reduction after osteotomy.Our method allowed for successful treatment of the CVD case,significantly improving the patient’s radiographic and clinical outcomes,with satisfactory result.CONCLUSION 3DPT-created patient-matched osteotomy guide and instrumentation provides accurate control during CVD corr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bitus varus deformity post-trauma reconstruction Three-dimensional printing technology Biplanar chevron osteotomy Customized osteotomy guide Patientmatched implant Case report
下载PDF
应用钉道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伴后凸畸形的中远期疗效
3
作者 李玉伟 李修智 +3 位作者 王海蛟 潘传红 崔巍 严晓云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12-818,共7页
目的:评价应用钉道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椎体骨折伴后凸畸形的安全性和中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0月收治的高龄骨质疏松椎体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使用骨水泥强化椎... 目的:评价应用钉道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椎体骨折伴后凸畸形的安全性和中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0月收治的高龄骨质疏松椎体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使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技术分为强化组(椎弓根螺钉固定时采用钉道骨水泥强化,22例)、对照组(椎弓根螺钉固定时未采用骨水泥强化,23例)。强化组男9例,女13例;年龄70~91岁,平均78.68±7.12岁;病程1.1~3.8年,平均2.39±0.71年。对照组男10例,女13例;年龄70~89岁,平均77.73±5.83岁,病程0.8~3.3年,平均2.38±0.67年。随访36~69个月,比较末次随访时两组椎弓根螺钉松动发生率及脊柱后凸畸形矫正率、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改善率。结果:强化组手术减压1~2个节段,固定融合6~9个节段,行SPO截骨14例、PSO截骨8例,手术时间221±32min,出血量939±113mL。对照组手术减压1~3个节段,固定融合6~8个节段,行SPO截骨16例、PSO截骨7例,手术时间209±36min,出血量979±111mL。强化组1例、对照组2例出现脑脊液漏,给予术中修补硬膜、严密缝合切口及术后头低脚高体位等处理。两组的减压节段(t=1.785,P=0.081)、融合节段(t=0.922,P=0.362)、手术时间(t=1.162,P=0.252)、出血量(t=1.193,P=0.239)及脑脊液渗漏并发症(χ^(2)=0.311,P=0.577)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无切口感染、骨水泥渗漏至椎管引起神经症状的并发症。末次随访时,螺钉松动率强化组0%(0/268),对照组18.6%(45/242),两组对比螺钉松动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657,P=0.000);后凸畸形矫正率强化组(73.27±9.78)%、对照组(55.96±11.31)%。两组后凸矫形率对比有显著差异性(t=5.480,P=0.000);VAS改善率强化组(67.94±14.72)%、对照组(74.29±13.18)%,两组VAS改善率对比无显著差异性(t=1.526,P=0.134);ODI改善率强化组(82.01±3.11)%、对照组(81.96±3.58)%,两组ODI功能评分改善率对比无显著差异性(t=0.41,P=0.968)。结论:应用钉道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技术行减压截骨矫形长节段固定融合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伴后凸畸形,能够有效降低椎弓根螺钉松动率、提高矫形率,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骨质疏松 后凸畸形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椎弓根螺钉
下载PDF
磁控制生长棒治疗脊柱畸形领域研究文献的可视化分析
4
作者 叶小龙 马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323-2329,共7页
背景:随着磁控制生长棒技术在治疗脊柱畸形领域的不断完善进步,已有大量的研究投入到该项领域当中,但主要研究现状、热点与发展趋势尚不够明确。目的:基于文献计量学探讨来自不同国家运用磁控制生长棒治疗脊柱畸形研究领域中文章的质量... 背景:随着磁控制生长棒技术在治疗脊柱畸形领域的不断完善进步,已有大量的研究投入到该项领域当中,但主要研究现状、热点与发展趋势尚不够明确。目的:基于文献计量学探讨来自不同国家运用磁控制生长棒治疗脊柱畸形研究领域中文章的质量和数量,旨在阐明磁控制生长棒在全球发展趋势以及评估在世界范围内研究生产力、研究趋势与研究热点。方法:主要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集数据库对1998-2023年发表的文章进行检索。使用CiteSpace 5.8和VOSviewer 1.6.19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并生成可视化知识图谱。对所有研究进行以下参数的评估:发表论文总数、中心性、h指数、国家、作者、期刊的贡献,通过文献共被引、高被引文献和文献关键词爆发等分析来进行趋势与热点的探究。结果与结论:①最终纳入138篇文献。在2009-2020年,该领域发表的文章数量逐渐增加。美国发文量最多(53篇,37.32%),同时美国的文章研究h指数及中心性最高。②关键词分析结果显示,排名前10位的关键词例如早发性脊柱侧弯、外科手术及并发症等,客观真实地反映了磁控制生长棒在治疗脊柱畸形领域的现状和热点;因磁控制生长棒例如锚钉拔出、植入失败和杆断裂等风险因素而导致的治疗失效、相应医学分级的精准运用、生活质量和大脑性瘫痪等并发症的监测治疗是该领域近年来的研究热点。③文献共被引结果显示,结合磁控制生长棒技术的创新性和有效性研究,对应脊柱畸形的分型应用以及相关并发症的监测治疗可能是该领域的研究趋势。④诸多高被引文献进一步强调了磁控制生长棒技术的治疗运用效果,为矫正脊柱畸形领域提供一种有效的治疗新思路与技术支持。⑤文献关键词爆发分析结果显示,磁控制生长棒应用的风险因素、医学分级、生活质量和大脑性瘫痪可能成为该领域的研究前沿。⑥文章结果证实,磁控制生长棒技术对脊柱畸形的分型运用以及相关并发症的深度研究是该领域的发展趋势,但要深入了解磁控制生长棒技术治疗脊柱畸形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还需要一个长期的随访证据;该领域整体研究水平近年来稳步提升,但也存在高质量文献数量较少及各地区研究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控制生长棒 磁控制脊髓棒 青少年 儿童 脊柱畸形 早发性脊柱侧弯 内固定 文献计量学分析 可视化
下载PDF
胸腰椎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再发后凸畸形的影响因素及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5
作者 谢长伟 赵泽 +4 位作者 杨永亮 林栋 崔新华 郭中帅 陈长青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8期3402-3404,共3页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再发后凸畸形(KR)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经内固定术治疗后1 a内发生KR的5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病历资料,作为发生组,另收集同期于...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再发后凸畸形(KR)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经内固定术治疗后1 a内发生KR的5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病历资料,作为发生组,另收集同期于医院接受内固定术治疗后1 a内未发生后凸畸形的5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病历资料,作为未发生组。对比两组临床病历资料,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并依据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构建风险预测模型。结果发生组骨密度、术前伤椎前缘高度比(AVH)、血尿酸水平低于未发生组,糖尿病占比高于未发生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骨密度、糖尿病史、术前AVH、血尿酸是胸腰椎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KR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绘制列线图构建胸腰椎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KR发生的风险预测模型,验证模型区分度显示C-index值=0.895,具有良好的区分度;绘制标准曲线显示,校准曲线和Y-X直线相近,模型准确度良好。结论骨密度、糖尿病史、术前AVH、血尿酸是胸腰椎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KR的影响因素,基于上述指标所得的风险预测模型预测效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内固定术 后凸畸形 影响因素 风险预测模型
下载PDF
保留中柱经椎弓根开合式截骨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的近远期效果及对矢状面参数的影响
6
作者 付海平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12期20-22,45,共4页
目的:探讨与分析保留中柱经椎弓根开合式截骨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的近远期效果及对矢状面参数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8月-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76例脊柱后凸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1:1随机掷硬币原则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8例。2... 目的:探讨与分析保留中柱经椎弓根开合式截骨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的近远期效果及对矢状面参数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8月-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76例脊柱后凸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1:1随机掷硬币原则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8例。2组均采用截骨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经椎弓根开合式截骨术治疗,试验组采用保留中柱经椎弓根开合式截骨术治疗。观察与判定患者的近远期疗效,测定矢状面参数变化情况。结果:2组的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术后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2组VAS评分、ODI指数均低于术前1d,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2组Cobb角均小于术前1d,且试验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中柱经椎弓根开合式截骨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并不会增加手术难度,还可促进患者康复,缓解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可改善患者的矢状面参数,降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后凸畸形 保留中柱 经椎弓根开合式截骨术 矢状面参数 近远期疗效
下载PDF
Spinal deformities in a wild line of Poecilia wingei bred in captivity:report of cases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7
作者 Alessio Arbuatti Leonardo Della Salda Mariarita Romanucci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Biomedicine》 SCIE CAS 2013年第3期186-190,共5页
Objective:To describe the occurrence of various spinal deformations in a captive-bred wild line of Poecilia wingei(P.wingei).Methods:Fish belonging to a wild line of P.wingei caught from Laguna de Los Patos,Venezuela,... Objective:To describe the occurrence of various spinal deformations in a captive-bred wild line of Poecilia wingei(P.wingei).Methods:Fish belonging to a wild line of P.wingei caught from Laguna de Los Patos,Venezuela,were bred in an aquarium home-breeding system during a period of three years(2006-2009).The spinal curvature was observed to study spinal deformities in P.wingei.Results:Out of a total of 600 fish,22 showed different types of deformities(scoliosis,lordosis,kyphosis),with a higher incidence in females.Growth,swimming and breeding of deformed fish were generally normal.Conclusions:Possible causes for spinal curvature in fish are discussed on the basis of the current literature.While it is not possible to determine the exact cause(s)of spinal deformities observed in the present study,traumatic injuries,nutritional imbalances,genetic defects or a combination of these factors can be supposed to be involved in the pathogenesis of such les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ECILIA wingei Spinal deformITIES SCOLIOSIS LORDOSIS kyphosis
下载PDF
不同截骨方式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胸腰段后凸畸形疗效比较
8
作者 周大凯 朱振军 李慧宁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0期975-978,共4页
目的 探讨不同截骨方式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胸腰段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2月至2020年3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AS致胸腰段后凸畸形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6),对照组患... 目的 探讨不同截骨方式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胸腰段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2月至2020年3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AS致胸腰段后凸畸形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6),对照组患者给予双节段经椎弓根椎体截骨(PSO)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单节段脊柱去松质骨截骨(VCD)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2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 a时的脊柱功能障碍严重程度,采用脊柱侧凸研究学会(SRS)-22评分(包括功能活动、自我形象、疼痛、心理健康及治疗满意度5个维度)评估2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 a时的生活质量。测量患者站立位X线平片上的胸椎后凸角(TK)、腰椎前凸角(LL)、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2组患者的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 a的ODI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术后1 a,2组患者的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患者的功能活动、疼痛、自我形象、心理健康及治疗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 a的功能活动、疼痛、自我形象、心理健康及治疗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1 a,2组患者的功能活动、疼痛、自我形象、心理健康及治疗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前TK、LL、SS、PI、PT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 a的TK、PI、PT角度显著小于术前,LL、SS角度显著大于术前(P<0.05)。术后1 a,2组患者的TK、LL、SS、PI、PT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节段VCD治疗AS胸腰段后凸畸形患者具有便捷、高效的临床优势,能够有效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后凸畸形 截骨方式 单节段脊柱去松质骨截骨 双节段经椎弓根椎体截骨 矢状位平衡
下载PDF
多节段Ponte截骨与全脊椎截骨矫正复杂脊柱畸形有效性与安全性比较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叶小龙 田慧中 马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07-916,共10页
目的:系统比较多节段Ponte截骨与全脊椎截骨(vertebral column resection,VCR)对于矫正复杂脊柱畸形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2023年6月之前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和CBM数据库收录的有关Pont... 目的:系统比较多节段Ponte截骨与全脊椎截骨(vertebral column resection,VCR)对于矫正复杂脊柱畸形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2023年6月之前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和CBM数据库收录的有关Ponte截骨和VCR矫正复杂脊柱畸形效果对比的临床研究文献,由3位研究人员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综合运用改良后的Jadad评分量表和NOS评分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纳入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脊柱主弯Cobb角矫正率、脊柱后凸矫正率、SRS-22量表评分、脊柱主弯Cobb角矫正丢失、脊柱后凸畸形矫正丢失,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篇文献,均为队列研究,其中1篇Jadad量表评分为3分、质量等级评为B级,5篇Jadad以及NOS量表评分均大于5分。共纳入198例复杂脊柱畸形病例,其中多节段Ponte截骨118例(Ponte截骨),VCR 80例(VCR组)。分析结果显示,Ponte截骨比VCR手术时间更短[OR=-43.08,95%CI(-58.46,-27.70),Z=5.49,P<0.00001]、术中出血量更少[OR=-214.06,95%CI(-336.10,-92.02),Z=3.44,P=0.0006]、术后并发症更少[OR=0.13,95%CI(0.05,0.31),Z=4.50,P<0.00001],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两种术式在主弯Cobb角矫正率[OR=1.53,95%CI(-3.24,6.31),Z=0.63,P>0.05]、后凸矫正率[OR=6.40,95%CI(-0.35,13.15),Z=1.89,P>0.05]、SRS-22量表评分[OR=-0.06,95%CI(-0.44,0.33),Z=0.29,P>0.05]、主弯Cobb角矫正丢失[OR=0.15,95%CI(-1.08,1.38),Z=0.24,P>0.05]、脊柱后凸畸形矫正丢失[OR=0.33,95%CI(-3.44,4.10),Z=0.17,P>0.05]等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多节段Ponte截骨与VCR对于矫正复杂脊柱畸形的临床疗效一致,但Ponte截骨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少于VCR,是一种更加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畸形 多节段Ponte截骨 全脊椎截骨 脊柱侧凸 后凸畸形 META分析
下载PDF
修正矢状位年龄校正评分对国人成人脊柱畸形术后发生PJK/PJF预测能力的研究
10
作者 李博 王兆瀚 +3 位作者 吴兵 薛原 张楚阅 王征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69-775,共7页
目的:评价矢状位年龄校正评分(sagittal age-adjusted score,SAAS)和以国人年龄匹配脊柱为基线修正的SAAS评分(M-SAAS)预测国人成人脊柱畸形(adult spinal deformity,ASD)术后发生近端交界性后凸/失败(proximal junctional kyphosis/fai... 目的:评价矢状位年龄校正评分(sagittal age-adjusted score,SAAS)和以国人年龄匹配脊柱为基线修正的SAAS评分(M-SAAS)预测国人成人脊柱畸形(adult spinal deformity,ASD)术后发生近端交界性后凸/失败(proximal junctional kyphosis/failure,PJK/PJF)的能力.方法:收集来自我院影像学系统66例年龄匹配脊柱-骨盆序列的受试者资料,其中男性28例,女性38例,年龄54.7±6.2岁,测量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以及T1骨盆角(Tl-pelvic-angle,TPA)并统计分析年龄与PI-LL、PT以及TPA的线性回归方程,将公式记为M-SAAS.回顾性分析68例于2017~2021年在我院行脊柱矫形术的ASD患者病历资料,其中男性10例,女性58例,年龄64.0±8.1岁,术后PJK/PJF发生12例.测量PI、LL、PT以及TPA,计算SAAS评分并观察PJK/PJF发生率与评分的匹配程度.将68例ASD患者术后影像学参数代入M-SAAS,计算M-SAAS评分并观察PJK/PJF发生率与评分的匹配程度.结果:SAAS评分为1.9±2.6分(-4~6分),术后即刻评估为"矫正不足""匹配"及"过度矫正"的患者分别为5例(7.4%)、25例(36.7%)和38例(55.9%),PJK/PJF发生率分别为40.0%(2/5)、20.0%(5/25)和13.2%(5/38),匹配组PJK/PJF发生率与另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依据正常脊柱-骨盆序列得M-SAAS线性回归方程为:理想Pl-LL=0.47x(年龄-55)+0.3、理想PT=0.44×(年龄-55)+14和理想TPA=0.37x(年龄-55)+9.ASD患者最终M-SAAS分数为0.2±2.8分(-5~5分),术后即刻被评估为"矫正不足""匹配"及"过度矫正"的患者分别为17例(25.0%)、31例(45.6%)和20例(29.4%),术后PJK/PJF发生率分别为11.8%(2/17)、6.5%(2/31)和40.0%(8/20),"过度矫正"组PJK/PJF发生率高,与"匹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结论:SAAS不适用于对国人ASD患者术后发生PJK/PJF的预测评价,根据国人中老年年龄匹配脊柱-骨盆序列参数关系修正的M-SAAS可预测ASD患者术后发生PJK/PJF的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脊柱畸形 SAAS评分 近端交界性后凸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不同入路方式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伴后凸畸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11
作者 甘泉 《当代医学》 2023年第19期156-158,共3页
目的比较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伴后凸畸形手术中不同入路方式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本院收治的62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伴后凸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奇偶数法分为颈前组与颈后组,每组31例。颈前组行颈前入路,颈后组行... 目的比较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伴后凸畸形手术中不同入路方式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本院收治的62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伴后凸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奇偶数法分为颈前组与颈后组,每组31例。颈前组行颈前入路,颈后组行颈后入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融合节段数、术后24 h引流量)、颈椎功能指标(Cobb角、颈椎活动度)及手术前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颈后组手术时间长于颈前组,术中出血量、融合节段数、术后24 h引流量均多于颈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Cobb角均大于术前,颈椎活动度均小于术前,但颈后组Cobb角、颈椎活动度[(12.05±3.81)、(40.78±3.70)°]均大于颈前组[(6.74±2.90)、(34.05±3.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JOA评分均高于术前,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但颈后组JOA评分[(13.05±1.11)分]低于颈前组[(14.72±1.02)分],VAS评分[(2.31±0.72)分]高于颈前组[(1.07±0.5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伴后凸畸形患者手术入路方式多样,颈前入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融合节段数、术后24 h引流量少,疼痛轻微、颈脊髓功能恢复好,而颈后入路能更好地改善颈椎活动度,且两种入路方式各有优缺点,临床应根据患者颈椎病变程度及后凸畸形程度选择具体入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凸畸形 颈椎切除融合术 颈椎活动度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下载PDF
青少年特发性颈椎后凸畸形的影像学特征及其临床指导意义 被引量:10
12
作者 沈晓龙 田野 +3 位作者 东人 曹鹏 周许辉 袁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45-749,共5页
目的:分析青少年特发性颈椎后凸畸形患者的影像学特征,探讨评价后凸曲度的可靠方法。方法:对23例青少年特发性颈椎后凸畸形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在矢状位X线片上测量C2~C7的后切线角及Cobb角、后凸节段后切线角及Cobb角、后凸累... 目的:分析青少年特发性颈椎后凸畸形患者的影像学特征,探讨评价后凸曲度的可靠方法。方法:对23例青少年特发性颈椎后凸畸形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在矢状位X线片上测量C2~C7的后切线角及Cobb角、后凸节段后切线角及Cobb角、后凸累及椎体数、后凸顶点位置,计算颈椎曲度指数(CI)及后凸指数(KI),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本组后凸节段C2~C5 11例,C2~C6 5例,C3~C6 7例,后凸平均累及椎体4.2个(平均累及3.2个椎间隙);后凸顶点均位于椎体的后上缘,位于C4 16例(69.57%),C5 7例(30.43%);C2~C7后切线角9.8°~75.1°,平均37.1°±16.7°;C2~C7的Cobb角为4.7°~68.3°,平均35.6°±14.5°;后凸节段后切线角19.8°~120.6°,平均54.8°±23.9°;后凸节段Cobb角21.8°~96.3°,平均53.7°±19.7°;颈椎曲度指数(CI)8.6~79.8,平均37.7±20.5;后凸指数(KI)15.2~141.9,平均53.0±29.1。统计学分析显示,后凸指数与后凸角度呈高度正相关。结论:青少年特发性颈椎后凸畸形的后凸顶点位于椎体的后上缘,后凸范围仅累及部分颈椎节段,后凸节段的后凸指数可准确地反映后凸畸形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后凸 畸形 青少年 特发性 影像学
下载PDF
钛网植骨结合椎弓根钉棒内固定修复胸椎结核:重建脊柱生理曲度及稳定性 被引量:14
13
作者 杨海青 段洪 +1 位作者 闵捷 袁晓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53期8590-8595,共6页
背景:胸椎结核经前入路或前后联合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是常用的修复方案,已沿用数十年,但存在创伤大、切除肋骨、减压不彻底、胸腹腔干扰大、术后疼痛、气胸、胸腔及肺部感染等不足。目的:观察钛网自体骨植骨融合与椎弓根钉棒系... 背景:胸椎结核经前入路或前后联合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是常用的修复方案,已沿用数十年,但存在创伤大、切除肋骨、减压不彻底、胸腹腔干扰大、术后疼痛、气胸、胸腔及肺部感染等不足。目的:观察钛网自体骨植骨融合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修复胸椎结核,重建脊柱生理曲度及稳定性的随访结果。方法:对32例胸椎结核患者采用后路椎体切除病灶清除,充分解除脊髓压迫,植入钛网自体骨,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取后正中切口,应至少包括病变部位头、尾侧各2节脊椎,暴露双侧椎板至小关节外侧及肋骨近端1.0-2.0 cm,并与病椎头、尾侧脊椎双侧分别置入椎弓根螺钉,头、尾侧各2对,一侧固定。在另一侧病椎及下一椎切除一侧椎板、关节突、肋骨头,肋骨切除约1 cm,游离神经根,椎管减压,注意保护脊髓及神经根,吸出椎旁脓肿中脓液。切除椎弓根,受累椎间盘,椎体病灶,直至椎体病灶边缘组织外观正常,无死骨,无结核物质及肉芽组织,椎体破坏严重,两侧椎旁脓肿流注节段较多,经一侧病灶不能清除干净的部分患者,减压侧连接钉棒,以保持病变椎体切除时椎体的暂时稳定。同法从另一侧彻底清除同侧病灶,完全游离硬脊膜,反复冲洗。观察患者的植骨融合时间、骨折愈合、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相关并发症。结果与结论:随访12-38个月,全部患者于治疗后11-19个月(平均16.3个月)植骨融合,脊柱后凸畸形获得70%-100%(平均86%)矫正,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正常,未出现复发及内固定失效病例。提示Ⅰ期经后路病灶清除、钛网植骨、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修复胸椎结核,具有病灶清除彻底,创伤小,畸形矫正,植骨融合满意等优点,是修复胸椎脊柱结核的有效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融合术 脊柱后凸 结核 脊柱 内固定器 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胸椎结核 椎体切除 后入路 内固定 植骨融合 椎弓根钉棒系统 脊柱生理曲度 脊柱稳定性
下载PDF
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加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矫形青春期严重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 被引量:5
14
作者 方忠 李锋 +5 位作者 熊伟 廖晖 李光辉 方煌 陈安民 肖骏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27-630,共4页
目的回顾分析14例青春期严重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采用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加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探讨青春期严重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采取此手术的可行性和相关手术处理技巧。方法 2004年10月~2011年3月,通过一期后路半椎体切... 目的回顾分析14例青春期严重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采用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加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探讨青春期严重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采取此手术的可行性和相关手术处理技巧。方法 2004年10月~2011年3月,通过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加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术矫治14例青春期严重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男9例,女5例,年龄12~18岁,平均14.3岁;其中单个半椎体10例,多个半椎体2例,半椎体合并对侧骨桥或肋骨融合2例;病变位于胸段(T4、T5、T7、8、T9)4例、胸腰段(T11、T12各2例、L1、2、L2各1例)6例、腰段(L3、L4各2例)4例。术前脊柱侧凸Cobb’s角63°~105°,平均76°;脊柱后凸角42°~83°,平均56°;躯干偏移3.0~31.5mm,平均14.1mm。内固定使用CDH 3例,TSRH 9例,中华长城2例。结果全部病例随访7~72个月,平均36.4个月。手术时间147~428min,平均221min;术中出血210~1 860mL,平均860mL。固定融合节段7~13个椎体,平均9.6个。术后脊柱侧凸Cobb’s角13°~45°,平均31.2°,平均矫正率58.9%;术后脊柱后凸Cobb’s角11°~39°,平均26.5°,平均矫正率59.0%;术后躯干偏移0~10.3mm,平均为4.3mm。随访中脊柱侧、后凸和躯干偏移无明显矫正丢失。手术并发症包括术中加压时椎弓根切割1例,代偿弯加重1例,术后切口渗液1例。结论采用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加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矫形青春期严重先天性脊柱侧后凸是一个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其矫形效果满意、固定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椎体 畸形 脊柱侧凸 脊柱后凸 固定
下载PDF
脊柱矫形对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段后凸畸形患者髋关节相关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4
15
作者 宋凯 张永刚 +9 位作者 付君 李杰静 张国莹 郑国权 崔赓 张雪松 陆宁 毛克亚 王征 王岩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71-882,共12页
目的:观察脊柱矫形术对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胸腰段后凸畸形患者髋关节相关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为脊柱矫形术及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replacement,THR)的合理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科随访资料齐全... 目的:观察脊柱矫形术对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胸腰段后凸畸形患者髋关节相关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为脊柱矫形术及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replacement,THR)的合理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科随访资料齐全的37例AS胸腰段后凸畸形患者,根据患者髋关节是否受累将其分为2组:A组,患者自述髋关节无痛、屈伸活动不受限制且客观查体屈伸活动良好(≥120°);B组,患者自述髋关节疼痛或活动受限或客观查体屈伸活动受限(<120°)或行THR。将B组患者再分为三组:B1组,髋关节活动轻度受限,无需行THR;B2组,髋关节活动明显受限,脊柱矫形术后行THR;B3组,髋关节活动明显受限,THR后行脊柱矫形术。收集患者SRS-22、BASFI评分表、Harris评分表功能部分,分析组间及组内异同,并分别对其进行分析总结;收集患者因髋关节运动受限所致生活不便主诉及是否严重影响正常生活。结果:矫形前,A组SRS-22功能评分、BASFI平均分、Harris功能评分分别为2.8±0.7、3.8±1.4、40.8±4.7分,矫形后分别为4.1±0.6、2.1±1.3、43.6±2.6分;矫形前B组分别为2.4±0.6、6±1.5、30.7±8.1分,矫形后分别为3.5±0.6、4.5±1.1、37.2±4.2分。脊柱矫形术使A、B两组患者整体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不同程度提高,尤其直立相关活动能力(站立、行走、够高物等)明显改善,而屈曲相关活动能力(穿袜、弯腰捡物等)有所下降;矫形前后A组患者活动能力均优于B组。B1组患者脊柱矫形术后活动能力低于预期;B2组患者主诉脊柱矫形术后活动能力下降,但行THR后恢复并提高;B3组患者主诉THR后活动能力不同程度提高,脊柱矫形后再次提高,但部分患者坐立困难。结论:脊柱矫形术会改变AS患者髋关节有效运动范围,充分认识此点,是AS后凸畸形伴髋关节受累患者成功实施脊柱矫形术及全髋置换术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后凸畸形 全髋关节置换术 矫形设计
下载PDF
快速成型技术在重度先天性脊柱畸形矫形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6
作者 桑宏勋 雷伟 +4 位作者 马真胜 黄鲁豫 吴子祥 姥伟 李明全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196-200,共5页
目的:探讨快速成型技术在重度先天性脊柱畸形矫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5年1月~2007年7月对34例重度先天性脊柱畸形患者进行术前CT扫描、数字化三维重建,将数据导入MEM-300-E熔融挤压快速成型设备构建脊柱模型,直观评估脊柱畸形情... 目的:探讨快速成型技术在重度先天性脊柱畸形矫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5年1月~2007年7月对34例重度先天性脊柱畸形患者进行术前CT扫描、数字化三维重建,将数据导入MEM-300-E熔融挤压快速成型设备构建脊柱模型,直观评估脊柱畸形情况,设计手术方案。其中半椎体畸形22例,椎体分节不全、腰椎严重后凸6例,半椎体合并分节不全等混合畸形6例;胸椎(T2~T10)7例,胸腰段(T11~L2)18例,腰椎(L3~L5)9例;合并脊髓低位或拴系5例,脊髓空洞和骨性纵裂1例;术前侧凸Cobb角50°~125°(平均75°),后凸50°~110°(平均78°)。均采用单纯后路畸形矫正及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将消毒后的快速成型脊柱模型于术中指导手术进行。术后复查脊柱X线平片及CT三维扫描,并于术后再次进行快速成型构建矫形后脊柱模型。结果:手术时间3.5 ̄7h,平均4.5h;术中失血400 ̄1500ml,平均1100ml;未出现脊髓、神经及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术后三维CT扫描示矫形和内固定效果满意,椎弓根螺钉位置良好。27例42个先天性半椎体切除彻底,术后侧凸Cobb角5°~25°(平均16°),侧凸畸形矫正率为80%~98%,后凸畸形矫正率为100%,生理曲度恢复正常;7例经椎弓根楔形截骨矫正的先天性腰椎后凸畸形患者矫形效果满意,腰椎生理前凸恢复正常。术后随访3 ̄24个月,平均9个月,随访期间矫正率丢失不明显。结论:脊柱快速成型能够直观地反映脊柱畸形情况,可指导术前评估、手术计划制定,对手术矫形和内固定操作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畸形 快速成型 三维重建 侧凸 后凸
下载PDF
后路经椎弓根半椎体切除固定融合治疗完全分节型胸腰椎侧后凸畸形 被引量:17
17
作者 郝定均 贺宝荣 +3 位作者 王晓东 吴起宁 郭华 宋宗让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88-192,共5页
目的:评价一期后路经椎弓根半椎体切除固定融合治疗完全分节型胸腰椎侧后凸畸形的疗效。方法:采用自制的"V"型截骨刀一期后路经椎弓根半椎体切除内固定矫形治疗52例完全分节型胸腰椎半椎体畸形所致的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应... 目的:评价一期后路经椎弓根半椎体切除固定融合治疗完全分节型胸腰椎侧后凸畸形的疗效。方法:采用自制的"V"型截骨刀一期后路经椎弓根半椎体切除内固定矫形治疗52例完全分节型胸腰椎半椎体畸形所致的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应用术前、术后X线片冠状面节段侧凸角、总侧凸角和代偿侧凸角以及矢状面节段后凸角或前凸角、躯干侧移程度对治疗结果进行评估。结果:手术时间120~310min,术中失血量300~600ml。固定融合椎体节段数2~4个。所有病例随访2年7个月~5年,平均3年5个月。1例术中凸侧节段加压时头端椎弓根被螺钉割裂,向上延长一个椎体固定;2例术后出现神经根性分布的一侧肢体麻木、胀痛,3个月随访时症状消失;3例患者因术中行胸神经根切断,术后出现支配区域束带感,术后2个月缓解。1例因内固定钉帽切迹导致皮肤溃烂,1年后复查已骨性融合,取出内固定后治愈。1例5个月复查时出现椎弓根被螺钉割裂,延长支具固定6个月,骨性融合后取出内固定。末次随访时节段侧凸角由术前38.5°±6.9°矫正至7.5°±3.0°,总侧凸角由术前41.2°±8.1°矫正至9.6°±5.1°,头侧代偿凸由术前17.5°±5.2°矫正至6.2°±4.1°,尾侧代偿凸由术前17.9°±4.9°矫正至6.1°±3.1°,后凸角由术前29.1°±12.1°矫正至6.2°±4.1°,躯干偏移由术前平均4.5cm矫正至0.4cm。各指标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P<0.01。结论:一期后路经椎弓根半椎体切除固定融合治疗完全分节型胸腰椎侧后凸畸形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脊柱侧后凸 “V”型截骨刀 半椎体 畸形矫正
下载PDF
后路截骨矫形治疗低龄先天性脊柱后凸畸形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韩久卉 刘玉昌 +4 位作者 王宣 罗军忠 李亚洲 曹进超 王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11-717,共7页
目的:评价经后路截骨内固定术治疗低龄(10岁以下)先天性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10月~2013年5月采用经后路截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先天性脊柱后凸患者17例,男6例,女11例,手术时年龄64±21个月(37~109个月)。根... 目的:评价经后路截骨内固定术治疗低龄(10岁以下)先天性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10月~2013年5月采用经后路截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先天性脊柱后凸患者17例,男6例,女11例,手术时年龄64±21个月(37~109个月)。根据Winter分型:Ⅰ型8例,Ⅱ型4例,Ⅲ型5例。后凸顶椎均位于T10~L2之间。5例伴神经系统畸形。8例行后路椎体切除(PVCR),5例行经椎弓根截骨(PSO),4例行Ponte截骨,截骨后均采用后路自体骨或同种异体骨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手术并发症,观察矫形效果、内固定并发症、椎体融合情况等。结果:手术时间210±46min(130~300min),出血量650±330ml(200~1300ml);固定融合节段4.9±0.8个(4~6个)。随访34.7±10.4个月(24~51个月),矢状面节段性后凸Cobb角由术前61.5°±14.3°(42°~92°)矫正至术后20.7°±9.0(5°~42°),矫正率为(66.3±8.7)%,末次随访时为17.5°±9.5°(1°~36°),矫正率为(71.5±10.7)%,手术后Cobb角得到显著性改善(P〈0.01);矢状面平衡术前为-41.3±31.8mm,术后为-43.5±30.4mm,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变化(P〉0.05),末次随访时为-25.6±26.7mm,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出现双下肢无力1例,排尿困难1例,术后2周恢复。术前腰背痛5例、排尿异常1例,术后6个月症状好转。1例患者术后7个月出现近端交界性后凸。随访期间未发现假关节及内固定相关并发症。结论:对低龄先天性脊柱后凸畸形患者早期行后路截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可显著改善后凸畸形,但术后不能立即达到脊柱矢状面平衡,而是在术后随生长发育逐渐恢复矢状面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后凸畸形 截骨术 后路矫形 先天性畸形 椎弓根螺钉
下载PDF
经后路椎弓根截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脊柱后凸畸形 被引量:13
19
作者 王慧敏 谭明生 +1 位作者 陈文治 移平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083-1086,共4页
目的 探讨经椎弓根单椎体截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1年6月~2003年11月,采用经后路椎弓根截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16例脊柱后凸畸形患者。其中男11例,女5例,年龄24~51岁。强直性脊柱炎12... 目的 探讨经椎弓根单椎体截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1年6月~2003年11月,采用经后路椎弓根截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16例脊柱后凸畸形患者。其中男11例,女5例,年龄24~51岁。强直性脊柱炎12例,陈旧性胸腰椎骨折脱位伴不完全截瘫2例,椎体发育不良2例。病程7~25年,平均12.8年。手术前、后均行脊柱全长X线片检查,测量胸椎后凸角、腰椎前凸角、骶骨水平角及骶骨后上角至脊柱矢状轴线的距离,评定植骨愈合情况、内固定位置及手术并发症。按Bridwell—Dewald脊柱疾患疼痛及功能评定标准进行手术前后疗效评价。结果 术中出血700~2000ml,平均1100ml;术中硬脊膜破裂1例;术后发生麻痹性肠梗阻1例,下肢短暂性麻痹2例。术后获随访18~35个月,平均25.6个月。植骨愈合满意,无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最后随访时,腰椎前凸角从术前9.6±16.4°,矫正至术后42.6±14.3°(P〈0.05),平均矫正角度为33°;骶骨水平角的改变与此类似。胸椎后凸角手术前后改变不明显,而骶骨后上角至脊柱矢状轴线的距离由术前97.5±45.6mm降至术后10.7±9.6mm(P〈0.05)。术后疼痛、工作及社交情况较术前都有明显改善。结论 经后路椎弓根椎体截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脊柱后凸畸形,矫正度数大,手术相对安全,可取得较理想的放射学矫形效果及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后凸畸形 截骨矫形 椎弓根钉内固定
下载PDF
后路脊柱去松质骨截骨治疗Pott′s角状后凸畸形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被引量:10
20
作者 郑国权 王岩 +5 位作者 王景明 王征 张雪松 陆宁 毛克亚 崔赓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8-23,共6页
目的:探讨不使用传统钛网支撑植骨的后路脊柱去松质骨截骨术(posterior vertebral column decancellation,PVCD)治疗Pott′s角状后凸畸形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2014年5月于我院行PVCD治疗且资料完整的26例P... 目的:探讨不使用传统钛网支撑植骨的后路脊柱去松质骨截骨术(posterior vertebral column decancellation,PVCD)治疗Pott′s角状后凸畸形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2014年5月于我院行PVCD治疗且资料完整的26例Pott′s角状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15例,年龄24.8±7.6岁(14~46岁)。后凸顶点位于胸椎6例,胸腰段18例,腰椎2例。术前ASIA分级C级1例,D级4例,E级21例。记录并分析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的后凸Cobb角、顶椎区域前柱和后柱长度变化、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结果:手术时间为306.2±59.5min(200~420min),术中出血量为2046.2±742.4ml(1000~4000ml)。5例患者围手术期出现并发症,其中一过性神经症状2例,脑脊液漏3例。术前后凸Cobb角为91.3°±17.5°(66°~140°),术后为17.1°±6.2°(4°~30°),矫正74.2°±18.1°,矫正率为(80.9±6.6)%。截骨部位前柱增加3.6±3.1cm(0~8.4cm),后柱短缩2.7±1.1cm(1.3~4.8cm)。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30.8±16.5个月(12~60个月)。末次随访时后凸Cobb角为20.3°±6.1°(9°~33°),矫正平均丢失3%。末次随访ASIA分级C级患者恢复为D级,3例D级患者恢复为E级,1例D级患者无恢复。结论:不使用传统钛网支撑植骨的PVCD技术是治疗Pott′s后凸畸形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tt′s畸形 后凸 脊柱去松质骨截骨 骨性cage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