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预防儿童后发性白内障手术方式的探讨 被引量:14
1
作者 冯朝晖 孙乃学 +2 位作者 熊全臣 权彦龙 杨建刚 《眼科新进展》 CAS 2006年第11期845-847,共3页
目的 探讨预防儿童后发性白内障的手术方式。方法 先天性白内障患者27例(34眼),年龄7~22月,分为2组:A组16例(19眼)行白内障吸出及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术;B组11例(15眼)行白内障吸出、后囊切除联合前部玻璃体切割术。术后随访7... 目的 探讨预防儿童后发性白内障的手术方式。方法 先天性白内障患者27例(34眼),年龄7~22月,分为2组:A组16例(19眼)行白内障吸出及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术;B组11例(15眼)行白内障吸出、后囊切除联合前部玻璃体切割术。术后随访7~36月,平均17月,观察2组后发性白内障发生情况以及其他并发症。结果 术中后囊膜撕裂发生率:A组为52.63%,B组为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5);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率:A组为42.11%,B组为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5);2组术后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均未发生视网膜脱离和黄斑囊样水肿等并发症。结论 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摘出时一期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后发性白内障形成;一期行后囊合前部玻璃体切割术能有效预防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该方法简便、安全,远期影响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后发性白内障 后囊连续环形撕囊 玻璃体 切割
下载PDF
预防儿童后发性白内障3种不同术式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9
2
作者 黄瑾 谢莉娜 +1 位作者 王林农 邵庆 《眼科新进展》 CAS 2005年第1期57-59,共3页
目的 探讨儿童白内障术中 3种不同后囊处理方法对后发性白内障的预防作用。方法  4 2例 (5 1眼 )白内障儿童 ,年龄 2~ 14岁 ,在白内障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 ,分别采用 3种不同后囊处理方法 :Ⅰ组行大面积后囊抛光 ,保留完整后囊 ;... 目的 探讨儿童白内障术中 3种不同后囊处理方法对后发性白内障的预防作用。方法  4 2例 (5 1眼 )白内障儿童 ,年龄 2~ 14岁 ,在白内障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 ,分别采用 3种不同后囊处理方法 :Ⅰ组行大面积后囊抛光 ,保留完整后囊 ;Ⅱ组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 ;Ⅲ组行连续环形撕囊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术。随访 2个月~ 3a,对术后视力、后囊混浊情况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3级以上后囊混浊Ⅰ组为71% ,Ⅱ组为 2 4 % ,Ⅲ组为 0 % .各组均无视网膜脱离、黄斑水肿等并发症出现。结论 儿童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I期后囊环形撕囊 ,一定程度上减少后囊混浊的发生 ;后囊环形撕囊联合前部玻璃体切割术可有效地预防儿童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 ,其远期效果及并发症有待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儿童 后囊混浊 环形撕囊 玻璃体切割术
下载PDF
连续环行撕囊直径和位置对后囊混浊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王惠英 毕燕龙 胡桃舫 《眼科新进展》 CAS 2002年第1期56-56,共1页
目的 分析连续环行撕囊 (continuous curvilinear capsulorhexis,CCC)直径、位置对后囊混浊的影响。方法 根据术中连续环行撕囊的直径、位置进行临床分组 ,研究其与后发障发生机会的关系。分析随访 3 0个月。结果 发现不对称连续环... 目的 分析连续环行撕囊 (continuous curvilinear capsulorhexis,CCC)直径、位置对后囊混浊的影响。方法 根据术中连续环行撕囊的直径、位置进行临床分组 ,研究其与后发障发生机会的关系。分析随访 3 0个月。结果 发现不对称连续环行撕囊出现后囊混浊的机率高于对称性连续环行撕囊 ,而对称性连续环行撕囊直径 >5.5m m的后囊混浊发生率高于直径≤ 5.5m m的 ,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理想的撕囊应是囊口居中 ,成对称性 ,大小应使前囊膜边缘越过人工晶状体视部边缘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行撕囊 直径 位置 后囊混浊
下载PDF
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治疗超声乳化术中后囊破裂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勇 那辉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83-85,共3页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出现后囊破裂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PCCC)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03/10的38例38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出现后囊破裂的患者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同期随机选择50例5...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出现后囊破裂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PCCC)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03/10的38例38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出现后囊破裂的患者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同期随机选择50例50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视力及其术后并发症情况,随访3mo。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第1d视力、角膜水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o视力及角膜水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d眼压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o瞳孔及黄斑囊样水肿、视网膜脱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超声乳化术中发生后囊破裂的患者术中及时使用后囊连续环形撕除,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有效提高白内障术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后囊破裂 后囊连续环形撕囊
下载PDF
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手术中的后囊处理 被引量:3
5
作者 鲍永珍 李明武 +1 位作者 梁勇 黎晓新 《眼科学报》 2001年第4期232-234,共3页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手术中后囊的处理。方法: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患者22例30只眼,平均眼轴长度31.62mm,行3.0mm常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术12只服,行后囊切开联合前部玻璃体切割术18只眼,未植入人工晶体。结果:所...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手术中后囊的处理。方法: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患者22例30只眼,平均眼轴长度31.62mm,行3.0mm常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术12只服,行后囊切开联合前部玻璃体切割术18只眼,未植入人工晶体。结果:所有病例在术后裸眼视力提高,后囊连续环形撕囊组视力≥0.1者100%,其中视力≥0.3者占58.3%;后囊切开联合前部玻璃体切割组视力≥0.1者为88.9%,其中视力≥0.3者占50%。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后囊连续环形撕囊组中未出现并发症;后囊切开联合前部玻璃体切割组一例出现脉络膜脱离,二例3只眼发现视网膜破孔。结论: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术是减少高度近视患者白内障术后并发症的安全、经济、有效的方法,在未植入人工晶体眼也适用。眼科学报2001;17:232~2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白内障 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术 超声乳化
下载PDF
前部玻璃体切割术对先天性白内障的治疗效果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何华 周峰 +4 位作者 朱琦 王乾 吴雪梅 马健 王亚芸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825-827,共3页
目的:探讨在先天性白内障手术中行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联合前部玻璃体切割术的临床疗效及预防后发性白内障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眼科中心2011-01/2014-08收治的82例87眼先天性白内障患儿的临床及术后随访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 目的:探讨在先天性白内障手术中行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联合前部玻璃体切割术的临床疗效及预防后发性白内障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眼科中心2011-01/2014-08收治的82例87眼先天性白内障患儿的临床及术后随访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38例40眼,采用超声乳化晶状体吸出术+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研究组(44例47眼,用超声乳化晶状体吸出术+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前部玻璃体切割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1a随访中央视轴区混浊的发生率及术后两组患儿视力分布的情况差异。结果:对照组中央视轴区混浊0级所占比例为37.5%,低于研究组的76.6%,研究组的1级、2级、3级、4级混浊分布比例均低于对照组患儿,研究组的中央视轴区混浊分布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儿视力检测≤0.5者19眼(47.5%),高于研究组7眼(14.89%),对照组>0.5者21眼(52.5%),低于研究组者40眼(85.11%),两组患儿术后1a的视力检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第1mo,1a的眼压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超声乳化晶状体吸出术+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前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先天性白内障能够显著降低术后中央视轴区混浊程度,同时提高术后视力,能够有效降低后发性白内障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白内障 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 前部玻璃体切割术 超声乳化晶状体吸出术 后发性白内障
下载PDF
后囊连续环形撕囊联合前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先天性白内障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7
作者 徐国英 李鹏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68-1069,1072,共3页
目的探讨后囊连续环形撕囊联合前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儿童白内障术后后发性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选取先天性白内障患儿62例(68眼),超声乳化后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及前部玻璃体切割术,一期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后随访2a以上,观察术后视... 目的探讨后囊连续环形撕囊联合前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儿童白内障术后后发性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选取先天性白内障患儿62例(68眼),超声乳化后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及前部玻璃体切割术,一期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后随访2a以上,观察术后视力及后发性白内障发生情况。结果 68眼中有5眼在术后3个月至2a出现后发性白内障,占7.35%,平均出现时间为16个月。术后2~3个月复查矫正视力,0.2~0.4者17眼,0.5~0.7者28眼,≥0.8者20眼;手术前后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率经年龄分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儿均未发生黄斑囊样水肿或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结论后囊连续环形撕囊联合前部玻璃体切割术是预防后发性白内障发生较为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白内障 后发性白内障 后囊连续环形撕囊 前部玻璃体切割术
下载PDF
青年尸眼连续环形撕后囊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谭少健 梁皓 +2 位作者 区显宁 黄明汉 彭跃刚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1期14-15,共2页
目的:研究青壮年连续环形撕后囊的优点及方法。方法:将90只青年尸眼(平均26.17岁)随机分为后囊中央线状切开组及连续环形撕后囊(PCCC)组处理后囊膜,然后注水提高玻璃体腔压力至玻璃体脱出,观察后囊膜变化情况。结果:前组全部... 目的:研究青壮年连续环形撕后囊的优点及方法。方法:将90只青年尸眼(平均26.17岁)随机分为后囊中央线状切开组及连续环形撕后囊(PCCC)组处理后囊膜,然后注水提高玻璃体腔压力至玻璃体脱出,观察后囊膜变化情况。结果:前组全部出现切口延长,至少一端到达赤道部,平均注水量1.01ml;后组撕开口边缘完整,无放射状撕裂,直径增大了1.13mm,注水量为1.51ml,两组注水量比较有显著意义。结论:连续环形后囊撕开口较线形切开口有更强的抗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尸眼 连续环形撕后囊 白内障 PCCC
下载PDF
婴儿白内障15例手术治疗 被引量:1
9
作者 孔德兰 杨华 +1 位作者 王保君 李顺元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2期192-193,共2页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吸出联合后囊膜连续环行撕囊术治疗1岁以内婴儿白内障的疗效。方法15例(27眼)1岁以下先天性白内障患儿,采用3 mm巩膜隧道切口,连续环形撕除晶状体前囊膜5 mm,超声乳化注吸器吸出晶状体皮质,连续环形撕除后囊膜4 mm。结...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吸出联合后囊膜连续环行撕囊术治疗1岁以内婴儿白内障的疗效。方法15例(27眼)1岁以下先天性白内障患儿,采用3 mm巩膜隧道切口,连续环形撕除晶状体前囊膜5 mm,超声乳化注吸器吸出晶状体皮质,连续环形撕除后囊膜4 mm。结果术后第7天所有眼角膜清,瞳孔圆,眼底清晰可见。27眼均未发现后囊膜浑浊。结论超声乳化吸出联合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治疗婴儿白内障明显降低了后囊膜浑浊发生率,手术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白内障 后囊浑浊 后囊膜连续环形撕除
下载PDF
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联合或不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对儿童后发性白内障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顾铮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1601-1605,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儿童白内障术中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PCCC)联合与不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AV)对后发性白内障形成的影响,并对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分析。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0/2007)、西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1995/2007)、... 目的:系统评价儿童白内障术中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PCCC)联合与不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AV)对后发性白内障形成的影响,并对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分析。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0/2007)、西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1995/2007)、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1979/2007)的中外文献,结合手工检索方式,回顾所有相关已发表文献。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估,分析后发性白内障及并发症的发生率。采用RevMan 4.2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应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采用比值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CI)作为效应量。结果:最终纳入文献13篇,病例730例。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17,95%CI(0.11,0.27)],随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15,95%CI(0.05,0.44)],非随机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OR=0.15,95%CI(0.08,0.27)]。共有6篇文献提及术后黄斑水肿和视网膜脱离的发生情况,所有病例均未发生黄斑水肿或视网膜脱离。结论:儿童白内障术中一期行PCCC+AV较单纯PCCC,可以减少或延迟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并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但目前高质量的研究较少,使结果的论证强度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 前部玻璃体切除 后发性白内障 系统评价
下载PDF
连续环形撕囊制作大直径前囊口在手法无缝线白内障囊外摘出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曾原 邓江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48-750,共3页
目的探讨以连续环行撕囊方法制作大直径前囊口在手法无缝线白内障囊外摘出术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手法无缝线白内障囊外摘出术对五三五医院住院的1443例(1965眼)白内障患者进行手术,术中采用连续环行撕囊法制作直径7~8 mm的... 目的探讨以连续环行撕囊方法制作大直径前囊口在手法无缝线白内障囊外摘出术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手法无缝线白内障囊外摘出术对五三五医院住院的1443例(1965眼)白内障患者进行手术,术中采用连续环行撕囊法制作直径7~8 mm的前囊口,对患者术中撕囊是否成功、有无后囊破裂、术后角膜水肿及视力等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其手术价值。结果 1942眼(98.8%)连续撕囊成功;15眼(0.8%)囊膜瓣向周边撕裂不能挽救,留有放射状裂口1个;8眼(0.4%)因为囊膜钙化、机化等原因,无法常规撕囊,采用囊膜剪开及截囊等方法完成前囊开口。所有病例均无后囊破裂等并发症发生,并顺利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后一过性角膜水肿36眼(1.8%),术后90 d视力〉0.5者1674眼(85.2%),〉0.3者1878眼(95.6%)。结论在手法白内障术中用连续环形撕囊方法制作大于常规直径的前囊口,使手术安全性提高,值得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环形撕囊 手法无缝线白内障囊外摘出术 脱核 后囊破裂 角膜水肿
下载PDF
连续环形撕囊的大小对后囊浑浊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英朗 王昕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0-112,共3页
目的 分析不同口径连续环形撕囊对后囊浑浊的影响。方法 回顾 10 1眼分别以囊口直径 4 5~ 5 0mm和 6 0~7 0mm连续环形撕囊 ,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观察术后后囊浑浊的情况。结果 随访 1年 ,A组采用小口径连... 目的 分析不同口径连续环形撕囊对后囊浑浊的影响。方法 回顾 10 1眼分别以囊口直径 4 5~ 5 0mm和 6 0~7 0mm连续环形撕囊 ,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观察术后后囊浑浊的情况。结果 随访 1年 ,A组采用小口径连续环形撕囊 68眼中 1年发生后囊浑浊 2 5眼 ( 3 6 8% ) ,其中 2级 2 1眼 ( 3 0 9% ) ,3级 4眼 ( 5 9% ) ;B组采用大口径连续环形撕囊 3 3眼中 1年发生后囊浑浊 2 6眼 ( 78 8% ) ,其中 2级 18眼 ( 5 4 5 % ) ,3级 8眼 ( 2 4 2 % )。 2组间发生后囊浑浊 2级、3级 ( χ2 =4 2 976,P <0 0 5 ;χ2 =5 5 0 73 ,P <0 0 5 )差异均具有显著意义。结论 小口径截囊者后囊浑浊发生率低于大口径截囊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环形撕囊 后囊浑浊 发生率 口径 白内障
下载PDF
环形撕囊的形状和大小与后发障形成以及术后人工晶体位置的关系 被引量:2
13
作者 景明 翟新玲 《海军医学杂志》 2007年第2期112-114,共3页
目的:研究环形撕囊的形状和大小与后发障形成以及术后人工晶体位置之间的关系。方法:对512例(600只眼)行环形撕囊后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3个月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患者晶体囊袋结构的变化和人工晶体的位置。结果:A组(410... 目的:研究环形撕囊的形状和大小与后发障形成以及术后人工晶体位置之间的关系。方法:对512例(600只眼)行环形撕囊后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3个月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患者晶体囊袋结构的变化和人工晶体的位置。结果:A组(410只眼)人工晶体与前囊膜无夹持,B组(126只眼)人工晶体与前囊膜部分夹持,C组(42只眼)人工晶体与前囊膜完全夹持,D组(22只眼)人工晶体与前囊膜虽无夹持但前囊膜环与后囊膜发生紧密粘连。经χ2检验,发现:(1)中心后囊膜发生混浊,C组、D组大于B组(P<0.01),B组大于A组(P<0.01)。(2)人工晶体光学面在眼内的正位率上A组大于C组(P<0.01),C组大于B组和D组(P<0.01)。结论:在排除了患者非手术因素的影响后,白内障超声乳化中环形撕囊位置、形状和大小是术后后囊膜中心混浊的发生率以及人工晶体光学面正位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连续环形撕囊 后发障 人工晶体 正位率
下载PDF
儿童白内障Ⅰ期后囊连续环形撕囊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邵庆 谢莉娜 《临床眼科杂志》 2002年第3期221-222,共2页
目的 探讨 期后囊连续环形撕囊对儿童后发障的预防作用。方法 对 42例 (4 8只眼 )在植入人工晶状体前施行 斯后囊连续环形撕囊 ,术后随访 2个月至 2年。结果 术后矫正视力≥ 0 .5者有 2 1只眼 ,占 48.3% ,随访期间有 40只眼 (83.3... 目的 探讨 期后囊连续环形撕囊对儿童后发障的预防作用。方法 对 42例 (4 8只眼 )在植入人工晶状体前施行 斯后囊连续环形撕囊 ,术后随访 2个月至 2年。结果 术后矫正视力≥ 0 .5者有 2 1只眼 ,占 48.3% ,随访期间有 40只眼 (83.3% )保持中央视轴区透明或基本透明。术后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儿童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施行 期后囊连续环形撕囊 ,安全有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形撕囊 后囊混浊 儿童 白内障
下载PDF
后囊连续环形撕囊在防治儿童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后囊混浊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屠永芳 《眼科新进展》 CAS 2002年第2期123-124,共2页
目的 探讨后囊连续环形撕囊在预防儿童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后囊混浊中的作用。方法 对 2 9例 2 9眼儿童白内障在植入人工晶状体后行一期后囊环形撕囊 ,术后随访 3个月~ 2 a。结果 术后随访显示 2 7眼获得视轴透明区 ,眼底可见 ... 目的 探讨后囊连续环形撕囊在预防儿童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后囊混浊中的作用。方法 对 2 9例 2 9眼儿童白内障在植入人工晶状体后行一期后囊环形撕囊 ,术后随访 3个月~ 2 a。结果 术后随访显示 2 7眼获得视轴透明区 ,眼底可见 ,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 一期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是预防儿童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后囊混浊的可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环形撕囊 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后囊混浊 儿童
下载PDF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先天性白内障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16
作者 韦乐强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4年第7期1316-1318,共3页
目的:比较两种治疗先天性白内障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12/2012-12在我院行白内障手术治疗的患儿52例84眼,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A组超声乳化吸除+后囊膜环形撕开,B组采用超声乳化吸除+后囊膜环形撕开+前节玻璃体切割... 目的:比较两种治疗先天性白内障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12/2012-12在我院行白内障手术治疗的患儿52例84眼,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A组超声乳化吸除+后囊膜环形撕开,B组采用超声乳化吸除+后囊膜环形撕开+前节玻璃体切割术。术后随访6~12mo,并记录术后视力以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所有患儿术后矫正视力较术前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术前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矫正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矫正视力高于A组;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仅后囊膜混浊( posterior capsule opacification,PC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PCO发生率(12%)远低于A组(53%),其他并发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与超声乳化吸除+后囊膜环形撕开相比,联合了前节玻璃体切割的手术方式能更好的改善术后矫正视力和减少PCO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囊膜环形撕开 前节玻璃体切割 先天性白内障
下载PDF
儿童白内障不同手术方式的对比观察
17
作者 孙立新 胡丕清 +3 位作者 张键 余德成 李玲 高建萍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24-626,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儿童先天性白内障的疗效观察。方法年龄2月~6岁先天性白内障70例108眼随机分为两组。A组,术中用白内障抽吸联合后囊环形撕开及前部玻璃体切除术;B组仅用白内障抽吸联合后囊环形撕开术。术后观察12个月。结果...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儿童先天性白内障的疗效观察。方法年龄2月~6岁先天性白内障70例108眼随机分为两组。A组,术中用白内障抽吸联合后囊环形撕开及前部玻璃体切除术;B组仅用白内障抽吸联合后囊环形撕开术。术后观察12个月。结果A组后发障发生率为21.82%(12/55),B组为47.17%(25/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囊环形撕开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术能明显降低儿童先天性白内障后发障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先天性 后囊 后囊连续环形撕开 前部玻璃体切除术
下载PDF
小儿先天性白内障后囊一期撕囊临床观察
18
作者 何旭红 蒋浪 杨彩霞 《医学信息(医药版)》 2010年第11期5-6,共2页
目的:评价小儿先天性白内障行后囊膜一期撕囊后后发障发生率及对弱视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将48例(62眼)3~8岁的先天性白内障患儿随机分成2组,其中32眼行后囊膜连续环行撕囊后植入人工晶体;30眼行白内障摘除后植入人工晶体。术... 目的:评价小儿先天性白内障行后囊膜一期撕囊后后发障发生率及对弱视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将48例(62眼)3~8岁的先天性白内障患儿随机分成2组,其中32眼行后囊膜连续环行撕囊后植入人工晶体;30眼行白内障摘除后植入人工晶体。术后随访1~4年,同时进行弱视治疗。结果:行后囊膜一期撕囊的患儿在随访期间未发生明显后发障,瞳孔区透明,人工晶体无移位;未行后囊膜撕囊的患儿有28眼出现不同程度后发障,在用YAG激光打孔时,因患儿合作欠佳,完成较困难。术后在弱视治疗过程中,行后囊膜一期撕囊者的视力恢复明显好于未撕囊者。结论:小儿先天性白内障行后囊膜一期撕囊能有效防止后发障的发生,对术后弱视治疗及视力恢复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先天性白内障 一期撕囊 后发障 弱视
下载PDF
基层医院治疗先天性白内障手术方式的探讨 被引量:2
19
作者 徐春丽 李林 +2 位作者 李霞 谢铃 杨永利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58-60,共3页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治疗先天性白内障手术方式及II期植入人工晶状体的技巧。方法:先天性白内障摘除术后患者67例(104眼),年龄29~38mo,观察I期白内障摘除时3种手术方式(A组:单纯白内障吸出;B组:白内障吸出+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术;C组:白内...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治疗先天性白内障手术方式及II期植入人工晶状体的技巧。方法:先天性白内障摘除术后患者67例(104眼),年龄29~38mo,观察I期白内障摘除时3种手术方式(A组:单纯白内障吸出;B组:白内障吸出+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术;C组:白内障吸出+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术+前部玻璃体切除术),后发性白内障以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II期植入人工晶状体并在术后随访1~3a。结果:I期白内障摘除术后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率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C组术后其他并发症(如:玻璃体疝、虹膜后粘连等)发生率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术后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I期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后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率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层医院行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摘除时I期行后囊切除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术能有效预防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且并发症发生率与其它手术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该方法简便、安全,但远期影响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医院 后发性白内障 后囊连续环形撕囊 前段玻璃体切除
下载PDF
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手术治疗临床观察 被引量:5
20
作者 彭秧生 张娟 任百超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1427-1429,共3页
目的:探讨和评价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儿童先天性白内障,预防后囊膜混浊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采取不同手术方式的50例(96眼)先天性白内障术后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及视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采用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的18例34眼(EC-CE... 目的:探讨和评价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儿童先天性白内障,预防后囊膜混浊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采取不同手术方式的50例(96眼)先天性白内障术后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及视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采用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的18例34眼(EC-CE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及行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术的12例23眼(PCCC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术的20例39眼(AV组)。≥2岁的患儿施行Ⅰ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随访12~36mo,观察术后视力、并发症及眼部情况。结果:治疗后3组患儿视力均有提高,ECCE组、PCCC组与AV组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分别为100%(34/34)、35%(8/23)和13%(5/39),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术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术较囊外摘除术及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术能更有效减少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术后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先天性白内障 白内障囊外摘除术 晶状体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术 前段玻璃体切割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