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儿童后颅窝跨横窦硬膜外血肿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手术指征。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神经外科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51例儿童后颅窝跨横窦硬膜外血肿的临床资料,分析包括年龄、就诊时间、致伤原因、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目的探讨儿童后颅窝跨横窦硬膜外血肿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手术指征。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神经外科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51例儿童后颅窝跨横窦硬膜外血肿的临床资料,分析包括年龄、就诊时间、致伤原因、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治疗方式等不同指标的特点及其与疾病的关系。结果本组51例患儿,>3岁48例,30例为跌伤,受伤至就诊时间(30.7±18.9)h,临床表现不典型,主要为恶心呕吐、精神差、头痛,常无意识障碍,头颅CT提示急性期血肿易液化(84.3%)。12例行非手术治疗,39例行手术治疗,其中6例为后颅窝微小血肿(血肿量<5 m L),12例为非手术治疗的中转手术。随访3个月至3年,全部患儿恢复良好,无死亡及致残。结论儿童后颅窝跨横窦硬膜外血肿好发于学龄前期及学龄期的儿童;血肿量>10 m L,血肿厚度>15 mm,血肿存在占位效应,非手术治疗过程中血肿增大的患儿有手术指征;对伴有高颅压表现的静脉窦区域小血肿(<5 m L)应积极手术。展开更多
目的:观察并比较三维立体定向置管后颅窝血肿引流术与微创锥颅后颅窝血肿碎吸术对高血压后颅窝脑出血的清除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60例高血压后颅窝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三维立体定向置管后颅窝血肿...目的:观察并比较三维立体定向置管后颅窝血肿引流术与微创锥颅后颅窝血肿碎吸术对高血压后颅窝脑出血的清除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60例高血压后颅窝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三维立体定向置管后颅窝血肿引流术组)与B组(微创锥颅后颅窝血肿碎吸术组),各30例。比较两组血肿清除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再出血率、死亡率、术后不同时间的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及手术前后的血清神经功能指标。结果:A组血肿清除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再出血率、死亡率均优于B组(P<0.05)。A组术后3、6、12个月ADL评分均优于B组(P<0.05)。A组术后1、4周各血清神经功能指标均低于B组(P<0.05)。结论:三维立体定向置管后颅窝血肿引流术对高血压后颅窝脑出血的清除效果明显优于微创锥颅后颅窝血肿碎吸术,在高血压后颅窝脑出血中的应用价值相对更高。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儿童后颅窝跨横窦硬膜外血肿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手术指征。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神经外科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51例儿童后颅窝跨横窦硬膜外血肿的临床资料,分析包括年龄、就诊时间、致伤原因、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治疗方式等不同指标的特点及其与疾病的关系。结果本组51例患儿,>3岁48例,30例为跌伤,受伤至就诊时间(30.7±18.9)h,临床表现不典型,主要为恶心呕吐、精神差、头痛,常无意识障碍,头颅CT提示急性期血肿易液化(84.3%)。12例行非手术治疗,39例行手术治疗,其中6例为后颅窝微小血肿(血肿量<5 m L),12例为非手术治疗的中转手术。随访3个月至3年,全部患儿恢复良好,无死亡及致残。结论儿童后颅窝跨横窦硬膜外血肿好发于学龄前期及学龄期的儿童;血肿量>10 m L,血肿厚度>15 mm,血肿存在占位效应,非手术治疗过程中血肿增大的患儿有手术指征;对伴有高颅压表现的静脉窦区域小血肿(<5 m L)应积极手术。
文摘目的:观察并比较三维立体定向置管后颅窝血肿引流术与微创锥颅后颅窝血肿碎吸术对高血压后颅窝脑出血的清除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60例高血压后颅窝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三维立体定向置管后颅窝血肿引流术组)与B组(微创锥颅后颅窝血肿碎吸术组),各30例。比较两组血肿清除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再出血率、死亡率、术后不同时间的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及手术前后的血清神经功能指标。结果:A组血肿清除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再出血率、死亡率均优于B组(P<0.05)。A组术后3、6、12个月ADL评分均优于B组(P<0.05)。A组术后1、4周各血清神经功能指标均低于B组(P<0.05)。结论:三维立体定向置管后颅窝血肿引流术对高血压后颅窝脑出血的清除效果明显优于微创锥颅后颅窝血肿碎吸术,在高血压后颅窝脑出血中的应用价值相对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