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lex knee injuries treated in acute phase: Long-term results using Ligament Augment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System artificial ligament 被引量:4
1
作者 John Gliatis Konstantinos Anagnostou +3 位作者 Pantelis Tsoumpos Evdokia Billis Maria Papandreou Spyridon Plessas 《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18年第3期24-34,共11页
AIM To present the long-term results of complex knee injuries, treated early using the Ligament Augment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System(LARS) artificial ligament to reconstruct 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METHODS ... AIM To present the long-term results of complex knee injuries, treated early using the Ligament Augment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System(LARS) artificial ligament to reconstruct 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METHODS From September 1997 to June 2010, thirty-eight complex knee injuries were treated, where early arthroscopic PCL reconstructions were undergone, using the LARS(Surgical Implants and Devices, Arc-sur-Tille, France) artificial ligament. Exclusion criteria were: Late(> 4 wk) reconstruction, open technique, isolated PCL reconstruction, knee degenerative disease, combinedfracture or vascular injury and use of allograft or autograft for PCL reconstruction. Clinical and functional outcomes were assessed with IKDC Subjective Knee Form, KOS-ADLS questionnaire, Lysholm scale and SF-12 Health Survey. Posterior displacement(PD) was measured with the Telos Stress Device. RESULTS Seven patients were excluded; two because of coexisting knee osteoarthritis and the remaining five because of failure to attend the final follow-up. The sample consisted of 31 patients with mean age at the time of reconstruction 33.2 ± 12.5 years(range 17-61). The postoperative follow-up was on average 9.27 ± 4.27 years(range 5-18). The mean average IKDC and KOS scores were 79.32 ± 17.1 and 88.1 ± 12.47% respectively. Average PD was 3.61 ± 2.15 mm compared to 0.91 ± 1.17 mm in the uninjured knees(one with grade 1+ and two with grade 2 +). Dial test was found positive in one patient, whereas the quadriceps active drawer test was positive in three patients. None was tested positive on the reverse-pivot shift test. The range of motion(ROM) was normal in thirty knees, in comparison with the contralateral one. There was no extension deficit. Osteoarthritic changes were found in three knees(9.6%).CONCLUSION Early treatment of complex knee injuries, using LARS artificial ligament for PCL reconstruction sufficiently reduces posterior tibia displacement and provides satisfactory long-term functional outcom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LEX KNEE injuries 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ute RECONSTRUCTION ligament Augment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System
下载PDF
Functional Outcomes for Combined Acute Anterior and Posterior Cruciate Knee Injuries Treated Non-Operatively
2
作者 Naoki Wada Masashi Kimura +2 位作者 Masayuki Tazawa Yoko Ibe Kenji Shirakura 《Open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14年第7期169-175,共7页
Introduction: results after non-operative management for knees sustaining combined acute anterior and 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tears were presented. Subjects: 13 patients, 10 with medial, and 3 with lateral ligamen... Introduction: results after non-operative management for knees sustaining combined acute anterior and 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tears were presented. Subjects: 13 patients, 10 with medial, and 3 with lateral ligament injury. Methods: non-operative management consisted of employing a brace to prevent sagittal translation of the tibia. Quadriceps muscle and early passive knee motion exercises in the brace was encouraged immediately after arthroscopy. Weight-bearing was forbidden for 3 weeks. The brace was not removed for 3 months. Follow-up periods ranged from 2 to 6 years (mean, 3 years 2 months). Results: none, but one patient had a slight restriction of knee flexion. Quadriceps muscle strength revealed an average of 89.0% of normal side. The knee score indicated 2 patients rated good, 3 rated fair, and 8 rated poor. The score correlated with measurements of anterior and posterior translation on the stress radiograph significantly. Stress radiography revealed that anterior laxity was reduced better than posterior laxity significantly. Conclusion: non-operative brace therapy can be considered for this combined injury as the initial treatment. A late reconstruction would be performed when the result was not satisfactory. Preserved range of motion and muscle strength after brace therapy had a great advantage to the late reconstructive surge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NEE Multiple ligament Injury NON-OPERATIVE Management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PRP关节腔内精准注射辅助全内重建术在后交叉韧带损伤中的应用研究
3
作者 杨庆磊 喻红英 +3 位作者 刘慧敏 黄耀斌 朱文刚 张德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0期25-29,共5页
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下富血小板血浆(PRP)关节腔内精准注射辅助全内重建术对后交叉韧带(PCL)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44例住院手术治疗的PCL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22例。试验组实施超声引导下PRP关节腔内精准... 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下富血小板血浆(PRP)关节腔内精准注射辅助全内重建术对后交叉韧带(PCL)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44例住院手术治疗的PCL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22例。试验组实施超声引导下PRP关节腔内精准注射辅助全内重建术治疗,对照组实施全内重建术治疗,两组术后均进行功能锻炼。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及随访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移植物磁共振成像(MRI)评分及手术前后双膝后向松弛度差异值、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IKDC)评分、踝-后足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AOFAS)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切口均愈合良好,正常出院后遵医嘱进行康复训练,并定期复查,所有患者均随访超过1年,随访过程中未发现自体供腱区相关并发症,未发现胫骨凹陷。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试验组患者患侧膝关节IKDC评分分别为(51.6±3.7)、(78.3±4.1)、(87.5±2.6)、(92.2±2.1)分,对照组分别为(50.5±4.7)、(74.8±4.2)、(82.9±4.0)、(90.2±3.1)分。术后3、6、12个月,两组患者患侧膝关节IKDC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同时术后6、12个月较术后3个月显著改善,术后12个月较术后6个月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3、6、12个月患侧膝关节IKDC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试验组患者患侧踝-后足AOFAS评分分别为(98.7±1.0)、(98.4±0.8)、(98.5±0.9)、(98.6±0.8)分,对照组分别为(98.2±0.9)、(98.0±0.8)、(98.3±0.9)、(98.4±1.0)分。术后第3、6、12个月,两组患者患侧踝-后足AOFAS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患侧踝-后足AOFAS评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复查膝关节MRI提示两组患者的重建韧带均走行良好,腱骨愈合情况满意。试验组术后6个月移植物MRI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试验组双膝后向松弛度差异值为(13.6±1.4)mm,对照组双膝后向松弛度差异值为(13.9±1.5)mm;术后12个月,试验组双膝后向松弛度差异值为2~7 mm,平均(4.0±1.4)mm;对照组双膝后向松弛度差异值为2~6 mm,平均(3.5±1.2)mm。术后12个月,两组双膝后向松弛度差异值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12个月,两组双膝后向松弛度差异值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PRP关节腔内精准注射辅助全内重建术能够加速PCL损伤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有效促进移植物重塑和腱-骨愈合,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富血小板血浆 全内重建术 后交叉韧带 膝关节功能
下载PDF
自体同侧腓骨长肌腱和腘绳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的效果分析
4
作者 姜定君 李俊 +4 位作者 路晓 周铭剑 侯刚 何洲 徐杨俊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中英文)》 2024年第2期115-119,共5页
目的在后交叉韧带断裂患者中采用自体同侧腓骨长肌腱(PLT)重建,并与腘绳肌腱(HT)重建比较,分析其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后交叉韧带断裂行重建手术患者,根据取材不同分为PLT组(22例,采用自体同侧腓骨长肌腱重建)和HT组(20... 目的在后交叉韧带断裂患者中采用自体同侧腓骨长肌腱(PLT)重建,并与腘绳肌腱(HT)重建比较,分析其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后交叉韧带断裂行重建手术患者,根据取材不同分为PLT组(22例,采用自体同侧腓骨长肌腱重建)和HT组(20例,采用自体腘绳肌腱重建)。观察指标包括围手术期情况、随访期指标及影像学评估。结果两组患者的各项围手术期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LT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小于HT组。末次随访时,PLT组患者的膝关节评分和影像学指标明显优于HT组。结论在后交叉韧带损伤重建的患者中应用自体同侧腓骨长肌腱治疗可高效恢复膝关节功能、缓解疼痛症状和促进关节活动,并规避手术创伤对康复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交叉韧带损伤 自体肌腱 腓骨长肌腱 腘绳肌腱
下载PDF
CT与MRI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的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5
作者 王瑞波 王自涛 +1 位作者 李燕平 孙邦建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6期50-55,共6页
目的:探讨CT与MRI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后方韧带复合体(PLC)损伤的评价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邯郸市第一医院诊治的68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将其中32例确诊为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并发PLC... 目的:探讨CT与MRI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后方韧带复合体(PLC)损伤的评价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邯郸市第一医院诊治的68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将其中32例确诊为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并发PLC损伤患者纳入PLC组,36例未并发PLC损伤患者纳入非PLC组。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行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检查,采用四格表法计算CT、MRI诊断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并发PLC损伤的阳性和阴性预测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T、MRI诊断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并发PLC损伤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值、灵敏度及特异度。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并发PLC损伤的危险因素,比较两组载荷分享评分系统(LCS)评分、椎管内占位率、胸腰椎损伤分类及严重程度(TLICS)评分,以及柯布(Cobb)角、椎体楔变角(SIEA)、局部后凸角(LK)及棘突间距增加值(IISD)的差异。结果:68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经CT检查后,其中34例显示PLC损伤,34例显示无PLC损伤,PLC损伤的阳性预测值为70.59%(24/34),阴性预测值为76.47%(26/34),与“金标准”相比,一致性一般(Kappa=0.471,P<0.001);经MRI检测后,其中33例显示PLC损伤,35例显示无PLC损伤,PLC损伤阳性预测值为90.91%(30/33),阴性预测值为94.29%(33/35),与“金标准”相比,一致性较好(Kappa=0.853,P<0.001)。MRI的诊断确诊率为92.65%(63/68),高于CT的73.53%(50/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43,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T、MRI诊断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并发PLC损伤的AUC分别为0.730、0.919;灵敏度分别为70.60%、75.40;特异度分别为88.20%、95.70%。PLC组与非PLC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受伤原因、LCS评分以及椎管内占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TLICS评分、Cobb角、SIEA、LK及IISD比较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9.443、4.181、4.973、5.198、5.056,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LICS评分>5分、Cobb角、SIEA、LK及IISD是影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并发PLC损伤的危险因素(OR=13.973、1.155、1.365、1.385、5.262,P<0.05)。结论:MRI诊断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PLC损伤效能高于CT,且TLICS评分、Cobb角、SIEA、LK及IISD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并发PLC损伤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体层成像(CT) 磁共振成像(MRI)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PLC)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不同后交叉韧带指数测量方法对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6
作者 杨俊 滕元君 +5 位作者 王遵林 刘众成 陈思捷 伍雪平 牛永康 夏亚一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3年第10期926-931,共6页
目的:比较6种不同测量方法下的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指数(Index),分析验证其在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225例患者的膝关节... 目的:比较6种不同测量方法下的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指数(Index),分析验证其在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225例患者的膝关节MRI资料,年龄18~60岁,中位数32岁。根据ACL是否损伤,分为ACL正常组和ACL损伤组。在114例ACL损伤和111例ACL完整受试者的膝关节MRI矢状位图像上,测量MRI矢状位PCL在股骨附着点和胫骨附着点之间的直线距离(A)和该直线到矢状位图像上PCL弧形标记点之间的最大垂直距离(B),计算PCL Index并评估其对ACL损伤的诊断价值。结果:ACL正常组和ACL损伤组PCL Index1、2、3、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CL Index4、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CL正常组的PCL Index2、6与患者年龄呈负相关性(相关系数=-0.213,-0.189;P<0.05),ACL损伤组的PCL Index5与患者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呈负相关性(相关系数=-0.277;P<0.05)。结论:PCL Index的改变有助于ACL损伤的诊断,临床中PCL Index4、5可以作为诊断ACL损伤的有效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损伤 后交叉韧带指数 诊断价值 敏感性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合并PLC损伤患者术后再骨折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庆伟 孔祥清 孟纯阳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9期37-40,共4页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合并后方韧带复合体(PLC)损伤患者术后再骨折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的68例OVCF合并PLC损伤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根据术后影像学检查显示是否...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合并后方韧带复合体(PLC)损伤患者术后再骨折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的68例OVCF合并PLC损伤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根据术后影像学检查显示是否发生再次骨折分为再骨折组(32例)和对照组(36例)。比较两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骨水泥量、骨密度、手术方式、穿刺方法、Cobb角、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1.4个月。再骨折组32例(34个椎体),发生在手术椎体相邻节段椎体25例(26个椎体),手术椎体非相邻节段椎体7例(8个椎体),再骨折率为47.06%(32/68)。两组患者的年龄、身高、体重、骨水泥量、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骨折组ODI评分(36.19±5.69)分高于对照组的(32.09±7.32)分,骨密度(3.04±0.42)g/cm^(2)小于对照组的(3.52±0.47)g/cm^(2),Cobb角(37.56±6.61)°大于对照组的(33.15±4.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骨折组PVP 24例、PKP 8例,单侧穿刺22例、双侧穿刺10例;对照组PVP 9例、PKP 27例,单侧穿刺15例、双侧穿刺21例。两组患者手术方式及穿刺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方式、穿刺方法、Cobb角、ODI评分和骨质疏松严重程度是OVCF合并PLC损伤患者术后再骨折的影响因素。行PKP、双侧穿刺、Cobb角越小,OVCF合并PLC损伤患者术后发生椎体再骨折的几率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 再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下载PDF
胫骨内、外侧平台后倾角及差值与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相关性 被引量:1
8
作者 李盼盼 青浩渺 +1 位作者 任思勰 张园园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7期4379-4384,共6页
背景:相关研究表明前交叉韧带的损伤可能与胫骨近端解剖学形态有关,而胫骨平台后倾角作为膝关节的解剖因素之一,有关其与前交叉韧带损伤相关性的研究成为热点。目的:分析胫骨平台内、外侧后倾角大小及其差值与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相关性。... 背景:相关研究表明前交叉韧带的损伤可能与胫骨近端解剖学形态有关,而胫骨平台后倾角作为膝关节的解剖因素之一,有关其与前交叉韧带损伤相关性的研究成为热点。目的:分析胫骨平台内、外侧后倾角大小及其差值与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314例患者的膝关节MRI影像,根据前交叉韧带影像学表现分为正常组123例、前交叉韧带部分损伤组107例、前交叉韧带完全损伤组84例,测量3组之间胫骨内、外侧平台后倾角及两者差值,分析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影响因素。结果与结论:(1)314例患者中,男性与女性间胫骨内、外侧平台后倾角及其差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2)前交叉韧带部分损伤组与前交叉韧带完全损伤组胫骨内、外侧平台后倾角均大于正常组(P <0.05),3组间胫骨内、外侧平台后倾角差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3)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胫骨内侧平台后倾角是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ROC曲线表明,内胫骨侧平台后倾角对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阈值为10.50°,曲线下面积AUC=0.676[95%CI(0.618,0.735),P <0.001],灵敏度为55.5%,特异度为71.5%;(4)结果显示,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胫骨内、外侧平台后倾角增大,但两者差值大小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胫骨内侧平台后倾角可能是前交叉韧带损伤风险的预测指标,胫骨内侧平台后倾角越大前交叉韧带越容易发生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内侧平台后倾角 胫骨外侧平台后倾角 前交叉韧带损伤 MRI 膝关节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损伤伴发内侧半月板后根撕裂:解剖学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刘广銮 郭宗磊 +2 位作者 戈进 黄栋 王业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63-668,共6页
背景:多项研究表明胫骨平台后倾角增大是前交叉韧带损伤的重要危险因素,可能会促使内侧半月板后根撕裂的发生,但目前关于半月板损伤解剖危险因素的研究较少。目的:在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情况下探讨内侧半月板后根撕裂的胫骨近端解剖学危险... 背景:多项研究表明胫骨平台后倾角增大是前交叉韧带损伤的重要危险因素,可能会促使内侧半月板后根撕裂的发生,但目前关于半月板损伤解剖危险因素的研究较少。目的:在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情况下探讨内侧半月板后根撕裂的胫骨近端解剖学危险因素,提高临床医生对特定前交叉韧带损伤人群的警惕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连续收治的107例诊断为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临床及影像诊断前交叉韧带损伤伴发内侧半月板后根撕裂的51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单纯前交叉韧带损伤的56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在术前MRI上以设盲方式测量比较两组内外侧胫骨平台后倾角及半月板后倾角、外侧/内侧胫骨平台后倾角差值和半月板后倾角差值、内侧胫骨平台深度。结果与结论:①两组患者的外侧胫骨平台后倾角、外侧半月板后倾角以及外侧/内侧胫骨平台后倾角的不对称性、内侧胫骨平台深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内侧胫骨平台后倾角、内侧半月板后倾角及外侧/内侧半月板后倾角不对称性均大于对照组(P<0.05);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内侧胫骨平台后倾角是前交叉韧带损伤伴发内侧半月板后根撕裂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③ROC曲线显示内侧胫骨平台后倾角对前交叉韧带损伤伴发内侧半月板后根撕裂有一定的预测价值;④结论:内侧胫骨平台后倾角增大、内侧半月板后倾角增大及外侧/内侧半月板后倾角不对称性增大是前交叉韧带损伤伴发内侧半月板后根撕裂的重要危险因素。该研究为诊断伴发的内侧半月板后根撕裂提供了重要信息,从而避免漏诊;且为临床上考虑尽早进行韧带修复以降低半月板撕裂的风险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损伤 内侧半月板后根撕裂 MRI成像 解剖危险因素 内侧胫骨平台后倾角 内侧半月板后倾角 外侧/内侧后倾角差值 内侧胫骨平台深度
下载PDF
血府逐瘀汤对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疼痛及功能恢复的影响
10
作者 武厚虎 齐尚锋 《光明中医》 2023年第8期1496-1498,共3页
目的 探讨加减血府逐瘀汤对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疼痛程度及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12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60例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进行分组,各30例。均行后交... 目的 探讨加减血府逐瘀汤对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疼痛程度及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12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60例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进行分组,各30例。均行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对照组术后常规治疗,试验组加服用血府逐瘀汤,连续治疗2个月后,观察指标为术前、术后2周、术后1个月的VAS评分和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试验组术后2周、术后1个月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加减血府逐瘀汤能显著降低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促进膝关节活动和功能恢复,改善膝关节活动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伤 血府逐瘀汤 后交叉韧带 膝关节功能
下载PDF
Maisonneuve骨折误诊原因分析
11
作者 凡军 沙勇 +1 位作者 纪亲龙 王少峰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3年第10期10-13,共4页
目的分析Maisonneuve骨折(MFF)的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曾误诊的MFF 1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均为单侧踝关节受外旋暴力所致的急性闭合性损伤。5例因踝关节疼痛、肿胀、淤斑、活动受限等症... 目的分析Maisonneuve骨折(MFF)的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曾误诊的MFF 1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均为单侧踝关节受外旋暴力所致的急性闭合性损伤。5例因踝关节疼痛、肿胀、淤斑、活动受限等症状就诊,5例因三角韧带区域压痛、肿胀和淤斑就诊,8例因踝关节周围区域疼痛明显就诊。经查体及踝关节正侧位X线检查和(或)MRI检查,初步诊断为内踝合并后踝骨折5例、三角韧带断裂5例、踝关节软组织损伤8例。后加行小腿全长正侧位X线或踝关节自重应力位踝穴位X线、踝关节MRI检查确诊为MFF。误诊时间为2~13 d。18例确诊后行手术治疗,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腓骨长度均恢复,踝关节功能均基本恢复正常。结论MFF临床较少见,早期症状不典型,腓骨近端处疼痛轻微,很难发现腓骨近端损伤或骨折证据,易致早期误诊;临床对以踝关节损伤症状就诊患者应加行胫腓骨全长X线检查或踝关节自重应力位踝穴位X线检查,以避免MFF早期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ISONNEUVE骨折 误诊 内踝骨折 后踝骨折 三角韧带断裂 软组织损伤 磁共振成像 诊断
下载PDF
膝关节损伤术后患者运动功能障碍与平衡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12
作者 黄春萌 姜蓉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3年第8期74-77,共4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损伤术后患者运动功能障碍与平衡功能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为膝关节损伤患者康复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2年1月于上海市第二康复医院进行康复的37例单侧膝关节损伤术后患者为患者组,选取健康职工37例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膝关节损伤术后患者运动功能障碍与平衡功能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为膝关节损伤患者康复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2年1月于上海市第二康复医院进行康复的37例单侧膝关节损伤术后患者为患者组,选取健康职工37例为对照组.选取静态平衡仪采集蹲踞测试、改良临床平衡感觉整合测试、稳定极限测试、步行测试等四项测试中的静态重心摆动速度、随意运动反应时间、自动态重心摆动速度、端点行程、最大位移及自动态方向控制的数据,采用膝关节损伤和骨关节炎评分表(KOOS)评估受试者的运动及娱乐功能,分析平衡测试数据与KOOS功能及娱乐能力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患者组的双下肢对称性差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KOOS功能及娱乐能力评分与端点行程呈高度正相关(r=0.904,P<0.01),与最大位移呈高度正相关(r=0.869,P<0.01),与自动态重心地面投影点摆动速度呈正相关(r=0.414,P<0.05),与随意运动反应时间呈负相关(r=-0.443,P<0.05).结论膝关节损伤术后患者的平衡功能缺陷是引起运动功能障碍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表现为自主运动控制不足,且健侧肢体代偿会阻碍患侧肢体功能的发挥.这提示康复治疗中需加强自主运动控制方面的训练,还需减少健侧肢体的过度代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损伤 前后交叉韧带损伤 半月板损伤 膝关节手术 平衡功能测试 稳定极限 本体感觉
下载PDF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21
13
作者 陈刚 付维力 +2 位作者 唐新 李棋 李箭 《中国骨伤》 CAS 2015年第7期638-642,共5页
目的:研究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特点及其分布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3年6月确诊的326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将病例按损伤类型分组,对性别、侧别、年龄、受伤原因、受伤至就诊时间、合并损伤等因素... 目的:研究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特点及其分布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3年6月确诊的326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将病例按损伤类型分组,对性别、侧别、年龄、受伤原因、受伤至就诊时间、合并损伤等因素进行分析,同时比较不同类型后交叉韧带损伤的个体化因素及合并损伤情况。结果: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男性占73%,30~50岁是发病高峰(59%),患者多于伤后1个月内就诊(62.6%);受伤原因以交通伤为主(59%);合并损伤中前交叉韧带损伤最多(46.9%),其次为内侧副韧带(29.8%)和后外侧角(26.1%);后交叉韧带实质部损伤较止点撕脱骨折多,发生合并损伤的概率也较后者高(P〈0.05),受伤原因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止点撕脱骨折与单纯实质部损伤在发生率和就诊时间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交叉韧带损伤以实质部损伤为主,合并损伤率较高,以ACL损伤最常见;止点撕脱骨折以胫骨侧为主,多由低能量暴力导致,合并损伤较少;实质部损伤多由高能量暴力所致,多有合并损伤;单纯止点撕脱骨折发病率较单纯实质部损伤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交叉韧带 流行病学 创伤和损伤 膝关节
下载PDF
颈椎管狭窄伴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的MRI表现及手术治疗 被引量:20
14
作者 王清 钟德君 +3 位作者 王高举 王松 兰永树 韩福刚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59-665,共7页
目的:探讨颈椎管狭窄伴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的MRI表现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1998年8月~2008年5月我院收治颈椎管狭窄伴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患者41例,前脊髓损伤综合征12例,脊髓中央综合征23例,Brown-Sequard综合征6例。JOA评分3~11... 目的:探讨颈椎管狭窄伴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的MRI表现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1998年8月~2008年5月我院收治颈椎管狭窄伴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患者41例,前脊髓损伤综合征12例,脊髓中央综合征23例,Brown-Sequard综合征6例。JOA评分3~11分,平均6.6分。均行颈椎正侧位X线、CT扫描和MRI检查,根据脊髓损伤特点和影像学表现采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同期前路椎间融合固定术。记录术中颈椎周围软组织及骨韧带损伤情况。将MRI检查发现与术中所见进行比较分析,随访该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MRI显示颈脊髓信号异常37例41个部位;前后纵韧带和椎间盘(APLLD)损伤信号28例35处;颈椎后方软组织(EBCT)损伤信号11例;椎前间隙软组织(EBC)损伤信号14例,硬膜囊前间隙(EH)损伤信号12例。术中见EBCT损伤18例20处,EBC损伤20例23处,APLLD损伤34例44处,椎间有不稳定而无APLLD损伤7例10处。MRI显示脊髓信号异常的37例中单节段者33例(89.2%),双节段者4例(10.8%);APLLD信号异常的28例中单节段21例(75.0%),双节段7例(25.0%)。术中发现APLLD损伤的34患者中25例(73.5%)为单一节段平面脊髓损伤和椎间盘及韧带损伤,8患者(23.5%)为双节段,1例(3.0%)为三节段;C3~C4节段平面APLLD损伤为该类患者常见损伤部位(20例,占58.8%)。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早期发生并发症14例23例次。33例随访5个月~6年,平均2.2年,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其中完全恢复正常者23例,末次随访时JOA评分6~17分,平均13.8分。结论:MRI显示单或多节段椎间盘突出、前后纵韧带损伤以及颈椎不稳定是颈椎管狭窄伴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主要致病因素。采用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同期前路椎间植骨融合固定术可取得较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管狭窄 脊髓损伤 椎间盘 前纵韧带 后纵韧带
下载PDF
下颈椎前纵韧带与后纵韧带损伤的MRI诊断 被引量:10
15
作者 吴群峰 李方财 +5 位作者 陈学强 郭松华 于健 冯炜 贾永鹏 俞立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88-593,共6页
目的:探讨MRI对下颈椎前纵韧带与后纵韧带损伤的诊断标准、诊断价值,以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2010年8月~2011年7月87例下颈椎损伤但椎体无骨折脱位患者行前路手术,术前均行颈椎X线、CT及MRI检查。两位诊断医师分别以MRI T1加权像... 目的:探讨MRI对下颈椎前纵韧带与后纵韧带损伤的诊断标准、诊断价值,以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2010年8月~2011年7月87例下颈椎损伤但椎体无骨折脱位患者行前路手术,术前均行颈椎X线、CT及MRI检查。两位诊断医师分别以MRI T1加权像低信号带连续中断(T1D)、T2加权像纵形高信号(T2L)、T2加权像横形高或中等信号(T2T)作为标准诊断前纵韧带、后纵韧带损伤。术中仔细探查韧带损伤(韧带完全或部分断裂)情况,并将不同MRI标准的诊断结果与术中所见进行比较。诊断者间的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以术中所见作为金标准,计算不同MRI标准诊断前纵韧带、后纵韧带损伤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以T1D为标准判断前、后纵韧带损伤时,两诊断者间一致程度差(Kappa值分别为0.152、0.238),敏感性(57.4%~67.2%、64.7%~64.7%)、特异性(43.3%~60.8%、56.5%~59.7%)、准确性(48.7%~63.3%、58.2%~60.8%)、阳性预测值(38.9%~51.9%、29.0%~30.6%)及阴性预测值(61.8%~74.7%、81.4%~86.1%)均较低。以T2L为标准诊断前、后纵韧带损伤时,两诊断者间一致程度较好(Kappa值分别为0.657、0.607),特异性也较高(78.4%~80.4%、88.7%~90.4%),但敏感性较低(54.1%~65.8%、29.4%~50%),准确性(70.3%~73.4%、75.9%~84.8%)、阳性预测值(63.5%~65.8%、41.7%~70.8%)及阴性预测值(73.6%~78.4%、82.1%~87.3%)也较低。以T2T为标准诊断前、后纵韧带损伤时,两诊断者间一致程度非常好(Kappa值分别为0.837、0.799),且有较高的敏感性(83.6%~86.9%、82.4%~88.2%)、特异性(91.8%~95.9%、90.3%~91.9%)、准确性(89.9%~91.1%、89.9%~89.9%)、阳性预测值(86.9%~92.7%、71.4%~73.7%)及阴性预测值(90.3%~91.8%、95.0%~96.6%)。结论:以MRI的T2T为标准诊断下颈椎前、后纵韧带完全或部分断裂较准确可靠,有助于评价下颈椎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颈椎 前纵韧带 后纵韧带 损伤 MRI
下载PDF
单纯后交叉韧带断裂继发关节内损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焦晨 于长隆 敖英芳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37-343,共7页
自 1 973年至 2 0 0 2年间我所诊治单纯后交叉韧带断裂共 5 4例 ,其中进行了关节内探查的有 40例 ,急性伤 9例 (≤ 6周 ) ,慢性伤 3 1例 ( >6周 )。分别对这 40例病例的关节软骨损伤发生率、损伤部位和损伤程度及半月板损伤的发生率... 自 1 973年至 2 0 0 2年间我所诊治单纯后交叉韧带断裂共 5 4例 ,其中进行了关节内探查的有 40例 ,急性伤 9例 (≤ 6周 ) ,慢性伤 3 1例 ( >6周 )。分别对这 40例病例的关节软骨损伤发生率、损伤部位和损伤程度及半月板损伤的发生率、损伤部位及损伤类型进行了统计学研究 ,同时对前、后交叉韧带断裂之间和运动员与非运动员之间的继发关节内损伤进行了统计学比较 ,对创伤机制也进行了相应的研究。结果显示 ,后交叉韧带断裂最常见创伤机制为胫前伤 ( 5 1 85 % )。非运动员中摩托车伤最多见 ( 2 3 5 3 % )。伤后慢性期软骨损伤发生率明显高于急性期 (P <0 0 5 )。前、后交叉韧带断裂后急性期与慢性期之间及运动员与非运动员之间软骨损伤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后交叉韧带断裂后软骨损伤最易发生于髌股关节 (P <0 0 1 ) ,其次为股骨内髁负重区 ,与前交叉韧带断裂更易发生于内、外髁相比 ,明显不同。非运动员软骨损伤程度要重于运动员 (P <0 0 5 )。后交叉韧带断裂后急慢性期半月板损伤发生率相近。慢性期外侧半月板损伤居多 (P <0 0 1 )。运动员更易发生半月板损伤 (P <0 0 1 )。后交叉韧带断裂后内外侧半月板损伤均少于前交叉韧带 ,慢性期尤甚 (P <0 0 0 1 )。后交叉韧带断裂后半月板损伤的部位以外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交叉韧带断裂 继发损伤 半月板损伤 软骨损伤 后向不稳 髌股关节压力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评价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被引量:30
17
作者 冯磊 王敬学 +3 位作者 王国华 宋修峰 张婷婷 张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30期5545-5550,共6页
背景:传统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诊断方面有很大的局限性,难以检测膝关节半月板的全部情况。目的:以磁共振成像评价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方法:回顾性分析以往经临床治疗证实的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分析其磁共振成像征象的... 背景:传统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诊断方面有很大的局限性,难以检测膝关节半月板的全部情况。目的:以磁共振成像评价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方法:回顾性分析以往经临床治疗证实的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分析其磁共振成像征象的特征并分级,显示半月板受损情况,与关节镜或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与结论: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磁共振成像中,Ⅰ级表现为不与半月板关节面接触的点状或圆形高信号,Ⅱ级表现为半月板内出现水平或斜行的线样或条状高信号影,但未达到半月板关节面缘,Ⅲ级表现为半月板内线条样或复杂形态高信号影延伸至半月板的关节面,可伴有半月板形态的改变。磁共振成像作为一种无创性的检查手段,能清楚地显示半月板变性和撕裂,正确地诊断半月板损伤的部位、形态及严重程度,这对临床确定治疗方案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骨与关节学术探讨 膝关节 半月板损伤 内侧副韧带 外侧副韧带 前交叉韧带 后交叉韧带 磁共振成像 影像学 并发症
下载PDF
慢性踝关节不稳合并后踝撞击同期手术中长期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江东 胡跃林 +5 位作者 焦晨 郭秦炜 谢兴 陈临新 赵峰 皮彦斌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05-509,共5页
目的:对慢性踝关节不稳合并后踝撞击综合征患者术后进行3~9年的随访,探讨其中长期疗效,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2010年2月—2015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接受外踝韧带修复和后踝关节镜清理同期手术的患者共47例,... 目的:对慢性踝关节不稳合并后踝撞击综合征患者术后进行3~9年的随访,探讨其中长期疗效,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2010年2月—2015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接受外踝韧带修复和后踝关节镜清理同期手术的患者共47例,随访42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28.9±10.0)岁。通过问卷及查体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关节稳定性、活动度及运动机能等,对比术前和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后足评分、运动机能Tegner评分,并分析临床评分与患者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指数、受伤时间、手术用时、软骨损伤等因素的相关性。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71.8±22.8)个月。患者术后VAS评分、AOFAS评分及Tegner评分均优于术前水平( 1.0 vs. 5.0, 92 vs. 80, 6.5 vs. 2.0, P 均<0.001),疗效优良率为97.6%,术后VAS评分( t =2.719, P =0.10)、AOFAS评分( t =-2.853, P =0.10)、Tegner评分( t =-3.443, P =0.001)和恢复运动时间( t =2.814, P =0.008)均与患者年龄呈负相关,术后VAS评分与软骨损伤呈负相关( Z =-2.195, P =0.028)。结论:慢性踝关节不稳合并后踝撞击同期手术后的中长期临床效果良好,患者年龄与临床疗效呈负相关,合并软骨损伤可加重患者术后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关节不稳定性 韧带损伤 后踝撞击综合征 关节镜
下载PDF
膝后内侧入路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被引量:7
19
作者 任亚军 孙惠清 +2 位作者 姜雪峰 张云庆 周正明 《临床骨科杂志》 2009年第3期290-290,共1页
关键词 后交叉韧带/损伤 撕脱骨折 后内侧入路
下载PDF
LARS人工韧带关节镜下重建膝前交叉韧带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寅权 张平 +7 位作者 李国东 叶添生 方大标 艾艳 康一凡 王慧慧 时艳军 胡海清 《临床骨科杂志》 2009年第2期185-187,共3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LARS人工韧带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完全性损伤的疗效。方法对12例ACL完全损伤患者实施关节镜下LARS人工韧带重建术。结果12例均获随访,时间3~11个月,膝关节前直向不稳症状均消失,前抽屉试验阴性,关节功能良好,未...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LARS人工韧带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完全性损伤的疗效。方法对12例ACL完全损伤患者实施关节镜下LARS人工韧带重建术。结果12例均获随访,时间3~11个月,膝关节前直向不稳症状均消失,前抽屉试验阴性,关节功能良好,未并发急性滑膜炎。患膝伸屈度0°~120°。根据Lysholm膝关节评分法,膝关节评分由术前(45.45±1.18)分提高到术后(84.77±2.26)分。结论LARS人工韧带组织相容性好,是理想的韧带移植材料。关节镜下LARS人工韧带重建ACL完全性损伤疗效好,创伤小,并发症少,患膝稳定性早期即可完全恢复,术后关节功能能达到正常运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检查 前交叉韧带/损伤 人工韧带 韧带重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