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侧小切口与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分析
1
作者 陈英华 莫凡 +2 位作者 韦武 黄巍峰 黄捷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3期31-33,共3页
目的:分析外侧小切口与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埌东医院和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创伤性股骨颈骨折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 目的:分析外侧小切口与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埌东医院和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创伤性股骨颈骨折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外侧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手术指标及髋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两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0 d,两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效果较外侧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效果显著,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切口长度短,术后髋关节功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小切口 后路小切口 髋关节置换术 创伤性股骨颈骨折
下载PDF
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单侧创伤性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效果
2
作者 罗斌 《系统医学》 2024年第7期61-64,共4页
目的分析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手术对老年人单侧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0月贵医安顺医院骨科收治的100例老年单侧创伤性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双盲法抽签法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每组50例。参考... 目的分析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手术对老年人单侧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0月贵医安顺医院骨科收治的100例老年单侧创伤性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双盲法抽签法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每组50例。参考组应用外侧入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应用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指标、疼痛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下床活动时间优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术后2、4、8 d疼痛评分低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考组,髋关节功能各项评分高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手术适用于老年人单侧股骨颈骨折。该技术能够有效减轻疼痛,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 老年单侧创伤性股骨颈骨折 疗效
下载PDF
直接前入路与后外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早期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邹士东 陈山成 +3 位作者 胡克正 孙付杰 汪明星 邓亦奇 《系统医学》 2023年第3期94-97,102,共5页
目的探讨在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期间,以直接前入路及后外侧入路方式施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月单县中心医院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施治的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采取数字奇... 目的探讨在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期间,以直接前入路及后外侧入路方式施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月单县中心医院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施治的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采取数字奇偶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后外侧入路术式,观察组采用直接前入路术式,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低于对照组,下地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824、10.468、4.776、12.099,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15.34±23.17)min长于对照组(79.47±20.6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09,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5,P<0.05);术后1、3 d,观察组血清学指标CK、CRP、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828、24.388、12.711、12.880、15.864、23.277,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髋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48、4.876,P<0.05)。结论通过以直接前入路及传统后外侧入路方式实施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均可得到一定手术效果,然而应用直接前入路方式所得早期疗效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老年患者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直接前入路 后外侧入路
下载PDF
不同入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创伤性股骨颈骨折中的临床疗效
4
作者 何进 王旭东 潘晗 《当代医学》 2023年第8期131-133,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创伤性股骨颈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60例老年创伤性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外侧小切口髋...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创伤性股骨颈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60例老年创伤性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外侧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研究组给予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两组术后均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术后临床疗效、围术期手术指标、手术前后的疼痛程度。结果术后,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术后引流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VAS、VRS评分低于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与外侧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相当,但经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后,患者术后引流量较少,且疼痛刺激更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创伤性 髋关节置换术 后路小切口 外侧小切口
下载PDF
外侧小切口与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研究
5
作者 赵刚 《系统医学》 2023年第16期49-52,共4页
目的探讨对老年创伤性股骨颈骨折予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时予外侧与后路小切口治疗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涟水县中医院收治的72例老年创伤性股骨颈骨折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外侧小切口治疗对照组与后侧小切... 目的探讨对老年创伤性股骨颈骨折予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时予外侧与后路小切口治疗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涟水县中医院收治的72例老年创伤性股骨颈骨折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外侧小切口治疗对照组与后侧小切口治疗观察组,每组36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及术后恢复指标,评估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疼痛评分以及Harris功能评分,并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7.52±1.21)cm、出血量(225.48±50.35)mL、引流量(157.25±19.10)mL、下床时间(3.41±0.76)d、住院时间(11.05±1.64)d,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87、14.017、25.500、8.882、5.157,P<0.05)。手术后,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为(2.32±0.68)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73,P<0.05)。观察组Harris评分为(81.73±5.49)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99,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2.78%vs 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5,P>0.05)。结论对老年创伤性股骨颈骨折采用后路小切口治疗对机体损伤小,有利于患者康复,术后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且并发症风险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创伤性股骨颈骨折 外侧小切口 后路小切口 髋关节置换 关节功能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直接前方入路与后外侧入路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1
6
作者 张永进 李甲 +2 位作者 綦珂 薛晨晨 徐卫东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1-205,共5页
目的:比较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直接前方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和后外侧入路(posterior approach,P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12月期间收治的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92例,分为DAA组44例,PA组48例,随... 目的:比较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直接前方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和后外侧入路(posterior approach,P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12月期间收治的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92例,分为DAA组44例,PA组48例,随访时间7~13个月,平均10.2个月。比较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髋臼假体位置、术后停止使用助行器时间、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并发症等。使用软件SPSS 13.0对两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DAA组与PA组年龄[(58.0±11.9)岁vs.(61.0±10.4)岁]、体重指数(25.1±3.7 vs.24.7±3.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AA组与PA组手术时间无明显区别[(76.0±17.4)min vs.(71.0±14.3)min,P>0.05],但住院时间明显缩短[(3.8±1.7)d vs.(4.9±2.3)d,P<0.05],出血量明显减少[(238.0±55.3)m L vs.(387.0±61.2)m L,P<0.05]。髋臼位置方面,DAA组和PA组髋臼前倾角(17.3°±5.3°vs.18.6°±5.1°)、髋臼外展角(38.5°±5.7°vs.37.7°±5.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AA组使用助行器时间明显缩短[(24.6±7.8)d vs.(31.7±10.2)d,P<0.05],术后6周随访时DAA组Harris评分更高[85.7±5.4 vs.81.3±6.1,P<0.05],但末次随访时两组间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3.4±4.7 vs.92.3±5.3,P>0.05)。DAA组出现1例(2.2%)大转子骨折,1例(2.2%)股外侧皮神经损伤,未出现脱位病例;PA组出现1例(2.1%)髋关节后脱位,1例(2.1%)腹股沟区疼痛。两组均未出现假体松动、下肢深静脉血栓、坐骨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直接前方入路明显比后外侧入路疼痛轻、出血量少、下床时间早、住院时间短、假体位置更佳,短期效果肯定,可获得快速康复及良好的关节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关节成形术 置换 治疗结果 直接前方入路 后外侧入路
下载PDF
Pipkin Ⅳ型高龄髋关节后脱位一期人工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卫友 杨益民 +3 位作者 王静 袁学峰 刘名 于金河 《医学研究杂志》 2018年第5期73-77,101,共6页
目的探讨PipkinⅣ型高龄髋关节后脱位一期人工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自2011年8月~2016年12月选择在笔者医院诊治的PipkinⅣ型高龄髋关节后脱位患者78例,按照入院顺序的单双号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手术均由同一组医生完成... 目的探讨PipkinⅣ型高龄髋关节后脱位一期人工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自2011年8月~2016年12月选择在笔者医院诊治的PipkinⅣ型高龄髋关节后脱位患者78例,按照入院顺序的单双号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手术均由同一组医生完成。观察组采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一期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根据患者髋臼骨折情况选择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或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由于患者均为高龄,多伴有骨质疏松,生物型假体骨长入差,故优先选择骨水泥型假体。对照组按照髋臼及股骨头骨折的形态、位置采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或Smith-Peterson入路行传统切开复位方式,用重建钢板固定髋臼后壁骨折,用不等距无头加压螺钉固定股骨头骨折,记录两组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分别为62.32±11.92min、234.10±56.20ml和2.20±0.49个月,都明显少于对照组的87.24±12.48min、289.02±45.39ml和3.33±0.39个月(P<0.05)。观察组术后1年内发生感染、内植物失效、股骨头坏死、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6%,对照组为25.6%,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年内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4.9%,对照组为71.8%,观察组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ipkinⅣ型高龄髋关节后脱位行一期人工关节置换术,手术时间相对短,术中创伤明显小,术后并发症较少,患者可以早期功能锻炼,尽快下地负重活动,避免患者长期卧床出现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压疮并发症,远期避免股骨头坏死、创伤性关节炎发生及二次手术的可能,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PKIN Ⅳ型 髋关节后脱位 人工关节置换 并发症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自体髂后上棘骨移植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臼松动翻修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唐承杰 陈经勇 +4 位作者 陈如见 刘显东 张鹏 成俊 李钟 《四川医学》 CAS 2010年第10期1495-1496,共2页
目的探讨自体髂后上棘骨移植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臼松动翻修术的临床应用。方法采集2006年6月~2009年1月入我院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臼松动的患者11例,所有患者术中均取自体髂后上棘骨进行骨移植术。结果术后Harris评分平均91分;1... 目的探讨自体髂后上棘骨移植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臼松动翻修术的临床应用。方法采集2006年6月~2009年1月入我院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臼松动的患者11例,所有患者术中均取自体髂后上棘骨进行骨移植术。结果术后Harris评分平均91分;1例出现植骨块轻度吸收,但无临床症状;1例出现脑栓塞,转内科治疗;1例在术第5天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即时予溶栓治疗后病情好转。结论自体髂后上棘骨移植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臼松动翻修术,是一种很好的骨移植物的选择和植入方法,值得在髋关节外科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后上棘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 髋臼 松动
下载PDF
后方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软组织处理方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胡晓晖 郝跃东 +2 位作者 张鹏 刘卫东 赏后来 《四川医学》 CAS 2016年第12期1380-1384,共5页
目的后方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后侧关节囊和外旋肌群是否一定要修补尚存争议,本文旨在探讨修复与不修复的差异。方法对91例行后方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病例分组在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harris评分、术后关节稳定性方面进行统计学分... 目的后方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后侧关节囊和外旋肌群是否一定要修补尚存争议,本文旨在探讨修复与不修复的差异。方法对91例行后方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病例分组在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harris评分、术后关节稳定性方面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术时间常规组为(95.7±7.4)min,修复组(97.0±6.7)min,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术后引流量为(497.6±57.8)m L,修复组为(377.3±44.9)m L,修复组的术后引流液量明显少于常规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常规组为(89.1±3.5),修复组为(89.3±3.4),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方软组织修复并不优于不修复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 后方入路 软组织修复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髋关节炎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帅垒 王上增 +1 位作者 孙永强 张中义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5年第5期40-43,共4页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髋关节炎的疗效与治疗体会。方法我院关节科2007年3月~2013年3月共运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并发的强直性髋关节炎56例(96髋),男55例,女1例,年龄(18~42)岁,平均25.6岁,其中髋关节骨...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髋关节炎的疗效与治疗体会。方法我院关节科2007年3月~2013年3月共运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并发的强直性髋关节炎56例(96髋),男55例,女1例,年龄(18~42)岁,平均25.6岁,其中髋关节骨性融合34髋,纤维融合62髋。病程(5.8~27.6)年,56例患者中贫血21例,其中轻度贫血14例。伴随骨质疏松34例。除去3例失败患者,纳入53例(92髋)进行术前及术后1年的评估,比较术前及术后1年的变化,并观察强直性髋关节炎进行置换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组患者均运用我院关节科电子随访病例系统进行跟踪随访并进行功能评定。随访时间(1.4~7.2)年,平均3.7年。随访的53例(92髋)患者术前髋关节总活动度平均(36.2±12.1)°,Harris评分平均(23.2±10.2)分;术后1年髋关节总活动度平均(183.4±17.6)°,Harris评分平均(78.6±6.9)分;髋关节总活动度术后1年与术前比较(P〈0.01),Harris评分术后1年与术前比较(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例失败病例中1例松动,1例脱位,1例感染,松动和感染病例进行了翻修术,脱位病例进行了复位,目前随访均良好。结论强直性髋关节炎行全髋关节置换时全面的评估和精湛的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强直性髋关节炎 骨盆后倾 髋臼成形 强直性脊柱炎
下载PDF
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疗效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刘昌海 俞思明 +1 位作者 王占朝 陈庆运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20年第4期224-227,共4页
目的探讨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及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收治的10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A组(n=49)与B组(n... 目的探讨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及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收治的10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A组(n=49)与B组(n=51)。A组采用传统外侧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B组采用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优良率,术中及术后患者的心率(HR)、收缩压(SBP)水平的变化情况,口述评分法(VRS)、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患者的优良率为81.6%(40/49),明显低于B组的96.0%(49/51),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中、术后HR水平均高于A组,SBP水平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VRS、VAS评分均显著下降,Harris评分升高,且B组VRS、VAS评分低于A组,Harris评分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4%(10/49),明显高于B组的4.0%(2/51),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效果较好,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小切口 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颈骨折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后脱位的分析与处理 被引量:5
12
作者 耿春辉 张井泉 《中华全科医学》 2008年第10期1002-1003,共2页
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出现髋关节后脱位的原因与防治措施。方法笔者对163例采取后外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平均随访5月~9年,发现共有5例患者早期出现髋关节后脱位。结论... 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出现髋关节后脱位的原因与防治措施。方法笔者对163例采取后外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平均随访5月~9年,发现共有5例患者早期出现髋关节后脱位。结论手术的方式、术后护理和早期康复训练不当,假体位置不良,髋关节周围软组织松弛,肌力不平衡,是本组病例发生早期出现髋关节后脱位的原因。一旦发生早期脱位,应及早复位,对于反复出现的脱位,明确病因,积极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后脱位
下载PDF
关节囊修补对老年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脱位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晓宇 马胡晶 +2 位作者 张君哲 邢桂武 鲍启忠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09年第3期215-218,共4页
目的探讨后路老年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关节囊修补及其对术后早期脱位的影响。方法分析1996年11月至2007年5月行K-L入路治疗老年初次全髋关节置换的股骨颈骨折患者120例,均为单髋病例。根据术中是否进行关节囊的修补及外旋肌群的修复分... 目的探讨后路老年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关节囊修补及其对术后早期脱位的影响。方法分析1996年11月至2007年5月行K-L入路治疗老年初次全髋关节置换的股骨颈骨折患者120例,均为单髋病例。根据术中是否进行关节囊的修补及外旋肌群的修复分为两组:A组术中切除后关节囊,行外旋肌群的修补;B组术中"T"形切开关节囊进行修补,并将关节囊与外旋肌群共同缝合于大转子及臀中肌止点。结果A组80例,16例失随访,术后早期脱位2例2髋(2.5%)。B组40例,1例失随访,无一例出现术后早期脱位。结论后路关节囊及软组织袖修补方法简单,不增加手术创伤,可以有效发挥阻挡作用,降低术后早期脱位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后入路 关节囊 修补
下载PDF
手术入路对双髋关节同时置换下肢长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唐竞 周一新 +1 位作者 张纪 柳剑 《中国医刊》 CAS 2018年第6期616-619,共4页
目的探讨前入路和后入路两种手术方法对双侧髋关节同时置换术后患者下肢长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8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矫形骨科行双髋关节同时置换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按照手术入路不同分为前入路组和后入路组。前入路... 目的探讨前入路和后入路两种手术方法对双侧髋关节同时置换术后患者下肢长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8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矫形骨科行双髋关节同时置换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按照手术入路不同分为前入路组和后入路组。前入路组22例(44髋),其中男17例,女5例,年龄34~67岁,平均(50±9)岁;股骨头坏死Ⅲ期或Ⅳ期17例,髋关节发育不良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后入路组24例(48髋),其中男18例,女6例,年龄37~62岁,平均(48±7)岁;骨性关节炎7例,股骨头坏死Ⅲ期或Ⅳ期12例,髋关节发育不良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分析患者手术前后的影像学资料,测量肢体长度,比较两组患者下肢长度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全部使用生物固定型假体。术前测量两组患者下肢长度差异无明显差别。术后前入路组下肢长度差异为0.5~6.8mm,平均(2.0±1.5)mm,后入路组下肢长度差异为0~14.8mm,平均(4.6±4.0)mm,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后入路组患者中出现功能性不等长的比例(13%)明显高于前入路组(5%),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与后入路手术相比,采用平卧位的前入路双髋关节置换术重建下肢长度更加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下肢长度 前入路 后入路
下载PDF
不同入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创伤性股骨颈骨折中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亮宇 孙科研 白石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447-450,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创伤性股骨颈骨折中的疗效。方法:选择老年创伤性股骨颈骨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手术入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外侧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创伤性股骨颈骨折中的疗效。方法:选择老年创伤性股骨颈骨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手术入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外侧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疼痛评分(VA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88.45±10.32)min、术中出血量(390.5±81.37)m L、术后引流量(145.55±21.60)m L均优于对照组各手术指标(P<0.05)。治疗前,2组疼痛、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2.07±0.13)分]低于对照组[(3.62±0.42)分],日常生活能力[(81.31±12.95)分]高于对照组[(72.29±10.44)分](P<0.05)。2组患者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侧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与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应用在老年创伤性股骨颈骨折中均有疗效,但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出血量少,治疗过程中患者疼痛感低,治疗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小切口髓关节置换术 后路小切口髓关节置换术 创伤性股骨颈骨折 疼痛症状
下载PDF
不同手术入路对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髋臼假体外展角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唐竞 周一新 +1 位作者 柳剑 王达成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18年第4期225-229,共5页
目的探讨直接前方入路(前入路)和后外侧入路(后入路)对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髋臼假体外展角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4月至2016年8月北京积水潭医院行小切口THA治疗的115例患者(151髋)的临床资料。按手术入路不同将病例分为... 目的探讨直接前方入路(前入路)和后外侧入路(后入路)对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髋臼假体外展角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4月至2016年8月北京积水潭医院行小切口THA治疗的115例患者(151髋)的临床资料。按手术入路不同将病例分为前入路组和后入路组。前入路组包括55例患者(72髋),后入路组包括60例患者(79髋)。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和病因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3 d内摄双髋正位X线并测量髋臼假体外展角。随访观察患者术后人工髋关节脱位的发生情况。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2组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全部患者使用生物固定型人工髋关节假体。手术切口长度前入路组(9.3±0.8)cm,后入路组(8.9±1.0)cm。髋臼假体外展角前入路组(39.1±4.2)°(30.1°~47.8°),后入路组(44.2±6.3)°(31.8°~62.1°)。前入路组髋臼假体外展角全部在30°~50°内,后入路组中11髋(13.9%)的髋臼假体外展角>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前入路组髋臼假体外展角误差为(3.3±2.5)°,小于后入路组的(5.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随访(22.2±3.5)个月,未见人工髋关节脱位病例。结论与后外侧入路小切口THA相比,直接前方入路小切口THA髋臼假体外展角更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对比研究 直接前入路 后外侧入路 髋臼外展角
下载PDF
后路小切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哲龙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第15期99-100,共2页
目的探析后路小切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实验组给予后路小切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给... 目的探析后路小切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实验组给予后路小切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结果实验组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小切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效果显著,其具有恢复时间短、创伤小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小切口 人工髋关节 置换手术 股骨颈骨折 术中出血量 并发症
下载PDF
重建后关节囊及外旋肌群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在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春雷 李拱榆 《中国卫生产业》 2014年第16期48-50,共3页
目的探讨重建后关节囊及外旋肌群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在股骨颈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股骨颈骨折的患者4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A组采取重建后关节囊及外旋肌群人工全髋关节置换... 目的探讨重建后关节囊及外旋肌群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在股骨颈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股骨颈骨折的患者4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A组采取重建后关节囊及外旋肌群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B组采取传统经后侧入路行髋关节置换术(仅修补外旋肌群)。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半年感染、血肿、神经损伤、关节后脱位、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和Harris髋关节评分。结果①A组的术中出血量(219.1±37.3)mL和术后引流量(112.5±44.6)mL均比B组(345.2±41.6)mL、(218.6±52.6)mL明显降低(P<0.05);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②A组患者术后半年Harris髋关节评分的优良率(95%)与B组优良率(85%)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③A组的术后半年内关节后脱位、感染、血肿发生率均比B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术后神经损伤和深静脉血栓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重建后关节囊及外旋肌群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疗效确切,且可有效预防术后脱位、出血、感染,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关节囊 外旋肌群 重建 全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颈骨折
下载PDF
外侧小切口与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在创伤性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对照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颜景涛 《中外医疗》 2022年第9期64-67,73,共5页
目的比较外侧小切口与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在创伤性股骨颈骨折(TFNF)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19年7月—2021年6月该院收治的TFNF患者92例,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6例。对照组行外侧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研究组行后路小... 目的比较外侧小切口与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在创伤性股骨颈骨折(TFNF)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19年7月—2021年6月该院收治的TFNF患者92例,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6例。对照组行外侧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研究组行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与术后引流量,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的优良率(93.48%)与对照组(89.13%)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7,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88.42±10.50)min与对照组(90.54±12.05)min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失血量(335.52±40.45)mL、术后引流量(145.62±18.54)mL较对照组(525.65±42.47)、(316.52±36.40)mL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97,28.375,P<0.05)。治疗后研究组VAS评分(2.22±0.52)分较对照组(2.75±0.48)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80,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35%)与对照组(8.7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8,P>0.05)。结论外侧小切口与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TFNF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相当,但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术中失血量与术后引流量相对更少,能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疼痛感,适于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小切口 后路小切口 髋关节置换术 创伤性股骨颈骨折
下载PDF
直接前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潘月兴 《中国伤残医学》 2018年第24期23-24,共2页
目的:分析直接前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对比.方法:选择来我院就诊的120例病患为研究对象,依照就诊顺序,分成2组,每组60例.对照组开展后外侧入路,观察组接受直接前入路.分析2组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病患的各项评分... 目的:分析直接前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对比.方法:选择来我院就诊的120例病患为研究对象,依照就诊顺序,分成2组,每组60例.对照组开展后外侧入路,观察组接受直接前入路.分析2组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病患的各项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病患,开展直接前入路方案,能提升病患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前入路 后外侧入路 全髋关节置换术 对比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