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中滑轨CT辅助在经皮骶髂关节螺钉治疗骨盆后环损伤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盛斌 王奕威 +4 位作者 王愉思 刘德龙 杨瞻宇 关蕊 刘超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5期438-444,共7页
目的:比较术中滑轨CT联合C形臂X线机辅助与单纯使用C形臂X线机辅助透视下经皮骶髂关节螺钉治疗骨盆后环损伤临床疗效。方法:自2018年12月至2022年2月收治76例骨盆后环损伤患者,其中,C形臂联合滑轨CT辅助下行内固定治疗39例为CT组,男23例... 目的:比较术中滑轨CT联合C形臂X线机辅助与单纯使用C形臂X线机辅助透视下经皮骶髂关节螺钉治疗骨盆后环损伤临床疗效。方法:自2018年12月至2022年2月收治76例骨盆后环损伤患者,其中,C形臂联合滑轨CT辅助下行内固定治疗39例为CT组,男23例,女16例,年龄(44.98±7.33)岁;仅在C形臂透视下行内固定治疗37例为C形臂组,男24例,女13例,年龄(44.37±10.82)岁。合并有前环骨折患者42例,均采用经皮髂前下棘内置外固定架(internal fixation,INFIX)或耻骨上支螺钉固定骨盆前环。术后比较两组随访时间、置钉时间、并发症。比较两组Matta复位评价、Majeed疗效评价、CT分级及二次手术翻修率。结果:CT组置钉时间(32.63±7.33) min,短于C形臂组(52.95±10.64) min(t=-9.739,P<0.05)。CT组随访时间(11.97±1.86)个月,C形臂组(12.03±1.71)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9,P>0.05)。CT组Matta复位评价结果(Z=2.79,P<0.05)、Majeed疗效评价结果(Z=2.79,P<0.05)、CT分级(Z=2.83,P<0.05)均优于C形臂组。CT组二次手术翻修率低于C形臂组(χ~2=5.641,P<0.05)。结论:术中滑轨CT联合C形臂辅助下经皮骶髂关节螺钉置入手术与传统C形臂透视相比,具有手术时间短、准确度及安全性高、术后二次翻修率显著下降等特点,是重建骨盆骨折后环稳定性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轨CT 经皮骶髂关节螺钉 骨盆后环损伤 术中透视 微创
下载PDF
骨科机器人辅助与徒手经皮骶髂螺钉固定治疗骨盆后环骨折比较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国旭 曾剑波 +5 位作者 李静 谢骐骏 周冠斌 管建豪 陈文创 陈海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932-2938,共7页
目的: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已经成为治疗骨盆后环骨折的主要手术方式,然而徒手闭合操作对术者经验要求较高,且反复透视增加患者和医务人员辐射危害。文章通过Meta分析方法比较机器人辅助与徒手经皮骶髂螺钉置入治疗骨盆后环骨折临床疗效... 目的: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已经成为治疗骨盆后环骨折的主要手术方式,然而徒手闭合操作对术者经验要求较高,且反复透视增加患者和医务人员辐射危害。文章通过Meta分析方法比较机器人辅助与徒手经皮骶髂螺钉置入治疗骨盆后环骨折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及ClinicalTrials.gov等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从各数据库建库到2022年12月。搜集国内外关于对比研究机器人辅助与徒手经皮骶髂螺钉置入治疗骨盆后环骨折临床疗效的文献,由2名研究者分别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并提取文献数据。采用Cochrane风险评估标准评价随机对照试验质量,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对纳入队列研究的质量进行评估。使用RevMan 5.4软件对纳入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局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时间、透视频率、钻孔次数、Majeed术后功能评分、Matta骨折复位优良率、Gras螺钉位置优良率、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①共纳入13篇文献,2篇为随机对照试验,均提及随机方法;11篇为非随机对照研究,根据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进行文献质量评价,1篇8分,9篇7分,1篇6分,文献质量较好;共纳入748例患者,其中机器人组430例,徒手组318例。②Meta分析结果显示,机器人辅助组手术时间(MD=-28.30,95%CI:-40.20至-16.40)、术中出血量(MD=-6.36,95%CI:-10.06至-2.66)、术中透视时间(MD=-12.13,95%CI:-19.54至-4.72)、术中透视频率(MD=-17.39,95%CI:-29.00至-5.78)、术中导针钻孔次数(SMD=-9.50,95%CI:-14.27至-4.73)和Gras螺钉位置优良率(OR=8.65,95%CI:3.26-22.92)均明显优于徒手组(P<0.05);③机器人辅助组可显著降低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OR=0.10,95%CI:0.02-0.48,P<0.05);④两组骨折愈合时间(MD=-0.08,95%CI:-0.21,0.06)、Matta骨折复位优良率(OR=2.06,95%CI:0.97-4.39)、Majeed功能评分(MD=0.91,95%CI:-0.31-2.13)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与徒手骶髂关节置钉相比,机器人辅助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减少患者和医务人员辐射伤害,提高螺钉位置优良率,降低患者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但对骨折复位质量、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功能无显著改善。未来仍需更多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骨折 骨盆后环 机器人 机器人手术 骶髂关节螺钉 螺钉 META分析
下载PDF
髂-髂拉力螺钉在骨盆后环损伤中应用的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庞伟峰 李东利 +5 位作者 田力 苏巍 姚栋 郭大兴 齐峰 张邵军 《实用骨科杂志》 2013年第11期997-1000,共4页
目的利用CT测量数据,为跨骶骨的髂-髂拉力螺钉技术在骨盆后环损伤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08—2012年间在我院行骨盆CT检查的患者资料,男、女各60例,分别测量骨盆后环在髂后上棘水平双侧髂骨最佳进针点之间连线的距离以及该连... 目的利用CT测量数据,为跨骶骨的髂-髂拉力螺钉技术在骨盆后环损伤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08—2012年间在我院行骨盆CT检查的患者资料,男、女各60例,分别测量骨盆后环在髂后上棘水平双侧髂骨最佳进针点之间连线的距离以及该连线距离骶管后缘和髂后上棘高点的距离,通过SPSS 14.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数据以(x珋±s)来表示,以获得最佳进针范围。结果髂后上棘高点距离最佳进针点连线的垂直距离男性为(1.66±0.358)cm,女性为(1.38±0.267)cm;最佳进针点连线距离骶管后缘的垂直距离男性为(0.76±0.204)cm,女性为(1.34±0.328)cm;髂后上棘水平在安全进针范围内双侧髂骨外板之间的距离的平均数值,男性为(11.56±0.652)cm,女性为(12.36±0.968)cm。结论跨骶骨的髂-髂拉力螺钉技术在骨盆后环损伤中的应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后环 拉力螺钉 骶髂关节 放射测量
下载PDF
骶髂螺钉联合前柱螺钉治疗骨盆前后环损伤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弛 刘松 +2 位作者 梁笃 王钊 王簕 《微创医学》 2017年第3期340-342,358,共4页
目的探讨骶髂螺钉联合前柱螺钉治疗骨盆前后环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 38例骨盆前后环损伤患者按随机抽签分为两组,每组19例。观察组行骶髂螺钉联合前柱螺钉固定治疗,对照组行骶髂螺钉联合外固定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 目的探讨骶髂螺钉联合前柱螺钉治疗骨盆前后环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 38例骨盆前后环损伤患者按随机抽签分为两组,每组19例。观察组行骶髂螺钉联合前柱螺钉固定治疗,对照组行骶髂螺钉联合外固定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感、术后首次下地活动时间及Matts骨盆复位情况,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下地活动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骨盆复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d和术后1周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骶髂螺钉联合前柱螺钉用于骨盆前后环损伤疗效确切,能显著缩短患者康复进程,减少术后并发症,具有较高临床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前后环 骶髂螺钉 前柱螺钉 微创
下载PDF
经椎弓根定位导向骶髂螺钉治疗骨盆后环损伤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5
作者 徐波 杨铁毅 +5 位作者 王治 叶维光 张岩 刘树义 王思辉 郑士伟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17年第3期188-191,共4页
目的评价经椎弓根定位导向骶髂螺钉治疗骨盆后环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6年10月经椎弓根定位导向骶髂螺钉治疗骨盆后环损伤患者的资料,其中男11例,女4例,年龄34~67岁,平均47.6岁。所有患者均在C形臂X射线机监测... 目的评价经椎弓根定位导向骶髂螺钉治疗骨盆后环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6年10月经椎弓根定位导向骶髂螺钉治疗骨盆后环损伤患者的资料,其中男11例,女4例,年龄34~67岁,平均47.6岁。所有患者均在C形臂X射线机监测下经椎弓根定位并置入骶髂螺钉,末次随访时分别采用Matta评分标准和Majeed骨盆骨折康复评分评估术后骨折复位、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时间31~58 min(平均40.8 min)。术中无重要血管及神经损伤,术后经骨盆正位、侧位、出口位及入口位X线检查验证所有骶髂螺钉置入位置准确,未发生突破前方骨皮质或向后进入椎管或骶孔。所有患者平均随访18.5个月,末次随访时Matta评分优12例,良3例,Majeed骨盆骨折康复评分优13例,良2例。结论经椎弓根定位导向骶髂螺钉治疗骨盆后环损伤可降低手术难度,缩短学习曲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 骶髂螺钉 导向 骨盆后环
下载PDF
术前三维CT理想钉道测量辅助置入经皮骶髂螺钉 被引量:1
6
作者 尤传飞 邱维胜 +3 位作者 裴儒 徐雷军 倪前朝 李林东 《临床骨科杂志》 2014年第5期538-541,共4页
目的:探讨术前三维CT理想钉道测量在经皮骶髂螺钉置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15例骨盆后环损伤行CT三维重建后,在三维图像上设计骶髂螺钉的理想钉道(进钉点为髂前上棘与髂后上棘连线的中后1/3处,通过S1椎弓根中轴线)。在出口位及入口位上... 目的:探讨术前三维CT理想钉道测量在经皮骶髂螺钉置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15例骨盆后环损伤行CT三维重建后,在三维图像上设计骶髂螺钉的理想钉道(进钉点为髂前上棘与髂后上棘连线的中后1/3处,通过S1椎弓根中轴线)。在出口位及入口位上,测量理想钉道的进钉角度(∠A、∠B)。术中C臂机射线投照方向与术前三维图像测量时的位置保持一致,参照所测角度置入克氏针,并测量术中C臂机图像上克氏针进针角度(∠a、∠b),然后置入螺钉。按Mears复位标准评价骨折复位情况;根据CT图像判断螺钉的穿透情况;采用Majeed功能评分进行临床评价。结果15例患者术前在三维图像的骨盆出口位及入口位上理想钉道进钉角度(∠A、∠B)分别为1°-19°(7.9°±5.8°)、1°-9°(5.6°±2.8°),术中在C臂机透视下骨盆出口位及入口位上测量克氏针进钉角度(∠a、∠b)分别为1°-21°(8.4°±4.9°)、1°-15°(6.9°±4.5°),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置入18枚螺钉。15例均获随防,时间5-35(14.2±5.1)个月。无医源性血管、神经损伤,无螺钉断裂发生。 Mears标准评价骨折复位情况:解剖复位8例,满意复位7例。根据CT图像判断螺钉的穿透情况:0级16枚,1级2枚,无2、3级穿透。 Majeed功能评分:优10例,良4例,可1例。结论通过三维CT测量获得理想钉道在出口及入口位上的进钉角度,结合术中C臂机透视个体化进钉能够保证经皮置入骶髂螺钉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后环损伤 经皮骶髂螺钉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3D打印导板引导骶髂螺钉置钉实验与临床准确性评价 被引量:1
7
作者 游木荣 董书辉 +3 位作者 樊志强 叶海民 董谢平 邹华春 《实用骨科杂志》 2023年第2期121-125,136,共6页
目的 探讨个体化3D打印导板辅助骶髂关节螺钉置钉,在骨盆标本实验与临床应用中的准确性。方法 (1)采用8具骨盆标本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具,女3具。CT薄层扫描后数据以DICOM格式导入Mimics 19.0软件,建立骨盆三维数字模型,以髂后上棘为锚定... 目的 探讨个体化3D打印导板辅助骶髂关节螺钉置钉,在骨盆标本实验与临床应用中的准确性。方法 (1)采用8具骨盆标本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具,女3具。CT薄层扫描后数据以DICOM格式导入Mimics 19.0软件,建立骨盆三维数字模型,以髂后上棘为锚定点,设计骶髂关节螺钉置钉导板。每具标本置入6枚空心螺钉,通过X线检查、CT扫描、标本剖开观察螺钉在骶椎内的位置。(2)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到2020年12月江西省人民医院临床上采用3D打印新型导板引导骶髂关节螺钉固定12例骨盆后环损伤病例。其中男10例,女2例;年龄19~62岁,平均(35.75±11.58)岁。术后通过X线检查、CT扫描评价骶髂螺钉位于骶椎椎体内的情况。结果 (1)实验共应用骶髂关节螺钉导板16个,双侧共计置钉48枚。参照Smith评定标准:0级45枚,准确率93.75%。3枚螺钉穿出骶骨皮质,其中Ⅰ级2枚,Ⅱ级1枚。(2)临床12例骨盆后环损伤患者共置入骶髂螺钉26枚,25枚完全位于骶椎椎体内,评为0级,准确率96.15%。仅1枚穿出骶椎进入骶管评为Ⅰ级(3.85%),但没有神经症状。术后根据Matta影像学评定复位情况:优10例,良2例。末次随访依据Majeed功能评分标准:优8例,良4例。结论 运用3D打印导板引导骶髂关节螺钉置钉准确安全;临床应用效果良好,操作简便,设备要求低,便于基层医院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新型导板 骶髂关节螺钉 骨盆后环损伤 准确性
下载PDF
骨科手术机器人3D模式下辅助经皮固定骶髂螺钉的学习曲线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天 季滢瑶 +3 位作者 胡加林 翁琪昊 金亚平 杨雷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9期757-761,共5页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机器人3D模式下辅助经皮固定骶髂螺钉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在乐清市人民医院应用天玑II骨科手术机器人在3D模式下辅助行经皮骶髂螺钉治疗骨盆后环骨折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31例患者根据...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机器人3D模式下辅助经皮固定骶髂螺钉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在乐清市人民医院应用天玑II骨科手术机器人在3D模式下辅助行经皮骶髂螺钉治疗骨盆后环骨折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31例患者根据手术日期按时间顺序进行编号,分为前、中、后期3组,将完成的第1至第10例设为前期组,第11至第20例设为中期组,第21至第31例为后期组,对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及骶髂螺钉位置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发生骨科手术机器人相关并发症。机器人辅助下骶髂螺钉置入的平均手术时间随手术病例数增加而显著减少,其中前期组与中、后期平均手术时间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期组和后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8)。结论:天玑II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经皮固定骶髂螺钉的学习曲线前期较为陡峭,开展10例后可趋于平稳。骨科手术机器人3D模式下辅助治疗骨盆后环骨折是一种安全准确的方法,可提高手术精度,缩短手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机器人3D模式 学习曲线 骶髂螺钉 骨盆后环骨折
下载PDF
骶髂关节螺钉联合INFIX技术在Tile B型骨盆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高文强 周雯 +3 位作者 邢怀德 吴秋敏 张志强 夏贤生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1年第2期64-67,共4页
目的探讨骶髂关节螺钉联合INFIX技术在Tile B型骨折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9年12月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26例Tile B型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2例采用骶髂螺钉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外支架组),14例采用... 目的探讨骶髂关节螺钉联合INFIX技术在Tile B型骨折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9年12月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26例Tile B型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2例采用骶髂螺钉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外支架组),14例采用骶髂螺钉联合INFIX技术治疗(内支架组),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术后VAS评分、术后离床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进行Majeed骨盆功能评分、生活质量EQ-5D评分,随访6个月。结果2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2组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支架组较外支架组的术后离床时间更短(P<0.05),术后3月Majeed骨盆功能和生活质量EQ-5D评分更高(P<0.05),术后并发症更低(P<0.05)。结论骶髂关节螺钉联合内支架技术治疗骨盆前后环Tile B型骨盆骨折,能为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创造条件,且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前后环骨折 骶髂螺钉 内支架 早期功能锻炼 生活质量
下载PDF
骨盆后环及髋臼后柱骨折经皮螺钉置入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郑明 刘列华 蒋电明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2年第2期168-173,共6页
骨盆及髋臼骨折的治疗先后经历了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微创治疗三个阶段。骨盆后环是骨盆生物力学重要的压力侧,在不稳定骨盆骨折中,骨盆后环骨折约占1/4。髋臼后柱骨折属于关节内骨折,多需手术重建髋臼的完整性并维持其稳定性。近年来... 骨盆及髋臼骨折的治疗先后经历了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微创治疗三个阶段。骨盆后环是骨盆生物力学重要的压力侧,在不稳定骨盆骨折中,骨盆后环骨折约占1/4。髋臼后柱骨折属于关节内骨折,多需手术重建髋臼的完整性并维持其稳定性。近年来,以经皮螺钉内固定技术为代表的微创术式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对骨盆后环及髋臼后柱骨折的几种常用经皮螺钉,包括骶髂关节螺钉、髋臼后柱螺钉、Magic螺钉、LC-2螺钉、髂骨螺钉的置入技术作一综述,旨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后环骨折 髋臼后柱骨折 骶髂关节螺钉 髋臼后柱螺钉 Magic螺钉 LC-2螺钉 髂骨螺钉
下载PDF
髂前下棘椎弓根钉棒内固定结合后环骶髂螺钉对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骨折复位情况及术后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跃海 叶茂 +2 位作者 邹毅 冷华伟 桂鹏 《中国医学工程》 2022年第10期77-80,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髂前下棘椎弓根钉棒内固定结合后环骶髂螺钉对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骨折复位情况及术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中国贵航集团302医院收治的82例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 目的探讨分析髂前下棘椎弓根钉棒内固定结合后环骶髂螺钉对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骨折复位情况及术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中国贵航集团302医院收治的82例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各41例。A组患者给予髂前下棘椎弓根钉棒内固定结合后环骶髂螺钉治疗,B组患者给予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综合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较B组患者显著降低(P<0.05);综合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5.12%,较B组患者78.05%显著提高(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88%,较B组患者24.39%显著降低(P<0.05)。结论髂前下棘椎弓根钉棒内固定结合后环骶髂螺钉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减轻对患者的创伤,缩短术后恢复的时间,改善患者术后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前下棘椎弓根钉棒内固定 后环骶髂螺钉 不稳定骨盆骨折 骨折复位
下载PDF
损伤胶囊联合天玑机器人辅助下骶髂关节螺钉置入治疗骨盆后环骨折
12
作者 王冠德 冯康虎 +3 位作者 申建军 周文杰 赵兴龙 海祥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2年第11期93-96,共4页
目的:观察损伤胶囊联合天玑机器人辅助下骶髂关节螺钉置入治疗骨盆后环骨折的疗效研究。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采用外科治疗的60例骨盆后环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天玑机器人辅助下... 目的:观察损伤胶囊联合天玑机器人辅助下骶髂关节螺钉置入治疗骨盆后环骨折的疗效研究。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采用外科治疗的60例骨盆后环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天玑机器人辅助下骶髂关节螺钉置入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损伤胶囊治疗。对比两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骨盆功能恢复优良率及视觉模拟(VAS)评分。结果:治疗组骨折愈合时间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骨盆功能恢复优良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损伤胶囊联合天玑机器人辅助下骶髂关节螺钉置入治疗骨盆后环骨折能缓解疼痛,减少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促进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后环骨折 损伤胶囊 天玑机器人 骶髂关节螺钉置入
下载PDF
经皮骶髂螺钉与后方张力带钢板治疗不稳定骨盆后环骨折脱位的病例对照研究
13
作者 郭跃跃 郑潮顺 +4 位作者 何旭辉 林懿辉 陈彬勇 林楚纯 林本丹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2年第5期486-491,共6页
目的对比经皮骶髂螺钉和后方张力带钢板治疗不稳定骨盆后方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2019年6月至2021年5月,收治符合纳入标准的骨盆后环骨折脱位患者40例,其中经皮骶髂螺钉组和后方张力带钢板各20例,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围手术期资料及... 目的对比经皮骶髂螺钉和后方张力带钢板治疗不稳定骨盆后方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2019年6月至2021年5月,收治符合纳入标准的骨盆后环骨折脱位患者40例,其中经皮骶髂螺钉组和后方张力带钢板各20例,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围手术期资料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随访时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性别、年龄、致伤原因、骨折分型、ISS评分等基线资料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骶髂螺钉组待术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等围手术期指标均优于钢板组(P<0.05),但术中放射次数较多(P<0.05)。而术后Majeed评分和Matta评分两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骶髂螺钉组发生两例神经损伤,钢板组发生两例术后切口感染,无其他重大手术并发症。结论骶髂螺钉应用于不稳定骨盆后方骨折脱位患者中,对软组织创伤小,更适合作为骨盆后环骨折脱位的内固定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髂螺钉 张力带钢板 骨盆后环骨折脱位 不稳定骨盆骨折
下载PDF
应用腰骶髂钉棒系统经Wiltse肌间隙入路治疗骨盆后环纵向不稳定骶骨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波 俞霆钧 +1 位作者 徐婷 刘双来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2期174-176,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腰骶髂钉棒系统经Wiltse肌间隙入路治疗骨盆后环纵向不稳定骶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7月江西嘉佑曙光骨科医院收治的40例骨盆后环纵向不稳定骶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 目的探讨应用腰骶髂钉棒系统经Wiltse肌间隙入路治疗骨盆后环纵向不稳定骶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7月江西嘉佑曙光骨科医院收治的40例骨盆后环纵向不稳定骶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以传统横向固定治疗,观察组经Wiltse肌间隙入路应用腰骶髂钉棒系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运动及感觉功能恢复情况,统计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期间的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后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运动及感觉评分均高于手术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复位效果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切开感染、骨盆环不稳定、骨折不愈合及术后慢性疼痛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腰骶髂钉棒系统经Wiltse肌间隙入路治疗骨盆后环纵向不稳定骶骨骨折,可减轻患者手术创伤,维持骨盆后环纵向稳定性,降低致残率,临床效果满意,并发症少,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Wiltse肌间隙入路 骨盆后环纵向骨折 不稳定骶骨骨折 腰骶髂钉棒系统
下载PDF
双前皮下内固定支架与前皮下内固定支架联合骶髂螺钉固定骨盆C1型骨折的稳定性比较
15
作者 崔栋清 卫锦杰 孙海钰 《中国骨伤》 CAS 2024年第11期1107-1113,共7页
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法评估双前皮下内固定支架(anterior subcutaneous internal fixation,INFIX)在骨盆C1型骨折中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并与INFIX联合骶髂螺钉比较判断其是否足够替代前后环联合固定。方法:将1名43岁女性志愿者的骨盆CT数... 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法评估双前皮下内固定支架(anterior subcutaneous internal fixation,INFIX)在骨盆C1型骨折中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并与INFIX联合骶髂螺钉比较判断其是否足够替代前后环联合固定。方法:将1名43岁女性志愿者的骨盆CT数据导入至计算机并使用Mimics、Workbench等软件构建正常骨盆模型和骨盆C1型骨折模型,并对后者分别使用双INFIX和INFIX联合骶髂螺钉进行固定,首先验证正常骨盆模型在解剖标志和应力传导及位移分布上的有效性,然后对两种内固定模型施加500 N垂直向下的载荷力并分别模拟人体站立位和坐位,采集前后环骨折端的位移、内固定的应力及骨质中钉道的应力等数据。结果:模型通过了有效性验证。站立位双INFIX组的前环和后环骨折最大移位分别为0.861 mm和4.128 mm,均大于联合固定组的0.152 mm和0.293 mm;坐位双INFIX组的后环骨折移位是3.757 mm,大于联合固定组的0.560 mm,而前环骨折最大位移是0.221 mm与联合固定组的0.194 mm差距不大。站立位双INFIX组内固定最大应力大于联合固定组,坐位则相反,各内固定最大应力均低于钛合金的屈服强度790 MPa。站立位和坐位双INFIX组的钉道最大应力均小于联合固定组,所有钉道应力均低于骨质的强度极限290~540 MPa。结论:前后环骨折中双INFIX固定的稳定性整体上不如INFIX联合骶髂螺钉固定,单纯的双INFIX固定虽能为后环分担一部分负荷,但后环依旧会产生较大的移位,因此后环的固定很重要。此外,双INFIX在前环的固定强度和稳定性要优于INFIX,当INFIX不能提供足够的强度来稳定前环骨折时,双INFIX将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后环骨折 前皮下内固定 骶髂螺钉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3D打印贴皮蜂窝头导板辅助骶髂螺钉植入治疗骨盆后环骨折的临床疗效
16
作者 盛斌 刘超 +5 位作者 王奕威 肖睿 鲁颖 刘德龙 杨瞻宇 王愉思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17-1324,共8页
目的探讨3D打印贴皮蜂窝头导板辅助骶髂螺钉植入治疗骨盆后环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2月—2022年12月采用骶髂螺钉植入治疗的40例骨盆后环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8例应用3D打印贴皮蜂窝头导板辅助骶髂螺钉植入(导板组... 目的探讨3D打印贴皮蜂窝头导板辅助骶髂螺钉植入治疗骨盆后环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2月—2022年12月采用骶髂螺钉植入治疗的40例骨盆后环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8例应用3D打印贴皮蜂窝头导板辅助骶髂螺钉植入(导板组),22例采用常规透视下徒手经皮植入骶髂螺钉(常规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受伤至手术时间及Dennis分型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术中每枚骶髂螺钉的植钉时间、C臂X线机透视次数、导针调整次数,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骨愈合情况;术后6个月采用Majeed评分评价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复查CT观察螺钉是否穿出骨皮质;于导板组矢状位CT图像上测量实际螺钉尖端、骶孔和进钉点处位置与虚拟位置之间的偏差。结果导板组S1和S2椎体分别植钉14枚和16枚,常规组分别为17枚和18枚。导板组S1、S2椎体及所有椎体每枚骶髂螺钉植钉时间、透视次数及导针调整次数均少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48个月,平均19.7个月。两组均未发生切口感染,无螺钉移位及内固定物松动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2周所有患者均见骨痂生长,均达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2~24周,平均15.7周。导板组无患者骶髂螺钉穿破皮质;常规组2例患者骶髂螺钉穿破皮质,未损伤血管、神经。导板组实际螺钉尖端、骶孔和进钉点处位置与虚拟位置之间的偏差分别为(2.91±1.01)、(2.10±0.74)、(1.67±0.70)mm,平均偏差(2.19±1.22)mm。术后6个月两组Majeed功能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贴皮蜂窝头导板技术应用于骨盆后环骨折骶髂螺钉植入能缩短螺钉植入时间、减少术中透视次数及导针调整次数,降低螺钉穿出骨皮质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髂螺钉 骨盆后环骨折 3D打印 手术导板
原文传递
骨盆后环MRI图像参数测量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亮 周山 +2 位作者 王斌 张振勇 臧卫东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9年第2期105-107,共3页
目的应用MRI图像测量骨盆后环相关参数,为仰卧位S1椎弓根水平骶髂置钉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测量骶髂关节角度,椎弓根有效长度、直径、高度,及直径7.2mm螺钉在椎弓根内的活动范围。结果S1椎弓根有效长度:(74.0±5.4)mm,直径:(14.4&... 目的应用MRI图像测量骨盆后环相关参数,为仰卧位S1椎弓根水平骶髂置钉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测量骶髂关节角度,椎弓根有效长度、直径、高度,及直径7.2mm螺钉在椎弓根内的活动范围。结果S1椎弓根有效长度:(74.0±5.4)mm,直径:(14.4±2.3)mm;骶髂关节角度:(29.0±9.1)°。横断位S1椎弓根角度:(28.6±8.0)°,螺钉移动范围:(7.8±3.4)°~(41.6±5.7)°。冠状位S1椎弓根高度:(21.9±2.8)mm,角度:(21.3±4.6)°,螺钉移动范围:(7.6±1.1)°~(31.4±3.8)°。结论经S1椎弓根置入1枚7.2mm螺钉较为安全,置入2枚较为困难;向前20~30°,向足端倾斜5~15°,是仰卧位骶髂置钉术的安全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后环 骶髂螺钉 仰卧位 应用解剖
原文传递
天玑骨科机器人辅助经皮骶髂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骨盆后环损伤合并骶骨变异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成志 刘刚 +3 位作者 唐经励 黎高荣 覃习 胡居正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40-945,共6页
目的 探讨应用天玑骨科机器人辅助经皮骶髂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骨盆后环损伤合并骶骨变异的临床疗效,评价其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20年1月—2021年6月采用天玑骨科机器人辅助经皮骶髂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的7例Tile C型骨盆骨折... 目的 探讨应用天玑骨科机器人辅助经皮骶髂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骨盆后环损伤合并骶骨变异的临床疗效,评价其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20年1月—2021年6月采用天玑骨科机器人辅助经皮骶髂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的7例Tile C型骨盆骨折合并骶骨变异患者临床资料。男5例,女2例;年龄17~56岁,平均36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4例,高处坠落伤3例。骨盆骨折Tile分型:C1.1型1例,C1.2型1例,C1.3型5例;骶骨骨折根据Denis分区:Ⅰ区3例,Ⅱ区4例;骶骨畸形:腰椎骶化3例,骶椎腰化2例,骶骨副耳状面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7 d,平均4.6 d。记录每枚螺钉植入时间、每枚导针置入透视次数、骨折复位质量(Matta评分)、螺钉位置优良率、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Majeed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术中共植入13枚螺钉,每枚螺钉植入时间为10~23 min,平均18.2 min;导针位置良好,无1例进行导针调整,每枚导针置入透视次数3~7次,中位数4次。术后3 d影像学检查示骶髂螺钉植入位置均为优。无切口感染、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未发生与机器人设备相关的不良事件。术后3 d采用Matta评分评价骨折复位质量获优6例、良1例,优良率100%。7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5个月,平均12.4个月。患者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18~24周,平均21.2周。末次随访时Majeed评分为81~95分,平均91.5分;其中优5例、良2例,优良率100%。结论 天玑骨科机器人辅助经皮骶髂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骨盆后环损伤合并骶骨变异,手术精准、安全、微创、智能,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玑骨科机器人 骨盆后环损伤 骶骨变异 骶髂空心螺钉 内固定
原文传递
仰卧位与俯卧位骶髂置钉术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亮 甄相周 +1 位作者 徐向峰 臧卫东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0年第4期292-294,共3页
目的探讨仰卧位经皮骶髂置钉术的可行性,并与俯卧位状态进行比较。方法选择成人短期防腐湿尸10具,男5具,女5具。C型臂X线机透视下经皮骶髂置入1枚直径7.2mm空心钛钉,左侧取仰卧位,右侧俯卧位。手术前后摄骨盆前后位、腰椎侧位X线片,及... 目的探讨仰卧位经皮骶髂置钉术的可行性,并与俯卧位状态进行比较。方法选择成人短期防腐湿尸10具,男5具,女5具。C型臂X线机透视下经皮骶髂置入1枚直径7.2mm空心钛钉,左侧取仰卧位,右侧俯卧位。手术前后摄骨盆前后位、腰椎侧位X线片,及骶髂关节CT扫描,比较2种手术操作的手术时间、透视时间、透视次数及螺钉在S1椎体中的位置。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仰卧位组为(17.333±1.862)min,俯卧位组为(16.333±2.805)min;透视时间:仰卧位组为(28.500±3.332)s,俯卧位组为(28.500±4.278)s;透视次数:仰卧位组为(12.000±2.000)次,俯卧位组为(11.667±2.422)次;2种方法均有1枚螺钉突破椎体后缘皮质,侵及椎管。统计学显示2种手术方法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仰卧位经皮骶髂置钉固定术是安全、可行的,与俯卧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该术式为微创治疗骨盆后环损伤找到了一条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后环损伤 骶髂螺钉 仰卧位 内固定
原文传递
天玑骨科机器人联合O臂导航系统辅助经皮微创治疗骨盆后环损伤 被引量:7
20
作者 葛硕 张雷 +2 位作者 周子斐 贾少华 郑龙坡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34-939,共6页
目的 评价天玑骨科机器人联合O臂导航系统辅助经皮微创治疗骨盆后环损伤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76例骨盆后环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45例采用天玑骨科机器人联合O臂导航系统辅助经皮微创骶髂螺钉内固定术治疗(... 目的 评价天玑骨科机器人联合O臂导航系统辅助经皮微创治疗骨盆后环损伤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76例骨盆后环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45例采用天玑骨科机器人联合O臂导航系统辅助经皮微创骶髂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31例仅在C臂X线机引导下行经皮微创骶髂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骨折Tile分型、受伤至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钉道调整次数和术中透视次数,采用Matta评分评价骨折复位质量;末次随访时采用Majeed评分评估患者骨盆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研究组共植入螺钉72枚,每例患者植入螺钉1(1,2)枚;对照组共植入螺钉47枚,每例患者植入螺钉1(1,2)枚;两组每例患者植入螺钉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92,P=0.695)。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钉道调整次数和术中透视次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4个月。术后和随访过程中均未见严重并发症。术后1周采用Matta评分评价骨折复位质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135,P=0.256)。末次随访时采用Majeed评分评价骨盆功能,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279,P=0.201)。结论 天玑骨科机器人联合O臂导航系统辅助治疗骨盆后环损伤是一种可靠的手术方式,与C臂X线机引导下的传统手术方式相比减少了手术时间和透视次数,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准确性和手术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玑骨科机器人 O臂导航系统 骨盆后环损伤 骶髂螺钉 微创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