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ostoperative Disc Wedging in Adolescent Idiopathic Thoracolumbar/Lumbar Scoliosis:a Comparison of Anterior and Posterior Approaches 被引量:2
1
作者 Bin Yu Yi-peng Wang Gui-xing Qiu Jian-guo Zhang Jian-xiong Shen Yu Zhao Shu-gang Li Qi-yi Li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CAS CSCD 2010年第3期156-161,共6页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different influences of anterior and posterior correction and fusion approaches upon disc wedging in adolescent idiopathic thoracolumbar/lumbar scoliosis.Methods The retrospective study was c...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different influences of anterior and posterior correction and fusion approaches upon disc wedging in adolescent idiopathic thoracolumbar/lumbar scoliosis.Methods The retrospective study was conducted with the medical records and radiographs of adolescent idiopathic thoracolumbar/lumbar scoliosis patients that underwent anterior(group A) or posterior(group B) correction and fusion surgery from December 1998 to May 2008.The correction of the main curve and changes of the disc wedging were analyzed.Results Fifty-three patients were included,26 in group A and 27 in group B.The mean coronal Cobb angles of the main curve in group A and group B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cted after surgery(P<0.05),with an average correction rate of 75.2% and 88.2%,respectively.Upon final follow-up,the coronal Cobb angl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18.9°±11.1° and 7.7°±5.6°,respectively,with an average correction loss of 6.8°±6.5° and 2.7°±3.3°,respectively.The coronal Cobb angle after operation and at final follow-up,and the correction rate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in group B than those in group A(P<0.05),while the coronal Cobb angle loss in group A was greater than that in group B(P<0.05).The disc wedging before operation,after operation,and at final follow-up were 3.2°±3.0°,5.7°±3.0°,and 8.6°±4.4° in group A,and 2.4°±3.2°,3.3°±3.4°,and 3.7°±3.6° in group B,respectively.Postoperative disc wedging was significantly larger compared with preoperative measurements in group A(P<0.05),but not in group B(P>0.05).The difference between disc wedging at final follow-up and that after surgery was significant in group A(P<0.05),but not in group B(P>0.05).Between the two groups,group A had larger disc angles after operation and at final follow-up(P<0.05),and a greater loss of disc angle(P<0.05).Conclusion For adolescent idiopathic thoracolumbar/lumbar scoliosis,posterior approach using all pedicle screws might produce a better result in terms of disc wedging compared with anterior approa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椎间盘 腰椎 椎弓根螺钉 融合方法 主曲线 光盘 校正
下载PDF
伴左肩低的Lenke 2A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过度融合上胸弯会增加远端叠加的风险
2
作者 陈熙璞 秦晓东 +4 位作者 陈溢 何中 刘臻 邱勇 朱泽章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93-699,共7页
目的评估伴左肩低的Lenke 2A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上胸弯融合与术后远端叠加现象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16日至2018年10月21日于我院行脊柱后路胸腰椎融合术的104例术前左肩低的Lenke 2A型AIS患者资料,所有患者... 目的评估伴左肩低的Lenke 2A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上胸弯融合与术后远端叠加现象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16日至2018年10月21日于我院行脊柱后路胸腰椎融合术的104例术前左肩低的Lenke 2A型AIS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获得至少2年的随访,并通过X线片测量影像学参数。根据手术上端固定椎(UIV)的选择将患者分为≥T_(3)组(UIV在T_(3)及T_(3)以上)和<T_(3)组(UIV在T_(3)以下),比较两组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影像学参数、远端叠加发生率及生活质量(脊柱侧凸研究协会22项问卷评分)。结果104例患者平均年龄为(14.8±3.2)岁,平均随访时间为(33.0±9.6)个月。≥T_(3)组71例,<T_(3)组33例,两组术前临床及影像学参数匹配(P>0.05)。末次随访时,27例(26.0%)患者发生远端叠加,≥T_(3)组远端叠加的发生率高于<T_(3)组[31.0%(22/71)vs 15.2%(5/33),P<0.001];15例(14.4%)患者发生术后肩部不平衡(PSI),其中≥T_(3)组11例(15.5%),<T_(3)组4例(12.1%);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isser分级和UIV选择是伴左肩低Lenke 2A型AIS患者术后发生远端叠加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对于伴左肩低的Lenke 2A型AIS患者,UIV的选择与术后远端叠加发生率有关,融合上胸弯或将导致远端叠加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脊柱后路胸腰椎融合术 远端叠加 上端固定椎 上胸弯
下载PDF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和预后分析
3
作者 刘明 生家耀 刘国强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10期48-51,共4页
目的评估对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予以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84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进行前路内固定融合术,试验组进行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手术指标(切口长... 目的评估对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予以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84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进行前路内固定融合术,试验组进行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手术指标(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腰背疼痛、神经受损、脊柱不稳)发生情况、预后指标(椎管占位率、后凸Cobb角、椎体后缘高度比、椎体前缘高度比)。结果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97.62%高于对照组的80.95%(P<0.05)。试验组切口长度(118.33±14.30)mm小于对照组的(232.85±23.15)mm,手术时间(184.33±2.36)min、住院时间(9.55±1.11)d均短于对照组的(272.42±4.36)min、(18.18±2.80)d,术中出血量(534.70±2.84)ml少于对照组的(786.50±10.35)ml(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2.38%低于对照组的21.43%(P<0.05)。治疗后,试验组椎管占位率(10.18±1.45)%、后凸Cobb角(6.20±1.45)°、椎体后缘高度比(90.52±5.42)%、椎体前缘高度比(85.86±13.26)%较对照组的(12.15±1.68)%、(12.15±2.45)°、(75.15±5.65)%、(72.60±16.15)%更佳(P<0.05)。结论对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予以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效果突出,可优化手术指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对患者康复意义重大,建议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胸腰段骨折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 预后情况 疗效
下载PDF
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骨缺损的影响因素
4
作者 张震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1期85-88,共4页
目的 分析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骨缺损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4月至2021年4月商丘市中医院收治的200例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后入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并于术后进行为期1 a随访,统计术后骨缺损发生情况,... 目的 分析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骨缺损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4月至2021年4月商丘市中医院收治的200例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后入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并于术后进行为期1 a随访,统计术后骨缺损发生情况,设计一般资料调查表,记录研究所需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骨缺损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发生组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骨折类型、椎间盘是否完整以及植骨情况与未发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组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骨密度T值低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压缩性骨折、椎间盘受损、骨密度T值低以及植骨情况是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骨缺损发生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 压缩性骨折、椎间盘受损、骨密度T值低以及植骨情况是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骨缺损发生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骨缺损 后入路内固定融合术 椎间盘受损
下载PDF
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
5
作者 库建斌 郭新辉 +3 位作者 曹阳 肖斌 熊学华 刘昕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25期38-39,共2页
目的:研究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疗法在胸腰椎爆裂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分为前路手术治疗组(27例)与后路手术治疗组(93例)。对比两组的预后情况。结果:后路手术组平均出血量[(350&#... 目的:研究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疗法在胸腰椎爆裂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分为前路手术治疗组(27例)与后路手术治疗组(93例)。对比两组的预后情况。结果:后路手术组平均出血量[(350±100)ml]少于前路手术组[(1100±150)ml],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29.853,P〈O.01)。后路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70±10)min]短于前路手术组[(145±30)min],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31.291,P〈O.01)。术后2年后路手术组植骨融合率(19.2%)低于前路手术组(63.0%),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x2:28.61,P〈0.01)。比较后路手术组手术前后ASIA神经功能分级结果提示,后路手术组患者术后2年的脊髓神经功能与术前相比改善1—3级,且无一例患者发生原有神经症状加重,无一例患者发生新的神经症状。结论:后路手术同前路手术相比,具有出血量少、手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远期植骨融合率低等优势,疗效基本一致,但需要保持后纵韧带的完整性。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治疗中,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优先选择后路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减压 植骨融合 胸腰椎爆裂骨折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后路内固定手术中融合与非融合手术疗效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高峰 张智达 +2 位作者 任应清 孙成群 魏娜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第2期56-59,共4页
目的比较研究融合与非融合手术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后路内固定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2月~2015年2月接受后路内固定手术治疗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共78例。研究组采用非融合手术方式共35例,对照组采用... 目的比较研究融合与非融合手术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后路内固定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2月~2015年2月接受后路内固定手术治疗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共78例。研究组采用非融合手术方式共35例,对照组采用融合手术方式共43例,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以及1年后伤椎Cobb角,判断矫正丢失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患者腰部功能情况。结果经比较,研究组手术时间[(1.42±0.20)h]少于对照组[(1.60±0.40)h](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263±51)m L]与对照组[(290±94)m L]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即刻伤椎Cobb角度数方面[(6.23±2.61)°]与对照组[(6.44±1.70)°]比较无明显差异。术后1年,研究组的伤椎Cobb角度数[(11.83±3.91)°]大于对照组[(8.78±2.86)°](P<0.05),矫正度丢失[(5.45±0.82)°]也大于对照组[(3.02±0.71)°](P<0.05),研究组的VAS评分[(1.77±0.62)分]与对照组[(1.65±0.49)分]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行后路内固定手术时,无需常规进行融合,可缩短手术时间,避免取骨区并发症及减轻费用,且可获得与融合手术相似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融合 非融合 后路内固定
下载PDF
脊柱后方3D融合预防胸腰椎骨折晚期矫正丢失:有限元分析与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5
7
作者 吴立军 余凤娇 +1 位作者 何登伟 钟世镇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4-193,共10页
椎弓根螺钉系统能使胸腰椎骨折椎体高度和矢状面成角获得良好恢复,但是随着下地活动增多或内固定取出后,易发生椎体高度和后凸畸形矫正的丢失。为此,评价双侧关节突和棘突间植骨3D融合对预防胸腰椎骨折合并椎间盘损伤术后晚期矫正丢失... 椎弓根螺钉系统能使胸腰椎骨折椎体高度和矢状面成角获得良好恢复,但是随着下地活动增多或内固定取出后,易发生椎体高度和后凸畸形矫正的丢失。为此,评价双侧关节突和棘突间植骨3D融合对预防胸腰椎骨折合并椎间盘损伤术后晚期矫正丢失的力学机制和临床效果。模拟患者术后内固定取出后状态,建立双侧关节突联合棘突间植骨融合(治疗组模型)和单纯双侧关节突植骨融合(对照组模型)的L1-L2节段的两种外科有限元模型,按照脊柱三柱理论,对模型施加压缩、前屈与后伸荷载。两种外科模型通过治疗组(11例)和对照组(13例)的前瞻性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放射学检查。治疗组模型的椎间盘竖向压缩位移和应变较对照组模型明显减小,双侧关节突植骨区应力负荷也较对照组模型减小,而且治疗组模型的后柱比对照组模型形成了更加强化的张力带。治疗组在术后晚期的临床试验结果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关节突联合棘突间植骨3D融合比单纯双侧关节突植骨融合更能有效重建脊柱三维稳定性,能较好地获得骨性融合,防止术后晚期伤椎高度丢失以及后凸畸形矫正丢失。有限元分析结合小样本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有利于外科手术的设计、评价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晚期矫正丢失 后柱3D融合 有限元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与单纯后外侧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李涛 张进 +4 位作者 宋跃明 刘浩 龚全 刘立岷 曾建成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330-1333,共4页
目的比较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后路手术不同植骨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1月-2007年7月,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患者35例,男22例,女13例;年龄17~53岁。其中14例行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transforaminal ... 目的比较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后路手术不同植骨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1月-2007年7月,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患者35例,男22例,女13例;年龄17~53岁。其中14例行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transforaminal interbody fusion,TLIF),21例行单纯后外侧植骨(posterior lateral fusion,PLF)。TLIF组AO分型:A3型3例,B型7例,C型4例;按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神经功能损伤标准评分:运动评分(50.6±3.6)分,感觉评分(170.5±42.7)分。PLF组AO分型:A3型4例,B型10例,C型7例;按ASIA神经功能损伤标准评分:运动评分(50.8±4.2)分,感觉评分(153.8±23.7)分。两组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TLIF组手术时间(316±32)min,PLF组(254±27)min;TLIF组术中出血量(487±184)mL,PLF组(373±72)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死亡、神经功能损害加重及内固定器械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3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23个月,平均14.6个月。术后TLIF组胸腰椎骨性融合率为100%,PLF组融合率为85.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按ASIA神经功能损伤标准评分,TLIF组运动评分增加(10.4±10.0)分,感觉评分增加(26.5±22.8)分;PLF组运动评分增加(9.4±9.3)分,感觉评分增加(28.8±28.4)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3、6及12个月椎体高度恢复TLIF组分别为(5.4±2.1)、(5.4±1.9)、(5.4±1.4)、(5.3±1.3)mm,PLF组分别为(5.3±2.6)、(5.3±2.2)、(4.8±3.1)、(4.2±3.6)mm;术后即刻、3、6及12个月Cobb角恢复TLIF组分别为(14.5±3.5)、(14.5±3.6)、(14.4±3.4)、(14.4±3.6)°,PLF组分别为(14.3±2.7)、(14.2±3.1)、(12.2±2.8)、(11.7±3.3)°;以上两指标两组术后即刻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与术后6、12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LIF较PLF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能获得更高的融合率,恢复脊柱的生理弧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 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 单纯后外侧植骨 融合率 神经功能恢复
下载PDF
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运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的临床价值评估 被引量:4
9
作者 孔文斌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第8期23-24,共2页
目的:探讨脊柱胸腰段骨折运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将2016年8月-2017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80例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行前固定术,而观察组则行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 目的:探讨脊柱胸腰段骨折运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将2016年8月-2017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80例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行前固定术,而观察组则行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胸腰段骨折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后路椎弓根钉固定术联合Cage融合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林 张兵 +1 位作者 鲍亮 康晋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年第27期79-80,共2页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钉固定术联合Cage融合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效果。方法选取12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其中将58例行单纯后路椎弓根钉固定术治疗的患者设为A组,另外62例行后路椎弓根钉固定术联合Cage融合术治疗的患者设为B组,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钉固定术联合Cage融合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效果。方法选取12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其中将58例行单纯后路椎弓根钉固定术治疗的患者设为A组,另外62例行后路椎弓根钉固定术联合Cage融合术治疗的患者设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 B组患者出院时临床优良率、复位率、融合率明显高于A组(P<0.05);两组患者的假关节形成、神经性疼痛、Cage滑脱移位、钉棒断裂松动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在术后1周、3、6个月的Cobb角、椎管狭窄率优于A组,椎体前缘高度大于A组(P<0.05)。结论后路椎弓根钉固定术联合Cage融合术能有效提高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椎弓根钉固定术 Cage融合术 胸腰段脊柱骨折
下载PDF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效果分析及对胸腰椎活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兴华 《中外医疗》 2017年第12期81-83,共3页
目的分析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并观察对患者胸腰椎活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6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为该次实验参与者,按照手术临床治疗范式不同将手术治疗分为实验... 目的分析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并观察对患者胸腰椎活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6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为该次实验参与者,按照手术临床治疗范式不同将手术治疗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6例患者给予前路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组60例患者给予后路内固定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时间、术后引流量、下床运动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实验组治疗后IDEEA系统测量得分与治疗前相比提升幅度在(47.1±2.3),对照组治疗后IDEEA系统测量得分与治疗前相比提升幅度在(35.2±1.9),两组患者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胸腰椎骨折患者给予后路内固定融合术能有效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促进患者尽快下床行走,有利于患者胸腰椎活动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 脊柱胸腰段骨折 胸腰椎活动功能
下载PDF
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对不稳定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3
12
作者 白晓军 《医学综述》 2015年第18期3427-3429,共3页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对不稳定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3年12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57例不稳定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2例采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设为对照...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对不稳定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3年12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57例不稳定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2例采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设为对照组,35例采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580±212)m L比(920±385)m L],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190±54)min比(234±56)min],Cobb角矫正丢失较对照组大[(5.5±1.9)°比(2.8±1.2)°],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2.9%(1/35)比18.2%(4/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术后两组患者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伤椎内占位情况、脊髓神经功能和术后植骨融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不稳定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疗效与前路手术相当,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不稳定性 疗效
下载PDF
保留后方韧带复合体改良有限减压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锋 官众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3期88-92,共5页
目的探讨保留后方韧带复合体改良有限减压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并脊髓损伤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9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并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目的探讨保留后方韧带复合体改良有限减压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并脊髓损伤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9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并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在保留后方韧带复合体的基础上采用后入路改良有限减压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后入路减压手术治疗。收集并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及植骨融合情况,观察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7 d的前后伤椎高度及cobb角,同时于术后12个月内进行随访,观察两组脊柱矫正角度平均丢失度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与术中输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植骨融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2个月内,观察组植骨融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伤椎前后缘高度均较治疗前增高,cobb角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12个月的脊柱矫正角度平均丢失度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内,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后方韧带复合体改良有限减压手术对于胸腰椎爆裂骨折并脊髓损伤患者具有更为显著的疗效,其能在保留患者关节囊、韧带复合体及部分棘突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改善患者脊柱受压情况,保持患者脊柱的稳定性,降低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方韧带复合体 有限减压 椎间融合内固定 胸腰椎爆裂骨折 脊髓损伤
下载PDF
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应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胡涛 王来斌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第3期190-192,共3页
目的:探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0年6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83例按不同治疗术式分为试验组(47例,行后路内固定融合治疗)和对照组(36例,行前路内固定融合治疗),对两... 目的:探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0年6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83例按不同治疗术式分为试验组(47例,行后路内固定融合治疗)和对照组(36例,行前路内固定融合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围术期情况进行综合比较。结果(1)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3.62%,明显高于对照组(75.0%)(P<0.05);(2)试验组手术耗时、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4项围术期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试验组患者经手术治疗的Cobb角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Cobb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效果显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预后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内固定融合 前路内固定融合 脊柱胸腰段骨折
下载PDF
侧入路椎间融合联合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分析
15
作者 熊家伟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6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观察侧入路微创椎间融合联合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2~11月收治的胸腰段骨折患者48例,按照配对分组法分为两组,每组24例,对照组给予后椎弓根钉短节段固定联合外侧植骨融合治疗,观察组给予侧入路... 目的观察侧入路微创椎间融合联合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2~11月收治的胸腰段骨折患者48例,按照配对分组法分为两组,每组24例,对照组给予后椎弓根钉短节段固定联合外侧植骨融合治疗,观察组给予侧入路微创椎间融合联合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两组术后均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术后12个月。观察组前缘高度比值、后缘高度比值均大于对照组,Cobb角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术后JOA评分比较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JOA评分为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侧入路微创椎间融合联合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疗效较佳,椎体稳定性更佳,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优,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入路 椎间融合 后路 短节段 固定 胸腰段 骨折
下载PDF
前、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7
16
作者 洪全明 杨可佳 +3 位作者 沈飞 孙春华 严家生 季一明 《创伤外科杂志》 2016年第12期708-712,共5页
目的探讨比较脊柱前、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笔者对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90例胸腰段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手术方式采用前路内固定融合治疗(42例)和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 目的探讨比较脊柱前、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笔者对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90例胸腰段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手术方式采用前路内固定融合治疗(42例)和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48例),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术后不同时间的X线评价指标、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神经功能恢复及临床疗效差异。结果后路组的手术时间(147.3±38.7)min、术中出血量(607.5±162.3)m L、手术切口长度(10.3±1.8)cm、术后住院时间(10.6±2.0)d均显著低于前路组患者(P〈0.05)。术前、术后即刻两组患者的前缘高度比值、Cobb角测量值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末次随访,后路组术后即刻伤椎前缘高度丢失(1.55±0.17)mm、Cobb角丢失(1.26±0.72)°,均显著低于前路组(7.18±1.51)mm、(7.43±1.85)°。术前、术后后路组和前路组ASIA分布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两组ASIA神经功能恢复分布较术前均显著好转(P〈0.05)。末次随访时,后路组患者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优级率(77.08%)高于前路组(52.38%),良和差均显著低于前路组患者,后路组的ODI功能分布显著优于前路组(P〈0.05)。结论脊柱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胸腰段骨折较前路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Cobb角度丢失小,临床疗效更加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骨折 脊柱 内固定 融合术 前路 后路
下载PDF
不同手术入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7
17
作者 尹升吉 伦学刚 《中国当代医药》 2015年第22期70-72,75,共4页
目的观察比较不同手术入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山东省寿光市人民医院2013年8月~2015年1月收治的84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前路组和后路组,每组42例。前路组采用前路内固定融合术,后路组采... 目的观察比较不同手术入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山东省寿光市人民医院2013年8月~2015年1月收治的84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前路组和后路组,每组42例。前路组采用前路内固定融合术,后路组采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运动与触觉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前路组的总有效率为85.71%,后路组为95.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路组的手术时间[(156.53±18.20)min]、住院时间[(10.26±2.42)d]明显短于前路组[(223.27±24.29)min、(15.33±3.25)d],术中出血量[(634.47±37.95)ml]明显少于前路组[(986.25±42.73)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路组与后路组患者治疗后的运动与触觉评分[(56.8±6.5)、(62.5±6.8)分;(63.2±7.1)、(65.3±7.7)分]均较治疗前[(37.3±4.2)、(46.5±6.1)分;(41.3±5.3)、(49.1±6.3)分]显著提高(P〈0.05),但两组治疗后的运动与触觉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路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76%,后路组为9.5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明显优于前路内固定,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内固定融合术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 胸腰段脊柱骨折 效果
下载PDF
后路固定非融合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钊鹏 李金生 +3 位作者 刘伟怡 谢学义 陈小雅 邹祝艺 《临床医学工程》 2016年第1期35-36,共2页
目的探讨后路固定非融合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5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40岁)根据手术方法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研究组采取后路固定非融合术治疗,对照组采取后路固定融合术治疗。术后... 目的探讨后路固定非融合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5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40岁)根据手术方法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研究组采取后路固定非融合术治疗,对照组采取后路固定融合术治疗。术后随访,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骨折椎体高度总丢失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两组后凸角变化生率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两组预后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胸腰椎骨折中采取后路固定非融合术治疗,可完整保留固定节段功能,获得良好的矢状位排列,临床效果显著,主要适用于年轻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固定非融合术 胸腰椎骨折 疗效
下载PDF
后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手术对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龙文 陵廷贤 +1 位作者 李政 刘立岷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9年第3期95-96,共2页
目的观察后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方法我院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82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1例。研究组采用后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前路短节段内固定联合伤椎置钉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 目的观察后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方法我院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82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1例。研究组采用后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前路短节段内固定联合伤椎置钉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情况、伤椎活动度等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伤椎活动度小于对照组(P <0. 05)。结论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治疗创伤,具有较显著的短期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手术 胸腰段脊柱骨折 疗效观察
下载PDF
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 被引量:8
20
作者 胡新华 汪金平 唐建坤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0年第3期376-379,共4页
目的探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的手术适应证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8月~2008年6月,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且资料完整者78例,按Den is分型为A型8例,B型38例,C型12例,D型7... 目的探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的手术适应证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8月~2008年6月,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且资料完整者78例,按Den is分型为A型8例,B型38例,C型12例,D型7例,E型13例。影像学测量伤椎楔变指数(IVW)和后凸Cobb角。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2年,伤椎楔变指数(IVW)术前为0.61,术后为0.92,末次随访为0.89;Cobb角术前为21.10,术后为6.30,末次随访为7.00。术后1年随访时神经功能与术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应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具有许多优点,效果满意,但手术适应证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 脊柱骨折 后路融合 内固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