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内收前牙时后牙移动趋势及牙周膜应力分布
1
作者 欧晓丽 方志欣 +2 位作者 龙智灵 罗海欧 唐倩 《上海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239-244,共6页
目的 :利用三维数字化技术对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内收前牙时后牙移动趋势及牙周膜应力分布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17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88例患者CBCT数据,将其输入Mimics 20.0软件中,对其各部位进行初步抽取,使... 目的 :利用三维数字化技术对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内收前牙时后牙移动趋势及牙周膜应力分布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17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88例患者CBCT数据,将其输入Mimics 20.0软件中,对其各部位进行初步抽取,使用STL文件进行存储。通过Geomagic Studio 2014软件进行修补和优化,在优化基础上,构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和牙周膜模型。利用Ansys Workbench19.0 FEM软件对6个FEM模型进行模拟仿真与观测,分析当前牙整体回收时,不同组别患者支抗牙的初始移动趋势与牙周膜范式等效应力分布。采用SPSS 2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支抗牙均发生不同程度牙根部颊向移动等倾向,其中,第二前磨牙位置移动在近中咬合方向上表现最为明显;而水平矩形附件组与垂直矩形附件组成相对关系,牙周膜最大范式等效应力大范围分布于牙颈部,接着是根尖区,以NA组支抗牙的范式等效应力值最大。附件垂直矩形组中,所有患者牙周膜最大范式等效应力值显著小于水平矩形组。结论:正畸牙附件设计对前牙回收时的位置移动具有较强抑制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牙三维方向移动的精确性。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应用初期,患者牙周膜受到的范式等效应力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牙周膜 应力分布 后牙移动 前牙内收
下载PDF
倾斜种植在上颌后牙区的应用现状
2
作者 陈娇 雷爱萍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3-296,共4页
上颌后牙区缺牙患者通常由于牙槽骨病理性吸收萎缩、增龄性骨丧失、上颌窦气化等原因导致牙槽骨高度降低,在对这类患者进行种植修复时,因骨量的不足,导致种植修复方案的设计与实施难度增大。为了解决此类问题,有学者提出倾斜种植的治疗... 上颌后牙区缺牙患者通常由于牙槽骨病理性吸收萎缩、增龄性骨丧失、上颌窦气化等原因导致牙槽骨高度降低,在对这类患者进行种植修复时,因骨量的不足,导致种植修复方案的设计与实施难度增大。为了解决此类问题,有学者提出倾斜种植的治疗方案来满足骨量不足患者的种植修复需求。文章从应用类型、优势、生物力学等方面出发,对倾斜种植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种植 上颌后牙区 种植牙
下载PDF
纤维桩+复合树脂+氧化锆全瓷冠修复根管治疗后后牙楔状缺损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吴倩 陈峰 +2 位作者 岳漭 郝文凤 张雷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143-147,共5页
目的:探究纤维桩+复合树脂+氧化锆全瓷冠修复根管治疗后后牙楔状缺损患者的效果及美观满意度。方法:纳入2022年1月-2023年1月在笔者医院就诊的102例后牙楔状缺损患者,根据患者自主选择意愿分为研究组(n=50)和对照组(n=52),对照组行金属... 目的:探究纤维桩+复合树脂+氧化锆全瓷冠修复根管治疗后后牙楔状缺损患者的效果及美观满意度。方法:纳入2022年1月-2023年1月在笔者医院就诊的102例后牙楔状缺损患者,根据患者自主选择意愿分为研究组(n=50)和对照组(n=52),对照组行金属桩核+金属烤瓷冠修复,研究组行纤维桩+复合树脂+氧化锆全瓷冠修复。6个月后,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牙周健康情况(牙龈指数、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检测牙周炎症[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调查美观满意度[美国公共健康服务标准(United states public health service,USPHS)]和实用度(咀嚼功能、咬合情况、语言功能),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有效率达92.00%,高于对照组的76.92%(P<0.05);两组牙周健康相关指数及TNF-α、IL-4、IL-6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牙齿表面形态、色泽协调性、边缘着色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咀嚼功能、咬合情况、语言功能均较治疗前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纤维桩+复合树脂+氧化锆全瓷冠修复根管治疗后后牙楔状缺损能够减轻炎症反应,提升患者牙周健康,增加美观满意度及实用度,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牙楔状缺损 纤维桩 复合树脂 氧化锆全瓷冠修复 美观满意度 根管治疗
下载PDF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植入牙槽窝保存术对后牙拔除患者牙槽嵴吸收的影响
4
作者 丁玉宝 林家婷 +1 位作者 左凯 潘玲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1期1223-1226,共4页
目的 探讨后牙拔除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植入牙槽窝保存术对患者牙槽嵴吸收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宣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后牙拔除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拔牙后牙槽窝保存术所用种植材料不同分为PRF植入牙... 目的 探讨后牙拔除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植入牙槽窝保存术对患者牙槽嵴吸收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宣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后牙拔除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拔牙后牙槽窝保存术所用种植材料不同分为PRF植入牙槽窝保存术组(PRF植入组)、海奥胶原膜植入牙槽窝保存术组(海奥胶原膜植入组)两组,每组各3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拟可种种植体长度、直径分布情况、早期软组织愈合情况、骨密度、牙槽嵴宽度、牙槽嵴高度、牙槽嵴骨量、牙龈乳头高度、疼痛程度、矿化骨部分填充量和创面愈合时间。结果 PRF植入组患者的拟可种种植体长度8 mm比例为9.09%,低于海奥胶原膜植入组(45.45%),10、12 mm比例分别为63.64%、27.27%,均明显高于海奥胶原膜植入组(42.42%,12.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RF植入组患者拟可种种植体的直径4.1 mm比例为39.39%,明显低于海奥胶原膜植入组(66.67%),4.8 mm比例为60.61%,明显高于海奥胶原膜植入组(3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早期软组织愈合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RF植入组患者修复后的骨密度、牙槽嵴宽度、牙槽嵴高度、临床附着水平(CAL)均高于海奥胶原膜植入组,牙龈退缩低于海奥胶原膜植入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RF植入组患者的牙龈乳头高度0~Ⅰ级比例为60.61%,明显高于海奥胶原膜植入组(36.36%),Ⅱ级、Ⅲ级、Ⅳ级比例分别为33.33%,3.03%,3.03%,均明显低于海奥胶原膜植入组(45.45%,12.12%,6.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F植入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明显低于海奥胶原膜植入组,矿化骨部分填充量明显多于海奥胶原膜植入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海奥胶原膜植入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牙拔除PRF植入牙槽窝保存术较海奥胶原膜植入牙槽窝保存术更能减少患者牙槽嵴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牙拔除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植入 牙槽窝保存术 牙槽嵴吸收 创面愈合时间
下载PDF
T-Scan分析单颗后牙种植修复体咬合对垂直骨吸收的影响
5
作者 方利 陈梓俊 +4 位作者 王宇曦 张冠华 刘向东 邓邦莲 宋应亮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49-355,共7页
目的:利用T-Scan定量分析单颗后牙种植修复体在牙尖交错位(intercuspal position,ICP)时咬合接触情况,并探讨其对种植体周围垂直骨吸收的影响。方法:选取第一磨牙常规种植修复的40例无咬合高点等不良修复现象和磨牙症等不良习惯的患者。... 目的:利用T-Scan定量分析单颗后牙种植修复体在牙尖交错位(intercuspal position,ICP)时咬合接触情况,并探讨其对种植体周围垂直骨吸收的影响。方法:选取第一磨牙常规种植修复的40例无咬合高点等不良修复现象和磨牙症等不良习惯的患者。T-Scan记录种植修复体及对侧同名牙咬合接触情况的差异,分别按照咬合延迟时间、牙合力百分率比、咬合力峰值及咬合接触面积比进行分组,用影像学测量技术评估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的变化,从而分析咬合因素对种植体周围垂直骨吸收(vertical bone loss,VBL)的影响,并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在咬合延迟时间和咬合力峰值分组比较中,平均VBL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得出预测方程:Y=1.060-0.734X1+0.248X2-0.589X3,其中Y为平均VBL、X1为咬合延迟时间、X2为咬合力峰值、X3为咬合接触面积比。结论:在单颗后牙缺失常规种植修复时除考虑适当的咬合设计外,在调整种植修复体的咬合接触或定期咬合检查时,推荐应用T-Scan进行定量分析以确保ICP时咬合力峰值尽可能降低(即轻咬合接触),和适当延迟种植修复体首次咬合接触时间,对维持种植体周围骨的稳定性极为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颗后牙 咬合 咬合接触 咬合负荷 量化分析 垂直骨吸收
下载PDF
3D椅旁CAD/CAM全瓷高嵌体修复后牙大面积缺损的临床疗效研究
6
作者 邰叶 张为新 戴海峰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127-130,共4页
目的:探讨3D椅旁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作(Computer aided design/manufacturing,CAD/CAM)全瓷高嵌体修复后牙大面积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2022年10月笔者医院收治的86例后牙大面积缺损患者,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成对照... 目的:探讨3D椅旁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作(Computer aided design/manufacturing,CAD/CAM)全瓷高嵌体修复后牙大面积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2022年10月笔者医院收治的86例后牙大面积缺损患者,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成对照组(传统印模全瓷修复)41例和观察组(CAD/CAM全瓷高嵌体修复)45例,记录两组临床指标,分析两组术后即刻与术后6个月的修复效果,观察两组修复前与修复后6个月龈沟液量与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水平及口腔卫生指数。结果:观察组平均备牙时间、平均调牙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即刻,两组修复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6个月后,观察组边缘密合性、修复体完整性、修复体颜色、继发龋、修复体形态及食物嵌塞A级患者占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6个月后,观察组龈沟液量、ALP及AS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简化牙石指数、简化软垢指数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后牙大面积缺损患者使用3D椅旁CAD/CAM全瓷高嵌体修复美学效果较高,且操作时间短,对牙周组织影响小,有利于口腔卫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作 高嵌体修复 后牙 大面积缺损 美学效果
下载PDF
两种印模方法制作全瓷高嵌体修复后牙牙体缺损的临床效果比较
7
作者 桂萍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18期50-53,共4页
目的 探讨两种印模方法制作全瓷高嵌体修复后牙牙体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后牙牙体缺损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椅旁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CAD/CAM)系统进行数字化扫描,直接制取牙预备体数字... 目的 探讨两种印模方法制作全瓷高嵌体修复后牙牙体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后牙牙体缺损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椅旁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CAD/CAM)系统进行数字化扫描,直接制取牙预备体数字化印模,制备全瓷高嵌体;对照组采用硅橡胶取模制备全瓷高嵌体。比较两组取模时间、取模时舒适度及修复效果。结果 观察组取模时间为(5.8±1.6)min,短于对照组的(10.2±2.1)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取模舒适度A级、B级、C级占比分别为67.50%、32.50%、0,对照组分别为7.50%、80.00%、12.50%;观察组取模舒适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边缘密合度和颜色匹配度A级、B级、C级占比分别为90.00%、10.00%、0和87.50%、12.50%、0,对照组分别为67.50%、32.50%、0和65.00%、35.00%、0;观察组边缘密合度、颜色匹配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椅旁CAD/CAM数字化扫描制作全瓷高嵌体修复后牙牙体缺损比常规硅橡胶取模制作全瓷高嵌体简洁、高效、舒适,且边缘密合度、颜色匹配度较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印模 硅橡胶取模 全瓷高嵌体 后牙牙体缺损
下载PDF
全瓷冠与高嵌体对后牙牙体缺损的修复效果及对牙周炎性反应的影响
8
作者 龙乐 双娈 +3 位作者 张丽 范莉莎 苏德丽 付鹏 《广州医药》 2024年第3期311-315,共5页
目的分析全瓷冠与高嵌体对后牙牙体缺损的修复效果及对牙周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用随机抽签法将我科2022年2月—2023年5月接治的50例后牙牙体缺损者分为对照组(签号为奇数,全瓷冠修复)与高嵌体组(签号为偶数,高嵌体修复),各25例,对比两... 目的分析全瓷冠与高嵌体对后牙牙体缺损的修复效果及对牙周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用随机抽签法将我科2022年2月—2023年5月接治的50例后牙牙体缺损者分为对照组(签号为奇数,全瓷冠修复)与高嵌体组(签号为偶数,高嵌体修复),各25例,对比两组修复效果(指标为修复体佩戴时间及总体康复时间)、牙周炎性反应、口腔健康指数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高嵌体组修复体佩戴时间(14.38±2.51)d、总体康复时间为(59.66±4.47)d,短于对照组的(21.96±2.87)d、(93.84±5.26)d(P<0.001);高嵌体组牙周正常率(88.00%)高于对照组(64.00%)(P<0.05);高嵌体组修复后的GI、PLI、SBI分别为(0.81±0.19)分、(0.85±0.16)分、(1.04±0.25)分,低于对照组的(0.97±0.23)分、(1.01±0.22)分、(1.31±0.28)分(P<0.05);高嵌体组并发症发生率(8.00%)接近于对照组(12.00%)(P>0.05)。结论修复后牙牙体缺损时选用高嵌体修复法可取得相对更好的修复效果,能够缩短患者佩戴修复体时间,加速其康复进程,对牙周炎性反应的减轻、口腔健康的改善均有积极影响,且并发症风险较小,整体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瓷冠 高嵌体 后牙牙体缺损 修复效果 牙周炎性反应
下载PDF
分析改良粘接固位种植义齿修复疗法对后牙缺损患者牙槽骨高度及厚度、骨吸收量的影响
9
作者 陈曦 《中外医疗》 2024年第22期44-47,共4页
目的分析改良粘接固位种植义齿修复疗法对后牙缺损患者的影响。方法简单随机选取2021年7月—2023年7月镇江市口腔医院收治的80例后牙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修复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传统粘接固位种植义齿修复... 目的分析改良粘接固位种植义齿修复疗法对后牙缺损患者的影响。方法简单随机选取2021年7月—2023年7月镇江市口腔医院收治的80例后牙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修复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传统粘接固位种植义齿修复,观察组行改良粘接固位种植义齿修复。对比两组患者牙槽骨高度及厚度、骨吸收量、牙周健康情况、龈沟液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唇侧牙槽骨高度与厚度分别为(6.12±1.34)mm、(0.79±0.18)mm,均高于对照组的(5.35±0.89)mm、(0.66±0.15)mm,观察组骨吸收量为(4.70±0.42)mm,低于对照组的(5.89±0.7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27、3.509、8.667,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菌斑指数、牙龈指数龈沟液内各炎症因子水平、探诊深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改良粘接固位种植义齿修复疗法能够阻碍种植体四周骨吸收,改善牙周健康,减轻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牙缺损 龈沟液 炎症因子 菌斑指数
下载PDF
纤维桩修复与铸造金属桩核冠修复后牙牙体大面积缺损的效果比较
10
作者 李沛桐 周云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25期16-18,共3页
目的:比较纤维桩修复与铸造金属桩核冠修复后牙牙体大面积缺损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1月—2023年12月上海市静安区彭浦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锦晖医疗美容门诊部收治的后牙牙体大面积缺损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比较纤维桩修复与铸造金属桩核冠修复后牙牙体大面积缺损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1月—2023年12月上海市静安区彭浦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锦晖医疗美容门诊部收治的后牙牙体大面积缺损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观察组实施纤维桩修复,对照组实施铸造金属桩核冠修复。比较两组修复效果。结果:观察组修复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24)。修复后,两组咀嚼效能高于修复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修复后,两组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及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修复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24)。结论:相较于铸造金属桩核冠修复,纤维桩修复后牙牙体大面积缺损的效果更好,可提高修复成功率,提高咀嚼效能,降低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牙牙体缺损 纤维桩 铸造金属桩核冠
下载PDF
奥齿泰植体在单颗后牙种植修复中的美学效果研究
11
作者 赵怡 《临床研究》 2024年第3期27-30,共4页
目的探究单颗后牙种植修复中采取奥齿泰植体的美学效果。方法选取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期间收入单颗后牙种植修复患者总计6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接受固定桥常规修复,观察组接... 目的探究单颗后牙种植修复中采取奥齿泰植体的美学效果。方法选取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期间收入单颗后牙种植修复患者总计6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接受固定桥常规修复,观察组接受奥齿泰植体义齿修复,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修复后种植体颈部周围骨吸收情况及软组织参数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77%),高于对照组(8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修复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种植体颈部周围骨吸收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修复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探诊深度(P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齿泰植体应用于单颗后牙种植修复中能获取满意成效,对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及牙龈组织影响程度更小,且具有较高稳定性,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齿泰植体 单颗后牙 种植修复 美学效果
下载PDF
上颌窦内提升术联合短种植体治疗上颌后牙缺失伴轻度骨量不足的疗效观察
12
作者 王斌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2期434-435,441,共3页
目的:观察上颌窦内提升术联合短种植体治疗上颌后牙缺失伴轻度骨量不足的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176例上颌后牙缺失伴轻度骨量不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选择的治疗方式将患者分成对照组(91例)和试验组(85... 目的:观察上颌窦内提升术联合短种植体治疗上颌后牙缺失伴轻度骨量不足的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176例上颌后牙缺失伴轻度骨量不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选择的治疗方式将患者分成对照组(91例)和试验组(85例)。对照组使用上颌窦内提升术加常规种植体治疗,试验组采用上颌窦内提升术联合短种植体进行治疗。全部患者均完成18 m随访。分析对比修复术后1 w、1 m、6 m、1 y、1.5 y种植体颈部边缘骨吸收量、种植体存留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患者治疗满意度。结果:两组颈部边缘骨吸收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种植体存留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上颌窦内提升术联合短种植体对上颌后牙缺失伴轻度骨量不足患者治疗可提升患者安全性,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内提升术 短种植体治疗 上颌后牙缺失伴轻度骨量不足
下载PDF
全瓷高嵌体与复合树脂填充对根管治疗后牙牙体缺损修复效果的临床比较
13
作者 张小燕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47-149,184,共4页
目的:比较全瓷高嵌体与复合树脂填充对根管治疗后牙牙体缺损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医院收治的60例后牙牙体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者进行根管治疗... 目的:比较全瓷高嵌体与复合树脂填充对根管治疗后牙牙体缺损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医院收治的60例后牙牙体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者进行根管治疗后,对照组以复合树脂填充治疗,观察组以全瓷高嵌体治疗,共随访6 m。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 m的牙龈指数及出血指数,以及两组治疗后6 m的修复效果(边缘适合性、外形、表面质地及颜色匹配)、修复成功率及满意度。结果:治疗后6 m,两组牙龈指数、出血指数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边缘适合性、外形、表面质地及颜色匹配A级占比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修复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复合树脂填充比较,全瓷高嵌体对根管治疗后牙牙体缺损较复合树脂填充修复效果更好,可降低患者牙龈指数和出血指数,且修复成功率及满意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体缺损 后牙 根管治疗 全瓷高嵌体 复合树脂填充
下载PDF
Prevalence and Distribution of Cracked Posterior Teeth among Adult Patients
14
作者 Temiloluwa Olawale Ogundare Deborah Mojirade Ajayi +3 位作者 Paul Ikhodaro Idon Cornelius Tokunbo Bamise Adeleke Oke Oginni Temitope Ayodeji Esan 《Open Journal of Stomatology》 2020年第5期74-86,共13页
Background: There are challenges in detection and prevalence of cracked teeth, especially in asymptomatic cases. This underestimates the actual prevalence and possibility of preventive restorative treatment. Objective... Background: There are challenges in detection and prevalence of cracked teeth, especially in asymptomatic cases. This underestimates the actual prevalence and possibility of preventive restorative treatment. Objectives: To determine the prevalence and distribution of cracked posterior teeth among adult patients attending the dental clinic of OAUTHC, Ile-Ife, Osun State, Nigeria. Materials and Methods: A cross sectional study where consecutive patients aged 18 years and above were examined for the presence of cracked posterior teeth over a period of one year (May 2016-April 2017). The teeth were initially examined with the naked eye. Thereafter, transillumination, methylene blue dye and magnifying lens were used to aid detection of more cracks. Data was analyzed with the IBM Statistical Package for Social Sciences (SPSS) for Windows (version 21.0). Level of significance was set at p ≤ 0.05. Results: Out of the 64,370 posterior teeth examined for cracks in 3345 patients, 264 were diagnosed as cracked in 152 patients, giving a patient prevalence of 4.5% and tooth prevalence of 0.4%. Amongst the 152 patients, the prevalence was 9.1%. There was a slightly higher male preponderance while cracked tooth was observed to increase with age (p = 0.007). The skilled (56.6%) and those that attained tertiary education (77.6%, p = 0.023) had more cracked teeth. Mandibular first molar (19.7%) was the most frequently cracked tooth type. The cracks were usually centrally placed (91.7%) and run in a mesiodistal direction (61%). Transillumination (44.7%) detected more cracked teeth. Conclusion: Prevalence of cracked tooth was observed to be low with a slightly higher proportion in male and the figure increases with age. Mandibular first molar was the most frequently cracked tooth while transillumination was the most useful diagnostic tool. Most cracks ran in the mesiodistal direction and fracture lines were usually centrally plac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acked tooth PREVALENCE DISTRIBUTION ADULT posterior tooth
下载PDF
长期使用功能后牙区种植支持单冠的修复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林耿冰 郭楠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3年第23期94-97,共4页
目的分析长期使用功能后牙区种植支持单冠修复并发症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6年2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口腔科接受后牙区种植支持单冠修复、使用功能>3年的460例患者(682颗种植修复体),对修复并发症进行观... 目的分析长期使用功能后牙区种植支持单冠修复并发症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6年2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口腔科接受后牙区种植支持单冠修复、使用功能>3年的460例患者(682颗种植修复体),对修复并发症进行观察记录,对种植治疗效果进行评估;选择Logistic回归分析修复并发症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全部682颗种植体中,在种植7~12年后,种植体存留率为98.83%,修复成功率为85.04%,修复体存留率为85.92%。全部682颗种植体中,发生修复并发症102颗,修复并发症发生率为14.96%(102/682)。出现崩瓷52颗,发生率为7.62%(52/682)。粘结固位修复体503颗,其中出现脱粘结32颗,发生率为6.36%(32/503)。发生基台及螺丝松动26颗,发生率为3.81%(26/68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生绷瓷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偏侧咀嚼、夜磨牙、常咬硬物(P<0.05);发生脱粘结的独立危险因素为磨牙牙位、偏侧咀嚼、夜磨牙、常咬硬物(P<0.05);发生基台及螺丝松动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55岁、偏侧咀嚼、夜磨牙、常咬硬物、种植体直径、角度基台(P<0.05)。结论长期使用功能的后牙区种植支持单冠的修复效果比较理想,但是需要及早发现和处理相关的修复并发症,以保证修复效果。此文的研究结果为长期使用功能的后牙区种植支持单冠的后期标准制定提供了借鉴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使用功能 后牙区 种植支持单冠 修复并发症 种植体存留率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基于CBCT成人下颌后牙区种植相关解剖结构的检测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思 王刚 +1 位作者 吴雨峰 吴明月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02-307,314,共7页
目的利用锥形束CT(CBCT)对成人下颌后牙区颏孔、颏管、下颌下腺窝等种植相关解剖结构的位置、形态进行测量,分析种植位点牙槽骨颊舌向生理斜度与各解剖结构之间的关系,为种植体植入方向的确定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81例行CBCT检查的患者... 目的利用锥形束CT(CBCT)对成人下颌后牙区颏孔、颏管、下颌下腺窝等种植相关解剖结构的位置、形态进行测量,分析种植位点牙槽骨颊舌向生理斜度与各解剖结构之间的关系,为种植体植入方向的确定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81例行CBCT检查的患者影像资料,其中牙列缺损患者109例,男59例,女50例;非牙列缺损患者72例,男36例,女36例,对其下颌后牙区各解剖标志进行测量分析。结果左右侧牙槽骨倾斜角度颏孔区分别为(5.08±3.86)°和(3.07±5.20)°,下颌第一磨牙处为(8.57±5.03)°和(9.54±5.19)°,下颌第二磨牙处为(15.48±5.23)°和(14.21±6.67)°,左右侧颏管斜度为(41.81±10.07)°和(44.77±8.96)°。颏孔上缘至牙槽嵴顶(12.35±2.38)mm,颏孔上缘内侧1.5 mm处颏管上缘至牙槽嵴顶(14.14±2.46)mm。第一、二磨牙处下颌下腺窝深度为(0.80±0.56)mm和(1.00±0.50)mm,最凹点至牙槽嵴顶距离为(14.15±5.95)mm和(14.52±3.55)mm,冠方最凸点至牙槽嵴顶距离为(10.71±4.72)mm和(9.25±2.81)mm,下颌管上缘至牙槽嵴顶距离为(15.52±3.48)mm和(13.83±2.76)mm。结论下颌牙槽骨自前磨牙区至磨牙区颊舌向倾斜呈现由颊侧逐渐向舌侧倾斜趋势,且第二磨牙区牙槽骨舌向倾斜最为明显;下颌颏孔区种植修复时可使种植体尖端止于颏孔上缘水平,以获取更佳的初期稳定性;下颌下腺窝的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种植体的植入深度及方向,术前利用CBCT对此部位进行精准测量分析必不可少,以免出现下颌舌侧穿孔等并发症,提高种植修复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CT 下颌后牙 口腔种植 解剖结构
下载PDF
根管治疗后铸瓷高嵌体与树脂填充修复后牙牙体缺损的远期效果对比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俊新 黄友健 《临床医学工程》 2023年第6期787-788,共2页
目的探讨根管治疗后铸瓷高嵌体与树脂填充修复后牙牙体缺损的远期效果。方法30例后牙牙体缺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树脂填充治疗,观察组采用铸瓷高嵌体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咀嚼功能及牙龈状态。结果观察组的修复成功率及... 目的探讨根管治疗后铸瓷高嵌体与树脂填充修复后牙牙体缺损的远期效果。方法30例后牙牙体缺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树脂填充治疗,观察组采用铸瓷高嵌体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咀嚼功能及牙龈状态。结果观察组的修复成功率及修复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修复后24个月,观察组的咀嚼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LI、G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铸瓷高嵌体治疗后牙牙体缺损的效果优于树脂填充,可改善患者的咀嚼功能及牙龈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瓷高嵌体 树脂填充 根管治疗 后牙牙体缺损
下载PDF
纤维桩核冠与铸造金属桩核冠修复治疗后牙牙体大面积缺损患者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
18
作者 韩菲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16期160-162,共3页
目的:比较纤维桩核冠与铸造金属桩核冠修复治疗后牙牙体大面积缺损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5月该院收治的76例后牙牙体大面积缺损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铸造金属桩... 目的:比较纤维桩核冠与铸造金属桩核冠修复治疗后牙牙体大面积缺损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5月该院收治的76例后牙牙体大面积缺损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铸造金属桩核冠修复治疗,观察组给予纤维桩核冠修复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咀嚼效率、龈沟液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8]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11%,高于对照组的7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年,两组咀嚼效率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年,两组龈沟液IL-6、IL-8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89%,低于对照组的39.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桩核冠修复治疗后牙牙体大面积缺损患者的效果优于铸造金属桩核冠,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咀嚼效率,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桩核冠 铸造金属桩核冠 后牙牙体大面积缺损 咀嚼效率 炎性因子 并发症
下载PDF
高嵌体修复根管与全冠修复根管治疗后牙牙体缺损疗效比较 被引量:3
19
作者 胡军艳 《临床研究》 2023年第6期43-46,共4页
目的 对比高嵌体修复根管与全冠修复根管治疗后牙牙体缺损的效果。方法 选择驻马店市佳和医院2021年3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96例后牙牙体缺损患者,通过随机抽签法进行分组,各48例。研究组采取高嵌体修复根管治疗,对照组实施全冠修复根管... 目的 对比高嵌体修复根管与全冠修复根管治疗后牙牙体缺损的效果。方法 选择驻马店市佳和医院2021年3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96例后牙牙体缺损患者,通过随机抽签法进行分组,各48例。研究组采取高嵌体修复根管治疗,对照组实施全冠修复根管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牙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龈沟出血指数(SBI)、牙齿形态及功能、口腔健康影响程度(OHIP)评分、护理满意度、并发症。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1.67%)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PLI、GI、S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研究组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牙齿美观、修复体完整、咀嚼功能恢复、与邻牙相符、边缘适合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研究组各项OHIP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5.83%)高于对照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6.25%)低于对照组(2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高嵌体修复根管的效果更为理想,能够改善患者口腔健康情况,患者满意度高,并发症少,有助于改善患者咀嚼能力,保证牙齿美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牙牙体缺损 高嵌体修复根管 全冠修复根管
下载PDF
探究即刻负荷对下颌后牙区单牙非游离端缺失后缺牙间隙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钰卓 李敢 +3 位作者 李晓飞 魏路明 王晶 王鹏来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36-340,共5页
目的:探究常规种植即刻负荷,对下颌后牙区单牙非游离端缺失后三维间隙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接受下颌后牙区非游离端单牙种植治疗的患者纳入研究。试验组(n=20)行常规种植即刻负荷治疗,对照组(n=20)行常规种植常规负荷治疗。分别于术后... 目的:探究常规种植即刻负荷,对下颌后牙区单牙非游离端缺失后三维间隙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接受下颌后牙区非游离端单牙种植治疗的患者纳入研究。试验组(n=20)行常规种植即刻负荷治疗,对照组(n=20)行常规种植常规负荷治疗。分别于术后当天与术后3个月采集患者的口内光学扫描数据,再依次运用三维配准与偏差分析算法对术区邻牙以及对颌牙的三维位置改变量进行分析,并对其平均偏差(AVG)与均方根值(RMS)进行记录。结果:试验组术区近中邻牙近、远中向变化量的AVG和RMS分别为(20.83±9.07)μm、 25.66±10.82,均小于对照组AVG为(106.38±38.41)μm、RMS为118.74±42.18,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区远中邻牙近、远中向变化量的AVG和RMS分别为(12.03±8.01)μm、14.59±8.95,均小于对照组AVG为(113.63±42.79)μm、RMS为127.39±45.93,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区对颌牙垂直向变化量的AVG和RMS分别为(19.66±8.59)μm、23.97±9.93,均小于对照组术AVG为(61.38±18.29)μm、RMS为70.54±21.42,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常规负荷治疗,下颌后牙区单牙非游离端缺失后的即刻负荷治疗能够对缺牙间隙进行有效地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即刻负荷 牙齿移动 数字化 偏差分析 下颌后牙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