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ne Kind of Reality: Mapping out Chinese "Postmodernism"
1
作者 ZHANG Min LI Li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18年第7期362-367,共6页
This paper outlines the literary context and developments in post-1980s China, and seeks to map out Chinese postmodernism. It discusses the problematic existence of "Chinese postmodernism" by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This paper outlines the literary context and developments in post-1980s China, and seeks to map out Chinese postmodernism. It discusses the problematic existence of "Chinese postmodernism" by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more general postmodernity of Chinese society. The result is a view of postmodernism that is flexible, critical, historically and culturally situated and ethically sensitive without being dogmatic or propagandistic. This in turn will offer a basis for further study of "postmodernisms" as they have developed both in the countries of the concept's origin and elsewhe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postmodernism literary context Chinese literature
下载PDF
“大一统”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向内凝聚——学习《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
2
作者 马英杰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10,共5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内容丰富,观点新颖,富有启发性。《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中秦汉到清中期部分,以各民族政权“争治”中原的史料史实为基础,阐释了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体现了“大一统”理念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文化意义。《...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内容丰富,观点新颖,富有启发性。《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中秦汉到清中期部分,以各民族政权“争治”中原的史料史实为基础,阐释了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体现了“大一统”理念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文化意义。《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秦汉到清中期内容上承夏商周时期奠基的中华文化,下启近代以来探索形成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理论联系实际,历史注解现实,以强有力的中国国情史料支撑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 大一统 中华民族共同体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
下载PDF
历史人类学视域下彝族白倮铜鼓舞的传统与变迁——以云南城寨村为例
3
作者 苏璇 《文山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48-51,共4页
铜鼓舞不仅是西南族群先民的文化创造,更在当下地方性文化的传承中,发挥着塑造心灵、显现社会修复的文化功能。在城寨村白倮支系生存历史中,自然环境、农业生产、寨老制度、祭祀民俗等要素共同构建了白倮铜鼓舞的传统范式。1990年以来,... 铜鼓舞不仅是西南族群先民的文化创造,更在当下地方性文化的传承中,发挥着塑造心灵、显现社会修复的文化功能。在城寨村白倮支系生存历史中,自然环境、农业生产、寨老制度、祭祀民俗等要素共同构建了白倮铜鼓舞的传统范式。1990年以来,随着地方政府的参与,作为仍在活态传承的“非遗”地方性乐舞现象,彝族白倮支系铜鼓舞的文本及其意义随着表演语境的变迁而演变,这背后相关白倮支系的历史选择。立足多学科视角,在史料查阅、口述访谈的多重关照下,对文山州白倮支系铜鼓舞的当下完成“在地化”的学理书写,解读铜鼓乐舞与民族心灵之间的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倮铜鼓舞 传统与变迁 表演语境 历史文本
下载PDF
现代和合语境下的中国少数民族图案再生——以羌族为例
4
作者 郭怡辰 《西部皮革》 2024年第8期79-87,共9页
文章基于和合文化的内涵,深入探讨语境对民族图案纹样、色彩、语法的多重影响。通过对羌族服饰的细致分析,从多元题材、和谐构造、精湛针法、舒适色彩及传神意象五个维度,揭示其和合美学的独特魅力。在尊重民族纹样原始语境、语义和语... 文章基于和合文化的内涵,深入探讨语境对民族图案纹样、色彩、语法的多重影响。通过对羌族服饰的细致分析,从多元题材、和谐构造、精湛针法、舒适色彩及传神意象五个维度,揭示其和合美学的独特魅力。在尊重民族纹样原始语境、语义和语法的基础上,运用解构重组、抽象简化等手法进行图案再创造。文章强调在中国民族大团结的语境下,少数民族图案艺术间的交流合作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推动少数民族文化活态传承具有深远意义。旨在为中国少数民族视觉图案的可持续发展与创新再生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合文化 语境 民族图案 羌族 创新设计
下载PDF
中国当代多民族比较诗学体系化建构的可能性——龚举善教授《中国民族比较诗学研究》的总体逻辑
5
作者 王嘉楠 《汉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46-50,共5页
延续《少数民族文学总体研究的叙述框架》对于“多民族文学史观”“多元一体格局论”的一贯强调,龚举善教授新著《中国民族比较诗学研究》以“民族比较诗学”为核心研究对象,以“中国”“当代”为立论的空间和时间界域,从民民、民汉、... 延续《少数民族文学总体研究的叙述框架》对于“多民族文学史观”“多元一体格局论”的一贯强调,龚举善教授新著《中国民族比较诗学研究》以“民族比较诗学”为核心研究对象,以“中国”“当代”为立论的空间和时间界域,从民民、民汉、民外三大维度系统检视了新中国相关学者对我国民族文学及其理论批评所做的原生性比较以及建基其上的后发式建构性比较研究集合体的状貌、特征和规律。该著所体现的融合互鉴观念、纵横比较方法以及立足中华、放眼世界的学术志趣,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多民族比较诗学的体系化建构提供了新的认知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族比较诗学研究》 多民族比较诗学 情境 维度
下载PDF
符号表征、镜头语言、情境想象:少数民族电影《滚拉拉的枪》叙事策略研究
6
作者 陈琳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6期54-58,共5页
《滚拉拉的枪》是一部反映贵州岜沙苗寨生活、文化和社会的少数民族电影,讲述的是主人公滚拉拉为了在成人礼上获得父亲的枪而出走寻找父亲的故事。该文通过形式符号、内含符号和意境符号等符号表征,分析少数民族电影《滚拉拉的枪》的叙... 《滚拉拉的枪》是一部反映贵州岜沙苗寨生活、文化和社会的少数民族电影,讲述的是主人公滚拉拉为了在成人礼上获得父亲的枪而出走寻找父亲的故事。该文通过形式符号、内含符号和意境符号等符号表征,分析少数民族电影《滚拉拉的枪》的叙事策略,总结影片的叙事模式。贯穿影片的仪式化叙事,通过“起点与终点”“出走与归来”“希望与失望”等镜头语言书写多元化叙事,根据身份的建构与解构和“寻根”母题的文化回归及质朴深入的情感主题等搭建情感化叙事。电影主人公的心灵成长故事,在情境想象的催化下,反映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及其蕴含的文化价值,为少数民族电影的发展提供叙事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表征 镜头语言 情境想象 少数民族电影 叙事策略 《滚拉拉的枪》
下载PDF
后现代电影的当代语境及当代性表征 被引量:19
7
作者 潘秀通 潘源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1期5-12,共8页
电影的后现代话语自其产生,即已融会于当代电影新主流话语庞大体系之中。正是出于当代语境的驱动,后现代电影分别从“解构”与“建构”的不同方向、不同途径进行整体化综合与超越,实现话语的“当代化”进程,以其先锋、解构、新异、拼贴... 电影的后现代话语自其产生,即已融会于当代电影新主流话语庞大体系之中。正是出于当代语境的驱动,后现代电影分别从“解构”与“建构”的不同方向、不同途径进行整体化综合与超越,实现话语的“当代化”进程,以其先锋、解构、新异、拼贴、调侃和开放型叙事的风貌,内嵌于庞大的当代电影语系之中。它是当代电影世界的一支奇葩,但也只是世界当代电影百花园地中的一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话语 当代语境 当代性表征
下载PDF
后现代语境下微纪录影像审美特征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郑军 王昊 郑玉倩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89-194,共6页
新媒体时代不仅催生出微博、微信等交流平台,还催生出微电影、微纪录影像等"微型"艺术形态,有着鲜明的后现代审美特征。笔者以微纪录影像为研究对象,试图在后现代视域下探讨其真实、微型、多元的生成语境以及"拼凑"... 新媒体时代不仅催生出微博、微信等交流平台,还催生出微电影、微纪录影像等"微型"艺术形态,有着鲜明的后现代审美特征。笔者以微纪录影像为研究对象,试图在后现代视域下探讨其真实、微型、多元的生成语境以及"拼凑"的零散化、躲避崇高价值倾向、趋近"心理真实"、解构重置的艺术观这四大审美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微纪录影像的商业化趋向、病毒式传播、质量良莠不齐等审美局限,借以为我国微纪录影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语境 微纪录影像 审美特征 生成语境 审美局限
下载PDF
论后现代语境下我国微电影广告的叙事特征 被引量:7
9
作者 肖小亮 何纯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51-56,共6页
广告的故事化叙事倾向和人类对故事的需求使电影媒介成为一种理想的广告载体,加之新技术变革下的"碎片化"时代特征与商品化逻辑促使微电影广告的生成。后现代文化同样也是技术变革的产物,深深地打上了商品化逻辑的烙印。微电... 广告的故事化叙事倾向和人类对故事的需求使电影媒介成为一种理想的广告载体,加之新技术变革下的"碎片化"时代特征与商品化逻辑促使微电影广告的生成。后现代文化同样也是技术变革的产物,深深地打上了商品化逻辑的烙印。微电影广告叙事承载着后现代主义的文化倾向和精神内涵,呈现出意义浅表化、情节拼贴化、话语多元化特征。这些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感性需求,但对感性需求的过度满足则会导致人的社会批判意识的丧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影广告 叙事 后现代语境
下载PDF
符号表征与主客同位景观:民族文化旅游空间的一种后现代性——以“彝人古镇”为例 被引量:30
10
作者 桂榕 吕宛青 《旅游科学》 CSSCI 2013年第3期37-49,共13页
以旅游空间生产为主要特点的模拟的民族文化主题公园和人造景观是后现代旅游的一种典型代表。本文以云南"彝人古镇"为例,从空间生产角度对民族文化旅游所体现的后现代性特征及其社会效应进行探讨,认为"符号表征"与&... 以旅游空间生产为主要特点的模拟的民族文化主题公园和人造景观是后现代旅游的一种典型代表。本文以云南"彝人古镇"为例,从空间生产角度对民族文化旅游所体现的后现代性特征及其社会效应进行探讨,认为"符号表征"与"主客同位景观"分别是民族文化旅游空间客体生产与主体生产的标志性特征。民族文化主题公园成就了存在主义原真性旅游体验,在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旅游利用与保护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旅游 空间生产 符号表征 主客同位景观
下载PDF
后现代思潮与叙事心理学 被引量:60
11
作者 施铁如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8-93,共6页
后现代思潮对科学主义在社会科学研究中霸主地位的否定 ,引起了包括心理学、人类学等有关学科在内的“叙事革命”。作为心理学领域内革命成果的叙事心理学 ,实质上体现了一种新的研究范式。它比起传统的心理学研究范式自有深刻之处。叙... 后现代思潮对科学主义在社会科学研究中霸主地位的否定 ,引起了包括心理学、人类学等有关学科在内的“叙事革命”。作为心理学领域内革命成果的叙事心理学 ,实质上体现了一种新的研究范式。它比起传统的心理学研究范式自有深刻之处。叙事以其建构意义、追寻价值、创造生活的独特性 ,将使心理学在为解决人的现实心理问题、提高人的生活质量服务的追求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 语境 叙事研究 叙事心理学 方法论
下载PDF
回归抑或转向:后现代语境下的美国文学伦理学批评 被引量:16
12
作者 刘英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0-97,共8页
在20世纪90年代,曾经长期被打入“冷宫”的文学伦理学批评又悄然占据了美国学界。在后现代语境下,文学批评的伦理转向并非是向传统的简单回归,而是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承载了新的使命。投身于文学伦理学批评建设的理论家们由于其出发点... 在20世纪90年代,曾经长期被打入“冷宫”的文学伦理学批评又悄然占据了美国学界。在后现代语境下,文学批评的伦理转向并非是向传统的简单回归,而是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承载了新的使命。投身于文学伦理学批评建设的理论家们由于其出发点和策略的不同基本形成了两大阵营新人文主义派与解构主义派,他们共同构成了一道后现代语境下的美国文学伦理学批评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语境 文学伦理学批评 新人文主义派 解构主义派
下载PDF
民族冲突的社会心理机制 被引量:11
13
作者 刘力 杨晓莉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03-808,共6页
民族冲突是影响社会和谐与稳定的重大现实问题,其社会心理机制是尚未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本项目拟以我国西部地区藏族为例,纳入社会威胁情境因素,并整合社会认同理论和社会类别的心理本质论框架下的群际冲突研究。其基本理论命题是:民... 民族冲突是影响社会和谐与稳定的重大现实问题,其社会心理机制是尚未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本项目拟以我国西部地区藏族为例,纳入社会威胁情境因素,并整合社会认同理论和社会类别的心理本质论框架下的群际冲突研究。其基本理论命题是:民族冲突形成并不是单一因素所致,而是基于个体层面、群体层面和社会情境层面的多水平变量相互作用的结果。本项目拟通过既相对独立又彼此关联的三个实证研究,旨在考察少数民族关于"民族"的心理本质论对民族冲突的预测和影响作用,探索民族身份延伸和社会威胁情境在其中的影响作用,从而揭示民族冲突形成的社会心理机制,旨在为构建民族冲突的预警机制模型奠定基础,为跨越民族界限、实现多民族和谐共处和完善民族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冲突 心理本质论 共同内群体认同 社会威胁情境
下载PDF
关于文学宏大叙事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4
14
作者 马德生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6-100,共5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后现代文化思潮的冲击,宏大叙事之所以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内在合法性遭到质疑、颠覆和解构,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长期以来对宏大叙事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从宏大叙事的概念生成与内涵特征、对后现代理论的认知...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后现代文化思潮的冲击,宏大叙事之所以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内在合法性遭到质疑、颠覆和解构,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长期以来对宏大叙事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从宏大叙事的概念生成与内涵特征、对后现代理论的认知偏差、意识形态或政治工具和个人化叙事等方面进行了重点反思。认为重新审视和辩证理解作为文学遗产的宏大叙事,对当下文学放弃社会责任、价值关怀和精神担当等,具有建设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理论 中国语境 宏大叙事 个人叙事 反思
下载PDF
少数民族典籍英译文本的情景语境构建研究——以《少郎和岱夫》为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常芳 张志刚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368-372,共5页
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为基础,从情景语境的角度,以《少郎和岱夫》为例探讨了民族典籍英译文本的语境构建。分别对语场、语旨和语式的原文和译文进行了对比分析,可以看出译语语境的构建并非完全等同于原语,这是由于受到了译语的文化语... 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为基础,从情景语境的角度,以《少郎和岱夫》为例探讨了民族典籍英译文本的语境构建。分别对语场、语旨和语式的原文和译文进行了对比分析,可以看出译语语境的构建并非完全等同于原语,这是由于受到了译语的文化语境和语篇交际情景的影响,是符合情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景语境 民族典籍 语篇 功能
下载PDF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终极价值追求 被引量:12
16
作者 胡铁生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1-151,共11页
学术界对后现代主义语境下文学的终极价值追求基本上以否定性的评价为主。由于文学的终极价值是文学的核心价值,是人类自我本质维系与发展的基本要素和人类活动要素的本体,也是定义人之存在的核心概念之一,因而,否定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终... 学术界对后现代主义语境下文学的终极价值追求基本上以否定性的评价为主。由于文学的终极价值是文学的核心价值,是人类自我本质维系与发展的基本要素和人类活动要素的本体,也是定义人之存在的核心概念之一,因而,否定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终极价值追求不仅否定了人的发展的本质,也从根本上否定了后现代主义文学存在的全部意义。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在其作品创作中不同程度地采取了后现代主义的叙事策略,体现了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某些特征,消解了先前文学思潮和流派对终极价值追求的传统方式,但从不同文学思潮的断代、继承与扬弃的关系以及颁奖词的表述中可以看出,后现代主义文学对终极价值的追求并未发生本质上的改变,对"理想"的追求仍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创作的根本原则,是作家采取本质主义与建构主义相结合的经典化策略,进而使其作品在后现代主义文学语境下成为终极价值追求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极价值(Ultimate Value) 后现代主义文学 诺贝尔文学奖 世界文学
下载PDF
后现代语境中的《庄子》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建军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5期661-665,共5页
后现代文化语境,赋予我们重新审视经典的视界,在后现代语境中理解《庄子》,可以发现《庄子》在反对崇高、解构神话、以边缘立场反对中心强势话语的统治等方面都与后现代主义有相通之处。《庄子》和后现代主义代表了以原始天真对抗模... 后现代文化语境,赋予我们重新审视经典的视界,在后现代语境中理解《庄子》,可以发现《庄子》在反对崇高、解构神话、以边缘立场反对中心强势话语的统治等方面都与后现代主义有相通之处。《庄子》和后现代主义代表了以原始天真对抗模式化世界,以人类精神解放为其终极目的的一种追求,它通向人类精神领域的一种更为自由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语境 《庄子》 崇高 神话 外构 后现代主义 边缘立场
下载PDF
学校教育情境中族群认同感的建构——内地西藏班的个案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朱志勇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2-88,110,共8页
本研究对某一内地西藏学校进行了个案分析,采用了日记与文件分析法、访谈法与非参与观察法。在族群认同感建构主义方法的框架下对影响藏族学生族群认同感建构的国家政策情境、学校地方社区情境与学校情境进行了剖析。研究发现学校对于... 本研究对某一内地西藏学校进行了个案分析,采用了日记与文件分析法、访谈法与非参与观察法。在族群认同感建构主义方法的框架下对影响藏族学生族群认同感建构的国家政策情境、学校地方社区情境与学校情境进行了剖析。研究发现学校对于学生族群认同感的建构存在两种张力:一是国家和学校通过国家意识形态的渗透而指定的学生的族群认同感,二是学生通过自身藏族文化符号的再现而声称的族群认同感。国家和学校期望藏族学生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化格局的框架下建构族群认同感,以便实现其政治与经济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群认同 学校教育情境 潜在课程
下载PDF
壮族麽经布洛陀文本产生的年代及其“当代情境”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李小文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6-111,共6页
壮族麽经布洛陀为研究壮族的历史文化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是壮族的历史记忆,它本身有一个从口头传承到不断加工、书写、编撰、汇集和逐渐定型成文本的过程。口头传承产生久远,而形成于明末清初的文本则反映了当时壮族社会文化变迁的种种... 壮族麽经布洛陀为研究壮族的历史文化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是壮族的历史记忆,它本身有一个从口头传承到不断加工、书写、编撰、汇集和逐渐定型成文本的过程。口头传承产生久远,而形成于明末清初的文本则反映了当时壮族社会文化变迁的种种事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 麽经布洛陀 历史记忆 情境
下载PDF
民族迁徙影响下的浙闽畲族服饰传承脉络 被引量:10
20
作者 陈敬玉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5-120,共6页
为探讨畲族服饰在民族迁徙影响下呈现出的脉络性传承特征,首先针对浙闽地区畲族服饰的多样性外观将其归纳为5种典型分支样式,通过田野调查和文献收集后的比较分析,对图文资料进行复原制图,进而将畲族在浙闽地区的历史迁徙路线和这些样... 为探讨畲族服饰在民族迁徙影响下呈现出的脉络性传承特征,首先针对浙闽地区畲族服饰的多样性外观将其归纳为5种典型分支样式,通过田野调查和文献收集后的比较分析,对图文资料进行复原制图,进而将畲族在浙闽地区的历史迁徙路线和这些样式的分布特征进行对照,最终发现从服饰的形制外观到装饰的繁简变化畲族服饰都具有一定的脉络相承关系。结合畲族的迁徙历史来看,这种脉络相承关系与民族迁徙路径之间具有较为一致的对应性。综合民族特性和服饰发展状况分析认为,这种服饰传承脉络的主要成因是文化认同与民族归属感带来的同一性和民族迁移与民族融合带来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畲族服饰 民族迁徙 传承脉络 浙闽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