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台湾地区话剧《暗恋桃花源》的存在主义蕴涵
1
作者 张剑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42-47,共6页
台湾地区话剧《暗恋桃花源》的主题与意义生成与二战后兴起的存在主义与当下的种种后现代主义思潮密切相关,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显性故事层面上,通过两段情感展现人类的爱情困境、迷失与寻找;二是在生命意识与存在意识层面揭示世界的... 台湾地区话剧《暗恋桃花源》的主题与意义生成与二战后兴起的存在主义与当下的种种后现代主义思潮密切相关,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显性故事层面上,通过两段情感展现人类的爱情困境、迷失与寻找;二是在生命意识与存在意识层面揭示世界的荒诞、人类对日常生活的厌烦、异己感与死亡意识;三是以“元话剧”的形式对后现代语境下话剧艺术的困境、话剧与生活的关系进行了重新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恋桃花源》 存在主义 后现代主义 元戏剧
下载PDF
后现代主义戏剧辨析 被引量:6
2
作者 曾艳兵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5-108,共4页
后现代主义戏剧是相对于现代主义戏剧、现实主义戏剧而言的,因此,我们只有在比较中才能认识和把握后现代主义戏剧。在现实主义那里,重要的是模仿和再现现实;在现代主义那里,重要的是对情感思想的表现;而在后现代主义那里,重要的则是戏... 后现代主义戏剧是相对于现代主义戏剧、现实主义戏剧而言的,因此,我们只有在比较中才能认识和把握后现代主义戏剧。在现实主义那里,重要的是模仿和再现现实;在现代主义那里,重要的是对情感思想的表现;而在后现代主义那里,重要的则是戏剧表演本身。除此之外,后现代主义戏剧的最重要特征就是本体怀疑论、模糊界限、混杂拼贴和语言革命。后现代主义戏剧不仅标志着艺术形式脱胎换骨的改造和革新,而且也意味着戏剧创作和表演方式的极大混乱与无政府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戏剧 元戏剧 表演性 语言革命
下载PDF
浅谈后现代主义哲学与后现代主义戏剧 被引量:1
3
作者 芦柳源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78-81,共4页
后现代主义是一个时代极具影响力及思维特性的西方哲学思潮。它所突显出的"否定"、"超越"、"非主流"的哲学特征深刻的影响了社会各个领域。后现代主义戏剧就是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应运而生,打上了"... 后现代主义是一个时代极具影响力及思维特性的西方哲学思潮。它所突显出的"否定"、"超越"、"非主流"的哲学特征深刻的影响了社会各个领域。后现代主义戏剧就是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应运而生,打上了"逆主流而行"的烙印,并迅速膨胀,充斥着当时的整个戏剧领域。从后现代主义思潮到后现代主义戏剧正是思想渗透艺术形式的过程。本文从后现代主义哲学中的文化哲学出发,在探讨其本质特性的同时揭示了这种思潮在后现代主义戏剧中的映射,并从后现代主义戏剧中找到了这种特性的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哲学 戏剧 反人本主义 不确定性
下载PDF
论品特戏剧的独特性 被引量:2
4
作者 齐欣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5-59,共5页
贝克特文学是品特创作的起点,但品特却是独特的,他的创作从象征暗示转向现实描绘,从外部的人际交往与纠葛转向人类心灵宇宙的神秘,通过语言的多重功能探险和剧情的精心设计揭示人类的生存本相和人性的复杂多样,不仅有意义的建构,而且追... 贝克特文学是品特创作的起点,但品特却是独特的,他的创作从象征暗示转向现实描绘,从外部的人际交往与纠葛转向人类心灵宇宙的神秘,通过语言的多重功能探险和剧情的精心设计揭示人类的生存本相和人性的复杂多样,不仅有意义的建构,而且追求深度开掘,在追求解构,以不确定、零散化、反讽、调侃等叙述风格拒绝意义建构的后现代语境中独树一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特戏剧 诺贝尔文学奖 后现代 语言的多功能性
下载PDF
后现代戏剧美学表征 被引量:1
5
作者 袁联波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25-30,共6页
多元化的后现代戏剧格局增添了理解的难度,但后现代戏剧仍具有自身的一些基本的关学特征:追求空间化,轻文字语言、重舞台语汇等。后现代戏剧表演艺术主要有两种美学倾向:1.削弱演员表现力,把演员降低为“傀儡”;2.“为表演者而进... 多元化的后现代戏剧格局增添了理解的难度,但后现代戏剧仍具有自身的一些基本的关学特征:追求空间化,轻文字语言、重舞台语汇等。后现代戏剧表演艺术主要有两种美学倾向:1.削弱演员表现力,把演员降低为“傀儡”;2.“为表演者而进行的关于表演者的研究”,把演员表演提高到“本体”地位等。后现代戏剧导演艺术主要具有三个方面的关学特征:在创作上,常常采取即兴创作的方式;在戏剧演出时空方面,往往致力于建构一种观演共享空间;在剧场审美方面,追求一种“震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戏剧 空间化 表演 导演
下载PDF
当前抗日题材电视剧娱乐化现象反思 被引量:1
6
作者 舒开智 《宜宾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106-113,共8页
近年来,良莠不齐的抗日题材电视剧在打破传统战争叙事模式的同时,又限入了娱乐过度的境地,消解了革命英雄主义和崇高精神,解构了历史理性和主流价值观。在西方后现代思潮主张反崇高、重解构的氛围中,抗日题材电视剧更应正视革命历史,以... 近年来,良莠不齐的抗日题材电视剧在打破传统战争叙事模式的同时,又限入了娱乐过度的境地,消解了革命英雄主义和崇高精神,解构了历史理性和主流价值观。在西方后现代思潮主张反崇高、重解构的氛围中,抗日题材电视剧更应正视革命历史,以历史性、审美性、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影视叙述,高扬崇高、英雄主义,弥补社会转型时期大众精神的裂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剧 娱乐化 消费主义 后现代 解构
下载PDF
布莱希特之后西方戏剧美学的困境与发展
7
作者 蒋雯 《美学与艺术评论》 2021年第1期137-146,209,共11页
汉斯-蒂斯·雷曼将布莱希特看作后现代戏剧的真正起点。而布莱希特之后,西方后现代戏剧开始寻求更为彻底的变革方式,他们将艺术与生活的界限完全打破,反对从亚里士多德开始的逻各斯中心主义传统,质疑语言(文本)对戏剧的统摄,努力开... 汉斯-蒂斯·雷曼将布莱希特看作后现代戏剧的真正起点。而布莱希特之后,西方后现代戏剧开始寻求更为彻底的变革方式,他们将艺术与生活的界限完全打破,反对从亚里士多德开始的逻各斯中心主义传统,质疑语言(文本)对戏剧的统摄,努力开发全部身体以取代解释性的手势。但这种抹杀式的变革也带来诸多问题,西方后现代戏剧或将走向极端虚无主义。同时,由于跨文化交流的影响,中国戏剧也在后现代浪潮中遭遇了相应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戏剧 语言 身体
下载PDF
后现代主义审美趋同下的IP剧人物造型设计反思
8
作者 孙静 《演艺科技》 2020年第11期68-71,共4页
本文阐述后现代主义审美下IP剧人物造型现状与不足,强调IP剧人物造型设计要在设计风格中融合民族文化元素与时尚创新,学习前辈电影人严谨认真的制作理念,制作精良的影视艺术佳作。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审美 IP剧 人物造型 艺术态度
下载PDF
论西安地区校园戏剧中的后现代戏剧——以南山剧社演出的剧目为例
9
作者 黄世智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37-42,共6页
与中国东部的校园戏剧相似,西安地区校园中也“流行”后现代主义戏剧,西北政法大学的南山剧社演出剧目中的《一线城市》等后现代戏剧就是最好的例证。但对于西安地区的校园戏剧来说,后现代主义首先是方法,其次才是作品,文化性质上则具... 与中国东部的校园戏剧相似,西安地区校园中也“流行”后现代主义戏剧,西北政法大学的南山剧社演出剧目中的《一线城市》等后现代戏剧就是最好的例证。但对于西安地区的校园戏剧来说,后现代主义首先是方法,其次才是作品,文化性质上则具有浓厚的前现代色彩。对于西安地区校园中的后现代戏剧,我们总体上应该保持警惕态度,坚持审慎的批判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戏剧 后现代主义 南山剧社 《一线城市》 审美现代性
原文传递
后现代德语戏剧《黑暗中的十七幅素描》中的性别操演与权力流变
10
作者 陈壮鹰 张思源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7-118,共12页
创作于1897年的德语戏剧《轮舞》是奥地利作家施尼茨勒的里程碑之作,以时代争议与独特结构著称。百年后,德国剧作家罗兰德·希默尔普芬尼希以其为蓝本创作《黑暗中的十七幅素描》。希默尔普芬尼希在《轮舞》的“独幕十场”结构中额... 创作于1897年的德语戏剧《轮舞》是奥地利作家施尼茨勒的里程碑之作,以时代争议与独特结构著称。百年后,德国剧作家罗兰德·希默尔普芬尼希以其为蓝本创作《黑暗中的十七幅素描》。希默尔普芬尼希在《轮舞》的“独幕十场”结构中额外加入七个场景,将新时代的脉络融入性别与权力关系的经典主题之中,从性别议题入手映射21世纪社会现实,与原作展开跨越时空的互文性对话。这部戏剧呼应了朱迪斯·巴特勒的性别理论,可谓挑战传统性别身份和权力结构的出色实践。它深入探析了当代社会中的两性关系变革、多元性别认知、职场性剥削等议题,彰显出戏剧作为社评媒介在文化讨论与时代演变中的独特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语经典戏剧 轮舞 后现代戏剧改编 性别操演 权力流动
原文传递
文化视角下传统戏剧转型的三重困境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响园 程胡 汪子芳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4-130,共7页
本文基于文化视角对当下传统戏剧的生存环境进行了分析,从传统戏剧艺术在脱离农耕文明背景后的艺术生产、传播和消费的三个环节进行考察,探讨了戏剧艺术面临的工业化复制生产,多元媒介大众文化传播的媚俗性,和观众"后现代消费主义&... 本文基于文化视角对当下传统戏剧的生存环境进行了分析,从传统戏剧艺术在脱离农耕文明背景后的艺术生产、传播和消费的三个环节进行考察,探讨了戏剧艺术面临的工业化复制生产,多元媒介大众文化传播的媚俗性,和观众"后现代消费主义"的审美趣味异化等三重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戏剧 后现代消费主义 复制 精英文化 文化媚俗
原文传递
《第十一回》:先锋与媚俗的辩证法 被引量:2
12
作者 白惠元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4-76,共3页
电影《第十一回》是"先锋戏剧电影化"的典型案例,它试图将诗意与世俗进行融合,却陷入更深的美学分裂。这基于三个原因:其一是乡村与城市的美学差异,用舞台上的"小资趣味"来展现农村往事;其二是大众与精英的融合尝试... 电影《第十一回》是"先锋戏剧电影化"的典型案例,它试图将诗意与世俗进行融合,却陷入更深的美学分裂。这基于三个原因:其一是乡村与城市的美学差异,用舞台上的"小资趣味"来展现农村往事;其二是大众与精英的融合尝试,用后现代主义狂欢致敬戏剧经典;其三是先锋与媚俗的辩证转化,用已成俗套的20世纪90年代中国"先锋戏剧"形式来表达反叛。尽管"戏剧生活"的公共性正在消逝,但创作者仍需通往社会之真,别让布莱希特沦为一场游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十一回》 先锋戏剧 媚俗 陈建斌 后现代主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