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解读荒诞派戏剧叙事艺术的后现代主义特征——以《克拉普的最后一盘磁带》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于杰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76-80,85,共6页
荒诞派戏剧是指那些拒绝用传统的、理智的手法去反映荒诞的生活,主张用荒诞的手法直接表现荒诞的存在的剧作家和作品。《克拉普的最后一盘磁带》是荒诞派戏剧的经典剧目,爱尔兰戏剧大师贝克特使用了反传统的艺术手法展示了一个荒诞的真... 荒诞派戏剧是指那些拒绝用传统的、理智的手法去反映荒诞的生活,主张用荒诞的手法直接表现荒诞的存在的剧作家和作品。《克拉普的最后一盘磁带》是荒诞派戏剧的经典剧目,爱尔兰戏剧大师贝克特使用了反传统的艺术手法展示了一个荒诞的真实世界,被称为"先锋派戏剧"作品。《克拉普的最后一盘磁带》这部作品在叙事结构、叙事话语以及叙事时空这3个方面具有鲜明的后现代主义特征,而这些独特的叙事艺术形式表达了存在即是荒诞的真实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普的最后一盘磁带》 荒诞派戏剧 叙事 后现代主义
下载PDF
如何理解后现代主义:关于迈克尔·弗雷德极少主义艺术批评的接受与演绎 被引量:2
2
作者 朱橙 《艺术探索》 2020年第6期66-75,共10页
迈克尔·弗雷德1967年发表的《艺术与物性》作为“潜台词”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以及两者之间关系的理论认知产生着持续而重要的影响,W.J.T.米切尔、罗莎琳·克劳斯和哈尔·福斯特等人在发展和完善他们的艺术理论体系,尤... 迈克尔·弗雷德1967年发表的《艺术与物性》作为“潜台词”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以及两者之间关系的理论认知产生着持续而重要的影响,W.J.T.米切尔、罗莎琳·克劳斯和哈尔·福斯特等人在发展和完善他们的艺术理论体系,尤其是在如何理解后现代主义的问题上都受到了弗雷德极少主义艺术批评的启发。这些代表性的后现代艺术理论家在批评和接受弗雷德关于极少主义艺术批评思想的基础上,发展出他们对于后现代主义的不同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 语言/文本 剧场性 新前卫主义 后现代主义
下载PDF
歌剧《蝴蝶夫人》中舞台灯光的戏剧性
3
作者 王雨琪(翻译) 施端(审订) 《演艺科技》 2020年第11期58-62,共5页
通过歌剧《蝴蝶夫人》,对罗伯特·威尔逊的后现代戏剧作品中舞台灯光的戏剧性进行解读。
关键词 《蝴蝶夫人》 罗伯特·威尔逊 灯光设计 灯光与演员 光影艺术 后现代戏剧 造型艺术
下载PDF
论西安地区校园戏剧中的后现代戏剧——以南山剧社演出的剧目为例
4
作者 黄世智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37-42,共6页
与中国东部的校园戏剧相似,西安地区校园中也“流行”后现代主义戏剧,西北政法大学的南山剧社演出剧目中的《一线城市》等后现代戏剧就是最好的例证。但对于西安地区的校园戏剧来说,后现代主义首先是方法,其次才是作品,文化性质上则具... 与中国东部的校园戏剧相似,西安地区校园中也“流行”后现代主义戏剧,西北政法大学的南山剧社演出剧目中的《一线城市》等后现代戏剧就是最好的例证。但对于西安地区的校园戏剧来说,后现代主义首先是方法,其次才是作品,文化性质上则具有浓厚的前现代色彩。对于西安地区校园中的后现代戏剧,我们总体上应该保持警惕态度,坚持审慎的批判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戏剧 后现代主义 南山剧社 《一线城市》 审美现代性
原文传递
论贝克特早期四部剧作中记忆的认知及呈现
5
作者 施清婧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9-45,共7页
记忆是贝克特戏剧的重要主题之一。本文通过对其早期四部剧作《等待戈多》、《终局》、《克拉普的最后一盘录音带》和《快乐的日子》里的记忆呈现进行考察,指出贝克特不仅在文本上对记忆的可靠性进行了根本性颠覆,而且在舞台叙事、表演... 记忆是贝克特戏剧的重要主题之一。本文通过对其早期四部剧作《等待戈多》、《终局》、《克拉普的最后一盘录音带》和《快乐的日子》里的记忆呈现进行考察,指出贝克特不仅在文本上对记忆的可靠性进行了根本性颠覆,而且在舞台叙事、表演方面借助元戏剧等手法和在舞台空间中对现代科技的运用与反思实现了记忆在实际操作层面上的创新,体现了从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记忆"的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克特 戏剧 记忆 后现代
原文传递
当下与“根茎”化:2019年法国剧场艺术演出综述
6
作者 张岩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5-54,共10页
在法国,针对当代剧场艺术的研究与实践是多元并存的。在2019年法国法兰西大区的"莫里哀之月"戏剧节、"我们不会去阿维尼翁"戏剧节和巴黎秋季艺术节中,剧场艺术创作呈现出彼此不同而又相互滋养、沟通的样态。德勒兹... 在法国,针对当代剧场艺术的研究与实践是多元并存的。在2019年法国法兰西大区的"莫里哀之月"戏剧节、"我们不会去阿维尼翁"戏剧节和巴黎秋季艺术节中,剧场艺术创作呈现出彼此不同而又相互滋养、沟通的样态。德勒兹和加塔利在《千高原》一书中为描述后现代主义文化生态样貌而总结了"根茎"(la rhizome)这一哲学概念。在2019年的法国剧场艺术演出中所呈现的多元化、沟通性的样态正符合这一"根茎"化的特征。而在"根茎"化的背后,是法国多种文化价值观的相互尊重与权利均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当代剧场艺术 根茎 后现代主义 解构主义 多元化 戏剧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