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滇西古近纪钾质—超钾质岩浆岩成岩成矿作用及构造意义
1
作者 全海辉 柴鹏 +1 位作者 袁玲玲 焦守涛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0-240,共21页
滇西地区广泛发育古近纪钾质—超钾质岩浆岩,形成沿金沙江—哀牢山断裂带富碱岩浆岩带,因缺乏对该钾质—超钾质岩浆岩带的系统研究,岩石成因及其与成矿之间的关系尚存在诸多争论。通过收集该富碱岩浆岩带已发表的全岩主微量元素、Sr-Nd... 滇西地区广泛发育古近纪钾质—超钾质岩浆岩,形成沿金沙江—哀牢山断裂带富碱岩浆岩带,因缺乏对该钾质—超钾质岩浆岩带的系统研究,岩石成因及其与成矿之间的关系尚存在诸多争论。通过收集该富碱岩浆岩带已发表的全岩主微量元素、Sr-Nd同位素、锆石Hf同位素及年代学数据,根据构造位置,将该岩带划分为南、中、北岩带3个部分。通过系统对比分析得出:滇西古近纪钾质—超钾质岩浆岩成岩年龄基本一致,峰值为35 Ma,为同一期构造热事件的产物;基性—超基性和中酸性岩类具有不同成因,前者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高(87Sr/86Sr)i比值,低εNd(t)值,可能来源于板片交代的富集岩石圈地幔,后者具有较高的SiO2含量,可能为壳幔混合的产物;基性—超基性和中酸性岩类的形成均与金沙江—哀牢山断裂的剪切走滑和拉伸作用相关,是同一构造热事件下岩石圈不同深度部分熔融的产物;南中岩带钾质—超钾质岩浆岩与斑岩型金—(铜—钼)矿床关系密切,其岩浆形成过程可能为成矿提供了高氧逸度和含水量的有利条件,以及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西 钾质—超钾质岩 岩石成因 成矿作用 新生下地壳 新生代
下载PDF
河北矾山超钾质岩浆氧逸度及含水性特征的磷灰石地球化学记录 被引量:1
2
作者 舒小超 孟凡巍 +1 位作者 陶瑞 王坤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101-4116,共16页
产于华北克拉通北缘的晚三叠世矾山超钾质碱性岩杂岩体主要由单斜辉石岩和辉石正长岩等组成,以发育内生磷灰石-磁铁矿矿床而闻名。本文选取矾山杂岩体中的磷灰石为研究对象,通过测试磷灰石的主微量元素及原位Sr-Nd同位素组成以探讨母岩... 产于华北克拉通北缘的晚三叠世矾山超钾质碱性岩杂岩体主要由单斜辉石岩和辉石正长岩等组成,以发育内生磷灰石-磁铁矿矿床而闻名。本文选取矾山杂岩体中的磷灰石为研究对象,通过测试磷灰石的主微量元素及原位Sr-Nd同位素组成以探讨母岩浆的氧逸度及含水性特征。研究表明,矾山磷灰石以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为特征,显示出缺乏显著Ce异常的“右倾”的稀土配分型式,且具有较低的Ga含量及较高的δEu值,暗示杂岩体具有较高的岩浆氧逸度,这也得到了磷灰石Mn氧逸度计的支持。所有磷灰石以高Sr、低Y为特征,具有较高的Sr/Y(>30)和La/Yb(>90)比值,且Sr/Y与La/Yb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表明矾山超钾质岩浆具有较高的含水量。矾山磷灰石的原位Sr-Nd同位素投点位于地幔序列,明显偏离地壳趋势。母岩浆的“氧化且富水”特征是矾山杂岩体得以发生磷灰石-磁铁矿矿化的重要因素,其主要与板片俯冲过程中蚀变洋壳对岩石圈地幔的交代作用有关。通过对比矾山杂岩体与全球范围内其他地质环境中磷灰石的成分数据,发现具有“高Sr、低F、少Cl”特征的磷灰石可作为识别超钾质碱性岩杂岩体(及其相关金属矿床)的特征矿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钾质碱性岩 磷灰石 氧逸度 含水性 矾山杂岩体
下载PDF
Water content of the Xiaogulihe ultrapotassic volcanic rocks, NE China: implications for the source of the potassium-rich component
3
作者 Huan Chen Qun-ke Xia Jannick Ingrin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6期1468-1470,共3页
Water has become an effective means to trace the mantle source of basaltic magmas recently. To investigate the source of the potassium-rich component in the Xiaogulihe ultrapotassic volcanic rocks of NE China, we meas... Water has become an effective means to trace the mantle source of basaltic magmas recently. To investigate the source of the potassium-rich component in the Xiaogulihe ultrapotassic volcanic rocks of NE China, we measured the water content of clinopyroxene (cpx) phenocrysts b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ry and calculated the H2O content of the equilibrated melts according to the partition coefficients of H2O between cpx phenocrysts and basaltic melts. The estimated H2O content of the "primary" magmas is low (0.36 wt%-0.50 wt%), within the range of mid-ocean ridge basalts and ocean island basalts, while it is obviously lower than that of backarc basin basalts and island arc basalts. The calculated H20/Ce ratio of the "primary" magmas is about 15, which might be similar to that of the dehydrated sediments (〈100), but observab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normal depleted mantle (DMM, H2O/Ce = 150-210). The low water content and especially low H2O/Ce ratio of the "primary" magmas demonstrate that the K-rich component of these ultrapotassic volcanic rocks seems unlikely tooriginate from K-bearing hydrous minerals (such as phlogopite) in metasomatic subcontinental lithospheric mantle. Combined with the low 206pb/204pb ratios, moderately high 87Sr/86Sr ratios of the bulk rocks and the high δ18O values of olivine phenocrysts, we suggest that the K-rich component in the mantle source of the Xiaogulihe ultrapotassic volcanic rocks may come from ancient continental-derived sediments which dehydrated significantly during subduction (e.g., dry K-hollandi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trapotassic volcanic rocks NE China.Water content Dehydrated sediments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岩石圈演化的记录:藏北超钾质及钠质火山岩的岩石学与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05
4
作者 丁林 张进江 +3 位作者 周勇 邓万明 许荣华 钟大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408-421,共14页
藏北鱼鳞山超钾质火山岩为一中等规模的熔岩被, 可分为三期。前两期主要为霞石黝方白榴石响岩、霞石白榴斑岩等, 后期主要为方钠石霓石粗面岩、霓霞粗面岩等。时代为18~30 Ma。本区超钾质岩浆 Si O2 强烈不饱和、强碱性、... 藏北鱼鳞山超钾质火山岩为一中等规模的熔岩被, 可分为三期。前两期主要为霞石黝方白榴石响岩、霞石白榴斑岩等, 后期主要为方钠石霓石粗面岩、霓霞粗面岩等。时代为18~30 Ma。本区超钾质岩浆 Si O2 强烈不饱和、强碱性、高度富集 L R E E及 L I L E、放射成因 Sr、 Pb 及非放射成因 Nd 同位素 (86 Sr/87 Sr= 0708766~0709162, 206 Pb/204 Pb= 18882888~ 19104751, 207 Pb/204 Pb= 15642037 ~ 15828458, 208 Pb/204 Pb= 39138921 ~ 39686835 及143 Nd/144 Nd= 0512116 ~0512342),其上述特征指示岩浆源区为受到地壳物质强烈交代的富集 E M I I型地幔。藏北拉嘎拉钠质碱性橄榄玄武岩为高原面上的剥蚀残丘, 时代为60 Ma。其岩石学、 R E E、微量元素及 Sr Nd Pb 同位素指示了岩浆源区为受到洋壳俯冲物质交代的轻度富集地幔。本研究结果指示, 羌塘高原南部富集地幔的形成可能是受到印度板块俯冲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钾质火山岩 钠质火山岩 岩石学 岩石圈 火山岩
下载PDF
青藏高原拉萨地块碰撞后超钾质岩石的时空分布及其意义 被引量:89
5
作者 赵志丹 莫宣学 +6 位作者 Sebastien NOMADE Paul R RENNE 周肃 董国臣 王亮亮 朱弟成 廖忠礼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87-794,共8页
对西藏拉萨地块超钾质岩石的研究是近10年来青藏高原研究的重要进展之一。本文对西藏拉萨地块中部当若雍错和许如错地区的超钾质火山岩进行了透长石和黑云母的^(40)Ar/^(39)Ar定年。当若雍错粗面岩的黑云母^(40)Ar/^(39)Ar等时线年龄为1... 对西藏拉萨地块超钾质岩石的研究是近10年来青藏高原研究的重要进展之一。本文对西藏拉萨地块中部当若雍错和许如错地区的超钾质火山岩进行了透长石和黑云母的^(40)Ar/^(39)Ar定年。当若雍错粗面岩的黑云母^(40)Ar/^(39)Ar等时线年龄为13.2±0.3Ma,3个透长石的等时线年龄分别为13.0±0.3Ma、13.7±0.3Ma和13.0±0.3Ma;许如错辉石粗面岩黑云母的^(40)Ar/^(39)Ar等时线年龄为11.2±0.3Ma。结合已有研究结果,探讨了拉萨地块碰撞后钾质和超钾质岩石的分布特征。超钾质岩石产出于大约东经87度以西的地区,岩石年龄介于8~25Ma之间,而钾质岩石则在东部和西部都有产出,时代为9~24Ma。超钾质和钾质岩石在野外产出的构造背景上,显示了与南北向裂谷、新生代盆地、南北延长的湖泊等分布的密切关系。拉萨地块碰撞后岩浆作用的时间与裂谷发育、岩脉侵入、埃达克岩形成等岩浆-构造事件的时间相互重叠不是偶然的,预示着可能存在一个深部岩石圈演化的统一事件,而最为可能的是高原南部岩石圈地幔的减薄作用。超钾质岩浆作用在拉萨地块与羌塘地区同时发育表明拉萨地块与藏北在构造和岩石圈演化方面具有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AR定年 当若雍错 许如错 超钾质岩石 拉萨地块 青藏高原
下载PDF
锆石微量元素及其揭示的深部过程 被引量:50
6
作者 赵志丹 刘栋 +4 位作者 王青 朱弟成 董国臣 周肃 莫宣学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4-135,共12页
近十年来对锆石研究已从早期的U-Pb放射性同位素定年和锆石同位素分析,发展到大量研究锆石的微量元素。锆石微量元素不仅可以作为锆石Ti温度计估算岩浆温度,也可以用来识别锆石及其母岩的岩石类型和成因,区分岩浆熔体或者流体控制的岩... 近十年来对锆石研究已从早期的U-Pb放射性同位素定年和锆石同位素分析,发展到大量研究锆石的微量元素。锆石微量元素不仅可以作为锆石Ti温度计估算岩浆温度,也可以用来识别锆石及其母岩的岩石类型和成因,区分岩浆熔体或者流体控制的岩浆作用、变质作用、成矿作用等深部作用过程。文中在归纳总结岩浆锆石、变质锆石、热液锆石、碎屑锆石等不同类型锆石的微量元素成分基础上,以青藏高原碰撞后超钾质岩石中产出的锆石为例,系统介绍了超钾质岩石中各类锆石的结构、年龄和微量元素特征,并应用于解释超钾质岩石成因、岩浆源区成分、岩浆演化和上部地壳物质的混染、下地壳加厚和高原隆升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 微量元素 深部过程 青藏高原 超钾质岩石
下载PDF
青藏高原拉萨地块西部中新世赛利普超钾质岩石的地球化学与岩石成因 被引量:21
7
作者 孙晨光 赵志丹 +5 位作者 莫宣学 朱弟成 董国臣 周肃 董昕 谢国刚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715-2726,共12页
西藏拉萨地块西部赛利普中新世碰撞后超钾质火山岩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填图首次发现,露头呈残丘状集中分布于中新世赛利普盆地,为一套含地幔包体的粗面岩,SiO_2含量中等(55.36%~6.70%),高K_2O含量(6.70%~7.50%)和K_2O/Na_2O比值(3.34... 西藏拉萨地块西部赛利普中新世碰撞后超钾质火山岩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填图首次发现,露头呈残丘状集中分布于中新世赛利普盆地,为一套含地幔包体的粗面岩,SiO_2含量中等(55.36%~6.70%),高K_2O含量(6.70%~7.50%)和K_2O/Na_2O比值(3.34~4.93)。岩石高MgO(6.4%~7.95%)、Cr(174×10^(-6)~421×10^(-6))、Ni(268×10^(-6)~337×10^(-6))和Mg~#(68~72),岩石为地幔部分熔融的原始岩浆。岩石高度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轻稀土元素(LREE)、具有明显的Nb、Ta、Ti的负异常、富集放射性成因Sr、Pb及Nd同位素(^(87)Sr/^(86)Sr=0.727327~0.727803,^(206)Pb/^(204)Pb=18.705~18.779,^(207)Pb/^(204)Pb=15.731~15.761,^(208)Pb/^(204)Pb=39.775~39.919,^(143)Nd/^(144)Nd=0.511848~0.511861)、较低的ε_(Nd)值(≈15)和古老的Nd模式年龄(t_(DM)=2.2~2.4 Ga),这些地球化学特征揭示出赛利普的岩浆源区为富集地幔(EMⅡ)。将赛利普与拉萨地块西部其他地点和青藏高原北部的北羌塘和西昆仑地区出露的超钾质岩石进行综合对比表明,赛利普超钾质岩石可能为尖晶石相含金云母橄榄岩及少量石榴石相含金云母橄榄岩地幔的低度部分熔融的产物。拉萨地块超钾质岩石的形成可能与印度大陆岩石圈俯冲,或是俯冲的印度大陆地壳前缘撕裂和分段俯冲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钾质岩石 地球化学 地幔源区 赛利普 青藏高原
下载PDF
青藏高原南部地幔包体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21
8
作者 赵志丹 莫宣学 +6 位作者 孙晨光 朱弟成 牛耀龄 董国臣 周肃 董昕 刘勇胜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3-202,共10页
尽管青藏高原碰撞后超钾质岩石代表了上地幔低度部分熔融的产物,增加了对地幔的了解,但是对青藏高原陆下岩石圈地幔的性质依然缺乏清楚认识,其中一个最主要的问题是高原腹地的超钾质岩石中一直缺少幔源包体和巨晶。本文报导了青藏高... 尽管青藏高原碰撞后超钾质岩石代表了上地幔低度部分熔融的产物,增加了对地幔的了解,但是对青藏高原陆下岩石圈地幔的性质依然缺乏清楚认识,其中一个最主要的问题是高原腹地的超钾质岩石中一直缺少幔源包体和巨晶。本文报导了青藏高原南部赛利普粗面安山岩(具有典型的超钾质岩石特征,年龄约为17Ma)中产出的地幔包体的矿物主量元素成分。包体大小为0.5cm—1.5cm,主要为两类,一类是辉石岩(Opx+Cpx),另一类为二辉橄榄岩(01+Opx+Cpx±Phl±Sp)。包体中橄榄石(Mg^#=89—90,CaO=0.05%-0.12%,TiO2〈0.03%,NiO=0.29%-0.80%),单斜辉石(Mg^#=88—91,Al2O3=5.5%-7%),斜方辉石(TiO2=0.05%-0.15%,Al2O3=2%-5%)和尖晶石(Mg^#=58—76,Cr^#=10—44,Cr2O3=9%-35%,MnO=0.09%-0.24%,FeO=11%-18%,Al2O3=29%-57%,MgO=16%-21%)的成分与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中的地幔包体特征一致。包体的温度为990—1140℃、压力为16—20kb,显示的地温曲线与中国东部、东非肯尼亚等世界典型裂谷区的上地幔特征一致,表明青藏高原南部在中新世尽管处于印度与亚洲大陆的挤压汇聚状态,但是仍具有区域性伸展作用存在,这与藏南广泛发育的南北向裂谷和地表高热流是吻合的。包体中含水金云母与石英的出现以及尖晶石成分不均一性等揭示了包体中多期交代作用过程。与金云母共生的尖晶石后期改造作用表明导致藏南上地幔改造的交代流体应是与寄主火山岩成分接近的富K,Si和H2O的流体。藏南地幔包体的深入研究将对揭示青藏高原地幔的成分、状态与深部作用过程以及为更好解释超钾质岩石的成因提供更多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幔包体 超钾质岩石 主量元素 赛利普 青藏高原
下载PDF
青藏高原高Mg^#和低Mg^#两类钾质-超钾质火山岩及其源区性质 被引量:17
9
作者 迟效国 董春艳 +4 位作者 刘建峰 金巍 李才 刘森 黎广荣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95-602,共8页
通过对青藏高原碰撞后钾质-超钾质火山岩的对比分析,提出青藏高原存在羌塘-芒康-滇西(44~28Ma)和冈底斯(25~12Ma)两条高Mg^#钾质-超钾质火山岩带,而可可西里、西昆仑-东昆仑的新生代火山岩则为低Mg^#钾质火山岩.高Mg^#钾质-超钾... 通过对青藏高原碰撞后钾质-超钾质火山岩的对比分析,提出青藏高原存在羌塘-芒康-滇西(44~28Ma)和冈底斯(25~12Ma)两条高Mg^#钾质-超钾质火山岩带,而可可西里、西昆仑-东昆仑的新生代火山岩则为低Mg^#钾质火山岩.高Mg^#钾质-超钾质火山岩的化学成分均相对高镁低铁和贫钛,微量元素组成以具有类似岛弧火山岩的K/Nb、K/La、Rb/Nb、Pb/La、Ba/La等比值为特征.低Mg^#钾质-超钾质火山岩相对富铁贫镁和高钛,上述元素比值小于岛弧火山岩,大于和近似于洋岛玄武岩,指示岩浆源区富集组分有软流圈流体的贡献.羌塘-芒康的高Mg^#高钾钙碱性和高Mg^#钾玄岩系列指示高原中部受到陆内俯冲作用的影响;30Ma前俯冲板片断离,软流圈上涌,富集岩石圈地幔熔融形成羌塘低Mg^#过碱性钾质-超钾质系列.综合地球物理资料,提出青藏高原在印度大陆岩石圈的强力楔入下,高原内部软流圈物质沿欧亚岩石圈地幔俯冲板片的顶部向北东和南东挤出,使上覆岩石圈地幔发生剪切破裂,形成一系列串珠状高速体与低速体的相间分布,并随时间不断向北扩展.这也是阿尔金和滇西走滑系的深部动力源.正是软流圈与岩石圈的这种相互作用形成了可可西里和西昆仑-东昆仑低Mg^#钾玄质火山岩的软流圈-岩石圈地幔的混源特征.藏南高Mg^#超钾质岩浆源区的显著幔壳混合特征则可能来自印度大陆岩石圈俯冲作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Mg^#钾质-超钾质火山岩 岩浆源区 地球化学 青藏高原
下载PDF
五大连池火山岩带的地幔富集作用 被引量:14
10
作者 邵济安 张文兰 张聪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485-2494,共10页
小古里河—科洛—五大连池—二克山新生代火山岩带是一条富钾火山岩带,本文选择科洛荡子山新近纪的白榴碧玄岩和其中的方辉橄榄岩地幔包体和白榴霓霞岩岩浆包体为重点研究对象,通过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发现大量地幔交代的证据,从而认... 小古里河—科洛—五大连池—二克山新生代火山岩带是一条富钾火山岩带,本文选择科洛荡子山新近纪的白榴碧玄岩和其中的方辉橄榄岩地幔包体和白榴霓霞岩岩浆包体为重点研究对象,通过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发现大量地幔交代的证据,从而认识到以方辉橄榄岩代表的岩石圈地幔在来自软流圈富含不相容元素的流体交代作用下,形成了富集地幔,白榴霓霞岩包体和富钾的火山岩则来自这类交代型地幔不同阶段部分熔融的岩浆,因此火山岩具有低 Nd、低 Pb 和高 Sr 的同位素特征。富钾火山岩带的 K_2O/Na_2O 等值线图表明长400km,宽50km 的幔源富钾的火山岩带是受新生代陆内 NNW 走向的裂谷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钾质火山岩 包体 交代作用 富集地幔 裂谷
下载PDF
青藏高原西南部赛利普超钾质火山岩富集地幔源区和岩石成因: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制约 被引量:23
11
作者 孙晨光 赵志丹 +8 位作者 莫宣学 朱弟成 董国臣 周肃 陈海红 谢烈文 杨岳衡 孙金凤 于枫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49-264,共16页
西藏拉萨地块西南部赛利普钾质-超钾质火山岩为一套含地幔包体的粗面安山岩,高K_2O,MgO、Cr、Ni含量,K_2O/ Na_2O比值和Mg~#,为地幔低度部分熔融的原始岩浆,或经橄榄石、单斜辉石或Fe-Ti氧化物分离结晶。岩石强烈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 西藏拉萨地块西南部赛利普钾质-超钾质火山岩为一套含地幔包体的粗面安山岩,高K_2O,MgO、Cr、Ni含量,K_2O/ Na_2O比值和Mg~#,为地幔低度部分熔融的原始岩浆,或经橄榄石、单斜辉石或Fe-Ti氧化物分离结晶。岩石强烈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富集放射性成因Sr、Pb和Nd同位素,指示岩浆源区为富集地幔。采用LA-ICP-MS测定赛利普钾质-超钾质火山岩三件样品的18颗新生岩浆锆石U-Pb年龄为15.8~19.2Ma,其中钾质岩石样品SL0628中11个点的加权平均值为17.7±0.3Ma,与他人获得的^(40)Ar/^(39)Ar年龄一致。三件样品中新生岩浆锆石的ε^(Hf)(t)变化范围为-7.6~3.9,平均地壳模式年龄(t_(DMC)=0.86~1.59Ga)变化较大,除两个分析点显示亏损特征外,总体显示富集特征,表明岩石源于富集源区,但有少量亏损地幔物质加入。三件样品共获得49颗继承锆石的U-Pb年龄介于20~1907Ma,其Hf同位素组成(ε_(Hf)(t)=-25.9~5.3)和平均地壳模式年龄(t_(DMC)=0.79~4.08Ga)变化较大;其中的37颗年龄较小的继承锆石(20~110Ma)指示地幔源区可能受到四期明显的岩浆改造事件(62.2~64.0Ma,43.3~55.1Ma,29.5~37.7Ma和20.1~27.4Ma)和两个岩浆活动间歇期(70~90Ma和37.7~43.3Ma)。在拉萨地块首次发现29.5~37.7Ma的岩浆活动,并发现与林子宗火山岩同期的、Hf同位素富集的岩浆活动(62.2~64.0Ma,ε_(Hf)(t)=-21.2~3.0)。三件样品中49颗继承锆石的Hf同位素研究表明源区富集组分可能源自拉萨地块古老地壳基底和俯冲的印度大陆地壳。赛利普钾质-超钾质岩石形成可能是印度大陆地壳前缘撕裂和分段俯冲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钾质岩石 锆石U—Pb年龄 HF同位素 地幔源区 赛利普 青藏高原
下载PDF
拉萨地块麻江地区具有“超钾质”成分的钾质火山岩的识别及成因 被引量:13
12
作者 王保弟 陈陵康 +3 位作者 许继峰 刘鸿飞 陈建林 康志强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662-1674,共13页
一般认为青藏高原拉萨地块后碰撞钾质-超钾质岩浆活动由西向东逐渐喷发,然而本文在拉萨地块中部麻江地区识别出一套钾质火山岩,利用单矿物金云母的40Ar-39Ar方法确定其形成于21.3Ma。这套火山岩具有高镁(>3%)和高钾(K2O/Na2O>2)... 一般认为青藏高原拉萨地块后碰撞钾质-超钾质岩浆活动由西向东逐渐喷发,然而本文在拉萨地块中部麻江地区识别出一套钾质火山岩,利用单矿物金云母的40Ar-39Ar方法确定其形成于21.3Ma。这套火山岩具有高镁(>3%)和高钾(K2O/Na2O>2)等的超钾质火山岩成分特征,但其高的MgO含量是因岩石中含有后期蚀变矿物白云石所致,因此它们是具有"超钾质岩"成分特征的钾质岩。这套火山岩与拉萨地块西部地区沿着南北向地堑产出的钾质岩具有相似的构造环境,同时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如富集LREE及LILE、亏损HFSE,高度富集Rb、Ba、Th、U等强不相容元素,并具有较高的(87Sr/86Sr)i比值和较低的εNd(t),指示其可能源于与古俯冲相联系的富集地幔源区。麻江地区约21Ma钾质岩的识别可能使人们重新认识有关拉萨地块后碰撞钾质-超钾质岩浆从西向东的演化特征,揭示拉萨地块后碰撞岩浆活动可能是近同时发生。同时本文认为麻江钾质岩的形成以及拉萨地块南北向裂谷系统的形成演化可能与中新世早期北向俯冲的印度岩石圈断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质-超钾质岩 后碰撞岩浆作用 时间分布 麻江 拉萨地块
下载PDF
西藏普兰石英岩中发现41亿年碎屑锆石 被引量:16
13
作者 温春齐 多吉 +5 位作者 范小平 郭建慈 倪志耀 李小文 石玉若 温泉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249-1261,共13页
在西藏普兰县石英岩中,利用SHRIMPU—Pb法测年发现4.1Ga碎屑锆石。该年龄为目前中国最老单颗粒碎屑年龄。〉4.0Ga锆石两测点的Th/U值介于0.76~0.86之间,属岩浆锆石。这一发现,为研究青藏高原的地质演化提供了重要的年龄数据。
关键词 SHRIMP 碎屑锆石 41亿年 普兰县 西藏
下载PDF
西藏拉萨地块西部扎布耶茶卡火山岩的成因与意义 被引量:6
14
作者 赵志丹 莫宣学 +5 位作者 朱弟成 Yaoling Niu 董国臣 周肃 廖忠礼 Don J.DePaolo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730-1740,共11页
近年来在青藏高原南部拉萨地块不断发现的碰撞后钾质和超钾质岩石,对于揭示印度与亚洲大陆碰撞以来高原岩石圈的深部作用与过程发挥了重要作用。分布在拉萨地块西部扎布耶茶卡东岸的钾质和超钾质火山岩主体喷发时代为中新世(约16Ma),... 近年来在青藏高原南部拉萨地块不断发现的碰撞后钾质和超钾质岩石,对于揭示印度与亚洲大陆碰撞以来高原岩石圈的深部作用与过程发挥了重要作用。分布在拉萨地块西部扎布耶茶卡东岸的钾质和超钾质火山岩主体喷发时代为中新世(约16Ma),出露面积约为400km2,火山岩持续喷发0.45Ma,估算的喷发速率约为0.26×10-3km3/a。岩石包括3种类型,第一类(约16Ma)为超钾质的粗面安山岩,SiO2低(55%-58%),高Fe2O3、MgO、TiO2 第二类(约27Ma)为钾玄质的响岩和粗面岩 第三类是高SiO2的钾玄质—超钾质粗面岩(SiO2=59%-64%)和流纹岩(SiO2=69%)。岩石显示轻稀土元素、大离子亲石元素高度富集和部分高场强元素亏损的特征,部分中酸性岩石显示高Sr低Y的埃达克岩的属性。岩石的Sr-Nd-Pb-O同位素组成与拉萨地块典型的超钾质岩石明显不同,显示亲青藏高原北部地球化学省的地球化学特征。扎布耶茶卡不同类型的岩浆代表了碰撞后高原南部岩石圈减薄作用导致的岩石圈不同层次的岩石部分熔融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碰撞后 超钾质岩石 地球化学 扎布耶茶卡 青藏高原
下载PDF
河北矾山超镁铁岩-正长岩杂岩体中黑云母的特征及其成岩指示意义 被引量:13
15
作者 牛晓露 杨经绥 +1 位作者 冯光英 刘飞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08-1119,共12页
河北矾山超镁铁岩一正长岩杂岩体侵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为硅不饱和过钾质碱性岩,起源于受古亚洲洋俯冲物质改造过的富集岩石圈地幔。矾山杂岩体侵位于晚三叠世,是华北克拉通北缘三叠纪碱性岩带的代表性岩体之一。本文利用电子探针(EMPA... 河北矾山超镁铁岩一正长岩杂岩体侵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为硅不饱和过钾质碱性岩,起源于受古亚洲洋俯冲物质改造过的富集岩石圈地幔。矾山杂岩体侵位于晚三叠世,是华北克拉通北缘三叠纪碱性岩带的代表性岩体之一。本文利用电子探针(EMPA)和激光等离子质谱仪(LA-ICPMS)获得了该特殊岩浆体系下黑云母的主量和微量元素组成,并讨论了其成岩指示意义。矾山杂岩体各类型岩石中的云母均为黑云母,Fe/(Fe+Mg)为0.32~0.57,∑Al为1.179~1.375。黑云母成分记录石榴石辉石正长岩结晶时体系氧逸度LogfO_2=-12.5^-15,温度为680~780℃。矾山杂岩体的黑云母具有极低的稀土元素含量(小于0.100×10^(-6)~1.077×10^(-6)),对全岩稀土元素配分型式基本上没有影响。在微量元素组成上,黑云母是元素Rb、Ba、Nb、Ta、V、Cr、co和Ni的主要载体,其Sr、Zr、Hf、Y、Sc、Th和U的含量明显低于全岩。黑云母成分反映矾山杂岩体岩浆体系以富Fe、高氧逸度为特征,这可能是该杂岩体发育具有经济价值铁矿床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云母 过钾质碱性岩 矾山超镁铁岩-正长岩杂岩体 华北克拉通
下载PDF
青藏高原拉萨地块新生代超钾质岩与南北向地堑成因关系 被引量:15
16
作者 陈建林 许继峰 +1 位作者 王保弟 康志强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41-354,共14页
青藏高原拉萨地块广泛分布有新生代超钾质岩,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Pb同位素特征表明这些超钾质岩来源于与古俯冲环境有着密切联系的含金云母的富集地幔源区,它们主要喷发于25~10Ma。同时在拉萨地块分布有多条南北向地堑(裂谷),... 青藏高原拉萨地块广泛分布有新生代超钾质岩,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Pb同位素特征表明这些超钾质岩来源于与古俯冲环境有着密切联系的含金云母的富集地幔源区,它们主要喷发于25~10Ma。同时在拉萨地块分布有多条南北向地堑(裂谷),且它们的切割深度可能到达下地壳的深部甚至岩石圈地幔,它们主要形成于23~8Ma。拉萨地块大多数超钾质岩沿着新生代的南北向地堑(裂谷)分布,并且它们在形成时代和空间分布上存在着明显的耦合性,结合沿着印度-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分布的中新世埃达克质岩,笔者认为这些超钾质岩很可能与中新世早期北向俯冲的印度岩石圈沿着印度-雅鲁藏布江缝合带附近发生断离,以及由此而引起拉萨地块东西向伸展构造活动产生的南北向地堑(裂谷)系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 超钾质岩 南北向地堑(裂谷) 拉萨地块 青藏高原
下载PDF
新疆尼勒克县布谷拉超钾质岩浆岩的^(40)Ar-^(39)Ar年龄和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5
17
作者 杨武斌 牛贺才 +4 位作者 罗勇 单强 周昌平 廖思平 于学元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3065-3073,共9页
本文在西天山尼勒克县布谷拉地区厘定出了具有构造指示意义的超钾质岩浆岩,它侵位在石炭纪大哈拉军山组地层中,出露面积约为0.02km2,在空间上该类岩石与铜的矿化异常带或矿化带紧密共生。布谷拉超钾质岩浆岩具有典型的斑状结构,斑晶以... 本文在西天山尼勒克县布谷拉地区厘定出了具有构造指示意义的超钾质岩浆岩,它侵位在石炭纪大哈拉军山组地层中,出露面积约为0.02km2,在空间上该类岩石与铜的矿化异常带或矿化带紧密共生。布谷拉超钾质岩浆岩具有典型的斑状结构,斑晶以钾长石、橄榄石、辉石为主,偶见白榴石残留体或假象。造岩矿物及岩石化学组成特征显示,布谷拉超钾质岩浆岩为斜长白榴岩类超钾质岩浆岩。布谷拉超钾质岩浆岩微量元素蛛网图表现为Nb-Ta、Zr-Hf、Ti的负异常和Pb的正异常,暗示该超钾质岩浆岩形成于造山阶段。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布谷拉超钾质岩浆岩是含金云母的石榴石尖晶石二辉橄榄岩部分熔融的产物,其形成深度介于70~80km狭窄的范围内。布谷拉超钾质岩浆岩的40Ar-39Ar有效坪年龄为274.2±1.6Ma,等时线年龄为274.3±4.4Ma,表明该类岩石形成于早二叠世。布谷拉超钾质岩浆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40Ar-39Ar定年研究结果显示,在早二叠世至少阿吾拉勒山的东段仍处于造山演化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谷拉 超钾质岩浆岩 40Ar-39Ar定年 构造环境
下载PDF
拉萨地块西段中新世赛利普超钾质火山岩富集地幔源区和岩石成因:Li同位素制约 被引量:7
18
作者 田世洪 胡文洁 +7 位作者 侯增谦 莫宣学 杨竹森 赵悦 侯可军 朱弟成 苏嫒娜 张兆卿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91-812,共22页
作为一种"非传统稳定同位素",锂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已经成为近年来国际上研究的热点之一。文章成功应用锂同位素对青藏高原西南部赛利普超钾质火山岩进行了示范研究。研究表明,赛利普超钾质火山岩的w(Li)为11.2×10-6~22... 作为一种"非传统稳定同位素",锂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已经成为近年来国际上研究的热点之一。文章成功应用锂同位素对青藏高原西南部赛利普超钾质火山岩进行了示范研究。研究表明,赛利普超钾质火山岩的w(Li)为11.2×10-6~22.9×10-6,同位素组成δ7Li为-1.2‰~+3.5‰,平均值为0.2‰,与平均上地壳的相当。超钾质火山岩的锂同位素组成与岩浆结晶分异程度参数之间不存在任何相关性,这表明在超钾质火山岩结晶分异过程中没有发生明显的锂同位素分馏,锂同位素组成特征反映了其形成时的源区特征。超钾质火山岩的锂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达4.7‰,并且与Pb-Sr-Nd同位素和岩浆结晶分异参数之间亦无任何相关性,表明锂同位素异常可能反映了不均匀源区岩石特征。通过计算模拟以及与前人的类似研究成果进行对比,笔者认为俯冲印度地壳而不是特提斯洋壳(包括沉积物)的流体/熔体参与了超钾质火山岩的源区富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超钾质火山岩成因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超钾质火山岩 Li同位素 地幔源区 岩石成因 赛利普 青藏高原
下载PDF
河北矾山杂岩体中单斜辉石的研究 被引量:19
19
作者 牛晓露 陈斌 马旭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59-373,共15页
河北矾山杂岩体属于二氧化硅不饱和的超钾质碱性-过碱性岩浆系列,由单斜辉石岩、辉石正长岩和碱长正长岩等不同类型岩石组成。各类型岩石主要组成矿物为单斜辉石、黑云母、石榴石和正长石。本文利用电子探针对单斜辉石进行了详细研究,... 河北矾山杂岩体属于二氧化硅不饱和的超钾质碱性-过碱性岩浆系列,由单斜辉石岩、辉石正长岩和碱长正长岩等不同类型岩石组成。各类型岩石主要组成矿物为单斜辉石、黑云母、石榴石和正长石。本文利用电子探针对单斜辉石进行了详细研究,发现所有单斜辉石属于高钙透辉石,随着岩浆的演化,主要表现为Fe^(2+)对Mg^(2+)的替代关系,结晶趋势为透辉石→钙铁辉石,这揭示矾山杂岩体岩浆体系的特点是高温、中等大小的氧逸度、贫硅、富碱(尤其是钾)。辉石中的Al~Ⅳ含量取决于岩浆的硅饱和度,硅越不饱和,Al~Ⅳ含量越高;Al~Ⅵ含量则与体系中的Al含量呈正相关关系。由Al对Si的替代引起的电荷不平衡主要由八面体位置的Fe^(3+)来补偿,其次为少量的Ti^(4+)和更少量的Al^(3+)。体系中的Ti含量与体系的温度呈正相关关系,而Na含量则与辉石中的Ti和Fe^(3+)含量成正相关关系。不同类型岩石中单斜辉石从核部到边部随着Mg~#的降低,Al、Ti含量呈现不同的演化趋势,这是因为它们于岩浆演化的不同阶段开始结晶,经历了不同的岩浆演化史。碱性岩中高钙辉石的出现和成分环带的普遍发育是由岩浆的贫硅富钾特征决定的。单斜辉石的成分不仅受控于结晶时的温度、压力务件,也受控于岩浆的总成分及其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斜辉石 岩装演化 过钾质碱性岩 矾山杂岩体 河北
下载PDF
“三江”北段昌都陆块晚三叠世钾质-超钾质火山岩成因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4
20
作者 于峻川 莫宣学 +3 位作者 喻学惠 朱弟成 李逸川 黄雄飞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334-3344,共11页
昌都微陆块内部发育一套晚三叠世粗安岩。本文基于系统的野外踏勘,对具有代表性的火山岩进行岩石学、地球化学等研究。结果显示该区火山岩的Si O2含量为51.36%~58.04%,全碱含量(Na2O+K2O)为5.03%~7.84%,根据岩石K2O,Mg O及K2O/Na2O比值... 昌都微陆块内部发育一套晚三叠世粗安岩。本文基于系统的野外踏勘,对具有代表性的火山岩进行岩石学、地球化学等研究。结果显示该区火山岩的Si O2含量为51.36%~58.04%,全碱含量(Na2O+K2O)为5.03%~7.84%,根据岩石K2O,Mg O及K2O/Na2O比值判断,属钾质-超钾质火山岩,具高K、高Al、低Ti的特征。本区岩石强烈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轻稀土元素(LREE),Nb、Ta、Ti的负异常明显,整体特征类似于弧火山岩。其稀土总量较高(270×10-6~960×10-6),轻重稀土分馏明显,重稀土分布形态较平缓。岩石具有较高的初始锶同位素比值(87Sr/86Sr)i=0.7150~0.7176和较低的初始钕同位素比值(143Nd/144Nd)i=0.51180~0.51184,εNd(t)=-10.9^-10.2,二段Nd模式年龄为t2DM=1.82~1.88Ga。本区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源区是由俯冲板片所产生的流体/熔体交代的岩石圈地幔,源区矿物组成分析结果显示,其源区以尖晶石二辉橄榄岩为主,含少量石榴石二辉橄榄岩及金云母。本区钾质-超钾质岩石虽然与西藏南部的钾质-超钾质岩石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但却产于碰撞后的构造背景之下。结合其所具有的弧火山岩特征及时代构造背景判断其为一种"滞后型"弧火山岩,其形成过程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三叠世 钾质-超钾质火山岩 滞后型弧火山岩 昌都微陆块 古特提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