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省桐梓县耕地表层土壤钾元素分布特征及生态环境评价
1
作者 潘有良 费光春 +6 位作者 张钟华 杨恩林 王小洪 刘浩 肖波 吴鹏 肖玉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04-1318,共15页
【研究目的】钾是植物必需的三大营养元素之一,也是土壤肥力的重要影响因子。开展桐梓县耕地表层土壤钾分布特征研究,为县域农业发展、生态环境评价提供环境地质本底参考。【研究方法】本文以桐梓县为研究区,依据耕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 【研究目的】钾是植物必需的三大营养元素之一,也是土壤肥力的重要影响因子。开展桐梓县耕地表层土壤钾分布特征研究,为县域农业发展、生态环境评价提供环境地质本底参考。【研究方法】本文以桐梓县为研究区,依据耕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所获得的表层土壤样品中钾、速效钾等指标数据,系统地探讨了耕地表层土壤钾和速效钾的含量、空间分布特征、等级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研究区耕地表层土壤钾含量范围为2.50~49.60g/kg,平均值为20.30 g/kg;钾含量整体以中等、较丰富、丰富等级为主。速效钾含量范围为22.40~684.00 mg/kg,平均值为112.66 mg/kg;速效钾含量整体为中等至较缺乏等级。耕地表层土壤钾、阳离子交换量与速效钾呈正相关关系,pH与速效钾呈负相关关系。【结论】研究区耕地表层土壤钾、速效钾分布不均衡。耕地表层土壤钾受地质背景影响显著,高值区、低值区的分布与区内地层、构造套合较好。耕地表层土壤钾含量主受控于成土母岩,钾在灰岩及其形成的土壤中含量较低,其在南部乡镇集中大面积缺乏与广泛分布的二叠系茅口组灰岩母岩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 钾元素 速效钾 成土母岩 农业地质调查工程 桐梓县 贵州省
下载PDF
埃达克岩与热液成矿过程中钾镁同位素分馏及其指示意义:以驱龙斑岩铜矿床为例
2
作者 字艳梅 田世洪 +4 位作者 陈欣阳 侯增谦 杨志明 龚迎莉 唐清雨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0-169,共20页
为研究后碰撞埃达克质岩岩浆分异和热液过程中的钾镁同位素分馏行为及其对斑岩铜矿床岩石成因的指示意义,本文对藏南驱龙斑岩铜矿床的一套埃达克质岩石开展了钾镁同位素分析。该套岩石包括闪长质包体、花岗闪长岩和花岗斑岩,后者是超大... 为研究后碰撞埃达克质岩岩浆分异和热液过程中的钾镁同位素分馏行为及其对斑岩铜矿床岩石成因的指示意义,本文对藏南驱龙斑岩铜矿床的一套埃达克质岩石开展了钾镁同位素分析。该套岩石包括闪长质包体、花岗闪长岩和花岗斑岩,后者是超大型斑岩铜矿床的成矿母岩。已有研究结果证实,这3套岩石很可能是由同一来源的不同程度的部分熔融和分离结晶作用形成的。研究结果表明,闪长质包体、花岗闪长岩和花岗斑岩的δ^(41)K组成分别为-0.38‰~-0.22‰、-0.43‰~-0.34‰和-0.59‰~-0.36‰。尽管3类岩石各自变化范围较小,但整体上δ^(41)K与K 2O和SiO_(2)含量呈现明显负相关趋势,表明全岩钾元素迁移和钾同位素发生了解耦,钾同位素产生了分馏。在闪长质包体花岗闪长岩演化期间,δ^(41)K与Sc和Y含量呈明显正相关关系,这指示了在该演化期间可能主要是角闪石分离结晶导致了钾同位素分馏。相比之下,花岗斑岩中具有明显的钾同位素组成变化,在花岗斑岩演化期间,δ^(41)K与Eu/Eu*和Sr含量呈正相关关系,表明在岩石演化晚期钾同位素的分馏可能主要跟斜长石分离结晶有关。然而,通过瑞利分馏模拟表明仅矿物分离结晶难以实现如此大的钾同位素分馏,花岗斑岩中的钾同位素分馏是岩浆热液共同作用的结果。值得注意的是,闪长质包体具有比地幔更重的钾同位素组成,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复杂多样的:一方面,下地壳可能具有比地幔更重的钾同位素组成,岩浆混合机制下导致源区具有重钾同位素组成;另一方面,驱龙斑岩铜矿床的岩浆源区受到俯冲板片来源的富重钾流体/熔体所交代,导致其源区的钾同位素组成偏重。相比之下,这3类岩石的镁同位素组成比较类似(闪长质包体:-0.36‰~-0.19‰;花岗闪长岩:-0.28‰~-0.13‰;花岗斑岩:-0.44‰~-0.13‰),并且落在了地幔和下地壳范围内。这3类岩石的δ^(26)Mg跟MgO和SiO_(2)含量之间不存在相关性,表明埃达克质岩浆分异过程中(角闪石和黑云母)也不产生镁同位素分馏,与前人对花岗岩中镁同位素分馏行为的结论相一致。作为典型的热液型矿床,藏南驱龙斑岩铜矿床和江西德兴斑岩铜矿床在热液蚀变过程中均产生了钾镁同位素分馏。德兴斑岩铜矿床大部分蚀变岩的钾镁同位素值都高于新鲜岩浆岩,具有显著的钾镁同位素组成变化;相比之下,驱龙斑岩铜矿床埃达克质岩岩石的钾镁同位素组成大部分位于岩浆岩基线值范围内,受热液蚀变作用影响不显著。此外,驱龙斑岩铜矿床花岗斑岩中铜大量富集,岩浆热液流体出溶是导致铜大量富集的主要原因,可能至少有两种不同性质(温度、盐度)的热液流体导致花岗斑岩中钾镁同位素组成局部波动变化,这些流体不仅改变了花岗岩斑岩的钾镁同位素组成,并且从高度演化的岩浆中提取金属元素,最终导致铜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龙斑岩铜矿床 埃达克质岩石 钾镁同位素 同位素分馏 岩浆热液流体出溶
下载PDF
信阳上天梯凝灰岩矿物分析及应用研究
3
作者 刘亮亮 《山西冶金》 CAS 2024年第7期72-74,107,共4页
对信阳上天梯凝灰岩进行矿物鉴定、化学组成与矿物组成分析、矿物分离提纯、矿物解离度等全方位测试分析,开展针对性的理化测试、应用研究。上天梯凝灰岩具有高硅、富钾、低铁和自然白度高的特征。矿石w(K_(2)O)在7.3%~8.2%之间,远高于... 对信阳上天梯凝灰岩进行矿物鉴定、化学组成与矿物组成分析、矿物分离提纯、矿物解离度等全方位测试分析,开展针对性的理化测试、应用研究。上天梯凝灰岩具有高硅、富钾、低铁和自然白度高的特征。矿石w(K_(2)O)在7.3%~8.2%之间,远高于国内同类凝灰岩的K_(2)O含量(w(K_(2)O)<5%),钾长石矿物含量(质量分数)达55%,是凝灰岩中钾的主要赋存矿物,是一种新型“工业岩石”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灰岩 钾长石 矿物分析 岩石
下载PDF
绳索取心钻头在钾盐勘探的应用及优化技术——以JG-2井为例
4
作者 易强忠 吴永鹏 +5 位作者 杨建伟 王荣槐 王长如 黄伟艇 喻忠伟 王久全 《矿产勘查》 2024年第S01期376-383,共8页
JG-2井是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为进一步查明思茅盆地勐野井组钾盐资源而布置于景谷凹陷盆地的地质调查井,设计井深1800 m。全孔取心分别采用金刚石和PDC绳索取心工艺技术,施工中出现岩盐、泥岩、砂岩及泥砾岩互层频繁、反复交替... JG-2井是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为进一步查明思茅盆地勐野井组钾盐资源而布置于景谷凹陷盆地的地质调查井,设计井深1800 m。全孔取心分别采用金刚石和PDC绳索取心工艺技术,施工中出现岩盐、泥岩、砂岩及泥砾岩互层频繁、反复交替,致使岩石可钻性及研磨性变化快,钻头机械钻速快-慢不均、泥包及岩心磨损严重等问题,对钻头选型带来较大的困难、影响了钻进效率。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分析总结了钻遇地层岩性特征和使用钻头类型、结构后,优选了八刀翼PDC绳索取心钻头类型、同时优化了孕镶金刚石钻头结构与钻进参数,改善泥浆流变及清洁性能,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提高了钻头时效及取心质量。最后终孔深度1829.44 m,终孔直径133 mm,钻获了直径≥78 mm的优质岩盐矿心,岩矿心平均采取率达到97.51%,为类似地质条件钾盐调查勘探提供一定的借鉴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盐调查 泥砾岩盐 岩层互层频繁 钻头应用与优化 大斜齿金刚石钻头
下载PDF
THE EARLY UPLIFT IN NORTHERN TIBETAN PLATEAU: EVIDENCE FROM THE STUDY ON CENOZOIC VOLCANIC ROCKS IN QIANGTANG REGION
5
作者 Li Guangming, Pan Guitang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0年第S1期187-187,共1页
Cenozoic volcanic rocks, forming a series of volcanic rocks platform or highland on different sub\|volcanic rocks belt, had distributed widely in northern Qinghai—Tibet plateau, and characterized by potassinm\|rich l... Cenozoic volcanic rocks, forming a series of volcanic rocks platform or highland on different sub\|volcanic rocks belt, had distributed widely in northern Qinghai—Tibet plateau, and characterized by potassinm\|rich lavas which main petrologic types are latidacite and latite. The petrogenesis of volcanic rocks in northern Tibetan plateau had been well\|studied, and thought the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to uplift of Tibetan plateau. Based on the study of lithochemistry and isotopic age determination of the rocks in Qiangtang area, which is the most southern and earliest volcanic rocks belt of Cenozoic volcanic rocks, I contribute another view here to the early uplift of Tibetan plateau. Cenozoic volcanic rocks in Qiangtang region, thickness of the rocks are from 200 to 1000m in different area, belong to shoshonite and high\|K calc\|alkaline series, highly enrich alkaline specially enrich potassinm, large\|ion lithophytes elements (Rb,Sr,Ba,and Th), LREE and deplete high\|field strength elements (Ta,Er,Hf,and Ti). Chondrite\|normalized REE pattern of volcanic rocks show an absence of significant Eu anomaly, and indicate that the volcanic source was plagioclase\|free and probably resulted from melting in lower crust or upper mantle. Cenozoic volcanic rocks in Qiangtang region are similar petrologic and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to that have been reported in more northern Hoh Xil and Kunlun area in Tibetan plateau. The age scope of volcanic rocks in Qiangtang area were from 44.1~32.6Ma, among which the age mainly were 44.1~42.5Ma, which belong to mid\|Eocene epoch to primary Oligocene epoch, and could be classified into four out pouring periods, according to the potassium\|argon age dating. The study on lithochemistry and age of the rocks in Qiangtang area suggest that Intracontinental subduction southward Qiangtang tectonic bel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to Cenozoic volcanism, and imply that the convective removal of the thicked lithosphere, which formed at the collision mountain\|building processes,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formation of Cenozoic volcanic rocks, the earliest uplift of Tibetan plateau. and regional extension in Qiangtang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IANGTANG potassium\|riched VOLCANIC rockS INTRAPLATE SUBDUCTION convective removal
下载PDF
Testing potassium limitation on soil microbial activity in a sub-tropical forest
6
作者 Taiki Mori Senhao Wang +4 位作者 Zhuohang Wang Cong Wang Hui Mo Jiangming Mo Xiankai Lu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6期2341-2347,共7页
Because potassium(K)is a rock-derived essential element that can be depleted in highly-weathered tropical soils,K availability may limit some portion of soil microbial activity in tropical forest ecosystems.In this pa... Because potassium(K)is a rock-derived essential element that can be depleted in highly-weathered tropical soils,K availability may limit some portion of soil microbial activity in tropical forest ecosystems.In this paper we tested if K limits microbial activity in the condition of sufficient labile C supply.An incubation experiment was performed using surface soil samples(0–10 cm depth)obtained from four permanent ecological research plots in a natural sub-tropical forest in southern China.Soil samples were taken in September 2016.Heterotrophic soil respiration rates and microbial biomass were measured after the addition of glucose(both D and L)with and without K(potassium chloride).We did not observe any effects of K addition on soil microbial respiration,suggesting that K does not limit the microbial activity in the condition of sufficient labile C supply.The lack of microbial response to added K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high mobility of K in forest ecosystems,which may have provided sufficient K to microbes in our soil samples(already provided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incubation).However,at the present stage,we cannot conclude that K is not a limiting factor of soil microbial activity in other tropical forest ecosystems because of the heterogeneity of tropical forest ecosystems and few observations.The hypothesis needs to be tested in larger numbers of tropical fore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UTRIENT LIMITATION rock-derived NUTRIENTS Soil BIOLOGY NUTRIENT dynamics potassium addition
下载PDF
Character of Sedimentation in the Potassium-Bearing Basin of the Gremyachinskoye Field(The Volga Monocline)
7
作者 Olga GONCHARENKO Georgij MOSKOVSKIJ +1 位作者 Sergej SVIDZINSKIJ Yuri PISARENKO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S1期240-241,共2页
1 Introduction The Gremyachinskoye potassium salt field lies within the Safronovskaya area and is confined to the preoverthrust zone–the 20-25 kilometer band conventionally recognized in the southern termination of t... 1 Introduction The Gremyachinskoye potassium salt field lies within the Safronovskaya area and is confined to the preoverthrust zone–the 20-25 kilometer band conventionally recognized in the southern termination of the Volg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logenesis potassium-bearing basin SEDIMENTATION salting-out spathic sylvine carnallite-halite rocks
下载PDF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岩棉板中的钾钠含量 被引量:2
8
作者 刘丽娜 韩蔚 +4 位作者 李曼 陈慧娟 蔡寒梅 许丹 贾祺 《中国建材科技》 CAS 2023年第4期89-91,共3页
本文建立了一种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OES)测定岩棉板中钾、钠含量的方法,该方法测定钾、钠的线性范围为0~100μg/mL,钾检出限为0.0020%,钠检出限为0.0012%、钾、钠的精密度(RSD)值均小于0.5%,加标回收率在95.60%~108.80... 本文建立了一种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OES)测定岩棉板中钾、钠含量的方法,该方法测定钾、钠的线性范围为0~100μg/mL,钾检出限为0.0020%,钠检出限为0.0012%、钾、钠的精密度(RSD)值均小于0.5%,加标回收率在95.60%~108.80%之间。同时该方法与标准方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进行了比较,当岩棉板中钾、钠含量范围大于1%时,本方法的精密度(RSD)优于AAS法(RSD),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线性范围广、检出限低、精密度高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OES) 岩棉板 钾、钠含量
下载PDF
利用提钾废渣和粉煤灰制备矿物聚合材料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7
9
作者 王刚 马鸿文 +1 位作者 冯武威 丁秋霞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53-457,共5页
利用富钾岩石提钾后的废渣代替硅酸钠 (钾 )、大部分高岭石和氢氧化钠 (钾 ) ,以粉煤灰为主要原料 ,制备出矿物聚合材料 ,并采用正交实验确定其优化工艺条件为 :煅烧高岭石用量为 10 %~ 15 % ,废渣用量约 35 % ,氢氧化钠用量为 5 %~ ... 利用富钾岩石提钾后的废渣代替硅酸钠 (钾 )、大部分高岭石和氢氧化钠 (钾 ) ,以粉煤灰为主要原料 ,制备出矿物聚合材料 ,并采用正交实验确定其优化工艺条件为 :煅烧高岭石用量为 10 %~ 15 % ,废渣用量约 35 % ,氢氧化钠用量为 5 %~ 6 %。代表性样品的 7d抗压强度可达到 4 0~ 5 0MPa ,耐酸性、耐碱性分别为 99.99%和 10 0 % ,密度1.77~ 1.88g/cm3 ,收缩率 0 .13%~ 0 .2 8% ,导热系数 0 .4 8~ 0 .5 1W/m·K ,平均硬度 3.4 3。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表明 ,由铝硅酸盐聚合反应形成的基体相呈非晶态。扫描电镜分析絮凝状的基体相与粉煤灰玻璃体结合紧密 ,从而为制品具备良好的力学性能提供了结构基础。该矿物聚合材料成本低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钾岩石 提钾废渣 粉煤灰 矿物聚合材料 力学性能
下载PDF
由富钾岩石合成沸石的母液提取碳酸钾和白炭黑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0
10
作者 戚洪彬 马鸿文 廖立兵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68-70,共3页
实验结果表明 ,钾盐的提取率可以达到原精矿中钾含量的 73%。富钾岩石综合利用的研究 ,有效地开发利用了我国丰富的不溶性钾矿资源 ,工艺的可行性良好 ,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富钾岩石 碳酸钾 白炭黑 沸石 提取率 综合利用
下载PDF
黄海海域盆地的形成与演化 被引量:46
11
作者 郑求根 蔡立国 +2 位作者 丁文龙 陆永德 曹清古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47-654,共8页
扬子板块俯冲在华北板块之下,于三叠纪末完成陆-陆碰撞,进入陆内俯冲阶段,在造山带的侧翼形成陆内前陆盆地。此时在苏鲁造山带南侧形成的南黄海盆地即属于陆内前陆盆地(J1—J2),而苏鲁造山带北侧的北黄海盆地和胶莱盆地则缺失这套地层(J... 扬子板块俯冲在华北板块之下,于三叠纪末完成陆-陆碰撞,进入陆内俯冲阶段,在造山带的侧翼形成陆内前陆盆地。此时在苏鲁造山带南侧形成的南黄海盆地即属于陆内前陆盆地(J1—J2),而苏鲁造山带北侧的北黄海盆地和胶莱盆地则缺失这套地层(J1—J2),可能处于隆起状态。从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J3—K1),中国东部发生广泛火山喷发、岩浆侵位,反映了中国东部构造应力场发生明显的变化。大别-苏鲁造山带南北两侧构造背景有明显的差异。北侧的火山岩特征表明其北侧为裂谷环境,包括北黄海盆地和胶莱盆地,表现为地堑和半地堑形式,高角度平面正断层和犁式正断层发育。晚白垩世—早第三纪,中国东部构造背景又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发生大规模的断陷作用。大别-苏鲁造山带晚白垩世发育A型花岗岩,表明造山作用结束,进入造山带崩塌和后造山期,与中国东部总体的伸展期是吻合的。南黄海盆地断陷作用强烈,接受了厚度较大的下第三系;北黄海盆地断陷作用较弱,只在北部小范围内接受了厚度较小的早第三纪沉积。晚第三纪,南黄海盆地和北黄海盆地由于热沉降由断陷变为坳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背景 板块作用 高钾火山岩 北黄海盆地 南黄海盆地 中国东部
下载PDF
含钾岩石微生物转化的分子机制及其碳汇效应 被引量:4
12
作者 连宾 肖波 +2 位作者 肖雷雷 王伟英 孙启彪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38-246,共9页
岩石矿物的微生物风化是地球表层系统最为活跃和普遍发生的地质营力之一。微生物对含钾岩石(以硅酸盐矿物为主)的风化能够释放其中的钾、硅和钙等元素,并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促进矿物元素的碳酸化沉淀,这是地表元素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环... 岩石矿物的微生物风化是地球表层系统最为活跃和普遍发生的地质营力之一。微生物对含钾岩石(以硅酸盐矿物为主)的风化能够释放其中的钾、硅和钙等元素,并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促进矿物元素的碳酸化沉淀,这是地表元素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环节之一。微生物对岩石的生物转化作用既涉及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代谢调控,也与元素的迁移转化和次生矿物的演化序列有关,具有重要研究价值。采用矿物学、微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有助于系统地研究微生物促进含钾硅酸盐矿物的风化并耦联碳酸化过程及其分子调控机制。研究证实,在纯培养条件下,微生物风化含钾矿物主要采用酸解、螯合、氧化还原等多种方式的协同作用,并可通过调控相关功能基因的表达来响应缺钾的环境以实现其对含钾矿物的有效风化,显然这有赖于微生物通过长期进化而形成的精细的分子调控机制。在土壤生态环境中,微生物对矿物风化的显著特征是该生态环境中微生物群落协同互作的群体作用效应。微生物碳酸酐酶参与的硅酸盐矿物风化伴随碳酸盐矿物的形成过程可能是个长期被忽视的地表碳增汇过程,对该问题的深入探索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地质演化历史中微生物对碳素迁移转化的驱动机制。加入含钾硅酸盐矿粉的有机肥已经显示出其在土壤改良、作物生长和增加土壤碳汇等方面的正面应用效果,这为利用硅酸盐矿物的生物风化作用来延缓大气CO2浓度的持续升高提供了新的思路。介绍了有关微生物对含钾岩石生物转化释放钾素的分子机理及其碳汇效应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抛砖引玉,推动该领域研究的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钾岩石 硅酸盐矿物 微生物转化 分子机制 矿物风化 碳汇
下载PDF
富钾岩石静态水热法制取钾-硅复合肥的初步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刘善科 韩成 +1 位作者 刘建明 李禾 《非金属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8-31,共4页
通过静态水热法利用富钾岩石制取了钾-硅复合肥。同国内大多数研究小组单独从富钾岩石中提取钾需要分离等繁琐手段不同,我们采取了一种只需把反应物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保温一定的时间后即可实现高提取率的方法,无须单独提取钾;水热合... 通过静态水热法利用富钾岩石制取了钾-硅复合肥。同国内大多数研究小组单独从富钾岩石中提取钾需要分离等繁琐手段不同,我们采取了一种只需把反应物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保温一定的时间后即可实现高提取率的方法,无须单独提取钾;水热合成的产物中不仅仅含钾和硅,而且也含有钙、镁、铁等元素。采用正交实验确定了不同温度区间内和同一温度条件下的最优化条件;通过正交结果分析表明,影响富钾岩石中钾和硅的溶出率最主要的因素是温度,其次是时间,石灰富钾岩石比以及水固比的影响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态水热法 富钾岩石 正交实验 溶出率
下载PDF
富钾岩石的综合利用工艺探索 被引量:6
14
作者 陶红 马鸿文 +1 位作者 王英滨 戚洪彬 《矿产综合利用》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2-25,共4页
采用一种新的工艺处理不溶性富钾岩石 ,合成了 1 3X沸石分子筛、沉淀二氧化硅 (白炭黑 )、碳酸钾、碳酸钠等化工产品 ,产品性能符合国家或化工行业标准 ,使得原岩石中的 Si、Al、K、Na等元素均转变为高附加值的产品 ,降低了生产成本 ,... 采用一种新的工艺处理不溶性富钾岩石 ,合成了 1 3X沸石分子筛、沉淀二氧化硅 (白炭黑 )、碳酸钾、碳酸钠等化工产品 ,产品性能符合国家或化工行业标准 ,使得原岩石中的 Si、Al、K、Na等元素均转变为高附加值的产品 ,降低了生产成本 ,提高了总体经济效益 ,资源利用率接近1 0 0 %。而且在整个工艺流程中无“废气”、“废水”、“废渣”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钾岩石 综合利用 工艺
下载PDF
钾长石中的铅及其对成矿的贡献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乾 刘志浩 +2 位作者 裘愉卓 高计元 王一先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5-49,共5页
在中—酸性岩浆岩、碱性岩浆岩、片麻岩及混合岩等岩石类型中,钾长石是含铅最高的造岩矿物,其铅含量是全岩铅含量的2~10倍,云母类矿物铅含量的3~16倍,石英铅含量的6~32倍。早元古代、太古宙岩石中钾长石含量低,钾长石中的铅占全岩铅... 在中—酸性岩浆岩、碱性岩浆岩、片麻岩及混合岩等岩石类型中,钾长石是含铅最高的造岩矿物,其铅含量是全岩铅含量的2~10倍,云母类矿物铅含量的3~16倍,石英铅含量的6~32倍。早元古代、太古宙岩石中钾长石含量低,钾长石中的铅占全岩铅含量的比例低于10%,中元古代以来的碱性岩浆岩、富含钾长石的花岗岩和变质岩,钾长石含量增高,其中所含的铅占全岩铅的比例明显增大,钾长石含量达50%~70%的碱性岩,钾长石中的铅约占全岩总铅量的70%~95%。钾长石在后期极易发生水热蚀变,转变为绢云母、方解石、石英等,在这种转变过程中,铅大量析出进入流体相。这种变化能够为后期铅的成矿提供成矿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 钾长石 含铅性 成矿作用
下载PDF
亚铁氰化钾对氯化钠的结晶抑制作用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仁植 张秉坚 毛丽惠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48-452,共5页
目的:提出了1种新的利用K_4Fe(CN)_6的结晶抑制作用脱出石材孔隙NaCl可溶盐的方法.方法:通过X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SEM)对脱盐样品进行表征.以山西砂岩和四川砂岩为例,研究了不同的孔隙结构对K_4Fe(CN)_6结晶抑制性能的影响,... 目的:提出了1种新的利用K_4Fe(CN)_6的结晶抑制作用脱出石材孔隙NaCl可溶盐的方法.方法:通过X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SEM)对脱盐样品进行表征.以山西砂岩和四川砂岩为例,研究了不同的孔隙结构对K_4Fe(CN)_6结晶抑制性能的影响,初步探讨了K_4Fe(CN)_6对NaCl的结晶抑制作用的过程和机理.结果:K_4Fe(CN)_6对Na^+具有吸附作用,这阻碍了离子的迁移,抑制晶核的形成,在结晶过程中使Na Cl由原来的立方晶型变成树枝状晶型,促使晶体不均衡性生长形成树枝状结构,发生"盐岩蠕变",石材毛细管结构越丰富,越利于盐岩蠕变的发生.结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K_4Fe(CN)_6的浓度越大,Na Cl在岩石表面析出的量越多.考虑到脱盐后岩石表面的状况和孔隙残留量,选取0.01 mol/kg K_4Fe(CN)_6溶液作为最佳脱盐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材 亚铁氰化钾 结晶抑制剂 氯化钠 盐岩蠕变
下载PDF
西藏措勤地区的中新世布嘎寺组 被引量:5
17
作者 石和 马润则 +2 位作者 刘登忠 陶晓风 胡新伟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3-176,共4页
分布于西藏措勤县城北西江若拉一带的富钾火山岩曾被划属达多群,地层时代属古新世至始新世。作者测制了这套火山岩地层的剖面,获得的同位素年龄为15.8 Ma和15.9 Ma,属中新世。这一发现填补了冈底斯山北部中新世富钾质岩浆活动的空白,为... 分布于西藏措勤县城北西江若拉一带的富钾火山岩曾被划属达多群,地层时代属古新世至始新世。作者测制了这套火山岩地层的剖面,获得的同位素年龄为15.8 Ma和15.9 Ma,属中新世。这一发现填补了冈底斯山北部中新世富钾质岩浆活动的空白,为进一步研究青藏高原形成和演化提供了重要资料。根据岩性组合、地层时代及区域地层对比,将这一套中新世的富钾火山岩地层命名为布嘎寺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措勘 富钾火山岩 区域地质调查 中新世 布嘎寺组
下载PDF
“钾”细菌浸出富钾火成岩及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 被引量:4
18
作者 孙德四 张贤珍 肖国光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941-2951,共11页
采用摇瓶浸出与连续浸出2种方式,研究3株"钾"细菌(胶质芽孢杆菌,即Bacillus mucilaginosus,简称BMN;环状芽孢杆菌,即Bacillus circulans,简称BCM;根瘤菌,即Rhizobium spp.,简称RHJ07)对富钾火成岩的单一与混合菌浸出效果,并... 采用摇瓶浸出与连续浸出2种方式,研究3株"钾"细菌(胶质芽孢杆菌,即Bacillus mucilaginosus,简称BMN;环状芽孢杆菌,即Bacillus circulans,简称BCM;根瘤菌,即Rhizobium spp.,简称RHJ07)对富钾火成岩的单一与混合菌浸出效果,并对浸矿过程中混合菌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混合"钾"细菌对富钾火成岩中K,Si和Al的浸出率明显要高于各单一"钾"细菌的浸出率;与摇瓶浸出方式相比,连续浸出方式可以显著促进"钾"细菌对富钾火成岩的风化分解,混合"钾"细菌CMR对富钾火成岩中的K2O,SiO2和Al2O3的浸出率分别到达52.36%,33.62%和40.55%,而在摇瓶浸出方式中,对应的浸出率分别为30.67%,21.49%和9.91%;在富钾火成岩混合菌浸出前期,没有明显的优势菌种;浸矿中期,BCM与BMN同为优势菌种,而到浸矿后期,Bacillus mucilaginosus BMN在群落中的比例显著上升,并最后取代Bacillus circulans BCM和Rhizobium spp.RHJ07成为优势菌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细菌 富钾火成岩 生物浸出 微生物群落结构
下载PDF
基于正交法的钾钙肥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胡德庚 朱云勤 +1 位作者 周美姣 郭淑琴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5-36,48,共3页
以不溶性含钾岩石和磷石膏钙渣为原料,将其混合均匀,经过制块、烘干、高温烧结等工艺流程制备得到钾钙肥产品。利用正交设计法,进行了9次实验,探索制备钾钙肥的相关影响因素,得到产品生产的最佳工艺条件:即原料配比(不溶性含钾岩石与磷... 以不溶性含钾岩石和磷石膏钙渣为原料,将其混合均匀,经过制块、烘干、高温烧结等工艺流程制备得到钾钙肥产品。利用正交设计法,进行了9次实验,探索制备钾钙肥的相关影响因素,得到产品生产的最佳工艺条件:即原料配比(不溶性含钾岩石与磷石膏钙渣质量比)为1∶1.45;高温烧结时间为30 min;烧结温度为1 160℃。同时对产品生产过程进行热分析,了解产品生成过程中的相关反应和反应历程,对产品进行主要成分分析,通过与相关产品企业标准进行比较,该产品质量超过企业一级品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石膏钙渣 不溶性含钾岩石 钾钙肥 正交法
下载PDF
微晶化对钾长石粉钾素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吕乐福 盖国胜 +4 位作者 李絮花 杨玉芬 李美清 何振全 刘春生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28-1433,共6页
利用微晶化设备对钾长石进行机械力活化处理,研究了不同处理时间对钾长石粉颗粒组成、钾素释放量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钾长石经微晶化设备分别加工10 min、40 min、120 min和180 min后,微细颗粒(d≤10μm)组成比例分别达到51.... 利用微晶化设备对钾长石进行机械力活化处理,研究了不同处理时间对钾长石粉颗粒组成、钾素释放量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钾长石经微晶化设备分别加工10 min、40 min、120 min和180 min后,微细颗粒(d≤10μm)组成比例分别达到51.69%、65.44%、85.34%和93.93%,比表面积明显增大,衍射峰强度显著减弱,同时钾素的释放量显著提高,其中微晶化处理180 min样品T3效果最好,2 mol/L HNO3和蒸馏水3次提取的钾总量分别为6118.8 mg/kg和2867.8 mg/kg;4个处理(10 min、40 min、120 min和180 min)酸提钾总量分别是蒸馏水提钾总量的2.46、1.81、2.19和2.13倍,两种浸提剂提钾总量占钾长石全钾的0.50%~5.73%。微晶化以后钾长石粉中的绝大部分钾素仍以矿物态存在,但其生物有效性显著提高,促进了籽粒苋的生长和钾素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晶化 机械力活化 钾长石粉 钾释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