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蚯蚓粪和活性污泥浸提液对马铃薯致病菌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1
作者 赵娜娜 潘潇涵 +4 位作者 陈清 常瑞雪 陈硕 崔建宇 慕康国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30-236,共7页
为探究有机废弃物蚯蚓粪和活性污泥浸提液对马铃薯致病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的抑制作用,该研究采用皿内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蚯蚓粪和活性污泥浸提液及二者混和液的抑菌作用,并通过盆栽试验分... 为探究有机废弃物蚯蚓粪和活性污泥浸提液对马铃薯致病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的抑制作用,该研究采用皿内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蚯蚓粪和活性污泥浸提液及二者混和液的抑菌作用,并通过盆栽试验分析了它们对马铃薯促生抑病效果。结果表明,蚯蚓粪和活性污泥浸提液对立枯丝核菌和尖孢镰刀菌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浸提液的100倍稀释液对立枯丝核菌抑制作用分别可高达78.3%和98.8%,对尖孢镰刀菌的抑制作用分别为60.1%和75.8%;2种废弃物浸提液混合后具有协同增效作用,混合液稀释1000倍后,对立枯丝核菌的抑制率为98.6%,对尖孢镰刀菌的抑制率为72.6%。将有机废弃物浸提液高温灭菌后,对病原菌抑制效果极大的下降,与空白对照相比相差较小。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蚯蚓粪和活性污泥的浸提液能有效防治马铃薯茎溃疡病,2种浸提液1∶1混合稀释200倍后,防治效率高达69.0%。而且蚯蚓粪和活性污泥浸提液灌根施用能促进马铃薯幼苗的生长,浸提液1∶1混合稀释200倍后施用,与对照相比株高增长了56.8%。综上,有机废弃物蚯蚓粪和活性污泥浸提液对马铃薯致病菌具有显著抑制效果,2种废弃物浸提液混合施用对马铃薯茎溃疡病的防治有协同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害 污泥 蚯蚓粪 马铃薯 茎溃疡病
下载PDF
甘肃省中部沿黄灌区马铃薯茎溃疡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路小琴 李亚娟 +5 位作者 张文明 邱慧珍 张春红 朱静 王蒂 沈其荣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4-88,92,共6页
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从马铃薯茎溃疡病新鲜病株上分离病原菌,通过形态学鉴定和致病性测定,确定引起甘肃中部沿黄灌区马铃薯茎溃疡病的病原菌是丝核菌属的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通过固体和液体培养方法研究了马铃薯立枯丝核... 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从马铃薯茎溃疡病新鲜病株上分离病原菌,通过形态学鉴定和致病性测定,确定引起甘肃中部沿黄灌区马铃薯茎溃疡病的病原菌是丝核菌属的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通过固体和液体培养方法研究了马铃薯立枯丝核菌的生物学特性,以明确碳氮营养、温度和pH值等培养条件对病原菌的菌落生长和菌丝干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固体培养基上,菌落生长的最佳碳源为可溶性淀粉和蔗糖,最佳氮源为硝酸钾和蛋白胨,pH为6-7.在液体培养基上,最佳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最佳氮源为硝酸钾,pH为7,最佳振荡频率为80r/min.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在固体和液体培养基上均为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茎溃疡病 立枯丝核菌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马铃薯茎基腐病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雷玉明 邢会琴 +2 位作者 郑天翔 何振明 马金 《中国马铃薯》 2022年第3期256-265,共10页
综述总结了马铃薯茎基腐病当前轮作、间作、施肥等农业技术防效与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阐述了抗茎基腐病种质资源筛选、新品种培育和基因工程等研究基础与进展,介绍了目前物理、生物和化学防治方法及其在马铃薯茎基腐病防治中的应用情况... 综述总结了马铃薯茎基腐病当前轮作、间作、施肥等农业技术防效与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阐述了抗茎基腐病种质资源筛选、新品种培育和基因工程等研究基础与进展,介绍了目前物理、生物和化学防治方法及其在马铃薯茎基腐病防治中的应用情况等。分析了马铃薯茎基腐病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的前景,指出发展方向由单项防控向集成综合防控体系发展,以实现马铃薯茎基腐病的绿色防控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茎基腐病 抗病育种 农业防治 物理防治 生物防治 化学防治
下载PDF
新型腐植酸有机肥对马铃薯茎基腐病的防效 被引量:2
4
作者 雷玉明 吕彪 +4 位作者 鄂利锋 赵文勤 赵文明 陈晓燕 刘晓燕 《中国马铃薯》 2021年第1期38-43,共6页
马铃薯茎基腐病是影响马铃薯生产的重要病害,目前尚未有效的综合防控措施。试验的目的是通过新型腐植酸肥料与同等养分配方化肥的田间比较试验,探讨新型腐植酸有机肥对马铃薯茎基腐病预防效果。结果表明,5~15 g壤动FT/100 kg种薯配合腐... 马铃薯茎基腐病是影响马铃薯生产的重要病害,目前尚未有效的综合防控措施。试验的目的是通过新型腐植酸肥料与同等养分配方化肥的田间比较试验,探讨新型腐植酸有机肥对马铃薯茎基腐病预防效果。结果表明,5~15 g壤动FT/100 kg种薯配合腐植酸肥料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安全,在出苗率、苗高、单株根数、最大根长、芽长分别优于配方化肥1.0~2.9个百分点、1.2~4.1 cm、1.1~5.2条、1.2~2.6 cm、0.3~1.1 cm;在单株薯重、平均单薯重、商品薯率、小区产量分别高于配方化肥66.7~394.4 g、4.6~12.1 g、4.3~11.4个百分点、12.23~83.46 kg/30.8m^(2);对主茎、匍匐茎、块茎基腐防效分别达78.29%~87.24%、75.62%~88.51%、72.05%~86.98%,增产效果达11.60%~79.12%。研究为开展农业技术防治马铃薯茎基腐病提供了新方法,对制定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新型腐植酸肥料 壤动FT 茎基腐病 防效
下载PDF
河北省一季作区马铃薯病虫害发生及综合防控 被引量:9
5
作者 刘玉华 王文桥 《中国马铃薯》 2010年第3期159-164,共6页
河北省一季作区马铃薯主要病虫害有晚疫病、早疫病、黑痣病和二十八星瓢虫,此外,病毒引起的品种退化比较普遍,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本文根据河北省一季作区马铃薯病虫害发生特点总结出一套综合防控技术体系,包括将马铃薯与玉米、大白菜... 河北省一季作区马铃薯主要病虫害有晚疫病、早疫病、黑痣病和二十八星瓢虫,此外,病毒引起的品种退化比较普遍,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本文根据河北省一季作区马铃薯病虫害发生特点总结出一套综合防控技术体系,包括将马铃薯与玉米、大白菜等非茄科作物轮作3年减轻黑痣病危害;采用脱毒薯克服病毒引起的品种退化问题;种薯和(或)土壤消毒控制黑痣病和晚疫病;待马铃薯生长至封垄后,遇到适宜晚疫病发生的天气,喷施1~3次保护性杀菌剂预防晚疫病和早疫病;一旦监测到晚疫病中心病株后即拔除并装入塑料袋带出田外,并交替喷施有治疗效果、能兼治早疫病且作用机制不同的内吸性杀菌剂及混剂;田间出现马铃薯二十八星瓢虫成虫,在杀菌剂中混入高效氯氰菊酯或高效氯氟氰菊酯等高效杀虫剂防虫;马铃薯成熟前1~2周将地上部分割掉并运出田外后收获块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疫病 早疫病 黑痣病 马铃薯二十八星瓢虫 农业防治 化学防治 综合防控
下载PDF
河北省甘薯镰孢菌腐烂与溃疡病的病原鉴定 被引量:7
6
作者 王容燕 高波 +2 位作者 陈书龙 马娟 李秀花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41-247,共7页
为明确河北省甘薯镰孢菌腐烂与溃疡病的症状特点和病原种类,在不同种植区采集储藏期和育秧期病样,描述其症状特征;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采用柯赫氏法则回接验证,依据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和基因序列确定病原菌种类。结果表明,在储藏期甘薯... 为明确河北省甘薯镰孢菌腐烂与溃疡病的症状特点和病原种类,在不同种植区采集储藏期和育秧期病样,描述其症状特征;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采用柯赫氏法则回接验证,依据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和基因序列确定病原菌种类。结果表明,在储藏期甘薯发病可导致薯块表面腐烂的占总病薯的59.09%,端部腐烂的占40.91%;薯块带有褐色轮纹病斑的占61.36%,病斑没有轮纹或者轮纹不明显的占38.64%;发病初期薯块内部病斑浅、黑褐色的占27.27%,发病后期薯块内部形成空腔、布满白色菌丝的占72.73%;病斑带有苦味的占59.09%,病斑没有苦味或苦味不明显的占40.91%;在育秧田发病导致薯秧溃疡,表现为主茎基部呈点片发生黑色或者褐色病斑,部分有开裂。分离的病原菌能够同时侵染薯块和薯秧;病原菌单瓶梗产孢,大型分生孢子稍弯,两端钝圆,多数3~7个分隔,顶细胞钝圆,基细胞足跟较明显。其rDNA-ITS、EF-1α、β-tubulin基因序列与茄镰孢菌Fusarium solani的同源性分别为97%、99%和98%。初步确定甘薯镰孢菌腐烂与溃疡病的病原菌为茄镰孢菌F.solan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镰孢菌腐烂与溃疡病 茄镰孢菌 症状
原文传递
硅酸钠对马铃薯黑痣病的抗性及其抗性相关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张笑宇 霍宏丽 +3 位作者 张冬梅 邢星 李得宙 王凤梧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87-1296,共10页
为明确硅酸钠对马铃薯黑痣病抗性及其抗性相关物质的影响,采用盆栽法在接菌和不接菌情况下施硅酸钠,调查不同处理下马铃薯地下茎和匍匐茎的发病情况,并测定与抗性相关的7种酶活性及木质素含量。结果表明,接菌8 d时,施硅酸钠的马铃薯幼... 为明确硅酸钠对马铃薯黑痣病抗性及其抗性相关物质的影响,采用盆栽法在接菌和不接菌情况下施硅酸钠,调查不同处理下马铃薯地下茎和匍匐茎的发病情况,并测定与抗性相关的7种酶活性及木质素含量。结果表明,接菌8 d时,施硅酸钠的马铃薯幼苗地下茎和匍匐茎病情指数分别比不施硅酸钠的降低42.9%和67.2%;接菌12 d时,施硅酸钠的马铃薯幼苗地下茎和匍匐茎病情指数分别比不施硅酸钠的降低55.7%和50.0%。施硅酸钠4~6 d,硅酸钠可诱导马铃薯幼苗体内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升高;不接菌处理时硅酸钠能减缓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活性降低;硅酸钠对马铃薯幼苗体内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活性无影响;不接菌处理14~16 d时硅酸钠能提高马铃薯幼苗体内超氧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接菌处理时硅酸钠对马铃薯幼苗体内SOD活性无影响;施硅酸钠第10天,马铃薯幼苗体内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升高;施硅酸钠处理第2天,马铃薯幼苗体内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升高,不接菌处理10~14 d时施硅酸钠降低β-1,3-葡聚糖酶活性;硅酸钠对马铃薯幼苗的木质素含量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黑痣病 丝核菌 硅酸钠 防御酶 木质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