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Processing on Taste Quality and Health-Relevant Functionality of Sweet Potato Tips 被引量:2
1
作者 CUI Li LIU Chun-quan +1 位作者 LI Da-jing SONG Jiang-fe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11年第3期456-462,共7页
The effects of fermenting, boiling, and steaming processes on the levels of free amino acids, organic acids, antioxidant properties (FRAP and DPPH), phenolic compounds, and angiotensine converting enzyme (ACE) inh... The effects of fermenting, boiling, and steaming processes on the levels of free amino acids, organic acids, antioxidant properties (FRAP and DPPH), phenolic compounds, and angiotensine converting enzyme (ACE) inhibition of sweet potato tips were investigated. Seventeen free amino acids were found in the tips. Fermenting, boiling, and steaming processes significantly reduced total free amino acid contents and steaming processes caused smaller losses than fermenting and boiling processes. Five organic acids were investigated in the tips. In comparison with the total organic acid content of unprocessed sweet potato tips, steaming and boiling processes significantly reduced it, while fermenting process increased it. Chlorogenic acid, rutin, and quercetin were investigated in the tips. The total phenolic compounds contents of sweet potato tip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by steaming and boiling processes, but a substantial loss was caused by fermenting process. A similar result was shown in FRAP value. The result of ACE inhibitory activity indicated that boiling, steaming, and fermenting processe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CE inhibitory acti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eet potato tips amino acids phenolic compounds organic acids ACE antioxidant capacities
下载PDF
Impact of Plant Density on the Formation of Potato Mimitubers Derived from Microtubers and Tip-Cuttings in Plastic Houses 被引量:1
2
作者 JIN Hui LIU Jun +1 位作者 SONG Bo-tao XIE Cong-hua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6期1008-1017,共10页
The potato minitubers have been widely used for the elite seed propagation to improve the seed potato system in China. However, little information is available for an efficient production of the minitubers with high p... The potato minitubers have been widely used for the elite seed propagation to improve the seed potato system in China. However, little information is available for an efficient production of the minitubers with high plant density in the protected growing conditions like plastic houses. In present research, the minitubers of a wide-grown potato variety, Favorita, were produced with the microtubers from tissue culture and the tip-cuttings of the microtuber plants. Three plant densities, 200, 400 and 600 microtubers or plants m-2 were set up with the randomized block design of 3 replications and the experiment was repeated in 4 seasons in 2009-2010. The canopy development, light interception, dry weight production and partitioning, tuberization and tuber weight were investigated to elucidate the mechanism by which the plant density affects the formation and growth of the minituber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umber of the tubers formed per unite area was in line with the increase in plant density. The difference in leaf area index (LAI) between the plant densities, especially in early stage of the plant growth, resulted in more radiation interception and dry weight producing in higher plant density than in lower one. However, our analys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conversion coefficient of the cumulative intercepted radiation to plant weight and the dry weight partition rate to the tubers were constant between plant densities, suggesting that less amount of the photoassimilates partitioned to individual tubers is causal for more small tubers in high plant density. A negative exponential curve model, determined by total number of tubers produced per unit area and the mean tuber weight, fitted well to the tuber size distribution pattern. The optimum plant density could be estimated from this model for a maximum production of the minitubers with desired siz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tato MINITUBER MICROTUBER tip-cutting plant density
下载PDF
激素配比对甘薯组织培养及试管苗移栽后生长的影响
3
作者 刘克星 颜仕闻 +6 位作者 崔栋 周龙昊 徐冰洁 史春余 孔祥玉 李丛 柳洪鹃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0期12-16,共5页
研究植物外源激素6-BA和NAA不同配比对甘薯愈伤分化、继代扩繁、试管苗移栽后生长的影响,建立高效的甘薯茎尖离体脱毒培养和快速繁殖技术体系。以推广应用面积较大的甘薯品种‘烟薯25’、‘普薯32’、‘龙薯9号’和‘商薯19’为试验材料... 研究植物外源激素6-BA和NAA不同配比对甘薯愈伤分化、继代扩繁、试管苗移栽后生长的影响,建立高效的甘薯茎尖离体脱毒培养和快速繁殖技术体系。以推广应用面积较大的甘薯品种‘烟薯25’、‘普薯32’、‘龙薯9号’和‘商薯19’为试验材料,在MS培养基中添加6个不同浓度配比的6-BA、NAA,配制愈伤分化培养基和继代扩繁培养基。探讨茎尖组织愈伤率、成苗率、愈伤组织直径、叶片数,同时调查试管苗移栽成活率、叶片数量、株高、基部茎粗等的差异,研究组培苗愈伤分化、继代扩繁和移栽后生长的最佳配方。‘烟薯25’和‘普薯32’的愈伤分化成苗率在A4处理(1.5 mg/L 6-BA+0.2 mg/L NAA)下最高,‘龙薯9号’和‘商薯19’愈伤分化成苗率在A3处理(1.5 mg/L 6-BA+0.1 mg/L NAA)下最高;‘烟薯25’在B4处理(0.5 mg/L 6-BA+0.4 mg/L NAA)下继代扩繁培养长势较好,移栽后成活率高、生长快,‘普薯32’、‘龙薯9号’和‘商薯19’在B3处理(0.5 mg/L 6-BA+0.2 mg/L NAA)下继代扩繁培养长势较好、移栽后成活率最高、生长快。在甘薯茎尖组织愈伤分化、继代扩繁过程中,不同甘薯品种适宜的6-BA、NAA配比存在显著差异,实际生产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品种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茎尖培养 6-苄氨基嘌呤 萘乙酸 成苗率 扩繁
下载PDF
蜜薯茎尖脱毒快繁体系优化与脱毒效果的研究
4
作者 魏良文 段芝娜 +3 位作者 李丹丹 韦小飞 金青 刘林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3期404-410,共7页
针对蜜薯病毒病严重的问题,对蜜薯进行茎尖脱毒,研究不同消毒剂与消毒时间对蜜薯外植体消毒效果和脱毒率的影响。通过RT-PCR技术检测蜜薯苗所带病毒种类;针对检测出的病毒进行茎尖脱毒处理,研究不同消毒剂与消毒时间对蜜薯外植体消毒效... 针对蜜薯病毒病严重的问题,对蜜薯进行茎尖脱毒,研究不同消毒剂与消毒时间对蜜薯外植体消毒效果和脱毒率的影响。通过RT-PCR技术检测蜜薯苗所带病毒种类;针对检测出的病毒进行茎尖脱毒处理,研究不同消毒剂与消毒时间对蜜薯外植体消毒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研究6-BA、NAA、GA_(3)和IAA激素浓度配比对茎尖诱导及根诱导的影响,以此优化蜜薯快繁体系;最后,用RT-PCR检测茎尖脱毒效果。结果表明:蜜薯病毒初检发现,蜜薯中主要携带SPVG、SPFMV和SPCSV 3种病毒,其中SPVG带毒率最高;茎尖诱导适宜的外植体消毒方式为:70%酒精清洗45 s,再用0.1%升汞溶液浸泡7~8 min;茎尖诱导适宜的培养基选择为:MS+1.0 mg·L^(–1)6-BA+0.1 mg·L^(–1)NAA+1.0 mg·L^(–1)GA_(3),生根诱导最适宜培养基为1/2 MS+0.1 mg·L^(–1)NAA+0.1 mg·L^(–1)IAA。经茎尖脱毒后SPFMV脱除效果最好,脱毒率为100%,SPVG次之,SPCSV脱除效果最差,仅降低了约3.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蜜薯 茎尖脱毒 病毒检测 快繁 分生组织培养
下载PDF
甘薯脱毒及种薯(苗)繁育技术研究
5
作者 曲玉阳 刘训龙 +1 位作者 姚峰 蔡兴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6期33-39,共7页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甘薯生产国,然而由于病毒病的存在,严重制约了甘薯产业的发展,建立通用的脱毒组培体系、高灵敏度的检测体系及高效的种薯(苗)繁育体系对甘薯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12个主栽品种进行茎尖脱毒处理,建立了通用的脱毒...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甘薯生产国,然而由于病毒病的存在,严重制约了甘薯产业的发展,建立通用的脱毒组培体系、高灵敏度的检测体系及高效的种薯(苗)繁育体系对甘薯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12个主栽品种进行茎尖脱毒处理,建立了通用的脱毒组培体系MS+2 mg/L NAA+1.0 mg/L 6-BA,大多数品种的再生率在58%以上;获得SPFMV、SPCSV、SPLV、SPCFV和SPVG这5种病毒的特异性引物,该引物对病毒检测极限依次为10^(-6)、10^(-1)、10^(-4)、10^(-3)和10^(-3),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对脱毒品系进行筛选,获得优良脱毒株系甘12和粉薯2-2;建立脱毒种薯(苗)的三级繁育体系,即组培苗(一级)扩繁,温网室基质苗(二级)扦插扩繁和网棚大田苗(三级)繁育生产用种;进行洗苗速率(带根和不带根)对比试验,移栽方式(带根和不带根)与每孔移栽棵数(1~3棵)的双因素试验,结果表明不带根处理可显著提升洗苗速率,育苗前期每孔移栽棵数(1~3棵)在株高、茎粗、节间数方面无显著差异,带根处理前期生长具有优势,但二者成活率无显著差异,并不影响育苗结果。因此,该研究有利于甘薯病毒病防治、脱毒种薯(苗)推广和育苗成本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茎尖脱毒 病毒检测 脱毒繁育体系 组培苗移栽方式
下载PDF
基于变异系数对叶菜型甘薯新品系的选育分析
6
作者 李保证 肖波 +1 位作者 曾新宇 徐茜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5期1-5,49,共6页
为了提高叶菜型甘薯新品系选育效率,探讨变异系数对叶菜型甘薯新品系选育的影响,以7个叶菜型甘薯品系为试验材料,研究其不同采摘期各品系间、各品系不同采摘期间及不同品系各重复间的茎尖数量、茎尖产量及其变异系数,并对茎尖性状及变... 为了提高叶菜型甘薯新品系选育效率,探讨变异系数对叶菜型甘薯新品系选育的影响,以7个叶菜型甘薯品系为试验材料,研究其不同采摘期各品系间、各品系不同采摘期间及不同品系各重复间的茎尖数量、茎尖产量及其变异系数,并对茎尖性状及变异系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叶菜型甘薯新品系茎尖性状的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各品系不同采摘期间、不同采摘期各品系间、不同品系各重复间;高产稳产新品系在各采摘期间的茎尖产量和茎尖数量的变异系数普遍较高,而重复间的变异系数较低;品系2019-1-15、2018-2-76、2018-2-37的茎尖产量比对照品种福薯7-6高,且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叶菜型甘薯茎尖数量与茎尖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5589,P<0.01),茎尖数量变异系数与茎尖产量变异系数呈极显著正相关(r=0.6683,P<0.01)。由此得出,变异系数对叶菜型甘薯新品系选育有重要意义,在高产稳产叶菜型甘薯新品系选育过程中,可以优先选择茎尖数量多的新品系,并综合考虑其茎尖产量和茎尖产量变异系数的影响;2019-1-15、2018-2-76、2018-2-37是相对高产稳产的叶菜型甘薯新品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菜型甘薯 选育 采摘期 茎尖数量 茎尖产量 茎尖数量变异系数 茎尖产量变异系数
下载PDF
甘薯茎尖分生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技术研究 被引量:33
7
作者 孔祥生 张妙霞 +2 位作者 郭秀璞 陈明灿 李友军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33-137,共5页
以徐薯18、豫薯8号等品种为试材,对添加不同生长调节剂培养基的4个品种甘薯茎尖进行分生组织培养和脱毒苗快速繁殖研究。结果表明,甘薯茎尖采用体积分数为005的次氯酸钠溶液消毒10min,切取03~05mm长的茎尖... 以徐薯18、豫薯8号等品种为试材,对添加不同生长调节剂培养基的4个品种甘薯茎尖进行分生组织培养和脱毒苗快速繁殖研究。结果表明,甘薯茎尖采用体积分数为005的次氯酸钠溶液消毒10min,切取03~05mm长的茎尖分生组织,在附加BA222μmol·L-1,IAA057μmol·L-1和GA3029μmol·L-1的MS培养基中,4个品种的茎尖培养成苗率为681%~866%,成苗期46~64d转入第二培养基的时间以18~21d较好,MS+NAA269μmol·L-1培养基对甘薯无毒苗的快速繁殖更有利。以蛭石为移栽基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组织培养 快速繁殖 茎尖分布组织
下载PDF
甘薯茎尖脱毒与快速繁殖技术研究 被引量:36
8
作者 何凤发 王季春 +3 位作者 张启堂 黄远新 唐道彬 崔翠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09-511,528,共4页
甘薯茎尖分生组织脱毒培养与茎段快速繁殖 ,对培养条件和几种主要培养因子的反应十分敏感。以MS为基本培养基对甘薯茎尖分生组织与茎段进行不同激素种类和浓度试验 ,结果表明 ,IAA∶6 -BA为 1∶5~ 2 0诱导效果好 ,最佳诱导分化培养基为... 甘薯茎尖分生组织脱毒培养与茎段快速繁殖 ,对培养条件和几种主要培养因子的反应十分敏感。以MS为基本培养基对甘薯茎尖分生组织与茎段进行不同激素种类和浓度试验 ,结果表明 ,IAA∶6 -BA为 1∶5~ 2 0诱导效果好 ,最佳诱导分化培养基为 :MS +6 -BA 1mg/L +IAA 0 .1~ 0 .2mg/L +GA3 0 .1mg/L ;试管苗株系经指示植物、NCM -ELISA法检测 ,获得了 6个品种的脱毒苗。脱毒苗茎段试管快速繁殖时 ,不同品种之间有差异 ,单独使用IAA或与GA3 结合使用 ,在 2 8℃、光照 12h/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茎尖 脱毒 快速繁殖技术
下载PDF
激素及光照对甘薯茎尖分生组织培养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黄冰艳 刘文轩 +3 位作者 刘新涛 海燕 罗鹏 和现昌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16-118,共3页
根据不同基因型甘薯茎尖分生组织在不同激素水平的生长反应,将4个河南主栽甘薯品种分为3类:激素不敏感易成苗型、激素敏感易成苗型和激素不敏感难成苗型。光照时数不是甘薯茎尖培养成苗的限制因素,以不低于14h/d为好。
关键词 甘薯 茎尖分生组织 脱毒培养 激素 光照时数
下载PDF
超低温保存脱除两种马铃薯病毒 被引量:19
10
作者 王子成 曲先 薄涛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09-614,共6页
采用超低温保存的方法对马铃薯病毒PVY和PVS进行了脱除研究.结果显示:经过超低温保存后,材料的存活率可达71.6%,比传统的茎尖培养脱毒材料的成活率在52%左右高;超低温保存后PVY病毒脱除率达到83%,比传统脱毒方法脱毒率(62%)和热处理脱毒... 采用超低温保存的方法对马铃薯病毒PVY和PVS进行了脱除研究.结果显示:经过超低温保存后,材料的存活率可达71.6%,比传统的茎尖培养脱毒材料的成活率在52%左右高;超低温保存后PVY病毒脱除率达到83%,比传统脱毒方法脱毒率(62%)和热处理脱毒率(65%)要高,且操作上也较简单;对于马铃薯PVS病毒脱除率在47%左右,而采用茎尖培养病毒的脱除率仅有17%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茎尖 超低温保存 脱毒
下载PDF
甘薯茎尖分生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1
作者 张雅琼 郭华春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3期74-76,106,共4页
综述了甘薯茎尖分生组织培养的原理、方法、影响因素及其研究进展,指出了茎尖组织培养存在的未被广泛认识、由于品种差异造成的培养基成分不同、病毒再侵染、生产成本高等问题。茎尖组织培养前景广阔,具有繁殖系数高、增产幅度大等特点。
关键词 茎尖组织培养 分生组织 甘薯茎尖 增产幅度 繁殖系数 品种差异 侵染 研究进展 病毒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马铃薯茎尖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吴兴泉 陈士华 +1 位作者 王朔 杨岫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39-1040,共2页
[目的]提高离体马铃薯茎尖组织培养的成苗率和脱毒率。[方法]从马铃薯上取生长健壮的芽,经消毒后在显微镜下切取1.0到1.5 mm长度的茎尖,接种于诱导分化培养基上,研究了不同浓度的GA3、KT与6-BA和不同激素配比以及不同浓度的基础培养基... [目的]提高离体马铃薯茎尖组织培养的成苗率和脱毒率。[方法]从马铃薯上取生长健壮的芽,经消毒后在显微镜下切取1.0到1.5 mm长度的茎尖,接种于诱导分化培养基上,研究了不同浓度的GA3、KT与6-BA和不同激素配比以及不同浓度的基础培养基的诱导效果,探讨了茎尖组织诱导分化的最适培养条件。[结果]低浓度的GA3可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过高的GA3浓度会抑制愈伤组织的形成;KT比6-BA具有更好的诱导效果;在MS+GA30.1 mg/L+NAA 0.1 mg/L+6-BA 0.5 mg/L培养基中激素配比的诱导效果较好。[结论]MS+0.5 mg/L KT+0.2 mg/L GA3+0.1 mg/L NAA是最为适宜的茎尖组织培养基。在28℃、每天光照16 h、光照强度>2 000lx的培养条件下,经7 d左右即可得到形态良好愈伤组织,经15 d左右即可得到分化良好的试管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茎尖组织 组织培养
下载PDF
甘薯茎尖脱毒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尚佑芬 杨崇良 +3 位作者 辛相启 赵玖华 李长松 罗瑞梧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14-16,共3页
本文报道了应用甘薯茎尖分生组织培养技术获得脱毒苗的研究结果。试验表明切取的茎尖大小与脱毒效果呈显著的负相关(r=-0.9875),表明病毒距茎尖呈递减分布,越接近茎尖顶端带病毒越少或不带病毒。分生组织带1~2个叶原基... 本文报道了应用甘薯茎尖分生组织培养技术获得脱毒苗的研究结果。试验表明切取的茎尖大小与脱毒效果呈显著的负相关(r=-0.9875),表明病毒距茎尖呈递减分布,越接近茎尖顶端带病毒越少或不带病毒。分生组织带1~2个叶原基脱毒效果较好,添加适量的病毒钝化剂可提高脱毒率,但抑制茎尖生长,成苗率有所降低。选用无症状、生长健壮的薯苗作脱毒材料,可以得到较高脱毒率的组培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茎尖培养 脱毒
下载PDF
茎尖菜用新品种广菜薯3号的选育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景益 房伯平 +5 位作者 李育军 张雄坚 王章英 黄立飞 罗忠霞 陈新亮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20,共2页
广菜薯3号是广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于2011年育成、通过国家鉴定的茎尖菜用专用型新品种,在2008—2009年两年的国家菜用甘薯品种区试中,茎尖平均每667 m2产量2 643.21 kg,比对照品种福薯7-6增产12.88%,达极显著水平;食味鉴定综合评分与... 广菜薯3号是广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于2011年育成、通过国家鉴定的茎尖菜用专用型新品种,在2008—2009年两年的国家菜用甘薯品种区试中,茎尖平均每667 m2产量2 643.21 kg,比对照品种福薯7-6增产12.88%,达极显著水平;食味鉴定综合评分与对照接近;抗病性鉴定为抗茎线虫病、中抗根腐病、中抗黑斑病、中感蔓割病。2010年在四川、福建、广东3个试点的生产试验中,茎尖平均每667 m2产量2 278.6 kg,比对照增产8.46%;食味鉴定平均4.27分,高于对照。广菜薯3号茎尖无茸毛,烫后颜色青绿,食味无苦涩味,有香味,口感较甜,无滑腻感;经猛火炒熟后,品尝口感甜、爽滑,上盘后保持青绿色。该品种分枝生长较快,单株结薯数较多,薯形纺锤,薯块外皮白色,薯肉白色,丰产稳产,耐贮性中等,萌芽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茎尖 菜用专用型新品种 广菜薯3号
下载PDF
甘薯茎尖与常见叶菜类蔬菜氨基酸含量及组成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29
15
作者 欧行奇 李新华 朱彬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CAS 2007年第3期70-74,共5页
选用叶菜型甘薯茎尖和14种常见叶菜类蔬菜为材料,对比分析了氨基酸含量及组成。结果表明:甘薯茎尖含有18种氨基酸,种类齐全。氨基酸总量、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和儿童必需氨基酸含量均居第1位。甘薯茎尖的E/T值为39.50%,E/N值为0.65,符合... 选用叶菜型甘薯茎尖和14种常见叶菜类蔬菜为材料,对比分析了氨基酸含量及组成。结果表明:甘薯茎尖含有18种氨基酸,种类齐全。氨基酸总量、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和儿童必需氨基酸含量均居第1位。甘薯茎尖的E/T值为39.50%,E/N值为0.65,符合理想蛋白质的要求。茎尖中各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比例(Val、Ile、Leu、Phe+Tyr、Lys、Thr)与1973年FAO/WHO修订的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模式谱基本一致,仅M et+Cys中度缺乏。甘薯茎尖中鲜味类、芳香族、甜味类氨基酸含量居第1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菜型甘薯茎尖 叶菜类蔬菜 氨基酸
下载PDF
马铃薯茎尖脱毒培养方法优化研究 被引量:32
16
作者 齐恩芳 王一航 +1 位作者 张武 李玉萍 《中国马铃薯》 2007年第4期200-203,共4页
以甘肃省主栽品种陇薯6号为材料,研究了茎尖大小及培养基中激素和活性炭对马铃薯茎尖培养成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叶原基数为2的茎尖脱毒效果最好;MS培养基中加入0.5 mg·L^(-1)6-BA、0.1mg·L^(-1)GA_3和0.1 mg·L^(-1) NAA... 以甘肃省主栽品种陇薯6号为材料,研究了茎尖大小及培养基中激素和活性炭对马铃薯茎尖培养成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叶原基数为2的茎尖脱毒效果最好;MS培养基中加入0.5 mg·L^(-1)6-BA、0.1mg·L^(-1)GA_3和0.1 mg·L^(-1) NAA有助于陇薯6号茎尖分生组织分化;加入0.05%活性炭,茎尖成苗时间提前了13 d,成苗率增加了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茎尖培养 成苗率
下载PDF
重庆市主栽优良甘薯品种的茎尖培养脱毒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邓暑燕 陈永文 +2 位作者 杨贤松 高峰 张启堂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11-714,共4页
选用重庆市大面积推广的优良甘薯品种进行茎尖脱毒离体培养试验.结果表明:对来源于薯块萌发芽的茎尖进行组织培养,其成苗率最高,达53.2%;连续两次进行茎尖培养可明显增强脱毒效果;对于甘薯病毒病的检测,反转录PCR法(RT-PCR)比硝化纤维... 选用重庆市大面积推广的优良甘薯品种进行茎尖脱毒离体培养试验.结果表明:对来源于薯块萌发芽的茎尖进行组织培养,其成苗率最高,达53.2%;连续两次进行茎尖培养可明显增强脱毒效果;对于甘薯病毒病的检测,反转录PCR法(RT-PCR)比硝化纤维素膜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NCM-ELISA)更灵敏和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尖培养 脱毒 病毒检测 甘薯
下载PDF
马铃薯茎尖超低温保存流程TTC活力响应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海晶 张金梅 +5 位作者 辛霞 尹广鹍 何娟娟 卢新雄 周元昌 陈晓玲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55-560,共6页
以马铃薯栽培种呼自83-213无菌试管苗茎尖为材料,通过开展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2,3,5-Triphenyl tetrazolium chloride)茎尖活力染色关键因素研究,优化了马铃薯茎尖TTC活力染色条件,确定了适合的染色温度为40℃,染色时间为2 h。... 以马铃薯栽培种呼自83-213无菌试管苗茎尖为材料,通过开展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2,3,5-Triphenyl tetrazolium chloride)茎尖活力染色关键因素研究,优化了马铃薯茎尖TTC活力染色条件,确定了适合的染色温度为40℃,染色时间为2 h。利用优化的TTC活力染色条件,对马铃薯茎尖小滴玻璃化超低温保存关键步骤处理茎尖进行TTC活力观察。研究发现:经蔗糖预培养(MS培养液添加0.3 mol/L和0.5 mol/L蔗糖)的茎尖与新鲜茎尖均保持高活力;经PVS2处理后茎尖表现时空特异性活力丧失和存活,分生组织和叶原基中间区域仍保持较高活力。通过对茎尖TTC活力染色面积测定,发现当茎尖TTC活力染色面积比≥0.4时,TTC活力染色与恢复培养存活率呈极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试管苗茎尖 小滴玻璃化超低温保存 TTC活力染色
下载PDF
甘薯茎尖脱毒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9
作者 蒋明权 王钰 +2 位作者 林毅 阮龙 张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3年第6期1038-1039,1044,共3页
综述了甘薯病毒病的种类、危害、症状及传播方式 ,甘薯茎尖脱毒的生物学原理及进展 ;介绍了甘薯的茎尖培养、病毒检测及脱毒苗快繁技术 ;
关键词 甘薯 茎尖 脱毒 组织培养 快繁
下载PDF
蔬菜型甘薯新品种——百薯1号的主要特点及利用价值 被引量:8
20
作者 欧行奇 任秀娟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0-12,共3页
与其他蔬菜型甘薯品种相比,百薯1号具有食味好、无绒毛、分枝多、茎蔓短、株型半直立、适合密植、茎尖产量高、薯块产量高、茎节无次生根,适合高水肥种植等多种突出优点。百薯1号营养价值丰富,与多种常用蔬菜相比较,在32种主要营养成分... 与其他蔬菜型甘薯品种相比,百薯1号具有食味好、无绒毛、分枝多、茎蔓短、株型半直立、适合密植、茎尖产量高、薯块产量高、茎节无次生根,适合高水肥种植等多种突出优点。百薯1号营养价值丰富,与多种常用蔬菜相比较,在32种主要营养成分中,百薯1号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C、B2、钙、磷、钾、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等18种营养成分均居第一位。百薯1号自身抗病虫能力强,田间生长过程中无需喷施农药,是理想的无公害绿色蔬菜,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 甘薯茎尖 百薯1号 无公害 营养成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