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三峡早期井盐开发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4
1
作者 朱继平 王昌燧 +2 位作者 秦颍 龚明 孙智彬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00-504,共5页
采用XRD、SEM和液相包裹体的测试分析方法,具体研究了长江三峡库区忠县中坝遗址出土的花边陶釜及其内壁附着物,证明了中坝遗址出土的花边陶釜是早期制盐容器.结合考古学家的分析研究,表明中国早在西周时期就开始制备井盐,比晋代《华阳... 采用XRD、SEM和液相包裹体的测试分析方法,具体研究了长江三峡库区忠县中坝遗址出土的花边陶釜及其内壁附着物,证明了中坝遗址出土的花边陶釜是早期制盐容器.结合考古学家的分析研究,表明中国早在西周时期就开始制备井盐,比晋代《华阳国志》记载的我国最早开凿盐井的记录(约公元前255年李冰开广都盐井)大约早790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盐开发 长江三峡 花边陶釜 XRD SEM
下载PDF
以器观道——从彩陶底足形制观中国传统造物观 被引量:1
2
作者 董玉妹 巩淼森 李世国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85-89,共5页
"器"和"道"是中国古代的一对哲学概念。器以载道,器道关系实即具体事物与抽象道理的关系,或相当于物质与精神的关系。彩陶是远古先民创作出来的物质形式,是中华民族孩童时期的艺术创作,因此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 "器"和"道"是中国古代的一对哲学概念。器以载道,器道关系实即具体事物与抽象道理的关系,或相当于物质与精神的关系。彩陶是远古先民创作出来的物质形式,是中华民族孩童时期的艺术创作,因此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和造物哲学最不加修饰的体现。笔者从彩陶底足形制这个侧面入手研究了不同的文化类型中彩陶的造型特点,以观中国传统造物观,总结起来为三个层次:观象以制器、立象以尽意、备物以致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陶 底足 中国传统文化 造物观
下载PDF
欹器与半坡尖底陶罐
3
作者 程军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第1期94-96,共3页
本文从词意和力学角度对欹器和半坡尖底陶罐进行研究,认为半坡尖底陶罐是欹器的可能性很小;另外对欹器的构造进行了设想。
关键词 欹器 半坡尖底陶罐 “欹” “覆” 重心
下载PDF
二里头遗址陶透底器性质刍议 被引量:1
4
作者 赵腾宇 武盛春 刘宇航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7期31-35,共5页
二里头遗址陶透底器的主要特征是底部中心有圆孔,内部中空。有关其性质和使用方法学术界长期无定论。通过与其他遗址出土的类似器物的比较分析,结合出土地点、材质、年代、纹饰等因素,发现二里头遗址出土陶透底器在二里头遗址陶器类别... 二里头遗址陶透底器的主要特征是底部中心有圆孔,内部中空。有关其性质和使用方法学术界长期无定论。通过与其他遗址出土的类似器物的比较分析,结合出土地点、材质、年代、纹饰等因素,发现二里头遗址出土陶透底器在二里头遗址陶器类别中规格较高,当为二里头文化时期高等级贵族所使用的祭祀或礼仪用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里头遗址 二里头文化 陶透底器 祭祀 礼仪
下载PDF
古代景芝的酿酒生态与酒史辨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赵立斌 《现代食品》 2018年第13期48-49,共2页
丰富度高的土壤微生物霉菌菌群和酵母菌群及其湿润共生态水体环境有利于酒精发酵,红陶尖底缸的出土佐证了五千年发酵酿酒史,元代蒸馏技术的改进使我国早期的高粱蒸馏酒诞生。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丰富度 共生态水体 红陶尖底缸 铁锅冷凝蒸馏装置 高粱蒸馏酒
下载PDF
从平底夔纹陶器看岭南“米字纹陶”遗存
6
作者 吴桐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89,共9页
两周时期,岭南地区的主要陶器先后分属“夔纹陶”与“米字纹陶”遗存。学界一般认为,前者肇始于西周中期,以夔纹、圜底或凹圜底陶器为主要特征,后者则流行米字纹陶器与平底陶器,二者文化面貌迥异,可分别代表岭南地区物质文化发展的不同... 两周时期,岭南地区的主要陶器先后分属“夔纹陶”与“米字纹陶”遗存。学界一般认为,前者肇始于西周中期,以夔纹、圜底或凹圜底陶器为主要特征,后者则流行米字纹陶器与平底陶器,二者文化面貌迥异,可分别代表岭南地区物质文化发展的不同阶段,它们的分界约在春秋晚期或战国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地区 平底夔纹陶器 米字纹陶 春秋晚期晚段
原文传递
江苏宜兴骆驼墩遗址发掘报告 被引量:19
7
作者 林留根 田名利 +6 位作者 徐建清 周恒明 张浩林 胡颖芳 周润垦 朱晓汀 黄建秋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6-44,I0002,I0003,共21页
骆驼墩遗址位于太湖西部山地向平原过渡地带,其早期文化遗存以平底陶釜为主要特征,代表了太湖西部地区马家浜文化时期的一个新的文化类型。发掘中发现了马家浜文化时期的大型聚落遗址,崧泽文化时期、良渚文化时期的墓葬、灰坑等,以及广... 骆驼墩遗址位于太湖西部山地向平原过渡地带,其早期文化遗存以平底陶釜为主要特征,代表了太湖西部地区马家浜文化时期的一个新的文化类型。发掘中发现了马家浜文化时期的大型聚落遗址,崧泽文化时期、良渚文化时期的墓葬、灰坑等,以及广富林文化时期的灰坑,共出土陶器、石器、骨器、玉器等约400件,以及各类动物骨骼标本约2000件。发掘者建议将以骆驼墩早期文化遗存为代表的、以平底釜为主要特征的考古学文化遗存,命名为"骆驼墩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兴 骆驼墩遗址 平底陶釜
原文传递
公元前2千纪中后叶亚洲中部地区的圜底陶罐 被引量:14
8
作者 韩建业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2-93,共12页
本文所说亚洲中部地区,大致包括“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中国新疆、青海、宁夏、甘肃中西部、内蒙古西部,蒙古西部,以及俄罗斯阿尔泰和萨彦岭地区,大体以阿尔泰地区为中心。
关键词 亚洲中部 青铜时代晚期 圜底陶罐
原文传递
论齐家文化的圜底器 被引量:1
9
作者 任瑞波 陈苇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0-110,共11页
《考古》2017年第9期刊登了韩建业先生的《公元前2千纪中后叶亚洲中部地区的圜底陶罐》[1](以下简称《圜底陶罐》)。文章将亚洲中部地区公元前2千纪中后叶的圜底罐分为三个系统(或三个区域),即齐家系统、卡拉苏克系统和萨恩萨伊系统,并... 《考古》2017年第9期刊登了韩建业先生的《公元前2千纪中后叶亚洲中部地区的圜底陶罐》[1](以下简称《圜底陶罐》)。文章将亚洲中部地区公元前2千纪中后叶的圜底罐分为三个系统(或三个区域),即齐家系统、卡拉苏克系统和萨恩萨伊系统,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和深入讨论。该文视野宏大,涉及的区域面积广、考古学文化数量多,给读者不少启发。不过,我们认为《圜底陶罐》的部分观点和认识还有些许讨论的空间和补充的余地,在此仅就齐家文化圜底陶罐的类别、年代及其来源等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家文化 圜底器 新疆地区 来源
原文传递
新疆塔城托里县那仁苏墓地考古发掘与初步认识 被引量:8
10
作者 阿里甫江·尼亚孜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6-80,168,共6页
2021年4~8月,为配合基本建设,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托里县那仁苏引水工程水坝淹没区发掘古墓葬72座、祭祀遗迹1处、葬马坑1座。这次考古发掘是目前为止塔城地区规模最大的一次,墓葬年代从铜石并用时代至隋唐时期,类型多样,出土遗物特征... 2021年4~8月,为配合基本建设,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托里县那仁苏引水工程水坝淹没区发掘古墓葬72座、祭祀遗迹1处、葬马坑1座。这次考古发掘是目前为止塔城地区规模最大的一次,墓葬年代从铜石并用时代至隋唐时期,类型多样,出土遗物特征明显,填补了塔城地区历史文化的诸多空白,对构建该区域考古学文化序列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出土的蛋形尖底罐、陨铁刀、铜器、石镞、玛瑙珠、绿松石珠等在新疆早期遗存中比较罕见,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那仁苏墓地 铜器 陨铁器 珠饰 蛋形尖底罐 刻划纹平底罐
原文传递
仰韶文化陶折腹釜、有底灶研究
11
作者 孙少轻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5-98,共14页
仰韶文化A型陶折腹釜源于海岱地区的折腹釜形鼎,在豫西、晋南地区出现后,迅速向周边地区发展,并形成B型折腹釜的分支;陶有底灶的来源尚不明晰,总体由A型向B、C型发展,并形成了D型有底灶的分支。仰韶文化初期至一期,陶有底灶首先出现;二... 仰韶文化A型陶折腹釜源于海岱地区的折腹釜形鼎,在豫西、晋南地区出现后,迅速向周边地区发展,并形成B型折腹釜的分支;陶有底灶的来源尚不明晰,总体由A型向B、C型发展,并形成了D型有底灶的分支。仰韶文化初期至一期,陶有底灶首先出现;二期为陶折腹釜、有底灶的兴盛发展期;三期开始衰落,四期基本消亡。陶折腹釜、有底灶以搭配使用为主,陶折腹釜的核心功能应是煮、温水,与陶甑搭配可用于蒸饭,也可能参与酿酒流程;两者还作为随葬品或葬具,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仰韶文化 陶折腹釜 陶有底灶 源流发展 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