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urasia Continental Bridge——An Important Link of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between China's Eastern,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1
作者 Zhao Ming Li Zhukun 《China's Foreign Trade》 1996年第10期42-42,共1页
The new Eurasia Continental Bridgeruns from East China to Central andWest China, crossing 11 provincesand regions, namely Jiangsu, Shandong,Hubei, Anhui, Shaanxi, Gansu, Shanxi,Sichuan, Qinghai, Xinjiang and Ningxia.T... The new Eurasia Continental Bridgeruns from East China to Central andWest China, crossing 11 provincesand regions, namely Jiangsu, Shandong,Hubei, Anhui, Shaanxi, Gansu, Shanxi,Sichuan, Qinghai, Xinjiang and Ningxia.The total area is 3.6 million sq km and thepopulation is about 300 million, accountingfor a third and a quarter of the whole countryrespectively. The area is very rich in naturalresources, so it is called an "Economic goldbelt" and "Gold corridor". Aerial remote-control survey indicates that along thecontinental bridge from Lianyungang to theAla Mountains within China’s bounda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ea In An Important Link of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between China’s Eastern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Eurasia Continental Bridge
下载PDF
可持续生计框架下城镇家庭生活性借贷行为研究--基于2017年CHFS数据的实证分析
2
作者 张梦瑶 《开发研究》 2024年第1期153-160,共8页
基于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设计我国城镇家庭生活性借贷行为的可持续生计框架,运用熵值法赋权、Probit边际效应模型进行回归分析,首先实证分析全国城镇家庭生活性借贷行为影响因素,其次按东、中、西部地区进行划分,分析各... 基于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设计我国城镇家庭生活性借贷行为的可持续生计框架,运用熵值法赋权、Probit边际效应模型进行回归分析,首先实证分析全国城镇家庭生活性借贷行为影响因素,其次按东、中、西部地区进行划分,分析各地区城镇家庭生活性借贷行为的影响因素,并进行内生性与稳健性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对中部地区城镇家庭而言,人力资本、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均会促进其生活性借贷的产生,而物质资本则会抑制其行为;对东、西部地区城镇家庭来说,人力资本、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均对其生活性借贷行为产生显著性影响,但不同地区具体的影响因素各不相同,使得其实证结论不一。因此,若欲改善各地区家庭生活性借贷现状,进而降低家庭负债率,应考虑各地区人力、经济、社会及物质等因素的实际情况,东部地区城镇家庭保持生计资本投入稳步增长,家庭借贷行为平稳有序发展;中、西部地区城镇家庭增加家庭资本积累,金融机构放宽借贷条件,配合政府政策,将家庭、金融机构及政府三方的努力相结合,共建稳定、和谐、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生计 家庭生活性借贷 东中西部地区城镇 CHFS
下载PDF
中西部地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3
作者 朱丽萌 付婉盈 周豪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84-91,共8页
自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以来,与粤港澳大湾区近邻的中西部地区纷纷抢抓这一历史性机遇,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以谋求自身发展与振兴。调查发现:战略领航,科学规划;优势互补,共谋发展;对标湾区,创新机制;搭建平台,互联互通... 自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以来,与粤港澳大湾区近邻的中西部地区纷纷抢抓这一历史性机遇,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以谋求自身发展与振兴。调查发现:战略领航,科学规划;优势互补,共谋发展;对标湾区,创新机制;搭建平台,互联互通等是中西部地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谋发展并取得成功的主要经验。但中西部地区在融入的过程中尚存在视野相对狭窄、区域合作层次较低、市场一体化程度不高等问题。需要站在更广阔的视野,统筹谋划融入粤港澳大湾区;聚焦关键领域和合作重点方向,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分工与协作;推动中西部地区与粤港澳大湾区体制机制并轨,构建互联互通的格局;建立与粤港澳大湾区制度化、常态化的有效工作机制,促进形成紧密型合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中西部地区 区域合作
下载PDF
中西部地区返乡入乡创业高质量发展:问题与对策
4
作者 王海兵 赵静怡 张延龙 《当代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8-26,共9页
支持返乡入乡创业是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举措。然而,受地域“迁徙”、产业“再择”、要素“重组”、政策“复续”等因素影响,当前中西部地区返乡入乡创... 支持返乡入乡创业是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举措。然而,受地域“迁徙”、产业“再择”、要素“重组”、政策“复续”等因素影响,当前中西部地区返乡入乡创业在交通运输、产业生态、要素供给、政策支持四方面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具体包括区位优势较弱、交通基础较差、物流成本较高、发展观念较旧、集群效应较弱、配套能力较低、融资约束较多、人员招留较难、水电保障较弱、支持力度较小、政策两难较多、执行效率较低。未来要在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快递物流服务体系、构建良好产业生态系统、加大各类要素保障力度、提高政策精准度有效性等方面持续发力,以进一步推动中西部地区返乡入乡创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返乡入乡 创业 高质量发展 中西部地区 市场主体
下载PDF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国内产业转移与承接问题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何龙斌 《改革与战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34-136,183,共4页
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沿海地区产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但也给中西部地区带来了发展机遇。遵循经济发展规律,沿海地区通过实施产业转移战略,不仅可以使企业降低经营成本、扩大国内消费市场,而且可以化解资源约束,实现区域产业升级... 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沿海地区产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但也给中西部地区带来了发展机遇。遵循经济发展规律,沿海地区通过实施产业转移战略,不仅可以使企业降低经营成本、扩大国内消费市场,而且可以化解资源约束,实现区域产业升级。而中西部地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既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也有利于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实现经济跨越发展。为此,中西部地区应该依托优势找准承接点,积极打造承接载体,优化承接环境,构筑产业集群,以确保顺利承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危机 产业转移 产业承接 沿海地区 中西部地区
下载PDF
中西部地区承接东南沿海纺织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 被引量:2
6
作者 孙阳 《重庆社会科学》 2009年第3期42-46,共5页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制造业从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将成为新时期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它将促成我国区域经济格局的新一轮调整。找准承接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
关键词 产业转移 纺织业 东南沿海 中西部
下载PDF
我国沿海产业转向东盟的隐忧及对策
7
作者 刘友金 贺胜兵 《学术前沿》 CSSCI 2014年第8期78-85,共8页
推进沿海产业向中西部地区有序转移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与我国中西部相比,东盟国家在地理区位、劳动力成本、进出口关税、投资政策等方面具有优势,导致出现我国沿海地区产业加速向东盟转移的现象。沿海产业大规模向东盟转移... 推进沿海产业向中西部地区有序转移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与我国中西部相比,东盟国家在地理区位、劳动力成本、进出口关税、投资政策等方面具有优势,导致出现我国沿海地区产业加速向东盟转移的现象。沿海产业大规模向东盟转移会对我国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产生冲击,影响到中西部地区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参与国际分工和地区产业升级,进而影响到我国"先沿海后内地",再"沿海带动内地"的梯度发展战略的顺利推进,应引起高度重视。我国应从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创新产业承接模式、发挥大国优势、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采取措施,积极引导沿海产业向中西部地区有序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转移 沿海地区 东盟国家 中西部地区 比较优势
下载PDF
黄河流域发展中的生态承载状态和生态功能区保护责任
8
作者 钟茂初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82-189,共8页
针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发展定位的背景,根据中国各区域生态承载力沿“胡焕庸线”垂直方向呈梯度递减特征,对黄河流域39个主要地市的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负载状况展开分析,可以得出:该区域39个地市,均处于“胡焕庸线”的周... 针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发展定位的背景,根据中国各区域生态承载力沿“胡焕庸线”垂直方向呈梯度递减特征,对黄河流域39个主要地市的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负载状况展开分析,可以得出:该区域39个地市,均处于“胡焕庸线”的周边区域,这一特征决定了黄河流域各地市生态承载力偏低的背景条件,这也是黄河流域整体上生态环境状况偏差的根本成因。黄河流域中下游城市生态承载力较低且生态负载偏大,使得其普遍处于“生态负载显著超载”的状态,中上游地市由于生态负载较低而处于“可适度增加生态负载”的状态,这是黄河流域落实“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前提。分布在黄河流域的重要生态功能区,在区域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流域各地市之间应基于生态公平原则,通过生态补偿机制、长期互信合作等方式,使流域内重要生态功能区得以协同保护,是落实“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生态承载力 生态东—中—西部 生态功能区
下载PDF
中外合作办学:我国教育滞后地区发展高等教育的优选路径
9
作者 蒋桂莲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167-170,共4页
在阐述我国高等教育生态系统加速演化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中西部地区教育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困境和改善困境的迫切意愿。认为目前我国促进高等教育发展到了关键期和转折期,科学选择发展路径和尽快提高教育质量成为当前最重要的课... 在阐述我国高等教育生态系统加速演化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中西部地区教育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困境和改善困境的迫切意愿。认为目前我国促进高等教育发展到了关键期和转折期,科学选择发展路径和尽快提高教育质量成为当前最重要的课题。分析了制约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滞后地区发展教育的主要瓶颈,认为与国外一流大学合作办学,应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实现高等教育跨越发展的优选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中西部地区 教育欠发达地区 大学 合作办学
下载PDF
《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 实施效果评估及政策优化研究
10
作者 古龙高 古璇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15-25,共11页
《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是国家进一步加强区域合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又一战略决策。根据该方案的要求,到2015年,示范区建设初见成效,服务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能力显著提升。到2020年,示范区全面建成,服务中西部... 《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是国家进一步加强区域合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又一战略决策。根据该方案的要求,到2015年,示范区建设初见成效,服务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能力显著提升。到2020年,示范区全面建成,服务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功能更加完善。本研究从3个层面对该方案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后认为,应按照突破示范区建设仅局限于东中西区域合作的认识误区、突破对示范区模式“线性”认识的思维误区、突破示范区建设重实体轻机制的实践误区的思路,坚持目标引领、问题导向的原则,对该方案进行修订,启动实施《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2021─2025)建设方案》,将示范区建设成为区域合作国际示范区、区域合作体制机制创新试验区、跨区域协调发展样板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 区域合作 实施效果 政策优化
下载PDF
我国居民消费的现实困境与提升策略中西部地区都市圈发展阶段的研判与推进 被引量:7
11
作者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 王建国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6-126,共11页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和城镇化的推进,都市圈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高地和城镇化的主体空间形式。但从我国发展实际来看,东部发达地区都市圈发育较早,发展相对成熟。广大中西部地区都市圈发展相对滞后,基本处于前期加速成长阶段,据...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和城镇化的推进,都市圈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高地和城镇化的主体空间形式。但从我国发展实际来看,东部发达地区都市圈发育较早,发展相对成熟。广大中西部地区都市圈发展相对滞后,基本处于前期加速成长阶段,据此要从交通网络、产业结构、公共服务、生态建设、城乡体系、市场环境等方面,加快构建都市圈的支撑体系,并着力发挥规划、制度、文化的引领作用,推动中西部地区都市圈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部地区 郑州都市圈 发展阶段 对策
下载PDF
东部资源枯竭型企业何以转向中西部?——基于系统耦合的视角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存芳 张晓旭 +2 位作者 王梅玲 杜沈悦 王维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18年第9期1276-1281,共6页
针对我国东部资源枯竭型企业向中西部资源富集地的转移问题,采取系统工程的原理,深度分析东部资源枯竭型企业的运营困境、优势要素和可行出路,以及中西部资源富集地的开发困境、优势要素和发展需求,探究双方优势要素耦合的可行性。研究... 针对我国东部资源枯竭型企业向中西部资源富集地的转移问题,采取系统工程的原理,深度分析东部资源枯竭型企业的运营困境、优势要素和可行出路,以及中西部资源富集地的开发困境、优势要素和发展需求,探究双方优势要素耦合的可行性。研究表明:(1)东部资源枯竭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十分突出,解决的关键在于有效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2)中西部资源开发存在产业集中度较低、资源浪费较多、安全隐患较大、环境破坏较重等问题,必须从管理体制和调控政策上进行有效创新;(3)东部资源枯竭型企业与中西部资源富集地双方优势要素具有明显的耦合性,促进双方优势要素的耦合,是助力企业走出资源枯竭困境,加快中西部资源产业转型升级的可行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枯竭型企业 中西部资源富集地 优势要素 系统耦合 可行性
下载PDF
我国中西部贫困地区普通高中教育经费投入:成就、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10
13
作者 于璇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4-103,共10页
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加大了对中西部贫困地区普通高中的教育投入,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存在经费投入不足、地区间不均衡、贫困家庭成本负担重等问题。当务之急必须构建中西部贫困地区普通高中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应从建立生均拨款制度... 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加大了对中西部贫困地区普通高中的教育投入,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存在经费投入不足、地区间不均衡、贫困家庭成本负担重等问题。当务之急必须构建中西部贫困地区普通高中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应从建立生均拨款制度,加强省级政府经费投入的主体地位,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以及健全贫困生资助体系等方面入手,为中西部贫困地区普通高中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经费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部贫困地区 普通高中 教育经费投入 财政拨款机制
下载PDF
中西部脱贫地区主动健康型医疗卫生服务区域协同模式专家共识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艳丽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12,共4页
中西部脱贫地区依然存在医疗服务供给总体不足与健康需求之间的矛盾。通过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侧改革和供方主动作为,实现诊前—诊中—诊后一体化,形成省、县、乡、村资源循环,构建主动性、系统性、连续性的新型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其应用将... 中西部脱贫地区依然存在医疗服务供给总体不足与健康需求之间的矛盾。通过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侧改革和供方主动作为,实现诊前—诊中—诊后一体化,形成省、县、乡、村资源循环,构建主动性、系统性、连续性的新型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其应用将有利于持续提高中西部脱贫地区人民的健康水平。基于此,形成中西部脱贫地区主动健康型医疗卫生服务区域协同模式专家共识,包括总则、模式架构、建设内容、支撑要素、评价等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部脱贫地区 主动健康型医疗卫生服务 区域协同
下载PDF
中西部农村基础美术教育现状及发展策略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卫 《湖南包装》 2019年第3期111-113,共3页
随着中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美术基础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也呈现出迅速发展的趋势,在其发展的同时也显露出自身的弊端。文章针对农村的基础美术教育现状,就如何根据中西部农村实际情况和独特资源开展美术基础教育教学做了探讨,... 随着中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美术基础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也呈现出迅速发展的趋势,在其发展的同时也显露出自身的弊端。文章针对农村的基础美术教育现状,就如何根据中西部农村实际情况和独特资源开展美术基础教育教学做了探讨,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可行的解决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术教育 中西部农村地区 发展契机 现状 解决措施
下载PDF
从“都城”到“国家中心城市”:动态视角下西安都市圈空间演变与应对
16
作者 占思思 孙昊 《城市建筑》 2022年第24期33-37,共5页
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地域背景的都市圈发展特征差异大,本文以西安都市圈为研究对象。从动态历史视角,将时间空间化,回顾西安作为“都城—府城—区域中心—国家中心城市”不同历史时期定位,分析历史格局上西安都市圈如何演变。提出都市圈... 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地域背景的都市圈发展特征差异大,本文以西安都市圈为研究对象。从动态历史视角,将时间空间化,回顾西安作为“都城—府城—区域中心—国家中心城市”不同历史时期定位,分析历史格局上西安都市圈如何演变。提出都市圈范围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与城市定位、城市能级、发展阶段紧密结合。科学合理划定都市圈范围,并结合西安自然地理、行政区划、文化格局的特殊性,提炼现阶段西安都市圈发展特征。针对西安都市圈目前处于成长期的特征,提出分层功能统筹、分区交通统筹、分界面机制统筹三大发展策略与建议。结合都市圈核心区、近郊区、远郊区位特征和功能特点,将其分为服务通勤圈、创新就业圈、魅力景观圈三大类型,并提出分类统筹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长型都市圈 国家中心城市 西部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